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发热护理

儿童发热护理

儿童发热护理
儿童发热护理

小儿发热的护理及处理误区

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儿童时期多为感染性发热,是机体抵抗“外邪”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低热状态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发热尽管是司空见惯,但当小儿发烧时,家长都是特别紧张,在护理过程中有时家长还犯错,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一、一般调护

1.饮食宜清淡。发热时,整个身体的气血向上向外,相对而言,消化道的气血就减少,所以很多孩子发热的时候,会出现“不想吃东西”、“想吐或呕吐”、“腹胀腹痛或腹泻”,这些症状都是里面的气血减少后,脾胃虚弱,无力运化的表现。发热的时候,饮食宜清淡,以不增加脾胃负担为度,可以吃些“白粥”、“小米粥”、“菜粥”、“南瓜粥”,“豆腐羹”;热退后,适当调补,如“鸡汤”、“鸡蛋羹”、“肉糜”等,但肉食还是要少吃,以防“发热”卷土重来(所谓的“食复”)。

2.多喝暖水和热粥。外感发热是身体与“病毒”、“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之间的一场战争。发热期间消耗最多就是“津液”,多喝暖水和热粥或以使“津液”得到补充。津液不枯,津液流行,汗才得出,大小便才能正常排泄。

3.适当休息。有些父母为了让小孩发汗退热,鼓励小孩活动,这会耗伤人体正气,不利于病情恢复。

4.多泡脚。寒起于足下。袜子拖鞋要注意保暖、保持干燥,不要赤足在地板上走(很多家长不以为然)。泡脚时间宜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可反复加热水,最好能出一些汗。

5.物理降温方法。冰敷的方法宜于高热但没有“怕冷、寒战、鼻塞、清涕”的孩子,从中医的角度看,必要时辨证地使用;如果有“畏寒、鼻塞、流涕”的孩子,则宜用温水外敷的法子;发热期间,用“丁桂儿脐贴”贴足心的涌泉穴,对降温会有帮助。

6.药物退热法。如果畏寒无汗高热,可用退热药(如口服“布洛芬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外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右旋布洛芬栓”等)发汗退热,发汗过后,宜服热粥,粥内可加些冰糖。这样发汗而不伤正气,也能减少发热的反复。

二、错误做法

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小孩再受风,于是将小儿裹得严实。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人们通常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效果。实际上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酒精擦浴已经淘汰,但是许多家长及老人并不知晓。正确的做法是:给小儿使用温水进行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

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才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3、不正确使用退热药。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这经常是家长向医生下的命令);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超过℃,则可以服用退热药,在使用药物前,家长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随便给孩子服药。小儿发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母亲感冒了,家长为防止小儿感染,就将自己服的感冒药给孩子服用,想起到防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药后会出现血尿,及药物性损害。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的药物,自购药物也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5、盲目喂消炎药物。小儿发热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发热。但有一些家长,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喂消炎药物,有的病人家长还要求用进口的药物。“是药三分毒”,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下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孩子身体康复。正确的做法是:小

儿发热时,最好是上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6、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打点滴。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所以小儿一有点发热,主动要求打点滴。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好,但也有不少的不良反应及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时,可以使用静脉输液。(很多时候就是家长依赖点滴,认为快,有些病未必如此,殊不知,长期这样影响小孩的体质)

发热儿童健康宣教

发热儿童的诊疗和护理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正常情况下,小儿腋下温度为36~ 37℃,肛温36.9~37.5℃,傍晚比清晨略高。发热是指腋 下温度>37.4℃,肛温>37.8℃。而根据体温高低,发热可 分为(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型(<38℃)、中热型 (38.1~39℃)、高热型(39.1~41℃)、超高热型(>41℃)。 就诊:当你的孩子突发高热或有其他症状如剧烈咳嗽、呕 吐、腹泻、抽搐等,特别是有神志及精神状态的改变时应 及时就诊。如为单纯的发热无上述并发症时可先考虑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发热宝宝日常护理措施: 1、注意穿衣适量:如果宝宝四 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 需要散热,应脱下过多的衣物,使 热气散发。但如果宝宝畏寒(身体 发抖),则可以适当增加保暖,直到不冷为止。 2、补充水分: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 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 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 3、讲究饮食营养:发热的宝宝消耗较大,且胃肠道的消 化能力减弱,因此应为宝宝提供一些合口的、富于营养又 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牛奶、新鲜水果、蔬菜等,少量多餐。 4、注意居室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通风时注意不 要让风直接吹着宝宝。夏天室内温 度最好控制在22-26℃左右,这样 有助于体热经传导辐射散热,有利 于降温。 5、保持清洁:发热宝宝出汗多,要勤换内衣裤,内衣要 干净、柔软,常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二、发热宝宝物理降温措施: 冷敷: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 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 敷的毛巾达到体温时,应更 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 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 在额头上。也可退热贴代替,一般4-6小时左右更换一次。 温水擦拭身体:水温应在32-34℃之间,擦拭部位为颈部、 腋窝等大血管经过的浅表处 (如右图)。将毛巾浸湿温水 拧干,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 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擦浴 时如果宝宝出现寒颤、面色苍 白,要立刻停止擦拭,给予保 暖等相应措施。 泡温水澡:如果宝宝发烧的情况不严重,并且意识也比较 清醒的话,可以让宝宝泡一个 热水澡,不但非常的舒服同时 还具有很好的降温作用。婴儿 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 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同时注意避免着凉。 三、发热宝宝药物降温: 小儿发热>38.5℃应给予退热药,可选择口服或栓剂,服 用时应按照医嘱或遵照说明书给予患儿正确的剂量。常用 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由于两种药物的作用 方式不同,因此可以交替使用,比如在应用布洛芬后1-2 小时后仍无退热迹象或持续高热,可考虑应用对乙酰氨基 酚,同一成分的退热药4-6小时内可重复用药一次,但 24小时内最好不超过4次。

引起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式

引起小儿发烧的常见原因及正确处理方式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发热在儿科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川崎病等,其临床除了发热以外往往伴有不同的症状,如上呼吸感染多伴有流涕、喷嚏、轻微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常伴有较重的咳嗽、呼吸急促;肠道感染常伴有腹泻、腹痛、粘液便或脓血便;川崎病多伴有口唇干裂发红、眼结膜充血、杨梅舌、淋巴结肿大等;传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病程中会出现红色皮疹、水疱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疾病的早期都与上呼吸道感染相类似,容易误诊。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一、一般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

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二、主要的症状及原因: 一)、主要症状: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二)、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小儿输液指南

在小儿阶段,新生儿婴幼儿时期其体液生理与成人差别很大,直到学龄儿童才与成人差别缩小.任何疾病创伤禁食麻醉和手术等诸因素均可使小儿的循环系统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术中输液量的确定 主要包括三方面: 生理维持量; 术前缺失量 手术额外丢失量; 生理维持量: 在小儿的不同年龄段,其体液的正常需求的明显差异是由于----- 生长速度和能量代谢率(即热卡消耗率)不同; 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率不同; 机体的总液体量比例不同; 肾功能成熟和储备的程度的差异 机体对水的利用是与机体的能量代谢相平衡的;而能量代谢又与体表面积相关;体表面积又与体重相关;临床上为了应用方便常按体重来估计对水的需求. 按体重计算,小婴儿每日的水代谢比儿童及成人相对较多,而按体表面积和代谢率计算其差别就不大.即: 0~10kg----需水100ml/(kg.d), 等于4ml/kg; 11~20kg----需水50kml/(kg.d), 等于2ml/kg; 20kg以上-----需水20ml/(kg.d) 等于1ml/kg; 术前缺失量: 术前禁食 术前禁食是为了保证择期手术的患儿麻醉诱导时最小限度 胃液存留量; 过长的术前禁食可导致患儿口渴、饥饿,躁动不安增加胃容量,降低胃液PH,增加误吸的危险;; 一般小婴儿的禁食时间是4~6H,2H前可进清液,从其喂养的间隔时间可推断出胃排空时间,作为禁食参考; 不正常失水 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很重要,应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择期手术。 手术额外丢失量 应包括手术创面的蒸发、手术创伤造成进入第三间隙的液体及失血等。一般按2~6ml/(kg h)计算。 但这种进行性的丢失常常很难准确定量,而小婴儿较小的循环血量又给了我们很小的失误的空间。 二、术中的输液速度 术前的缺失量通常在第一小时输入半量,其余的2小时内输完;而生理需要量和手术丢失量按实际量平均输入。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输液量的计算常倾向于偏高估计:忽略了身体对脱水时的生理储备以及液体的重分布问题; 2、手术应急对机体容量的影响 小儿的大多数手术在引起水、电解质丢失的同时也使体内的血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和利钠激素增加,造成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 家庭护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一、发烧 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的担心。 (1)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口温:℃腋温:℃背温:℃,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如下症状: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等。 (2)处理措施 减少穿衣盖被、多喝开水、睡冰枕、温水浴、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可给宝宝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绿豆汤、鲜梨汁、鲜苹果汁,少食多餐,每天以6-7次为宜。 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3)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宝宝的前额,2-3分钟更换1次。 冰枕: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除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温水侵湿纱布,擦洗宝宝的上肢、下肢、颈部、额部、腋下及腹股沟。 (4)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请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服药用量不可太大,要严格按照年龄体重计算孩子的用量;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二、水痘 (1)定义: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冬春两季多发,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该病的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为14日。 (2)症状: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伽疹、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3)家庭护理措施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皮疹已破溃可涂龙胆紫或新霉素眼膏,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 (4)饮食禁忌

发热护理

发热的护理 一·定义:发热即体温过高,且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二。正常的体温及测量方法 1、口温:置舌下3分钟,正常<37.5℃,平均37.0℃。适用于配合的年长儿。 2、腋温;临床常用。至少5分钟,正常36.0--37.0℃,平均36.5℃。除了休克和周 微循环衰竭者,适用于各年龄儿童。 3、肛温:最准确,插入3-4cm。约2分钟。正常36.5--37.7℃平均37.5℃。适用于 病重及各年龄阶段儿童。 4、耳温:用耳温枪测量仪于外耳道内,20秒即可。 三、婴幼儿自身特点及儿科疾病特点 1、儿科被人们称为“哑科”。因患儿不会自我表达,很多时候需要家属的转述或者 医务工作者的检查才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所以无形中为儿科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婴幼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 3、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3-5个月自母体获得IgG渐 消失。加之IgA水平不足因而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的疾病。一般6-7个月小儿自行合成IgG的能力可达到成人水平,抵抗力逐渐上升。 4、病理反应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同样的致病因素因年龄的关系会有不同 的症状。 5、儿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 6、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四、小儿体温的特点 1、婴幼儿的体温略比成人高,所以父母手触感温不准确 2、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所以婴幼儿比较容易散热 3、婴幼儿肌肉组织少,产热能力较差 4、婴幼儿血液循环首环境温度的影响 以上四点,婴幼儿体温波动幅度大,但自然界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婴幼儿可能烧到40.0℃时还活动如常,因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设定点相对比成人高。所以,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小儿比较耐烧,成人若体温达到39.0℃就会头痛欲裂,甚至出现胡言乱语。 五、发热的分组 临床上以口温为例,发热可分为四组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 六、发热的分类及病理机制 分类:1、发感染性发热:多见。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真菌、支原体、寄生虫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少见。 七、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小儿发烧原因及护理全攻略

小儿发烧原因及护理全攻略~~~从中可以看出中西医对发烧不同的理解~~ 我们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热热的,我们的皮肤亦在呼吸散热,排散水分、出汗。 呼吸、排汗所排出的热气,并非身体的发炎,乃是心肾的君火、相火上升所产生的体温,即消化营养,产生体能所产生的余热之排放。五行调和不周,体热排放不良,乃造成发烧,即余热被蓄积而成,故发烧的原因可列举如后: 1.感冒: 感冒发烧,因五脏调理五气产生体能而生体温,若五脏调理五气,热不能排,为皮肤毛孔被风、暑、寒、湿、燥火之气蔽塞,即肺金毛孔收敛(肺主皮毛),致体温、热气无法从皮肤毛孔排出,即是发烧的感冒为最多。 感冒发烧,不是外来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更不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只是身体的表皮、毛孔被蔽塞而已,分为伤风、伤寒、伤(中)暑、湿、热等中医学谓之表证,细菌、病毒根本未进入体内,经曰:"寒邪外束,阳不得越,郁而为热(发烧)"。 2.伤食: 饮食不当,脾胃虚弱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堆积发酵而产生热能的发烧,以婴幼儿为最多。此发烧四肢掌心热,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烧退而痊愈。 3.虚劳: 因身体虚,水火(心肾)不能即济,风木动摇,时憎寒壮热,乃体温外越,不能为身体产生体能,并非发炎,是今日妇女更年期,身体衰弱,故须辨别心虚发热、脾虚发热、肝肾虚发热而调治,不可退烧,是为虚损发烧。 4.瘀血: 受伤时因气血循环受瘀血阻滞,瘀积的瘀血将体温升高而发烧,只要化瘀血,发烧即可痊愈。许多受伤而成植物人者,乃因瘀血阻滞,或被用冰块冰瘀血致血凝不散,或被强力消炎,消炎即伤心、肾,因心肾同为少阴经,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受伤植物人的造成,乃因心、肾的衰弱,更被消炎而心的循环无力将瘀血排出,并非脑受伤害的问题,化瘀血烧即退,心肾补强,瘀血排出植物人亦能恢复健康。 许多十三、四岁的少女,月经初来时,被打德国麻疹疫苗,或感冒月经来,被消炎伤心肾,致经来不止,或经血逆行至鼻、齿流血,被止血致瘀血内结,复又感冒再被消炎,乃为今日十二、三岁学童血癌│瘀血发烧不退的主因。 5.出痘疹:

儿童发热护理

小儿发热的护理及处理误区 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儿童时期多为感染性发热,是机体抵抗“外邪”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低热状态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发热尽管是司空见惯,但当小儿发烧时,家长都是特别紧张,在护理过程中有时家长还犯错,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一、一般调护 1.饮食宜清淡。发热时,整个身体的气血向上向外,相对而言,消化道的气血就减少,所以很多孩子发热的时候,会出现“不想吃东西”、“想吐或呕吐”、“腹胀腹痛或腹泻”,这些症状都是里面的气血减少后,脾胃虚弱,无力运化的表现。发热的时候,饮食宜清淡,以不增加脾胃负担为度,可以吃些“白粥”、“小米粥”、“菜粥”、“南瓜粥”,“豆腐羹”;热退后,适当调补,如“鸡汤”、“鸡蛋羹”、“肉糜”等,但肉食还是要少吃,以防“发热”卷土重来(所谓的“食复”)。 2.多喝暖水和热粥。外感发热是身体与“病毒”、“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之间的一场战争。发热期间消耗最多就是“津液”,多喝暖水和热粥或以使“津液”得到补充。津液不枯,津液流行,汗才得出,大小便才能正常排泄。 3.适当休息。有些父母为了让小孩发汗退热,鼓励小孩活动,这会耗伤人体正气,不利于病情恢复。

4.多泡脚。寒起于足下。袜子拖鞋要注意保暖、保持干燥,不要赤足在地板上走(很多家长不以为然)。泡脚时间宜在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可反复加热水,最好能出一些汗。 5.物理降温方法。冰敷的方法宜于高热但没有“怕冷、寒战、鼻塞、清涕”的孩子,从中医的角度看,必要时辨证地使用;如果有“畏寒、鼻塞、流涕”的孩子,则宜用温水外敷的法子;发热期间,用“丁桂儿脐贴”贴足心的涌泉穴,对降温会有帮助。 6.药物退热法。如果畏寒无汗高热,可用退热药(如口服“布洛芬悬液、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外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右旋布洛芬栓”等)发汗退热,发汗过后,宜服热粥,粥内可加些冰糖。这样发汗而不伤正气,也能减少发热的反复。 二、错误做法 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小孩再受风,于是将小儿裹得严实。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人们通常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效果。实际上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酒精擦浴已经淘汰,但是许多家长及老人并不知晓。正确的做法是:给小儿使用温水进行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

小儿发热居家护理要注意哪些要点

小儿发热居家护理要注意哪些要点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四、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五、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

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六、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服。 七、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度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关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注意:水温不可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2021新版)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2021新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37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2021新版)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

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四、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五、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六、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服。 七、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度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关肩部,身体卧于盆中,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注意:水温不可过冷或

感冒发烧的宝宝护理

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正常反应。但是,当婴幼儿体温中枢还未发育完善时,高热很容易引起惊厥和抽搐。父母在婴儿发热时做好相应的家庭护理,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 1、家庭配备体温计,应以体温计测温,不能以手摸头部来判断发热程度。 2、掌握正确的测量体温方法和时间,口腔测温应发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处,测量7-8分钟;测量肛温则将润滑的肛表轻轻插入肛门约4cm,测量3分钟;腋温测量法是将体温计放于腋窝内,使上臂紧贴躯干将体温计夹紧,测量10分钟。6岁以下的小儿因有咬破体温计的危险,故不宜测量口温,宜采用容易固定的肛温测量法。测量体温时应有家长在旁看管,以保证测温时间和效果。正常体温范围:肛温37—37.8℃;口温36.4—37.4℃;腋温36—37℃。 3、确定宝宝发热后,父母应定时帮宝宝测量体温,多喂水,适当松解衣服。发热寒战时注意四肢保暖。高热时,新生儿采用温水浴,不宜用药物降温或酒精擦浴,因为退热药可能会引起新生儿青紫、发绀、贫血、呕血、脐部出血等并发症,酒精擦浴则易导致酒精中毒。 4、高热时,父母应高度警惕有否惊厥的发生,尤其是新生儿。因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肌肉抽动者不多,往往仅有一侧肢体的跳动或强直、下颌抖动、闪眼、两眼凝视、屏气发作等。 5、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应立即松解宝宝衣服,取侧卧位。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窒息。在上、下齿列之间放置牙墊,防止咬破舌头,但牙关紧闭时,不能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应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相应的急症处理。 |小儿感冒发烧用药注意|-转自| 蜜蜂小舍| 林医生Q群讲座《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讲义精华 林医生亲自整理,希望大家有收获! 此文是朋友发给我的,看着挺有用,对于妈妈们来说更是良方... 第一部分 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比例最大的病种。 按照解剖部位来分,呼吸道感染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上呼吸道包括了鼻、咽部和喉部。 感染的发展多数按照由浅及深的规律,一般先是感染鼻咽喉,如果没有控制好,就会发展到支气管,再没有控制好,就会发展到肺泡 鼻、咽、喉——————支气管——————肺泡 在这里有几个常见的名词需要解释一下。 感冒: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感冒是指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的一组综合症群,其实在医学上是没有“感冒”这样一个术语的。“感冒”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我对照了一下,我认为,感冒实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急性鼻炎(流涕和喷嚏)为主要症状。 咽喉发炎:这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医学上也没有这样的术语的。儿科医生看病是必看咽喉的,如果他看到咽喉部红肿,说明咽喉有炎症,有些医生就会很通俗的说咽喉发炎了。其实,咽喉只是上呼吸道的一个部分,就象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看不到的部分,也是一样有炎症的。所以咽喉炎实际也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两种通俗的说法“感冒”和“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发烧、流涕、喷嚏、咳嗽。 其中发烧是最多见的症状,往往家长也最紧张。如果一个婴幼儿因发烧来就诊,作为医生,我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因为最常见。

2020年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2020年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 项注意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0年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四、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五、衣服:发热的患儿衣服不易过厚,特别是婴幼儿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 六、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患儿感到舒服。 七、物理降温:是一种可反复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包括以下方式: 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置于脑后,如没有冰袋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情况紧急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减慢或腹泻。 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编号:AQ-CS-05537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Eight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family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fever

发热患儿家庭护理八项注意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感冒难免引起发热,尤其对于儿童发热,不可大意。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小儿的正常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因体温中枢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度之间,早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体温在37—38度之间为低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一、环境:清洁、安静,温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风一次(将患儿转移到其他房间),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二、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三、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伴有腹泻的患儿注意留大便标本化验。

宝宝发烧怎么办 小儿发烧护理全攻略

宝宝发烧怎么办小儿发烧护理全攻略 宝宝发烧问题可大可小,爸爸妈妈面对孩子发烧,要耐心冷静对待,分析孩子病情严重或否,在孩子38℃以下别急着用退热药和注意儿童退烧药食用分量、注意就诊前后的家庭护理。那么小儿发烧,家长怎样巧妙处理呢? 对家长来说,宝宝发烧是最头疼的事情:去医院吧,怕医生说没啥事,回家多喝水就好,那不白跑一趟?在家护理吧,又怕把握不准,出现更严重的问题。究竟家长们应该把握什么处理原则? 精神差活动少或是发烧信号 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6~37.4℃,儿童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气温高、穿衣多、喝水少、水分丢失(流汗、腹泻)等导致体温升高,但通常不会超过37.5℃。若体温超过37.5℃,可定义为发热。一般来说,儿童的体温为37.5~38℃属低烧,38.1~39℃是中度发热,39.1~40.4℃属于高烧,40.5℃以上则是超高热。感染(如病毒、细菌等)常是引起发烧的常见原因。小儿发烧原因可大可小,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自限过程,通过大量喝水3~5天可能就好了,严重者则可能引发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 “发烧是一个信号,它是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而发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应激能力,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家长不必过分紧张。”小儿发烧常伴有体温升高、额头烫、精神差、活动减少等表现,这时家长应切记掌握好密切测温、按需降温等技巧,并及时带宝宝到医院。 要注意小儿发烧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喘气、腹泻、呕吐、甚至一些异常,如心前区疼痛、尿痛、腰痛等,就需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发烧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躁动、厌食、吐奶、腹泻、哭闹不安等,家长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38℃以下别急着用退热药 家长发现小儿发烧如果没有特殊症状,不必惊慌,可在家里及时采取一些处理以缓解症状。据介绍,约30分钟~1小时为儿童测量一次体温,体温在38℃以下低烧范围的,多喝水和密切注意观察;如果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贴或口服退烧药进行降温,并做好去医院诊治的准备;当体温超过39℃则应该到医院诊治,距离医院较远的应该服退烧药后再出发;超高热者,必须服用退热药同时去医院诊治;使用退热药无效或发热超过3天者应到医院诊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1、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发热一般来讲体温以肛温为最高,口腔量的温度次之,腋温最低,温度差约在0、3℃-0、5℃。目前判断发热是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 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每个人的体温水平不一样,小孩子的体温,尤其是新生儿的体温,还会受到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因此有时儿童体温超过37℃,家长以为孩子发热了,急忙到医院就诊,但其实孩子很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孩子发热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体温本身的高低,还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和气候的因素。此外,一天之内人体温度也会波动,以一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异作为判断参考,正常体温差异一般不超过1℃。量完体温之后,还要看孩子本身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咳嗽、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塞、咽痛、腹痛、腹泻、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精神极其重要,对于发热的孩子要观察他的精神好不好,如果精神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2、儿童发热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最高等动物,进化的过程就是长时间的在与大自然斗争当中慢慢成长。发热其实是一件好事,就好比妈妈怀孕时期为了保护宝宝,稍微吃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就要吐出来。发热也是一样,人体可以通过发热提高我们的淋巴细胞等“防御细胞”,增强免疫功能,从而与外来的病毒细菌

或其它一些微生物进行斗争。但是长时间发热对人体是一个消耗,人会不舒服,所以高热时要适当降低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我们再回过头来讲发热,归根到底是感冒的问题。从西医角度讲叫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也叫伤风。从人的鼻子到凸起的喉部,这一段叫上呼吸道。空气中呼吸道病毒吸入后引起感染,在这个范围之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向下则是下呼吸道感染。往旁边到耳朵就是中耳炎,往颈部就是淋巴结。口腔内还有扁桃腺发热,扁桃腺化脓实际上也是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上呼吸道感染80%-90%由病毒引起,但是不同的季节病毒是不一样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此外还有10%左右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感冒有很多表现,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症状就是发热。通常来说,感冒发热都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如果一个孩子连续发热五天还没有退,那就要重视起来。应对发烧,我们首先提倡的是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要通风,室温保持在25℃-27℃;第二要让孩子多饮水,通过排尿能把热量带出去;第三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洗澡的时间可以长一点,这样也可以把热量带走。当孩子发热时,有条件休息的话尽量让他多休息,原则上不要上学,但是体温不是很高精神状态很好,也可以上学。还有一点是注意饮食的问题,发烧之后孩子总是胃口不好,因为人的身体在有病原入侵的时候,会集中力量

儿童发热诊断和处理

儿童发热诊断和处理 提到发烧,不少患者就会表现出「发烧恐惧症」。有研究表明,患者对发烧的「恐惧」主要担心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24%)、癫痫发作(19%)、死亡(5%)[1]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表现之一,发烧并不一定是有害的,那烧到什么程度需要药物退热呢?临床上,有医生将38.5 ℃视作药物退热的分界点,这个说法靠谱吗?。 1.再议发热:发热≠体温过高:体温的正常范围: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范围一般为36~37 ℃,波动不超过1 ℃。诊断学(第8 版)上未提及成人、儿童有何体温差异。但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略高,老年人因代谢率偏低体温会略低。测量值因方法不同会略有差异。诊断学(第8 版)指出:腋测法正常值为36~37 ℃,口测法正常值为36.3~37.2 ℃,肛测法正常值为36.5~37.7 ℃。 2. 发热如何分级?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分为4 个等级: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2]。同时,2016 年版意大利《SIP 指南:儿童发热管理》指出:建议儿童年龄<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测量腋温;年龄≥4 周,使用数字体温计或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腋温[3]。

3. 发热≠体温过高:发热并非一种疾病,它有助于机体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促进中性粒细胞数的升高及T - 淋巴细胞的增殖等来对抗感染。目前并无证据显示发热(非体温过高)会引发诸如大脑损伤等不良后果。机体在不脱水、且有一个开放环境散热的前提下,会将体温调控在相对安全的范围[1]。然而,体温过高则是机体稳态紊乱的表现,此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呈现皮肤干燥发烫、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特征。体温过高应及时处理,当体温高于40 ℃的时候,与发热相关的不良结局风险将上升[4]。 2. 退热治疗:把握退热时机与方法:退热处理属于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在使用药物退热时需多方考虑。 1. 药物退热讲时机 (1)看体温变化:未查找到成人使用药物退热的体温范围推荐,该部分主要就「儿童」及「危重症患者」进行讨论。 2011 年版美国AAP《儿童发热及退热药使用》指南指出:高于38.3℃可使用退热药物以提升孩子的整体舒适度。 2016 年版《中国0 至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出: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43例发热患儿家庭护理体会

43例发热患儿家庭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5-15T09:11:03.7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赵娜[导读] 对患儿家长进行培训后家庭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护理对发热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门诊诊治的已发热或伴有发热的咽炎或扁桃体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由患儿家长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对患儿进行护理,观察组由经过培训的患儿家长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热平均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观察期间发热平均持续时间最短的为28.4分钟,最长时间为40.7分钟;观察组观察期间发热平均持续时间最短的为21.4分钟,最长时间为41.2分钟。观察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患儿家长进行培训后家庭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关键词:发热患儿;家庭护理;护理效果Nursing experience in 43 cases of children with fev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children with fever.Methods: 86 children with fever or fever of pharyngitis or tonsill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ursed by their parents according to their existing knowledg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ursed by their parents after training.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fever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mean duration of fever was 28.4 min and the longest was 40.7 mi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mean duration of fev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he shortest (21.4 minutes) and the longest (41.2 minut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 the home nursing effect is good after the training for the parents of the sick children. Keywords: children with fever;Home care;Nursing effect 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很多发热患儿在门诊就诊后选择在家进行服药治疗,所以探讨发热儿童的家庭护理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并进行相互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具有良好专业的家庭护理和无相应护理的两组发热儿童的疗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护理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门诊诊治的已发热或伴有发热的咽炎或扁桃体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包括男孩26例,女孩17例,年龄为6月~至13岁,平均(5.71±3.43)岁,病程0.5天~6天,平均(2.06±1.29)天,就诊时测体温为37.6℃~39.5℃,平均(38.62±0.54)℃;观察组包括男孩23例,女孩20例,年龄5月~14岁,平均(6.33±3.39)岁,病程1天~7天,平均(2.58±1.34)天,就诊时测体温为37.7°C~39.7℃,平均(38.7±0.46)℃。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平均体温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患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给予患儿头孢类抗生素或红霉素口服,伴有明显咳嗽的患儿给予镇咳药物口服,同时给每位患儿退热药物。一旦体温达到或超过39.7℃,或出现高热惊厥则立即给予药物退热,同时嘱患儿家长立即带患儿去医院就诊。就诊时告之患儿家长,回家后记录患儿每次发热持续时间,观察结束后将该患儿观察期间的所有发热时间相加,除以发热次数作为该患儿发热持续的平均时间,最后取两组病人发热持续的平均时间的均数±标准差进行比较,观察期间患儿一旦出现明显病情加重需住院治疗,如支气管肺炎、惊厥等,立即给予住院治疗。对照组由患儿家长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对患儿进行护理,观察组先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告之患儿家长发热的相关知识,发热的过程及特点,以及如何对发热患儿进行观察及护理,护理的注意事项和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对患儿家长进行定期上门指导,将护理人员的电话号码留给患儿家长,以便随时接受患儿家长的咨询。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对照组观察期间发热平均持续时间最短的为28.4分钟,最长时间为40.7分钟;观察组观察期间发热平均持续时间最短的为21.4分钟,最长时间为41.2分钟,取各组平均持续时间的均值±标准差进行比较,观察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1:注意宝宝的睡眠休息 发烧会消耗宝宝的能量,而在这个时候,宝宝身体的能量是需要与疾病做斗争的。充分的睡眠休息能够很好的帮助宝宝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爸爸妈妈在小孩发烧时,要注意观察他的精神、体温、面色等,保持安静的居室环境,为宝宝创造舒适的睡眠休息空间。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2:及时补充水分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发烧感冒期间,人体需要多多饮水,帮助身体排毒。其实小孩发烧的护理也是如此,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多喂一些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母乳中有90%是水分,但是小孩发烧是需要补充水分来帮助宝宝体内的积蓄的热能散发的,所以不论是母乳喂养中的宝宝,还是混合喂养方式的宝宝,在发烧期间都是需要补充水分的,如果宝宝已经添加辅食,那么也可以饮用西瓜汁、梨汁等蔬果汁来补充水分并增减维生素的摄取,也是很好的选择。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3:饮食的调理 如果宝宝此时还是母乳喂养的阶段,还是需要正常补充母乳的,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发烧期间可能会有没有食欲的情况出现,妈妈可以少量多次的进行喂养,同时正如上文多说,适当的增加水分的补充。 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增加辅食了,那么在小孩发烧期间,需要就要更加注意宝宝的饮食调理了,此时可以给宝宝流质、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除母乳外,还有藕粉、米糊、蔬果泥等食品,带小孩发烧的病情有所好转,可以依据宝宝的食欲情况,增加半流质的食物,如面条、粥等食物。

小孩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4:身体降温 婴幼儿期间的宝宝如果发生高热可能引发抽搐,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及时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 (1)注意身体散热 我们经常有这样一个误区,小孩发烧期间,给宝宝穿上很多衣服或盖着厚实的被子,希望能够帮助身体排汗,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方法。小孩发烧时会身体发抖,这并不是宝宝身体发冷,而是由于 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现象。 在小孩发烧发烧期间,我们应该做的是,适当的给宝宝减衣服,帮助身体排热。 (2)物理降温 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略拧干至不滴水时,轻轻放于宝宝的额头,并注意每5分钟左右再次在冷水中浸湿并拧干后置于宝宝额头,重 复多次。同时,还可以湿毛巾擦拭宝宝的腋下、肘窝、手心等部位,帮助宝宝身体散热。 Tips:如果小孩发烧反复或持续的高热不断,爸爸妈妈除了以上的家庭护理方法外,一定要注意及时送宝宝去医院就诊,遵医嘱看 是否需要服用退热药物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