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

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的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黄宗

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均为清初的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顾炎武作有《日知录》等。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薑斋诗话》等。

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

兴庄廷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有清一代、“文字狱”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李玉与朱鹤(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李玉于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作有《千锺禄》、《清忠谱》《与朱□等合撰)等。朱鹤作有《十五贯》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于本年编成《词综》,其创作开“浙派词”端绪。清初以来,一变明人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渐趋兴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渔卒〔?〕(生于1611年)。李渔作有传奇集《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等10种),又撰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约于本年前后基本写成,此后不断有所修

改,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

褚人获的长篇小说《隋唐演义》约写成于本年前后。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陈维崧卒(生于1625年)。陈维崧开创“阳羡词派”;又与毛奇龄同为骈文作家。骈文自唐以后趋于衰落,至此复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约写成于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为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

纳兰性德(满族)卒(生于1655年)。纳兰性德词自成一家,作有〔长相思〕(山一程)、〔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洪昇撰成传奇《长生殿》。次年因在皇后丧期内演出,洪昇被革除国子监生员籍,观剧者赵执信被革职,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为康熙年间“宋诗派”代表诗人,作有《金陵杂咏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孔尚任撰成传奇《桃花扇》。孔尚任与洪昇齐名,时号“南洪北孔”,同为清代戏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叶燮卒(生于1627年)。叶燮撰有《原诗》,倡“才、胆、识、力”之说,为清代诗话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洪昇卒(生于1645年)。洪昇还作有杂剧《四婵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

王士禛卒(生于1634年)。康熙时期,王士禛编有《唐贤三昧集》,推崇唐诗,提倡“神韵说”,流行一时。其论诗之语后被辑为《渔洋诗话》、《带经堂诗话》。其诗歌作品有《秦淮杂诗》等。

兴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方苞被株连入狱,后作有散文《狱中杂记》。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蒲松龄卒(生于1640年)。蒲松龄还作有俚曲《墙头记》等14种。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孔尚任卒(生于1648年)。孔尚任还与顾彩合作有传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沈德潜的《古诗源》编成于本年。沈德潜又编有《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撰有诗话《说诗啐语》,提倡“格调说”,于雍正、乾隆年间流行一时。

公元1736年(清高宗乾隆元年)

乾隆前期,郑燮诗文自成一家,作有诗《私刑恶》、文《家书》等。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

厉鹗所编《宋诗纪事》于本年刊行,收辑宋代3800多家诗人诗作及有关资料。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

方苞卒(生于1668年)。方苞提倡“义法”,开创“桐城派”古文。袁枚辞官居江宁小仓山随园。其论诗提倡“性灵说”,流行一时。所著《随园诗话》(刊行于1790年)为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之一。同时稍后,主“性灵说”的诗人赵翼撰有《瓯北诗话》(成书于1802年)。袁枚、赵翼与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又称“前三家”)。乾隆至嘉庆年间,骈文创作继续发展,逐渐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骈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后有袁枚、汪中(作有《哀盐船文》等)、洪亮吉等。藏族作家才仁旺阶的《勋努达美传》约产生于公元18世纪中期,为藏族第一部长篇小说。柯尔克孜族长篇史诗《玛纳斯》约产生于公元16至18世纪(一说公元9至11世纪,一说公元7至9世纪)。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

吴敬梓卒(生于1701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约写成于乾隆初期,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九年)

曹雪芹卒〔?〕(生于1715年?)。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于其生前已开始传抄,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首次刊行,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于本年刊行,与蒋士铨的《四弦秋》同为杂剧发展至晚期的作品。

公元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

翁方纲的《石洲诗话》初撰于本年,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修订刊行。翁方纲推崇宋诗,提倡“肌理说”。“肌理说”与“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为清代前期诗歌理论的四大流派。

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

刘大櫆卒(生于1698年)。刘大櫆继方苞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理论,撰有《论文偶记》(刊行于1796年)等。

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于本年成书。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

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修《四库全书》,开“四库全书馆”。至本年,纪昀等撰成《四库全书总目》初稿,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写定刻版。

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倾向于“性灵派”的诗人有黄景仁、张问陶、舒位、孙原湘、王昙等。舒位、孙原湘、王昙继袁枚、赵翼、蒋士铨后被称为“后三家”。长篇弹词《再生缘》(陈端生作,梁德绳续)约产生于乾隆年间。

公元1797年(清嘉庆二年)

张惠言所编《词选》于本年刊行。张惠言论词主“比兴寄托”,开创“常州词派”。张惠言又与恽敬主张合采散文、骈文之长,于桐城派之后开创“阳羡派”散文。

公元1798年(清嘉庆三年)

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本年,纪昀陆续写成短篇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的概况 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 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 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P4 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 3、婚姻爱情诗P7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 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的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黄宗

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均为清初的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顾炎武作有《日知录》等。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薑斋诗话》等。 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 兴庄廷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有清一代、“文字狱”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李玉与朱鹤(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李玉于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作有《千锺禄》、《清忠谱》《与朱□等合撰)等。朱鹤作有《十五贯》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于本年编成《词综》,其创作开“浙派词”端绪。清初以来,一变明人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渐趋兴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渔卒〔?〕(生于1611年)。李渔作有传奇集《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等10种),又撰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约于本年前后基本写成,此后不断有所修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定都于亳(今天河南安阳)。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郑州)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定都咸阳,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复 习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的概况 1、《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诗经》被正式尊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唐代,《葩经》。 2、《诗经》中的作品共305篇,按风160、雅105、颂40来编排,另有“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仅存篇名无诗,一般认为是有声无词的笙曲。所收作品大约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3、《诗经》的编辑 A、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俗“---《孔丛子?巡守篇》采诗的目的: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B、删诗说:汉人认为《诗经》305篇是经过孔子删定的。(不合理) 4、诗经的流行与研究:《诗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诗经》的内容 1、周族史诗P4 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记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定居邰地的史实;《公刘》记述了周族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地迁往豳地发展农业,开始定居生活的历史;《绵》写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往岐之周原,创业立国,设置官司、宗庙,建立政治机构;《皇矣》歌颂文王之祖太王、王季的美德,并描述文王伐崇伐密的胜利;《大明》记述王季娶太任生文王,文王娶太娰生武王,再写武王牧野大战,伐纣灭商。记录了自先公先王壮大部落到武王灭商建国的整个历史。 2、颂歌和怨刺诗P5 中国古代诗歌有所谓的“美刺“的传统,也就是“颂美”和“怨刺”的传统。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怨刺又称变风和变雅,是王道衰落、礼乐崩坏的产物)颂歌的作品有《大明》、《丰年》,怨刺的有《魏风?硕鼠》 3、婚姻爱情诗P7 婚姻诗,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有情人约会的《静女》、有恋人同歌共舞的、有热恋互赠信物的《溱洧》有野外相遇而相爱的《关雎》、有久别重逢的、有礼教束缚《将仲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氓》等。 4、农事诗、征役诗、爱国诗P9

中国历史年表及皇帝年号

中国历史年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期(迁殷前)(前1600-前1300)后期(迁殷后)(前1300-前1046) 周1.西周(前1046-前771) 2.东周(前770-前221)包括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6)楚汉争霸(前206-前202) 汉(前202-公元220):1.西汉(前202-公元8) 2.新(8-23)和更始帝(23-25) 3.东汉(25-220)三国(220-280)1.魏(220-265)2.蜀汉(221-263)3.吴(222-280) 晋(265-420)1. 西晋(265-316)2.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09) 1.南朝:1)宋(420-479)2)齐(479-502)3)梁(502-557)4)陈(557-589) 2.北朝:1)北魏(386-534)2)东魏(534-550)3)北齐(550-577) 隋(581-618)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1.五代1)后梁(907-923)2)后唐(923-936)3)后晋(936-946)4)后汉(947-950)5)后周(951-960) 2.十国1)吴(902-937)2)南唐(937-975)3)吴越(907-978)4)楚(907-951)5)闽(909-943)6)南汉(991-971)7)前蜀(903-925)8)后蜀(934-980)9)南平(924-963)10)北汉(951-979)宋(968-1279)1.北宋(960-1127)2.南宋(1127-1279) 辽(907-1125)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夏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金(1115-1234) 元(1206-1368)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称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明(1368-1644) 清(1616-1911)努尔哈赤于1616年,定国号为金(历史上称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北语19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3

(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是____。 A: 《花间集》 B: 《云谣曲子词》 C: 《乐章集》 D: 《漱玉词》 标准答题: (单选题)2: 从西晋永嘉到东晋灭亡,统治诗坛一百余年的是____。 A: 田园诗 B: 玄言诗 C: 山水诗 D: 咏怀诗 标准答题: (单选题)3: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出自____。 A: 曹丕 B: 左思 C: 谢灵运 D: 曹植 标准答题: (单选题)4: “少陵野老”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自称____。 A: 李白 B: 韩愈 C: 白居易 D: 杜甫 标准答题: (单选题)5: 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____。 A: 班固《咏史》 B: 张衡《同声歌》 C: 辛延年的《羽林郎》 D: 宋子侯的《董娇娆》 标准答题: (单选题)6: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出自李煜的____。 A: 《虞美人》 B: 《乌夜啼》 C: 《忆江南》 D: 《浣溪沙》 标准答题: (单选题)7: 下列属于汉代抒情小赋的是____。

A: 《子虚赋》 B: 《吊屈原赋》 C: 《刺世疾邪赋》 D: 《两都赋》 标准答题: (单选题)8: 其诗歌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指的是____。 A: 曹操 B: 刘桢 C: 曹丕 D: 曹植 标准答题: (单选题)9: 先秦诸子中,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有“寓言十九”说法的是____。 A: 韩非子 B: 孟子 C: 墨子 D: 庄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10: 东晋文坛玄学和佛教盛行,文学不振,《文心雕龙》评价:“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这里的“漆园”指____。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庄子 标准答题: (单选题)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语出自哪部书? A: A> B: B> C: C> D: D>。 标准答题: (单选题)12: 司马迁在____中谈到自己的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A: 《报任安书》 B: 《报孙会宗书》 C: 《上书谏吴王》 D: 《与朱元思书》 标准答题:

中国文学史笔记

《中国文学史》绪论 何谓文学 属“文学发生学”或艺术起源论 1、宗教说 2、劳动说:淮南子》“今夫举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3、模仿说 4、游戏冲动说:康德,跟劳动相比,艺术可以说是一种游戏。 席勒,艺术跟游戏同样都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基本上就是一种过剩精力的表现。 5、自我表现说:厨川白村,文学不是苦闷的象征。 6、吸引本能说:欧威尔(《一九八四》、《动物农庄》)在《我为何写作》中夫子自道A、纯粹的自大B、美学的爱好 C、历史的冲动 D、政治的目的 文学作品:是诗歌和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都必须有相应的艺术形式。广泛地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个 形象的反应。 概念核心,要有美的规范|(即艺术形式)的参与。 卡西勒,把艺术的世界定义为纯粹形式的领域,文学的世界是一种形态和构质。它必须有有一套很特殊的组织, 跟它本身的一种内在的机理。它有它的趋势和节奏,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当艺术家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来表现的 时候,他这个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客观化的过程。(进入透镜)

钱基博,(基于《易经》《说文解字》《周礼》《礼记》《释名》的考证)“文”指天文、地文、人文,有“复杂、组 织和美丽”三种含义。“复杂”即言之有物,“组织”即言之有序,“美丽”是“文”的止境。 如何理解文学 美Wellek和Warren《文学论》,指出有两种切入点 1、外部研究,社会内容,侧重作者本身及社会脉络研究,包括历史时代、创作背景等 以陈寅恪对元稹《莺莺传》中崔莺莺身份的考证为例 2、文学作品本身(“字质”,如“诗眼”),外部研究一定不能作为文本的依据。 什么叫文学史 布朗先生,面对学术问题,我们有两种解决的途径,一种叫共时性,一种叫历时性(贯时性)。“共时性”Synchronic,指同一个时代,同一个时间背景。“历时性”指在一个历史的流程当中有前后关系。 所谓文学史,就是文学历史演变的勾勒,就是指由作品构成的整个体系。文学史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不等于文学批评,后者是分析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也不等于文学评论,后者是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 文学史中的作品体系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去描写文学的发展,去阐释各种文学内容、形式、思潮、流派及其产生与进展、演变,去寻求它们前后的继承关系,沿革嬗变的过程及意义。简言之,文学史就是要勾勒出文学发展的历史图示。 文学史背后的史观 追踪猎迹文学史:1904年,第一本中文版,林传甲为京师大学堂的国文课程编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中国历史年代表(绝对完整)

中国历史年代表(绝对完整) 一原始社会 (距今约40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距今越400万年前蝴蝶腊玛古猿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 距今越200万年前巫山人已在川东生息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元谋盆地生息,打制石器问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越100万年前蓝田人已在陕西蓝田地带生息 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类的某些特征,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并用火烧烤食物,手脚分工明确,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距今约20万年前金牛山人已在东北辽河流域生息,标志着人类开始由直立人向智人进化。 距今约15万年前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约10万年前许家窑人(伏羲氏)已在晋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飞石索已用于狩猎 距今约5万年前骨针在辽宁小孤山制成 距今约3万年前峙峪人已在晋北桑干河流域生息 距今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生息,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距今约3万年前下川文化在晋南形成 距今约1万年前(神农氏)原始农业在中华大地出现

约公元前6000年裴李岗文化在中原地带形成,龟甲占卜在中原出现,文字符号萌芽,骨笛制成,粟在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猪狗鸡在中原已家养 约公元前5850年大地湾文化在陇东形成,黍子、油菜已种植,原始混凝土制成 约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稻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骨耜已为稻作农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形成,龙虎观念萌生,彩陶艺术出现,壁画出现母系氏族公社 约公元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酿酒器皿制成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大溪文化在长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现,动物殉葬风俗已见 约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形成,玉猪龙崇拜形成,石砌祭坛出现 约公元前3300年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形成,彩陶艺术进入盛世,青铜刀已用范铸;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形成,天圆地方观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于建造 约公元前3000年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汉江地带形成,崇祖观念萌生,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筑成 约公元前2600年龙山文化在黄河下游形成,文字与文书出现,山东邹平丁公村古成筑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1)作业

满分100分 一、基本问题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诗经》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诗歌特别发达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以抒情诗为主的创作传统。其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地位: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无可争议的领袖。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活动家,为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浩荡的队伍;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主张,诸如文以载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文从字顺,词必己出等;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写出了第一流的新体古文。其文众体兼长,风格闳中肆外。他是司马迁之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既集以往之大成,又对后世产生了无穷影响。 成就表现为:(1)能以激情用笔行文,文章气势充沛,个性鲜明;(2)构思宏伟并巧妙,常能打破常格,引人人胜。(3)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词汇丰富,句法灵活,有很强的表现力。 代表作:《师说》、《获麟解》、《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容十八员外》等。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北朝乐府民歌的总体语言风格表现为豪爽粗犷,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有明显不同。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另有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这则是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另外,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双关隐语的写法。南北朝文人写作的乐府体诗,与音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是仿汉乐府的意和体来进行写作,是在创作精神上、语言风格上对汉乐府的某些继承。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完整版)

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夏商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南北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北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朝朝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隋 唐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周秦西汉 汉新 东汉xxxxxx西晋 东晋 十六 国十六国宋南xx北朝朝xx xx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公元9年—公元24年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公元265年—公元316年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五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代 十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国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十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辽 西夏金元明清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注]十国包括: 前蜀、后蜀、xx、闽、xx、 xx、xx(xx)、xx、xx、南唐 xx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及答案14解析

12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是哪位思想家? A. A孔子 B. B班固 C. C孟子 D. D老子 满分:4 分 2. 把屈原和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的是谁? A. A王逸 B. B刘向 C. C刘歆 D. D班固 满分:4 分 3.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是先秦对____ 功能的精确概括。 A. 《左传》 B. 《尚书》 C. 《诗经》 D. 《离骚》 满分:4 分 4.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______给《诗经》做笺,为《毛氏传笺》,使毛诗盛行一时。 A. 王逸 B. 孔颖达 C. 刘向 D. 郑玄

满分:4 分 5. 以下《诗经》的篇目中表达劳动人民对徭役、兵役的反对的是____。 A. 《东山》 B. 《七月》 C. 《蒹葭》 D. 《桃夭》 满分:4 分 6. 下列哪个人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A. A孔子 B. B荀子 C. C韩非子 D. D老子 满分:4 分 7.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____。 A. 《蒹葭》 B. 《七月》 C. 《采葛》 D. 《采薇》 满分:4 分 8.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即庙堂音乐,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描述 的是《诗经》中的。 A. 风 B. 雅 C. 颂 D. 笙歌 满分:4 分 9. 《诗经》的“雅”一共有篇。 A. 105

B. 74 C. 110 D. 95 满分:4 分 10. 文学史上"风""骚"并举,其中的的"风"是指什么? A. A<<国风>> B. B<<周南>> C. C<<秦风> D. D<<风赋>> 满分:4 分 11. <<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有多少篇? A. A7 B. B15 C. C11 D. D16 满分:4 分 12. 以下不属于《诗经》的别称的是_____。 A. 诗 B. 诗三百 C. 三百篇 D. 笙诗 满分:4 分 1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 A. A 女娲补天 B. B 黃帝擒蚩尤 C. C 武帝封禅

(完整版)明代文学史年表

明代文学史年表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太祖朱元璋开国。章回小说发展。 洪武二年(1369):高启应召纂修《元史》 洪武三年(1370):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制定“八股”格式 洪武十一年(1378):瞿佑著成《剪灯新话》四卷 洪武十七年(1384):颁布科举考试限用《四书》朱注。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权作《太和正音谱》 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始修,至本年编成 永乐十二年(1414):胡广,杨荣等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 永乐十五年(1417):颁布科举考试限用《性理大全》 永乐十八年(1420):李祯作《剪灯馀话》四卷 永乐二十年(1422):贾仲明《书录鬼簿后》 明孝宗弘治甲寅年(1494):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弘治十年(1497):“吴中四才子”徐祯卿、祝允明、唐寅、文徵明。 弘治十三年(1500):李梦阳《时命篇》 弘治十七年(1504):李东阳编《拟古乐府》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李梦阳《结肠操》 明世宗嘉靖壬午年(1522):《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可见刻本嘉靖四年(1525):李梦阳刊刻《弘德集》 嘉靖二十一年(1542):吴承恩《西游记》初稿或至本年已著成 嘉靖二十六年(1547):李开光著成传奇《宝剑记》 嘉靖三十一年(1552):刊本《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嘉靖三十二年(1553):现存最早的《唐书志传》刻本刊行 嘉靖三十五年(1556):李开光诗文集《闲居集》 嘉靖三十八年(1559):天池道人《南词叙录》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三国志演义》传入朝鲜;李攀龙《古今诗删》至迟在本年编成 隆庆四年(1570):高濂作传奇《玉簪记》 隆庆六年(1572):王世贞著成《艺苑卮言》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汤显祖《红泉逸草》 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紫钗记》 万历十七年(1589):刊印《忠义水浒传》 万历十八年(1590):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 万历十九年(1591):《英烈传》的最早刊本刊行 万历二十二年(1594):《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袁宏道《为官苦》 万历二十四年(1596):袁宏道《叙小修诗》,首次提及《金瓶梅》并给予高度评价 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牡丹亭》 万历二十八年(1600):汤显祖《南柯记》 万历二十九年(1601):汤显祖《邯郸记》 万历三十四年(1606):《杨家府演义》于本年序刊;袁宏道《瓶花斋集》;汤显祖《玉茗堂文集》 万历三十五年(1607):沈璟《义侠记》 万历三十六年(1608):刊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徐复祚《红梨记》 万历四十二年(1614):吴从先《小窗自纪》 万历四十五年(1617):现存最早《金瓶梅》刻本刊行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冯梦龙《警世通言》 天启七年(1627):刊本《岳武穆王精忠传》;冯梦龙《醒世恒言》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凌濛初《拍案惊奇》 崇祯三年(1630):陆人龙《辽海丹忠录》;齐东野人《隋炀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 1先秦 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 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 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得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得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得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得概念: 我国最早得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 《尚书》得内容 :《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得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得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得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得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得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得一部国别史。 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其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迄鲁悼公。 战国策成书时代与编纂者:西汉刘向谓此书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战国策书录》),故定名为《战国策》。 人物形象:1、反映纵横家得人生观,提倡个人功名利禄,宣扬利己主义等。2、有明显得“贵士”得倾向。 《战国策》得文学成就1、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得人物都有鲜明生动得描写,尤其就是一系列“士”得形象: 1)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2)勇毅之士,如荆轲、唐且。3)高节之士,如颜斶、鲁仲连。 2、《战国策》得“文辞之胜”。多用譬喻、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得说服力。

中国历史年代表、事件表(word表格打印版)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7000~5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5000~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公元9年西汉灭亡 东汉(25年~220年)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30年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唐(618年~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嫁到吐蕃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1)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中国古代文学史(1)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汉书》共有()篇。 A. 98 B. 100 C. 101 D. 102 正确答案: 2. 《长杨赋》的作者是()。 A. 司马相如 B. 扬雄 C. 班固 D. 张衡 正确答案: 3. 苏秦、张仪的故事见于()。 A. 《左传》 B. 《国语》 C. 《战国策》 D. 《吕氏春秋》 正确答案: 4. 《卫风?氓》是一首()。 A. 史诗 B. 农事诗 C. 弃妇诗 D. 战争诗 正确答案: 5.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出自()。 A. 《谒金门》 B. 《虞美人》 C. 《浪淘沙》 D. 《乌夜啼》 正确答案: 6. 《论盛孝章书》的作者是()。 A. 曹操 B. 孔融 C. 嵇康 D. 阮籍

7. 《诗经》中的《皇矣》属于()。 A. 农事诗 B. 政治诗 C. 史诗 D. 爱情诗 正确答案: 8. “鲁诗”出自 A. 辕固 B. 申培 C. 韩婴 D. 毛苌 正确答案: 9. 《潜夫论》的作者是()。 A. 仲长统 B. 王符 C. 王充 D. 王褒 正确答案: 10. 七律的第一大家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宋之问 D. 杜甫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1)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离骚》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 浓烈的激情与奇幻的想象相结合。 B. 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C. 对比兴手法的拓展。 D. 在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创新。 正确答案: 2. 盛唐气象有哪些特征()。 A. 崇尚风骨 B. 张扬自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