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建筑消防工程(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课程号: 3050912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32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建筑消防关系到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的防火安全,事关重大,尤其是高层建筑。建筑消防内容涉及到建筑学、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不同的专业门类,内容广泛,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密切配合。为使学生对建筑消防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开设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消防基础知识和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3学时

第一节燃烧原理

第二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及燃烧产物

第三节火灾

第四节建筑消防系统及消防方针

本章的重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和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难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第二章建筑防火6学时

第一节建筑总平面防火

第二节建筑防火分区

第三节安全疏散设计

第四节建筑耐火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建筑总平面防火、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计的消防措施内容要求,难点是如何把这些内容要求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第三章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学时

第一节消火栓给水系统

第二节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第三节消火栓的布置

第四节消火栓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五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供水设施

第六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超压和水锤

第七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八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

第九节喷头的布置

第十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十一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供水设施

第十二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减压、超压及特殊喷头

本章的重点是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构成、设置要求、设计计算等,难点是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四章气体灭火系统4学时

第一节气体灭火系统概述

第二节气体灭火系统类型、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三节系统主要组件及其设计要求

第四节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气体灭火系统类型、组成、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和理论计算等,难点是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五章泡沫灭火系统3学时

第一节泡沫灭火系统概述

第二节泡沫灭火系统的组成及适用范围

第三节泡沫灭火剂与系统组件

第四节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泡沫灭火系统类型、组成、适用范围、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和理论计算等,难点是不同类型泡沫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各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灭火器配置2学时

第一节火灾危险等级的划分

第二节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工作原理、适用火灾类型

第三节灭火器配置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本章的重点是常用灭火器的类型、工作原理、适用火灾类型、灭火器配置的设计方法及步骤等,难点是如何对具体的建筑进行灭火器的合理配置。

第七章防烟排烟技术3学时

第一节烟气的性质与危害

第二节烟气流动特性

第三节烟气控制方式

第四节自然排烟的设计

第五节机械排烟

第六节正压送风防烟系统

第七节通风空调系统的阻火隔烟

本章的重点是烟气的控制方式和工程上防排烟系统的类型、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等,难点是正确理解各类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

第八章消防电气2学时

第一节消防供电电源

第二节消防配电系统设计

第三节配电线路防爆防火设计

第四节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

第五节建筑物防雷、防静电设计

第六节接地

本章的重点是供电系统的消防要求和相应的工程措施、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作用、设置要求等,难点是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功能、设置要求。

第九章火灾自动报警与消肋联动控制3学时

第一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类型与组成

第二节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第三节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五节火灾事故广播与消防电话

第六节消防控制室

本章的重点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类型与组成、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等,难点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常用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设置要求。

参观学习占用2~3学时

四、教材

《建筑消防技术》,龚延风、陈卫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2001年版) 中国计划出版社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1年版) 中国计划出版

3、《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蒋永琨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六、成绩评定

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约占3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70%。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熟悉各种建筑消防的基本理论及建筑消防设备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布置、计算方法,了解建筑火灾的发生、发展、蔓延,烟气流及其危害,灭火剂及其应用;掌握建筑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通过学习建筑消防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了解

并贯彻国家建筑消防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建筑消防设

备的设计标准。熟悉建筑消防设备各系统的分类、组

成、工作原理。

?通过消防给水系统的学习掌握消防用水量的计算,掌

握建筑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原则和建筑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计算方法。

?通过灭火系统的学习,应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

原则,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设计计算。了解气体

灭火系统的分类以及设计计算。

?通过防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的学习,应了解防排烟设

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掌握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的设

计,送风系统的设计。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理论教学(36学时)

第一章概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建筑火灾的发生、发展、蔓延、烟气流及其危害;掌握高、低层建筑和火灾救助原则。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及目的

(2)建筑火灾

①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燃烧条件

②火灾的发展过程

③火灾蔓延方式和途径;

④火灾烟气及其危害

⑤建筑火灾分类

(3)高、低层建筑和火灾救助原则

①高、低层建筑的划分及高层民用建筑分类

②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及安全疏散

③不同高度建筑物火灾救助原则

(4)灭火剂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火灾、火灾烟气、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灭火剂。

知识点:火灾烟气及危害,建筑火灾分类、灭火剂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3.问题与应用

思考题:

(1)火灾烟气对人体的危害。

(2)如何选择适当的灭火器灭火。

能力要求:能根据火灾分类正确使用灭火剂。

(三)课后练习

熟悉规范相关条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问题,然后再请另外的学生回答,让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有关消防的图片加深认识。

第二章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一、二、三节内容已在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中讲授)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室外给水系统的供水对象、用水要求及组成,主要的消防水源类型,室外消火栓类型;理解室外给水系统的任务,室外消火栓系统的布置;掌握确定室外消防用水量的方法,能够根据建筑性质,查相关规范确定室外消防用水量;掌握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和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组成,最不利消火栓处的压力计算,室外消火栓系统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三节消防给水水源

第四节室外给水管网

第五节室外消火栓

1.主要内容

(1)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天然水源;

(3)消防水池;

(4)室外消火栓类型;

(5)室外消火栓的布置。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天然水源、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

知识点:室外给水消防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消防水池容积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题: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设置原则。

(2)如何选择合适的消防给水系统类型。

(3)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原则。

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不同场所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及消防水池设计。

(三)课后练习

熟悉规范相关条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高层建筑给排水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对比,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有关消防的图片加深认识。

第三章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全部内容将在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中讲授)

第四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部内容内容将在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中讲授)

第五章气体灭火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SDE灭火系统消防系统的设置原则、系统组成及功能,熟悉相应的消防规范及基本设计方法。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卤代烷1211.1301灭火系统

1.主要内容

(1)火灾种类

(2)甲、乙、丙类

(3)气体灭火系统的种类

(4)规范条文

(5)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特点

(6)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分类及部件

(7)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8)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系统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D类火灾、1301灭火剂、气体火灾、液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电气火灾、哈龙灭火系统。

知识点: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防护区的设置、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

3.问题与应用

思考题:

(1)卤代烷1211.1301到2010年后是否还能使用?为什么?

(2)高层建筑内的燃油、燃气锅炉房、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多油开关室、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室、自备发电机房等,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可否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3)1301灭火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

(4)1301灭火系统防护区面积是如何确定的?防护区围护构件上是否可以设置开孔洞?必须设置时应如何处理?

(5)如何计算1301灭火剂的浓度与用量?

能力要求:通过学习,能够进行1301灭火系统的基本设置与计算。

第二节 CO2灭火系统

1.主要内容

(1)应用范围

(2)系统分类和组件:

(3)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4)存在的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CO2灭火、全淹没系统、局部应用系统、半固定系统、单元独立系统、组合分配系统、高压储压系统、低压储压系统。

知识点:CO2灭火作用,CO2不能扑灭的火灾种类,全淹没防护区面积、容积和设置要求,局部应用灭火系统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3.问题与应用

思考题:

(1)CO2灭火系统可扑救哪些火灾?不可扑救哪些火灾:

(2)解释全淹没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高压储存系统。

(3)CO2灭火系统是否环保、安全?为什么?

能力要求:通过学习,能够进行CO2灭火系统的基本设置与计算。

第三节七氟丙烷(HFC-277ea)气体灭火系统

1.主要内容

(1)FM200灭火系统特点及灭火机理

(2)系统分类及部件

(3)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4)系统设计

(5)计算例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基本概念: FM200、HFC-277ea、灭火浓度、惰化浓度,泄压口。(2)知识点: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灭火作用,管网计算要点及公式。3.问题与应用

思考题:

(1)七氟丙烷的优点及特点

(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为什么现在还比较常用?它有什么优点?是否环保?(3)七氟丙烷可以扑灭哪些火灾,又不能扑灭哪些火灾?

(4)防护区面积如何确定?

(5)泄压口面积如何计算?

(6)根据什么确定灭火浓度?

(7)气体灭火系统管网计算要点是什么?

应用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七氟丙烷气体灭火体统的设计。第四节SDE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1.主要内容

(1)SDE的基本情况

(2)SDE灭火系统的优点

(3)SDE灭火机理

(4)SDE灭火系统的缺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SDE、窒息灭火、水雾降温。

知识点:SDE灭火作用,SDE能够扑灭的火灾种类,SDE灭火系统特点。

3.问题与应用

思考题:

(1)什么是SDE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它有什么优点?是否环保?

(2)目前行业中对SDE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情况如何?

能力要求:通过学习,能够进行SDE灭火系统有个基本了解,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 课后练习

布置一个电器设备间的气体消防系统设计作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气体消防的一些设计图纸和设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六章烟气流动形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熟悉火灾烟气的性质以及火烟流的特征;熟悉和掌握烟流控制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火灾烟流基本性状

第二节烟气流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烟囱效应

第四节烟气控制的预测

1.主要内容

(1)火源的火烟流:

① 火源上的火焰气流特征

② 火灾紊流

(2)火灾烟气的性质:

① 烟的浓度

② 建筑材料的发烟量与发烟速度

③ 能见距离

④ 烟的允许极限浓度

⑤ 烟的密度和压力

(3)流体运动方程式与连续方程式

(4)压力差和中性面

(5)开口处的烟气流动

(6)门口处的烟气流动

(7)竖井内烟囱效应的机理

(8)竖井的开口条件与中性面的位置

(8)烟气在竖井内的流动

(10)火灾房间的烟层下降的预测模型

(11)烟流的控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烟、烟的质量浓度、烟的计数浓度、烟的光学浓度、发烟量、发烟速度、能见距离、烟的允许极限浓度、烟气预测的三种模型。

知识点:烟气的组成和性质;防烟分区的划分;理解烟气的主要危害;烟气在室内扩散的特点;烟气控制的目的与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题:

(1)结合身边实际,如何防止烟气中毒。

(2)烟气中各成分所引起的中毒症状。

(3)举例说明排烟的方法。

能力要求:能进行排烟效果预测的简化计算

(三)课后练习

熟悉国家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熟悉规范条文解释,布置一个建筑作业进行排烟量预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建筑排烟的一些图片和设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七章防排烟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控烟的基本原理和防排烟系统;熟悉排烟系统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烟控系统概述

第二节高层民用建筑自然排烟设计

第三节高层民用建筑机械排烟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加压防烟送风系统

第五节地下空间的防排烟

第六节防排烟系统的设备部件

第七节防排烟系统的控制程序

第八节防排烟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

1.主要教学内容

(1)烟控的目的与基本原理

(2)防烟、排烟系统

(3)自然排烟设计条件及优缺点

(4)自然排烟设计方法

(5)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及排烟方式

(6)防烟分区的划分

(7)房间与走道的排烟

(8)中庭排烟

(8)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部位及方式

(10)加压送风量的计算及系统设计要点

(11)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12)地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3)地下建筑防烟排烟方式的选择

(14)防火阀、排烟口、排烟阀、压差自动调节阀、余压阀、HTF系列专用排烟轴流风机、自垂式百叶风口、自动排烟窗、挡烟垂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正压送风系统。

知识点:防烟系统与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与机械排烟系统设计,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防排烟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题:

(1)自然排烟的优缺点?

(2)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械排烟方式?

(3)如何选择地下建筑防烟和排烟方式?

(4)地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与地上建筑有何异同?

(5)房间与走道的排烟、中庭排烟方式各有什么要求?

能力要求:能根据国家防排烟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合理设计建筑的防排烟系统。

(三)课后练习

熟悉国家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熟悉规范条文解释,继续上次作业进行该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一些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八章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兼用的优点及形式;掌握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可能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及火灾时的一般处置方法

第二节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

1.主要教学内容

(1)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

(2)通风空调系统的一般处置方式

(3)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优点

(4)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可能性

(5)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方式

(6)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形式

(7)有关兼用系统的规范标准和实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通风空调系统、字母风道、切换阀门。

知识点: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可能性,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兼用的形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题:为什么说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兼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能力要求:能够选用合适的兼用方式。

(三) 课后练习

熟悉国家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熟悉规范条文解释,继续上次作业提出该建筑的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兼用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一些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与防排烟系统兼用的设计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九章火灾探测器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自动防火系统的组成,了解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掌握火灾探测器的选用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火灾探测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第三节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第四节感温探测器

第五节感光火灾探测器(火焰探测器)

第六节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七节图像监控式探测器

第七节火灾探测器的选用

1.主要教学内容

(1)根据检测的火灾特性不同分类

(2)根据感应元件的结构不同分类

(3)根据操作后能否复位分类

(4)火灾探测器产品型号命名与编制方法

(5)定温式火灾探测器

(6)差温火灾探测器

(7)差定温式火灾探测器

(8)感温火灾探测器的灵敏度

(8)红外感光探测器。

(10)紫外感光探测器

(11)催化型可燃性气体探测器

(12)半导体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13)火灾形成规律与火灾探测器选用的关系

(14)火灾探测器选用的一般原则及具体规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被动防火、主动防火、火灾探测器。

知识点:各种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各种火灾探测器的适用范围,火灾探测器的选用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题:

(1)如何根据使用场合选择火灾探测器?

(2)离子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3)同一场所是否可以安装两种灾探测器?

能力要求: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火灾探测器。

(三) 课后练习

熟悉国家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熟悉规范条文解释,继续上次作业提出对该建筑的相关场所选择适用的火灾探测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一些火灾探测器的图片和设计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十章火灾报警控制器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火灾报警器的分类、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组成与性能;熟悉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火灾报警系统以及适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与分类

第二节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组成和性能

第三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主要教学内容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及分类

(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3)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4)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要区别

(5)区域报警系统

(6)集中报警系统

(7)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火灾报警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知识点:火灾报警器的分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原理,区域火灾报警器的组成和性能,集中火灾报警器的组成和性能,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题: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电路原理。

(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要区别。

(3)区域报警系统和集中报警系统各自的特点。

(4)区域报警系统和集中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

能力要求:具有正确阅读报警系统图的基本技能,熟悉各报警系统的设计要求。

(三)课后练习

熟悉国家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熟悉规范条文解释,继续上次作业提出对该建筑的相关场所选择适用的报警系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一些报警系统的图片和设计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十一章: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消防联动控制的要求和联动控制的功能;熟悉防排烟设备的联动控制过程,熟悉气体灭火器的分类和功能;掌握消防灭火设备的联动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消防联动控制的要求与功能

第二节:消防设备的供电电源

第三节:消防灭火设备的联动控制

第四节:防排烟设施的联动控制

第五节:消防电梯的控制

第六节:气体灭火控制器

1.主要教学内容

(1)消防联动控制的要求及联动控制的功能

(2)消防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3)消防配电系统的一般要求

(4)消防设备供电

(5)消防备用电源的自投

(6)消防线路及其敷设

(7)各类灭火装置的控制要求

(8)用于联动控制和火灾报警的设备

(8)消防泵喷淋泵及增压泵的控制

(10)送风机及排烟机

(11)电动送风阀与排烟阀

(12)防火阀与防火门

(13)气体灭火控制器的分类与功能

(14)气体灭火控制器的原理

(15)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联动控制、水流指示器、水力报警器、防火阀、防火门、电源的自投。

知识点:消防联动控制的功能,消防泵喷淋泵及增压泵的控制,防烟设施的联动控制,防火阀与防火门,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

3.问题与应用

思考题:

(1)消防系统对供电有哪些要求?

(2)如何选择消防泵和喷淋泵的起动方式?

(3)送风机及排烟机的设置位置有何具体要求?

(4)气体灭火控制器设于何处?

能力要求:具有正确阅读各种控制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选择消防泵和喷淋泵的起动方式。

(三)课后练习

熟悉国家消防设计的有关规范与标准,熟悉规范条文解释,继续上次作业提出对该建筑的相关场所选择适用的消防泵和喷淋泵的起动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一些消防系统对供电的图片和设计图纸,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十二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掌握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依据

第二节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三节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第四节火灾应急广播与火灾警报装置

第五节火灾应急照明

第六节消防控制室

第六节消防专用电话

1.主要教学内容

(1)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建筑结构》课程是土建类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PKPM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 二、课程任务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实验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员、设计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职业体验训练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借助电子计算机及结构设计软件,能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 英文名称:Building construction 课程编码: JZZB0050,JZZB007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54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 开课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突出新材料、新结构、新科技的应用,并从理论和原则上加以阐述,力求为建筑学以外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建筑设计提供较全面的知识。着重阐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吸取国内外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经验,体现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为选讲、讲座、选读等,通过较多的国内外工程实例的介绍,求精、求新、突出重点,讲述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从总体到细部、从平面到空间的全过程,也使学生的科学方法素质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 建筑的构成要素;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的程序;建筑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的依据。 知识点: 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阶段的划分;主要使用房间设计中的朝向;采光。

重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难点: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平面设计的内容;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房间的面积、房间的形状、房间的尺寸、房间的门窗设置;厕所设计;浴室和盥洗室、厨房、走道、楼梯、电梯、扶梯及坡道门厅;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平面组合形式;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 知识点:平面设计的内容;交通联系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走道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等各种组合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 重点:平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及民用建筑中平面设计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难点:主要使用房间设计、辅助使用房间设计、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及材料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房间的净高和层高、窗台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度;使用要求、建筑结构和材料及施工的影响;建筑基地环境与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防火要求、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 知识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确定层高、净高应考虑的因素;建筑空间组合的处理方式。 重点:剖面设计的内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建筑物的剖面空间组合。 难点:房间剖面设计中形状的确定和建筑物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物层高与净高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教学内容: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体型的组合;体型的转折与转角处理、立面设计。 知识点: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体型的组合,建筑体型的转折与转角,体量的联系与交接,建筑立面设计等方面的处理方式。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建筑立面的具体处理手法。 重点: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形式和特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体量的组合设计;立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建筑构图中的规律;建筑体型的造型组合。 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教学大纲

广东省富思源消防职业培训学院 《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 适用学期:一期 培训时间: 240 课时 制订时间:2015年1月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课程依据《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针对从事建筑物、构筑物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检查、消防控制室监控和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社会消防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鉴定的需求而设置。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二)课程作用 课程培养素质全面、技能过硬、敬业守纪,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力强的专门人才。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为进一步参加中级、高级消防职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打下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具备必备的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危险化学品、消防水力学、电气消防、建筑消防和建筑消防设施)、法律知识及消防灭火、防火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基础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识别安全疏散出口、正确指导群众进行疏散逃生的能力;具备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的文字能力。 2、专业能力:具备开展基础性防火巡查的能力,能正确判定火源、安全疏散设施、防火分隔设施;具备消防控制室监控基本识别与操作的能力,能正确区分监控信号,确认火警、实施报警;具备基本的建筑消防设施使用能力,能够进行灭火器、手动报警、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电话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灭火器、手动报警、洒水喷头、消防广播电话、应急与疏散指示标志的识别与维护。 职业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 (三)素质目标 具有正确人生观,具有必备的职业钻研与适应能力,具有优良的职业操守,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抗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抗震(Resisting Earthquake Of 课程代码: 07116010 The Building)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学分:3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 -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开课院部:建筑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课程性质: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强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损坏,我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频发的国家,故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抗震的设计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结构地震作用的计算原理,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对实际工程进行抗震设计打下基础。 ?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地震与抗震概论 2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地震及地震动的基本知识,熟悉抗震设防目标; 2、掌握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及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教学内容】 1、地震与地震动; 2、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 3、地震灾害概说; 4、工程抗震设防; 5、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构造地震的成因及地震的基本术语; 2、建筑抗震设防依据及我国抗震设防中的“三水准、两阶段”。 难点: * 1、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2、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第二章场地与地基 4课时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场地; 2、掌握场地土及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基本概念; 3、熟练应用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方法。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学时/学分:92/4 先修课程:《绘画》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绘画课同时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墨线、水墨、水彩的建筑表现技法,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提高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表现能力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理念即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理念,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作业练习,从掌握基本表现方法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或设计性的模仿。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建筑装饰的基本原理知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以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基础,通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习具体化。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墨、水彩的建筑表现技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表现能力的基础。并且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到一些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提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分目标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10页)_New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10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理论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既能理解物业设备设施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又能熟练掌握物业设备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知识,解决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概述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业设备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节物业设备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物业设备管理的机构和职责 第四节物业设备管理的制度 第五节物业设备管理的要求及标准 第二章室内给水 1.教学内容: 室内给水系统概述 室内给水系统常用设备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第四节给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三章室内排水

第一节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第二节排水系统常用设备 第三节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第四节屋面雨水排放 第五节排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四章建筑消防1.教学内容: 第一节建筑消防概述 第二节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第三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四节其他常用灭火系统 第五节建筑消防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五章供暖与燃气供应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供暖系统概述 第二节供暖设备 第三节供暖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第四节燃气供应 第五节燃气供应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六章建筑通风及空气调节 第一部分、建筑通风

消防安全常识

一、防火安全常识 灭火的几种基本方法 1.冷却法:就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使火熄灭。如:可用水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吸收能量,使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就可以使火焰熄灭。对水忌水的物品,如油类着火,则不可以用水灭。 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断绝氧气对燃烧物的助燃,最后使火焰窒息。使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都有窒息作用。 3.隔离法:就是要断绝可燃烧物。(1)将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移到远离火的地方,防止火势蔓延。(2)切断流向燃点的可燃

液体。如关闭煤气管阀门等。 4.抑制法:用有抑制作用的灭火剂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停止。如使用干粉、1211灭火器等。 二、发生火灾怎么办 (一)及时、准确地报警 当发生火灾时,应视火势情况,在向周围人员报警的同时向消防队报警,同时还要向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1.向周围人员报警:应尽量使周围人员明白什么地方着火和什么东西着火,是通知人们前来灭火,还是告诉人们紧急疏散。向灭火人员指明火点的位置;向需要疏散的人员指明疏散的通道和方向。 2.向消防队报警:直接拨打119火警电话。拨通电话后,应沉着、冷静,要讲明: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靠近何处,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围困,有无爆炸危险物品、放射性物质等情况。还要讲清报警人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号码,并注意倾听消防队的询问,准确、简洁地给予回答。报警后,应立即派人到单位门口或交叉路口迎接消防车,并带领消防队迅速赶到火场。如消防队未到前,火势扑灭,应及时向消防队说明火已扑灭。 (二)扑来初起之火 火灾的发展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和熄灭五个阶段。火灾初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学时与学分: 课程总学时:52 课程总学分:3 理论教学学时:4 实践(验)教学学时:0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人体测量数据及查表方法,并学会将其与设计相结合,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建筑 【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由来与发展;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文脉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基本内容;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

测量学知识。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难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第三章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嗅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了解人肤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的内容以及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面设计;座椅的设计;床的设计;自动化办公。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家具的使用性质;理解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教学重点】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第五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教学内容】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空间的基本内容;理解人居住.商业、餐饮、观展的有关行为;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第六章居室安全 【教学内容】导致居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止居室安全事故的人体工程学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安全意识;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教学重点】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建筑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建筑消防工程(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课程号: 3050912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32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建筑消防关系到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的防火安全,事关重大,尤其是高层建筑。建筑消防内容涉及到建筑学、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不同的专业门类,内容广泛,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密切配合。为使学生对建筑消防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开设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消防基础知识和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3学时 第一节燃烧原理 第二节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及燃烧产物 第三节火灾 第四节建筑消防系统及消防方针 本章的重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和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难点是燃烧的基本原理、可燃物的燃烧特点。 第二章建筑防火6学时 第一节建筑总平面防火 第二节建筑防火分区 第三节安全疏散设计 第四节建筑耐火设计 本章的重点是建筑总平面防火、建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设计的消防措施内容要求,难点是如何把这些内容要求和实际工程结合起来。 第三章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6学时 第一节消火栓给水系统 第二节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第三节消火栓的布置 第四节消火栓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五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供水设施 第六节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超压和水锤 第七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建筑电气消防》教学大纲

《建筑电气消防》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装饰工程专业高职学生) 一、课程性质 《建筑电气消防》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掌握电气消防基本知识,并且掌握各种消防系统地构成、技术原理、安装、调试、保养、验收的基本方法或程序。并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消火器具进行火灾灭火。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录像、IP课件、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既能理解建筑电气消防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原理,同时能够熟练掌握电气消防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备解决电气消防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原则 以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实用性为原则,在内容上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五、教学方法、手段、建议 本课程属专业主干课程,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管理维护技能和操作规程。本课程属较新的知识领域,实用性较强,实操的内容较多,理论上必须够用为度,因此,在注重理论的系统化和结构体系连贯性的同时,应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六、学时分配

七、大纲内容 第一章消防系统概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火灾的形成、危害、消防系统的组成及高层建筑的定义、特点以及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及维护技术依据;掌握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类别、保护对象级别、耐火极限的划分和定义。 教学重点: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类别、保护对象级别、耐火极限的划分。 教学难点: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防火类别、保护对象级别、耐火极限的划分。 教学内容: 第一节消防系统概述 一、消防系统地发展 二、消防系统的组成 三、消防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火灾状况分析 一、火灾形成条件 二、造成火灾的原因 三、抑制火灾的措施 第三节高层建筑的特点及相关区域的划分 一、高层建筑的定义及特点 二、高层建筑的分类及相关区域的划分

建筑构造-大纲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建筑构造 / Architectural Build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城市规划专业 5、使用教材:李必瑜,魏宏扬.《建筑构造》(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二、课程简介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设计。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建筑构造》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并能了解从构造方案到细部构造进行设计,通过构造设计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进度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六、正文 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建筑构造学科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基本研究方法和学科意义。 教学重点:建筑构造、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的类型、建筑模数 教学难点: 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的类型、建筑模数 主要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以课堂讲授为主。 2、多积累相关案例,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第一节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一、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二、建筑构件和建筑配件 第二节建筑的类型 一、按建筑使用功能分类 二、按建筑的修建和规模大小分类 三、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四、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建筑施工》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中文):建筑施工 课程名称(英文):building construction 3、学时/学分:45学时/2.5学分 4、先修课程:建筑制图、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地基基础与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建筑设备等。 5、面向对象:土木系。 6、开课院(系)、教研室: 船建学院 土木系 7、推荐教学参考书: 《建筑施工》赵志缙 应惠清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施工》(讲义) 刘宗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施工》方承训 郭立民 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筑施工》,谢尊渊、方先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是研究各种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组织一般规律的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建筑施工中有关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施工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决策方法,具有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讲课2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掌握),我国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政策(了解),我国建筑施工发展概况(了解),施工规范和施工规程(掌握)。 第一章 土石方工程(讲课4学时)

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确定,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和调配,土坡稳定与土壁支撑,流砂现象原理及防止,井点降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重点掌握)。主要土方施工机械的性能和特点,土方机械施工的选择与组织(了解),土方的填筑与压实为了解内容(掌握)。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 第二章 深基础工程(讲课4学时) 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打入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重点掌握);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了解),桩的分类、特点(掌握),桩基础施工机械的构造(了解)。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讲课6学时) 本章是本课程本工程的重点章节之一。 钢筋工程:钢筋的冷加工、焊接、下料与极其响应质量控制措施(重点掌握),钢筋的分类、钢筋的分类、钢筋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 模板工程:模板的构造与受力分析(掌握),其中大模板与滑升模板尤为重点掌握。滑模滑升原理、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的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掌握)。模板的配板设计、模板设计计算以及模板的拆除(了解)。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搅拌、运输以及质量要求,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实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重点掌握),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等(了解);混凝土冬季施工原理与施工方法(了解)。混凝土的养护、拆模、缺陷修补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制作(了解)。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讲课3学时) 先张法的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后张法使用的锚具、张拉工艺、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重点掌握)。电热法的钢筋伸长值计算与张拉工艺及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了解)。 第五章 砌体工程(讲课2学时) 砌体施工的准备工作和砌体的砌筑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重点掌握),中小型砌块的施工(了解)。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651015 周/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安全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必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 防火防爆 2.后续课程: 安全学原理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掌握生产过程中引起火灾的原因和基本规律,进行化工和建筑工程的防火防爆设计,为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已经存在的和尚未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问题提供实践基础和处理预防措施。 设计目的如下: 1.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掌握生产过程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 2.通过亲手设计,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培养综合考虑工程实践中消防技术措施和消防管理措施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联系理论提出自己的新的见解。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按设计流程操作,验证结果并进行分析、完成论文。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防火防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危险化学物质生产储存场所的防火防爆设计; 2. 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3.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4. 特殊灭火系统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查找资料,调研,实验设计,实验评价与验收。 具体安排如下: 1.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查找资料; 2. 现场调研,设计具体实验;

3. 实验操作与结果评价; 4. 撰写设计报告。 四、指导方式 由指导教师召开课程设计动员会,进行分组,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讲解部分题目要求。提出问题,实验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实验操作进行示范,在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检查、提问及论文成绩)。 2.评分办法: (1)从几个方面考核课程设计完成的成绩: 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等综合打分。 (2)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出勤情况占10%;实验预习占10%;实验现场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40%。 (3)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的成绩。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火灾爆炸预防控制工程学》霍然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构造2》教学大纲

《建筑构造Ⅱ》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是以学习民用建筑构造原理、构造做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构造特点以及构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构造设计和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基本要求和绘制方法。能根据建筑方案设计图运用构造原理和方法、材料及一般结构知识进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平、立、剖施工图及部分详图设计。 3.培养建筑构造设计的综合能力。 4.了解工业化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大跨建筑)构造及高级装修和基本构造方法。 5.了解建筑节能等特殊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 1.第一章工业化建筑构造(6学时) §1-1工业化的基本概念 §1-2装配式工业化建筑的类型、特点及构造(砌块、大板、装配框架、盒子) §1-3机械化施工工业化建筑的类型、特点及构造(大模板、滑模、升板) §1-4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与多样化 2.第二章高层建筑构造(10学时) §2-1高层建筑的特点及结构体系 §2-2高层建筑的造型设计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2-3高层建筑的楼层结构与构造 §2-4高层建筑外墙设计要求、体系特点及构造 §2-5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内容及楼、电梯设计的基本要求 §2-6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潮、防水构造 3.第三章大跨度建筑构造(8学时) §3-1大跨度建筑屋顶结构类型及造型特点 §3-2大跨度建筑屋面的构造组成及设计要求 §3-3大跨度建筑屋面排水及防水构造(卷材、刚性、涂膜、金属屋面) §3-4中庭的形式及设计要求、中庭天窗的形式及防水、遮阳、通风及节能的基本原理与构造4.第四章建筑高级装修(12学时) §4-1墙面装修构造 §4-2装修构造 §4-3顶棚装修构造 §4-4其他装修构造(固定式遮阳、窗帘盒、暖气罩等构造) 重点:装配式工业化建筑的类型、特点及构造,机械化施工工业化建筑的类型、特点及构造,建筑特种装修构造。 难点:大跨度建筑屋顶结构类型,高层建筑的楼层结构与构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卷面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占30%。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外作业为辅,配合参观、录象、幻灯、实例等,要求学生随

《建筑概论》教学大纲

《建筑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5125039 总学时:40学时(讲课40学时) 总学分:2.5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预修要求:工程制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建筑概论》课程是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任务是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以便充分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并运用所学建筑知识与专业课相结合,以保证本专业毕业生完成在其专业范围内的各类工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民用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理解民用建筑剖面及立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理解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以及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掌握建筑的墙体与基础、楼梯、楼地层、屋顶、门和窗的构造; 5、掌握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理解和掌握单层厂房的构造组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习题课、课堂讨论等形式;同时,要运用习题课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讲解有关重点和难点的章节,通过在课堂上对建筑设计典型实例进行提问、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通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 大纲正文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设计阶段的划分。 重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的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建筑的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建筑设计原理(英 文):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 64学时(理论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构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优化理论系统,紧密结合专业,突出与设计课程的配套,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以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插图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内容、依据、要求和特点,空间与结构造型,建筑构图法则,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建筑平面、剖面、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技术经济等内容,并把建筑策划和建筑节能的内容纳入进来。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围绕建筑设计方向的特点,舍弃繁琐的理论,优化理论系统,内容力求简洁实用。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为建筑设计课提供相关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构图以及设计规范,适合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建筑概述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的概念与含义;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建筑的分类和建筑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建筑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的耐火等级。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深度;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造型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的种类; ·理解建筑空间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等内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第四章建筑构图法则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美学中的构图问题; ·理解形式构图与形式美、构图法则; ·理解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尺度; 第五章建筑设计方法论及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设计手法; 重点与难点: ·认真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手法。 第六章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场地设计、竖向设计、停车场设计; ·理解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重点与难点: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停车场设计。 第七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平面防火设计基本方法; ·理解与掌握走道、楼梯设计要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组合种类; 重点与难点: ·房间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 第八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房间的剖面形状、建筑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理解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了解并掌握建筑剖面组合形式; ·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常用的剖面设计手法,以达到对建筑空间全面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610005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选型 英文名称:Selec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建筑学本科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金杰审定人:孟昭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基本出发点是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实际的需要提供相应结构的基本概念知识。 基本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后,能掌握基本结构知识,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一般性房屋结构设计方法的了解,拓宽结构专业方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后,能掌握基本结构知识,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增强建筑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与设计,以求得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一般性房屋结构设计方法的了解,拓宽结构专业方面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梁和悬挑构件 教学要求: 了解梁和悬挑构件的形式,掌握梁和悬挑构件的受力及变形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梁和悬挑构件的受力及变形特点 教学时数:理论教学2学时。 教学内容: 1.1 梁的形式; 1.按材料来分 (1)石梁, 古代埃及、西亚、希腊形成狭长式密柱林立的空间,如阿蒙神庙,帕提农神庙。 这是因为石村抗弯性能差(抗拉低,抗压高)所以石梁高度很大,极其笨重,跨度受限制, 可达8—9m (2)木梁,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它的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一般规律;建筑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工艺原理以及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具有解决一般建筑施工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相关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建筑施工技术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定的施工问题,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并合理序化,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续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砼结构与砌体结构、砼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 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进度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与清单计价、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软件应用、施工项目管理与质量测评、钢结构等。 前续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必备的基础知识,后续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施工技术技能后,延伸施工质量、进度、费用等三大管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内容能够有机衔接。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建筑设备工程》是土木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建筑设备工程的知识,以解决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管理及监理工作中与建筑设备专业的协调配合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理解各种建筑设备或设施的形式、结构和特点,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所; 2.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 3.了解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选型; 4.掌握建筑设备对室内环境的美化方法 (三)教学参考书 万建武主编,《建筑设备工程》(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9月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一)流体力学基础 掌握流体力学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容重、粘滞性、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膨胀性。掌握流体静压强及其分布规律:静压强的概念及特性、静压强的分布规律、静压强的应用。熟悉流体运动基本概念:流动的基本形式、流动的基本方程。掌握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基本形式及其含义。 重点: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和静压强的应用 难点:流体流动的基本形式和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函授自学内容:流体力学的主要物理性质,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 (二)室内给水 掌握室内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系统分类、给水系统的管网所需压力:了解给水方式和消防给水的特点。了解水泵种类、结构及基本要求:熟悉水箱的种类、结构及安装方法。掌握给水管网的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及应采取的必要的技术措施。了解室内用水量计算方法和设计秒流量的计算,以及管径的确定和管网压力损失的确定。掌握室内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及供应方式。 重点:几种室内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及其特点,室内消防给水的特点 难点: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函授自学内容:水泵种类、结构及基本要求,室内用水量计算方法和设计秒流量的计算(三)室内排水 掌握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污水排放条件、污水系统设备。熟悉室内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特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了解室内排水管道的计算、排水设备容量的确定。掌握屋面雨水排放系统的形式和特点、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备。了解高层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分类及排水方式和特点。

建筑构造教学大纲完美版.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建筑构造》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般建筑构造和特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决策能力;并通过实践性环节,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建筑设计主干课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思想、技术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建筑师服务贵州、服务西部。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基础、墙体(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及门窗等构造组成的原理、方法和常用构造 做法。 2、掌握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的特殊性以及相关构造的原理和做法,掌握建筑精装修和特种装修的原理和做法,了解建筑工业化的原理和常用体系。 3、通过设计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够在建筑设计主干课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思想、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 课程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和要求:作业、专题设计、课堂点名 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和要求:闭卷考试 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教学方式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 课程代码 开课学院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数 周学时数 2 开设学期 编写时间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适用专业 建筑学、城市规划 先修课程 建筑制图,建筑结构 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1、《新型建筑材料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建筑设计资料集(1~7)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