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乡下人家》教案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乡下人家》教案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板块教案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乡村风光的图片或有关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2.用A4纸打印类文《乡村之美》。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查找乡下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层次结构,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活动1欣赏画面,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画面(同时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创设情境:空地鲜花绽,鸡鸭争觅食,沐夕阳晚餐……

2.导学: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欣赏了这几幅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吗?(课件出示)

活动2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导入: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操作指导:教学时,教师播放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作好铺垫。

板块二识记生字,扫除障碍

活动1自主学习,合作识字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展示:(1)初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默读课文,把读不通的,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

(1)组长带领组员认读本课生字。

(2)组员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活动2检查自学,强调重点

1.课件出示轻声词:时候、尾巴、石头。

(1)指生读。

(2)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带有会认字、会写字的词语,指名朗读:

课件展示:构成装饰蹲着凤仙鸡冠花顺序投入朴素照例率领耸着踏步

倘若附近捣衣绘成和谐寄住催眠曲

(1)教师相机正音:“饰”不要读成sì;“例”不要读成liè。

(2)相机学习多音字“冠”和“率”(课件出示),强调:表示“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时,读ɡuān;表示“第一”时,读guàn。

(3)用不同方法识记生字、新词,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3.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读正确一个,开一朵花。)

4.联系语境,理解不常见的词语。

课件展示:时令:相当于季节。

照例:相当于按照常理。

捣衣:捶打衣服。

顺序开放:依次开放。

活动3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提醒学生注意:“饰”的右侧不是“布”;“序”的里边不是“矛”;“谐”的右下边是“白”。

3.重点强调:“蹲”“率”这两个字笔画较多,是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4.展示书写成果,并交流评价。

5.引导有余力的学生书写“屋檐、构成”等词语表中的词语。

操作指导:中年级学生要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可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书写,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提示易写错的生字,给学生课堂练习、书写的时间,加强指导,不仅让学生把字写美观,还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书写的良好习惯。“捣衣”和表示花名的词语也可借助图片来识记。

板块三再读课文,初谈感受

活动1自由读文,抓住中心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导学:在课文中,作者陈醉云用一句话总结了他印象中的“乡下人家”,是本文的中

心句。请同学们用横线把这个句子画出来。

3.学生汇报,相机课件出示。

课件展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活动2读中心句,明确要点

1.指名读中心句,思考:读了这个句子,你觉得乡下人家的风景如何?(独特、迷人) 2.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句话的含义。

3.教师小结:“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使人陶醉的美。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请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4.学生齐读,加深对乡下人家特点的理解。

5.过渡:真是这样吗?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操作指导: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板块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活动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课件展示:再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有什么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课件出示填空提示:乡下人家,(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学生自由交流:

课件展示:乡下人家,(屋前和屋后),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春夏秋三季),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傍晚和夜里),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活动2指导整理,理清顺序

1.过渡: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很多表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词语。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吧。

课件展示:(1)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有:屋前、房前、门前、屋后。

(2)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春、夏天、秋天(季节)。傍晚、夜里(时候)。

2.小结:这篇课文不是采用单一的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而是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的,展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难怪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处不禁要这样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3.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这篇课文是按“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引导学生了解本课是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

操作指导:时间、空间、季节的交叉在同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引起学生学习思路的混乱。因此,应抓住本文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掌握这种写作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

板块五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活动1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1.导思: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如此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其实作者只是描写了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那么,课文都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呢?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1~6自然段,选一个你喜欢的场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瓜藤满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院落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3.过渡:瞧!老师把大家归纳的各个场景汇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课件展示:长藤绿叶瓜架,春笋翠竹繁花。

鸡群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傍晚风景如画,纺织姑娘轻唱。

最美乡下人家。

4.齐读课件出示的小诗,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全文的具体内容。

活动2教师小结,整体回顾

1.过渡:无论在屋前、屋后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生活都是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2.小结: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去领略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继续感受作者笔下乡村风景和语言文字的美。

操作指导:教师让学生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个场景起名字,第一,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学生今后必须要掌握的阅读技能。回归最后一个自然段,意在回到课文的整体,回味乡村诗意的美,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再现乡下人家冬天的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夯实基础,谈话导入

活动1指导复习,加深巩固

1.激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课文给我们描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乡村生活画面及文字:瓜藤满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院落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3.导学:乡下人家的瓜藤、鲜花、竹笋、鸡鸭以及乡下人家吃饭、睡觉时的生活场景,

都是美丽的图画。难怪作者要这样感叹——(生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活动2激趣导学,引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如果要画一幅画,可以用什么笔来画呢?其实,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一支很好的画笔。它能画出一幅幅独特的画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就曾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意思是说读着王维的诗,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藏着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真可谓“文中有画”。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乡下人家》。

2.课件出示课题。

操作指导:此环节的教学,带领学生回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为下面深入分析与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同时,又通过寻找课文的中心句,令学生迅速进入了课文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活动1结合活动卡,学习感悟

1.课件出示活动卡,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完善学习活动卡。

3.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活动2汇报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教师提出读文要求。

课件展示:(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美的语句标上记号。

(2)作好批注,然后认真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出美丽的画面。

2.指名读画记号的句子,谈感悟。

课件展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

(2)为什么说这些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与城市里高楼门前的装饰不同。)

(3)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比较三者。

课件展示: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的瓜,像()似的挂在房前,衬着(),它们不如高楼门前的石狮子那样(),也不如大旗杆那样(),却是那么()。

①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感觉?(可爱)

②是的,跟这样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里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和竖着的两根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人工装饰。)

③如果把石狮子或者大旗杆放到乡下人家的门口,会有什么感觉?(突兀,不和谐。)

(4)小结:是的,乡下人家的装饰,颜色是那样丰富,种类繁多,形状还各不相同,真是别有风趣呀!生机勃勃的瓜、藤、叶,与严肃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才是乡下人家独有的风景啊!真是——乡下人

家的屋前装饰,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这份别有风趣来。

(二)自学课文第2~6自然段。

1.过渡: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别有风趣的装饰——瓜架。在课文中,还有很多独特、迷人的风景,让我们沿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分组来学习接下来的课文吧!

2.回忆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课件展示:第一步,读文段;第二步,画语句;第三步,说感受;第四步,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课件展示:(1)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语句。

(2)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说感受。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小组学习。

4.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1)汇报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课件展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①探究“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追问:“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用在同一个句子中矛盾吗?为什么说它们是朴素的呢?(不矛盾。这些花没有漂亮的花瓶、花盆的衬托,也没有漂亮的纸来包装,它们点缀了乡下人家的生活,尽管不名贵,很常见,很朴素,但朴素是最自然的,而最自然的往往最能展现美丽的光彩,在它们身上,朴素中见华丽。怪不得作者说这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②齐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件展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③几场春雨过后,你看到了什么?(抓住“许多”“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

④“探”出来与“长”出来、“冒”出来有什么不同?

(从“探”字可以体会到嫩笋迅猛的长势,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现了春季的勃勃生机。)

⑤小结:这番情景正像谚语所说的那样——“清明雨水多,竹笋满山坡”“春雨下一时,嫩竹长一尺”。

⑥创设情境: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小春笋,你们那么快从土里钻出来是想看到什么?

⑦导读:作者把小春笋当成人来写,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也形象地写出了小春笋想钻出来的迫切心情。怪不得作者要感慨——(生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2)汇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①指名读描写鸡觅食和鸭戏水的段落。(课件出示)思考: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读出了疑惑不解的语气。)

②追问读课文的学生:为什么要这么读?课件相机出现表现词语“率领、耸着、大踏步、扎进水中”的图片。

③母鸡带着小鸡觅食,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它在心里想什么呢?

④小结:从“游戏”一词中读出鸭子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乡村是很常见的。

⑤带着丰富的想象再读读这两段文字,女生读第3自然段,男生读第4自然段,体会鸡鸭的可爱和作者对它们由衷的喜爱之情。

⑥导读:正是由于作者对它们的喜爱,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生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3)汇报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6自然段,谈谈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并体会“天高地阔”一词描绘的场景。

②句式训练:

课件展示:(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③小结:是啊,乡下人家和周围的环境是那样自然、和谐。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天上红霞片片,周围鸟鸣虫叫,四周花红草绿,身边微风习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聊天,真是开心极了。(板书:自然、和谐)

④导学:乡下人家还会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院落晚餐、月夜虫鸣)相机出示纺织娘的资料。

⑤小组交流,重点理解句子“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课件出示)

⑥导读:夜幕降临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怪不得作者要感慨——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⑦学生齐读,并说说从这句话体会到了课文表达的什么思想感情。

操作指导:这一组画面的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之处,需要细细品读,体会乡下人家与身边的景物和谐、自然的氛围。为使学生理解这道风景,特意设计句式训练,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积累了课堂上学到的好词佳句,并加以运用,又丰富了课外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了,人文性的熏陶感染自然也不是浮光掠影,人文精神才能得到深刻的体验。

板块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活动1小结内容,加深理解

1.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屋后,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白天、傍晚,还是夜里,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作者把平凡的景物,普通的场面按照空间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学生自由回答:憧憬、羡慕……)

2.导读: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中心句,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乡下人家,不论

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课件出示)

活动2类文阅读,学以致用

1.拓展阅读:请同学们按学习提示阅读类文《乡村之美》。

课件展示:(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文中哪处景致最感兴趣。

(2)画一画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

2.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全班交流。

操作指导:此环节要重视将课内外有效整合,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厚学生阅读积淀的同时,学以致用。

板块四拓展练笔,丰富表达

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一处景致,抄写下来。

2.课件出示: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评议。

操作指导: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场景,激发习作兴趣,培养读写结合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篇写景的散文,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体会情感,必须引导他们抓住主要线索,抓住关键词句仔细读,慢慢品,并展开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绘的美。由此,教者设计了让学生按照看图片—品文字—说风景—细想象—谈感受—课外补充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案。

1.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教者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2.在“读”中感知、感悟。

语文教学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教者加强了朗读品味的指导,通过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3.适时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者给了学生广泛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看到的景色,想象那些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情景,想象春笋探出头来的景象,想象晚霞中和家人在门前吃晚餐的情景……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从而也对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整节课的学习,学生都是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课堂学习中的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地读和讲。同时,教者还注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认识和掌握散文的特点,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2《乡下人家》教案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板块教案 2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2.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乡村风光的图片或有关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2.用A4纸打印类文《乡村之美》。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查找乡下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层次结构,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活动1欣赏画面,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画面(同时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创设情境:空地鲜花绽,鸡鸭争觅食,沐夕阳晚餐……

2.导学: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欣赏了这几幅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吗?(课件出示) 活动2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导入: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操作指导:教学时,教师播放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作好铺垫。 板块二识记生字,扫除障碍 活动1自主学习,合作识字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展示:(1)初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2)默读课文,把读不通的,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 (1)组长带领组员认读本课生字。 (2)组员交流生字识记方法。 活动2检查自学,强调重点 1.课件出示轻声词:时候、尾巴、石头。 (1)指生读。 (2)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2.课件出示带有会认字、会写字的词语,指名朗读: 课件展示:构成装饰蹲着凤仙鸡冠花顺序投入朴素照例率领耸着踏步 倘若附近捣衣绘成和谐寄住催眠曲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本文语言质朴,采用白描的写法,按照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论什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感悟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并且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但此年龄段的孩子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对农村的学生来说,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而城市里的学生不太熟悉乡村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能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或有关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查找乡下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画面,配乐欣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欣赏了这几个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吗? (2)通过画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3.教师导学: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声图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铺垫。 二、识记生字,扫除障碍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尤其是带有生字的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带有会认字的词语。 (2)指生读、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木+勾=构,亻+尚=倘,阝+付=附,扌+岛=捣 纟+会=绘,讠+皆=谐 (2)看图识记:鸡冠花、朴素、率领。 (3)多音字:结,jiē,可以组词:结实。另一个音是:jié。冠,在文中读 guān,鸡冠花;另一个音读:guàn,可以组词:冠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一、学会要求认识的5个生字,14个要求会写的字。练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独立理解如下词语:屋檐、棚架、时令、顺序开放、鲜嫩、率领、觅食、月明人静、赛过;联系查字典,理解“照例、朴素、华丽、天高地阔、和谐”几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并能够放到课文中去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写出来的事物的特征。 二、读课文,练习用简短的话或者词组,概括文中所写各个画面的意思,了解田园风光的特点。 三、练习结合全文内容体会总结性句子“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和“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的意思。 四、学习体会作者“围绕要表达的一个意思,从多个角度全取材料”来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学习作者“通过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从而把事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的方法。 五、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自学课文生字,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练习边读课文便对课文中部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从而把课文表面意思给别

人讲明白。 课前预习可以安排在小组课内或者课外学习活动中进行,让学生先自己读书,小组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意思,在把课文讲给小组成员听。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后,教师提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课后要求会写的汉字,请学生认读,发现自学问题,及时纠正强化认读。 二、请学生读书,边读边思考,自己根据预习情况,准备给别人进行课文字面词句意思的讲解。 三、指名分段读书,请学生自己给全班同学讲解课文字面意思(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他同学倾听,一个学生读讲完毕,其他学生针对讲解进行讨论、对话。 (第一自然那段重点讲解内容:别有风趣、装饰;第二自然段重点: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华丽、独特农家风光、鲜嫩、探出头来;第三自然段:照例、率领、大踏步;第五自然段:天高地阔;自然、和谐;第六自然段:月明人静、赛过、甜甜蜜蜜。)学生讲解过程中,“总爱、朴素华丽、照例、探”此时不深究其作用,只要求讲解表面意思,读懂句子,体会出具体所写出来的事物特点;“自然和谐”、“无论……、“句子,不要求抓住上下文的联系来体会他们的意思。 四、熟练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五、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读一段课文,要求学生用简短句子,来概括每个自然段所写出来的画面内容,要求抓住这个画面景物的基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

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课件出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2.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咱们都是农村乡下的孩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香味;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 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注意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4. 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聚焦文眼 1. 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哪些画面? 2. 抽读第二自然段后半段,指导学生概括描写的场景:雨后春笋(板书)(强调学生记笔记) 3. 按照以上方法采用多种方式逐段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乡下人家的优美情景),思考:你看到什么画面,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给画面取名指导读课文,概括。相机板书: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 食院落晩餐月夜睡梦 4. 读小诗:把几幅画面描写的景物编成一首小诗(课件),读小诗,想画面。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群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秋虫伴人入眠, 最美乡下人家。 5. 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乡下人家特点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 乡下人家 优秀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理解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 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 (快活美好诗情画意独特迷人别有风趣) 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多媒体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 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乡下人家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 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 法。 - 第一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

教学设计学校:伴坤小学课题:乡下人家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一、音乐、图片导入 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再出示乡村照片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阅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样顺序开展的? 2、同桌合作,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试着为每一处

风景取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 三、精读课文、品味美文 1、乡下人家究竟美在哪里呢? (1)瓜腾攀岩图地点:屋前, A、是谁攀上棚架,爬上屋檐?(瓜腾) B、色彩美。瓜腾一同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体现色彩美 C、对比。石狮子、大旗杆(威风、单调);瓜、腾、叶(别有风趣、可爱) (2)鲜花绽放图地点:门前, 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乡下人家都种了那些花呢?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时间,体现作者的喜爱。 B、欣赏一组朴素和华丽的鲜花图片,理解朴素和华丽这一组反义词。 C、齐读!(读出喜爱) (3)雨后春笋图地点:屋后、几场春雨过后 A、乡下人家种了好多的笋,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给他取个什么名字呢? B、欣赏笋从土里探出头来图片。讲解拟人的修辞手法。 C、男女生对读,比谁更能读出春笋的淘气!男生先读。 4、鸡鸭觅食图地点:房前屋后 (齐读第三、四自然段)。他们在房前屋后养了很多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精选 《乡下人家》描写了布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通过详细的几幅乡村风景画面,淳朴安静的乡村生活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清爽,富有生活情趣,简单使同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1】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1.出示课文插图,观看并思索: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日,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布满生气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 1.自同学字新词,同桌沟通,老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美丽舒适。 第1页/共13页

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索: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 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沟通。 6.全班沟通,老师指导解疑。 老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 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闲适拘束, 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高唱甜美, 最美乡下人家。 同学整体感知 你认为老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

你的感受吧! 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舒适、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现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沟通观赏。 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沟通。 3.全班沟通,老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经常会观察很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假如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尝语言 第3页/共13页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率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知道咱们班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课前都会朗诵一首诗,老师想问问,有没有背诵过《乡村四月》这首诗? 生:背过 师:那就来一起背一背。(出示背景音乐) 生:背诵《乡村四月》。 师:多美的田园风光及繁忙的乡下人家啊!在我们的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你看(课件出示) 师:看过画面,你想说——(生自由答)

师:你们踊跃发言,让老师感受到了到了你们高涨的学习热情, 准备好了吗?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 一、交流导入 师:同学们,乡下对于我们来说很熟悉,那对久别故乡的作家陈醉云来说,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梦想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的足迹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提前板书,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师:真好,字正腔圆,再来一遍。 生:乡下人家。 师:在作者的笔下,乡下人家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4页,小组内轮读课文,然后根据学习单中的第一项内容,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文中的几幅画面。现在,让我们穿行在语言文字当中,来领略乡下人家的美景吧!(注意读出自己的节奏)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读得真投入,在文中,你都看到了那些场景?(学生汇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真令人陶醉,(课件)课下,把你看到的场景写到学习单上。在刚才的读书中,老师发现有些易错的字,咱们一起看看,(出示,鸡冠花、率领),谁来读? 生:学生读,很正确,谁再读,(另一个学生读) 师:清脆、响亮,来一起读。(学生一起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1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难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一、激趣导题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 2.生读文 3.交流难读的句子 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五、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 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出示要求)细细深入品味,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道道怎样独特、迷人的画面。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示句式:乡下人家,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生读文体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 乡下人家 教学要求: 1.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风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弄清文章结构。 3.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致。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本第4页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看完图片,同学们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乡下人家)学生齐读题目。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乡村的感知。 学生1: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学生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3.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4.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陈醉云,书法艺术大师、诗人。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毛笔书法的熏陶。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醉云集》等"。"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出示多媒体) 构冠朴素率倘附捣绘谐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素”,翘舌音“率”。 ②“冠”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ɡuān,它还有一个读音guàn,可以组词“冠军”。 (2)学写生字。(出示多媒体) 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 踏倘绘谐寄"眠" 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蹲、率、谐”的书写) “构、饰、蹲、例、踏、倘、绘、谐、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率、觅、耸、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凤、序”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蹲”:左窄右宽,右下部“寸”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上部。 “率”:中间部分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十”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上部。 “谐”: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短横,第四笔是竖提。 (3)理解词语。(出示多媒体) 装饰:装饰品。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独特:独有的;特别的。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倘若:表示假设。和谐:和睦协调"。" 三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给课文配图,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请你给每幅图起个好听的名字。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2乡下人家 文 本 分 析 本文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 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城里的孩子生长在高楼林立的 都市,对乡下生活缺乏了解;即使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留意到 家乡的美。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 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乡村之美。学生也要学会在读中感悟,边读边 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 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 学 目 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装饰、独特、和谐”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 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 教 学 重 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 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 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好。 教 学 难 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 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 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1.会认“构、冠、朴”等10个生字,会写“饰、蹲、凤”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屋檐、天高地阔”等词语。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描写顺序。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优美的乡村风景画,并配以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

意境中。 导语:同学们,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当我们迈步在田地边,会看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麦苗;当我们漫步在小树林中,会聆听到百鸟的合唱曲;当我们夜晚疲倦时,会在蛙虫鸣叫的催眠曲中香甜入睡……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会写的字: 构ɡòu 成 装饰shì 蹲dūn 着 凤fènɡ仙 顺序xù 照例lì 率shuài 领 觅mì 食 耸sǒnɡ着 踏tà步 倘tǎnɡ若 绘huì成 和谐xié 寄jì住 催眠mián 曲 会认的字: 鸡冠ɡuān 花 朴pǔ 素sù 附fù近 捣dǎo 衣 ◆需注意的字音: “饰”是翘舌音,读作“sh ì”,不要读成“s ì”;“倘”读作“t ǎn ɡ”,不要读成“sh àn ɡ”;“率”和“冠”是多音字,在“率领”和“鸡冠花”中分别读作“shu ài ”“ɡu ān ”,不要读错。 ◆需注意的字形: “饰”右部是“ ”,不在写成“布”;“凤”被包围的部分是“又”,不要写成“ ”;“冠”上部是“冖”,不要写成“宀”。 ◆多音字: ɡu ān 衣冠 鸡冠花 shu ài 率领 坦率 ɡu àn 冠军 沐猴而冠 l ǜ 效率 概率 ◆形近字示例: 构(构成)——购(购物) 蹲(蹲着)——尊(尊敬) 沟(水沟)——钩(鱼钩) 遵(遵守)——樽(酒樽) 谐(和谐)——偕(偕同) 冠 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第1篇】 《乡下人家》教案 【文本解读】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初读课文,朴实无华的文字流入了我的眼中;再读课文,一幅幅田园风光的画面印在了我的心里。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活泼风趣,处处流露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想必作者也是久居繁华喧嚣的都市,因而对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留恋。 【分析】 “可爱的棚架”、“鲜嫩的竹笋”、“觅食的鸡鸭”、“捣衣的妇女”……这一幅幅画面在作者陈醉云的笔下描写的淋漓尽致。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和默读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也在文字中去寻找这些画面。因为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采用详略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读出一幅幅画,还能想象画面的样子,并在其中穿插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探”字,学生会想到“探”就是长,再让学生举例在描写哪些景物的时候也可以用到“探”字;描写青、红的瓜生长过程的动词有哪些,学生找出来后用这几个词再说一句话等等。这样不仅理解了文中字词的用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棚架、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率领、觅食、捣衣”等词语,会写“率、捣”这两个字。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再次朗读来了解乡下人家景色的特 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与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的方式来理解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描写身边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画中美 1、和学生谈话,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说说身边有哪些优美如画的景色。 2、今天就跟随作者陈醉云去看看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是否也像一幅美丽的画呢?师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悟画中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带拼音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及时画下来,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词语“棚架、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率领、觅食、捣衣”等词语。 (1)学生排火车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文中“率、捣”两个字,教师在黑板范写,学生跟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2 乡下人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感受乡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感受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乡下人家的景 物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审美创造:揣摩优美的语句,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前解析】 关注画面感:很强的画面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瓜藤攀架图、花开三季图、雨后春 笋图、鸡鸭觅食图,这些独立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层次丰富清新,构成了一幅完整、独特、 迷人的田园风景画。以文字描绘图画,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爱用短句描绘所见所感,节奏明快,适合朗读;其二,作者善用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其三,作者善于赋予物以人的 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关注情感:细腻的描述中,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呼之欲出,同时契合本单元的语文学 习要素,以想象画面为途径,直抵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 10 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 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 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 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地主要内容。 3.体会乡下人家屋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件3)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乡下独特的风景。那么乡下 的风景跟城市风景是不是大有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醉云的《乡下人家》,去领略乡村 风景。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1)自读课文,要求:先读读课后生字,然后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 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2)教师引导:听范读,圈画本课生字新词。 2.学认字 课件出示我会认的生字,教师问:没有加拼音的谁会读?教师追问:那加上拼音呢?指 名读,再齐读。(出示课件5) 3.词语解释 教师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呢?(出示课件6) 预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先在文中圈出“时令”,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根据句子想想“依着时令”的意思。依着时令:花朵根据季节特点,有顺序地开放。(出示课件7) (2)借助画面(妇女们在河边拿着棒子洗衣服的图片),了解“捣衣”的意思。(出 示课件8) (3)同样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向晚”的意思。(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学习字词,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4)识字游戏:苹果熟了。(出示课件10)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 3.能和同学交流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出示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的相关图画。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人笔下的乡村风景。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现代作家陈醉云的《乡下人家》,去看一看令他魂牵梦萦的乡村景致!(板书:乡下人家陈醉云) 3.简介作家:陈醉云,原名陈载荣,建国后改名陈耘,笔名陈醉云。民国时期作家、电影编剧家。其才学出众,诗歌、小说、散文均有所长,著有《玫瑰》《卖唱者》《游子的梦》等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乡村美景,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景致的向往。同时谈话导入,自然地引出课题,简介作者,水到渠成。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词语。 构(gòu)成芍(sháo)药鸡冠(guān)花朴(pǔ)素(sù)率(shuài)领倘(tǎng)若附(fù)近捣(dǎo)衣 绘(huì)成和谐(xié) 3.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gòu sháo guān pǔ sù shuài tǎng fù dǎo huì xié构芍冠朴素率倘附捣绘谐 教师点拨: (1)“构、芍、附、绘”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住读音。构(gòu):声旁勾。芍(sháo):声旁勺。附(fù):声旁付。绘(huì):声旁会。 (2)“冠”是多音字,可以借助字典,了解两个读音的意思:读“gu ān”时,与“帽子,形状像帽子的东西”有关,可以组词“皇冠、桂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