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

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思考题悬浮聚合和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

答悬浮聚合常用的分散剂有无机粉末或水溶性的高分子,其中无机粉末包括碳酸镁、磷酸钙等,其作用机理是吸附在液滴或颗粒表面,起机械隔离的作用。要求聚合物粒子透明时,多采用无机粉末作为分散剂。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包括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其作用机理是吸附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起着保护胶体的作用,同时使表面张力降低,有利于液滴分散。分散剂的性质对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氯乙烯聚合时,如选用明胶作分散剂,将得到紧密的聚合物颗粒,选用聚乙烯醇和羟丙基纤维素作分散剂,得到疏松颗粒。悬浮聚合物的颗粒粒度一般在50~2000um。

微悬浮聚合体系需要特殊的复合乳化剂,由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难溶助剂(长链脂醇或长链烷烃)组成。复合乳化剂使单体-水的表面张力下降,有利于微液滴的形成,同时对微液滴或聚合物颗粒有强的吸附保护能力,防止聚并,并阻碍粒子间单体的扩散传递和重新分配,使最终粒子数、粒径及分布与起始微液滴相当。微悬浮聚合物的颗粒粒度一般在。

思考题苯乙烯和氯乙烯悬浮聚合在过程特征、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答列表表示如下:

思考题比较氯乙烯本体聚合和悬浮聚合的过程特征、产品品质有何异同

解采用下表进行比较如下:

思考题简述传统乳液聚合中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的所在场所,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场所和特征,胶束、胶粒、单体液滴和速率的变化规律。

答(1)传统乳液聚合中,大部分单体分散成液滴,胶束内增溶有单体,形成增溶胶束,极少量的单体溶于水中。大部分乳化剂形成胶束,单体液滴表面吸附少量乳化剂,极少量乳化剂溶于水。大部分引发剂溶于水相中。

(2)单体难溶于水并选用水溶性引发剂的经典体系属于胶束成核,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后,引发溶于水中微量单体,增长成短链自由基,胶束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自由基一旦进入胶束,就引发其中单体聚合,形成活性种。初期的单体-聚合物乳胶粒体积较小,只能容纳1个自由基。由于胶束表面乳化剂的保护作用,乳胶粒内的自由基寿命较长,允许较长时间的增长,等水相中另一自由基扩散人乳胶粒内,双基终止,第3个自由基进入胶粒后,又引发聚合。第4个自由基进入,再终止。如此反复进行下去。但当乳胶粒足够大时,也可能容纳几个自由基,同时引发增长。

(3)乳液聚合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增速期,胶束不断减少,乳胶粒不断增加,速率相应增加。单体液滴数不变,体积不断缩小。第二阶段为恒速期,胶束消失,乳胶粒数恒定,乳胶粒不断长大,聚合速率恒定,单体液滴数不断减少。第三阶段为降速期,体系中无单体液滴,聚合速率随胶粒内单体浓度降低而降低。

思考题简述胶束成核、液滴成核、水相成核的机理和区别。

答胶束成核:难溶于水的单体所进行的乳液聚合,以胶束成核为主。在此聚合体系中,引发剂为水溶性的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扩散进入增溶的胶束中,从而引发该胶束内部的聚合,并使之转变成胶粒,这种成核过程称为胶束成核。

;

水相成核:在水中有相当溶解性的单体进行的乳液聚合,通常以水相(均相)成核为主。溶解于水中的单体经引发聚合后,所形成的短链自由基的亲水性较大,聚合度上百后从水中沉析出来,水相中多条这样的短链自由基相互聚结在一起,絮凝成核,以此为核心,单体不断扩散人内,聚集成胶粒。胶粒形成后,更有利于吸取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而后在胶粒中引发、增长,成为水相成核。

液滴成核:有两种情况可导致液滴成核。一是当液滴粒径较小而多时,表面积与增溶胶束相当,可吸附水中形成的自由基,引发成核,而后发育成胶粒。二是采用油溶性的引发剂,溶于单体液滴内,就地引发聚合,微悬浮聚合具备此双重条件,是液滴成核。

思考题简述种子乳液聚合和核壳乳液聚合的区别和关系。

答种子乳液聚合是将少量单体在有限的乳化剂条件下先乳液聚合成种子胶乳,然后将少量种子胶乳加入正式乳液聚合的配方中,种子胶粒被单体所溶胀,继续聚合,使粒径增

大。经过多级溶胀聚合,粒径可达1~2um或更大。

核壳乳液聚合是种子乳液聚合的发展。若种子聚合和后继聚合采用不同单体,则形成核壳结构的胶粒,在核与壳的界面上形成接枝层,增加两者的相容性和黏结力。

思考题无皂乳液聚合有几种途径

/

答无皂乳液聚合,就是在聚合体系中不另加入乳化剂,而是利用引发剂或极性共单体,将极性或可电离的基团化学键接在聚合物上,使聚合物本身就具有表面活性的聚合过程。

采用过硫酸盐引发剂时,硫酸根就成为大分子的端基,只是硫酸根含量太少,乳化稳定能力有限,所得胶乳浓度很低(<10%)。而利用不电离、弱电离或强电离的亲水性极性共单体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则可使较多的极性基团成为共聚物的侧基,乳化稳定作用较强,可以制备高固含量的胶乳。示例如下:

思考题比较微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的产物粒径和稳定用的分散剂。

答微悬浮聚合体系采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难溶助剂的复合分散剂,使单体-水的界面张力下降,分散成微液滴,同时对微液滴或聚合物颗粒表面形成强的保护膜,防止聚并,阻碍粒子间单体的扩散传递和重新分配,引发和聚合就在液滴内进行,即所谓的液滴成核。最终粒子数、粒径及分布与起始微液滴相当。

乳液聚合的乳化剂一般采用离子型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松香皂等,乳化剂在水中形成胶束,单体溶于胶束内,成增容胶束,也成为引发增长聚合的场所,所谓胶束成核。乳液聚合物的粒度一般在。

微乳液聚合须使用大量的乳化剂,同时加大量戊醇作助乳化剂,能形成复合胶束和保护膜,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微乳液聚合的粒度一般在8-80nm。

{

思考题举例说明反相乳液聚合的特征。

答反相乳液聚合主要包括水溶性单体、水、油溶性乳化剂、非极性有机溶剂、水溶性或油溶性引发剂。研究得最多的水溶性单体是丙烯酰胺,非极性的烃类作溶剂,采用HLB

值在5以下的油溶性乳化剂,如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60、Span80等)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80)。水溶性或油溶性引发剂均有采用,但两者成核过程有些差异,视引发剂种类和反应条件而定。

反相乳液聚合的最终粒子很小,约为100-200nm。

思考题说明分散聚合和沉淀聚合的关系。举例说明分散聚合配方中溶剂和稳定剂以及稳定机理。

答乙烯、丙烯在烃类溶剂中的聚合属于沉淀聚合,习惯称作淤浆聚合,而不称为分散聚合。四氟乙烯在稀水溶液中聚合也属于沉淀聚合,加有少量全氟辛酸铵(

未经特定指名的分散聚合多指油溶性单体溶于有机溶剂中的沉淀聚合,多采用油溶性引发剂,例如MMA-BPO-烃类体系。为防止沉析出来的聚合物粒子聚并,体系中加有位障型高分子稳定剂。最有效的稳定剂是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其中一组分可溶于有机溶剂,另一组分吸附在聚合物粒子表面,使粒子分散而稳定。例如制备PMMA的有机分散液时,可以采用MMA和天然橡胶的接枝共聚物作为稳定剂,将MMA单体、天然橡胶、过氧类引发剂溶于烃类溶剂中,升温聚合。一方面MMA聚合成PMMA,从溶剂中沉析出来;另一方面,初级自由基夺取异戊二烯单元中亚甲基的氢,形成活性接枝点,使MMA接枝,就地形成接枝共聚物稳定剂。接枝共聚物中MMA支链与聚合物(PMMA)相溶,锚定在粒子上,另一部分天然橡胶分子与烃类溶剂相溶,促使分散,最终达到稳定的目的。

~

计算题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20%(质量分数)丙烯酰胺溶液绝热聚合,起始温度30℃,聚合热-74 kJ·mol-l,假定反应器和内容物的热容为4J·g-1·K-1,最终温度是多少最高浓度多少才无失控危险

解设丙烯酰胺溶液100g

丙烯酰胺物质的量=

Q:?= Q=mCp?t ?t=52℃

最终温度:30+52=82℃

计算题计算苯乙烯乳液聚合速率和聚合度。60℃时,kp=176 L·mol-1·s-1,[M]= mo1·L-1,N =?,ρ=?mL-1 s-1。

解ρ=?mL-1 s-1Rp=?

?

Xn=?

计算题比较苯乙烯在60℃下本体与乳液聚合速率和聚合度。乳胶粒数=?mL-1[M]= mo1·L-1,ρ=?mL-1 s-1。两体系速率常数相同:kp=176 L·mol-1·s-1,,kt= ?107L·mol-1·s-1,

解本体聚合中有:Ri=?mo1·L-1·s-1Rp=kp[M](Ri/2kt)

乳液聚合中有:Rp=103Nkp[M]/2N A(Rp)本体/(Rp)乳液=

本体聚合中有:ν=1138 Xn本体=2276

乳液聚合中有:Xn乳液=?

Xn本体/ Xn乳液=

\

计算题经典乳液聚合配方:苯乙烯100g,水200g,过硫酸钾0.3g,硬脂酸钠5g。试计算:

(1)溶于水中的苯乙烯分子数(mL-1) (20℃溶解度=0.02g/100g水,阿佛伽德罗数N A=?;

(2)单体液滴数(mL-1)(液滴直径1000nm,苯乙烯溶解和增容量共2g,苯乙烯密度为0.9g·cm-3);

(3)溶于水中的钠皂分子数(mL-1) (硬脂酸钠的CMC为0.13g L-1,分子量为;

(4)水中胶束数(mL-1)(每胶束由100个肥皂分子组成);

(5)水中过硫酸钾分子数(mL-1)(分子量为270);

(6)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分子·mol-1·s-1)(50℃,kd=?s-1);

(7)乳胶粒数(mL-1) (粒径l00nm,无单体液滴,苯乙烯密度0.9g·cm-3,聚苯乙烯密度 1.05 g·cm-3,转化率50%)。

解(1)溶于水中的苯乙烯分子数

20℃溶解度=0.02g/100g水,200g水中溶解的苯乙烯质量

m2=m1s=100?200=0.04g

则苯乙烯的分子数为:

N=N A n=?

水的体积:V=石200g下=200mL

溶于水的苯乙烯的分子数为:?mL-1

(2)每毫升水中单体液滴数

液滴直径:1000nm=10-4cm

每个液滴体积:?-13cm

每个液滴质量:m=?-13g

苯乙烯溶解和增容量共2g,每毫升水中分散的苯乙烯质量:m=0.49g/mL

单体液滴数:?分子/mL

(3)溶于水中的钠皂分子数N=?分子/mL

(4)水中胶束数体系中钠皂总分子数=(5/ ??=?分子

]

体系中溶解在水中的钠皂总分子数N=5?1019

1mL水中含有的胶束个数=?分子/mL

(5)水中过硫酸钾分子数?=?分子/mL

(6)每毫升水中初级自由基形成速率ρ=?分子·mol-1·s-1

(7)每毫升水中乳胶粒数N=?

计算题60℃下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酸酯类胶乳,配方如下表所示,聚合时间8h,转化率100%。下列各组分变动时,第二阶段的聚合速率有何变化

(1)用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2)用2份过硫酸钾;

(3)用6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和2份过硫酸钾;(4)添加份十二硫醇(链转移剂)。

解在题表配方中,分别调节(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过硫酸钾及十二硫醇)时,聚合速率根

计算题按下列乳液聚合配方,计算每升水相的聚合速率。(与通常情况相差太大)

解水相引发剂浓度mo1·L-1

引发速率:Ri= ?10-7 mo1·L-1·s-1

ρ=RiN A=?分子·cm3·s-1

胶料体积增长速率:5?10-20 cm3·s-1

每一个乳化剂分子的表面积:50?10-6 cm2

体系总体积:291.1 cm3

每升水中十二烷基磺酸钠(分子量为272)的总浓度:?分子·cm-3

Rp=?mo1·L-1·s-1

高分子化学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1.活性聚合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称为活性聚合 2.结构单元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 3.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高,并有多个结构单元相同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连接的一类 化合物 4.配位聚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组成的络合催化剂引发的聚合反应 5.歧化终止某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而终止的方式 6.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P13 7.乳液聚合单体在乳化剂作用下,在水中分散形成乳状液,再进行的聚合 8.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 表面活性剂 9.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10 热塑性树脂:是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而且不起化学反应,无论加热和冷却 重复进行多少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 热固性树脂, 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的一种树脂。 4. 缩聚反应按缩聚产物的分子结构分类分为线型缩聚反应和体型缩聚反应。 5. 按化学组成不同,高分子重要主要可分为碳链高分子、杂链 、有机、无机。 6.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7. 聚合物可按用途分成五大类:(塑料)、(纤维)、(橡胶)、(粘合剂)、(涂料)。 9.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包括三个基础性分支学科:高分子物理、化学、工程,两个综合性研究领域:功能高分子、高分子新材料。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而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物质与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 10. 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连锁聚合反应可以分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 11.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无序共聚物、交替、嵌段、接枝。 12.聚合动力学机理分类,高分子聚合反应可分为链式聚合和逐步局和,单体和聚合物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分类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三、简答题 1.CH2=CHNO 3,CH 2 =CHCN3.自由基,阴离子。抢西点击基团,共轭效应 CH2=C(CH3)2,阳离子,甲基供电子基团,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CH2=CHC6H6 自由基阴阳离子共轭体系派电子流动性大,诱导性强 CH 2 =CHOCH5、阳离子,氧上未公用电子和双键共轭,碳阳离子电荷分散 2.加聚和缩聚定义,特征 加聚反应:单体因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加聚反应无副产物。特点: 碳链聚合物。加聚物的元素组成与其单体相同,仅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加聚物分子量是单体分子量的整数倍。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产生有简单分子的化学反应。缩聚反应通常是官能团间的聚合反应。反应中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思考题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思考题悬浮聚合和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

(完整版)高分子化学潘祖仁答案(第五版)..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X表示。 n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 的术语。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 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完整word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习题2

1. 涤纶聚酯属于 ( ) A. 线性饱和脂肪族聚酯 B. 线性芳族聚酯 C. 不饱和聚酯 D. 醇酸树脂 2. 能同时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的是 ( ) A. 丙烯腈 B. α—甲基苯乙烯 C. 烷基乙烯基醚 D. 乙烯 3. 在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中,聚氯乙烯的聚合度主要取决于向() 转移的速率常数。 A.溶剂 B.引发剂 C.聚合物 D.单体 4. 两种单体共聚时得到交替共聚物,则它们的竞聚率应是() A. r1=r2=0 B. r1= r2 =1 C. r1﹥1,r2﹥1 D. r1﹤1,r2﹤1 5.同时获得高聚合速率和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是() A. 溶液聚合 B. 悬浮聚合 C 乳液聚合D. 本体聚合 1. 分子量分布指数 2、竞聚率 3、引发剂效率 4、动力学琏长 5、阻聚作用 三、简单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为提高聚甲醛的热稳定性,可以采取的两个措施是什么?简述理由 2.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现象。采取什么措施可减轻这种现象? 3.分别绘出自由基聚合与缩合聚合这两类反应的分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示意图,简单说明反应特点。 4.欲使逐步聚合成功,必须考虑哪些原则和措施? 5. 解释笼蔽效应和诱导分解,它们对引发效率有什么影响? 四、写出下列聚合反应,并指出其机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3,3′-二(氯亚甲基)丁氧环的开环聚合; 2. 尼龙-66的制备;

3. 聚乙烯醇与甲醛的反应; 4. 有机玻璃的制备; 5. 环氧树脂的制备。 五、写出下列聚合反应的机理。〖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 四氢呋喃中用SnCl4 + H2O 引发异丁烯聚合,写出引发,增长,终止的基元反应。 2. 写出用AIBN 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的各基元反应。 六、计算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 邻苯二甲酸酐(1.5 摩尔)、乙二醇(1.35 摩尔)、甘油(0.1 摩尔)混合体系进行缩 聚。试求 a. p=0.98 时的X b.X = 500 时的p 2. 甲基丙烯酸甲酯由引发剂引发进行自由基聚合,终止后每一大分子含有1.50个引发剂残基,假设无链转移发生,试计算歧化终止与偶合终止的相对数量。 3. 在搅拌下依次向装有四氢呋喃的反应釜中加入0.2mol n-BuLi和20kg苯乙烯。当单体聚合了一半时,向体系中加入1.8g H2O,然后继续反应。假如用水终止的和继续增长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均是1,试计算 (1)被水终止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2)继续增长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3)整个体系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指数。 一、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5分】 1—5 : B B D A C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

高分子化学答案第一章诸论(DOC)

第一章诸论习题参考答案 1.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随着高分子的发展,高分子概念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请举例说明。 解答: 特征:(1)相对分子质量大,一般在104—106; (2)每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样,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由此导致高分子化合物的属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Tm、Tg、结晶、溶解……); (4)可用于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扩展:(1)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如:在103—104的低聚物或齐聚物(Oligomer),可用于涂料、粘合剂、功能高分子领域;而106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可使材料性能有所变化。 (2)化学键连接,如:利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分子组装、超分子聚合物等。 (3)化学组成变化,如:引入N、P等元素形成与生物相亲的高分子。 2.说明下列名词和术语的概念: (1)单体,聚合物,高分子,高聚物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 (3)主链,侧链,侧基,端基 (4)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5)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6)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7)加聚物,缩聚物,低聚物 解答: (1)单体:能够形成聚合物中结构单元的小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由多种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高分子:同上,现在的一个倾向是将化学结构组成多样、排列顺序严格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分子。 高聚物:同聚合物。 (2)碳链聚合物:主链完全由碳原子构成的聚合物 杂链聚合物:主链除碳原子外,还含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的聚合物 元素有机聚合物:主链不含碳原子,主要由硅、硼,铝、氧、氮、硫和磷等原子组成,但侧基由有机基团组成的聚合物 无机高分子:主链和侧基均无碳原子的聚合物 (3)主链:贯穿于整个高分子的链。 侧链:主链边上带的短链。 侧基:主链边上带的基团。 端基:主链两端的基团。 (4)重复单元:高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的最小单位。对连锁聚合产物,结构单元:由一个单体分子经聚合进入重复单元的部分。 单体单元:与单体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化学结构不同的结构单元。如不完全相同则不存在,如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聚合物。 链节:同重复单元。 (5)聚合度:高分子链上重复单元的数目。 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等的同系物组成,这些同系物相对分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真题

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对缩聚反应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 无特定活性种 B. 不存在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 B. 转化率随时间明显提高 D. 在反应过程中,聚合度稳步上升 2. 高分子出于()中时链的均方末端距最大。 A. 良溶剂 B. 不良溶剂 C. θ溶剂 D. 熔体 3. 在酚醛树脂的缩聚中,苯酚的官能度为()。 A. 1 B. 2 C. 3 D. 4 4. 在玻璃化温度以下,随着温度的降低,自由体积将()。 A. 保持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下降然后保持不变 5. 在自由基聚合中,进行调节聚合的条件是()。 A. k p》k tr, k a≈k p B. k p《k tr, k a≈k p C. k p》k tr, k a<k p D. k p《k tr, k a<k p 6. 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 A. 全同立构百分数 B. 间同立构百分数 C. 全同和间同立构总的百分数 D. 顺反异构体的总的百分数 7. 一对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时,r1=0.4,r2=0.7, 其恒比共聚时两单体的摩尔比是()。 A. 3/4 B. 4/7 C. 6/7 D. 1/2 8. 晶态高聚物发生强迫高弹形变的温度范围是()。 A. T g-T f B. T b-T g C. T g-T m D. T b-T m 9. 乳液聚合第二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A. 胶束的消失 B. 单体液滴的消失 C. 聚合速率的增加 D. 乳胶粒的形成

10. 下列因素中,使T g降低的是()。 A. 增加相对分子量 B. 分子间形成氢键 C. 交联 D. 添加增塑剂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1. 自动加速现象 2. 玻璃化温度 3. 笼闭效应 4. 自由体积理论 5. 活性阴离子聚合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 1. 简述GPC的测量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的原理? 2.简述丁基锂的自缔合现象及解缔合的常用方法。 3. 画出聚合物熔体或浓溶液的普适流动曲线,并用缠结理论解释曲线形状变化。 4.简述为什么氯乙烯单体中要对丁二烯限量(请写出反应式)? 5. 三类线形脂肪族聚合物(对于给定的n值)的熔点顺序如下所示,解释原因。 聚氨酯聚酰胺聚脲 6. 简述在体型缩聚中为什么Carothers法预测的凝胶点值比实测值大而Flory法预测值比

高分子化学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异构化聚合:指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常常发生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排过程的反应。 活性聚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不发生连转移或链终止反应,而使增长的活性链反应直至单体完全消耗尽仍保持活性的聚合物 化学计量聚合:指链引发速率在阴离子聚合反应中严格控制条件,以得到接近单分散的聚合物为目的的聚合反应。 遥爪聚合物:又称热塑性橡胶。一类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合成材料,是一类兼具橡胶和热塑性塑 料特性的强韧性聚合物。按照交联键的性质可分为: 物理交联型如玻璃化微区、氢键及结晶微区作交联点 的聚合物和共聚物、共混物等;化学交联型如含离子 键交联和离子簇微区的离聚体,共混物经动态硫化交 联的TPE,含热可逆性共价键交联的TPE等。若按高 分子链结构可分为: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含离 子键共聚物和硫化交联共混物等。 ①(telechelic polymer)又称“远螯聚合物”。分子链两端带有反应性官 能团的低聚物。因其分子中的活性基团犹如两只爪子遥遥地占据了链的两端,故名。 ②遥爪聚合物是一种分子两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液体聚合物,可用 作液体橡胶、涂料、粘合剂、密封胶等,最后通过活性端基的相互作用,扩链或交联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遥爪聚合物】(telechelicpolymer)又称“远

螯聚合物”。分子链两商带有反革命应性官能团的低聚物。因其分子中的活性基团犹如两只爪子遥遥地占据了链的两端,故名。其分子量不高,呈液状,在加工时可采用浇铸或注模工艺,最后通过活性端基的交联或链的伸长成为高分子量聚合物。 热塑弹性体:指在常温下显示橡胶弹性,在高温下能够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其产品既具备传统交联硫化橡胶的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各项优异性能,同时又具备普通塑料加工方更、加工方式广的特点。热塑性弹性体是指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具有可塑化成型的一类弹性体。 二.讨论水对离子聚合的影响 三.写出制备含端羧基、端羟基。端氨基的遥爪聚合物的反应式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均相聚合与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与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与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液聚合就是单体与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就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与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与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与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与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就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与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与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与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与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就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与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5、3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与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就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思考题5、4悬浮聚合与微悬浮聚合在分散剂选用、产品颗粒特性上有何不同? 答悬浮聚合常用的分散剂有无机粉末或水溶性的高分子,其中无机粉末包括碳酸镁、磷酸钙等,其作用机理就是吸附在液滴或颗粒表面,起机械隔离的作用。要求聚合物粒子透明时,多采用无机粉末作为分散剂。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包括明胶、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基纤维

高分子化学作业-1参考答案

1、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以及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a. CH 2=CHF b. CH 2=C(CH 3)2 c. HO(CH 2)5COOH d. CH 2CH 2CH 2O e. NH 2(CH 2)6NH 2 +HOOC(CH 2)4COOH ――――――――――――――――――――――――――――――――――――――― 【解答】 a. CH 2=CHF 聚合反应式: nCH 2=CH F F CH 2-CH n 单体名称:氟乙烯 聚合物名称:聚氟乙烯 b. CH 2=C(CH 3)2 聚合反应式: nCH 2=C(CH 3)2 CH 2-C(CH 3)2n 单体名称:异丁烯 聚合物名称:聚异丁烯 【注意】习惯称“异丁烯”,最好不要称“2-甲基丙烯”(“1,1-二甲基乙烯”更规范)。 c. HO(CH 2)5COOH 聚合反应式: nHO(CH 2)5COOH O(CH 2)5CO n + (n-1)H 2O 单体名称:6-羟基己酸 聚合物名称:聚6-羟基己酸 d. CH 2CH 2CH 2O 聚合反应式: n CH 2CH 2CH 2O 2CH 2CH 2O n 单体名称:1,3-环氧丙烷 / 氧杂环丁烷 /丁氧环 聚合物名称:聚1,3-环氧丙烷 /聚氧杂环丁烷 /聚丁氧环 /IUPAC :聚氧化亚丙基(《高 分子化学》潘才元著)/ 聚氧化丙撑 (称“环丙醚”和“聚亚丙基醚”有一定道理,但较少见,最好不这样命名) 【注意】 CH 2-CH -CH 3O ( 环氧丙烷 ) e. NH 2(CH 2)6NH 2 +HOOC(CH 2)4COOH 聚合反应式: nNH 2(CH 2)6NH 2 + nHOOC(CH 2)4COOH NH(CH 2)6NH-OC(CH 2)4CO n + (2n-1 ) H 2O 单体名称:己二胺( NH 2(CH 2)6NH 2 ) 己二酸( HOOC(CH 2)4COOH ) 聚合物名称:聚己二酰己二胺 /尼龙-66 2.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 单体和聚合反应式,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还是缩聚, 连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 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PMMA的玻璃化温度的条件(100~120℃)下,使残留单体充分聚合,通用级聚苯乙烯可以采用本体聚合法生产。其散热问题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良溶剂,聚苯乙烯本体聚合时出现自动加速较晚。因此预聚时聚合温度为80~90℃,转化率控制在30%~35%,此时未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该阶段的聚合温度和转化率均较低,体系黏度较低,有利于聚合热的排除。后聚合阶段可在聚合塔中完成,塔顶温度为100℃,塔底温度为200℃,从塔顶至塔底温度逐渐升高,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最终转化率在99%以上。 思考题5.3溶液聚合多用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而较少用自由基聚合,为什么? 答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的引发剂容易被水、醇、二氧化碳等含氧化合物所破坏,因此不得不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可以降低聚合体系的黏度,改善混合和传热、温度易控、减弱凝胶效应,可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很多缺点:①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度慢,设备生产能力低;②单体浓度低,加上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使聚合物的分子量较低;③溶剂分离回收费高,难以除尽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溶液直接使用的场合。

(完整版)(含答案)高分子化学练习题

高分子化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复单元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2、结构单元高分子中多次重复的且可以表明合成所用单体种类的化学结构。 3、线型缩聚2官能度单体或2-2体系的单体进行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分子链线形增长,最终获得线型聚合物的缩聚反应。 4、体型缩聚有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参与的缩聚反应,聚合过程中,先产生支链,再交联成体型结构,这类聚合过程称为体型缩聚。 5、半衰期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6、自动加速现象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7、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 1=k11/k12,r 2 = k22/k21,竞聚 率用来直观地表征两种单体的共聚倾向。 8、悬浮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9、乳液聚合是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液状而进行的聚合,体系由单体、水、水溶性引发剂、水溶性乳化剂组成。 10、接枝共聚物聚合物主链只由某一种结构单元组成,而支链则由其它单元组成。 二、选择题 1、聚酰胺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0,在密闭体系中最终能够达到的反应程度为(B ) A. 0 .94 B. 0.95 C. 0.96 D. 0.97 2、在线型缩聚反应中,成环反应是副反应,其中最易形成的环状化合物是(B ) A. 3,4元环 B. 5,6元环 C. 7元环 D. 8-11元环 3、所有缩聚反应所共的是( A ) A. 逐步特性 B. 通过活性中心实现链增长 C. 引发率很快 C. 快终止 4、关于线型缩聚,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 B )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知识点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1)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习惯用专有名称。如纤维素、淀粉。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在单体名称前加上“聚”。如聚乙烯、聚丙烯。 (3)如果是由两种单体聚合成的高聚物有两种命名方法: ○1在两种单体前加“聚”。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2在两种单体名称后加上“树脂”。如酚醛树脂。 二、塑料: 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即合成树脂。在塑料的组成中除了合成树脂外,还有根据需要加入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加工助剂以改进其性能。如提高柔韧性的增塑剂,改进耐热性的热稳定剂,防止塑料老化的防老化剂,赋予塑料颜色的着色剂等。 塑料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1、聚乙烯 聚乙烯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有高压聚乙烯和低压聚乙烯之分。高压聚乙烯是在150~300 MPa、170~200 ℃的温度下,并在引发剂作用下使乙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得到的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密度也低(0.91~0.93 g·m-3),主链上带有长短不一的支链,熔融温度为105~115 ℃,称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低压聚乙烯是在较低压强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乙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的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较高(≥50万),密度也较高(0.94~0.96 g·cm-3),熔融温度为131~137 ℃,称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高压聚乙烯一般用做薄膜,可做食品包装袋等;低压聚乙烯较硬,可以做瓶、桶、板、管与棒材等。

2、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是酚类(如苯酚)与醛类(如甲醛)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相互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酸催化下,等物质的量的苯酚与甲醛反应,苯酚邻位或对位上的氢原子与甲醛的羰基加成生成羟甲基苯酚,然后羟甲基苯酚之间相互脱水缩合成线型结构高分子: 在碱催化下,等物质的量的甲醛与苯酚或过量的甲醛与苯酚反应,生成羟甲基苯酚、二羟甲基苯酚、三羟甲基苯酚等,然后加热继续反应,可以生成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 2,4-二羟甲基苯酚2,4,6-三羟甲基苯酚 【习题一】 (2010?湘潭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聚乙烯制成品在我们生活中常常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高分子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 1. 说明下列名词和术语: (1)单体,聚合物,高分子,高聚物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元素有机聚合物,无机高分子 (3)主链,侧链,侧基,端基 (4)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5)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6)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7)加聚物,缩聚物,低聚物 2.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 3. 从时间~转化率、相对分子质量~转化率关系讨论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别。 4. 举例说明链式聚合与加聚反应、逐步聚合与缩聚反应间的关系与区别。 5. 各举三例说明下列聚合物 (1)天然无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生物高分子。 (2)碳链聚合物,杂链聚合物。 (3)塑料,橡胶,化学纤维,功能高分子。 6.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和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1) CH2=CHF (2) CH2=CH(CH3)2 CH3 | (3) CH2=C | COO CH3 (4) HO-( CH2)5-COOH (5) CH2CH2CH2O |__________| 7.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聚合反应式,并指明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还是缩聚反应,链式聚合还是逐步聚合? (1) -[- CH2- CH-]n- | COO CH3 (2) -[- CH2- CH-]n- | OCOCH3 (3) -[- CH2- C = CH- CH2-]n- | CH3 (4) -[-NH(CH2)6NHCO(CH2)4CO-]n- (5) -[-NH(CH2)5CO-]n- 8.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反应式: (1) 聚苯乙烯 (2) 聚丙烯

东华大学2009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答案

2009年真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 一、名词解释 变换反应:阴离子活性聚合获得的活性碳负离子经某种反应后链端的碳负离子活性中心变成另一种活性中心,这种反应叫做变换反应。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成的初级自由基用来引发单体的百分率 笼蔽效应:引发剂分解的初级自由基被溶剂分子、单体分子包围,未扩散出来之前就偶合终止了 等活性理论:在反应中,链自由基的反应活性与链的长短没有关系平衡缩聚:通常是指平衡常数小于103的缩聚反应 二、问答题 1、自动加速现象是因为双基终止受到抑制而形成的。其反应方程式见于课本。 2、高分子结构的多重性包括:一级结构—化学结构,二级结构---构象结构,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化学结构的多重性包括高分子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立体异构、顺反异构、支链、交联 3、不利于,因为在实际聚合过程中,强极性溶剂常可分解为强亲核性基团或强亲电性集团,并与带异性电荷的生长离子形成稳定的共价键,使反应终止。由于水的存在,溶液聚合,本体聚合适合离子聚合,原因见于课本88页 4、竞聚率表示以单体M1结尾的链自由基的均聚和M2单体的共聚的

速率常数之比。 它的物理意义是两单体反应相对活性的大小比较,其倒数分之一如果大于1,则单体M2的活性较大,反之亦然。 r1大于1,r2大于1或者r1小于1,r2小于1,则为非理想恒比共聚。 三、写方程式 见课本上面的 四、判断与简答 (1)不能,因为苯基取代空间位阻大,形成高分子键的张力也大(2)不能,—OR为供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3)不能,—CH3为供电子基,只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4)能,由于是1,1—二取代基,甲基体积小,均有共轭效应 (5)不能,由于是1,2—二取代基,结构对称,位阻大 五、计算题 此计算题与11年的类似,都是关键一步用的是对数来解答。T≈67.75h 高分子物理 一、名词解释 键接结构:指聚合物大分子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 (TG)3:在一个等同周期中,反式构象和旁氏构象交替出现,并重复三次,构成一个等同周期 胆缁型液晶:中介相是由许多分子链排列的方向依次规则地扭转一定角度,因此多层分子链排列后,形成了螺旋结构

高分子化学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聚合方法 思考题5.1聚合方法(过程)中有许多名称,如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和淤浆聚合,试说明它们相互问的区别和关系。 答聚合方法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 按聚合体系中反应物的相态考虑,本体聚合是单体加有(或不加)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溶液聚合是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悬浮聚合一般是单体以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四部分组成。 按聚合体系的溶解性进行分类,聚合反应可以分成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溶性时,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溶剂、聚合物之间相溶性不好而产生相分离的聚合,则为非均相

聚合。 聚合初始,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多属于均相体系,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属于非均相聚合;如单体和聚合物完全互溶,则该本体聚合为均相聚合;当单体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不好,聚合物从单体中析出,此时的本体聚合则成为非均相的沉淀聚合;溶液聚合中,聚合物不溶于溶剂从而沉析出来,就成为沉淀聚合,有时称作淤浆聚合。 思考题5.2本体法制备有机玻璃板和通用级聚苯乙烯,比较过程特征,说明如何解决传热问题、保证产品品质。 答间歇本体聚合是制备有机玻璃板的主要方法。为解决聚合过程中的散热困难、避免体积收缩和气泡产生,保证产品品质,将聚合分成预聚合、聚合和高温后处理三个阶段来控制。①预聚合。在90-95℃下进行,预聚至10%~20%转化率,自动加速效应刚开始较弱,反应容易控制,但体积已经部分收缩,体系有一定的黏度,便于灌模。②聚合。将预聚物灌入无机玻璃平板模,在(40-50℃)下聚合至转化率90%。低温(40~50℃)聚合的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弱自动加速效应和气泡的产生(MMA的沸点为100℃),在无机玻璃平板模中聚合的目的在于增加散热面。③高温后处理。转化率达90%以后,在高于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作业答案

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部分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 X表示。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 n 2.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 or big 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则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选择其常用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 聚氯乙烯-[-CH2CHCl-]- n 聚苯乙烯-[-CH2CH(C6H5)-]n 涤纶-[-OCH2CH2O?OCC6H4CO-]n 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CO(CH2)4CO-]n 聚丁二烯-[-CH2CH=CHCH2 -]n 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 聚合物分子量/万结构单元分子 DP=n 特征 量/万

2016年上海交大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上海交通大学 201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自主命题考试 科目代码837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物理部分 1.名词解释(4*5分) 1、高斯链和等效自由结合链 2、时温等效原理 3、普适标定曲线 4、强迫高弹形变 2.简答题 1、什么是静柔顺性和动柔顺性?(10分) 2、什么是玻璃化转变?简要叙述自由体积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并说出四种测量玻璃化温度的方法及其依据。(15分) 3、运用热力学分析橡胶高弹性的物理实质并且叙述出橡胶拉伸放热的特征。(15分) 4、以SBS为例,解释说明“应变诱发塑料-橡胶转变”现象。(15分)高分子化学部分 1.简答题 1、什么是动力学链长和数均聚合度?在没有链转移的情况下,两者是什么关系? 2、合成热塑性酚醛树脂和热固性酚醛树脂该怎么设计流程?

3、CH2=C(CH3)2、CH2=CHCH3、CH2=CHNO2分别可以进行什么聚合,理由是什么? 4、为什么要对共聚物组成进行控制?工业上有哪几种方法? 5、为什么聚氯乙烯在200度以上加工会出现颜色加深现象?为什么聚丙烯晴只能进行溶液纺丝? 6、为保证Zigler-Natta引发剂引发的配位聚合能顺利进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保障实施的过程? 7、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活性中心和反离子有哪些结合方式?这些方式的存在受哪些因素影响? 8、典型乳液聚合具有持续反应速度快、产物分子量高的特点,本体聚合时常常出现聚合速率突然上升、产物分子量增加的现象,试分析上诉特点和现象的原因,并指出两者的异同。 9、什么是“活”性聚合物?为什么阴离子聚合可以当做活性聚合? 10、聚合物化学反应跟小分子化学反应相比有哪些特征? 2、计算题 1、合成尼龙66相对分子质量18000,反应程度为0.995,请问产物端基是什么? 2、用Carothers方法计算凝胶点:2个小问,比较简单 3.计算一个由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产物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