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传播复习题

农业传播复习题

农业传播复习题
农业传播复习题

复习题(2015.12)

1、什么是传播与沟通?什么是农业传播与沟通?

传播多指信息的发布;沟通多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综合传达、交换和交流等意思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它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和信息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无论传播还是沟通,都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者和受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传播:指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大众的过程。(传播更多的是指信息的单项流动过程)

农业传播:指农业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所开展的信息传递和活动的过程。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二是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政策的宣传。(综合起来即为创新扩散或推广)

沟通: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设定的目标,利用相互认同的符号系统(语言、文字、图象、记号及体态语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的过程。(沟通是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

农业传播与沟通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事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工作人员与农民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2、什么是参与式推广,其进行的过程是怎样的?

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在推广中,农民不是作为推广的对象,而是作为推广人员参与到推广活动中,对推广活动有发言权、分析权和决策权。通过这种参与,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达到预先计划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影响自己将来的机会和社会权力。许多农业问题,如小流域治理、持续农业发展系统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实现等,都需要通过目标群体的参与才能实现。实施过程:(1)对农户进行访问(2)询问(3)进行排序

3、组织沟通与小群体沟通的概念。怎么做到有效的小群体沟通?组织沟通中解决问题的方

式有哪些?

小群体沟通:一般指二至七人组合在一起,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完成某种具体的任务和发挥大家的潜力而非正规地组织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在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上是一种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成员间及组织与其他群体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小群体沟通策略:

(1)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利用小群体内的已有资源。

(2)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时间。

(3)座位的安排形式服从于目标要求,尽量使每个成员相互看到,增强沟通效果。

(4)引导大家讨论主题,讨论时对事不对人。

(5)如果可能的话,可安排一些有乐趣的活动,如自由讨论、游戏等。

(6)最后,要利用小组沟通技术来集中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努力把大家的谈话引导到共识的目标和结论上来,从而强化个人的接受程度,影响以后的实践行为。

解决问题的方式:

是指组织内利用一定的沟通手段对组织内矛盾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方式。

不断交流:领导者管理不是等到出现问题才想起沟通,而应时刻注意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如定期与员工进行交谈等。

问题研讨:在组织运行中,对组织的工作目标、计划及发展思路上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对这些分歧,应引起重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召开研讨会,利用集思广益的办法达到彼此的共识。

鼓励进取:通过沟通方式将组织的理念变成每个成员的努力方向和自觉的奋斗目标。

4、传播与沟通过程的5W模式是什么意思?

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即:

(1)由谁传播(Who);(2)说什么(Says what);(3)经过何种渠道(In 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To whom);(5)有何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对谁(受传者)

5、什么是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包括哪几种方式?

主导支配性传播策略是指以传者为中心的传统的传播理论模式或指导思想以及这些模式和思想对人的传播行为或发展工作者的发展工作的影响。

方式:(一)传播效果策略:指认为传播效果是由传者决定的一种理论模式或指导思想。重点考虑传播的效果。包括了大众传媒效果和说服效果。

(二)创新扩散策略:创新扩散是技术推广的最早的表现形式,创新扩散的要素包括创新、沟通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四个方面。指的是将所给定的新的概念或者实践不断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内传播的过程。

(三)群体影响策略:群体影响策略是指人们利用群体特征达到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策略。

6、论述传播沟通在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1)获取信息,发出信息

信息的获得和发出是沟通的重要作用之一。

(2)分析需求,提供咨询

咨询是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讨论协商,计划决策

沟通是农村发展工作者与农民相互交流,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工具。农业推广工作者利用沟通的工具与工作对象进行讨论协商,无论是大众传播媒体还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讨论有利于最终的计划和决策的形成。

(4)监测评价,修正错误

沟通的另一个作用是监测评价,修正错误。一方面指公开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对农村中创新传播的做法与发展策略的选择进行监督。

(5)创造气氛,轻松娱乐

7、农村发展工作者的两种角色是什么?

手段都是沟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传者的角色。

(1)变革代表

农村发展工作者在农村社区发展中起着传者的角色。简单地说,他们的工作任务是要带来变化,引起变革。

(2)把关人

在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把关人是信息的过滤者。

8、列举传播学的产生有五位奠基人,并简述他们各自的贡献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拉斯韦尔是分析宣传效果的创始人,他告诉人们怎样用分析的方法研究政治传播问题。1927年出版论著《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术》;1948年,他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提出传播有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授文化,提出了“五个W”传播与沟通模式。

社会心理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奥):奥地利数学家,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一个广播研究中心;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应用社会学研究中心”;

他将社会心理学引入传播学。

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美):美国籍实验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耶鲁大学讲授心理学。“耶鲁计划”的理论是“刺激—反应论”,强调实验方法。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德,美籍):美国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他是心理学上“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场论”的创立者。他把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社会科学,首先把心理学引入传播研究。

新闻学家宣伟伯(美):美国新闻学家,著名的传播学者。他与以上4个奠基人不同。以上4位学者仅仅在自己学科领域,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传播现象进行了研究。宣韦伯是把传播学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第一个把传播作为专门

学科来研究,并在传播学术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宣伟伯被称为传播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9、传播过程的5要素是什么?包括了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之。

农业和农村工作者,农民(工作对象),信息(工作内容),渠道(工作方式、方法),相互理解(工作目标)。此过程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传者、受者、信息、渠道、相互理解)。也可以表现为三种类型:单向传播、双向沟通和对话。与这三个层面相联系的分别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或工作方式。

10、什么是认知的选择性?请举例说明认知选择性带给你的启示。

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表现为对某些信息易于吸收,对另一些信息予以排斥,认知的这种特性即是认知选择性。

选择性的表现:1、选择性注意;2、选择性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作出的不同解释和结论);3、选择性记忆

认知结构和选择性的启示:1、知识是通过信息传递的,人们通过沟通相互传递的是信息,而不是整体知识。2、学习起源于兴趣。3、每个人都存在着向别人学习的必要性。

11、传播与沟通中的关系表现为哪三种形式?对传播与沟通效果的影响怎样?

(1)仰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崇拜尊敬。

(2)俯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蔑视和鄙视。

(3)平视:表现为对传播与沟通对象的平等相待。

沟通关系受人们地位差别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称为位差损耗效应。相关研究表明:从上到下的信息只有20%~30 %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被上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可以达到90 %以上。

12、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1)自恃过高

有些人自认为自己聪明,别人不如自己,表现得十分自负,这种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目中无人。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则不分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自己摆在大众之上,不懂得尊重别人,说话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状态。这类型人通常喜欢与别人争论,时时、事事总要压倒别人才肯罢休,有的人喜欢寻求这种刺激,出现这种“强他欲”,认为这样才能感到心理上的满足。此类型的人,心理不健康,情绪波动大,同事关系极差,容易走向极端。

案例:有一个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一家单位工作。该生性格十分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很少和同事交往,而且心高气傲,十分自负。这样一来,同事对这个人十分反感,处处冷眼相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性格日益怪僻,终因一件小事与同事吵了起来,而其他同事都站在他的对方一边,并扬言上书领导要把他辞退。他怒火在胸,怀恨在心,发疯似地操起桌面的一把水果刀向对方捅去……,结果,他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5年。这场

悲剧就是人际关系长期恶化的结果。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2)孤僻自卑

有种人孤芳自赏,认为别人世俗浅薄。还有的小时候受到家长和老师严厉管束,常被训斥的状态长期留在记忆之中,感到自己不如人,不愿意和他人交往,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人为地为自己设置心理障碍,阻碍自己在同事之间敞开心扉,不能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3)猜测多疑

这类型的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看谁都像“偷斧头的人”,每遇到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容易往坏处想。比如,自己没有评上先进,没有得到提拔,不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迁怒于人,怀疑某某人给领导打“小报告”了,怀疑领导对自己有“成见”,给自己穿小鞋了等。这种人掉在自己设置的“心理陷附’之中,不能自拔。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4)羞涩腼腆

这类型的人往往属于内向型性格,生性内向、沉静,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或是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形成了遇事胆小怕事、谨慎小心的“心理防护圈”。如果有人和其开玩笑,可能会打破这种“心理防护圈”,表现出羞涩、腼腆的状态来,如果玩笑开得稍有过分,就难以忍受,感到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可能出现“翻脸”的后果。

(5)刺探猎取

有人在相处交往中,喜欢询问、打听、传播、干涉他人的隐私。比如,偷看别人的信件,偷看别人手机信息,打听别人最近发生的事,并津津乐道的向他人传播,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先知先觉”的人。这种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只是以刺探别人的隐私而沾沾自喜,来满足自己特别的心理需要。刺探猎取的心理缺陷所导致的行为,首先被对方认为是素质低下的人,人际关系就会出现极度不协调。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6)角色反差

有的人在同事关系中相处得还算不错,但是一旦自己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把和自己多年相处的同事,甚至是多年相处的好朋友隔离开来,产生一种角色反差。这种角色反差主要从心理反差开始,继而是思维方式的反差,自认为自己比他人强,容易产生“好为人师”的心理状态。“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即使是一些学术研究问题,自己并没有去研究它,就凭自己的想当然,也去“指手画脚”,这种角色反差所带来的心理反差,会表现出“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高高在上”的行为,同事和朋友就会重新审视对其看法和评价,甚至会得出“看错了人”、“小人得志”的结论来,认为自己不值得和这种类型的人交往。

(7)过分嫉妒

嫉妒是一种情绪,过分嫉妒会造成心理上极度不平衡的运转,看到别人进步,自己愤恨、难受;看到别人倒霉,自己暗中沾沾自喜,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表现到行为上13、人际沟通中反馈的作用是什么?反馈的类型有哪些?简述提高有效反馈的基本途径。反馈的作用:(1)受者对所理解的信息的确认或检验;(2)帮助对方准确地传递信息。

反馈的类型:(1)提问性反馈;(2)理解性反馈;(3)讨论性反馈(交换意见);(4)回避性反馈。

提高有效反馈的基本途径:(1)提高自己的换位思考能力,这样可以对别人产生更多的理解,理解别人的程度是有效反馈的基础;(2)注重反馈技巧的培养;(3)增强自信心。

14、何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并举例分析说明。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稳定的、人格化的心理特征。如共同的奋斗目标、价值观、理想、信念、意志,共同的行为规范,团队的舆论、气氛、团体文化等。团队精神集中体现为团队的凝聚力。

特征:良好的团队气氛:成员间沟通快,信息交换频繁,互相了解,关系和谐、民主。

较强的吸引力:成员间有较强的归属感、向心力,愿参加团体活动,出席率高。

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责任意识:其成员愿承担重要的团体任务,主动分担责任,不

计较个人得失,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较强的自豪感:其成员为成为这个团体的一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如何树立团队精神:要配备坚强有力、团结一致的领导班子要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培养齐心合力、共同对付外部压力的精神;

在团队内部实行奖励制度;

开展团队文化娱乐活动;

提高经济效益,努力搞好福利;

控制团队规模;

控制团队舆论。

15、说明单向传递模式(直线模式)的优缺点,并举例分析。

优点:直线模式是早期传播模式的典型代表,除去说明了构成过程的几个要素之外,还说明作为传者,其目标是想通过所传达的讯息来影响受传者的倾向,即传播过程属于劝说过程。此模式虽然比较简单,但揭示了传播过程的主要方面,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行政命令式的推广属于直线模式,在早期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应用很普遍。缺点:(1)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一方只能是传播者,另一方只能是受传者,不能发生角色的转换;而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这种转换是常见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

(2)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在社会传播中,传播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反馈便不能说明这种互动性。因而,这个模式没有揭示

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6、主导控制式模式与参与式模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列举其中的两个加以详细说明。

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为传统模式,与参与导向型传播在基本理念、基本认识、传播与沟通方式、领导与组织方式、工作方式五个方面有所差别。

1 基本理念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参与导向型传播策略

行为变革者政策制定者或研究人员人们自己

合作的动机人们需要被帮助(施舍行为)人们能够帮助自己(赋权)

2 基本认识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参与导向型传播策略

对目标群体的缺乏能力和资源发展有能力发展自己认识自己(是无能的)(能被动员起来)

对参与的态度达到目的的手段一个不断连续的过程

将人民看作工作对象、客体主体、行动者角色

学习关系教师懂得一切、学生每个人都有供别人分

什么都不懂享的东西

知识的评价西方的或书本的知识本地传统知识同样可

占优势以发挥作用

3 传播与沟通方式主导支配型传播策略参与导向型传播策略

所用的媒介大部分为大众媒介综合性媒介

沟通过程自上而下,单向自下而上,双向

沟通方式一言堂、评议式对话式

4 领导与组织方式主导支配参与导向

领导所处位置项目领导协调员、激励者、协助者

领导产生方式上级领导任命通过人们选举

领导方式决策、管理、命令式合作、赋权、善于接受意见

政策制定者目标为项目目标的实施朝向自我发展的共识和理解组织结构等级制、直竖式水平式、双向

5 工作方式主导支配参与导向

工作方式执行任务倾听人民呼声,加以帮助和促进计划制定的形式蓝图、项目方式不固定的,强调变化过程的方式设计的发展指标产量和经济增长自行设计需要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指标时间长度短期长期

评价方式通过资助组织或上级领导通过人们自己

17、理解上课时所讲的各个案例并学会分析。

一、案例1:苏云金杆菌生物农药的促销策略。

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是:1农民对化学农药的迷信依赖,在满足现有防治效果的同时,不愿意冒新的风险。2对污染认识不足,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片面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推广方法(1)不再围绕生物农药的环保优势宣传改“苏云金杆菌”制剂用品名为“千胜”名称。(2)强调宣传“千胜”是棉铃虫的克星是替代“杀虫醚”的理想制剂(3)通过有奖销售手段促销。

讨论:一、上述案例说明了哪个沟通模式?二、如何达到受者态度的改变?

案例分析:此案例属于双向对话模式中和谐模式的应用实例。

分析过程:

二、请列举一个你身边的学习型组织的例子,分析说明其具有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依靠组织成员的自我主动学习行为而维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型组织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自发学习:企业本身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企业中的学习活动一般是自发的,不正规的,此时企业没有安排学习项目的意识。

第二阶段,消费学习: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一方面,组织内部仍然存在着不正规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更多的现象则是企业出资选送部分员工到企业外的教育部门进修,这表明组织学习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消费性学习阶段。

第三阶段,有意识学习:规模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的教育与培训可能面向企业中更多的员工,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在内部开发适合自己特定需要的学习项目,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基地来推动这项工作。但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之间尚缺乏明确的联系。

第四阶段,能动学习:企业己把学习纳入组织的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课程设计进一步趋于成熟,无论是企业内部设计的课程,还是请外面的专家设计的课程,均是如此。这一阶段的组织学习已开始进入高级阶段,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然而,在这一时期,组织学习与日常工作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在更多的情况下,学习仍然是培训部门的职责,而未能成为各部门主管的职责,这就使组织的学习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五阶段,学习与工作融合:特点就是学习与工作的完全融合。学习的责任已经置于企业的管理指令系统中,成为部门主管、工作团队、员工个人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共同职责;工作与学习已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主管的作用不再是控制和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和促使人们自己解决问题,取得满意的结果。

三、参与式研究案例---关于农作物抗虫品种的选育研究

研究方法:1、在作物生长期由农民对虫害问题进行诊断分析2、将推荐的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田间比较3、在自己的田间进行实验4、农民对作物的表现性状和试验材料进行评估。

在研究和田间实验期间,研究人员和农民一起观察、讨论和分析问题。通过研究人员和农民的交流,农民对自己的选择进行了优先排序,然后研究人员对品种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得出的结果与实验室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该方法是科学的。

四、参与式推广的案例----青海省农村社区发展项目

如何公平地发放信贷对项目开展十分重要。成功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关键环节是确定贷款对象实施过程:(1)对农户进行访问。通过观察,寻找在一起劳动的农民进行调查。在交流过程中,推广人员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向农民提出问题,将名字分别写在卡片上。(2)询问。将写有姓名的卡片在地上有顺序的排列,然后问大家哪个农户较富有,那个较贫穷。如果有不同意见,鼓励大家进行讨论。(3)进行排序根据讨论情况,将卡片按照贫富差别在地上排列好,就排序让大家继续讨论,讨论中可以对卡片顺序进行调整,直到大家都认可。

评价:讨论结束后推广人员对村庄内农民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是一种参与式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中农民不是被动回答问题,而是实际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因此结果客观准确。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就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她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与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前者就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后者就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就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就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就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就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与一般消费者)。三就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与自助型5种)。四就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瞧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与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与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

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政 策与法规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实行“米袋子工程”是谁负责?() A.省长 B.市长 C.地方政府 D.书记 2.解决农业政策问题的根本性环节是() A.农业政策制定 B.农业政策实施 C.农业政策评估 D.农业政策调整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 A.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B.关于农民自身的问题 C.关于农业、农村的问题 D.关于农民和工人关系的问题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从什么时候起施行?() A.2000年7月8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D.2000年1月1日 5.在第一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到期之际,中央规定在原

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多少年不变?() A.20 B.30 C.40 D.50 6.农业税以征收什么品种为主?() A.粮 B.棉 C.油 D.麻 7.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 A.选择项目 B.商品基地 C.运行机制 D.龙头企业 8.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始终要把什么摆在农业的首位?() A.粮食 B.饲料 C.水产品 D.棉花 9.申请领取授权品种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征得哪方书面同意?() A.使用者 B.农民 C.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D.品种权人 10.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什么样的流通体制?() A.多渠道、多环节 B.多渠道、多环节 C.少渠道、少环节 D.少渠道、多环节 11.农业投入是指()

农业推广学习题

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如何才能学好农业推广学? 4.创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5.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 6.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7.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农业科技成果?它有什么特点?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是什么? 10.如何挖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 1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打破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1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重要的? 1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1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 15.人的行为特征理论在农业推广上如何应用? 16.需要、动机理论在农业推广中怎样应用? 17.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18.公共推广机构和民间推广机构的行为特点有何不同? 19.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20.农业推广沟通有哪些沟通要素组成? 21.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 22.农业推广教育有何特点? 23.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24.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25.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26.研究国外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27.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28.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如何培养? 29.做好农业推广工作为什么必须注意外部环境因素? 30.美国和日本的农业推广立法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31.为什么说《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我国农业推广的基本法规?32.如何利用WTO的“绿箱”政策为我国的农业推广服务? 33.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34.如何有效控制试验误差? 35.如何做好成果示范? 36.如何做好方法示范? 37.为什么说掌握信息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工作基础? 38.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和传播农业推广信息? 39.你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0.如何选择农业推广项目? 41.如何写好农业推广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42.如何总结农业推广项目? 43.农业推广人员在经营服务中应树立哪些观念? 44.推广营销服务中为什么要有品牌意识? 45.你如何训练自己的营销技能? 46.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47.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48.简述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的写作要点。 49.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宣传应用类文体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50.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51.演讲稿的撰写应掌握哪些要点?请撰写一篇10分钟的演讲稿。 52.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你将如何培养、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53.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 54.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_B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的外部性是指 (5.0 分) B和C -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自然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 用户解答:农业经济活动能使他人得到附带的利益或是他人受到损害,而受益人或受害人无需付出相应的报酬或无法得到赔偿的现象。 2.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5.0 分) 就是要使市场价格保持在目标价格的水平上 *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事 应该尽快实施 知识点: 用户解答:必须有一些列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 3. 非排他性,是指即使某一经济主体没有支付相应的费用,也无法将他排除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之外 () (5.0 分) 错误正确知识点: 用户解答:正确

4. 农业政策执行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农业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5.0 分) -错误 正确 知识点: 用户解答:错误 5. 农业政策的法制化是指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都应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与其相抵触。()(5.0 分) *正确 知识点:用户解答:正确 ■■■■■■■■"■■■■■■■■■■■■■■■■■■■■■■■■■■■■■■■■■■■■■■■■■■■■■■■■■■■■■■■■■■■■■■■■?■■■■■■■■■■■■■■■■■■■■■■■■■■■■■■■■■■■ 6.稳定价格政策是指 (5.0 分) 要熨平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季节波动 *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知识点: 用户解答:解决农产品的随机波动 7. (5.0 分) WT《农业协议》将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蓝箱政策和绿箱政策。() *错误正确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农业政策学复习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1.政策及其要素逻辑关系 政策是政府行为,是政府凭借其权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或环节采取得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2.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国内价格政策、外贸政策、市场结构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区域结构政策、部门结构政策和农场结构政策 ?农村社会政策:农村人口政策、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农业环境政策 第二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有哪些方法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是指对农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现状、形成这种现状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方法 1、实证研究的方法 2、历史分析方法 3、结构分析方法

4、模型分析方法 2.农业政策背景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选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3.对某一农产品市场分析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消费需求分析:人均消费量分析,消费支出结构分析,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量地区差异分析,供求平衡表分析 生产供给分析:产量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人均占有量分析,产量地区差异分析,成本及地区差异分析 对外贸易状况分析:某一农产品在外贸中的地位分析,进出口数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进出口结构分析,进口来源与出口去向分析 价格分析:价格种类,各种价格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价格比较分析,价格波动分析 营销状况分析:营销渠道分析,营销组织分析,营销设施分析 政府现行政策分析: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描述,政府现行政策措施效果评价第三章 1.什么是农业政策目标有什么基本特征 农业政策目标是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结果,它是农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本特征:1、层次性 2、时序变化性 3、相关性 ?相互促进关系:即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项农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 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农业政策学》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 2.市场失灵 答案: 1.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 和行动准则。 2.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 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 答案: 1.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 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 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 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 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 一、名词解释: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政策对象 答案: 1.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3.政策对象是指政策所要调动或约束的力量。 二、简答题: 1.简述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政策的基本要素。 答案: 1.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相关性;超前性;时效性;广泛性;主观性;鲜明的政治性; 有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变通性;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2.政策的结构性要素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以及目标实现手段三方面。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目标 2.农业政策手段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什么() A.是否有足够的物质资源 B.是否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能否增加实施对象的物质利益 D.能否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2.农业政策评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政策效益 B.政策效率 C.政策运行费用 D.农业生产力 3.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岀路在于什么() A.机械化 B.水利化 C.科技、教冇 D.政策、投入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谁的论断()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5.在第一轮农村集体上地承包到期之际,中央规左:在原泄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 延长多少年不变() 6.我国农村最主要、最基本的发包方是谁() A.国有农业企业 B.国家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民小组、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村和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自何日起施行() 年7月8日年12月1日年1月1日年1月2日 &转基因植物品种和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实行哪级审立制度() A.国家 B.省级 C.国家和省级 D.国家或省级 9.对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苴实质是什么() A.规范生产者的经营行为 B.维护种子使用者的权益 C.确定种子市场的准入资格 D.维护冇种者的权益 20.哪些机关有权发放种子经营许可证() A.国务院 B.省政府 C.工商管理部门 D.县级以上农、林行政主管部门

农业推广学试题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A. B. C. D.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 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 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推广度 B.推广指数 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 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 A.1∶5∶9 B.3∶2∶1 C.1∶2∶3 D.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 【注意点:人章节,小点,不确切】 第一章导论 1. 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木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 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 ③自然垄断的存在 ④信息不对称 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 rh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木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 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吋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屮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插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口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

农业政策学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农业政策学 开课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主讲教师:李燕娥 授课班级: 12级农经一、二班 授课学时: 32学时 凯里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农业政策学课程编号440104008 授课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班级经管2012农经一、二班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 2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28 实践课学时数 实验学时数课堂讨论学时数 4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农业政策学》孔祥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农业政策学》 《政策学》 钟甫宁 李兰英 201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说明:本页用于一门课程实施方案的整体设计。表中()选项请打“√”。

章节名称导论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时数 1 授课方法和手段以教师讲授的板书内容为主,并同时组织相应习题。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政策的概念、特点,以及政策科学的内容;掌握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1政策与政策科学 1.2 政策与农业发展 1.3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什么是政策,政策科学的内容。了解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1、用案例分析引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重点让学生理解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以及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课堂小结; 5、布置思考题。 作业讨论辅导案例分析:我国农业政策的作用 参考资料1. 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李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课后小结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

农业政策学试题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就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与行动的总称。 2、农业政策问题 所谓农业政策问题就是指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加以解决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就是一些通过公共行为可能追求得到的需求、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3、农业政策执行 农业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把农业政策所规定的内容变成现实的过程。 4、支持价格政策 支持价格政策又称为保证价格政策,其政策原理就是:政府对实行这种措施的农产品规定一个政策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这个政策价格,则政府对市场活动不进行干预:如果市场价格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则政府就出面以最终消费者的身份按保证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水平之下。这个价格就称为保证价格或支持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边的括号内) 1(政策就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即( C ) A政策理论、政策科学、政策分析 B政策目标、政策科学、政策手段 C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

2(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走一步瞧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确定了总目标的情况下,走小步,不停步,注意探索,稳步前进,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不断修改与补充。这种政策可以用哪个模型解释,( B ) A理性决策模型 B渐进决策模型 C过程模型 3(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 A ) A农业政策方案评估、农业政策执行评估、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B农业政策科学性评估、农业政策客观性评估、农业政策准确性评估 C农业政策影响评估、农业政策成本评估、农业政策效率评估 4(农业政策调整,就是指依据农业政策评估的结论,对实施中的现行农业政策作某些必要的( B )的动态过程。 A补充、修正 B补充、修正或终止 C终止 5(我国目前农业地流转专指农户承包地( B )流转。 A所有权 B使用权 C产权 6、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就是( C )。 A帕累托最优 B增加社会福利 C市场失灵 7、国内价格政策手段的具体实施有( A )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整理政策: 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②正误性。③时效性。④表述性政策的三要 素: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科学:人们对政策运动规律的总结。 政策背景:是政策作用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的现状农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政府对农业实行干预的内容包括:1、为农民提供直接补贴2、提供农业信贷服务3、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4、提供农业教育的科技服务 5、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进行保护 6、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 7、实行食物分配计划 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1. 公共选择理论2.委托一代理 理论3. 组织行为理论 xx 最优: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一、理性决策模型二、渐进决策模型三、系统模型四、过程模型 五、精英模型 农业政策的目标:指农业政策所要实现的一种期望状态或理想结果。 xx 的农业政策目标:1、努力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 4、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xx 农业政策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增加和稳定农场收人(农产品补贴)、 3、增进社会福利、 4、农村发展 欧盟农业政策目标:1、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农业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特别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农业从业者的收入3、稳定农产品市场4、保证食品安全供应(转基因食品) 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农业政策手段体系:经济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行政管制手段:生产管制、价格管制和信用管制

农业政策法规试卷

《农业政策与法规》作业 第一次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就是国家为改善农业运行与促进农业发展而进行的干预。 2.农业法规:就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地方机关制定与颁布的,适用于农业 经济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农业政策目标:就是指解决一定的农业问题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或结果。 二、简答题 1、简述农业政策的特点。 答:(1)农业政策在国家的所有各种政策中占有基础地位与特殊性。、①农业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②农业生产具有特殊性。 (2)农业政策制定与执行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3)农业政策体系要有完备性。 (4)农业政策制定与执行对农业具有支持性、保护性与优先性。 (5)农业政策执行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政策本身有较大的调整性。 2、简述农业政策的意义。 答:(1)农业政策就是保证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工具。 (2)合理的土地政策就是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3)农业政策就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4)农业政策就是从宏观上干预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的基本工具。 (5)农业政策制定并保证农业组织的发展。 3、简述农业政策制定的过程。 答(1)发现与认定政策问题。①农业政策要解决的问题,即纳入农业政策考虑的就是已经产生广)泛影响、明显妨碍农业运行与农村与谐或农民生活、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②对问题的认定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不隐瞒不夸大,并且为多数阶层特别就是直接影响的阶层的一致或相近的认可。 ③政策问题认定过程可以归纳为问题觉察、问题界定与问题陈述三个阶段。 (2)确定农业政策目标。①农业政策目标就是指解决一定的农业问题所要达到的某种状态或结果。 ②确定农业政策目标就是政策制定阶段最关键环节。 ③农业政策目标的确定必须遵循“可望又可及”的原则。 4、简述农业法规的调整对象与调整范围。 答:农业政策调整的对象就是指农业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一类就是农业经济管理关系;一类就是农业经济协作关系。 农业法规的调整范围既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又包括与农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活动。 5、简述农业法规的作用。 答:(1)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业立法就是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3)农业立法就是实现政府依法治农、对农业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5分判断题 1.【第01章】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不能仅以市场失灵为限。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 判断题 2.【第01章】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3.【第03章】农业政策方案的选择标准应首先服从于最佳标准。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 判断题 4.【第03章】农业发展政策的最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政策。?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5.【第03章】发现和确认农业政策问题是农业政策实施的结果。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 判断题 6.【第03章】统治正当性是政策合法性的基础。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7.【第03章】简单易懂的农业政策模型一般比较为复杂的政策论证更适用、更有说服力。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8.【第04章】执行农业政策时,灵活性要服从原则性。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9.【第04章】农业政策规划的科学性越强,执行的可行性和政策所获得的支持也就越高。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10.【第04章】农业政策资源不等同于政策执行条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 判断题

11.【第04章】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是广大民众特别是目标群体对所执行政策的承受力。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12.【第05章】农业政策评估标准应体现社会改革与发展方向。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 判断题 13.【第05章】农业政策效率标准追求的是如何获得更好的政策。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 判断题 14.【第05章】农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即是大稳定、小调整。 ?正确错误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政 策与法规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政策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处的领域不同,政策可划分为() A.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 C.一般政策和特别政策 D.阶级政策、政党政策、国家和政府政策 2.下列农业法规中,属于农业部门规章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B.《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C.《粮食收购条例》 D.《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3.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是() A.家庭承包经营 B.集体经营 C.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D.国有农场经营 4.关于农业承包经营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转让,但不能转包 B.可以转包,但不能转让

C.既可以转让,也可以转包 D.既不能转让,也不能转包 5.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 A.优势项目 B.龙头企业 C.商品基地 D.运行机制 6.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摆在首位的是() A.提高农产品品质 B.合理调整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结构 C.使农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布局 D.保证粮食总量平衡 7.对商品种子生产和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其实质是() A.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B.维护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C.确定种子市场的准入资格 D.维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8.根据种子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 B.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但必须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C.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但必须经专家鉴定 D.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农业政策学教学大纲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40104008 学时:32学时(含课外学时)学分:2分 适用对象:本门课程教学对象是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推荐教材: 《农业政策学》孔祥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主要参考书: 1. 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 李兰英主编:《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4.《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5.《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 6.《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主办。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农业政策学》课程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农业政策的基本原理、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了解和掌握我国关于农业方面的基本、重要的农业政策,学会用政策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农业政策的本质及内涵,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了解农业政策的评估方法和调整手段; 3.掌握农业结构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村社会发展政策等具体政策的内容。 4.掌握《农业法》、《土地承包法》主要内容。 三、学时分配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2 农业政策分析框架 1 3 农业政策制定 1 4 农业政策执行 1 5 农业政策评估 2 6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 7 农业法律体系 1 8 农业土地政策 1 9 农业金融政策 2 10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2 11 农业价格政策 4 12 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2 13 农产品流通政策 1 14 农业对外开放政策 1 15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 1 16 农民合作社政策 1 17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1 18 农业科技政策 1 19 农业基础设施政策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