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卓性能优化方案

安卓性能优化方案

安卓性能优化方案
安卓性能优化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高,可是它和现在的PC相比,其运算能力,续航能力,存储空间等都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用户对手机的体验要求远远高于PC的桌面应用程序。以上理由,足以需要开发人员更加专心去实现和优化你的代码了。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永远是开发人员最先应该考虑的事情。同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写出高效代码的两条基本的原则:(1)不要做不必要的事;(2)不要分配不必要的内存。

我从去年开始接触Android开发,以下结合自己的一点项目经验,同时参考了Google的优化文档和网上的诸多技术大牛给出的意见,整理出这份文档。

1. 内存优化

Android系统对每个软件所能使用的RAM空间进行了限制(如:Nexus o ne 对每个软件的内存限制是24M),同时Java语言本身比较消耗内存,d alvik虚拟机也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所以合理使用内存,彰显出一个程序员的素质和技能。

1) 了解JIT

即时编译(Just-in-time Compilation,JIT),又称动态转译(Dynamic Translation),是一种通过在运行时将字节码翻译为机器码,从而改善字节码编译语言性能的技术。即时编译前期的两个运行时理论是字节码编译和动态编译。Android原来Dalvik虚拟机是作为一种解释器实现,新版

(Android2.2+)将换成JIT编译器实现。性能测试显示,在多项测试中新版本比旧版本提升了大约6倍。

详细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cool_parkour/blog/item/2802b01586e22cd8a6ef3f6b. html

2)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

就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世界上也没有免费的对象。虽然gc为每个线程都建立了临时对象池,可以使创建对象的代价变得小一些,但是分配内存永远都比不分配内存的代价大。如果你在用户界面循环中分配对象内存,就会引发周期性的垃圾回收,用户就会觉得界面像打嗝一样一顿一顿的。所以,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尽力对象的实例。下面的例子将帮助你理解这条原则:

当你从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截取一段字符串时,尽量使用substring函数取得原始数据的一个子串,而不是为子串另外建立一份拷贝。这样你就有一个新的String对象,它与原始数据共享一个char数组。如果你有一个函数返回一个String对象,而你确切的知道这个字符串会被附加到一个Stri ngBuffer,那么,请改变这个函数的参数和实现方式,直接把结果附加到StringBuffer中,而不要再建立一个短命的临时对象。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把多维数组分成多个一维数组:

int数组比Integer数组好,这也概括了一个基本事实,两个平行的int数组比(int,int)对象数组性能要好很多。同理,这试用于所有基本类型的组合。如果你想用一种容器存储(Foo,Bar)元组,尝试使用两个单独的Foo[]

数组和Bar[]数组,一定比(Foo,Bar)数组效率更高。(也有例外的情况,就是当你建立一个API,让别人调用它的时候。这时候你要注重对API接口的设计而牺牲一点儿速度。当然在API的内部,你仍要尽可能的提高代码的效率)

总体来说,就是避免创建短命的临时对象。减少对象的创建就能减少垃圾收集,进而减少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3) 静态方法代替虚拟方法

如果不需要访问某对象的字段,将方法设置为静态,调用会加速15%到2 0%。这也是一种好的做法,因为你可以从方法声明中看出调用该方法不需要更新此对象的状态。

4) 避免内部Getters/Setters

在源生语言像C++中,通常做法是用Getters(i=getCount())代替直接字段访问(i=mCount)。这是C++中一个好的习惯,因为编译器会内联这些访问,并且如果需要约束或者调试这些域的访问,你可以在任何时间添加代码。而在Android中,这不是一个好的做法。虚方法调用的代价比直接字段访问高昂许多。通常根据面向对象语言的实践,在公共接口中使用Getters 和Setters是有道理的,但在一个字段经常被访问的类中宜采用直接访问。无JIT时,直接字段访问大约比调用getter访问快3倍。有JIT时(直接访问字段开销等同于局部变量访问),要快7倍。

5) 将成员缓存到本地

访问成员变量比访问本地变量慢得多,下面一段代码:

[java]view plaincopy

1.for(int i =0; i

2.dumpItem(this.mItems);

3.}

最好改成这样:

[java]view plaincopy

1.int count = this.mCount;

2.Item[] items = this.mItems;

3.for(int i =0; i < count; i++) {

4. dumpItems(items);

5.}

另一个相似的原则是:永远不要在for的第二个条件中调用任何方法。如下面方法所示,在每次循环的时候都会调用getCount()方法,这样做比你在一个int先把结果保存起来开销大很多。

[java]view plaincopy

1.for(int i =0; i < this.getCount(); i++) {

2.dumpItems(this.getItem(i));

3.}

同样如果你要多次访问一个变量,也最好先为它建立一个本地变量,例如:[java]view plaincopy

1.protected void drawHorizontalScrollBar(Canvas canvas, int width, int hei

ght) {

2.if(isHorizontalScrollBarEnabled()) {

3.intsize = mScrollBar.getSize(false);

4.if(size <=0) {

5. size = mScrollBarSize;

6.}

7.mScrollBar.setBounds(0, height - size, width, height);

8.mScrollBar.setParams(computeHorizontalScrollRange(), computeHorizont

alScrollOffset(), computeHorizontalScrollExtent(),false);

9.mScrollBar.draw(canvas);

10.}

11.}

这里有4次访问成员变量mScrollBar,如果将它缓存到本地,4次成员变量访问就会变成4次效率更高的栈变量访问。

另外就是方法的参数与本地变量的效率相同。

1) 对常量使用static final修饰符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段在类前面的声明:

[java]view plaincopy

1.static int intVal = 42;

2.static String strVal = "Hello, world!";

必以其会生成一个叫做clinit的初始化类的方法,当类第一次被使用的时候这个方法会被执行。方法会将42赋给intVal,然后把一个指向类中常量表的引用赋给strVal。当以后要用到这些值的时候,会在成员变量表中查找到他们。下面我们做些改进,使用“final”关键字:

[java]view plaincopy

1.static final int intVal = 42;

2.static final String strVal = "Hello, world!";

现在,类不再需要clinit方法,因为在成员变量初始化的时候,会将常量直接保存到类文件中。用到intVal的代码被直接替换成42,而使用strVal的会指向一个字符串常量,而不是使用成员变量。

将一个方法或类声明为final不会带来性能的提升,但是会帮助编译器优化代码。举例说,如果编译器知道一个getter方法不会被重载,那么编译器会对其采用内联调用。

你也可以将本地变量声明为final,同样,这也不会带来性能的提升。使用“final”只能使本地变量看起来更清晰些(但是也有些时候这是必须的,比如在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时候)。

2) 使用改进的For循环语法

改进for循环(有时被称为for-each循环)能够用于实现了iterable接口的集合类及数组中。在集合类中,迭代器让接口调用hasNext()和next()方法。在ArrayList中,手写的计数循环迭代要快3倍(无论有没有JIT),但其他集合类中,改进的for循环语法和迭代器具有相同的效率。下面展示集中访问数组的方法:

[java]view plaincopy

1.static class Foo {

2.int mSplat;

3. }

4. Foo[] mArray = ...

5.

6.public void zero() {

7.int sum = 0;

8.for (int i = 0; i < mArray.length; ++i) {

9. sum += mArray[i].mSplat;

10. }

11. }

12.

13.public void one() {

14.int sum = 0;

15. Foo[] localArray = mArray;

16.int len = localArray.length;

17.

18.for (int i = 0; i < len; ++i) {

19. sum += localArray[i].mSplat;

20. }

21. }

22.

23.public void two() {

24.int sum = 0;

25.for (Foo a : mArray) {

26. sum += a.mSplat;

27. }

28.}

29.}

在zero()中,每次循环都会访问两次静态成员变量,取得一次数组的长度。在one()中,将所有成员变量存储到本地变量。

two()使用了在java1.5中引入的foreach语法。编译器会将对数组的引用和数组的长度保存到本地变量中,这对访问数组元素非常好。但是编译器还会在每次循环中产生一个额外的对本地变量的存储操作(对变量a的存取)这样会比one()多出4个字节,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3) 避免使用浮点数

通常的经验是,在Android设备中,浮点数会比整型慢两倍,在缺少FPU 和JIT的G1上对比有FPU和JIT的Nexus One中确实如此(两种设备间算术运算的绝对速度差大约是10倍)

从速度方面说,在现代硬件上,float和double之间没有任何不同。更广泛的讲,double大2倍。在台式机上,由于不存在空间问题,double的优先级高于float。

但即使是整型,有的芯片拥有硬件乘法,却缺少除法。这种情况下,整型除法和求模运算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就像当你设计Hash表,或是做大量的算术那样,例如a/2可以换成a*0.5。

4) 了解并使用类库

选择Library中的代码而非自己重写,除了通常的那些原因外,考虑到系统空闲时会用汇编代码调用来替代library方法,这可能比JIT中生成的等价的最好的Java代码还要好。

i. 当你在处理字串的时候,不要吝惜使用String.indexOf(),S 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stIndexOf()等特殊实现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使用C/C++实现的,比起Java循环快10到100倍。

ii. System.arraycopy方法在有JIT的Nexus One上,自行编码的循环快9倍。

iii. android.text.format包下的Formatter类,提供了IP地址转换、文件大小转换等方法;DateFormat类,提供了各种时间转换,都是非常高效的方法。

详细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reference/android/text/format/package-su mmary.html

iv. TextUtils类

对于字符串处理Android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TextUtils类,如果处理比较简单的内容不用去思考正则表达式不妨试试这个在android.te xt.TextUtils的类,详细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reference/android/t ext/TextUtils.html

v. 高性能MemoryFile类。

很多人抱怨Android处理底层I/O性能不是很理想,如果不想使用NDK 则可以通过MemoryFile类实现高性能的文件读写操作。

MemoryFile适用于哪些地方呢?对于I/O需要频繁操作的,主要是和外部存储相关的I/O操作,MemoryFile通过将NAND或SD卡上的文件,分段映射到内存中进行修改处理,这样就用高速的RAM代替了ROM或SD 卡,性能自然提高不少,对于Android手机而言同时还减少了电量消耗。该类实现的功能不是很多,直接从Object上继承,通过JNI的方式直接在C底层执行。

详细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reference/android/os/MemoryFile.html

在此,只简单列举几个常用的类和方法,更多的是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发现。多阅读Google给的帮助文档时很有益的。

5) 合理利用本地方法

本地方法并不是一定比Java高效。最起码,Java和native之间过渡的关联是有消耗的,而JIT并不能对此进行优化。当你分配本地资源时(本地堆上的内存,文件说明符等),往往很难实时的回收这些资源。同时你也需要在各种结构中编译你的代码(而非依赖JIT)。甚至可能需要针对相同的架构来编译出不同的版本:针对ARM处理器的GI编译的本地代码,并不能充分利用Nexus One上的ARM,而针对Nexus One上ARM编译的本地代码不能在G1的ARM上运行。

当你想部署程序到存在本地代码库的Android平台上时,本地代码才显得尤为有用,而并非为了Java应用程序的提速。

6) 复杂算法尽量用C完成

复杂算法尽量用C或者C++完成,然后用JNI调用。但是如果是算法比较单间,不必这么麻烦,毕竟JNI调用也会花一定的时间。请权衡。

7) 减少不必要的全局变量

尽量避免static成员变量引用资源耗费过多的实例,比如Context。Androi d提供了很健全的消息传递机制(Intent)和任务模型(Handler),可以通过传递或事件的方式,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全局变量。

8) 不要过多指望gc

Java的gc使用的是一个有向图,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有效看的是其他的对象能到达这个对象的顶点,有向图的相对于链表、二叉树来说开销是可想而知。所以不要过多指望gc。将不用的对象可以把它指向NULL,并注意代码质量。同时,显示让系统gc回收,例如图片处理时,

[java]view plaincopy

1.if(bitmap.isRecycled()==false) { //如果没有回收

2. bitmap.recycle();

3.}

9) 了解Java四种引用方式

JDK 1.2版本开始,把对象的引用分为4种级别,从而使程序能更加灵活地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这4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i. 强引用(StrongReference)

强引用是使用最普遍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它。当内存空间不足,Java虚拟机宁愿抛出OutOfMemoryErro r错误,使程序异常终止,也不会靠随意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来解决内存不足的问题。

ii. 软引用(SoftReference)

如果一个对象只具有软引用,则内存空间足够,垃圾回收器就不会回收它;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了,就会回收这些对象的内存。只要垃圾回收器没有回收它,该对象就可以被程序使用。软引用可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高速缓存。

iii. 弱引用(WeakReference)

在垃圾回收器线程扫描它所管辖的内存区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了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不管当前内存空间足够与否,都会回收它的内存。不过,由于垃圾回收器是一个优先级很低的线程,因此不一定会很快发现那些只具有弱引用的对象。

iv. 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

顾名思义,就是形同虚设。与其他几种引用都不同,虚引用并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就和没有任何引用一样,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了解并熟练掌握这4中引用方式,选择合适的对象应用方式,对内存的回收是很有帮助的。

详细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feng88724/article/details/6590064

10) 使用实体类比接口好

假设你有一个HashMap对象,你可以将它声明为HashMap或者Map:[java]view plaincopy

1.Map map1 = new HashMap();

2.HashMap map2 = new HashMap();

哪个更好呢?

按照传统的观点Map会更好些,因为这样你可以改变他的具体实现类,只要这个类继承自Map 接口。传统的观点对于传统的程序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适合嵌入式系统。调用一个接口的引用会比调用实体类的引用多花费一倍的时间。如果HashMap完全适合你的程序,那么使用Map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有些地方你不能确定,先避免使用Map,剩下的交给IDE 提供的重构功能好了。(当然公共API是一个例外:一个好的API常常会牺牲一些性能)

11) 避免使用枚举

枚举变量非常方便,但不幸的是它会牺牲执行的速度和并大幅增加文件体积。例如:

[java]view plaincopy

1.public class Foo {

2.public enum Shrubbery { GROUND, CRAWLING, HANGING }

3.}

会产生一个900字节的.class文件(Foo$Shubbery.class)。在它被首次调用时,这个类会调用初始化方法来准备每个枚举变量。每个枚举项都会被声明成一个静态变量,并被赋值。然后将这些静态变量放在一个名为”$VAL UES”的静态数组变量中。而这么一大堆代码,仅仅是为了使用三个整数。这样:Shrubbery shrub =Shrubbery.GROUND;会引起一个对静态变量的引用,如果这个静态变量是final int,那么编译器会直接内联这个常数。

一方面说,使用枚举变量可以让你的API更出色,并能提供编译时的检查。所以在通常的时候你毫无疑问应该为公共API选择枚举变量。但是当性能方面有所限制的时候,你就应该避免这种做法了。

有些情况下,使用ordinal()方法获取枚举变量的整数值会更好一些,举例来说:

[java]view plaincopy

1.for(int n =0; n < list.size(); n++) {

2.if(list.items[n].e == MyEnum.VAL_X) {

3.// do something

4. } else if(list.items[n].e == MyEnum.VAL_Y) {

5.// do something

6. }

7.}

替换为:

[java]view plaincopy

1.int valX = MyEnum.VAL_X.ordinal();

2.int valY = MyEnum.VAL_Y.ordinal();

3.int count = list.size();

4.MyItem items = list.items();

5.for(int n =0; n < count; n++) {

6. intvalItem = items[n].e.ordinal();

7.if(valItem == valX) {

8.// do something

9. } else if(valItem == valY) {

10.// do something

11. }

12.}

会使性能得到一些改善,但这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12) 在私有内部内中,考虑用包访问权限替代私有访问权限

[java]view plaincopy

1.public class Foo {

2.public class Inner {

3.public void stuff() {

4. Foo.this.doStuff(Foo.this.mValue);

5. }

6. }

7.private int mValue;

8.public void run() {

9. Inner in = new Inner();

10. mValue = 27;

11. in.stuff();

12. }

13.private void doStuff(int value) {

14. System.out.println("value:"+value);

15. }

16.}

需要注意的关键是:我们定义的一个私有内部类(Foo$Inner),直接访问

外部类中的一个私有方法和私有变量。这是合法的,代码也会打印出预期的“Value is 27”。

但问题是,虚拟机认为从Foo$Inner中直接访问Foo的私有成员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类,尽管Java语言允许内部类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成员,但是通过编译器生成几个综合方法来桥接这些间隙的。

[java]view plaincopy

1./*package*/static int Foo.access$100(Foo foo) {

2.return foo.mValue;

3.}

4./*package*/static void Foo.access%200(Foo foo,int value) {

5. foo.duStuff(value);

6.}

内部类会在外部类中任何需要访问mValue字段或调用doStuff方法的地方调用这些静态方法。这意味着这些代码将直接存取成员变量表现为通过存取器方法访问。之前提到过存取器访问如何比直接访问慢,这例子说明,某些语言约会定导致不可见的性能问题。

如果你在高性能的Hotspot中使用这些代码,可以通过声明被内部类访问的字段和成员为包访问权限,而非私有。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字段会被其他处于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因此在公共API中不宜采用。

13) 将与内部类一同使用的变量声明在包范围内

请看下面的类定义:

[java]view plaincopy

1.public class Foo {

2.private class Inner {

3.void stuff() {

4. Foo.this.doStuff(Foo.this.mValue);

5. }

6. }

7.

8.private int mValue;

9.public void run() {

10. Inner in = new Inner();

11. mValue = 27;

12. in.stuff();

13. }

14.

15.private void doStuff(int value) {

16. System.out.println("Value is " + value);

17. }

18.}

这其中的关键是,我们定义了一个内部类(Foo$Inner),它需要访问外部类

的私有域变量和函数。这是合法的,并且会打印出我们希望的结果Value i s 27。

问题是在技术上来讲(在幕后)Foo$Inner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类,它要直接访问Foo的私有成员是非法的。要跨越这个鸿沟,编译器需要生成一组方法:

[java]view plaincopy

1./*package*/static int Foo.access$100(Foo foo) {

2.return foo.mValue;

3.}

4./*package*/static void Foo.access$200(Foo foo, int value) {

5. foo.doStuff(value);

6.}

内部类在每次访问mValueg和gdoStuffg方法时,都会调用这些静态方法。就是说,上面的代码说明了一个问题,你是在通过接口方法访问这些成员变量和函数而不是直接调用它们。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使用接口方法(getter、setter)比直接访问速度要慢。所以这个例子就是在特定语法下面产生的一个“隐性的”性能障碍。

通过将内部类访问的变量和函数声明由私有范围改为包范围,我们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这样做可以让代码运行更快,并且避免产生额外的静态方法。(遗憾的是,这些域和方法可以被同一个包内的其他类直接访问,这与经

web性能优化(服务器优化)

Web网站性能优化的相关技术 来源:站长网 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 2011-03-04 06:50:47 Web站点性能问题吸引或者迫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来,产生了很多解决方案。下面是我根据自身的理解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归类总结,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拍砖。 一、提高服务器并发处理能力 我们总是希望一台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请求越多越好,这也成了web 服务器的能力高低的关键所在。服务器之所以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请求,在于操作系统通过多执行流体系设计,使得多个任务可以轮流使用系统资源,这些资源包括CPU、内存以及I/O等。这就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并发策略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这些并发策略更多的应用在apache、nginx、lighttpd等底层web server软件中。 二、Web组件分离 这里所说的web组件是指web服务器提供的所有基于URL访问的资源,包括动态内容,静态网页,图片,样式表,脚本,视频等等。这些资源在文件大小,文件数量,内容更新频率,预计并发用户数,是否需要脚本解释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特性资源采用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的优化策略,能极大的提高web 站点的性能。例如:将图片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上并为其分配独立的新域名,对静态网页使用epoll模型可以在大并发数情况下吞吐率保持稳定。 三、数据库性能优化和扩展。 Web服务器软件在数据库方面做的优化主要是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具体做法就是使用各种缓存方法。也可以从数据库本身入手提高其查询性能,这涉及到数据库性能优化方面的知识本文不作讨论。另外也可以通过主从复制,读写分离,使用反向代理,写操作分离等方式来扩展数据库规模,提升数据库服务能力。 四、Web负载均衡及相关技术 负载均衡是web站点规模水平扩展的一种手段,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有好几种包括基于HTTP重定向的负载均衡,DNS负载均衡,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四层负载均衡等等。 对这些负载均衡方法做简单的介绍:基于HTTP重定向的负载均衡利用了HTTP 重定向的请求转移和自动跳转功能来实现负载均衡,我们熟悉的镜像下载就使用这种负载均衡。DNS负载均衡是指在一个DNS服务器中为同一个主机名配置多个IP地址,在应答DNS查询时返回不同的解析结果将客户端的访问引到不同的机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性能优化方法和技巧:概述 性能优化有三个层次: ?系统层次 ?算法层次 ?代码层次 系统层次关注系统的控制流程和数据流程,优化主要考虑如何减少消息传递的个数;如何使系统的负载更加均衡;如何充分利用硬件的性能和设施;如何减少系统额外开销(比如上下文切换等)。 算法层次关注算法的选择(用更高效的算法替换现有算法,而不改变其接口);现有算法的优化(时间和空间的优化);并发和锁的优化(增加任务的并行性,减小锁的开销);数据结构的设计(比如lock-free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代码层次关注代码优化,主要是cache相关的优化(I-cache, D-cache相关的优化);代码执行顺序的调整;编译优化选项;语言相关的优化技巧等等。 性能优化需要相关的工具支持,这些工具包括编译器的支持;CPU的支持;以及集成到代码里面的测量工具等等。这些工具主要目的是测量代码的执行时间以及相关的cache miss, cache hit等数据,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定位和分析问题。 性能优化和性能设计不同。性能设计贯穿于设计,编码,测试的整个环节,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而性能优化,通常是在现有系统和代码基础上所做的改进,属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后续几个阶段(假设产品有多个生命周期)。性能优化不是重新设计,性能优化是以现有的产品和代码为基础的,而不是推倒重来。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指导性能设计,但两者的方法和技巧不能等同。两者关注的对象不同。性能设计是从正向考虑问题:如何设计出高效,高性能的系统;而性能优化是从反向考虑问题:在出现性能问题时,如何定位和优化性能。性能设计考验的是开发者正向建设的能力,而性能优化考验的是开发者反向修复的能力。两者可以互补。

短消息业务优化思路及方案

短消息业务优化思路及方案 1短消息业务实现原理及关键网元介绍 短消息业务(SMS)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消息技术。短消息的内容可以是纯粹的文本信息、图形和声音文件(如铃声)。SMS信息长度有一定限制,每条SMS信息不能超过160 B,对于稍长的E-mall或新闻等,必须把信息切断为数条SMS信息进行多次发送。SMS的实现原理是采用短消息中心(SMC)的存储转发机制。如果用户不在服务区内,短消息就被存储在SMC,等用户重新接入MSC后再次发送。SMS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在网络上与语音、数据和传真服务同时进行,而不会对彼此产生任何干扰,SMS还支持漫游。 SMS有3类基本方式:移动台发起(MO)的点到点SMS,移动台接收(MT)的点到点SMS,广播SMS。SMS 收发流程见图1。 如图1所示,SMS所涉及的关键网元有SMC、MSC、BSC、BTS和MS等,SMS是MS上的一个应用和SMC 上的一个应用之间的短消息传递,而MSC和BSS相当于为这两个应用提供短消息输送的通道;但为了使短消息传送者能够重发未能成功发送的短消息,MSC和BSS网络将对短消息是否成功发送作出通知。 2 基于网元分析的优化思路及措施

SMS所涉及的关键网元有SMC、MSC、BSC、BTS、和MS等,所以这些网元的发送机制和工作状态都会对短消息产生影响,调整发送机制和优化参数配置是确保SMS畅通的必要措施。下面详细描述这些网元的发送机制和参数配置情况及优化措施。 2.1 短消息中心(SMC) SMC具备处理短消息的提交、存储、合成、分解、下发、定时重发等能力;还提供群发、重发机制和前推机制来保证短消息的及时性和成功率。由于SMC群发和重发机制对网络各网元支撑能力的要求更高,对用户感受、系统负荷和KPI指标影响较大。这里侧重描述这两个机制并提出优化措施。 2.1.1 短消息重发机制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及KPI指标的影响 SMC具有重发机制,对未成功下发给终端的短消息会继续存储在SMC中,并保留一定时间(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定保留时长)。根据设置的时间间隔,或MSC、或HLR触发短消息下发通知到达时,SMC就重新向目标终端发送一次短消息。一般交换机在短消息寻呼失败后,会保持有短消息等待的标志位,当MSC检测到用户重新接入网络注册、或有位置更新、或主被叫时,就会向SMC发送MSC触发短消息下发通知。SMC可以针对每一个未成功下发而返回值CAUSE,来设定重发次数和时间间隔。 短消息重发机制设置不合理,会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和开销,以及KPI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对常见CAUSE 类型进行分析,再合理设置每个CAUSE类型的重发次数和时间间隔。常用的返回值有: a)交换延期发送; b)手机内存满; c)其他网络问题; d)无寻呼响应; e)无确认消息; f)服务终端拒绝。 如对于CAUSE=32(原因:无寻呼响应),若重发次数少、重发时间间隔长,则无法保证把短消息及时发送给目标用户,而导致用户有延迟过长的不满投诉;反之,则容易给NSS和BSS网络增加系统负荷和开销,而且降低了KPI 指标中的寻呼成功率。再如对CAUSE=35(原因:手机内存满),因当用户在手机收件箱溢出时删除了一条短消息之后,手机将生成一条移动用户内存可用消息并且向MSC上报,从而触发SMC再次下发短消息。所以建议其重发机制为重发次数少、时间间隔短、或不重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网络系统负荷和开销。 所以,合理设置短消息重发机制,既能改善用户的感受满意度,降低系统负荷和开销,也能有效提高短消息寻呼成功率。 2.1.2 群发机制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及KPI指标的影响 SMC具有群呼机制,可以对整个号段所有手机都群发一遍短消息;也可以按一定规律号码顺序群发短消息、预设置群发时间段。随着短消息应用不断拓展,群发短消息的量也相当庞大,如天气预报、欠费催缴、开机通知的小信使等服务,而每种服务有不同级别的及时性要求。所以短消息群发机制设置不合理,同样会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及KPI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典型区域(如集团用户群所在基站)会因群发短消息促使大量手机同一时间进行寻呼响应,而导致基站接入信道拥塞,影响接入成功率,最终体现在寻呼成功率不高上,影响到短消息下发效率,增加了重发数量而导致了网络系统的负荷和开销;如若在网络语音话务高峰期群发,容易造成无线网络拥塞和系统负荷过载,同时影响KPI 指标。 鉴于短消息群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SMC群发短消息时间段避开网络话务高峰期(如晚忙时),或同时采取一些其他策略,如根据业务及时性分等级发送,或不按号段顺序而按一定位数错开发送。 2.1.3 SMC平台相关参数设置对短消息业务的影响

服务器运维方案教学内容

服务器运维方案 为保官网的正常稳定运行,也为了更好的对服务器进行管理维护,特制定以下运维方案: 1.硬件系统管理 一、服务器运行稳定性 服务器在运往托管商处上架前,应对服务器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网站主程序的测试,网站数据库的测试,网站压力测试等多项内容,对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进行检验,在硬件上特别是容易松动的地方进行检查加固。 服务器上架后,每天对服务器状态进行不间断的监控,每月对服务器出具一次安全检测报告,分析是否存在异常。 二、服务器性能 服务器的性能进行全面检测,特别是对服务器处理大批量数据的情况下的CPU的占用率,内存的占用率等进行查看,以确保服务器的性能。 三、服务器软硬兼容性 服务器需用windows sever自带的兼容性检查软件进行兼容性检查,列出兼容性及不兼容的硬件以备查看,特别是自行开发的程序是否有对硬件要求特别严格地方,需跟研发共同商议解决。 四、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管理 如服务器有磁盘阵列,需对每块硬盘进行编号,并记录在案,对软件设置中的参数也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远程维护时指导机房人员进行远程操作。 五、机柜、电源、网线布局管理 1、服务器上架后,应对服务器进行拍照,确认各线路位置。 2、需对服务器的电源部分进行编号整理。 六、服务器安全 服务器上架前应对服务器各主要部件进行登记编号,如箱体可锁,应上锁,并加盖封条,对于可抽出部分,应详细记录编号。 七、服务器硬件巡检制度

每季度安排专人进入机房对服务器进行一次常规确认,包含服务器线路检查、服务器故障排除等。巡检完成后填写巡检登记表并留档备查。 八、托管机房的联系 应制作托管机房联系人表,对365天24*7内的机房人员、电话、手机登记在案。 2.网站运行管理 一、网站不间断运行稳定性监测 为了保证网站的稳定性及不间断性应对服务器异动情况进行检测,如服务器有异常可通过邮件或短信通知管理员。 每日对网站进行7*24小时流量及安全监控,分析出是否存在恶意攻击以及攻击来源,并对此进行安全处理,每月提交一次分析报告。 二、域名服务指向管理 为保持网站的稳定性,域名管理权限应该有专人统一持有,避免因域名服务指向原因引起的网站访问失效或访问错误的问题。 三、公司所属网站一级、二级、邮件服务器域名指向管理 公司域名的制订规则,公司域名制订后应由专人向域名持有人提供书面修改方案,域名持有人根据书面修改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并对书面文件进行备案,以防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四、域名DNS转向稳定性监控,DNS性能监控 公司注册域名因代理商不同,所以DNS转向服务器也不相同,在DNS转向服务器出现问题后应及时寻找解决途径,应对每个域名的DNS转向服务器提供者的联系方式进行备案,方便出现问题后的查找。 五、网站ICP注册管理,其它相关的注册管理 公司网站属营业性网站,并带有论坛BLOG系统等,应相通信管理局及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申请注册管理,并对非法内容进行监管,应有专人负责。

Linux操作系统性能调优的方法

按照传统,Linux不同的发行版本和不同的内核对各项参数及设置均做了改动,从而使得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下边将分四部分介绍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和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下,如何用以下几种技巧进行性能的优化: QUOTE: 1、Disabling daemons (关闭 daemons) 2、Shutting down the GUI (关闭GUI) 3、Changing kernel parameters (改变内核参数) 4、Kernel parameters (内核参数) 5、Tuning the processor subsystem(处理器子系统调优) 6、Tuning the memory subsystem (内存子系统调优) 7、Tuning th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子系统调优) 8、Tuning the network subsystem(网络子系统调优) 1 关闭daemons 有些运行在服务器中的daemons (后台服务),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关闭这些daemons可释放更多的内存、减少启动时间并减少CPU处理的进程数。减少daemons数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缺省情况下,多数服务器都可以安全地停掉几个daemons。 Table 10-1列出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下的可调整进程. Table 10-2列出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下的可调整进程.

注意:关闭xfs daemon将导致不能启动X,因此只有在不需要启动GUI图形的时候才可以关闭xfs daemon。使用startx命令前,开启xfs daemon,恢复正常启动X。 可以根据需要停止某个进程,如要停止sendmail 进程,输入如下命令: Red Hat: /sbin/service sendmail stop SUSE LINUX: /etc/init.d/sendmail stop

web服务器性能优化

web服务器性能优化 导读:本文web服务器性能优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一种资源的组织和表达机制,Web已成为Internet最主要的信息传送媒介。因此Web的性能已经成为判断一个网站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评估标准。而Web服务器则是决定Web性能的重要环节。 Web服务器性能就是指一个Web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的能力。为了提高Web服务器的性能人们进行了诸多尝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在具体应用环境中优化Web服务器的方法和策略。 Web服务器概述 Web系统在现在网络中广泛使用,而Web服务器则是Web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Web结构应包括:HTTP协议,Web 服务器,通用网关接口CGI、Web应用程序接口、Web浏览器。 Web服务器是指驻留在因特网上某种类型计算机的程序。它是在网络中信息提供者基干HTTP的为实现信息发布、资料查询、数据处理等诸多应用搭建基本平台的服务器,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当Web浏览器(客户端)连到服务器并请求文件时,服务器将处理该请求并将文件发送到该浏览器上,附带的信息会告诉浏览器如何查看该文件(即文件类型)。

Web服务器在web页面处理中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web浏览器向一个特定的服务器发出Web页面请求;第二步,Web 服务器接收到web页面请求后,寻找所请求的web页面,并将所请求的Web页面传送给Web浏览器;第三步,Web服务器接收到所请求的web页面,并将它显示出来。 web服务器不仅能够存储信息,还能在用户通过Web浏览器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运行脚本和程序。在Web上,常见的大多数表单核搜索引擎上都是用的是CGI脚本。 影响web应用服务器性能的因素 Web服务器的性能就是指一个Web服务器响应用户请求的能力,服务器的性能对于一个Web系统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提高Web 服务器的性能人们进行了许多尝试,也采用了许多技术和方法,但是这些技术和方法往往缺乏适用性。 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在web服务器的优化方而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服务器性能评测造成的,一方面是选用优化方案时考虑不全面造成的。 现行的服务器性能评测工具在对Web服务器进行评测时,其实是由一台或几台计算机模拟客户机,与被测的Web服务器进行通信,它们其实组成的只是一个局域网的环境,这与真正的广域网的环境有一定的差别。 另外,评测工具在选择网络负载时,虽然已经尽可能的接近真实负载,但是与持续的高频率负载要求仍有差距;再者,在性能测试指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第一章) 系统在用户使用一段时间后(1年以上),均存在系统性能(操作、查询、分析)逐渐下降趋势,有些用户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随着目前我们对数据库分库技术的不断探讨,在实际用户的生产环境,现有系统在性能上的不断下降已经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实际的用户使用,对我公司在行业用户内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跟踪分析与调整,我们对现有系统的性能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瓶颈: 1、数据库连接方式问题 古典C/S连接方式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争夺对DBServer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现代B/S连接方式虽然不同程度上缓解了连接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随着应用服务器的不断扩大和用户数量增加,连接的数量也会不断上升而无截止。 此问题在所有系统中存在。 2、系统应用方式(架构)问题(应用程序设计的优化) 在业务系统中,随着业务流程的不断增加,业务控制不断深入,分析统计、决策支持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业务流程处理没有针对现有的应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结构设计,例如在‘订单、提油单’、‘单据、日报、帐务的处理’关系上,单纯的数据关系已经难以承载多元的业务应用需求。 3、数据库设计问题(指定类型SQL语句的优化)

目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由开发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库设计角色、单个功能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模糊等原因,未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体的分析与性能设计,仅仅实现了简单的数据存储与展示,随着用户数据量的不断增加,系统性能逐渐下降。 4、数据库管理与研究问题(数据存储、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的优化) 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大,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角色未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开发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而且在数据库自身技术的研究、硬件配置的研究等方面未开展,导致系统硬件、系统软件两方面在数据库管理维护、研究上无充分认可、成熟的技术支持。 5、网络通信因素的问题 随着VPN应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在远程数据库应用技术上,我们在实际设计、开发上未充分的考虑网络因素,在数据传输量上的不断加大,传统的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承载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修改应用技术模式 2、建立历史数据库 3、利用数据库索引技术 4、利用数据库分区技术 通过尝试效果明显,仅供参考!

安卓性能优化方案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高,可是它和现在的PC相比,其运算能力,续航能力,存储空间等都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用户对手机的体验要求远远高于PC的桌面应用程序。以上理由,足以需要开发人员更加专心去实现和优化你的代码了。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永远是开发人员最先应该考虑的事情。同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写出高效代码的两条基本的原则:(1)不要做不必要的事;(2)不要分配不必要的内存。 我从去年开始接触Android开发,以下结合自己的一点项目经验,同时参考了Google的优化文档和网上的诸多技术大牛给出的意见,整理出这份文档。 1. 内存优化 Android系统对每个软件所能使用的RAM空间进行了限制(如:Nexus o ne 对每个软件的内存限制是24M),同时Java语言本身比较消耗内存,d alvik虚拟机也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所以合理使用内存,彰显出一个程序员的素质和技能。 1) 了解JIT 即时编译(Just-in-time Compilation,JIT),又称动态转译(Dynamic Translation),是一种通过在运行时将字节码翻译为机器码,从而改善字节码编译语言性能的技术。即时编译前期的两个运行时理论是字节码编译和动态编译。Android原来Dalvik虚拟机是作为一种解释器实现,新版

(Android2.2+)将换成JIT编译器实现。性能测试显示,在多项测试中新版本比旧版本提升了大约6倍。 详细请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2e12886173.html,/cool_parkour/blog/item/2802b01586e22cd8a6ef3f6b. html 2)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 就像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世界上也没有免费的对象。虽然gc为每个线程都建立了临时对象池,可以使创建对象的代价变得小一些,但是分配内存永远都比不分配内存的代价大。如果你在用户界面循环中分配对象内存,就会引发周期性的垃圾回收,用户就会觉得界面像打嗝一样一顿一顿的。所以,除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尽力对象的实例。下面的例子将帮助你理解这条原则: 当你从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截取一段字符串时,尽量使用substring函数取得原始数据的一个子串,而不是为子串另外建立一份拷贝。这样你就有一个新的String对象,它与原始数据共享一个char数组。如果你有一个函数返回一个String对象,而你确切的知道这个字符串会被附加到一个Stri ngBuffer,那么,请改变这个函数的参数和实现方式,直接把结果附加到StringBuffer中,而不要再建立一个短命的临时对象。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把多维数组分成多个一维数组: int数组比Integer数组好,这也概括了一个基本事实,两个平行的int数组比(int,int)对象数组性能要好很多。同理,这试用于所有基本类型的组合。如果你想用一种容器存储(Foo,Bar)元组,尝试使用两个单独的Foo[]

web系统性能优化

WEB站点性能优化 由于较少的接触WAP站点的建设,缺乏类似站点的建设经验,导致后期的性能问题成了影响项目交付的较严重的因素。 经过后面深入的了解,发现浏览器在访问网站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性能优化处理。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客户端(这里指终端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全过程。 以火狐3.6.8浏览器为例(图例来自火狐浏览插件firebug截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该页面前后一共向后台发送了6次请求,即建立6次连接。 ●过程一:第1次请求,url地址请求服务器,获得相应的页面html,该次请求需要服务器相 应的业务逻辑处理然后生成页面,花费的时间稍长。 ●过程二:第2、3次请求,终端浏览器接收到请求的html页面后,需要请求页面引入的外部 资源(如css样式,js脚本,图片等),此时请求过程是并行连接。 ●过程三:第4、5、6次请求,终端浏览器接收到css样式资源后,需要为css中引入的其他外 部资源(图片较为常见)再次发送请求,所有的图片请求也是并行连接,与此同时也会进行页面的渲染工作。

另外,过程二、过程三中提到的并行连接,在各种不同浏览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也不一样。 下图显示了每个支持当前的浏览器为HTTP/1.1中以及HTTP/1.0的服务器最大连接数。 简化的浏览器响应时间的计算模型: 终端用户响应时间= 页面下载时间+ 服务器响应时间+ 浏览器处理及渲染时间 页面下载时间= 页面大小/ 网络带宽+ (网络延迟×HTTP 请求数)/ 并发度 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监听互联网应用的网络传输行为得到页面大小、HTTP 请求数、并发度、服务器响应时间和浏览器处理及渲染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应用在任意网络环境下的终端用户响应时间 优化思路 从上面公式中可以看出,网络带宽、网络延迟由网络环境决定,是系统不可控的,并发度是终端浏览器本身具备的能力,也是系统不可控的。余下的公式参数页面尺寸,HTTP请求数则是我们需要找寻的突破点,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着手。 1. 减少连接次数 终端浏览器响应的时间中,有80%用于下载各项内容。这部分时间包括下载页面中的图像、样式表、脚本、Flash等。通过减少页面中的元素可以减少HTTP请求的次数。这是提高网页速度的关键步骤。 合并文件 是通过把所有的脚本放到一个文件中来减少HTTP请求的方法,如可以简单地把所有的CSS 文件都放入一个样式表中。当脚本或者样式表在不同页面中使用时需要做不同的修改,这可能会相对麻烦点,但即便如此也要把这个方法作为改善页面性能的重要一步。 CSS Sprites 是减少图像请求的有效方法。把所有的背景图像都放到一个图片文件中,然后通过CSS的background-image和background-position属性来显示图片的不同部分;

医院信息系统软硬件性能优化方案

目录 [背景] (2) [目标] (2) [性能分析] (2) [优化内容和步骤] (2) [结果检验和日常核查] (4) [注明] (4)

[背景] 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长和所使用信息系统模块的增加,数据库容量增长很快,三级医院保留半年的数据情况下,可以达到25G-30G,且使用模块和接口的数量也在增加,现象是速度明显放慢,操作人员使用不顺畅,影响了窗口正常工作,带来软件性能低下的评价。 硬件方案设计时要考虑承载能力和生命周期;对性能问题的考虑应贯穿于开发阶段的全过程,不应只在出现问题时才考虑性能问题。 [目标] 性能调节的目的是通过将网络流通、磁盘I/O 和CPU 时间减到最小,使每个查询的响应时间最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数据库服务器的吞吐量。 最终通过对性能分析,制定相应的编程规范,引导开发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性能分析] 分析对象: 一、服务器 1、处理器:峰值在85%以下 2、缓存、内存:达到一个稳定值 3、磁盘:检测磁盘错误信息和磁盘空间大小(!!) 4、网络:跟踪网络流量 二、数据库 三、应用程序 分析手段方式: 1、性能跟踪器:发现服务器性能瓶颈 2、检查数据库(使用dbcc工具):是否是数据库对象错误引起 3、SQL SERVER Profiler:跟踪软件后台脚本性能,通过统计分析语句问题 4、主业务程序单元运行调试 5、其他跟踪分析工具 [优化内容和步骤] 一、硬件配置 1、硬件性能降低原因 (1)资源不足,并且需要附加或升级的组件;局部硬件存在瓶颈 (2)资源共享工作负载不平均,需要平衡。 (3)资源出现故障,需要替换。 (4)资源不正确,需要更改配置设置。 2、解决办法(升级的量级待定?) (1)服务器升级硬件配置或增加服务器,更改软件配置 (2)升级网络设备,或更改逻辑结构

系统性能调优方案

第1章系统性能调优方案 1.1系统的性能扩展模型介绍 在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工作前,必须从理论上对性能指标的可实现性进行分析。理论上,系统的扩展模型可以分成两类,系统可扩展模型和不可扩展模型,如下图所示: 两种性能扩展模型 以上左图代表了系统随着并发用户量的增加系统响应时间呈现线性增长的 趋势,是一种可扩展的情况;但对于系统右边的方式则是不可扩展的,它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大而响应时间大大急剧增加,这种模型是完全不可控制的。 通过系统压力实验,我们发现,即使是遵循可扩展模型设计的系统的响应性能和并发用户量并不能成永远的线性关系,在系统压力超过一定的值之后,如100并发,系统响应时间增加非常快,我们把这个点称为拐点。在拐点以下,系统性能呈现良好的线性特性,在拐点以上,则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同时CPU 和内存出现相当大的增长,甚至100%占用。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系统的性能 不仅仅取决于软件系统,而也同时取决于承载系统的硬件基础环境,如计算能力和内存大小。 为此,系统性能设计的目的就是为系统设置合理的拐点并发值,而不可能无限制的追求无限大的并发下系统响应仍旧呈现线形特征。

1.2对响应时间的技术保障手段 金税三期工程第二阶段河南地税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子系统对系统的性能要求是比较高的,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在系统实现上必须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才能达到,具体来说将采用下面方式进行: 1、预处理技术的应用 预处理技术是一种在预定计划上由系统激发主动执行的计算模式,它对于一些处理内容固定,处理方式固定的功能非常有效,通过提前处理,实现数据生成时间和数据访问时间的隔离,在数据访问的时候不再需要为拿到结果而执行任何的计算,只需要简单的查询结果即可,这样可以大大增强系统的访问性能,有效的利用系统闲置时间。 2、变动态内容查找为静态数据访问 一些情况下,经过各种调优手段仍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将一些动态的内容进行静态化处理,如可以将复杂的动态报表转化成HTML网页并发布在WEB服务器上,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访问压力,进一步减少用户等待的时间。例如,对一段历史时期的数据的汇总报表结果的查询,复杂报表结果等查询。 3、异步功能调用模式 对一些耗时较长的处理内容,如果必须由人工进行启动,那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用户调用程序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发送了一个消息给后台服务器,并在服务器端注册信息处理完后需要回馈的客户端,然后系统提示用户系统正在或很快处理这个任务,这样,立刻就能够解放用户,用户可以利用在后台处理的时间去处理其他的任务,在系统处理完后,采用推技术(push),将处理结果提示给用户,从而完成功能的调用全过程。 4、浏览器显示时采用分页、分时显示技术 用户从数据库查询得到的数据如果行数比较多,比如大于100行。在IE端显示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让查询人员无法忍受。分页技术,就是利用先显示结果的一部分,一般结果的前50条记录,后面的记录通过翻页的功能去显示其余部分。比如在查询正常计划详细列表页面时,通过查询得到1000条记录,

运维优化流程

运维优化流程 运维优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良好的网络性能指标,如:解决投诉问题,提高用户感受;减少导频污染,提高覆盖质量;提高单站性能等。 运维优化的主要流程如图表2-2所示,首先通过后台分析、客户投诉、路测以及拨打测试等方法定位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来制定解决方案,最后进行优化实施。其中后台分析、客户投诉、路测以及拨打测试为运维优化过程中问题信息来源及启动优化的主要依据。(注:在运维优化开始之前要做好系统数据的检查,确认参数配置与设计的一致。) 图表 2-1 运维优化的主要流程 (1)后台分析 后台分析实际就是每日网管数据采集、相关指标的统计以及基站可能出现的告警信息。通过网管数据统计,可以对话务量较大的基站/扇区按照如下指标排出性能最差的TOP N(根据区域的划分,可以更多或更少)个扇区/基站:呼叫建立成功率、掉话率、拥塞率以及坏小区。同时对于话务量不高的基站/扇区,如果连续多天的统计数据表明性能很差,也需要进行跟踪并做故障分析定位。

此外,某些基站出现告警,如硬件故障提示更换硬件或者过载等,也是后台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客户投诉 通过收集客户的投诉信息,了解出现问题的区域及可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3)路测 通过定期的路测,发现问题,如干扰、邻区关系的错误配置等,及时发现隐蔽问题,尽早解决。 (4)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QT)(包括用户投诉确定地点) 通过在一些用户密集区域,如车站、酒店和风景区进行拨打测试,确保重点区域的网络性能。 通过以上4步流程,可以综合定位出现问题的区域、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但实际上,在日常的运维维护中,重要的一项是新站的建立或者搬迁时的网络状态,对于这种情况,要实施连续多天的监控,直至确保网络运行正常。 1.1.1专题优化 在网络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性或重要性等级较高的专项问题的处理和改善,往往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题优化,下面主要介绍网络优化中常见的优化专题。 1.1.1.1导频污染优化 导频污染是指有多个强度相当的导频存在,且在移动台的激活集中没有占主导的导频。 主要原因如下: 由于站址布局不合理或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有过多无线信号越区覆盖到相邻小区,从而产生了导频污染; 系统存在弱覆盖问题无主服务小区。 导频污染的直接影响就是容易产生掉话。当然在设计阶段就应努力克服导频污染问题,便于以后的网络优化。

JAVA WEB系统性能调优

JA V A WEB系统性能调优 V1.0 广州合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文档信息 项目名: 项目编号: 作者: 罗承伟 创建日期: 2014-03-21 使用者: 标题: Javaweb 系统性能调优方案 分类: 部门名称: 研发部 版权声明: ?文档状态 ?修订文档历史记录 初稿罗承伟

目录 1. 性能调优流程 (4) 1.1、确定调优目标 (4) 1.2、测量系统性能 (5) 1.3、分析性能瓶颈 (5) 2. JVM性能调优 (5) 2.1、JVM内存组成及分配 (6) 2.1.1、JA V A内存组成介绍:堆(Heap)和非堆(Non-heap)内存 (6) 2.1.2、堆内存分配 (6) 2.1.3、非堆内存分配 (7) 2.1.4、JVM内存限制(最大值) (8) 2.2、JVM参数详解 (8) 2.3、参数配置示例 (14) 3. J2EE应用监控 (15) 3.1、数据库连接池监控(Druid) (15) 3.1.1、Druid连接池配置 (15) 3.1.2、Druid连接池监控 (17) 3.2、容器管理及监控(psi-probe) (18) 3.2.1、Tomcat下安装部署 (18) 3.2.2、probe监控界面 (22) 3.3、JA V A虚拟机监控(Visual VM) (25) 3.3.1、VisualVM安装 (25) 3.3.2、VisualVM简介 (25) 3.3.3、安装插件 (26) 3.3.4、监控本地JA V A应用 (27) 3.3.5、监控远程JA V A应用 (28) 3.3.6、使用Visual VM查看JVM相关信息 (31) 3.3.7、使用Visual VM解决内存溢出问题 (33) 3.3.8、使用Visual VM查看Tomcat的线程状态 (34) 3.3.8、使用Visual VM查看CPU消耗情况 (36)

大型网站平台优化方案

1. 平台优化方案 大型网站,在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方面,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几个环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高效率的编程语言、还有高性能的Web容器。但是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没法根本解决大型网站面临的高负载和高并发问题。 上面提供的几个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并且这样的解决思路具备瓶颈,没有很好的扩展性,下面我从低成本、高性能和高扩张性的角度来说说我的一些经验。 1.1. HTML静态化 由于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页面,所以尽可能使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量内容并且频繁更新的网站,无法全部手动去挨个实现,于是出现了常见的信息发布系统CMS,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门户和信息发布类型的网站,对于交互性要求很高的社区类型网站来说,尽可能的静态化也是提高性能的必要手段,将社区内的帖子、文章进行实时的静态化,有更新的时候再重新静态化也是大量使用的策略,如Mop的大杂烩就是使用了这样的策略,网易社区等也是如此。 同时,html静态化也是某些缓存策略使用的手段,对于系统中频繁使用数据库查询但是内容更新很小的应用,可以考虑使用html静态化来实现,比如论坛中论坛的公用设置信息,这些信息目前的主流论坛都可以进行后台管理并且存储在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其实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频率很小,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后台更新的时候进行静态化,这样避免了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22提供性能优化方案---Google-Code

Linux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1、前言 通过对系统中和性能相关的各个环节的介绍,使大家知道出现性能问题时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去查,而分析典型应用对系统资源使用的特点,让大家对应用和系统资源的依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大多数的硬件性能问题主要和CPU、磁盘、内存相关,还没有遇到因为开发语言的运行效率对整个应用的性能造成影响,而应用程序设计的缺陷和数据库查询的滥用反倒是最最常见的性能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虽然性能瓶颈的起因是程序性能差或者是内存不足或者是磁盘瓶颈等各种原因,但最终表现出的结果就是CPU耗尽,系统负载极高,响应迟缓,甚至暂时失去响应,因此我们观察服务器状况时,最先看的就是系统负载和CPU空闲度。当你阅读完了这遍文档以后就会有一个对系统分析的思路。 2、性能分析的目的 2.1找出系统性能瓶颈 1.硬件瓶颈 2.软件瓶颈 2.2提供性能优化方案 1.升级硬件 2.改进系统结构 达到合理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使系统资源使用达到平衡。但遗憾的是解决一个性能瓶颈,往往又会出现另外的瓶颈或者其他问题,所以性能优化更加切实的目标是做到在一定范围内使系统的各项资源使用趋向合理和保持一定的平衡。系统运行良好的时候恰恰也是各项资源达到了一个平衡体,任何一项资源的过渡使用都会造成平衡体系破坏,从而造成系统负载极高或者响应迟缓。比如CPU过渡使用会造成大量进程等待 CPU资源,系统响应变慢,等待会造成进程数增加,进程增加又会造成内存使用增加,内存耗尽又会造成虚拟内存使用,使用虚拟内存又会造成磁盘IO增加和CPU开销增加(用于进程切换、缺页处理的CPU开销) 3、性能相关的各个环节 3.1 硬件资源 3.1.1、CPU ⒈ 是否使用SMP。 ⒉ 单颗CPU的性能对依赖CPU的某些应用的影响很严重,比如数据库的查询处理。 3.1.2、内存

Web应用,性能优化方法

Web应用,性能优化方法 1.Jsva虚拟机性能优化 Tomcat是运行在Java虚拟机上的web服务器,用户可以根据r1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对应的y1)K的版本.但要确保用户所使用的版本是最新的,因为sun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一直在为提高性能顺对Java虚拟机做一些升级改进。用户可以为J ava虚拟机设置使用的内存,如果设置的内存规模不合适.将会影响虚拟机的运行效率。但在运行中,用户可以通过命令行的方式改变虚拟机使用内存的大小,如表2—1历示,有两个参数用来设置虚拟机使用内存的大小。 表2—1中两个值的大小一般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初始化堆的大小执行f虚拟机在启动时向系统申请的内存的大小,如果虚拟机启动时设置的使用内存比较小,而这时又有许多对象进行初始化,虚拟机就必须重复地增加内存来满足使用。由于这种原因.一舶把—xms和—xmx设为一样大,而堆的最大值受限于系统使用的物理内存。一般来说,使用数据量较大的应用程序会使用持久对象,内存使用有可能迅速地增长,当应用程序需要的内存超出堆的最大值时虚拟机就会提尔内存溢出.并且导致应用服务崩溃。因此,建议堆的最大值设置为可用内存的最大值的80%。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J ava提供的垃圾回收机制。虚拟机的可用内存规模决定了虚拟机的垃圾回收时间和频度。垃圾回收可以接受的速度与具体应用有关,如果堆过大,那么完全垃圾收集就会很慢,频度会降低。如果堆过小,完全收集就很快,但是会频繁启动垃圾回收。调整堆大小的目的是最小化垃圾收集的时间,以在特定的时间内最大化实际处理的客户请求数。在基准测试中.为保证最好的性能,要把堆设置大一些.防止在基难测试的过程中小现垃圾问收。如果观察到系统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垃圾回收.就要减小推的大小,一次完全的垃圾收集应该不超过3—5秒。 2.服务器的整合使用 虽然T。mcat也可以作wEb服务器.但其处理静态HTML的速度比不上APa che,而且其作为web服务器,功能远不如APache.因此可以把Apachc和丁omcat集成起来,将HTML 与JSP的功能进行明确分工,让Tomcat只处理JsP部分,其它的由APnche、IIS等web服务器处理,大大节省T。mcat有限的T作“线程”。 3.负载均伤 在负载均衡中,多台服务器为对称方式,每台服务器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可以单独对 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通过负载分担技术,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按一定规则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某一台服务器上.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独立问应客户机的请求。 提供服务的一组服务器组成了—个次用服务器集群,并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地址.当 一个服务请求被发至该集群时,根据一定规则选择一台服务器,并将服务定向转给该服务器承担,即将负载进行均衡分摊。 曙光公司应用负载均衡技术使应用服务突破了一台服务器只能为有限用户提供服务的限制,可以利用多台服务器同时为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当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负载均衡服务器会白动进行检测并停止将服务请求分发至该服务器,而由其他工作正常的服务器继续提供服务,从而保证了服务的可靠性。

Linux 性能调优的几种方法

Linux 性能调优的几种方法 按照传统,Linux不同的发行版本和不同的内核对各项参数及设置均做了改动,从而使得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性能。下边将分四部分介绍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和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系统下,如何用以下几种技巧进行性能的优化: 1、Disabling daemons (关闭daemons) 2、Shutting down the GUI (关闭GUI) 3、Changing kernel parameters (改变内核参数) 4、Kernel parameters (内核参数) 5、Tuning the processor subsystem(处理器子系统调优) 6、Tuning the memory subsystem (内存子系统调优) 7、Tuning th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子系统调优) 8、Tuning the network subsystem(网络子系统调优) 1 关闭daemons 有些运行在服务器中的daemons (后台服务),并不是完全必要的。关闭这些daemons可释放更多的内存、减少启动时间并减少CPU处理的进程数。减少daemons数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缺省情况下,多数服务器都可以安全地停掉几个daemons。 Table 10-1列出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下的可调整进程. Table 10-2列出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下的可调整进程

注意:关闭xfs daemon将导致不能启动X,因此只有在不需要启动GUI图形的时候才可以关闭xfs daemon。使用startx命令前,开启xfs daemon,恢复正常启动X。

APP项目功能和架构分析精编版

A P P项目功能和架构分 析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APP项目功能和架构分析 2016 年 2 月 12 日提交 提交人: 电话: Email: Wechat: Reverb 项目功能和架构分析................................................................... . (1) 项目目标................................................................... ..................................................................... . (3) 平台类型................................................................... . (3) 项目周期:................................................................. .. (3) 交付内容................................................................... ..................................................................... . (4) 功能描述................................................................... ..................................................................... . (5) ..................................................................... (5) ..................................................................... . (7) ..................................................................... . (9) 开发计划................................................................... ..................................................................... .. (10) 付款计划................................................................... ..................................................................... ..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