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

【书法练习方法】

了解“读帖”、“临摹”。

【字体的辨认】

要求:能分辨楷书、行书、隶书、小篆。

【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欣赏】

1.“书圣”:东晋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

结合《兰亭集序》了解下面的特点: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笔画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

结体体式变化多端。其中“之”“以”“也”“为”等字都有重复,但都有意或无意地变换了字的形态,绝无

雷同。尤其是“之”字,全篇有二十多个,个个别具情态,即开篇六行而论,其中三个“之”字写出了三种体式、三种风格。

章法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字列之间或宽或窄,有些字列旁边有添字,还有多处涂改,在

率意之中显出天然之美。

2.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

3.颜真卿楷书:结合下面《颜勤礼碑》欣赏(右侧)

颜体楷书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结构: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

楷书笔画: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于横画好几倍。

4.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5.“草圣”

被称为“草圣”的有两位:一是草书创始人汉代张芝,一是“狂草”创始人唐代的张旭。

草书第一个高峰: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草书第二个高峰:唐代张旭、怀素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这是称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

复习要点:

1.画线处作为常识最好能记住。因为可能会以填空题形式考查。

2.书法特点看书法作品了解即可。因为书法作品欣赏应该会附上书法作品,然后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中考书法专题知识点及学案

中考书法专题复习练习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实特指汉字书法,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汉字的艺术性,既源于汉字本身的丰富,也源于汉字书写的讲究。 考点: ①认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大致演变过程 ②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能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 知识点: 一、五种书体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篆隶草楷行(草楷行几乎同步) 重要事件:隶变 隶书如坐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如飞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楷书如立方正端庄可作楷模 行书如走外柔内刚行云流水 二、代表书家及作品 篆书:李斯《泰山刻石》 隶书:蔡邕《熹平石经》飞白体 草书: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颠张 怀素《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醉素 张芝《冠军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 孙过庭《书谱》《景福殿赋》 楷书:有魏碑、唐楷两大代表。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严谨(中竖连成中轴线)钩画有隶意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丰腴(颜筋)、横轻竖重、阔大端正(其为人敦厚、刚直)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瘦劲、有骨意(柳骨) 赵孟頫:《汲黯传》《胆巴碑》笔圆架方,雅 行书:天下三大行书 第一:王羲之《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第二:颜真卿《祭侄文稿》忠愤下笔,情如潮涌,一气呵成 第三:苏轼《寒食帖》用墨丰腴,肉丰骨劲,跌宕自然,有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 辨识书体欣赏汉字(学案) 活动一:我写我姓名

你的姓名 书写(建议用铅笔描) 书体特点(列关键词) 描述一下(比喻等修辞)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活动二:连线 (1)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2)方正端庄可作楷模 (3)外柔内刚行云流水 (4)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活动三:练习(一)判断书体 1.秦相李斯为始皇帝拟订诏书。 2.柳公权书写佛教碑文。 3.颜真卿为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侄儿草写祭文,无心于书,任情挥洒 4.“饮中八仙”之一的张旭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 练习(二) 1.唐代宰相张说非常欣赏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尤其是其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请人写了一幅字,张挂在自家的会客厅正中,用哪一种书体最合适?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提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而且是悬挂在堂屋,而不是卧室、书房。 练习(三) (四)如果你碰到了以下情境,选择哪种书体合适?一句话简述理由。 1. 入团签字 2. 高考默写 3. 明星签名 4. 医生开方 课后练习 (一)、书体认识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行书 E 草书 (1)如坐 (2)如立 (3)如走 (4)如飞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书法知识汇总

书法学习的意义 1、国家发展的需要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重视。一九八四年11月19日、一九九0年10月29日教育部相继下发文件加强对中小学生写字训练的要求中指出:(1)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训练毛笔字(2)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一、二年级练好铅笔字;三年级练钢笔字;四年级及以上加练毛笔字。 2、历史的责任 我国书法史的发展从商代的甲骨文的出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史。在周代便“以书为教”,书法为“六艺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领头人“书圣”王羲之生于晋代,在他的影响下,唐代则“以书取佳”,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初唐(557-641)欧阳询,中唐(709-785)颜真卿,(778-865)柳公权,元初(1254-1322)赵孟頫等人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有名的四大书法家。现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司马炎、卢中南等人为小学生编写了很多练字教材,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3、传承的需要 书法是一门艺术,蕴藏了丰富的美感。它是社会发展有文明程度的

一个重要标志。学习书法,它能够提高你的审美能力,可以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它将为你的学习、升学、就业、迈向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书法的概念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升华。 书法的涵义很多: 1、是指写字的方法。 2、书法作品。 3、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4、近代增加了硬笔书法。 5、书法就是运笔的速度和力量的结合。 书法是智育和美育的范畴。 书法基础教学 一、对中小学生书法的基础教学要特别注重坐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指导与训练:

1、坐法:坐姿正确,写字时做到“三个一”。 2、笔法:执笔的手形,松紧适度正确。 3、字法:笔画的正确书写与间架结构的合理搭配。(是重点教学 内容,以下详细介绍) 4、章法:书写时字的大小适度,取决于写字纸的尺寸,在横格 中写字靠下留上,其行距明显。在方格、田格、米格中写字,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两边留空好喘气。成篇书写宜之。 5、铅笔、钢笔、软笔各有不同的执笔和运笔的方法,区别对待。 二、认识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写好了具有一种美的享受。如何写好汉字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特点。 1、初练汉字大多是在田格、方格或米格中练习,这就框定了汉字的外形基本上是方的(指正楷),但细细研究,一个方字也没有。 横长:四皿二 竖长:日目月 梯形:三言到同代 以 叙勃和融

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选择1-7填空9-11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代数 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 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能通过代数式的适当变形求代 数式的值。 能合理运用整式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构造多项式, 进一步解决数学问题。

能够利用判别式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情况;能由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会用配方法对代数式作简单的变形;能求解有实际背景的方程问题 的交点,解决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结合的有关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立体图形、视图、展开图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线段、射线、直线:会用两点之间距离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角及角平分线 相交线、平行线 比例线段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线 相似三角形

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会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矩形:会用矩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菱形:会用菱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正方形:会用正方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多边形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 际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圆的有关概念 圆周角 垂径定理 切线长 弧长 扇形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轴对称 平移: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运用平移的知识 进行图案设计。 旋转: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运用旋转的知识 进行图案设计。 位似变换

三、统计与概率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极差、方差 频数、频率 事件 概率 中考选择1-7填空9-11考查的知识点练习一.绝对值相反数倒数 1.-5的绝对值是 . 2. 1 2 -的相反数是. 3. 1 2 -的绝对值是_________;-2的相反数是; 3 2 -的倒数是___________. 4. 绝对值为4的数是( ). A. ±4 B. 4 C. -4 D. 2 5.- 3 1 的相反数是( ). A.3 B.-3 C. 3 1 D.- 3 1 6.3-的倒数是 A.3 B. 1 3 - C.3- D. 1 3 7.5 -的相反数是 A.5 B.5 - C. 1 5 - D. 1 5 8. 如果一个数的倒数是-2,那么这个数是( ). A. 2 1 B. 2 C. -2 D. 2 1 - 9. 下列各组数中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 2 1 B. 2 -与2 C. -2与()22- D. -2与38- 10.2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 C.4 D.4 ±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 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着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 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②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 ③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

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二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汇总 (1)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秦及秦以前 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 (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他的《祭 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黄州寒食诗帖》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 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公元1100—1125年在 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他政治上昏庸无能,生活上穷奢极欲,艺术上多才多艺,书,画,词皆善。有《宴山亭》 5. 元代的赵孟頫与颜、柳、欧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胆巴碑》是其代表作。明清时期 1. “漆书”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创造的,“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创造 2. 清代书家邓石如最擅篆书。 3. 清代擅长《石鼓文》的是吴昌硕。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

中考考点归纳

一、考点分析1、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 3.孙中山革命运动 4.新文化运动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本专题的知识点考查频率很高,是全国各地中考的重点。考点主要集中在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抗争和探索上,今后这些知识将仍是全国各地中考的重点。考查的题型呈多样化,既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也有问答题、探究题。备考复习时除了加强对这些事件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以及对课本重要图片的认识外,还要对比分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近代化探索方面的侧重点,体会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工业)”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二、知识详解 考点一: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3.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内容: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7.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考点二:维新变法1.原因:内因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外因是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3.早期主要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创办报刊《万国公报》《国闻报》,组织团体强学会。 4.内容:(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2)经济:兴办工矿企业(3)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6.结果: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最终变法失败。7.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考点三:孙中山的革命运动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1)1894 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为集中革命力量,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在许多地方,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2.辛亥革命(1)背景: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过:楚望台军械库——湖广总督衙门——武昌城——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独立。(3)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4)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5)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性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破坏革命。考点四:新文化运动1.时间:1915年2.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尊孔复古政策。3.兴起标志:《新青年》。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5.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6.口号:民主与科学7.主要内容(1)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8.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书法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

书法专题基本常识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 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区别 1.隶书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代表作有《张迁碑》《曹全碑》等。代表性的书法家如东汉的蔡邕。他的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2.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始于汉末,通行至今。代表作品见下文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等作品。 楷书特点:讲究用笔、笔画分明、结构方正。 3.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上海中考知识点总结(更新)

考点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知识点1.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爸爸的去世。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知识点2.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线索;《顶碗少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主要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 (1)作为全文的线索; (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 (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4)反映作者情感; (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6)一语双关。 知识点3.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一般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知识点4.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生活》;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逊漂流记》;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 (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 (5)用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事情、物品、地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女孩》《桂林山水》; 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知识点5.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 考点二:概括主旨(重点、难点、高频考点) 1、段落主旨:(人【主要人物】+事+结果) 2、文章主旨:(记叙文六要素) 答题模板:通过……事情,写了……内容,表达了……感情,揭示了……道理。 3、填空形式的概括主旨:(要点:与所给出内容形式一致、语法一致)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 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 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书法知识要点

书法知识要点 一、判断题 1.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代。 (答案:√) 2.在书法中,楷、行、草、隶、篆等书体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篆、隶、草、行、楷。 (答案:×,正确顺序应为篆、隶、草、楷、行) 3.我国汉代的代表性书法是汉隶。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答案:C) 5.请勾出与书法无关的成语() A.颜筋柳骨 B.文如其人 C.笔走龙蛇

D.铁画银钩 E.蚕头燕尾 (答案:B)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魏国书法家钟繇作品的是() A.《宣示表》B.《力命表》 C.《荐季直表》D.《丧乱贴》 (答案为D,《丧乱贴》为王羲之名作。) 7.下列选项中,哪一位被称为“唐初四大家”() A.李世民B.薛稷C.房玄龄D.魏征 (答案为B,其余三位都更以政治闻名。)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宋四家”的作品() A.《前赤壁赋》B.《苕溪帖》 C.《松风阁》D.《自叙帖》 (答案为D,《自叙帖》是怀素的作品。A项为苏轼作品,B项为米芾作品,C项为黄庭坚作品。)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书信体行文上款敬词() A.雅鉴B.惠正C.顿首D.大雅

(答案为C,“顿首”为下款敬词。)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希堂法帖”()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九成宫醴泉帖》 (答案为D。) 三、连线题 11.请将下列古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连接起来: ①卫夫人a《自叙帖》 ②怀素b《名姬帖》 ③张旭c《自书诗》 ④祝枝山d《古诗四帖》 (答案:①—b,②—a,③—d,④—c。) 12.请连接古人对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动静程度的比喻: ①楷书如a飞 ②行书如b走 ③草书如c立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 7.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 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 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2.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5.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 2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汇总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 及以前 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 1. “八分书”的特征是什么? (增加了波磔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 2.隶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 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晋南北朝 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 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 “书圣”是指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鸭头丸帖》是其行书代表。

6.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 1. 初唐四大家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是诸遂良的作品。 4. 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 他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 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 唐代狂草以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 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 即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 1. 宋代书法四大家是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寒食诗帖》是宋代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 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 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 宋徽宗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公元1100—1125 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他政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有理数、无理数)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考点四、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考点六、实数的运算(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 考点七、实数的综合与创新 第二章代数式 考点一、整式的概念与运算 考点二、分式 考点三、多项式 考点四、求代数式的值 考点五、因式分解 考点六、二次根式 考点七、代数式的综合与创新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考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 考点四、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考点五、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考点六、不等式的综合与创新 第四章方程与方程组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考点四、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考点五、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考点六、分式方程 考点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考点八、方程的综合与创新

第五章函数及其图像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考点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考点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考点五、反比例函数 考点六、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考点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点八、二次函数的最值 考点九、二次函数的性质 考点十、函数的综合与创新 第六章统计与概率 考点一、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考点二、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四、方差与极差 考点五、频率分布 考点六、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考点七、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考点八、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考点九、古典概型 考点十、列表法求概率 考点十一、树状图法求概率 考点十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考点十三、统计图 考点十四、调查方式与随机事件 考点十五、概率的计算与实际应用 考点十六、统计与概率的综合与创新 第七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 考点一、角与线 考点二、三角形的概念与全等三角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考点四、命题、定理、证明 考点五、投影与视图 考点六、三角形的综合与创新

书画欣赏基础知识

中国书画艺术,以期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而成为东方文明的辉煌典范之一,然而,由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不少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向。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在鉴赏书画作品的时侯,便无法把握它的艺术实质,如果想进一步对它的历史传承,真伪情况的判断,就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因此、掌握书画艺术欣赏是书画鉴定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以欣赏和鉴定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分段来介绍给广大网友,为网友提供在书画鉴赏时的一些方便。 一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中考复习备考已经开始了,对于地理中考的复习我们需要怎么准备呢?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基础知识点巩固好。下面是整理的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1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阶梯名称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3、主要山脉: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⑵、四大盆地: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②、特点: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 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⑶、三大平原: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5、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见中国地理(上册)P27 活动题1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⑴、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等。⑵、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识记: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通过的地方,见中国地理(上册)P28 )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⑶、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暧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⑷、降水:①、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夏秋多,冬春少。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主要地形区位于的干湿地区和各干湿地区的植被分布,见中国地理(上册)P33 上面的表格)。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