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对《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进行巩固,通过前期上课的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具体内容是针对乌鲁木齐地区,设计其适合的空调用冷冻站的。首先通过查阅当地的各项原始资料,然后,确定制冷机的工作工况,通过提供的冷负荷资料选定压缩机的型号和台数。综合冷负荷、工作工况、当地的水质和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再根据已有的设备资料,结合设计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集油器、氨液分离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阀门等。

最后由工厂发展规划资料初步确定工厂尺寸,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求做到最经济合理的布置。并根据设备布局确定管道的布局,计算管道的直径,给管道配置相应的阀门。

以上即是此次设计的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统筹兼顾,有理有据。

目录

一设计题目-----------------------------------------------------------------------------------4

二设计目的-----------------------------------------------------------------------------------4

三原始资料

---------------------------------------------------------------------------=------4

四设计内容-----------------------------------------------------------------------------------4

1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4

1.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4

1.2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4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及理论计算-------------------------------------------------------5

1.4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6

2冷凝器的选择------------------------------------------------------------------------------7

2.1冷凝负荷的确定-----------------------------------------------------------------------7

2.2传热温差--------------------------------------------------------------------------------8

2.3确定冷凝器的型号--------------------------------------------------------------------7

3蒸发器的选择

------------------------------------------------------------------------------9

4 油分离器的选择-------------------------------------------------------------------------10

5 贮液器的选择--------------------------------------------------------------------------10 6油器的选择-------------------------------------------------------------------------------11

7空气分离器的选择--------------------------------------------------------------------11

8 急泄氨器的选择----------------------------------------------------------------------11

9过滤器的选择------------------------------------------------------------------------------11

10冷冻站设备及管路的平面布置-------------------------------------------------------12

10.1冷冻站房的设计--------------------------------------------------------------------12

10.2制冷设备的布置--------------------------------------------------------------------13

11管路和阀件的选择计算-----------------------------------------------------------------14

11.1管路计算------------------------------------------------------------------------------14

11.2排气管道

----------------------------------------------------------------------------16

11.3冷凝器到贮液器液体管道----------------------------------------------------------18

11.4贮液器到蒸发器液体管道----------------------------------------------------------20

11.5阀件的选择----------------------------------------------------------------------------22

12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空调用冷冻站的设计

二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制冷技术”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来达到了解冷冻站设

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的目的,学习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和实际知识,以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的能力。

三原始资料

1 基本资料:已知某厂空调楼所需总耗冷量为680kw,以喷淋室为末端装置,要求冷冻水温为7℃,空调回水温度为12℃,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

2 设计地点:石家庄

3 水源:由于地区水源紧张,冷却水系统必须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4 室外气象资料:夏季空调干球温度为34.1℃,湿球温度为18.5℃。

四设计内容

1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

1.1 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

Q T =(1+A)Q y ;

式中: Q T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

Q y ——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 );

A ——冷损失附加系数;

对于间接式制冷系统,A =0.1~0.15。本课程设计属于此类,取A =0.11 T Q =(1+0.11)×550=610.5kw

1.2 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

本冷冻站设计采用活塞式制冷机,氨制冷剂,单级压缩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及理论计算

当采用喷淋室处理空气,即冷冻水喷淋室使用时,宜采用水箱式蒸发器(包括直立管式蒸发器和螺旋管式蒸发器)。对于直立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蒸发温度宜比冷冻水出口干球 温度低4~6℃。 所以 o t =6℃—(4~6℃)=4℃

1.3.2 冷凝温度K t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时,冷凝温度K t 可用下式计算:

)7~5(221++=s s K t t t ℃

式中 1s t ——冷却水进冷凝器的温度,℃;

2s t ——冷却水出冷凝器的温度,℃。

对于使用冷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s s s t t t ?+=1=18.5℃+(4~3)℃=21.5℃

式中 s t ——当地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s t ?——安全值。选用机械通风冷却塔,4~3=?s t ℃。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进、出水温差2~4℃ 2s t =21.5+3=24.5℃

)7~5(221++=s s K t t t =)7~5(25.245.21++=28℃ 1.3.3 压缩机的吸汽温度1t

压缩机的吸汽温度一般与压缩机吸汽管的长短和保温情况有关,通常以氨为制冷剂时,吸汽温度1t 与蒸发温度0t 的差值不大于5~8℃。

即 1t = o t +5=4+3=7℃

t r.c

对于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均不考虑再冷。

以上工况确定以后,就可在lgP ——h 图上确定整个制冷的理论循环;并进行循环的理论计算。

1.3.5 lgP-h 上理论循环的计算

1根据绘制的lgP-h 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

图中点1为压缩机吸入状态点(t 1=t 0=3.5℃);1-1’为过热

过程(t 1’=8.5℃);2’为制冷剂出压缩机时状态点(由过1’的等熵

线和压力为P k 的等压线来确定);4为制冷剂出冷凝器的状态点

(t 4=t k =35℃)

2确定压力:P 1= P 0=489.178kpa ;P 4=P k =1353.146kpa ;

确定焓值:h 1=1460.250kJ/kg ;h 1’=1472.635kJ/kg ;

h 2’=1621.733kJ/kg ;h 4=367.188kJ/kg;

比容:v 1=0.272135m 3/kg ;v 2’=0.118135 m 3/kg ;

3制冷系统热力计算

单位质量制冷量q 0的计算:q 0=h 1’-h 4=1472.635-365.188=1105.477kJ/kg ;

单位容积制冷量q v 的计算:q v =q 0/v 1’=1105.477/0.272135= 4062.237kJ/kg ;

制冷剂质量流量q m 的计算:q m =Q T /q 0=1042/1105.477=0.9426kg/s ;

单位理论压缩功w 0的计算:w 0=h 2’-h 1’=1621.733-1472.635=149.098kJ/kg ;

压缩机所需的理论功率P 0的计算:P 0=q m w 0=0.9426×149.098=140.540kJ/kg ;

压缩机吸入制冷剂蒸汽的体积流量q v 的计算:q v =q m v 1’=0.9426×0.272135=0.25651m 3/s ;

制冷系数ε0的计算: ε0=q 0/w 0=1105.477/149.095=7.415;

单位冷凝负荷q k 的计算:q k =h 2’-h 1’=1621.733-367.188=1254.545kJ/kg ;

冷凝器热负荷Q k 的计算:Q k =q m q k =0.9426×1254.545=1182.534kW ;

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εc=T c /(T k-T c )=(3.5+273)/(35-3.5)=8.778;

热力完善度η=ε0/εc =7.415/8.778=0.845;

1.4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择制冷压缩机时,台数一般选2~4台,且系列应相同,方便维修。

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换算公式i

Q K Q 设标= 可查得i K =2.19,则=标Q 657/2.19=300kw=25.8*410kcal/h

由《使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166页查得

选两台压缩机 型号6AW12.5(上—冷) 标况制冷15×410kcal/h=174.42kw

气缸数6, 气缸直径125mm ,

活塞行程100mm, 主轴转速960r/min,

理论容积h V =4243m /h=0.123m /s

轴功率e P 6缸:36KW

配用电动机J 2o -91-6 电功率 P=(1.1~1.15)

e d P η

取d η=1.0 6缸 P=1.1×36=39.6KW 2 冷凝器的选择

2.1 冷凝负荷的确定

冷凝器型式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剂和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的种类及冷却介质的品质优劣而定。

在冷却水质较差、水温较高和水量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因为冷却水使用循环水,故采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冷凝器的台数参考压缩机的台数,暂取两台。

式中 Q k ----冷凝器热负荷;

Q 0----制冷机冷负荷;

P i ----压缩机指示

一台压缩机的指示功率 i P =211a h i

V h h v λη-?= 91.0520700*26.012.0*81.0-=74KW

所以: Q k=174.42+74=248.42KW

2.2 传热温差

式中: t 1、t 2----冷却剂进、出口温度,℃;

t k ----冷凝温度,℃

所以: 5

.24285.2128ln 5.215.24t t t t ln 2k 1

k 12---=---=t t t Δ=4.84℃

冷却剂流量:M=()12t t Cp Q k -=)

5.215.24(18

6.442.248-?=19.78kg/s 2.3 确定冷凝器的型号

C p 为制冷剂定压比热容:4.187kJ/(kg ·K)

根据推荐值假设冷凝器的单位热负荷q t =3700kcal/(m 2·h)=4303.1w/m 2; F==t

K q Q 1.4303248420=57.732m ; 查手册,选择立式冷凝器LN-70(上海第一冷冻机厂)2台;冷凝面积F=702m 则: t q =248420/70=3548.85w/m 2;

喷淋密度 : n

d G n w π=Γ 式中 G w -冷却水量,Kg/h;

d n -管子内径,m;

N -管子根数。

则: =Γ19.8/3.14×0.032×125=1.58kg/m.s=5688kg/m.h

管内强制对流放热系数 w α=5133

1Γ=9157.4w/2m .k

NH 3为37.9℃时,查其热力性质表,得: 导热率λ=0.465w/(m ·K); 密度ρ=582.6kg/m 3;

潜热γ=1108.665kJ/kg; 动力粘度μ=0.1315×10-3N ·S/m 2

∴μ

ρλβgr 23==2.822; 制冷剂侧放热系数 ==31)(l C c ψβα0.925=3115 5.182)*/3548.8510*(2.822 k m W A A R A A R K i w f p p oil C .112100-???

????????? ??++++=αλδα

10005w/2m .k

冷凝器换热系数

式中 αc —制冷剂的凝结放热系数,w/m 2.k ;

αw —冷却剂的对流放热系数, w/m 2.k ;

δp —金属管壁的厚度,mm ;

λp —金属管壁的导热系数,w/m 2.k ;

A 0 、A i 、A —分别为金属管的外、内和平均表面积,m 2;

R oil —油膜的热阻,0.00035 —0.0006m 2.k/w;

R f —水垢的热阻。

由传热课本查得 20.00048/oil R m k w =; 425.2810/f R m k w -=? ; 36.7/w m k λ=

003832

i i A d A d == 003835A d A d == 代入得到K=613.37 2/w m k (介于600~700)

(p δ---金属壁管的厚度,mm; p λ---金属壁管的导热系数, 2w /m k ?; 0,,i A A A ---分别为金属管的外,内和平均表面积,m 2; R oil ---油膜的热阻,0.00035-0.0006, m 2·K/w; R f ---水垢的热阻, m 2·K/w);

热流密度: 't q =K t Δ=613.37×5.88=360

相对误差: '

't t t q q q -=360785.35483607-=1.6%<5 则:说明假设正确,即选择的冷凝器型号合理。

3 蒸发器的选择

以氨为载冷剂时,可采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但冷冻水在蒸发器换热管内的流速不得小

于1~2m/s 蒸发器台数与冷凝器、压缩机台数相同。

5

.24285.2128ln 5.215.24t t t t ln 2k 1k 12---=---=t t t Δ=4.8 ℃ t

k Q F l ??= 其中卧式壳管式蒸发器K 取450~5002/w m 取K=4702/w m F=174.42×1000/470*4.8=72.82m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530页 查得选用型号WZA-90的卧式蒸发器2台 (烟冷)

4 油分离器的选择

为了保证制冷装置运行时的安全、可靠和切换灵活,一台压缩机要有一台油分离器。

选择油分离器可根据进排汽管径进行,一般要求管内汽体流速为10~25m/s 。或者也可根据油分离器的筒体直径来选择,筒内汽流速度一般要求为0.8~1.0m/s 。两种情况均可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D ≥w

v v V w v v V n h n h ...019.0...3600..41212λπλ= m 式中 D ——油分离器汽管或筒体直径,米;

V h ——压缩机理论输汽量,米3/小时;

λa ——压缩机输汽系数;

v 1——压缩机吸入汽体的比容,米3/公斤;

v 2——压缩机排出汽体的比容,米3/公斤;

w ——汽管内或筒体内汽体流速,米/秒

取ω=0.9m/s 6缸的: D>9

.0*26.0*14.3*36000091.0*81.0*424*4...3600..412=w v v V n h πλ=0.069m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07页查得

选择两台型号SYF-80 北冷式

5 贮液器的选择

贮液器的容积是按制冷剂循环量进行计算的。它应满足下述要求:(1)贮液器贮存制冷剂

的最大量按每小时制冷剂总循环量1/2~1/3的计算;(2)考虑到制冷剂受热膨胀可能带来的危险,贮液器贮存制冷剂的最大量不超过本身容积的80%。

贮液器的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M R ——液体制冷剂循环量,Kg/h ;

v ——液体制冷剂比容,m 3/Kg ;

β——液体充满度,一般可取0.8。

根据计算值的大小,可选用单台或多台并联使用的贮液器,本设计中采用一台贮液器 V=0.4*8

.010*57786.1*2*17.2493

-=0.43m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538页查得

选择ZA-0.5 北冷式贮液器

6 集油器的选择

在氨制冷系统中需要装置集油器,以收集和放出从冷凝器、贮液器、蒸发器等设备底部积存的润滑油。通常几套压缩机可共用一个集油器

目前国内生产三种规格的集油器,当冷冻站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小于250~350KW(20~30×104kcal/h)时,采用直径为150mm 的集油器一台;当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为350~600KW(30~50×104kcal/h)时,采用直径为200mm 的集油器一台;当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大于600KW(50×104kcal/h)时,采用直径为300mm 的集油器一台。

本设计中T Q 标258000kcal/h

采用直径为150mm 的集油器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26页

选择JY-150北冷集油器

7 空气分离器的选择

对于氨活塞式制冷系统,为减少排出空气时氨的消耗量,一般均设置空气分离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

空气分离器的选择一般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经验选用。当总制冷量在100×104kcal/h(1163KW)以上时,采用Dg50(筒体直径219mm )的空气分离器;当总制冷量在1004×10kcal/h(1163KW)以下时,采用Dg32(筒体直径108mm )的空气分离器。

本设计中 Q=300<1163 kw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31页查得

KF-32 大冷空气分离器

8 急泄氨器的选择

在大、中型制冷系统中,系统中的充氨量是较多的。当发生严重事故时,必须将系统中的氨迅速放掉,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故系统应设置紧急泄氨阀。目前国内生产的紧急泄氨阀为SA -25型,各系统均可选用。

由《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637页可查得

9 过滤器的选择

过滤器用来清除制冷剂中的机械杂质;结构都比较简单,一般制造厂都成套配给,设计中也可按管径的大小来选用。

10 冷冻站设备及管路的平面布置

10.1冷冻站房的设计

1、氨压缩式制冷装置应布置在隔断开的房间或单独的建筑物内,但不得布置在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内。规模较小的氨冷冻站,也可附设在一些不重要的厂房的一端,但需要用墙隔开,并且机器设备间与厂房不宜直接连通。另一端要尽量避免西晒

2、冷冻房设计时预留一定面积,以备日后增设设备.

3、冷冻站在工厂总图上的位置应考虑避免将其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氢氧站、煤气站、堆煤场、易于散发灰尘和有害汽体站房的近处及其下风向。

4、当冷冻站成为全厂的主要用电负荷或者用电负荷较大时,应考虑将站房靠近电源建筑。

5、布置氨冷冻站站房时,考虑到氨系有毒物质,为确保安全,在机器间和设备间

的上、下面和直接相邻的四周,不宜建有宿舍、病房、学校、幼儿园、礼堂、餐厅、游艺场所、商店以及其它人多聚众的地方。如果冷冻站附近有要求防震的工艺设备,而冷冻站又不能离开较远时,压缩机及水泵等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隔震及减震措施。

6、氨冷冻站宜设于单层建筑中,机器间的操作通道不宜超过12米。并设置两个相互尽量远离的出口,其中至少应有一个出口直接对外,冷冻站发门窗一律向外开,亦应考虑设备的安装要求。

7、冷冻站必须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和站房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1﹕6。

8、冷冻站的机器间和设备间,应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在设计时应尽量安排好穿堂风或采取其它形式的自然通风措施。氨冷冻站内的机器间和设备间内应保证有每小时不少于三次的通风措施,此外还必须设计有每小时不少于七次换气的事故通风装置

9、制冷机房的高度,应根据设备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对于氨压缩式制冷,不应低于4.8米

10、大、中型制冷站站房可分为机器间和设备间,并应考虑到全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站房中建有变电间、配电间、水泵间、维修间、储藏间、控制间、值班室等单独的

开设三个门,使得机器间的操作通道不超过12米

10.2 制冷设备的布置

1、压缩机必须设在室内,并应有减震基础。

2、制冷压缩机的所有压力表、温度计和其它仪表,均应设置在操作时便于观察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应使其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3、制冷压缩机的进、排汽阀门的手轮应面向主要通道,其高度设置在1.5米以下,超过此高度时,应在制冷压缩机旁设立便于操作的工作台

4、制冷压缩机的主轴拔出端,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检修时拆拔出主轴。本设计中压缩机和蒸发器错位排列,方便抽轴维修。

5、立式冷凝器一般情况下均安装在室外,使其距外墙不宜超过5米。对于夏季通风温度高于32℃的地区,在室外安装时应设置有遮阳设,。

6、立式冷凝器布置在室外时,应利用其底部的水池作为基础。冷凝器的水池壁与机器房等建筑物墙面,一般情况下应有不少于3米的间距,冷凝器的安装高度,必须使液体制冷剂借助于重力能通畅地流入高于贮液器内,一般冷凝器岀液口比贮液器高250~300mm以上

6、卧式蒸发器一般情况下均布置在室内

7

乌鲁木齐夏季通风温度高于34.1>32℃的,在室外安装时应设置有遮阳设施10.3管道布置

1、管路布置应便于装设支架。一般管路应尽可能沿墙、柱、梁布置,而且应考虑到便于维修、不影响室内采光、通风及门窗的启闭。非沿墙敷设的架空水平管道,其安装高度(由室内地坪至管底)经过人行通道时,不应小于2米。管道距墙、柱的距离应考虑安装和检修

的方便,对保温管道还应考虑保温层的厚度。一般管道外表面或保温层最外层距墙、柱距离不小于150mm

2、制冷压缩机的吸汽管道和排汽管道设置在同一支架或吊架上时,应将吸汽管道放在排汽管道的下面。数根平行管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距,以便于管道的安装和检修。一般情况下管道间净间距不小于200mm。

3、设置管道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情况下液体管道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管段,汽体管道不应有局部向下的凹陷的管段,以免产生“汽囊”和“液囊”,阻碍流体的流通。

4、从液体主管接出支管时,一般情况下应从主管底部接出。从汽体主管接出支管时,一般情况下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

5、在钢制的支架或吊架上安装低温管道时,应根据保温层的厚度设置经过防腐处理的木垫块,以防止“冷桥”现象的产生。

6、压缩机吸汽管和排汽管的坡度及坡向,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氨制冷压缩机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3,应坡向蒸发器;

(2)制冷压缩机排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1,应坡向油分离器或冷凝器。

7、壳管式冷凝器至贮液器之间的液体管内流速不应超过0.5m/s,在接管的水平管段上,应有不小于0.01坡度,坡向贮液器。

8、所有贮存制冷剂且在压力下工作的制冷设备和容器,均应设置安全阀。氨制冷系统的排氨口必须装设排放管,排放管的出口,应高于周围50米内最高建筑物的屋脊5米

9、大、中型氨制冷装置应装设紧急泄氨器,泄氨阀应该装在冷冻站外及便于操作的地点。

10、浮球阀的接管需要考虑正常运转时,液体能通过过滤器、浮球阀而进入蒸发器。在浮球检修或过滤器清洗时,液体由旁通管直接进入蒸发器。

11 管路和阀件的选择计算

11.1管路计算

6缸压缩机

(1)初选管径d1

式中 m q ——流体质量流量,kg/s ;

U ——流体速度, m/s ;

d ——管子内径 , m ;

V —— 流体在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的比容,3/m kg

其中吸气管流速u 为12~20m/S 取u=15/S 30.24962/v m kg =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83d mm =外 δ=3.5mm n d =76mm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480+2193+4995+2200+300=10173mm

管路上两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 n

L d =340 ; 34027651680d L mm =??= 管路两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d n

L d =60 ; 602769210d L mm =??= 蒸发器出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76125d D = ; d n

L d =9.272 ; d L =705mm 压缩机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7682d D = ; d n

L d =2.049; d L =156mm d L =10173+51680+9120+705+156=71934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氨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不宜大于0.5℃

蒸发温度4℃ 对应饱和压力P=498.47kpa

压缩机吸气温度3.5℃ 对应饱和压力P=489.178Kpa

P ?=9.292k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69.2921071834

d P L ?=?pa/m (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n d =69.5mm<76mm 选择合理

6缸计算同4缸相似 n d =98mm

吸气母管直径d

222

4

6

444n n d d d πππ=+ d=159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180d mm =外 δ=5mm

11.2 排气管道

6缸压缩机

(1)初选管径d

其中吸气管流速u 为15~25m/s 取u=20m/s ; 30.123/v m kg =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68d mm =外 δ=3mm n d =62mm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6284+700+1588+500+4240+7650+1966=22928mm

管路上4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 n

L d =340; 34046284320d L mm =??= 管路3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d n

L d =60; 603629720d L mm =??= 管路中一个逆止阀当量长度:

d n

L d =80; 801624960d L mm =??= 压缩机出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6265d D = ; d n

L d =1.29; d L =81mm 集油器进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5062d D =; d n

L d =5.42; d L =336mm 集油器出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5062d D =; d n

L d =13.2; d L =816mm 冷凝器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62100d D =; d n

L d =18.56 ; d L =1151mm d L =10173+84320+4960+81+336+816+1151=125752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氨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不宜大于0.5℃

冷凝温度35.9℃ 对应饱和压力P=1388.383kpa

压缩机吸气温度36.4℃ 对应饱和压力P=1408.254Kpa

P ?=19.871k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 319.78110158.18/125752

d P pa m L ?=?= (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n d =59mm<62mm 选择合理 6缸计算同4缸相似 n d =62mm

吸气母管直径d

222

4

6

444n n d d d πππ=+ d=108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121d mm =外 δ=4mm

11.3 冷凝器到贮液器液体管道

(1)初选管径d 1

其中吸气管流速u 为<0.5m/s 取u=0.4m/s 331.7072310/v m kg =?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54d mm =外 δ=3mm n d =48mm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8635+3526+500+717+260=13638mm

管路上2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 n

L d =340 ; 34024832640d L mm =??= 管路3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d n

L d =60 ; 602488640d L mm =??=: 贮液器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4870d D = ; d n

L d =17.77 ; d L =854mm 冷凝器进口管道扩大,其当量长度;

4048d D = ; d n

L d =11.33 ; d L =544mm d L =8640+32640+13638+544+854=56316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式中:R ——每米摩擦阻力 ;

L ——管长

式中: v ——流体速度m/s ;

ρ——流体密度kg/3m ;

D ——管子内径m ;

λ——沿程阻力系数

e vd

R γ==3

60.448104136590.20510--??=? 0.250.3164e

R λ==0.01801 R=2

3585.860.40.0180117.6748102

-?=? 式中: ζ∑——总的局部阻力系数

由《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78查得

贮液器进口渐缩 ζ=0.01 (渐缩)

冷凝器出口扩大ζ=0.044(2148484040

A A ?=?) 弯头ζ=1 (d>40) 截止阀ζ=7.2 (d=48)

ζ∑=0.01+0.044+1?3+7.2?2=17.454

21()m i P P P Z Z ρ?=?+?+-=240.91+818.05+326010-??585.65=1211.28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n d =45mm<48mm 选择合理

冷凝器出液管汇合的母管直径

2

2

344n d d ππ=? d=83.14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95d mm =外 δ=3.5mm

11.4贮液器到蒸发器液体管道

(1)初选管径d 1

其中液体管流速u 为0.5~1.25m/s 取u=0.8m/s 331.7072310/v m kg =?

(2)确定管路的当量总长

最不利管路管长:708+1380+2930+800+2580+6628+2187+1412=17945mm 管路上4个直通截止阀的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d n

L d =340 ; 34023750320d L mm =??= 管路8个焊接弯头当量长度:

d n

L d =60 ; 6083717760d L mm =??= 贮液器出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4查得

3770d D = ; d n

L d =10.54 ; d L =391mm 蒸发器进口管道缩小,其当量长度;

3237d D = ; d n

L d =3.78 ; d L =140mm d L =17945+50320+17760+81+391+140=86556mm

(3)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值

氨吸汽管、排汽管和液体管,不宜大于0.5℃

冷凝温度温度28.5℃ 对应饱和压力P=1388.383kpa

蒸发器金液温度35.4℃ 对应饱和压力P=1368.723Kpa

P ?=19.68kpa 每米当量管长的允许压力降619.6810227.38/86556

d P pa m L ?=?= (4)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47查得 n d =59mm<62mm 选择合理

贮液器到调节装置管路直径d

2

2

344n d d ππ=? ; d=64.69mm

由《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P554查得 取73d mm =外δ=3mm

11.5阀件的选择

针对满液式蒸发器应当选怎浮球式膨胀阀

浮球阀的制冷量可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0Q ——浮球阀的容量,亦即蒸发器的制冷量,kcal/h ;

u ——流量系数,氨,u =0.3;R -12,u =0.6~0.8;

f ——浮球阀通道计算截面积,mm 2;

0q ——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单位质量制冷量,kcal/h ;

p ?——浮球阀前后的压力差,一般情况下可近似取o k p p p -=?,kg/cm 2; γ——浮球阀前液体制冷剂的比重,kg/l 。

虑到制冷系统的超负荷运行,计算出的通道截面积f 应加大30~50%后,再选择合适的浮球式膨胀阀

本设计中根据蒸发器进液口的管径来选择膨胀阀即可。

12 参考文献

● 《制冷工程设计手册》编写组.制冷工程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年。

● 《制冷与空调设备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

● 《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郭庆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 《传热学》 杨世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制冷原理与设备》 吴业正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共4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调冷源与普通制冷系统的差别和联系,掌握空调用制冷系统的常用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制冷系统设计方案制定的能力,具备制冷系统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目的:《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使得学生能够构架设计方案,掌握制冷系统设计方法,提高运算、制图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建立工程设计概念,为从事具体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站设计 2、原始条件另外给出 3、要求供应的冷冻水温度7/12℃; 5、冷却水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自来水;

三、设计内容与学时分配 1、计算冷负荷,确定方案,布置制冷机房,完成系统方案设计;1天; 2、确定系统运行参数,主要是冷冻水、冷却水的工作温度、流量、压力等,1天; 3、选择冷水机组型号,绘制制冷系统工艺流程图和制冷机房平、剖面草图;1天; 5、确定管道直径,进行水力计算,(1天); 4、选择其他辅助设备,(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除污器、冷却塔等)(1天); 6、绘图:制冷机房平面图1张(含大样图),制冷系统工艺流程图1张,3号图,要求计算机绘图;(3天); 7、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2天)说明书构成:封面;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二、方案设计(附上图); 三、负荷计算; 四、冷水机组选择; 五、水力计算(包括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由此确定管径、流速);六、设备选择(冷却塔、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补水泵、过滤器、水处理设备、分水器、集水器、定压装置等);七、设计总结;八、参考文献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任务 (2) 3 设计原始资料 (2) 4 冷水机组的选择 (3) 4.1 负荷计算 (3) 4.2 机组的选择 (3) 5方案设计 (4) 6水力计算 (4) 7设备选择 (6) 7.1冷却塔的选择 (6) 7.2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6) 7.3水泵的选择 (7) 7.3.1冷冻水泵选型 (8) 7.3.2冷却水泵选型 (9) 8 小结 (11) 参考文献 (13)

前言 制冷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 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一)负荷计算 (二)机组选择 (三)方案设计 (四)水力计算 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五)设备选择 1、冷却塔的选择 2、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3、水泵的选择 (六)机房布置 1、设备与管道布置平面图 2、机房系统图 3 设计原始资料 (一)建筑物概况:层高4.6米, 层数6层, 总空调建筑面积:为15990m2。 (二)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 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 (三)空调负荷指标:q=120~180 W/m2。 (四)土建资料:机房建筑平面图(见附图),选择其中部分作为制冷机房(以满足用途为原则,不要占用过大面积)。

制冷课程设计设计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瘦鱼生产冷库设计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芃 2014年6月14日

目录 1.工程概述 1.1建库地点:西安,纬度:34o18’; 1.2此冷库属鱼类生产性冷库,其生产能力如下: 1)冻结能力:按每昼夜二次计,30吨/日; 2)冷藏库容量:冻结物冷藏间为250吨; 1.3制冷剂工质:氨 1.4冷库概况 本冷库采用的是氨制冷系统,设有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制冰间、冰库和穿堂及制冷压缩机房、变配电间等,主要功能室对鱼类的冻结加工与储藏; 2.设计依据 储存食品:鱼类(瘦鱼) .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参数 根据需要,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邻室计算温度 若对两个库房之间或库房与其它建筑物之间进行传热计算时,则应以邻室计算温度代替室外温度。若邻间是冷藏间时,则按其设计库温来计算;若邻间为冷却间或冻结间时,则应该取该冷间空库保温的温度,即:冷却间按10℃,冻结间按-10℃计算;若该冷间地坪下设有通风加热装置时,其外侧温度按1℃~2℃计算。对于两用间的计算温度可这样确定,进行本房间热量计算时,室内温度取低库温值;作为其他库房的邻室时,则取高库温值。 3)冷间设计温度 =-23℃ 冻结间:t n =-18℃ 冻结物冷藏间:t n

常温穿堂:t = 30℃ c 4)进货温度与出货温度 计算货物耗冷量时需确定进货温度。进货温度按下列规则选取: a)未经冷却的鲜肉温度按35℃,经冷却的按4℃计算。 b)冻肉:从库外调入的为-8℃~-10℃;非外库调入的按该冷库冻结间终止降温 时货物的温度(肉体中心温度按15℃)计算。 c)新鲜鱼虾按整理鱼虾用水的水温计算;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按15℃计算。货物的出货温度根据冷库的规模、产品品种以及产品冷加工工艺要求等来确定,无具体要求时下列数据可参考:肉类从冷却间出库时温度可按+4℃计,肉类鱼类从冻结间出库时的温度可按15℃计,冷却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0℃计,冻结物冷藏间出库温度可按-18℃计。 3.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 制冷剂的选择:氨 有以下优点:氨价格低廉且易于取得,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单位制冷量大,比较适用于大中型冷藏库制冷系统。 3.2供液方式的确定 表制冷供液方案对比

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本专业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设计为微机原理、单片机基础、单片机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三个部分,目的是了解单片机在制冷方向的应用。 由于单片微机体小价廉,功能强,使用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和能仪器仪丧、数据采集和处理及家用电器等许多方面,尤其在新产品研制、设备的更新改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设计以单片机为主控芯片,以期达到独立完成单片机应用小系统的设计之目的。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应完全掌握《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中阐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同时要学习、了解有关制冷设备的国家标准和设计技术措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进一步从事制冷设备制造和安装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一般电子系统设计的差别在于,它既要构成逻辑电路,又要设计相应的支持软件这两者互相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并且两者又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即某些功能既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用硬件实现。用硬件实现能提高工作速度,减少软件工作量,但会使电路变得复杂,成本增加。而用软件代替硬件则可使电路简化,成本降低,但增加了软件的复杂程度。因此,必须在两者之间反复权衡,合理分工,以达到既易于实现,又经济实用。单片机的特点是硬件高度集中,并具有软件优势,设计中应在充分利用单片机本身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软件优势。 各个具体的应用系统由于实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设计方案也就会不同。因而,在设计方法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其设计过程的步骤却大体一致。 一、明确任务 和一般电子系统设计一样,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也是从明确任务开始,从了解课题要求入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分析: 1. 区分被设计系统的任务性质,看其是属于检测,还是属于控制。若属于检测,检测的参数有哪些。若属于控制,控制的回路有哪几个,是否具有数学模型、经验公式或经验参数等条件。 2. 弄清楚输入信号的个数、种类、变化范围及相互关系。明确采用何种传感器取得输入信号,这些信号必须进行何种变换,怎样与单片机接口等。 3. 弄清楚输出信号的个数、种类和变化范围。采用何种执行机构实现,使用什么电路作信号变换,怎样和输出执行机构接口,如何达到执行机构所需的功率参数要求等。 4.需要设置哪些人机对话功能,如开关、键盘、拨盘、显示器及语音电路等。 5.了解本系统的应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供电情况、现场干扰、控制室与工作现场等。采用何种措施防止干扰和进行保护。 6. 明确设计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合理选择达到这些指标的方案,以求用最佳的性能价格比来实现。 二、确定总体方案 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查阅有关资料,参考同类或相近的课题没计方案.构思出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应尽可能构思多种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优化出较理想的一种,作出硬件框图和软件框图。 随着软件和硬件设计工作的深入和细化,总体方案的某些缺点和矛盾可能被暴露出来,这就要求设计者不厌其烦地进行总体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反复作软件和硬件的协调。使曾总体方案逐步完善。 三、硬件设计 由总体方案所规定的硬件功能,设计出硬件系统原理图。采购相应的元器件进行硬件实验。做必要的工艺结构设计.制作出印制电路板,组装成型后即完成了硬件电路的基本任务。这个过

空调冷源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设备092班 姓名:刘晓飞 学号:09443028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38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5/35℃。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 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计算书 设计任务已知条件:根据空调用户要求,需要供冷冻水温度1t =7C ,回水温度平均12C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25C ,出口为2t =35C ,总耗冷量1Q =380kw 一.确定制冷工况 1..蒸发温度:C t t 2510=-= 2.冷凝温度:C t t 4052k =+= 3.设计耗冷量: Q =1Q *1.1=418kw 二.制冷压缩机选型 通过压缩机特性曲线确定压缩机的制冷量。图为8AS12.5氨制冷压缩机的特性曲线。查图得在设计工况下,o t =2C ,k t =40C 点的制冷量为475kw >Q 。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且仅选用一台即可。 三 . 对压缩机的功率进行计算 1.指示效率z η z η=880.02*001.0878.0y =+=+o bt λ 预热系数:878.0y ==k o T T λ b=0.001 2.指示功率z p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说明书 (3)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 二、热力计算 (6) 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 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 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 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 八、管径的确定 (14) 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 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 十一、设备清单 (18) 十二、参考文献 (1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1、初参数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C o s 25t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设计说明书空调用制冷技术设计计算书 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_ 空调用制冷技术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6月12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3) 二方案设计 (3) 三负荷计算 (3) 四冷水机组选择 (4) 五水力计算 (6) 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7) 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7) 六设备选择 (8) 1 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 (8) 2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 (9) 3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11) 4 过滤器的选择 (12) 5 冷却塔的选择及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 (12) 6 定压罐的选择 (13) 七制冷机房的工艺布置 (14)

八设计总结 (15) 九参考文献16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某空调系统制冷站工艺设计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合肥市某建筑体集中空调工程,建筑单体共15层,建筑面积约30000吊,主要功能及使用面积为:商场10000卅,办公7500卅,会议中心1000卅,客房为2500卅,多功能厅500 m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C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房间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C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C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负荷计算; 1. 面积热指标(查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商场:q=230(w/m2); 办公:q=120(w/m2);会议中心:q=180 (w/m2);客房:q=80(w/m2); 多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商场:Q=10000*200=2300(Kw); 办公:Q=100*7500=900(Kw); 会议中心:Q=180*1000=180(Kw);

水果冷藏库冷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烟台300 t 装配式水果冷藏库 目录 1、冷库的概况................................................................................................................ 1.1、冷库的用途、规模情况......................................................................................... 1.2、冷库的气象资料..................................................................................................... 1.3、冷库的平面布置图................................................................................................. 2. 制冷系统设计方案概述.............................................................................................. 2.1、设计原则................................................................................................................. 2.2、制冷系统流程......................................................................................................... 2.3、制冷系统方案内容................................................................................................. 2.4、机房布置方案......................................................................................................... 2.5、库房特征................................................................................................................. 3、设计计算书................................................................................................................

空调工程、制冷工程及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前期课程为暖通空调和空调用制冷技术。通过设计将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进一步体会各门课程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衔接关系;初步掌握工业或民用建筑制冷、空调和通风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手册,了解现行暖通设备的性能及特点。进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天津市梅江南11号地办公楼空调制冷通风设计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地点:天津市。 2.室外计算气象资料(冬、夏)按暖通空调设计规范选用。 3.建筑概况: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面积约4406.51㎡,其中地上3279.94㎡,地下1126.57㎡。建筑总高度14.25米(至檐口起坡点)。其中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食堂,层高3.98m;一层为办公接待及展厅等,层高4.5米;二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各房间吊顶后净空高度见建筑剖面图,各层楼板厚150mm。不详之处详见建筑、结构图纸。 4.设计计算依据: 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9℃ 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9.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1℃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冬季冻土深度69cm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2.6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3.1m/s 2.室内计算温度 3.换气次数 4.建筑热工数据 依照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查阅相关资料确定。 四.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一).计算工作 1.根据给出的围护结构,计算各楼层通过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2.计算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的发热量及散湿量。 3.确定各房间(楼层)新风量。 4.空气平衡、热、湿平衡计算。 5.风系统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地下室排烟计算。 7.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二).方案确定 1.各楼层空调系统形式方案确定。 2.各楼层排风方案确定。 3.冷冻机房方案确定。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空调冷热源—制冷”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2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军陈雁 课程设计地点: 32518 课程设计时间: 2015.12.25至2016.1.7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4) 方案设计 (4) 冷负荷的计算 (4) 制冷机组的选择 (4) 水力计算 (5) 设备选择 (6) 设计总结 (9) 参考文献 (9)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气调节用制冷机房设计。 本工程为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调用冷源——制冷机房设计,公寓楼共五层,建筑面积5026.41m2,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度为7/1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公寓楼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的12℃的冷冻水回水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返回冷水机组,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冷负荷的计算 1.面积冷指标 q=150W/m2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 Q=A×q=150×5026.41=753961.5w (1--1) 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根据标准,宜取制冷机组2台,而且2台机组的容量相同。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Q/2=754/2=377Kw (1--2) 根据制冷量选取HX系列螺杆式制冷机,型号为HX110,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制冷机组性能参数表1--1

《制冷与空调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制冷与空调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教研室编 动力工程系 二OO三年五月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制冷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会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其它辅助设备等的设计和选配,提高其对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技能和解决实际制冷、空调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1、坚持一生一题,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设计任务; 2、开动脑筋,发挥创造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中去,努力创造优秀成 绩; 3、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展学术研究讨论,努力施展才华,高质 量完成设计任务; 4、虚心学习、认真读书,听从老师指导,做一个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 5、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不抄袭他人作业,不采取非法手段劫取他人 成果; 6、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做危害学校声誉和社会公德的事,尊 师爱友,爱护公共财产,做一个学有所成的合格人才。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制冷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1、设计条件(由指导教师填写): 1)工况; 2)制冷剂; 3)热负荷; 4)冷却介质种类及温度; 5)压缩机型式及要求;

6)需要计算的内容。 2、计算步骤: 1)根据已知热负荷和工况条件及制冷剂种类,建立循环的lgp—h 图; 2)在lgp—h图上找出循环中的各特殊状态点,并查出各点状态参 数(如:t、p、υ、h、s等); 3)根据循环的压比(p k /p )查有关参考资料,找出该工况下压缩机 的各种效率值(如:η i 、η m 、η el 等); 4)计算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 v =λ v λ p λ t λ l ; 5)计算循环的单位制冷量q ; 6)根据所给热负荷Q 0、q ,计算循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q ma ; 7)根据q ma 和压缩机吸入状态比体积υ 1 ,计算压缩机实际应有的实 际排气容积q va ; 8)根据q va 和压缩机输气系数η v ,计算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q vt ; 9)根据所计算的q vt 查阅相关压缩机产品样本,确定压缩机的型号,得到缸径D;行程S;缸数I;半封闭式、全封闭式或开启式等; 10)根据已知循环的参数计算单位理论压缩功W ts ; 11)根据W ts 和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 ma ,计算理论压缩功率P ts ; 12)根据P ts 和η i、 η m 计算压缩机的轴功率P e ; 13)根据P e 和电机效率η mo ,计算压缩机应有的电功率(输入功率) P el ; 14)根据P el 和制冷量Q ,计算性能系数COP el ,以判断所选压缩机的 经济性指标的高低。 3、压缩机的选择计算应完成的任务: 1)确定满足所给的热负荷要求的压缩机型号和有关的结构、功率等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参数与系统的选择 1 初参数 (1)、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Q=1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7.1/36.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 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本制冷系统为100KW的氟利昂空调系统,选用活塞式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水冷式冷凝器,蒸发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 二制冷工况及压焓图表示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1冷凝温度(t k)的确定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冷凝温度t k比冷凝器内冷却水出口温度高3~5℃,取t k=36.1+3.9=40℃ 2蒸发温度(t0)的确定 以水为载冷剂,蒸发温度t0比冷冻水出口温度低2~5℃,取 t0=7-4=3℃

3 再冷温度 (t s.c ) 再冷度△t s.c 取3℃,则 t s.c = t k -△t s.c =40-3=37℃ 4 过热温度 (t s.h ) 过热度△t s.h 取5℃ ,则 t s.h = t 0+△t s.h =3+5=8℃ 根据绘制的p-h 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 压力:P k =1.53MPa P 0=0.55MPa 比容:v 1= 0.043m 3/kg v 2=0.016 m 3/kg 焓值:h 1’=406 kJ/kg, h 1= 410kJ/kg , h 2= 436 kJ/kg ,h 3= h 4=242kJ/kg 三 理论热力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q 0: q 0=h 1- h 4=410-242=168kJ/kg 2单位冷凝负荷k q : 194kJ/kg 242-436h -h 32k ===q 3单位容积制冷量v q : m3 /98.9063043 .081610kJ v q q v === 4冷负荷Q 0:

制冷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题目 (1) 2.设计原始资料 (2) 2.1室外气象参数 (2) 2.2冷室设计参数 (2) 2.3 冷室分布图 (3) 2.4 各个冷室吨位分配 (3) 3.设计内容 (3) 3. 1 冷负荷的计算 (3) 3.2制冷工况的确定 (7) 3.3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8) 3.4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10) 3.5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0) 3.6膨胀阀的选择计算 (12) 3.7 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2) 3.8供水方案的选择和管路计算 (13) 3.9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14)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5

1.设计题目:沈阳市某菜市场冷库设计 2.设计原始资料 2.1气象资料 纬度:41.8o ,经度:123.38o ,海拔高度:441 m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 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11.8Pa 夏季室外大气压力:998.7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2.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3.6℃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27℃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4.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26.8℃ 冬季空调室外相对湿度:87% 夏季通风室外相对湿度: 81%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4m/s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3.2m/s 2.2冷室设计参数 小型冷库不仅要求冷藏食品而且还要求冷冻食品,所以小型冷库应由冻结库和冷藏库组成。冷藏库与冻结库一样高,取2.6m. 根据设计任务要求,为提高冷库的性能,查阅资料得出冷室的型号,如下表: 表一冷库设计尺寸 型号长宽高库内容积 ZL-35S 4.6 3.6 2.6 35 ZL-72S 9.0 3.6 2.6 72 选用ZL-35S型房间作为冻结室,ZL-72S型作为冷却室和冷藏室。 由于冷库主要用来储存蔬菜和鱼,需要两个冷却物冷藏间,冷却间、冻结间、冻结物冷藏间各一个。查阅《冷库设计与管理》一书,根据食品种类,确定各个房间的设计温度和相对湿度,如下表: 表二冷库设计基本参数 序号冷间名称设计温度设计相对湿度适用食品 1 冷却间1 0 蔬菜

制冷课程设计54978

目录 第一部分、目录 (1) 第二部分、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2) 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3) 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 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 五、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5) 六、管径的确定 (5) 七、水泵的选型计算 (6) 八、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7) 九、设备明细表 (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已知空调系统要求冷负荷800kw ,拟采用R22制冷系统,循环水冷却,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冷冻水球的压头为25m ,机房面积14400mm ?9000mm ,机房高4000mm ,冷却塔放在机房顶上,其它设备及辅助用房都在机房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的设备设计计算、选用与校核如下: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由已知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1t =32℃ 2t =37℃ 1s t =12℃ 2s t =7℃ 1.1 蒸发温度0t : 025s t t =- (比要求供给的冷冻水的温度低5℃) =2℃ 1.2 冷凝温度k t : 121 ()52k t t t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取下限。其范围是 5~7℃) =39.5℃ 1.3 吸气温度吸t : 吸t =0t +8 (过热度3~8℃,并选8℃) =10℃ 1.4 过冷温度过冷t : 过冷t =k t -4.5 =35℃ (过冷度:4.5℃) 查R22 lgp-h 图可知 根据0t =2℃,k t =39.5℃,吸t =10℃,过冷t =35℃,可得:

2021年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姓名:张冷 学号: 20130130370 指导教师:王伟 2016年12月26日 目录 1.原始条件1 2. 方案设计1 3.负荷计算1 4.冷水机组选择2 5.1 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3

5.1.1确定管径3 5.1.2阻力计算4 5.2 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4 5.2.1确定管径4 5.2.2阻力计算5 5.3 补给水泵的水力计算6 5.3.1水泵进水管:6 6设备选择7 6.1冷却塔的选择7 6.2 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8 6.3 软水器的选择9 6.4 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9 6.5 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10 6.6 过滤器的选择12 6.7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12 6.8定压罐的选择12 总结13

参考文献14

1.原始条件 题目:西塔宾馆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 条件:1、冷冻水 7/12℃ 2、冷却水 32/37℃ 3、制冷剂:氨() 4、地点:重庆 5、建筑形式:宾馆 6、建筑面积 15000m2 7、层高 3.5m 8、层数:5层 2. 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宾馆的各层,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的32℃的冷却水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3.负荷计算 采用面积冷指标法: (3-1)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5℃/35.1℃。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确定设计方案 (1) 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1) 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 (3) 四、冷凝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4) 五、蒸发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8) 六、辅助设备选型 (9) 七、管径的计算 (10) 八、水泵系统 (12) 九、保温层 (12) 十、噪声控制 (12) 十一、所选设备汇总表 (14) 十二、参考资料 (14)

一、确定设计方案 本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氟利昂(R22)。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空调冷负荷1200kW 。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6.5℃,出口温度为35.1℃。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即: ℃71=z t ℃122=z t ℃5.261=l t ℃ 1.352=l t kW Q 1200= 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2.1确定蒸发温度0t : 蒸发温度0t 比冷冻水供水温度℃71=z t 低3℃,即: ℃ 4 37 310=-=-=z t t 2.2 确定冷凝温度k t : 冷凝温度k t 比冷却水出口温度℃1.352=l t 高3.5℃,即: ℃ 6.38 5.31.35 5.32=+=+=l k t t 2.3 确定吸气温度吸t : 过热度一般为5~8℃,选取6℃,即: ℃ 吸10 64 60=+=+=t t 2.4 确定过冷温度过冷t : 再冷度一般为3~5℃,选取5℃,即: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二、 三、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四、 五、设计内容和要求 , 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

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 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 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 3.水系统设计 (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 (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 (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 ] (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 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

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 ( (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 (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 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目的要求 运用《暖通空调》、《制冷技术》课程所学知识,通过设计空气调节、通风及制冷系统的实践,学习设计空气调节、通风及制冷工程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完成某建筑的空气调节、通风及制冷机房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及部分设计图纸。 三、原始资料及已知条件 1、建筑结构 见所给建筑施工图 2、气象资料 依据各组所给建筑所处地区,查取具体数据用于设计计算 四、设计内容及步骤 一、参考资料 (一)熟悉及收集有关设计资料 1、熟悉任务书中的建筑、气象、工艺资料 2、收集有关设计参考资料 (1)《空调设计手册》198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与施工规范》1985年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3)《全国通用通风管道配件图表》 (4)《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 (5)《建筑设备施工说明安装图册》(Ⅰ、Ⅱ) (6)《空气调节》教材 (7)《设备材料手册》 1980年农机部第二设计院主编 (8)《简明空调设计手册》

(9)《制冷设备手册》上、下册 (10)《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二、设计内容 (一)计算部分 空调部分 1、夏、冬季室内热湿负荷计算 ①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②工艺设备、人员、照明等散热量计算 ③室内全年湿负荷计算 ④各房间夏冷负荷汇总表 2、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及风量计算 ①确定夏季的空气处理方案 ②空调系统的确定及划分 ③进行气流组织计算,确定送风温差、计算送风量,确定风口尺寸及数目 ④确定新风量、回风量 3、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的选择计算 ①根据空气处理方案所确定的空气的冷却、去湿、加热、加湿等方案确定设备的容量、型号及设计工况下的运行参数。 ②确定送、回风道系统,并画出系统轴测草图,计算系统阻力,选择风机。 通风部分 1、通风量计算 2、气流组织及风口布置计算 3、系统水力计算 4、设备选型计算 制冷机房部分 1、确定设备负荷及容量(设备包括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分水器、集水 器、水处理设备及冷却塔等) 2、设备选型计算

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编号14242403-0课程名称制冷装置电气控制技术周数 1 实施地点主校区班级制冷1144、45、46人数97 起止时间12.1-12.15 形式□集中√分散指导教师张乾熙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2.1—12.7 电气系统设计计算及系统设计继电器电气元件及电缆选型12.7—12.12 绘制控制电路图 12.12—12.15 整理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内容 设计题目:氟利昂冷藏库继电器控制电路系统设计 1.冷藏库制冷系统介绍: 1)冷藏库概况: a) 200吨低温冷藏库;库温要求: - 20±2 Co 2)制冷系统配置 a)制冷压缩机配置:1台进口半封闭活塞式水冷冷凝压缩机组(机组功率 30KW) b)冷凝水系统配置: 1台40水吨/小时冷却塔:冷却塔风机电机功率1KW;1台冷却水 泵: 流量40吨/小时扬程18米H2O 水泵电机功率:3.5KW c)蒸发器配置:蒸发系统配置2台带水冲霜冷风机(蒸发面积150M2),每台冷风机 配两台风机,每台风机功率为1KW,冷凝压缩机组分别和两台冷风机 组成一独立制冷系统。 2.控制要求: 1)制冷压缩机开机采用双星启动方式,停机采用抽空停机方式; 2)制冷系统开停采用手动、自动模式,手动模式要求各冷凝、蒸发、制冷可独立操作并 联锁;自动模式要求当压缩机启停式冷凝系统要随着启停; 3)制冷压缩机保护功能要求:高压保护---低压保护----过载保护----电机超温保护 ---油压差保护----排温超高保护----冷却水缺水保护-----启停延时三分钟,当系统 保护功能动作,系统故障灯显示,故障蜂鸣器报警,故障排除,制冷压缩机才可复位 启动; 4)手动开机连锁过程:冷却塔启动---冷却水泵启动----冷风机启动----制冷压缩机组 启动; 5)停机过程:供液电磁阀关闭-----压缩机插空----低压保护停机(包括正常停机,温 控停机,除霜停机) 6)除霜过程:除霜时钟控制器控制,系统开始除霜----压缩机插空停机----冲霜水电磁 阀打开冲霜开始----冲霜计时结束----冲霜滴水延时----冲霜结束制冷压缩机重启。库温控制过程:冷库温度由库温温控器控制,库温达到设定值,制冷压缩机停机,当库温升高到设定的差动值时,制冷压缩机启动降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