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达案例

实达案例

实达案例
实达案例

实达请兵麦肯锡

1998年实达集团与麦肯锡签署协议,请这个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企业对实达现有营销及销售体系作出评价,并针对集团的硬件产业,设计一个面向对世纪、向国际化公司运行机制靠拢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这种花费重金援请国际“外脑”进行企业咨询的做法,在当时国内IT界还是首次。一时间,引起业界普遍议论。

据了解,这次咨询的题目是《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实达向来比较重视三个方向的事情,一是技术,即在终端产品上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二是销售策略上,重视销售,面对市场;三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达认为这三方面正是知识经济条个下IT企业必须完成的三件事。

从1996年起的两年半时间,实达一直在探索自身销售体系的出路。实达自成立后一直在考虑建立营销中心,在1996、1997年甚至都已挂起营销中心的牌子,但在当时还没有从市场概念来做这件事情。因为从创建到1998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达的观念是做市场太虚,做销售拿单子比较实在。因此虽然建立起营销中心,也是光说不练、始终没有动作起来,营销中心只是个空架子。

1997年底,由于在现实经营中发现,只要出一个产品就多出一个公司来,实达集团建立了子分公司平台,想把分公司的行政资源、管理资源和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面对所有产品。但这一平台仍没有直接参与经营,产品还是分公司各做各的。1998年6月实达又提出了一个区域子公司运作方案,想通过区域考核来调动人员,让他们从经济角度整合所有产品来一起销售。因此可以说,从1996年到1998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实达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销售体系,但一直没走出来。

到1998年,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已拥有了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业群,但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方式的缺陷也愈加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实达产品对客户的渗透,忽视市场营销所带来的企业运行——从产品战略到销售各环节——低效率和随意性等等,都极大地阻碍了实达向更高层面发展。为了真正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实达必须突破管理的“瓶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达聘请了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其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和设计。按当时实达总裁叶龙的话说,之所以选择引进“外脑”麦肯锡,是因为实达认为,中国企业20年来所摸索出的管理经验和实达10年来对管理所做的探索,还不足以设计出能适应实达未来发展的组织架构和运行程序。实达和国外先进管理体制上的

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因此,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通过管理体制的领先而形成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2麦肯锡门诊实达

1998年8月,麦肯锡的实达项目小组兵临实达,开始为实达进行长达8周时间的企业“诊断”。据悉,整个项目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

项目第一阶段,麦肯锡用了3周时间,评价实达现有的市场营销及销售体系,主要是分析当时各产品线的市场细分状况,与竞争对手及国际大公司进行比较,并作出具体评价。

据当年数据记载,麦肯锡的项目小组在3周的时间里,访谈了224个人。其中,实达高层8个人,实达营销人员37个人,实达其他人员6个人,行业客户访问了10个人,代理分销商访问14个人,电话访问了64个人,消费者直接访问了72个人,竞争对手访问了8个人。在这一阶段,项目小组提出了对实达的总结评价,一是充分肯定了实达的销售体系,但认为实达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致使整个资源不共享,客户不共享;二是整个销售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业绩管理及激励机制;三是实达在市场营销体系建立过程中,战略性、系统性不够。

麦肯锡的结论对实达触动很大。因此在汇报会上,参加会议的人员几乎百分之百同意进行第二阶段工作。

第二阶段实达人员也开始全方位参与新体系的设计活动。首先是制定新的组织结构方案。为确定新的组织结构,实达召开了三次集团高层会议进行讨论,中间还进行一次国内外IT公司的介绍,介绍了IBM、康柏、ACER、联想、HP、DELL的组织架构、经营方针,并分析实达与他们的比较情况。

第二阶段结束时,麦肯锡向实达提供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直接在集团内部进行全局性大调整,但这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一套是渐进式的过渡方案,先在子公司内部推行,成功后再向集团推广。

实达采用了一步到位的方案,并据此决定新的组织结构采用事业部制:成立销售事业部,负责渠道、大行业销售及全国分公司;设立硬件制造事业部,综合了集团硬件产业的各个产品,包括所有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营运;设立营销事业部,把产品分为行业产品房用与商用产品、代理产品,同时加上一些市场的配合部门,如营销服务部、业务计划部。

新的组织结构体现了两个重要的新既念。一个是市场营销,即把“市场营销”和“销售”从集团的角度把它们分离开来,“市场”做产业发展的战略和计划,“销售”做执行,

推行其实现,推销所有产品。另一个是产品经理概念,产品经理是指每个产品的牵头人,在市场营销部,对立个产品在集团内的盈亏负责,为这个产品的运作去协调所有的人,并充分地协调这个产品的所有运作环节和经营活动。

为了保证所有后续的推进,双方还设计了七个程序,即:新产品开发程序、定价程序、广告促销程序、品牌管理程序、关键客户管理程序、渠道战略管理程

序、业务计划程序。

这次战略重组的重心,改变已运行了近十年的硬件产业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引进反映九十年来国际最新管理思想的管理体制,将原有的以权力分层、以职能分部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改为尊重“程序”的、按业务流程划分部门的扁平式组织结构。形式上的变化是拆散原有的相对独立运作的“子公司”,重组为涵盖整个硬件业的硬件产业部、营销部和销售部,将原有的分散在各子公司的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销售归并整合,统一规划和管理。其实质是完成由产品导向到市场营销导向的根本性转变,由以权力为中心的管理向以职责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层级管理向矩阵管理转变,以及由集中决策向分层决策的转变。

1998年10月,实达全面接受了咨询项目的方案计划。

3麦肯锡兵败实达

这次战略重组对实达产生的变革力度之大、对实达未来影响之深,让今天的实达人也叹为观止。在当年战略重组的动员发言中,总裁叶龙曾说过,实达将有1/3以上的员工要调整部门和岗位,许多干部和员工的角色、职责、分工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所有这些改变又要建立在观念与思维方式的改变上,因此要求集团上下要加强学习和磨合,尽快理解和适应。实达决定,自1998年10月16日开始,战略重组工作全面展开,至12月五日前完成新旧体系的转换,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运行新体系。

如果我们联系1998年实达遭受的由投资VCD带来的巨大创伤,本来就缺乏大调整经验的实达,没有事先进行试点,直接选择一步到位、全局大动的方案,可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有关人士分析,在投资VCD等项目失败后,实达本来应该收缩防线,休养生息。即使进行调整,渐近方案可能更为合适。

即使在当时,实达对战略重组的时机选择是否妥当,仍有一定争议。1998年底国内的宏观大环境正在进行调整,而且当时实达的产品线和客户覆盖面也都具备了整合的条件。但有所欠缺的是,要在10月16日到12月31日完成营销和销售的分开,至少在人力、经验和观念上都必然产生很多问题。

实达当时也意识到,对营销部门的人员来说,虽然多从事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也做了一些营销工作,但决非专业人员,却要他们立即承担市场调研、营销战略等需要各种专业知识及培训才能胜任的工作;销售上,因为1999年实达就要转向为以客户为导向,有许多交叉销售的机会,但当时实达的销售人员的能力也还不足以胜任。与此同时,实达计划1999年重点建设市场通道,成立25个分公司,形成遍布全国的销售管理网络,这即将成立的25个分公司的一些负责人也还不完全具备相应的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实达要在1998年年底完成重组,既要保证当年的销售业绩不受影响,又要保证第二年1月1日能够全面运作新的体系,可以说,实达在计划安排、组织机构的调整、人员的培训上,都显得过于仓促。

1999年初,实达正式启用了新的组织结构。回顾1999年初新的组织结构实施的那几个月,实达一些领导人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家都忙于没完没了的学习,根本就顾不上业务了。各地分公司的负责人也放下手中业务,赶回福州进行培训和学习。各层面、各部门每周至少安排两次集中学习,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实达产品销售业绩的巨大滑坡。

由于原有子公司销售力量在新体制中被拆散、受到破坏,而新的集中销售体制面临各种产品的不同用户又表现出效率极低,再加上实达电脑产品当时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实达产品的销售量远远没有达到原定的年度计划。主打产品实达个人电脑就是一例,到1999年5月只完成全年任务的25%,企业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便成了严峻的问题。

熟悉情况的实达高层表示,实施新组织结构方案过程中,各部之间的协调运作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由于管理决策层在推行这一方案时缺少强势推动的动作,原有的各分公司由于一定的自身利益,以及更深层的人事等问题,大家在相互协调中难免存在顾忌。这些问题本来可以由强势人物出面解决,但当时实达崇团的总部领导层却没能为这次改革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智慧保障。

方案推行到1999年5月,实达从业务层面一分为二:贾红兵负责PC业务,黄奕豪负责外设、网络——管理模式又重新退回到原来的子公司制,这也意味着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终结。

对于这次重组的失败,不同的实达人有不同的解释。基本没有人否认方案本身在理论上的正确性,更多的人说,这个方案在本质上是提倡一种“重程序”而“轻权力”的西方理性企业管理文化,没有什么上下级的观念,所有的人不过都是一些管理“程序”上的环节。对于这样一种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转变起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2001年4月,实达内部杂志的一篇文章总结了1999年实达集团的变革。该文认为失败的根源在于:对矩阵式架构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力资源准备不充分,缺少科学的程序化的管理流程,匆忙上马,导致物流、资金流混乱,信息流中断,对销售造成巨大冲击,使当时的整个架构成了一个经脉不通的残疾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分公司的产权关系问题,

放松了对分公司经营状况的过程监督,对分公司(法人单位)的过度操作也违背了经济规律,违背了法人单位之间交易必须遵守的法则。

实达与麦肯锡的这一次合作,其直接的后果是,实达长达半年的经营和效益大滑坡,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亿,这还不包括高达300万元的咨询费用。

4麦肯锡仍在子公司大行其道

时至今日,实达也没有完全抛弃麦肯锡方案。退回子公司制以后,在三大子公司强势负责人的推动下,麦肯锡方案在子公司内部推行开来。

现在实达的各产业子公司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运行着经实达消化后的麦肯锡留下的重组架构和作业流程。麦肯锡力推的产品经理制也被保留了下来。

在麦肯锡设置的这种重程序、轻权力的作业流程中,实达子公司内“研发”、“生产”、“市场营销推广”、“销售”、“服务”等岗位经过精确定位,都被严格分开,而维系企业内部供销、制造链的是“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如在实达网络公司这种产品线很长的企业里,产品经理这一职位尤其突出:整个公司的研发、生产、市场、服务是围绕每一条产品线来做的,而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很多“线”都要穿过产品经理这一根“针”。产品经理在整条产品线中起着核心作用,职位可能不高,却要协调与产品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对该产品的最终利润负责。

但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公司对产品经理一个人的依赖性太大,他一旦离开会影响很多部门;而且产品经理的工作具有一定伸缩度,也与其个人的经验、学识、为人、阅历有很大关系,工作效绩不容易测度。针对这些问题,实达子公司中又出现了一个“职业产品经理人”的概念。

对麦肯锡为实达做企业“诊断”这一事件,是“麦肯锡兵败实达”,还是“实达败走麦城”,依然有着不同的提法。不管怎么个提法,实达的子公司今天仍然在推行麦肯锡方案中适合自身现况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从中受益,却是客观事实。

实达与麦肯锡做局?

这是又一次有点特别的会面。

继今年4月麦肯锡中国区副总裁吴亦斌、实达副总裁贾红兵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亮相”之后,5月26日双方再次面对媒体。地点:北京东三环,嘉里中心三层,常春厅。

这天中午,应实达集团总裁叶龙的要求,他与麦肯锡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望博和吴亦斌共同出席媒体见面会,探讨实达三年前请麦肯锡做方案所引出的中国企业如何有效弓队管理咨询的问题。

从1993年起进入中国内地、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先后为60多家中国公司做过200多个咨询项目,实达是其第4家中国客户。与客户共同面对媒体,麦肯锡在中国还是第一次碰到。

闻讯赶来的近20名记者,多少令实达和麦肯锡感到意外,见面会因此而推迟。叶龙貌不惊人,穿得比较随便,讲起话来不紧不慢。麦肯锡三位高层则一色正装,且一开口就声明:不对客户进行公开评价,不回答任何有关实达的具体问题。

事情起由并不复杂。实达电脑(600734)因巨亏而要被ST,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清实达、麦肯锡及其他企业界人土探讨实达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其间,实达曾花300万元巨资请麦肯锡设计改组方案,但在实施中却途搁浅引起广泛关注和质疑:洋咨询能否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

“实达在国内IT业率先引入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实施改组。”叶龙对此念念不忘。1998年7月,实达正四处扩张,管理顿感吃力。经别人推介,时任实达集团董事长和总裁双重要职的叶龙认识了麦肯锡中国公司的管理专家。通过接触,决定以300万元请麦肯锡为实达设计营销方案。

麦肯锡方面由欧高敦、潘望博作为项目高层主管,加上有博士、硕士背景的四位中国咨询顾问,组成负责实达改组项目的咨询专家团队。“其中有些人对中国IT企业的具体运作缺乏深入了解,经验不够丰富。”叶龙现在评价说。

从1998年8月起,麦肯锡派出项目小组到实达,分两个阶段,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提供两套方案。实达选择了难度最大的“一步到位”的方案。从1998年10月起,通过“千人大换岗”和大规模人员轮训来实施改组。

麦肯锡方案有其合理性

据记者今年4月赴福州对实达高层人士的专访,这一改组方案的核心是:解散实达集团以前的子公司制,将营销、销售和生产统一收到集团层面,由三位高级副总裁贾红兵、蔡智康和黄亦豪分头负责。

对于这一方案的合理性,叶龙如今仍基本首肯。引人麦肯锡方案前,实达的子公司各自为战,比如在北京,最多的时候,竟有8个实达子公司分别设立了联络处。麦肯锡的改组方案正是要将实达原来分散或重复设置的营销和销售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客户共享。

不过,该方案推行到1999年5月就坚持不下去了。实达恢复了子公司制,将业务一分为二,贾红兵主理PC,黄亦豪负责外设和网络。虽然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集团层面最终没有全面推行,但叶龙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巨大损失,因为在各子公司内部,该方案实际上得以全面推行,如今已建立起有效的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产品经理”的概念和运行机制也已在实达普及。

曾有评价说,这是因为实达子公司的几位领军人物均具有相对较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而据记者4月在福州的调查,其身边的人说,叶龙工作极为敬业,但管理风格却殊非强势。

5方案搁浅谁之过?

叶龙承认,有关组织结构改组的方案没能坚持下来,主要原因在于实达内部。对于在实施这一改组方案过程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叶龙坦承,包括他在内的实达高层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比如为改组而实行的“千人大换岗”难度非常大,一时间对许多实达员工形成冲击。

特别是当1999年头几个月销售业绩出现较大滑坡后,实达高层对继续推行麦肯锡方案的决心受到重创。时过3年,叶龙反省说:当时自己作为总裁有点年轻气盛,把一切想得过于简单了,本应花一年时间做的事,要想在3个月内就完成显然不太可能。

“如果实达坚持下去,这一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的。”叶龙对此多少感到有些遗憾。他认为,在实施麦肯锡方案过程中,实达得到的后续帮助很不够,麦肯锡方面对方案实施的后续跟踪很少,如果能及时得到麦肯锡咨询专家更多的支持,改组方案的实施效果会好得多。

对此,麦肯锡高层未予否认。潘望博说,与客户保持紧密沟通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给公司总裁打电话,可惜当时麦肯锡没有足够的具有中国背景的高层人员能做这件事,一些当时参与实达项目的咨询顾问也先后离开了麦肯锡。而经过最近3—4年的发展,麦肯锡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本土合伙人,能够直接与中国企业顺畅地沟通。

不过,任何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都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咨询专家必须做好方案实施的跟踪服务。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上至麦肯锡全球执行总裁顾磊杰,下至该公司的中国员工,都曾一再强调。

那么,在为实达做咨询时没能做好后续跟踪,是不是也暴露出麦肯锡这个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在进入中国初期,自身的管理就存在问题?欧高教、潘望博和吴亦斌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看来,他们试图说明,实达此次败走“麦城”,既不是麦肯锡的问题,也不是叶龙的问题。那么,“洋教练”能否为中国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呢?

不是医生更像教练

虽然本文开头也沿用了“麦肯锡问诊实达”的说法,但吴亦斌自己说,麦肯锡更像是教练,麦肯锡不是医生。

记者继续问:麦肯锡提出了不错的改组方案却未能做好跟踪服务,是不是有点像尽了做医生的职责,却忘记了还要做个好护士?

吴亦斌立即明确表示异议:“客户并不是病人,麦肯锡也不是医生,而更像教练。”他认为咨询顾问不是去命令或代替客户做什么,也不可能让客户一下子登峰造极,而是帮助客户在现有的情况下有所改进,在经营管理方面更上一层楼。“我们的责任是做教练和高参,以帮助被训练者。”潘望博强调。

确实,实达不是“病人”。1998年夏季的实达,业务发展如日中天。叶龙“请”于麦肯锡,是利益导向而非危机导向。

在麦肯锡有着15年管理咨询经验的欧高敦说,不同地区的公司在接受管理咨询时情况虽不尽一致,但麦肯锡非常注意与客户协调认识,在确知该企业的最高领导有决心推进解决方案实施的明确承诺之后,才接手咨询项目。

据欧高敦介绍,这一过程所需时间因地区和公司而异,在美国麦肯锡一般要用一周时间与客户讨论,而在中国至少要花一个月,最长的曾用了近一年时间。除了所需时间更长,潘望博认为麦肯锡在中国所做的咨询项目,90%与在其他地区做咨询没有什么不同,因为麦肯锡积70年的业界经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开展咨询的有效流程。

管理是什么?

从1988年胡钢、叶龙等16个人创办实达,到10年后实达集团销售额超过16亿,净利润1亿多元,实达曾是中国IT业年轻人成功创业的一篇神话。1996年7月,集团旗下的实达电脑在上交所挂牌,发行3000万股,募集资金2亿多元,成为备受追捧的高科技绩优股。

虽然今年5月8日实达电脑因连续亏损刚刚戴上ST帽子,但2000年实达的主营收入仍高达30亿,实现利润1.1亿元。可惜其非主营业务积年亏损太多。盈亏相抵,实达最终投出2.52亿元巨额亏损。

1994年,胡钢离开实达。叶龙接任集团总裁,后又兼任董事长。他主导并经历了实达7年多来的起起伏优。2000年3月,代表第一大股东富莱德公司的明德平被推举为董事长。今天的叶龙,只保留总裁职位。

叶龙承认,自己是工科出身,对计算机技术比较了解,实达创业时他负责销售,任总裁七年多来,他和很多中国本上的职业经理人一起在成长。当记者请他简要阐述“什么是管理”时,其助理以“这个问题太学术了”为说词试图挡驾。

不过,叶龙最终还是开了口:“我所理解的管理,就是调动最大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欧高敦评价说,虽然不同的人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但他认为叶龙讲得不错。

其实,关于“管理”的命题,应该一个是“管”,一个是理。“管”为制度规章,“理”是思想工作。而这个“理”,又是“洋教练”带“中国队员”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无论是麦肯锡还是叶总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还有一个“认识”问题。

叶龙去留六月揭底

在5月26日的见面会上,叶龙始终拒绝回答有关他个人去留的提问。

见面会临近尾声,叶龙强调,实达主营业务情况一直很好,客户和员工都予以充分支持,持有实达股票的投资者也会有较好回报。他认为,1999—2000年的整体亏损只是暂时困难,随着业务调整到位、管理及时跟上,实达将轻装上阵,明后两年会有较快上升。

他还说,从清麦肯锡做管理咨询开始,实达先后请了美国著名咨询公司仅威特设计薪酬机制,请国内的公司做有关EPR(企业资源计划)和CRM(客户关系管理)咨询,他一再强调对实达未来抱有信心。

记者注意到,近来叶龙很少与其他重要人物一起露面。这次麦肯锡三员大将齐出马,而实达高层仅叶龙一人来京,贾红兵、黄奕豪和蔡智康三位执掌实达子公司的实力人物均未到场。此前,在4月央视《对话》节目里,贾红兵以实达副总裁之名与吴立宏、吴亦斌等人侃侃而谈实达及麦肯锡方案,却独不见总裁叶龙的身影。

而当时,记者在福州调查实达的情况,董事长明德平、副董事长蔡晓东等实达高层都曾透露,撤换叶龙“只是时间问题”,否则“开股东大会时怎么向股东交代”。近日董事会将讨论何时召开股东大会,估计时间将定于6月底。叶龙是去是留,一个月后就会见分晓。

5月26目的见面会上,叶龙和他的总裁办主任陶毅与麦肯锡的几位大员一座,便表现出了相当的不自信。翻译告诉记者:不准拍照。有见记者的胆量,却没有见读者的勇气,显然是心里没底。

和“老外”相比,叶龙给人的印象,似乎有一种大势已去的无奈。

麦肯锡是单纯的,他们一再表白,不想对实达说三道四。他们一再强调,自己的角色只是教练。麦肯锡说,他们更注重长远的功效,而不仅仅计较眼前的得失。

奥运会四年一个轮回,麦肯锡“执教”实达,也已经三年。这个“长远”应该是多远?

麦肯锡案例面试题:Great Burger 案例分析(英文,有答案)

麦肯锡案例面试题:Great Burger 案例分析(英文,有答案) Practice Cases Great Burger Introduction To step through this case example, we will give you some information, ask a question, and then, when you are ready, give you a sample answer. We hope that the exercise will give you a sense of the flow of a case interview. (Please note, you can stop this exercise and pick up where you left off later. Your cookies must be on to use this feature). In this exercise, you will answer a series of questions as the case unfolds. We provide our recommended answers after each question, with which you can compare your own answers. We want to emphasize that most questions in a case study do not have a single right answer. In a live case interview, we are more interested in your explanation of how you arrived at your answer, not just the answer itself. An interviewer can always assess different but equally valid ways of approaching an issue, and then bring you back to the particular line of inquiry that he or she wants to pursue. You should also keep in mind that in a live case, there will be far mor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viewer than this exercise allows. For example, you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sk clarifying questions. Finally, a live case interview would typically be completed in 30 - 45 minutes, depending on how the case evolves. In this on-line exercise, there is no time limit. There are six questions in this on-line case study. This case study is designed to roughly simulate one during your interview, so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skip ahead to the next question until you have answered the one you are on. You can refresh your memory of previous answers by clicking the highlighted Q&A links to the left. To print the answer, click on the print icon that appears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七步分析法”是麦肯锡公司根据他们做过的大量案例,总结出的一套对商业机遇的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在实际运用中,对新创公司及成熟公司都很重要的思维、工作方法。 对于多数商业计划来讲没有可遵循的东西,尤其是新创行业的商业计划,一般都是外延式的,而不是传统的、有可寻的市场。比方说自行车市场、汽车市场,这些传统行业的市场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但一些新创的服务性市场,市场到底是什么大家都还搞不清楚。如许多高科技公司在做软件,是套装软件还是服务性软件要界定出你是做的哪一块。这里一是要搞清楚市场是什么再一个是在市场中的价值链的哪一端如要给企业提供一个管理软件,或叫管理方案,是软件的集成商,还是套装软件商,或是平台提供商确定自己的市场在哪里,才能比较谁和你,你的机遇在哪里如是一家软件提供商,它的市场是中国的企业,它先是企业软件的集成商,现在又做到了套装软件商。 第一步:确定新创公司的市场在哪里 这里一是要搞清楚市场是什么?再一个是在市场中的价值链的哪一端?确定自己的市场在哪里,才能比较谁和你竞争,你的机遇在哪里? 第二步:分析影响市场的每一种因素

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后,就要分析该市场的抑制、驱动因素。要意识到影响这个市场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抑制的,哪些因素是驱动的。此外还要找出哪些因素是长期的?哪些因素是短期的?如果这个抑制因素是长期的,那就要考虑这个市场是否还要不要做?还要考虑这个抑制因素是强还是弱? 对一般新创公司来讲,它找的多是新兴的市场,这就不如一些传统的市场如汽车市场那样成熟,大家可以用一些成型的模式或数据来进行分析,如平均每年增长多少。当然一些老的模式今天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WTO就是一个有可能是驱动、有可能是抑制的因素,目前大家谁都不知道,而且它对每个行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要意识到影响这个市场的环境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抑制的,哪些因素是驱动的。此外还要找出哪些因素是长期的哪些因素是短期的如果这个抑制因素是长期的,那就要考虑这个市场是否还要不要做还要考虑这个抑制因素是强还是弱如一家外国想在中国开公司,但中国的规管制度对它是一个抑制因素,不让它做。但随着WTO的实施,这项制度就成为一个短期的抑制因素,短到7年,所以从长期来看,外国银行还是要进入这个市场,虽然现在还存在一个很强的抑制因素。 第三步:找出市场的需求点 在对市场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就很容易找出该市场的需求点在哪里,这就要对市场进行分析,要对市场客户进行分类,了解每一类客户的增长趋势。如中国的房屋消费市场增长很快,但有些房屋消

行为面试法star与实例

行为面试法star 行为面试法: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的可能性。“S”就是situation,情 景;“T”就是target,目标;“A”就是action,行动;“R”就是result。用这个面试法能很快挖掘出应聘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就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您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什么?”接下来问行(action):“您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问结果(result)、提问的问题如: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您当时就是怎样思考的?为此您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类型的问题,考官就是为了收集考生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 还有一类型的题目就是:您目前的职务或头衔就是什么?您向谁汇报工作?您的直接领导就是谁?谁向您汇报工作?您的直接下属有少?在不同时期您的工作主要任务与职责就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为了考察考生在归纳主要职责上就是否有困难,考官人员可能旁敲侧击,请考生描述日常工作并举例说明,以便从具体细节中作出判断。 其她的问题有:针对行为的情境与任务部分提问。如:“领导为什么要您代表公司与客户进行谈判”、“该谈判的目标就是什么”、“您当时对该谈判有什么准备”等。针对行为的结果提问。如:“对方答应了您方哪些具体的条件”、“公司对您谈判的结果的评价怎样”、“您又就是如何知道的”等。针对最成功之处提问。如:“您觉得在这次谈判中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等。对最失败之处提问。常用的提问包括:“在这次谈判中,您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什么”、“您又就是如何克服的”等。 考生讲述关键事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事件发生的情景;事件中所涉及的人;在该情景中的思想、感受与愿望;在那个情景中究竟就是如何做的;事件的最终结果就是什么。这就是面谈的关键阶段,但却常常出现问题,不就是考生想不出描述什么行为事件,就就是描述过于简单,或者洋洋洒洒以致于跑了题,绕了半天也许您还就是没有弄清楚究竟要表达什么问题。 在招聘面试中,仅仅通过应聘者的简历无法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其工作风格、性格特点等方面的情况。而使用STAR技巧则可以对应聘者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咨询?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 ■本刊记者欧阳觅剑发自北京 今年IT界最大的新闻,应该无过于实达被ST了。 而对于媒体来说,实达被ST背后还有一个更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是1998年为它做过企业咨询的麦肯锡。这个全球咨询界的大腕,居然兵败实达,一做完咨询,客户就由赢转亏,第二年还被ST。麦肯锡有点惨。 看来麦肯锡是急于想把话说清楚。5月26日,实达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欧高敦、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望博和董事吴亦兵会见了记者,就麦肯锡3年前为实达咨询一事做了说明。不过这个会以后,人们的疑问并未终止:洋咨询到底能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什么?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咨询? “一步到位”变成“从此滑坡” 麦肯锡与实达的合作始于1998年。 1996年上市后,筹到了资金的实达大上项目,四处扩张。对时的实达来说,怎样管理子公司和分公司是个头疼的问题。当时实达的各个子公司在各地都有分支机构,集团的管理十分困难。虽然集团在1998年年中提出过一个调整方案,但见效不大。于是1998年8月,实达决定不惜重金(300万)聘请麦肯锡,引进“外脑”为其设计管理方案。 对于麦肯锡来说,实达并不是一个理想客户。1998年实达已经有了亏损迹象。它的VCD项目销 售只完成了生产的1/4,已经停产,造成了几千万元损失。 麦肯锡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它选择客户,除了要看它的业绩,最重要的是其总裁要有远大的目 标和坚定的决心。麦肯锡显然认为叶龙是符合这些要求的。 8月,麦肯锡的实达项目开始运作。麦肯锡按其惯常步骤,先对实达管理人员、员工及竞争对手进行 访问,然后做出对实达的总体评价,总结了其各个环节的问题,实达表示认可,于是麦肯锡首先为之设计 了一套营销方案。实达实施后效果显著。 但实达显然认为麦肯锡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一次研讨会上,麦肯锡向实达高层介绍了国际一流I T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并为实达提供了两套改进其组织结构的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一套是渐进式的,实达满怀信心地选择了前者。 1999年实达按方案启用了新的组织结构:改子公司制为事业部制,设立销售事业部、硬件制造事 业部和营销事业部;把市场营销和销售区分开来;并将原来分散和销售归并整合,统一规划和管理。实达 当时对这个方案是满意的,认为引进了很多先进思想,比如市场营销的概念、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概念。 不管方案如何,事实是无情的:1998年引进此方案时是实达最辉煌的时期。到1999年5月方 案终止,实达退回到原来的子公司制。而这一年实达年报亏损总额达5000多万;2000年亏损达2.5亿,实达正式戴上了ST的帽子。 实达的总结报告将亏损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多元化投资失误,尤其是VCD项目的失 败;二是监管失控,子公司西方公司违规动作走私进口,导致被罚没近7000万元;三是管理构架 和业务重组失败,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就包括1998年引进新管理体系失败。可见实达有意无意地把 麦肯锡的重组方案看成是亏损原因之一。而叶龙也受到了实达内部很多指责。 难以否认的组织方案失败 在5月26日的见面会上,叶龙坦承实达对改革的代价估计不足,执行方案时不够谨慎。同时指出: 麦肯锡实达项目小组的成员企业动作经验不够、后续服务跟不上,麦肯锡对方案失败也应承担责任。 但是麦肯锡好像并不服气兵败实达的说法。在这个会上,针对“不谙中国国情”的外界评价,麦肯锡 从两个方面做了反驳。他们强调,麦肯锡有60多个中国企业用户,做了200多个项目;80%的雇员 是中国人,每个项目小组都是麦肯锡不存在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问题。对实达的失败,出席会议的麦肯锡管

情景案例分析

情景案例分析试题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王同学的父母都是菜市场销售人员,原来王同学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后来父母让他在放学和放假的时候到菜市场帮忙卖东西,为了激励他,在每次销售结束以后都会给他一定的经济补偿,久而久之,王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谈谈你的处理策略。 案例2:自从周老师新接了班后,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刚开始时,大家感到很新奇,积极性很高,轮到的值日班长认真负责,其余的同学积极配合值日班长的工作。可是时间一长,新鲜感过后,问题出来了:轮到的值日班长积极性还是很高,可轮不到的同学开始放松了,排队时你推我、我追你,做眼保健操时眼睛又偷偷睁开了,吃饭时边吃边说话,对值日班长的教育不屑一顾。你觉得周老师的值日班长轮换制的问题在哪里,你有什么建议? 案例3:班上有“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三个是课代表。有的同学反映,他们四个很团结,个个都很牛,谁给他们提意见,不仅听不进去,还可凶了。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班主任如何看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案例4:小明今天早晨又迟到了,并且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他这学期已多次迟到了,成绩也不好,班主任也多次和他交谈过,也与家长联系过,小明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也作过保证,但一段时间后,老毛病会复发。最近具同学和家长反映,小明迷恋网络游戏,也经常有厌学情绪,家长也对他没有办法。作为班主任,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小明这件事?对待上网成瘾的学生,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 附:案例——心理健康 周洁同学,某中学高一新生,来自农村,首次住校,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该同学性格较为古怪,不能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典型的“双困生”(心理和生活困难)。 问题:请问,作为她的班主任,您该如何处理“双困生”?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 “七步分析法”是麦肯锡公司根据他们做过的大量案例,总结出的一套对商业机遇的分析方法。 它是一种在实际运用中,对新创公司及成熟公司都很重要的思维、工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新创公司的市场在哪里? 这里一是要搞清楚市场是什么?再一个是在市场中的价值链的哪一端?确定自己的市场在哪里, 才能比较谁和你竞争,你的机遇在哪里。 第二步:分析影响市场的每一种因素 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后,就要分析该市场的抑制、驱动因素。要意识到影响这个市场的环境因 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抑制的,哪些因素是驱动的。此外还要找出哪些因素是长期的?哪些因素是短 期的?如果这个抑制因素是长期的,那就要考虑这个市场是否还要不要做?还要考虑这个抑制因素是 强还是弱? 第三步:找出市场的需求点 在对市场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就很容易找出该市场的需求点在哪里,这就要对市场进行分 析,要对市场客户进行分类,了解每一类客户的增长趋势。如中国的房屋消费市场增长很快,但有 些房屋消费市场却增长很慢。这就要对哪段价位的房屋市场增长快,哪段价位的房屋市场增长慢做 出分析,哪个阶层的人是在买这一价位的,它的驱动因素在哪里?要在需求分析中把它弄清楚,要了 解客户的关键购买因素,即客户来买这件东西时,最关心的头三件事情、头五件事情是什么? 第四步:做市场供应分析 即多少人在为这一市场提供服务,在这一整个的价值链中,所有的人都在为企业提供服务,因 位置不同,很多人是你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如奶制品市场中,有养奶牛的,有做奶产品的, 有做奶制品分销的。如公司要做奶制品分销,那前两个上游企业都是合作伙伴。不仅如此,还要结 合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找出供应伙伴在供应市场中的优劣势。

STAR结构面试法

行为表现是指一个人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比如,应聘者说:“我这个人很粗心,去年一年提供给经理的报告十次中要错一次。”这就是行为表现,反映出了他在过去某个阶段所做的事。过去的行为能预见未来的表现,在面试中,我们要抓住应聘者过去做过什么事情,怎么做的,后来结果是什么,不断地追问,这就叫行为表现的面试。 STAR面试法 在面试时,主考官可以根据应聘者过去做过什么、做得怎么样,来预见他进入公司后的工作表现。 询问过去要讲究方法,“星星”面试法——“STAR”是最常用的:“S”是situation,情景;“T”是target,目标;“A”是action,行动;“R”是result。用这个面试法能很快挖掘出应聘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问结果(result)。 比如,有的应聘者会说:“我在原来的公司是销售冠军,销售量排名几乎一直是第一位。”很多招聘经理、部门经理会听了很满意:“不错,这个人是销售冠军哪。”但对人力资源专家而言,这个回答没有任何意义,用人单位从中得不到任何信息。应聘者说:“我一直销售很好。”面试官就要追问:“你以前是在什么情景下销售做得好呢?公司的氛围怎么样?产品怎么样?销售的区域需求量怎么样?”然后再问:“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来保证销售额?是经常拜访客户、组织专家演讲?还是运气好、产品好?”最后要问结果,如果他说“我是公司最好的销售员之一”,就要问他:“你们公司有几个销售人员?有什么指标来判断你是最好的销售之一?你的销售到底是第一,还是第二,具体的销售额是多少?”不断地追问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才能把应聘者过去的行为表现问出来。 辨别面试的真话与谎言 现在的应聘者掌握了很多面试技巧,招聘者要想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还是谎言有四个诀窍:第一、如果应聘者所说是事实,通常会采用第一人称,用“我……”来开场;第二、说话时会显得很有信心;第三、他的眼神会直视招聘人员,公开地交流;第四、说话的内容明显和简历上的内容相符,或者和你掌握的有关他原公司的内容相符,这时,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所说是事实。 相反,我们怎样来发现应聘者在撒谎呢?即使他答得非常流利、编造得非常好,也会有迹象可循。第一、同样的话总是来回说,比如说来绕去都在说自己销售好,不能一针见血讲清楚,这就有可能在撒谎。第二、在举止和言语上有明显的迟疑。问他去年有没有和经理闹过矛盾?沟通有没有问题?他马上就愣住了,迟疑:“这个,那个,有过……”然后才开始讲,这极有可能是在编造一个故事。第三、应聘者比较倾向于夸大自我,通常会说:“我一贯都很细心、一直都很努力、我是最好的销售之一、我经常受经理表扬……”因为他没有实例可讲,所以经常会说自己是最好的。应聘者如果回答得太流畅,就极有可能是从某本面试技巧书上抄袭的,如果中途打断他,他就会接不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企业咨询】麦肯锡咨询公司案例分析经典和规律总结

一.Case Interview 1.类型介绍 (1) 什么是Case Interview? 一般来说,Case Interview主要针对咨询公司面试而言。也有一些公司如Dell二面会用一些小case来考察面试者的应变能力、考虑问题的全面性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咨询公司的Case Interview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开始先是Warm-up。在这一部分,你可能需要自我介绍,然后大致回答一下面试官针对简历以及个人选择提出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才是真正的Case Interview。简而言之,Case Interview就是现场对一个商业问题进行分析的面试。但是和大多数其他面试不同,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的面试官会给你提出一个Business Issue,并且会让你给出分析和意见。而你的任务是向面试官有逻辑的提出一些问题以使得你能够对这个Business Issue有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并且通过系统的分析最后给出建议。一般而言,Case Interview是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的。面试官看重的不是答案,而是从面试过程当中你表现出来的分析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大多数情况下Case不会很难,也不会需要你对那个行业有系统的了解。 Case Interview一般是一对一的,一轮会有两个Case Interview,由两个不同的面试官来负责,每个Interview持续45分钟,包括10-15分钟的warm-up以及一些Behavior questions,剩下的30分钟就是讨论Case。10-15分钟的Warm-up一般用英文,Case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中文,不同的公司以及不同的面试官对语言是有不同的偏好的。 (2) 为什么使用Case Interview? 由于咨询师在工作上的不少时间都是在和客户以及同事进行相互的沟通,同时咨询工作本身的特点要求咨询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特质才能够成功。这些特质包括: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对问题能够很快的根据细节建立假设,并且运用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等等。因此,一个互动性很强,和实际联系很紧以及要求分析能力较高的Case Interview可以很好的衡量面试者的这些素质。 (3) Case Interview考察哪些能力和素质 2领导能力 咨询师常常需要独立工作,并且带领团队和客户去达成共同的目标,因此领导力对于一个成功的咨询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在面试当中,你需要通过主动掌握整个面试,有信心的提问题来表现你的领导力。 2分析能力 咨询业的核心就是分析-根据事实提出假设,把数据break down,然后形成一套分析框架,并且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在面试过程当中,你需要通过有效,有目的性的提问等来反映你的分析能力。 2Presentation Skill 一旦咨询师对案例进行了完备的分析并且想好了相应的策略,他们就需要把他们的发现和建议展现给整个案例小组和他们的客户。因此,这个能力对咨询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在面试当中,宁愿说慢一点,花点时间思考,也不要结结巴巴的做陈词。 2精力 咨询公司往往希望他们的咨询师能够在10小时的飞机之后依然精力充沛的出现在客户面前。所以有力的握手,真诚的笑容,自信的眼神以及整洁的外表都是他们所看重的。 2冷静

麦肯锡兵败实达始末

麦肯锡兵败实达始末 从1998年年底到1999年底上半年,实达在引进麦肯锡咨询的过程中,由于最后执行的结果不成功,以至于草草收兵,甚至由此造成数千万的间接损失。 时隔两年,在实达集团因为连续出现亏损,吸引了各方关注的目光时,“麦肯锡兵败实达”的话题也被重新挖掘出来,并带着“洋管理水土不服”与否的疑问倍受中国企业家的关注。而实达集团内部在反思造成亏损的方方面面原因的过程中,也对执行“麦肯锡方案”过程中的得失也进行了一些回顾和分析。 一、管理问题提出 叶龙总裁在回顾麦肯锡咨询时说道:实达引入麦肯锡管理咨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救行为,也是实达真正认识自身管理的薄弱和驾驭多业务运作的力不从心,我们希望能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遏制亏损的漫延,并以此建立新的发展平台。 1996年实达电脑股票上市以后,实达集团跃上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投资项目骤然增多,据说当时每一次董事会议上都有几个投资议案需要审议。随着投资战线的拉长,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政,管理几乎失控,资源和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弊端已经显露无遗。从企业内部来看,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已拥有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群,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忽视市场营销造成了企业运行(从产品战略到销售各环节)的低效率和随意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实达向更高层面发展。 时任电脑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为该公司副董事长的陈文立先生曾经说过: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实达集团巨大的成绩背后也沉积了不少问题,失败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1998年4月份,陈文立代表监事会参加质量万里行活动,主要任务是调查不良资产和维修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只去了三个地方,为时一周,但却发现不少问题:不良资产规模宏大,且仍在不断增加;服务体系中各产品公司条块分割,造成资源浪费,服务成本无法控制,难以树立服务品牌。而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都在于架构不合理、管理不善,集团内有一种重经营,轻管理的倾向,许多精英都把力量放在抓单子、占市场、做形象上,很少人认真研究管理问题。殊不知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难度在成倍增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也在成倍增加! 实达要快速发展为国内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就必须突破管理上的“瓶颈”。 从当时的外部环境看,中国IT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在IT业的主流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竞争的加剧导致IT业进入微利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包括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 前一阵在中央台的“对话”节目中,有人说实达现在(指连续亏损之后)请麦肯锡的时机就对了。此言差矣,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大病之后方延医并非智举,实达在体质尚强壮的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案例分析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 2008年9 月16 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海发布了最新的消费者调查,并发现日渐富有的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对消费产品的营销和零售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陈有钢表示:“我们见证了日渐成熟和精明的消费群体的崛起,调查还表明,在华运作的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独特偏好,调整其市场营销计划的重要性。” 麦肯锡对中国消费者行为进行的第三次年度调查显示,四种趋势正在重塑着中国消费市场格局,即消费者行为的地区差异日益重要、富裕的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下降,以及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新途径。 一、地区差异日趋重要 现时,中国许多企业依然按照城市级别来细分客户,他们假设着全国各地富裕的一线城市居民,有相似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尽管这一趋势在分析以收入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例如购买高端产品的意愿时依然有效。但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地区特点,正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重要得多。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消费者在购买某一产品前,对其口碑的依赖度(42%) 要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37%。而漂亮的外观设计对西南地区的手机用户来说,是他们购买的最重要因素,占被访者的32%,国内平均水平却仅为18%。 过去,企业一直可以按照各城市的相对经济地位来划分市场,即依靠“城市分级”体系。但随着中国财富向各地区的扩散和城市化的

持续进展( 到2030 年,中国中心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或超过10 亿人),在确定最佳市场战略时,地区特点已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更为重要。在麦肯锡研究的八大主要购买因素中,有六项地区差别比城市等级差异显得更为重要,如影响力来源的因素以及有关新产品接受度的因素等。 在考察花钱购买高端品牌意愿等收入驱动因素时,城市等级依然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考虑战略选择,重新评估地域扩张、资源配置所采用的标准,投资开发满足不同顾客需求的新产品,完善营销信息传递方式和优化营销组合。 二、高收入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 随着高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消费者正表现出对高端商品的购买倾向。这些消费者中的15% 表示,他们愿意花高出商品平均价格一倍以上的钱来购买很多产品,包括牙膏、剃须刀等,商品包括手机、电视及电子产品。 在某些极端案例中,高收入个人甚至愿意花平均价格 3 倍以上的钱,来购买个人护理产品。这些高端消费者并没有被限制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即使在三线城市,高收入者甚至愿意支付相当于平均价格4.5 倍的价格购买某些个人护理产品。 事实上,当被问及什么促使消费者购买一款新的面霜时,有近2/3 的受访者表示,亲友的推荐起到决定作用,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和英国则仅为38%。相反,英国和美国的消费者会有2/3 被免费发放的试用装所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5。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联想集团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案例3联想集团简介4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8第二部分案例分析10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分析10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4联想集团战略16 联想集团战略研究19战略分析22战略评价22战略实施的调整计划24联想集团---建议24

第一部分案例 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0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数据来源:IDC),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联想集团不断加大对研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体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联想研究院为龙头的二级研发体系。2003全年(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内,联想集团共申请国家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到50%以上,2003年度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并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的中国杰出发明专利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并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

中西文化差异情景案例解析分析

Culture Difference Case Study Unit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ory Communication is something we do every day. It takes place so naturally that we simply fail to notice it until it hiccups or breaks down. Though it is commonpla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communication is life and life is communication. 1.When you join a social gathering, you must be aware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that govern the way things are going to proceed. There is a technical term for such rules and procedures—schema. 2. Face and politeness are two other areas which are extremely value—sensitiv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politeness is self—denigration and other—elevation. Case 1 Litz is a professo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 university in Finland. She invited her Chinese students home for an evening party. The schema from Litz’s point of view includes the following: 1. Giving invitation: by phone / by mail 2. Prepare everythi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guests 3. Receiving guests: open the door / express welcome / take their overcoats /

沟通技巧--STAR行为面试法

沟通技巧--STAR行为面试法 一、什么是STAR行为面试法: 先来个定义吧,估计很多人都知道: 行为面试,也称行为事件访谈,它是一种效度较高的面试技术。在行为面试中,追问是必不可少的。STAR 模型: 情境(S)- 描述员工经历过的典型的工作情境或任务; 目标(T)- 描述在那种情境下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行动(A)- 描述他/她为实现目标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结果(R)-描述采用的行为所取得的整体结果是什么(积极的、消极的、有成效的、没收益的等)。 二、STAR行为面谈法: 下面的词表示什么? 1.“我会” 2.“一般来说、通常” 3.“我们、我的小组、我所属的部门” 候选人所讲述的不一定就是行为事例,有可能是他个人的想法或书本理论。非行为事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候选人所讲述的不一定就是行为事例,有可能是他个人的想法或书本理论。非行为事例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含糊事例。如“我时常花时间了解客户经理需求,而且客户经理也很满意”。这里“时常”的表述很含糊,对“了解客户需求”这一行为的时间没有进行具体的描述。? (2)主观事例。如“我认为作为一个主管,关键是关心下属”。“认为”是一种主观的看法,并不能说明候选人曾经有过该行为,也就不能推测候选人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 (3)道理事例。如“要筹备一个支公司,首先我会做市场调查……,然后我会发布广告……”。“会”是用得最多的词,它说明候选人的论述是基于某种理论或假设。但我们关心的不是候选人是否知道这些理论,而是候选人具有这方面的能力。? 三、STAR面谈法中的正弦曲线原则: 所谓正弦曲线原则就是指对事例中与Action有关的部分进行提问,提问过程呈现正弦曲线性状。?HR 的提问方式如下: (1)起点1,针对行为的情境和任务部分提问。如:“主管为什么要你代表公司与客户进行谈判”、“该谈判的目标是什么”、“你当时对该谈判有什么准备”等。 (2)起点4,针对行为的结果提问。如:“对方答应了你方哪些具体的条件”、“公司对你谈判的结

麦肯锡公司招聘案例分析

麦肯锡公司招聘案例分析 麦肯锡公司招聘的理念是注重招聘“尖子”员工,所谓的“尖子”员工就是指在一个方面具有突出能力或者拥有特殊技能的员工,然而,在众多的选拔标准中,分析能力被摆在了第一位。 公司招聘的方式是用问题解答的形式进行的,公司所选择的问题考察的是整体的分析能力,根据案例查找到了该形式:麦肯锡的面试有2-3轮,主要是case study。咨询公司的案例涉及各个行业,案例分析要求你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问题。准备面试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情,最好要提前准备。至晚到九月十月也要开始准备了。咨询公司的案例考的分析能力,并不希望你照搬书本。但是首先你看看管理学方面的书会 有好处,另外多看和练习案例分析都是对发展自己的思路有帮助的。相关的案例可以从网络得到。也许是公司网站,也许是bbs, 也许是哈佛商业案例或者其他案例丛书。另外,找有相同目标的partner平时多做模拟练习。他当时就先后同几个partner演练过。 面试中,忌不假思索就jump to answer,因为以麦肯锡案例的难度,很快就答出的答案往往不是正确的。你可以思索三分钟都没有问题,不会被认为反应迟钝。你思考比较成熟之后,也许可以从多个角度给出问题的答案,你的英语口语也可避免因为思考不成熟而愈加磕磕绊绊。剩下的,就得由运气来解决了。 日本人说的尖子员工并不是最好的,70分就可以了。我认为日本公司主要考虑了员工的发展,而尖子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则更为有利。东西方的理念在这上面也有所体现,东方依然以人为本,而西方注重的是公司利益。我认为,70分的观念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个比较客观和实际,在唯一一个领域内顶尖的人才是存在的,但是同样的成本也是巨大的,流动性强对于并没有十分实力的公司是负担。再一,人才也有成长期,在工作中成长才能够使得人才与公司的文化目标更加融合更加适应。 我出一道题目:如果要在上海开发一个新的新生儿保险险种要招聘多少业务员?分析:先要了解上海地区地方近几年的出生率,在调查近几年的怀孕妇女数目,了解分布的情况,得出适用的数据,再调查可能购买保险的比率,从而得到招聘的人数。 麦肯锡公司与SGM公司的招聘有共同点就是1、外部招聘;2、招聘程序类似。不同点:SGM公司比麦肯锡公司更注重员工心理素质和品德。 06行政管理2班胡逸群 060140842

案例分析报告常见框架与工具详细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 1.Strategy 1.1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Operation 2.1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 产能利用是否合理(闲置率)? ?销售额下降:4P(价格过高?产品品质?分销渠道?促销效果?) 2.3产品营销类(接近于“新产品引入类”) 2.4产品定价类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成本加成定价、以目标利润(盈亏平衡)定价 ?以价值为基础定价

情景面试案例分析情景面试技巧

情景面试案例分析情景 面试技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情景面试案例分析,情景面试技巧 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情景面试案例分析,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情景面试技巧吧~ 关键词:情景面试案例分析,情景面试技巧 公司要招一个办公室助理,办公室的几个同事一起讨论了招聘标准、职责和要求后,有人提议,用情境面试的方式来试试,看看招聘的效果会怎样。 面试安排在早上9时,办公室的同事们基本上都在8时50分左右到的。根据设计,办公室的四个人,小王在整理近期报纸;小张在打扫个人卫生;HR王女士在看近期文件;小李待在隔壁的办公室,等9时的时候,打电话给王女士,说老总要求尽快把报告整理出来,9时10分必须给总经理。 三个面试者A君、B君、C君,都被通知面试时间在9时,他们的到达时间分别为8时55分、9时02分和9时10分。 A君到达后,小张边让他在沙发上等等,边忙于整理报纸,告诉A君:他可以自己去倒杯水、看会报纸。A君说谢谢后,就规规矩矩的待在那里。 B君来了,进来后首先抱歉自己迟到,并解释说走错楼梯了,小王还是在整理报纸,同时解释因为HR总监王女士有急事,需要他等等,面试9时20分开始。同样,也是告诉B君可以自己倒杯水、看会报纸。B君说谢谢后,倒了两杯水,一杯给了A君,另一杯留给了自己。看到小王在整理报纸,B君说:“反正现在也是等,我来帮你一块整理吧。”小王说不必不必,B君说:“你负责日期,我帮你按版面进行整理,这样会快些。”然后就干开了。 A君有些不自在,就拿了报夹上的报纸翻起来。 C君9时10分到达。他是通过某一关系介绍过来的,进来后,冲着办公室里面的人点点头,自己就找位置坐下来。沙发边上杂志乱糟糟的,C君胡乱翻了一下,抽出其中一本,跷着脚,看起来。 9时12分,隔壁打电话的小李,过来招呼打扫卫生的小张,要把办公室的一张桌子搬出去。 A君站起来,看到桌子必须从沙发边搬出去,知道碍事,把报纸放在边上;B君又一副“我是男的,我可以帮忙”的架势来帮忙;而C君仍然跷着腿看杂志。最后,你猜,HR选择了谁答案是:三个人都选了,A君是因为公司需要一个库房管理;B君被办公室录用了;C君被领导安排在销售部门。 你知道三个人后来的发展吗王女士说,一年后,这几个人不出他们所料,收获了不同的命运:A君规规矩矩,B君得到了晋升,C君离职了。 专家点评: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说,该企业有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迹象,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企业充分考虑人职匹配的问题,注重员工的长久发展,同时也考虑其发展与公司整体发展的联系,这已成为企业招聘的主流趋势 他提醒求职者,面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参与其中的应聘者需要注意每个细节。从时间方面来说,迟到肯定是很不好的。A君守时,从这一点来看是基本符合要求的;B君迟到不好,但迟到时间不长,并且他也很主动地解释了原因,基本看来是对面试和该工作是重视的;C君迟到时间太长,且有些漫不经心,可能他本身对此工作不重视。 从面试中的行为来看,A君老实、缺乏灵活性,属于完全服从指令行事的员工。因此,安排给他仓库管理的岗位是比较匹配的,符合该岗位的基本要求;B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案例分析

麦肯锡:中国消费行为的四种变化趋势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海发布了最16年9月2008新的消费者调查,并发现日渐富有的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对消费产品的营销和零售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陈有钢表示:“我们见证了日渐成 熟和精明的消费群体的崛起,调查还表明,在华运作的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独特偏好,调整其市场营销计划的重要性。” 麦肯锡对中国消费者行为进行的第三次年度调查显示,四种趋势正在重塑着中国消费市场格局,即消费者行为的地区差异日益重要、富裕的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下降,以及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新途径。

一、地区差异日趋重要 现时,中国许多企业依然按照城市级别来细分客户,他们假设着全 国各地富裕的一线城市居民,有相似的消费态度和行为,尽管这一 趋势在分析以收入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例如购买高端产品的意愿 时依然有效。但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地区特点,正 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重要得多。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消费者在购 买某一产品前,对其口碑的依赖度(42%)要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的37%。而漂亮的外观设计对西南地区的手机用户来说,是他们购 买的最重要因素,占被访者的32%,国内平均水平却仅为18%。 过去,企业一直可以按照各城市的相对经济地位来划分市场, 即依靠“城市分级”体系。但随着中国财富向各地区的扩散和城市.

化的持续进展(到2030年,中国中心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或超过10 亿人),在确定最佳市场战略时,地区特点已变得比城市级别差异更 为重要。在麦肯锡研究的八大主要购买因素中,有六项地区差别比 城市等级差异显得更为重要,如影响力来源的因素以及有关新产品 接受度的因素等。 在考察花钱购买高端品牌意愿等收入驱动因素时,城市等级依 然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考虑战略选择,重新评估地域扩 张、资源配置所采用的标准,投资开发满足不同顾客需求的新产 品,完善营销信息传递方式和优化营销组合。 二、高收入者对高端产品的偏好加强 随着高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消费者正表现出对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