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育教学设计

基因的表达(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2017届_人教版_基因的表达_单元测试题

2017届人教版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题 (4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6·模拟)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选B。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产生的mRNA不同。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tRNA、rRNA和m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 C.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 D.分化后的不同形态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 【解析】选C。有的RNA是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RNA(包括tRNA、rRNA和m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tRN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中mRNA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

3.(2014·高考)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2)图示信息:②是转录,③是翻译,④是逆转录。 (3)关键知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寄生在人的T淋巴细胞中。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信息传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在侵染过程中HIV整体进入T淋巴细胞,然后释放出RNA,故B选项是错误的。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它的遗传物质RNA先经逆转录形成DNA,然后形成的DNA整合到患者细胞的基因组中,再通过病毒DNA的转录形成HIV的RNA,最后通过翻译,形成HIV的蛋白质,并组装成大量的子代HIV,由被感染的细胞裂解释放出来;根据题图中的中心法则可知病毒D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的,故可以研发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故A、C、D 选项均正确。 4.(2016·模拟)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是GCU,那与之相配对

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教案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 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 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先对本章的知识体系及意图作简要的概述 (二)新课讲述----第一节、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1.电源: 先分析课本图2。1-1 说明该装置只能产生瞬间电流(从电势差入手) 【问题】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让学生回答—电源) 类比:(把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进行类比)如图2—1,水 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在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 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运动,从水池A运动到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 有一个瞬时水流。 教师提问:怎拦才能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电流呢 让学生回答:可在A、B之间连接一台抽水机,将水池B 中的水抽到水池A中,这样可保持A、B之间的高度差,从而使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归纳:电源就是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迁到负极的装置。(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是一种能够不断地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 结合课本图2。1-4分析导线中的电场的分布情况。 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荷分布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其一是电源正、负极产生的电场,可将该电场分解为两个方向:沿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沿导线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垂直于导线方向的分量使自由电子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使导线的两侧出现正、负净电荷分布。其二是这些电荷分布产生附加电场,该电场将削弱电源两极产生的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直到使导线中该方向合场强为零,而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与导线平行,自由电子只存在定向移动。因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故称恒定电场。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区分静电平衡和动态平衡。 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电场称恒定电场。 3.电流(标量)

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11简单的逻辑电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1

11 简单的逻辑电路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初步了解简单的逻辑电路及表示符号.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理解“与”、“或”和“非”门电路在逻辑电路中的结果与条件的逻辑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一、“与”门 1.“与”逻辑关系:如果一个事件的几个条件都满足后,该事件才能发生,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与”逻辑关系. 2.“与”门: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3.符号:,其中“&”具有“与”的意思,象征着:只有A与B两个输入端都是1时,输出端才是1. 二、“或”门 1.“或”逻辑关系:如果几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某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关系叫做“或”逻辑关系. 2.“或”门: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叫做“或”门. 3.符号:,“≥1”象征着:当1个或多于1个输入端为1时,输出端就是1. 三、“非”门 1.“非”逻辑关系: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关系. 2.“非”门: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叫做“非”门. 3.符号为,其中矩形右侧小圆可以看作数字“0”,它与数字“1”象征着:输入端为1时,输出端是0.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与”门电路中,A、B两个输入端中只要有其中一个为“1”,输出端就为“1”.(×) (2)“与”门电路中,A、B两个输入端都为“1”时,输出端才是“1”.(√) (3)“或”门电路中,A、B两个输入端有一个是“0”时,输出端就是“0”.(×) (4)“或”门电路中,A、B两个输入端有一个是“1”时,输出端就是“1”.(√) 2.下面为一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该类型的逻辑门电路为________门电路.

基因的表达教案

一、课题:《基因的表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 2、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三、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图、DNA转录RNA的图解、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白化症患儿图 五、教学重点 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六、教学难点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即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结合教师举例、图示进行教学。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深刻的印象。另外,注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索交流,多鼓励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并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2.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障碍,动机和兴趣上进行分析 (1)首先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然后在知识障碍上:对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教学幻灯片、教材模式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从分子角度分析为什么亲代和子代在性状上相似? 回答: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2.为什么子代获得了亲代的DNA分子,子代在性状上就像亲代呢? 回答:是因为DNA分子可以控制遗传性状。 那么,DNA分子是怎么控制性状呢? 这就是本小节要解决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的表达 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P13-14页的内容,并强调观察图6-8 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提问并思考: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人教版必修2 第4章 基因的表达(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 第4章基因的表达 一、单选题 1.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 2.白化病和黑尿病都是因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后氧化变黑。如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白化病患者细胞内可能含有酶B B.控制酶D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黑尿病 C.白化病和黑尿病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D.图中代谢过程可说明一个基因可影响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3.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4.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兔在受到低温作用后毛色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可能是() A.遗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 B.环境对基因表达的作用

C.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重排 D.环境引起基因突变 5.科学研究表明,细胞中核糖体通常不是单个执行功能,而是构成多聚核糖体(如图)。研究表明动物卵裂期细胞中的多聚核糖体明显增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B.卵裂期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蛋白质 C.多聚核糖体的形成可以使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合成的肽链数量增加 D.多聚核糖体上的每个核糖体只能合成多肽链的一部分 6.中心法则是指( ) 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B.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 D.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7.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指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过程 B.它首先由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 C.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可能从RNA传向DNA D.遗传信息最终要传向蛋白质,使其表达 8.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与《琵琶行》有着同等音乐造诣的唐诗,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了视听享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李凭箜篌引》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要求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天马行空的朗诵。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二、奇特怪诞的想象。江娥、素女的哀愁,玉碎的激昂,凰叫得凄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画面美,女娲炼石、老鱼跳波,月宫的的遐想。让学生在一片辽阔的天地之中尽己之遐想,在音乐的王国中感受作者如何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所感所想。学生受到了感染,有部分学生提笔而书。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生是高

二、四班的刘哲同学,对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歌曲中鱼儿游于水中的描写,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喝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学习,效果显著。 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作文二: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亮点:本课时教学设计以读促教,读中品悟、赏析,体现古诗文教学的特点。一读采用各种形式,读通、读顺、读出情感,初步走进诗文。二读,读出美感、诗韵。大多数学生能够找出表现箜篌美妙的诗句,并能小组内讨论赏析诗句,积极活跃。三读,试着赏析比较《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的异同,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大家小组内讨论争议,多数仅仅在找修辞方法的不同。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分析侧面描写的效果,两首诗文中比喻句的作用及效果。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发现,九年级学生的比较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需要积极训练。 作文三:李凭箜篌引教学反思 利用自主学习平台指导学生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听到的知识不如自己搜索到的来得深刻,更何况,一首诗歌(词),它最美之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应该会在未来的学习模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我们这节课超

恒定电流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 恒定电流基本概念和定律 2014-12-10 林小武 一、复习目标 1.掌握电流、电阻、电功、电热、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2.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3.知道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了解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 二、难点剖析 一、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运动。 2.形成条件:导体两端有电压。 (1)导体提供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电解液中的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 (2)导体两端加电压就在导体中建立了电场。 3、电流的强弱—电流I (1)定义: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 与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即t q I = (2)单位:安培,符号是A ,通常单位还有毫安、微安1A=103mA=106 μA 4、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 设导体的横截面是S ,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是n ,每个电荷的电量为q ,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则在时间t 内通过的电流I=neSv 5、区分三种速率: (1)电流传导速率:既电场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3×8 10m/s 。 (2)电荷定向移动速率:I=neSv 中的v 是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约为5 10-m/s (机械运动速率)。 (3)电荷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大约是5 10m/s 6、归纳一下和电流有关的各种表达式 t q I = I=neSv (微观) R U I = r R E I += U P I = BL F I = 3、电流的分类: (1)直流电:方向保持恒定的电流。 (2)恒定电流: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的电流。 (3)交流电:方向均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4)正弦交流电:大小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流。 典型例题 ①金属导体中电流的计算: 【例题1】如图所示,横截面积为S 的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 ,每个电子的电量为e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以速度v 定向移动。求导体中的电流。如果导体中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 ,则导体中的电流又是多少 (答案:I=neSv I=nve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金属导体,千万不要到处套用 ②电解液导电电流的计算: 【例题2】电解液导电中,如果5s 内沿相反方向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量均为5C ,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多少 (答案:I=2A ) ③环形电流的计算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基因的表达(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必修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华侨中学生物组严慧琼 2009.12.11 Ⅰ.教材分析: 本章为《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内容,内容上与前后章节有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本章之前,复习的是基因的本质,讲述的是DNA与生物性状的相关性,为本章节的复习做了铺垫,本章则是着重描述基因如何实现对性状的控制。 Ⅱ.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对高三学生而言虽是已学过的旧知识,对大部分概念、原理基本了解,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零乱,且本节有一些概念、原理、过程的知识十分抽象,学生模糊不清,易于混淆。 高三复习课教学已进行一个阶段,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自主复习构建章节知识网络及发现知识漏洞的能力 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DNA和RNA分子的区别,及RNA的分类和作用 2.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概述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能力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 2、能应用本节的知识原理解析相关生物学现象,提高综合分析及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相互交流、合作和评价 Ⅳ.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心法则的提出和发展 教学难点:RNA的种类与作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启动子与终止子 Ⅴ.教学设计思路:课前指导学生复习本章节内容,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网络图,在课堂展示并点评,进而导出教师的网络图,抓住贯穿整节课的主干内容,即DNA---RNA---蛋白质,再从中延伸各个知识点,使学生系统掌握本章节的内容。结合高考试题题的讲解的,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Ⅵ.课时安排:1课时 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Ⅷ.教学过程:

2019届 人教版 基因的表达 单元测试 (1)

基因的表达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翻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翻译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其场所在核糖体 B. 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以各种氨基酸为原料 C.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体现了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D. 翻译过程需要tRNA的转运,一种tRNA可转运一种或几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故A正确;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故B正确;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这属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故C正确;翻译过程的运输工具为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中部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过程①、③、⑤一般发生于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内 B. 图1过程①?⑤不可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 C. 图2过程需要DNA连接酶参与,复制起点A先于B复制 D. 图2、3过程均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图1中①是逆转录、②⑤是转录、③是DNA复制、④是翻译。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是其RNA不能逆转录,只能进行RNA自我复制和翻译,A错误;B.图1可表示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的过程,B错误;C.图2表示DNA的复制是多起点进行,即A和B是不同的起点,经过A和B处复制后,形成的两段DNA需要DNA连接酶连接。由图可知,B所复制的DNA长度比A的长,故B 先于A复制,C错误;D.图2是线状DNA的复制,图3是环状DNA的复制,图2和图3过程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如酵母菌。由图中箭头可知,图2和图3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和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 B.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C.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高二恒定电流教案

深师教育辅导教案 第 3 课次年级高二科目:物理 本次课题恒定电流复习备课时间11月1日 授课时间2011年11 月5日14 :00 --- 16 :00 辅导老师江小谦学生姓名陈仕杰陈斯亮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掌电路的概念以及基本公式 2.、熟悉电路的变化规律以及电路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题型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掌握其规律,以指导之后的做题思路。 重 点难点重点:闭合电路的计算难点:电路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 1.电流 电流的定义式: t q I=,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对于金属导体有I=nq v S(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约10-5m/s,远小于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5m/s,更小于电场的传播速率3×108m/s),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金属导体,千万不要到处套用。 2.电阻定律 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公式: s l Rρ =。 (1)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该材料的性质,不是每根具体的导线的性质),单位是Ω m。 (2)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3)材料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系: 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理解为温度升高时金属原子热运动加剧,对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阻碍增大。)铂较明显,可用于做温度计;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可用于做标准电阻。 ②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理解为半导体靠自由电子和空穴导电,温度升高时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数量增大,导电能力提高)。 ③有些物质当温度接近0 K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T C。我国科学家在1989年把T C提高到130K。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做到室温超导。 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R U I=(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液,不适用于气体导电)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I-U曲线和U-I曲线的区别。还要注意:当考虑 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是过原点的直线。 【例题1】实验室用的小灯泡灯丝的I-U特性曲线可用以下哪个图象来表示:

教案比较阅读《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资料

浅议音乐诗歌的阅读方法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出现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音乐诗歌,于是我就这两首诗歌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了音乐诗歌鉴赏模式探究。 教学目标立体化。 知识与技能层面通过比较二首诗在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进行学法建模,归纳音乐诗歌的比较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层面则以诵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进行深入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则是从复杂多变的乐声中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作者经历为先导。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先导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 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减免赋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元和十一年,47岁,屡次上书剖析政事,希望革除弊端,结果屡遭贬斥,一不小心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此时创作《听颖师弹琴》。 李贺(790~816),字长吉,号四明狂客。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虽家道没落,但勤奋苦学,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最终李贺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文本探究为基础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

恒定电流全章习题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习题精练: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B.电子运动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 2.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通电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电流的传导速率 B.金属导线中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导线中的电流就越大 C.电流是一个矢量,其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国际单位制中,电流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其单位“安培”是基本单位 3.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氢原子的电子在核的静电力吸引下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子运动形成 的等效电流大小为多少?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B.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A C.电流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 D.任何物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不为零,就有电流存在 5.关于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将导体置于电场中,导体中就有持续电流 B.电源的作用可以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C.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就说明导体内部的电荷没有移动 D.恒定电流是由恒定电场产生的 6.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电池供电的电流是8mA,也就是说( ) A.1h电池供给8C的电量 B.1 000s电池供给8C的电量 C.1s电池供给8C的电量 D.1min电池供给8C的电量 7.如图所示,在NaCl溶液中,正、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如图所示,若测得2s内有×1018个Na+和Cl-通过溶液内部的横截面M,试问:溶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电流多大? 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长为240m的近似圆形轨道,当环中的电流为10mA时,若电子的速率为十分之一光速,则在整个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是多少? 9.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过的电流强度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在Δ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nvSΔt B.nvΔt 第二节电动势

基因的表达课堂实录20

《基因的表达》课堂实录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教学实施过程: 师:为了大家略微小紧张的心情,咱们先来轻松下,想问在我国古代谁说话最有权威? 生:皇帝 师:那现在如果皇帝想让一个工厂加工一批上等的产品,需要怎么办?用不用自己亲自去找相关负责人呢? 生:不用,有圣旨,然后让太监或者大臣送去 师:听起来还挺麻烦的,现在我如果把细胞比作一个国家,你们觉得谁更像皇帝? 生1:我觉得是细胞核,因为他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生2:我觉得DNA更像皇帝,而细胞核更像皇宫,因为细胞核之所以是控制中心,也是因为它里面有DNA。 师:大家是不是也更赞同他的观点?如果这样我们就来回顾历史一样来看看DNA具备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才具有这样的资格呢? 生:回答略(学生上讲台展示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成果并介绍) 师:既然DNA能够决定性状,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决定的。 生:通过mRNA和tRNA来实现的。 师:这样说,就有点片面了,那基因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师:好,现在想想如何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什么媒介来完成呢? 生:通过RNA来实现。 (学生上讲台展示整理的知识点) 师:现在媒介找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具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生:回答略(学生上讲台展示整理的知识点并阐述相关过程) 师:和其他学生共同提出错误的地方并纠正。然后引出转录的概念并继续下一个过程 生:学生活动略(学生分小组在下面演示翻译的过程) 师:流动检查,碰到个别疑难问题重点提示 师:好,下面咱们请一组同上台演示并讲解下这个过程学 生:学生活动略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完成演示过程 师:进行纠正和重点提示 (教师领起,学生统一回答。) 师:这是翻译过程,像这样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 ,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法则。这是完整的中心法则么? 生:不是,RNA还可以进行自我复制,而且一些RNA病毒还可以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逆转录过程。 师:好,科学家偶尔还发现一些蛋白质由于错误折叠而影响了其他相同的蛋白质也错误折叠了,类似于蛋白质的复制,但尚未明确具体的原因,需要在座的你们去完成,这也意味着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需要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

恒定电流教学设计 第七章恒定电流考纲要览考向预测本章为历年高考考点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历年考题中均有体现,特别是规定的学生实验,不论是实验知识的检查,还是器材连接、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每年试题中都有所涉及,考的既具体又灵活,稳恒电路分析,也是高考试题的计算题常考内容之一.本章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电路的计算,包括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阻的计算,电功、电热的计算,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其中电路分析——包括含容电路分析、电路变化、动态问题分析,电功、电功率分配问题分析以及设计型实验题,都是考查中出现几率最大的部分,要重点加以掌握.设计型实验题也是一种考查趋势,该种题型不仅要求对于本章规定实验的原理能够深入理解,还要求具有灵活的思路,能熟练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解决新的问题.更考查了学生的研究方法、掌握情况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所以对于该种问题的复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基础知识回顾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只要导线两端存在电压,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就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势低处向电势高处定向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电流的宏观表达式:I=q/t,适用于任何电

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注意:在电解液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q/t计算电流强度时应引起注意.电流的微观表达式: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移送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定义式为:E=W/q.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电源的几个重要参数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②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2.电动势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体导电.图像图7-1-1注意I-U曲线和U-I 曲线的区别:对于电阻一定的导体,图中两图都是过原点的直线,I-U图像的斜率表示--------,U-I图像的斜率表示------.还要注意:当考虑到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时,电阻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 电动势》教案

2.2电动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动势的定义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的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电动势的概念,对电动势的定义式的应用。 2、电池内部能量的转化;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 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教师: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必然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减少,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你认为电源是个怎样的装置呢?

学生思考回答: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引入:电源又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不同的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一样吗?这个本领用什么来描述呢? (二)进行新课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2-1(如图所示) 教师:(1)用导线将电源连成最简单的电路,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线中的电场是什么电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特点如何?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1)电路由两部分组成,电源外部能看得见的部分,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看不见的部分,称为内电路。 (2)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电源正极向负极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导线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因为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所以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电流大小恒定。 教师:自由电子在导线中定向运动,电场力做什么功?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 学生:正功;减少。 教师: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能量还守恒吗?该怎样理解? 学生:守恒。自由电子与带正电的离子相互碰撞,在定向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作用,电子要不断克服阻力做功,其动能向热能转化。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对,概括地说,在电源外部,电场力对自由电子做正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这个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这些电能又是哪里来的呢? 学生: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大家讨论一下,电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

《第二节 基因的表达--翻译》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陈娟2011/9/23 18:01:21石嘴山市光明中学6315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的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 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具体内容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使用的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行解释、推断。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本节是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建议 基因的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我认为可以 1、利用活动教具,将翻译过程直观化,突破重难点。目前,网上也有不少相关课件。但我认为课件的师生互动方面不如人意。如果利用活动教具,效果会非常好。1)、教师演示教具的使用教师介绍教具各部分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然后,让学生按照mRNA上的遗传密码,利用教材上的密码子表,查出所代表的氨基酸名称。提问:应由何种转运RNA来搬运呢?这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通过思考学生一般能悟出:应是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的转运RNA来搬运。教师演示转运RNA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的过程。演示3个氨基酸转运及缩合的过程。2)、学生动手完成翻译的过程。一次3个学生,分别操作核糖体、氨基酸、转运RNA,每3个学生配合完成1个氨基酸的转运过程。 2、利用挂图,呈现翻译的过程。 3、利用表格,对比转运和翻译的异同,mRNA和tRNA的异同。 四课题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翻译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五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概述中心法则的内容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教学内容

九年级《李凭箜篌引》(1课时)陈娟

课题:《李凭箜篌引》课型:新授 时间:2012年9月24日姓名:陈娟 单位:舜耕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探究:李凭箜篌引 课前预习: 1、熟读全诗,理清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 3、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诗歌。”“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诗歌内容,体味和推敲描摹声音的特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字词障碍、熟读全诗,了解作者及其他基本常识。进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会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学法指导】 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ppt出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及题解: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助读资料二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新授 一、字词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 () 二、读诗 1.教师范读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基因的表达说课稿

基因的表达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说课的内容是《基因的表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方面主要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基因的表达是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以及有关染色体相关的知识基础上,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基因与DNA以及染色体的相互关系,认识RNA的形成过程,RNA的分类,认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 《基因的表达》既是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更是考试的焦点,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基因结构以及基因工程的基础。特别是对基因概念的掌握运用是高考的着眼点,以基因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 并且教材围绕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这一主线,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地位,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染色体、DNA、基因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及过程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观察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 的观点。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依据: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而且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比较复杂,较为抽象。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因表达》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所讲述的知识大多是微观的,知识难度较大,并且涉及到许多繁杂的基础知识需要处理。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微观结构宏观化,以形象思维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教学模式为:“学案导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创设的情境有:图片资料、学案、3D动化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三、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引导,媒体展示阅读提纲,督促学生仔细阅读相关教材,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读图析图、观看转录翻译的动画,理清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分析重难点,顺利建构完整知识板块。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设计思路及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