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流电阻电功率

电流电阻电功率

第一课时:电流电阻电功

一.电流:

1.定义:通过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比值叫做电流 2.公式:I=q/t 3。标量,但有方向 规定正电荷方向为电流方向 4.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vS,其中n为,v为,S为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公式:I=U/R

2.适用范围:适用于,但对气态导体等并不适用

3.应用时注意:U、I与R的一一对应(既同一部分电路)

三.电阻定律:1。电阻:,

2.定义式为R=U/I,但R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与无关,

3.电阻定律:R= ρL/S

4.材料的电阻率:ρ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ρ决定于和两个因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5.超导现象:某些材料在温度为0 K附近时突然减小为0,这种现象为超导现象四.电功、电功率:

1.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

电功公式W=qU=IUt,适用于一切电路.

2.“度”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功单位,1度= J.

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的过程.

3.电功率等于电流所做的功,计算公式P=W/t=UI适用于一切电路.

4.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而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

五.焦耳定律、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1.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上产生的热量Q= ,此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产生电热的过程,是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2.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电能完全转化为电路的内能.因而电功电热,有:W=UIt=I2Rt=(U2/R)t. P=UI=I2R=U2/R.

3.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电能除了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外,还要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功电热,电功率电路的热功率.即有:

W=UIt=E其它+I2Rt或UI=I2R+P其它(P其它指除热功率之外的其他形式能的功率)

例题选析:

例1:如图所示的图像所对应的两个导体:

(1)电阻关系R1∶R2为;

(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0)时,电压之比U1∶U2为;

(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0)时,电流之比I1∶I2为

例2: 一台小型电动机在3V电压下工作,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2A,用此电动机提升所受重力为4N的物体时,在30s内可使该物体被匀速提升3m,若不计除电动机线圈生热之外的能量损失,求: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2)在提升重物的30s内,电动机线圈所产生的热量

(3)线圈的电阻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B.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就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D.欧姆定律:I=U/R 适用一切电路

2.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电量为e,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度为υ,在△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A.nυS△t B.nυ△t C.I△t/e D.I△t/(Se)

3.如图所示,将一电动势=1.5V,内阻r=1.0Ω的电源和粗

细均匀的电阻丝相连,电阻比长度L=0.279m,电阻R=99Ω,

电容C=0.2μF,当滑动触头P以4×10—3m/s的速度向右滑动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容器C充电,流过电流计G的电流方向为a→G→b

B.电容器C放电,流过电流计G的电流方向为b→G→a

C.每秒钟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减少量的0.02V

D.流过电流计的电流是4×10—3mA

4.两根长度都为L的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a和b串联后接入电

路,使电流从a的起端流入,从b的末端接地,若此导线上各点

电势如图所示,则导线a和b的横截面积之比S a:S b为()

A.2 :1 B.1 :2 C.4 :1 D.1 :4

5.两只灯炮A和B,额定电压都是110V,A的额定功率为60W,

B的额定功率为100W,为了把它们接在220V电路上都能正常

发光,并要求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最小,应采用图10-2-1中的哪种接法( )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功率(瓦)=电流(安培)x电压(伏特); 功率=电压*电流12V*1A=12W 电流=电压/电阻12V/40Ω=0.300mA 电压/电流=电阻 功率符号P单位W 电压符号U单位V 电阻符号R单位Ω 电流符号I单位A 关系式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2=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ρ×(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²/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²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²T/R(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²R(纯电阻电路)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完整版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 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功率(瓦)=电流(安培)x电压(伏特); 功率=电压*电流 12V*1A=12W 电流=电压/电阻 12V/40Ω= 电压/电流=电阻 功率符号P单位W 电压符号U单位V 电阻符号R单位Ω 电流符号I单位A 关系式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2=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ρ×(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²/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²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²T/R(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电阻、电流、功率计算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 流过电路里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 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 (伏特),电阻R (欧姆),电流强度I (安培),功率N (瓦特) 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 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 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 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 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 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1,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二电压/电阻I = U/R 单位换算:1MA(兆安)=1000kA (千安)=1000000A (安) 1A (安)=1000mA(毫安)=1000000 卩A (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 (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 (电功率),U (电压),I (电流),W(电功),R (电阻),T (时

电流、功率、电压、电阻计算公式

= 1.732 X U X I X COSφ 功率P =1.732X380X I X0.85 电流I = P / (1.732 X 380 X 0.85) 功率分有功和无功,有功P=U*I*(cos a);无功Q=U*I*(sin a);注:a是功率因数。 三相电动机的功率电阻的电流如何计算。电压已知为380V。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 的平方 ②

电流和电阻的功率关系

电流和电阻的功率关系 电流(I)和电阻(R)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 重要的关系,即功率关系。本文将详细探讨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功率关系,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1. 电流和电阻简介 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流动,用安培(A)表示。而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用欧姆(Ω)表示。电流和电阻是电路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它们的关系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效果。 2. 电流、电阻和功率的公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 I = V/R 其中,I表示电流(安培),V表示电压(伏特),R表示电阻 (欧姆)。 而功率(P)则是电路中消耗的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 VI 3. 电流和电阻的功率关系 从功率公式可以看出,功率与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带入功率公式,可以得到: P = (V^2)/R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意味着,在电路中,功率会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电阻的增 大而减小。 4. 电流和电阻的功率关系的应用 电流和电阻的功率关系在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功率公式,可以推导出以下几个重要的应用: 4.1 电路安全性设计 电流和电阻的功率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设计电路中元件的参数,以确保电路的安全性。根据功率公式,当功率过大时,可能会导 致元件过热,甚至损坏。因此,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电流和电阻值,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 4.2 电器能效优化 电阻的增加会使得电路消耗更多的功率,而与之相反,电流的 减小会使得电路消耗更少的功率。因此,在电器的设计和使用中,可 以通过合理选择电流和电阻的数值,以达到能效优化的目的,减少不 必要的能源浪费。 4.3 电子产品性能提升 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可以通过调节电压和电流的数值,以达 到提升产品性能的目的。例如,在计算机的处理器设计中,根据功率 公式可以得知,通过提高电压和减小电阻的数值,可以使芯片工作在 更高的功率下,进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性能。

电流与电阻的功率关系

电流与电阻的功率关系 电流和电阻是电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 关系,即功率关系。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功 率关系,并解释其对电路中能量转换的影响。 1.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安培(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流的计算公式为I = Q / t,其中Q表示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通过的时间。 2.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阻是指在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 欧姆(Ω)。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V / I,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3.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中转换或消耗的能量,用符号P表示, 单位为瓦特(W)。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V × I,其中V表示电压,I表 示电流。 4. 电流与电阻的功率关系 根据以上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功率关 系为P = I² × R或P = V² / R。这个关系表明,在一个电路中,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 功率关系对电路的影响 电流与电阻的功率关系对电路中能量转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 电阻增加时,根据功率公式,功率会变小,导致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减弱。相反,当电流增大时,功率会变大,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增强。 6. 电流和电阻的应用举例 电流与电阻的功率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 子设备的电源管理往往需要根据功率关系来调整电流和电阻的数值, 以实现对功率的控制。此外,电路中的短路和过载问题也需要根据功 率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 综上所述,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功率关系,即功率与 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这个功率关系在电路中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影响着能量的转换和传输。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 功率关系来对电流和电阻进行调整和控制,以实现对电路的有效管理。这对于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阻与电流的功率计算

电阻与电流的功率计算 电阻与电流的功率计算是电学领域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功率。本文将介绍电阻、电流和功率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实例。 一、电阻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的度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R = V/I 其中,R代表电阻,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给定电压和电阻情况下的电流值。 二、电流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安培(A)。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I = V/R 其中,I代表电流,V代表电压,R代表电阻。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给定电压和电阻情况下的电流值。 三、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功率是描述电路的能量转化率的物理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瓦 特(W)。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 = V * I 其中,P代表功率,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给定电压和电流情况下的功率值。 四、电阻、电流和功率的计算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电压为12伏特(V),电阻为4欧姆(Ω)的电路。我们可以利用以上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电流和功率: 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 I = V/R,代入数值计算,得到I = 12V / 4Ω = 3A。 根据功率计算的公式 P = V * I,代入数值计算,得到 P = 12V * 3A = 36W。 因此,在这个例子中,电路中的电流为3安培,功率为36瓦特。 总结: 电阻与电流的功率计算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通过欧姆定律和功率 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给定电压和电阻情况下的电流和功率值。 这些计算对于电路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 应用。

电流电阻功率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功率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和功率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在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产生功率,这些概念的计算和理解对于电路的设计、分析和维护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电流、电阻和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一、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电荷可以是电子、离子或其他带电粒子。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表示每秒通过导体的电荷量。电流的方向是带电粒子的流动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电流的方向可以是正向或负向,具体取决于带电粒子的电荷性质。 在直流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是恒定的,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欧姆定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电流I与电阻R成正比,与电压U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I = U/R 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可以用交流电学公式计算。交流电学公式是指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I = I0sin(ωt + Φ) 其中,I表示电流,I0表示最大电流,ω表示角频率,t表示时间,Φ表示相位差。 二、电阻 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质或元件。电阻的大小与物质

的电导率、截面积和长度有关。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表示通过电阻时单位电压下的电流大小。电阻的符号通常用R表示。 在电路中,电阻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不随电流大小变化,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随电流大小变化,需要用其他公式计算。 在直流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R = U/I 其中,R表示电阻,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交流电阻计算公式计算。交流电阻计算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 R = Vrms/Irms 其中,Vrms表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Irms表示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三、功率 功率是指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能量变化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表示每秒产生的能量变化量。功率的符号通常用P表示。 在直流电路中,功率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P = UI 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在交流电路中,功率可以通过交流功率计算公式计算。交流功率

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功率

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功率 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功率是电路中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计算参数。电 流和电阻是电路中最基本的两个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电 路的性能和功率消耗。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电流、电阻以及它们之 间的功率关系,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和计算方法。 一、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和定义 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电流的方向通常是正电荷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 2. 电阻:电阻是材料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 欧姆(Ω)。电阻越大,材料越难通过电流。 二、电流、电阻和功率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U/R。功率P 等于电流I乘以电压U,即P=I*U。根据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 功率和电阻之间的关系:P=U²/R。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电流越大,功率越大:根据功率公式,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越大,功率也越大。 2. 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根据功率公式,当电流不变时,电阻越大,功率越小。 三、电流和电阻功率的实际应用

1. 电灯的功率计算:假设一个电灯的电压是220V,电流是0.5A,我们可以通过功率公式P=I*U计算得出功率为P=0.5A*220V=110W。这意味着这盏灯的功率是110瓦。 2. 家用电器的功率消耗: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空调等都有功率标识。通过了解家用电器的功率特性,我们可以合理安排用电,避免超负荷使用。 3. 电子设备的电流要求:对于电子设备,我们需要了解其工作电流和电源供应的电流是否匹配,以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功率消耗。通过了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功率计算和应用。合理的功率管理对于正常使用电器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保护电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流、功率、电压、电阻计算公式

=1.732 X U X I X COS © 功率P =1.732X380X I X0.85 电流I = P / (1.732 X 380 X 0.85) 功率分有功和无功,有功P=U*l*(cos a);无功Q=U*I* (sin a);注:a是功率 因数。 三相电动机的功率电阻的电流如何计算。电压已知为380V。 电流=1,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匸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I 符号名称:安培(安) 单位:A 公式:电流二电压/电阻I= U/R 单位换算:1MA (兆安)=1000kA (千安)=1000000A (安) 1A (安)=1000mA (毫安)=1000000 yA (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 式=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 (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 (星 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⑴串联电路P (电功率)U (电压)I (电流)W (电功)R (电阻)T (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11=12=1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 U2=R1: 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 : W2=R1 : R2=U1 : U2 P1 : P2=R1 : R2=U1 : 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1=11+12 各处电压相等U仁U仁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乞(R1+R2 )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11: I2=R2: R1 W1 : W2=I1 : I2=R2 : R1 P1 : P2=R2 : R1=I1 : 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 的平方 ②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关系 功率(瓦)=电流(安培)x电压(伏特); 功率=电压*电流12V*1A=12W 电流=电压/电阻12V/40Ω=0.300mA 电压/电流=电阻 功率符号P单位W 电压符号U单位V 电阻符号R单位Ω 电流符号I单位A 关系式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2=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ρ×(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²/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²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²T/R(同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