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第二章 谓词逻辑

(完整word版)第二章 谓词逻辑

第二章谓词逻辑

1.什么叫做客体和客体变元?如何表示客体和客体变元?

2.么叫做谓词?

3.什么叫做论域?我们定义一个“最大”的论域叫做什么?

4.填空题:

1.存在量词:记作(),表示( )或者()或者( )。

2.全称量词:记作( ),表示( )或者()或者( )。

5。什么叫做量词的作用域?指出下面两个谓词公式中各个量词的作用域。

”x(F(x,y)→$yP(y))∧Q(z)∧$xA(x)

”x$y”z(A(x,y)→B(x,y,z))∧C(t)

6。什么叫做约束变元?什么叫做自由变元?指出下面公式中哪些客体变元是约束变元?哪些客体变元是自由变元?

”x(F(x,y)→$yP(y))∧Q(z)∧$xA(x)

7.填空:一个谓词公式如果无自由变元,它就表示一个( )。

8.给出的谓词 J(x):x是教练员, L(x) :x是运动员, S(x) :x是大学生,O(x) :x是年老的,V(x) :x是健壮的,C(x):x是国家选手,W(x) :x是女同志, H(x):x是家庭妇女,A (x,y):x钦佩y。客体 j:金某人.用上面给出的符号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所有教练员是运动员。

2.某些运动员是大学生.

3.某些教练是年老的,但是健壮的.

4.金教练既不老,但也不是健壮的。

5.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是教练。

6.某些大学生运动员是国家选手。

7.没有一个国家选手不是健壮的。

8.所有老的国家选手都是运动员。

9.没有一位女同志既是国家选手又是家庭妇女。

10.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又是国家选手。

11.所有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

12.有些大学生不钦佩运动员.

9。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金子闪光,但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2.没有大学生不懂外语.

3.有些液体可以溶解所有固体.

4.每个大学生都爱好一些文体活动。

5.每个自然数都有唯一的后继数。

10.令P表示天气好.Q表示考试准时进行。A(x)表示x是考生.B(x)表示x提前进入考场。C(x)表示x取得良好成绩.E(x,y)表示x=y.利用上述符号,分别写出下面各个命题的符号表达式。1.如果天气不好,则有些考生不能提前进入考场。

2.只有所有考生提前进入考场,考试才能准时进行。

3.并非所有提前进入考场的考生都取得良好成绩。

4.有且只有一个提前进入考场的考生未能取得良好成绩。

11.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仅当他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S(x):x是大学生;Q(x):x取得了优异成绩;H(x):x刻苦学习。) 2.每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都有唯一的前驱数。

(Z(x):x是自然数; E(x,y):x=y; Q(x,y):y是x的前驱数。)

12.是偏序集,B是A的非空子集.在括号内分别写入y是B的极小元、最小元、下界相应的谓词表达式.

y是B的极小元Û()

y是B的最小元Û()

y是B的下界Û( )

13.设论域D={1,2}又已知a=1 b=2 f(1)=2 f(2)=1

P(1,1)=T P(1,2)=T P(2 ,1)=F P(2,2)=F

求谓词公式”x$y(P(x,y)®P(f(x),f(y)))的真值。(要求有解题的过程)

14设论域为{2,3},A(x,y)表示 x+y=xy。求谓词公式Ø”x$yA(x,y)的真值。(要求有解题的过程。)

15。设谓词P(x,y)表示x是y的因子,论域是{1,2,3}。求谓词公式”x$yØA(x,y)的真值。(要

求有解题过程)

16。令论域D={a,b},P(a,a):F, Pa,b):T, P(b,a):T, P(b,b):F。公式( )的真值为真。A:”x$yP(x,y) B:$x”yP(x,y) C:”x”yP(x,y) D:Ø$x$yP(x,y)

17.令论域D={a,b},P(a,a):F,P(a,b):T,P(b,a):T,P(b,b):F,公式( )的真值为真。

a:Ø$x$yP(x,y) b:$x”yP(x,y) c:”x"yP(x,y) d:"x$yP(x,y)

18。令Lx,y)表示x

a:自然数集合 b:整数集合 c:有理数集合 d:实数集合

19.设论域为{1,2,3},已知谓词公式 $xP(x,3) ®(”yØP(3,y) ®$zP(1,z)) 的真值为假,则x=2时,使P(x,3)为真。此说法是否正确?针对你的答案说明原因。

20。什么叫做对谓词公式赋值?

21。什么叫做谓词公式的永真式?

22。什么叫做谓词公式A与B等价?

23。什么叫做谓词公式A永真蕴含B?

24。设B是个不含客体变元x的谓词公式,在下面的等价公式中,哪些是不正确?说明不正确的原因。

1。”xA(x)∨BÛ”x(A(x)∨B)

2. ”xA(x)∧BÛ"x(A(x)∧B)

3。 B→”xA(x)Û"x(B→A(x))

4. "xA(x)→BÛ”x(A(x)→B)

25.证明下面等价公式 $x(A(x)→B(x))Û”xA(x)→$xB(x)

26。证明下面等价公式 $xA(x)→"xB(x)Þ"x(A(x)→B(x))

27.下面谓词公式等价成立吗?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xA(x)∧$xB(x) Û$x(A(x)∧B(x))

28.下面谓词公式等价成立吗?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x(A(x)∨B(x))Û”xA(x)∨"xB(x)

29。下面永真蕴涵式成立吗?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xA(x)∧$xB(x) Þ$x(A(x)∧B(x))

30。下面永真蕴涵式成立吗?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x(A(x)∨B(x)) Þ”xA(x)∨"xB(x)

31.什么叫做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

32.不是谓词公式”x(A(x,y)®$yB(x,y))的前束范式的为()

a: "x$y(A(x,t)® B(x,y)) b: ”x$t(A(x,y)® B(x,t))

c:”x$y(A(x,y)® B(x,y)) d:”t$y(A(t,x)® B(t,y))

33.写出谓词公式 "x(P(x)∧R(x))→(Ø$xP(x)∧Q(x))的前束范式.

34。分别指出推理规则US、ES、的名称、形式、作用以及使用这些规则时的注意事项。

35.举例说明在谓词推理时,使用ES时所指定的客体c不应该是在此之前用US规则所指

定的客体c (即本次用ES特指客体c,不应该是以前特指的客体)。并分析发生的错误.

36.举例说明在谓词推理时,使用ES时所指定的客体c不应该是在此之前用ES规则所

指定的客体c (即本次用ES特指客体c,不应该是以前特指的客体)。并分析发生的错误.

37。分别指出推理规则EG、UG的名称、形式、作用以及使用这些规则时的注意事项。

38.用谓词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的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xC(x), $x(A(x)ÚB(x)), "x(B(x)®ØC(x)) Þ$xA(x)

39。用谓词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的格式书写推理过程。)“不认识错误的人,也不能改正错误.有些诚实的人改正了错误。所以有些诚实的人是认

识了错误的人。”

设A(x):x是认识错误的人. B(x):x改正了错误.C(x):x是诚实的人。命题符号化为:”x(ØA(x)→ØB(x)),$x(C(x)∧B(x)), Þ$x(C(x)∧A(x))

40。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x(A(x)®(ØB(x)ÚØC(x))),”x(A(x)®(ØC(x)®D(x))), $x(A(x)ÙØD(x))Þ $x(A(x)ÙØB(x))

41。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

$x(A(x)Ù(B(x)®ØC(x))), "x(A(x)®(C(x)ÚØD(x))), ”x(A(x)®D(x))

Þ $x(A(x)ÙØ B(x))

42。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鸟都会飞。猴子都不会飞.所以,猴子都不是鸟。”

43。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一些病人喜欢所有医生。任何病人都不喜欢庸医。所以没有医生是庸医。”

44. 给定谓词如下:S(x):x是学生;L(x):x是校领导; G(x):x是好的;T(x):x是老师;P(x):x受过处分; C(x,y):y表扬x。用上述谓词表达下面各个命题,并且用谓词逻辑推理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

“没有受过处分的学生,都受到过校领导的表扬;有些好学生,仅仅受到老师的表扬;所有好学生,都没有受过处分.所以,有的老师是校领导.”

45.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任何人如果他喜欢步行,他就不喜欢乘汽车;每个人或者喜欢乘汽车或者喜欢骑自行车。有的人不爱骑自行车,因此有的人不爱步行.”

46。给定谓词 M(x):x是高山俱乐部成员。H(x):x是滑雪者. D(x):x是登山者。

L(x,y):x喜欢y。客体:a:小杨;b:小刘;c:小林;d:雨;e:雪.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方法,

解决下面问题。(要求按照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小杨、小刘和小林为高山俱乐部成员,该俱乐部的每个成员是个滑雪者或登山者。没有一个登山者喜欢雨。而所有滑雪者都喜欢雪。凡是小杨喜欢的,小刘就不喜欢。小杨喜欢雨和雪。试证明该俱乐部是否有个是登山者而不是滑雪者的成员.如果有,他是谁?"

47.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谓词逻辑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x(ØP(x)® Q(x)), ”x(ØQ(x)ÚØR(x)), "xR(x) Þ$xP(x)

48。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

(要求按照谓词逻辑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x(P(x)®(Q(x)ÙR(x))), Ø"x(R(x)®Q(x))Þ$x(R(x)ÙØP(x))

49。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

(要求:按照教材中推理的格式写出推理过程)

"x(ØC(x)Ú(ØA(x)ÚØB(x))), ”x(A(x)®(ØC(x)®D(x))), Ø"x(ØA(x)ÚD(x))

Þ$x(A(x)ÙØB(x))

50。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

(要求:按照逻辑推理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x($y(S(x,y) ÙM(y)) ®$z((P(z)ÙR(x,z))) ÞØ$zP(z)®"x”y (S(x,y) ®ØM(y))

51。设:N(x)表示x是自然数;O(x)表示x是奇数;E(x)表示x是偶数;C(x)表示x能被2整除.用上面给定的谓词表示下面各个命题,然后用谓词逻辑推理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注:要按照教材中推理的书写格式描述推理过程)

“每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所有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有些自然数能被2整除;因此,有些自然数是偶数。"

52。用谓词逻辑推理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注:要按照教材中推理的书写格式描述推理过程)

$x(A(x)ÙØ"y(ØB(y)ÚØC(x,y))), "x(A(x)®"y(D(y )®ØC(x,y)))Þ$y (B(y)ÙØD(y))

53。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教材格式写出推理过程)

”x(A(x)®$y(B(y)®ØC(x,y))), ”x(A(x)®"y(C(x,y)ÚD(y))), $xA(x)Ù"yØD(y) $yØB(y)

54. 给定谓词如下:A(x):x是书刊;B(x):x是合法出版的;C(x):x是人;D(x):x感到忧虑。先用这些谓词将下面各个命题符号化,再用谓词逻辑推理方法证明这个推理是正确的。

“如果有些书刊是非法出版的,则所有人都感到忧虑。一些人不感到忧虑.因此,所有书刊都是合法出版的."

55。用谓词逻辑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按照教材格式写出推理过程)

$xA(x),$x(B(x)ÙØC(x)), ”z((A(z)Ù"x$yD(x,y))®”y(B(y)®C(y))), Þ"y$xØD (x,y)

56。给定谓词:N(x):x是自然数,E(x):x是偶数,O(x):x是奇数,D(x,y):x可被y整除.用上述谓词表达下面各命题,并用谓词逻辑推理方法证明其推理的有效性。

“每个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自然数为偶数,当且仅当它能被2整除.并不是所有自然数都可以被2整除。所以,有的自然数是奇数。"

57.用谓词推理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注:要按照教材中推理的书写格式描述推理过程)

$x(A(x)Ù$y(B(y)ÙC(x,y))),”x(A(x)®”y(D(y)®ØC(x,y)))ÞØ”y(B(y)®D (y))

58.分析下面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之处。并写出正确的推理过程。"x(A(x)→B(x)), $xA(x)Þ $xB(x)

⑴”x(A(x)→B(x)) P

⑵ A(c)→B(c) US ⑴

⑶ $xA(x) P

⑷ A(c) ES ⑶

⑸ B(c) T ⑵⑷ I11

⑹$xB(x) EG ⑸

59.用谓词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下面推理的有效性。要求按照推理的格式书写推理过程。

$xP(x), "x(Q(x)®Ø R(x)), ”x(ØP(x)Ú R(x))Þ $xØ Q(x)

1.答案:定义:能够独立存在的事物,称之为客体,也称之为个体.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定义:用小写英文字母x、y、z。..表示任何客体,则称这些字母为客体变元。

2。答案:定义: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后边有括号,括号内是若干个客体变元,用以表示客体的属性或者客体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谓词。如果括号内有n个客体变元,称该谓词为n元谓词。

3。答案:定义:在命题函数中客体变元的取值范围,称之为论域,也称之为个体域。

论域是一个集合。

定义:由所有客体构成的论域,称之为全总个体域。它是个“最大”的论域。

4.答案:1.存在量词:记作($ ),表示 ( 有些 ) 或者( 一些 )或者(至少一个)。

2.全称量词:记作(" ),表示(每个)或者(任何一个 )或者(所有的)。

5.答案:在谓词公式中,量词的作用范围称之为量词的作用域,也叫量词的辖域.

在"x(F(x,y)→$yP(y))∧Q(z)∧$xA(x)中:

”x的作用域:(F(x,y)→$yP(y))

$y的作用域:P(y)

$x的作用域:A(x)

在”x$y"z(A(x,y)→B(x,y,z))∧C(t)中:

”x的作用域:$y”z(A(x,y)→B(x,y,z))

$y的作用域:"z(A(x,y)→B(x,y,z))

"z的作用域:(A(x,y)→B(x,y,z))

6.答案:定义:如果客体变元x在"x或者$x的辖域内,则x在此辖域内约束出现,并称x在此辖域内是约束变元。否则x是自由出现,并称x是自由变元.

在"x(F(x,y)→$yP(y))∧Q(z)∧$xA(x)中

F(x,y)中的x和P(y)中的y以及A(x)中x是约束变元.

而F(x,y)中的y和Q(z)中的z是自由变元。

7。答案:(命题)

8. 答案:

1."x(J(x)→L(x))

2.$x(L(x)∧S(x))

3.$x(J(x)∧O(x)∧V(x))

4.J(j)∧ØO(j)∧ØV(j)

5.Ø"x(L(x)→J(x))或者 $x(L(x)∧ØJ(x))

6.$x(S(x)∧L(x)∧C(x))

7.$Øx(C(x)∧ØV(x)) 或者”x(C(x)→V(x))

8.”x((O(x)∧C(x))→L(x))

9.Ø$x(W(x)∧C(x)∧H(x))

10.$x(W(x)∧J(x)∧C(x))

11."x(L(x)→$y(J(y)∧A(x,y)))

12.$x(S(x)∧”y(L(y)→ØA(x,y)))

9.答案:

1.设:G(x):x是金子。 F(x):x闪光。则命题的表达式为

”x(G(x)®F(x))ÙØ"x(F(x)®G(x))或者

"x(G(x)®F(x)) Ù$x(F(x)ÙØG(x))

2.设 S(x):x是大学生。F(x):x是外语。K(x,y):x懂得y.则命题的表达式为

Ø$x(S(x)Ù"y(F(y)®ØK(x,y)))或者

”x(S(x)®$y(F(y)ÙK(x,y)))

3.设F(x):x是液体。.S(x):x是固体。D(x,y):x可溶解y。则命题的表达式为

$x(F(x)Ù”y(S(y)®D(x,y)))

4.设S(x):x是大学生.L(x,y):x爱好y。C(x):x是文娱活动。P(x):x是体育活动。则命题的表达式为:

"x(S(x) ®$y((C(y)∨P(y))ÙL(x,y)))

5.设令N(x):x是自然数。A(x,y):y是x的后继数。 E(x,y):x=y 则命题的表达式为

”x(N(x)→$y(N(y)∧A(x,y)∧”z((N(z)∧A(x,z))→E(y,z))))

10。答案:

1.ØP®$xA(x)ÙØB(x)

2.Q®”x(A(x)® D(x))

3.Ø"x((A(x) Ù(B(x))® C(x))

4.$xA(x)ÙB(y)ÙØC(x)Ù”y((A(y) ÙB(y)ÙC(y))® E(x,y)))

11.答案:

1.”x(S(x)→(Q(x)→H(x)))

2.”x((Z(x)∧ØE(x,0))→$y(Z(y)∧Q(x,y)∧”z((Z(z)∧Q(x,z))→E(y,z))))

12。答案:

y是B的极小元Û( $y(y∈B∧Ø$x(x∈B∧x≠y∧x≤y)))

y是B的最小元Û( $y(y∈B∧”x(x∈B→y≤x)) )

y是B的下界Û($y(y∈A∧”x(x∈B→y≤x)))

13.答案:解:”x$y(P(x,y)®P(f(x),f(y)))

Û$y(P(1,y) ®P(f(1),f(y)))Ù$y(P(2,y) ®P(f(2),f(y)))

Û((P(1,1)®P(f(1),f(1)))Ú (P(1,2) ®P(f(1),f(2))))Ù P(2,1)®P(f(2),f(1)))Ú(P(2,2) ®P(f(2),f(2))))

Û((P(1,1)®P(2,2))Ú(P(1,2)®P(2,1)))Ù((P(2,1)®P(1,2))Ú(P(2,2) ®P(1,1)))

Û((T®F )Ú (T®F))Ù((F®T)Ú(F®T))

Û(FÚ F)Ù(T Ú T)

ÛFÙT ÛF

14.答案:解: Ø”x$yA(x,y)Û$x”yØA(x,y)

Û”yØA(2,y)Ú”yØA(3,y)

Û(ØA(2,2)ÙØA(2,3))Ú(ØA(3,2) ÙØA(3,3) )

Û(FÙ T) Ú (TÙ T)

ÛFÚ TÛT

15。答案:解: "x$yØA(x,y)

Û$yØA(1,y)Ù $yØA(2,y)Ù$yØA(3,y)

Û(ØA(1,1)ÚØA(1,2) ÚØA(1,3))Ù(ØA(2,1) ÚØA(2,2) ÚØA(2,3)) Ù (ØA(3,1) ÚØA(3,2)ÚØA(3,3))

Û(F ÚF) ÚF)Ù (T ÚF)ÚT) Ù(T ÚT ÚT))

ÛF

16.答案:A

17。答案:令论域D={a,b},P(a,a):F,P(a,b):T,P(b,a):T,P(b,b):F,公式(d )的真值为真。

a:Ø$x$yP(x,y) b:$x"yP(x,y) c:"x”yP(x,y) d: "x$yP(x,y)

因为a: Ø$x$yP(x,y)ÛØ($yP(a,y)Ú$yP(b,y))ÛØ(P(a,a)ÚP(a,b))Ú(P(b,a)ÚP(b,b))

ÛØ((FÚT)Ú(TÚF))ÛF

b:$x"yP(x,y)Û”yP(a,y)Ú”yP(b,y)Û(P(a,a)ÙP(a,b))Ú(P(b,a)ÙP(b,b))

Û (FÙT) Ú (TÙF) ÛF

c:”x”yP(x,y)Û”yP(a,y) Ù"yP(b,y)Û(P(a,a)ÙP(a,b))Ù(P(b,a)ÙP(b,b))

Û(FÙT)Ù(TÙF) ÛF

d:"x$yP(x,y)Û$yP(a,y)Ù$yP(b,y)Û(P(a,a)ÚP(a,b))Ù(P(b,a)ÚP(b,b))

Û(FÚT)Ù(TÚF)ÛT

18。答案:a

19.答案:解:此说法正确。

因为$xP(x,3)®("yØP(3,y)®$zP(1,z)) 的真值为假,所以$xP(x,3)的真值为真,”yØP (3,y) 的真值为真,$zP(1,z))的真值为假。

由$xP(x,3) 的真值为真,得P(1,3)为真,或者P(2,3)为真,或者P(3,3)为真。

由”yØP(3,y)的真值为真,得P(3,1)、P(3,2)、P(3,3)均为假.

由$zP(1,z)) 的真值为假,得P(1,1)、P(1,2)、P(1,3)均为假。

综合上述情况得, P(2,3)为真,

20。答案:若将给定的谓词公式中的命题变元,用确定的命题代替,对公式中的客体变元用

论域中的客体代替,这个过程就称之为对谓词公式作指派,或称之为对谓词公式赋值.

21。答案:给定谓词公式A,E是其论域,如果不论对公式A作任何赋值,都使得A的真值为真,则称公式A在论域E上是永真式。如果不论对什么论域E,都使得公式A为永真式,则称A为永真式。

22。答案:给定谓词公式A、B,E是它们的论域,如果不论对公式A、B作任何赋值,都使得A与B 的真值相同(或者说A«B是永真式),则称公式A与B在论域E上是等价的。如果不论对什么论域E,都使得公式A与B等价,则称A与B等价,记作AÛB.

23。答案:给定谓词公式A、B,E是它们的论域,如果不论对公式A、B作任何赋值,使得

A→B为永真式,则称在论域E上公式A永真蕴含B。如果不论对什么论域E,都使得公式A→B为永真式,则称A永真蕴含B,记作AÞB。

24.答案:解:4式不正确。因为

"xA(x)→BÛØ”xA(x)∨BÛ$xØA(x)∨BÛ$x(ØA(x)∨B)Û$x(A(x)→B)

所以”xA(x)→B不等价于 "x(A(x)→B),即4式不成立.

25。答案:证明 "xA(x)→$xB(x)

ÛØ”xA(x)∨$xB(x)

Û$xØA(x)∨$xB(x)

Û$x(ØA(x)∨B(x))

Û$x(A(x)→B(x))

26。答案:证明$xA(x)→"xB(x)

ÛØ$xA(x)∨”xB(x)

Û"xØA(x)∨”xB(x)

Þ"x(ØA(x)∨B(x))

Û”x(A(x)→B(x))

27.答案:不成立。

因为根据量词分配公式知道,只有公式 $x(A(x)∧B(x)) Þ $xA(x)∧$xB(x)成立。

而没有$xA(x)∧$xB(x) Þ$x(A(x)∧B(x))。可以举如下反例说明:

令A(x)表示x是男生, B(x)表示x是女生。则 $xA(x)∧$xB(x)表示“有些人是男生也有些人是女生",这显然是真的命题。而$x(A(x)∧B(x))表示“有这样的人,他既是男生也是女生。”,这显然是假命题。所以$xA(x)∧$xB(x)Þ$ x(A(x)∧B(x)) 不成立。

所以没有等价公式 $xA(x)∧$xB(x) Û $x(A(x)∧B(x)) 成立。

28。答案:不成立。

因为根据量词分配公式知道,只有公式”xA(x)∨"xB(x) Þ”x(A(x)∨B(x))成立。

而没有"x(A(x)∨B(x))Þ"xA(x)∨"xB(x).可以举如下反例说明:

令A(x)表示x是男生, B(x)表示x是女生。则 "x(A(x)∨B(x))表示“任何一个人来说,他或者是男生或者是女生。”,这显然是真的命题。而”xA(x)∨”xB(x)表示“要么大家都是男生,要么大家都是女生.”,显然由”x(A(x)∨B(x))不能推出”xA(x)∨”xB(x).

所以”x(A(x)∨B(x)) Þ "xA(x)∨"xB(x) 不成立。

所以没有等价公式 "x(A(x)∨B(x)) Û"xA(x)∨"xB(x)成立。

29.答案:不成立。可以举如下反例说明:

令A(x)表示x是男生, B(x)表示x是女生.则

前件$xA(x)∧$xB(x)表示“有些人是男生也有些人是女生”,这显然是真的命题。而后件$x(A (x)∧B(x))表示“有这样的人,他既是男生也是女生。”这显然是假命题。

所以$xA(x)∧$xB(x)Þ$ x(A(x)∧B(x))不成立.

30。答案:不成立。可以举如下反例说明:

令A(x)表示x是男生, B(x)表示x是女生。

则前件”x(A(x)∨B(x))表示“任何一个人来说,他或者是男生或者是女生。”这显然是真的命题.而后件”xA(x)∨"xB(x)表示“要么大家都是男生,要么大家都是女生。”

显然由"x(A(x)∨B(x))不能推出”xA(x)∨”xB(x)。

所以"x(A(x)∨B(x)) Þ ”xA(x)∨"xB(x) 不成立.

31。答案:前束范式定义:一个谓词公式符合下面条件,就是前束范式:

所有量词前面都没有联接词;

所有量词都在公式的左面;

所有量词的辖域都延伸到公式的末尾。

32。答案:c

33。答案:解

”x(P(x)∧R(x))→(Ø$xP(x)∧Q(x))

ÛØ”x(P(x)∧R(x))∨(Ø$xP(x)∧Q(x)) (去→)

Û$xØ(P(x)∧R(x))∨(”xØP(x)∧Q(x)) (量词转换)

Û$x(ØP(x)∨ØR(x))∨(”xØP(x)∧Q(x)) (后移Ø)

Û$x(ØP(x)∨ØR(x))∨(”yØP(y)∧Q(z)) (换变元)

Û$x(ØP(x)∨ØR(x))∨”y(ØP(y)∧Q(z)) (扩量词辖域)

Û$x"y((ØP(x)∨ØR(x))∨(ØP(y)∧Q(z))) (扩量词辖域)

34.答案:US:全称特指规则(Universal Specialization)

形式: "xA(x)ÞA(c) (其中c是论域内指定客体)

作用:去掉全称量词。

注意事项:c不是A(x)中的符号。

ES:存在特指规则(Existential Specialization)

形式:$xA(x)ÞA(c)(其中c是论域内指定客体)

作用:去掉存在量词。

注意事项:

⑴ c不是A(x)中的符号。

⑵用ES指定的客体c不应该是在此之前用US规则或者用ES规则所指定的客体c (即本次用ES

特指客体c,不应该是以前特指的客体)。

35。答案:例:令A(x)表示x是自然数,B(x)表示x是整数。

⑴”x(A(x)→B(x)) P

⑵ A(c)→B(c) US 如c=0.1

⑶$xA(x) P

⑷ A(c)× ES A(0。1)为F

得出0.1是自然数的错误结论。

36.答案:例:令A(x)表示x是自然数,B(x)表示x是整数。

⑴ $xB(x) P

⑵ B(c) ES 如c=-1

⑶$xA(x) P

⑷ A(c) × ES A(-1)为F

得出-1是自然数的错误结论.

37.答案:EG:存在推广规则 (Existential Generalization)

形式: A(c)$ÞxA(x)(其中c是论域内指定客体)

作用:添加存在量词。

注意事项:x不是A(c)中的符号。

UG:全称推广规则 (Universal Generalization)

形式: A(c)Þ”xA(x) (其中c是论域内任何指定客体)

作用:添加全称量词。

注意事项:x不是A(c)中的符号.

c一定是任意的客体,否则不可全称推广。

38。答案:⑴$x(A(x)ÚB(x)), P

⑵ A(a)ÚB(a) ES ⑴

⑶ "xC(x) P

⑷ C(a) US ⑶

⑸ "x(B(x)→ØC(x)) P

⑹ B(a)→ØC(a) US ⑸

⑺ØB(a) T ⑷⑹ I12

⑻ A(a) T ⑵⑺ I10

⑼ $xA(x)) EG ⑻

39.答案:⑴$x(C(x)∧B(x)) P

⑵ C(c)∧B(c) ES ⑴

⑶ C(c) T ⑵I1

⑷ B(c) T ⑵I2

⑸”x(ØA(x)→ØB(x)) P

⑹ØA(c)→ØB(c) US ⑸

⑺ØØA(c) T ⑷⑹ I12

⑻ A(c) T ⑺ E1

⑼ C(c)∧A(c) T ⑶⑻ I9

⑽$x(C(x)∧A(x)) EG ⑼

40。答案:证明。

⑴ $x(A(x)ÙØD(x)) P

⑵ A(a)ÙØD(a) ES ⑴

⑶ A(a) T ⑵ I

⑷ØD(a) T ⑵ I

⑸”x(A(x)®(ØC(x)®D(x))) P

⑹ A(a)®(ØC(a)®D(a)) US ⑸

⑺ØC(a)®D(a)) T ⑶⑹ I

⑻ C(a) T ⑷⑺ I

⑼ "x(A(x)®(ØB(x)ÚØC(x))) P

⑽ A(a)®(ØB(a)ÚØC(a)) US ⑼

⑾ØB(a)ÚØC(a) T ⑶⑽ I

⑿ØB(a) T ⑻⑾ I

⒀ A(a)ÙØB(a) T ⑶⑿ I

⒁$x(A(x)ÙØB(x)) EG ⒀

41。答案:证明。

⑴ $x(A(x)Ù(B(x)®ØC(x))), P

⑵ A(a)Ù(B(a)®ØC(a)) ES ⑴

⑶ A(a) T ⑵ I

⑷ (B(a)®ØC(a)) T ⑵ I

⑸ "x(A(x)®(C(x)ÚØD(x))) P

⑹ A(a)®(C(a)ÚØD(a)) US ⑸

⑺ (C(a)ÚØD(a)) T ⑶⑹ I

⑻ "x(A(x)®D(x)) P

⑼ A(a)®D(a)) US ⑻

⑽ D(a) T ⑶⑼ I

⑾ C(a) T ⑺⑽ I

⑿ØB(a) T ⑷⑾ I

⒀ A(a)ÙØB(a) T ⑶⑿ I

⒁$x(A(x)ÙØB(x)) EG ⒀

42.答案:证明.

设 B(x):x是鸟;F(x):x会飞;M(x):x是猴子。命题符号化为:

"x(B(x)→F(x)), "x(M(x)→ØF(x))Þ "x(M(x)→ØB(x))

⑴ "x(B(x)→F(x)) P

⑵ B(a)→F(a) US ⑴

⑶ "x(M(x)→ØF(x)) P

⑷ M(a)→ØF(a) US ⑶

⑸ØF(a)→ØB(a) T ⑵ E18

⑹ M(a)→ØB(a) T ⑷⑸ I13

⑺”x(M(x)→ØB(x)) UG ⑹

43.答案:证明.

设: P(x):x是病人, D(x):x是医生, Q(x):x是庸医, L(x,y): x喜欢y. 命题符号化:

$x(P(x)∧”y(D(y)→L(x,y))), "x(P(x)→"y(Q(y)→ØL(x,y)))

ÞØ$y(D(y)∧Q(y))

⑴$x(P(x)∧”y(D(y)→L(x,y))) P

⑵ P(a)∧”y(D(y)→L(a,y)) ES ⑴

⑶ P(a) T ⑵ I1

⑷ "y(D(y)→L(a,y)) T ⑵ I2

⑸ "x(P(x)→”y(Q(y)→ØL(x,y))) P

⑹ P(a)→"y(Q(y)→ØL(a,y)) US ⑸

⑺ "y(Q(y)→ØL(a,y)) T ⑶⑹ I11

⑻ D(b)→L(a,b) US ⑷

⑼ Q(b)→ØL(a,b) US ⑺

⑽ L(a,b)→ØQ(b) T ⑼ E18

⑾ D(b)→ØQ(b) T ⑻⑽ I13

⑿ØD(b)∨ØQ(b) T ⑾ E16

⒀Ø(D(b)∧Q(b)) T ⑿ E8

⒁”yØ(D(y)∧Q(y)) UG ⒀

⒂ $Øy(D(y)∧Q(y)) T ⒁ E25

44.答案:证明. 上述各个命题符号化为:

"x((S(x) ÙØP(x)) ®$y(L(y)ÙC(x,y))), $x((S(x)ÙG(x))Ù”y(C(x,y)®T (y))) ,

”x((S(x) ÙG(x)) ®ØP(x)) Þ$y(T(y)ÙL(y))

⑴$x((S(x)ÙG(x))Ù”y(C(x,y)®T(y))) P

⑵(S(a)ÙG(a))Ù”y(C(a,y)®T(y)) ES ⑴

⑶ S(a)ÙG(a) T ⑵ I1

⑷ "x((S(x)ÙG(x))®ØP(x)) P

⑸(S(a)ÙG(a))®ØP(a) US ⑷

⑹ØP(a) T ⑶⑸ I11

⑺ S(a) T ⑶ I1

⑻ S(a)ÙØP(a) T ⑹⑺I9

⑼”x((S(x)ÙØP(x))®$y(L(y)ÙC(x,y))) P

⑽ (S(a)ÙØP(a)) ®$y(L(y)ÙC(a,y)) US ⑼

⑾$y(L(y)ÙC(a,y)) T ⑵ I2

⒀ L(b)ÙC(a,b) ES ⑾

⒁ C(a,b)®T(b) US ⑿

⒂ L(b) T ⒀ I1

⒃ C(a,b) T ⒀ I2

⒄ T(b) T⒁⒃ I11

⒅ T(b)ÙL(b) T ⒂⒄I9

⒆$y(T(y)ÙL(y)) EG ⒅

45.答案:证明。设 A(x):x是人, B(x):x是喜欢步行, C(x):x喜欢乘汽车,

D(x):x喜欢骑自行车.上述各个命题符号化为:

"x(A(x)→(B(x)→ØC(x))), "x(A(x)→(C(x)∨D(x))), $x(A(x)∧ØD(x))Þ$x(A(x)∧ØB(x))

⑴ $x(A(x)∧ØD(x)) P

⑵ A(a)∧ØD(a) ES ⑴

⑶ A(a) T ⑵ I

⑷ØD(a) T ⑵ I

⑸ "x(A(x)→(B(x)→ØC(x))) P

⑹ A(a)→(B(a)→ØC(a)) US ⑸

⑺ B(a)→ØC(a) T ⑶⑹ I

⑻”x(A(x)→(C(x)∨D(x))) P

⑼ A(a)→(C(a)∨D(a)) US⑻

⑽ C(a)∨D(a) T ⑶⑼ I

⑾ C(a) T ⑷⑽ I

⑿ØB(a) T ⑺⑾ I

⒀ A(a)∧ØB(a) T ⑶⑿ I

⒁$x(A(x)∧ØB(x)) EG ⒀

46.答案:命题符号化为:

M(a), M(b), M(c),”x(M(x)→( H(x)∨D(x))),Ø$x(D(x)∧L(x,d)), "x(H(x)→L(x,e)) "y(L(a,y)→ØL(b,y)), L(a,d)∧L(a,e)

⑴ L(a,d)∧L(a,e) P

⑵ L(a,e) T ⑴

⑶ "y(L(a,y)→ØL(b,y)) P

⑷ L(a,e)→ØL(b,e)) US ⑶

⑸ØL(b,e)) T ⑵⑷ I11

⑹”x(H(x)→L(x,e)) P

⑺ H(b)→L(b,e)) US ⑹

⑻ØH(b) T ⑸⑺ I12

⑼ "x(M(x)→(H(x)∨D(x))) P

⑽ M(b)→(H(b)∨D(b)) US ⑼

⑾ M(b) P

⑿ H(b)∨D(b) T ⑽⑾ I11

⒀ D(b) T ⑻⑿ I10

⒁ D(b)∧ØH(b) T ⑻⒀

所以小刘是登山者,而不是滑雪者。

47。答案:⑴ $x (ØP(x)® Q(x)) P

⑵ØP(a)® Q(a) ES ⑴

⑶ "xR(x) P

⑷ R(a) US ⑶

⑸”x(ØQ(x)ÚØR(x)) P

⑹ØQ(a)ÚØR(a) US ⑸

⑺ØQ(a) T ⑷⑹ I12

⑻ØØP(a) T ⑵⑺ I10

⑼ P(a) T ⑻ E1

⑽ $xA(x)) EG ⑼

48。答案:⑴Ø”x(R(x)®Q(x)) P

⑵ $ xØ (R(x)®Q(x)) T ⑴ E

⑶Ø(R(a)®Q(a)) ES ⑵

⑷Ø (ØR(a)ÚQ (a)) T ⑶ E

⑸ R(a) ÙØQ (a) T ⑷ E

⑹ R(a) T ⑸ I

⑺ØQ(a) T ⑸ I

⑻”x(P(x)®(Q(x)ÙR(x))), P

⑼ P(a)®(Q(a)ÙR(a)) US ⑻

⑽ØQ(a)ÚØR(a) T ⑺ I

⑾Ø(Q (a) ÙR(a)) T ⑽ E

⑿ØP(a) T ⑼⑾ I

⒀ R(a) ÙØP (a) T ⑹⑿ I

⒁$x(R(x)ÙØP(x)) EG ⒀

49。答案:⑴Ø”x(ØA(x)ÚD (x)) P

⑵ $ xØ(ØA(x)ÚD(x)) T ⑴ E

⑶Ø(ØA(a)ÚD(a)) ES ⑵

⑷ A(a)ÙØD (a) T ⑶ E

⑸ A(a) T ⑷ I

⑹ØD(a) T ⑷ I

⑺”x(A(x)®(ØC(x)®D(x))) P

⑻ A(a)→(ØC(a)® D(a)) US ⑺

⑼ØC(a)® D(a) T ⑸⑻ I

⑽ C(a)∨D(a) T ⑼ E

⑾ C(a) T ⑹⑽ I

⑿ "x(ØC(x)Ú(ØA(x)ÚØB(x))) P

⒀ØC(a)Ú(ØA(a)ÚØB(a)) US ⑿

⒁ØA(a)ÚØB(a) T ⑾⒀ I

⒂ØB(a) T ⑷⒁ I

⒃ A(a)∧ØB(a) T ⑸⒂ I

⒄$x(A(x)∧ØB(x)) EG ⒃

50。答案:⑴Ø$zP(z) P (附加前提)

⑵ "zØP(z) T ⑴ E

⑶ "x($y(S(x,y) ÙM(y)) ® $z((P(z)ÙR(x,z))) P

⑷ $y(S(a,y) ÙM(y)) ® $z((P(z)ÙR(a,z)) US ⑶

⑸ØP(b) US ⑵

⑹ØP(b)ÚØR(a,b) T ⑸ I

⑺Ø(P(b)ÙR(a,b)) T ⑹ E

⑻ "zØ(P(z)ÙR(a,z)) UG ⑺

⑼Ø$z (P(z)ÙR(a,z)) T ⑻ E

⑽Ø$y(S(a,y) ÙM(y)) T ⑷⑼ I

⑾”yØ (S(a,y) ÙM(y)) T ⑽ E

⑿”y (ØS(a,y)ÚØM(y)) T ⑾ E

⒀”y (S(a,y)®ØM(y)) T ⑿ E

⒁”x ”y (S(x,y) ®ØM(y)) US ⒀

⒂Ø$zP(z)®”x"y (S(x,y)®ØM(y)) CP

51.答案:先命题符号化为:

"x(N(x)→(ØO(x)→E(x))), "x(O(x)→ØC(x)),$x(N(x)∧C(x))Þ$x(N(x)∧E(x))

⑴$x(N(x)∧C(x)) P

⑵ N(a)∧C(a) ES ⑴

⑶ N(a) T ⑵ I

⑷ C(a) T ⑵ I

⑸”x(O(x)→ØC(x))) P

⑹ O(a)→ØC(a) US ⑸

⑺ØO(a) T ⑷⑹ I

⑻ "x(N(x)→(ØO(x)→E(x))) P

⑼ N(a)→(ØO(a)→E(a)) US ⑻

⑽ØO(a)→E(a) T ⑶⑼ I

⑾ E(a) T ⑺⑽ I

⑿ N(a)∧E(a) T ⑶⑾ I

⒀ $x(N(x)∧E(x)) EG ⑿

52。答案:证明.

⑴ $x(A(x)ÙØ”y(ØB(y)ÚØC(x,y))), P

⑵ A(a)ÙØ”y(ØB(y)ÚØC(a,y)) ES ⑴

⑶ A(a) T ⑵ I

⑷Ø”y(ØB(y)ÚØC(a,y))) T ⑵ I

⑸ $yØ(ØB(y)ÚØC(a,y))) T ⑷ E

⑹ $y(B(y)ÙC(a,y)) T ⑸ E

⑺ "x(A(x)®”y(D(y )®ØC(x,y))) P

⑻ A(a)®"y(D(y )®ØC(a,y)) US ⑺

⑼”y(D(y )®ØC(a,y)) T ⑶⑻I

⑽ B(b)ÙC(a,b) ES ⑹

⑾ B(b) T ⑽ I

⑿ C(a,b) T ⑽ I

⒀ D(b)®ØC(a,b)) US ⑼

⒁ØD(b) T ⑿⒀ I

⒂ B(b)ÙØD(b) T ⑾⒁I

⒃$y(B(y)ÙØD(y)) EG ⒂

53.答案:证明.

⑴ $xA(x) Ù"yØD(y) P

⑵$xA(x) T ⑴ I

⑶ "yØD(y) T ⑴ I

⑷ A(a) ES ⑵

⑸”x(A(x)®$y(B(y)®ØC(x,y))) P

⑹ A(a)®$y(B(y)®ØC(a,y)) US ⑸

⑺$y(B(y)®ØC(a,y)) T ⑷⑹ I

⑻”x(A(x)®"y(C(x,y)ÚD(y))) P

⑼ A(a)®”y(C(a,y)ÚD(y))) US ⑻

⑽”y(C(a,y)ÚD(y)) T ⑷⑼ I

⑾ B(b)®ØC(a,b) ES ⑺

⑿ C(a,b)Ú D(b) US ⑽

⒀ØD(b) US ⑶

⒁ C(a,b) T ⑿⒀ I

⒂ØB(b) T ⑾⒁ I

⒃$y ØB(y) EG ⒂

54。答案:设:A(x):x是书刊, B(x):x是合法出版的, C(x):x是人, D(x): x感到忧虑。

命题符号化:

$x(A(x)∧ØB(x))→"y(C(y)→D(y)), $y(C(y)∧ØD(y)) Þ "x (A(x)→B(x))

⑴ $y(C(y)∧ØD(y)) P

⑵$yØ(ØC(y)∨D(y) T ⑴ E

⑶$yØ (C(y)→D(y)) T ⑵ E

⑷Ø”y(C(y)→D(y)) T ⑶ E

⑸$x(A(x)∧ØB(x))→”y(C(y)→D(y)) P

⑹Ø$x(A(x)∧ØB(x)) T ⑷⑸ I

⑺”xØ (A(x)∧ØB(x)) T ⑹ E

⑻”x (ØA(x)∨B(x)) T ⑺ E

⑼”x (A(x)→B(x)) T ⑻ E

55.答案:⑴ $xA(x) P

⑵ A(a) ES ⑴

⑶$x(B(x)ÙØC(x)) P

⑷(B(b)ÙØC(b)) ES ⑶

⑸Ø(ØB(b)ÚC(b)) T ⑷ E

⑹Ø(B(b)®C(b)) T ⑸ E

⑺Ø(B(b)®C(b)) T ⑹ E

⑻$yØ(B(y)®C(y)) EG ⑺ E

⑼Ø"y(B(y)®C(y)) T ⑻ E

⑽”z((A(z)Ù"x$yD(x,y))®”y(B(y)®C(y))) P

⑾ $z(A(z)Ù"x$yD(x,y))®”y(B(y)®C(y)) T ⑽ E(辖域缩小)

⑿Ø$z(A(z)Ù"x$yD(x,y)) T ⑼⑾ I

⒀”zØ(A(z)Ù"x$yD(x,y)) T ⑿ E

⒁Ø(A(a)Ù”x$yD(x,y)) US ⒀

⒂ØA(a)ÚØ"x$yD(x,y)) T ⒁ E

⒃Ø”x$yD(x,y)) T ⑵⑸ I

⒄$x”yØD(x,y)) T ⒃ E

56.答案:先命题符号化为:

"x(N(x)→(ØE(x)→O(x))), "x((N(x)∧E(x))«D(x,2)),Ø”x(N(x)→D(x,2)) Þ $x(N(x)∧O(x))

⑴Ø”x(N(x)→D(x,2)) P

⑵$xØ(N(x)→D(x,2)) T ⑴ E

⑶ $xØ (ØN(x)ÚD(x,2) T ⑵ E

⑷ $x (N(x)∧ØD(x,2)) T ⑶ E

⑸ N(a)∧ØD(a ,2) ES ⑷

⑹ N(a) T ⑸ I

⑺ØD(a ,2) T ⑸ I

⑻”x(N(x)→(ØE(x)→O(x))) P

⑼ N(a)→(ØE(a)→O(a)) US ⑻

⑽ØE(a)→O(a) T ⑹⑼ I

⑾”x((N(x)∧E(x))« D(x,2)) P

⑿”x((N(x)∧E(x))→D(x,2))∧(D(x,2)→(N(x)∧E(x))) T ⑾ E

⒀ ((N(a)∧E(a))→D(a,2))∧(D(a,2)→(N(a)∧E(a))) US ⑿

⒁ (N(a)∧E(a))→D(a,2)) T ⒀ I

⒂Ø (N(a)∧E(a)) T ⑺⒁ I

⒃ØN(a)ÚØE(a)) T ⒂ E

⒄ØE(a) T ⑹⒃ I

⒅ O(a) T ⑽⒄ I

⒆ N(a)∧O(a ) T ⑹⒅ I

⒇ $x(N(x)∧O(x)) EG ⒆

57。答案:

⑴ $x(A(x)∧$y(B(y)∧C(x,y))) P

⑵ A(a)∧$y(B(y)∧C(a,y)) ES ⑴

⑶ A(a) T ⑵ I

⑷$y(B(y)∧C(a,y)) T ⑵ I

⑸ B(b)∧C(a,b) ES ⑷

⑹ B(b) T ⑸ I

⑺ C(a,b) T ⑸ I

⑻ "x(A(x)→"y(D(y)→ØC(x,y))) P

⑼ A(a)→”y(D(y)→ØC(a,y)) US ⑻

⑽ "y(D(y)→ØC(a,y)) T ⑶⑼ I

⑾ D(b)→ØC(a,b) US ⑽

⑿ØD(b) T ⑺⑾ I

⒀ B(b)∧ØD(b) T ⑹⑿ I

⒁$y (B(y)∧ØD(y)) EG ⒀

⒂$yØ(ØB(y)∨D(y)) T ⒁ E

⒃Ø”y( B(y)→D(y)) T ⒂ E

58。答案:有错误。不应该先去掉"x,再去掉$x时,特指成同一个客体c。正确推理为:

⑴ $xA(x) P

⑵ A(c) ES ⑴

⑶ "x(A(x)→B(x)) P

⑷ A(c)→B(c) US ⑶

⑸ B(c) T ⑵⑷ I11

⑹ $xB(x) EG ⑸

59。答案:⑴$x P(x) P

⑵ P(a) ES ⑴

⑶ "x(ØP(x)Ú R(x)) P

⑷ØP(a)Ú R(a) US ⑶

⑸ R(a) T⑵⑷ I

⑹”x(Q(x)®Ø R(x)) P

⑺(Q(a)®Ø R(a)) US ⑹

⑻ØQ(a) T ⑸⑺ I

⑼$x ØQ((x) EG ⑻

(完整word版)第二章 谓词逻辑

第二章谓词逻辑 1.什么叫做客体和客体变元?如何表示客体和客体变元? 2.么叫做谓词? 3.什么叫做论域?我们定义一个“最大”的论域叫做什么? 4.填空题: 1.存在量词:记作(),表示( )或者()或者( )。 2.全称量词:记作( ),表示( )或者()或者( )。 5。什么叫做量词的作用域?指出下面两个谓词公式中各个量词的作用域。 ”x(F(x,y)→$yP(y))∧Q(z)∧$xA(x) ”x$y”z(A(x,y)→B(x,y,z))∧C(t) 6。什么叫做约束变元?什么叫做自由变元?指出下面公式中哪些客体变元是约束变元?哪些客体变元是自由变元? ”x(F(x,y)→$yP(y))∧Q(z)∧$xA(x) 7.填空:一个谓词公式如果无自由变元,它就表示一个( )。 8.给出的谓词 J(x):x是教练员, L(x) :x是运动员, S(x) :x是大学生,O(x) :x是年老的,V(x) :x是健壮的,C(x):x是国家选手,W(x) :x是女同志, H(x):x是家庭妇女,A (x,y):x钦佩y。客体 j:金某人.用上面给出的符号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所有教练员是运动员。 2.某些运动员是大学生. 3.某些教练是年老的,但是健壮的. 4.金教练既不老,但也不是健壮的。 5.不是所有运动员都是教练。 6.某些大学生运动员是国家选手。 7.没有一个国家选手不是健壮的。 8.所有老的国家选手都是运动员。 9.没有一位女同志既是国家选手又是家庭妇女。 10.有些女同志既是教练又是国家选手。 11.所有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 12.有些大学生不钦佩运动员.

9。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金子闪光,但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2.没有大学生不懂外语. 3.有些液体可以溶解所有固体. 4.每个大学生都爱好一些文体活动。 5.每个自然数都有唯一的后继数。 10.令P表示天气好.Q表示考试准时进行。A(x)表示x是考生.B(x)表示x提前进入考场。C(x)表示x取得良好成绩.E(x,y)表示x=y.利用上述符号,分别写出下面各个命题的符号表达式。1.如果天气不好,则有些考生不能提前进入考场。 2.只有所有考生提前进入考场,考试才能准时进行。 3.并非所有提前进入考场的考生都取得良好成绩。 4.有且只有一个提前进入考场的考生未能取得良好成绩。 11.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仅当他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S(x):x是大学生;Q(x):x取得了优异成绩;H(x):x刻苦学习。) 2.每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都有唯一的前驱数。 (Z(x):x是自然数; E(x,y):x=y; Q(x,y):y是x的前驱数。) 12.是偏序集,B是A的非空子集.在括号内分别写入y是B的极小元、最小元、下界相应的谓词表达式. y是B的极小元Û() y是B的最小元Û() y是B的下界Û( ) 13.设论域D={1,2}又已知a=1 b=2 f(1)=2 f(2)=1 P(1,1)=T P(1,2)=T P(2 ,1)=F P(2,2)=F 求谓词公式”x$y(P(x,y)®P(f(x),f(y)))的真值。(要求有解题的过程) 14设论域为{2,3},A(x,y)表示 x+y=xy。求谓词公式Ø”x$yA(x,y)的真值。(要求有解题的过程。) 15。设谓词P(x,y)表示x是y的因子,论域是{1,2,3}。求谓词公式”x$yØA(x,y)的真值。(要

《离散数学》同步练习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离散数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命题逻辑 一填空题 (1)设:p:派小王去开会。q:派小李去开会。则命题: “派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去开会”可符号化 为:(p∨?q) ∧ (?p∨q) 。 (2)设A,B都是命题公式,A?B,则A→B的真值是T。 (3)设:p:刘平聪明。q:刘平用功。在命题逻辑中,命题: “刘平不但不聪明,而且不用功”可符号化为:p∧q。 (4)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蕴涵等值式为 A → B??A∨B。 (5)设,p:径一事;q:长一智。在命题逻辑中,命题: “不径一事,不长一智。”可符号化为:? p→?q 。 (6)设A , B 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则德?摩根律为 ?(A ∧ B)??A ∨?B)。 (7)设,p:选小王当班长;q:选小李当班长。则命题:“选小王或小李中的一人当班长。”可符号化为:(p∨?q) ∧ (?p∨q) 。(8)设,P:他聪明;Q:他用功。在命题逻辑中,命题: “他既聪明又用功。”可符号化为:P∧Q 。 (9)对于命题公式A,B,当且仅当 A → B 是重言式时,称“A蕴含B”,并记为A?B。 (10)设:P:我们划船。Q:我们跑步。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我们不能既划船又跑步。”可符号化为:? (P∧Q) 。(11)设P , Q是命题公式,德·摩根律为: ?(P∨Q)??P∧?Q)。 (12)设P:你努力。Q:你失败。在命题逻辑中,命题:“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将失败。”可符号化为:?P→Q。

(13)设p:小王是100米赛跑冠军。q:小王是400米赛跑冠军。在命题逻辑中,命题:“小王是100米或400米赛跑冠军。”可符号化为: p∨q。 (14)设A,C为两个命题公式,当且仅当A→C为一重言式时,称C可由A逻辑地推出。 二.判断题 1.设A,B是命题公式,则蕴涵等值式为A→B??A∧B。(?) 2.命题公式?p∧q∧?r是析取范式。(√) 3.陈述句“x + y > 5”是命题。(?) 4.110 (p=1,q=1, r=0)是命题公式((?(p∧q))→r)∨q 的成真赋值。(√) 5.命题公式p→(?p∧q) 是重言式。(?) 6.设A,B都是合式公式,则A∧B→?B也是合式公式。(√) 7.A∨(B∧C)?( A∨B)∨(A∨C)。(?) 8.陈述句“我学英语,或者我学法语”是命题。(√) 9.命题“如果雪是黑的,那么太阳从西方出”是假命题。(?) 10.“请不要随地吐痰!”是命题。(?) 11.P →Q ??P∧Q 。(?) 12.陈述句“如果天下雨,那么我在家看电视”是命题。(√) 13.命题公式(P∧Q)∨(?R→T)是析取范式。(?) 14.命题公式(P∧?Q)∨R∨ (?P∧Q) 是析取范式。(√) 三、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列叙述中的内。 1.设:P:天下雪。Q:他走路上班。则命题“只有天下雪,他才走路上班。” 可符号化为(2)。 (1)P→Q (2)Q → P (3)? Q →? P (4)Q ∨?P 2.(1 ) 明年国庆节是晴天。

谓词逻辑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谓词逻辑 练习一 1、指出下列谓词公式中的量词及其辖域,指出各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并回答它们是否是命题: (1)?x(P(x)∨Q(x))∧R (R为命题常元) (2)?x(P(x)∧Q(x))∧?xS(x)→T(x) (3)?x(P(x)→?y(B(x,y)∧Q(y))∨T(y)) (4)P(x)→(?y?x(P(x)∧B(x,y))→P(x)) 解(1)全称量词?,辖域P(x)∨Q(x),其中x为约束变元,?x(P(x)∨Q(x))∧R是命题。 (2)全称量词?,辖域P(x)∨Q(x),其中x为约束变元。 存在量词?,辖域S(x) ,其中x为约束变元。 T(x)中x为自由变元。?x(P(x)∧Q(x))∧?xS(x)→T(x)不是命题。 (3)全称量词?,辖域P(x)→?y(B(x,y)∧Q(y))∨T(y),其中x为约束变元,T(y)中y为自由变元。存在量词?,辖域B(x,y)∧Q(y),其中y为约束变元。?x(P(x)→?y(B(x,y)∧Q(y))∨T(y))是命题。 (4)全称量词?,辖域?x(P(x)∧B(x,y)),其中y为约束变元。 存在量词?,辖域P(x)∧B(x,y),其中x为约束变元。 不在量词辖域中的P(x)中的x为自由变元。P(x)→(?y?x(P(x)∧B(x,y))→P(x)) 不是命题。 2、对个体域{0,1}判定下列公式的真值, E(x)表示“x是偶数”: (1)?x(E(x)→┐x=1) (2)?x(E(x)∧┐x=1) (3)?x(E(x)∧x=1) (4)?x(E(x)→x=1) 再将它们的量词消去,表示成合取或析取命题公式,鉴别你所确定的真值是否正确。

第2章谓词逻辑习题及答案

谓词逻辑习题 1. 将下列命题用谓词符号化。 (1)小王学过英语和法语。 (2)2大于3仅当2大于4。 (3)3不是偶数。 (4)2或3是质数。 (5)除非李键是东北人,否则他一定怕冷。 解: (1) 令)(x P :x 学过英语,Q(x):x 学过法语,c :小王,命题符号化为)()(c Q c P ∧ (2) 令),(y x P :x 大于y, 命题符号化为)3,2()4,2(P P → (3) 令)(x P :x 是偶数,命题符号化为)3(P ? (4) 令)(x P :x 是质数,命题符号化为)3()2(P P ∨ (5) 令)(x P :x 是北方人;)(x Q :x 怕冷;c :李键;命题符号化为)()(x P c Q ?→ 2. 设个体域}{c b a D ,,=,消去下列各式的量词。 (1)))()((y Q x P y x ∧?? (2)))()((y Q x P y x ∨?? (3))()(y yQ x xP ?→? (4)))()((y yQ y x P x ?→?, 解: (1) 中))()(()(y Q x P y x A ∧?=,显然)(x A 对y 是自由的,故可使用UE 规则,得到 ))()(()(y Q y P y y A ∧?=,因此))()(())()((y Q y P y y Q x P y x ∧?∧?? ,再用ES 规则, )()())()((z Q z P y Q y P y ∧∧? ,D z ∈,所以)()())()((z Q z P y Q x P y x ∧∧?? (2)中))()(()(y Q x P y x A ∨?=,它对y 不是自由的,故不能用UI 规则,然而,对 )(x A 中约束变元y 改名z ,得到))()((z Q x P z ∨?,这时用UI 规则,可得: ))()((y Q x P y x ∨?? ))()((z Q x P z x ∨??? ))()((z Q x P z ∨? (3)略 (4)略 3. 设谓词)(y x P ,表示“x 等于y ”,个体变元x 和y 的个体域都是}321 {,,=D 。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3(,x xP ? (2))1(y yP ,? (3))(y x yP x ,?? (4))(y x yP x ,?? (5))(y x yP x , ?? (6))(y x xP y , ??

离散数学(全)

第一章命题逻辑 内容: 命题及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的基本概念,真值表、基本等价式及永真蕴涵式,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中常用的直接证明、条件证明、反证法等证明方法。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命题、联结词、复合命题、命题公式及其解释的概念。 2.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等价式及其应用。 3.熟练掌握(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及其应用。 4.熟练掌握常用的永真蕴涵式及其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5.熟练掌握形式演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命题的概念及判断 2.联结词,命题的翻译 3.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 4.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 1.主析(合)取范式的求法 2.逻辑推理 1.1命题及其表示法 1.1.1 命题的概念 数理逻辑将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作命题。 1.1.2 命题的表示 命题通常使用大写字母A,B,…,Z或带下标的大写字母或数字表示,如A i,[10],R等,例如A1:我是一名大学生。A1:我是一名大学生.[10]:我是一名大学生。R:我是一名大学生。 1.2命题联结词

(1) P↑P⇔﹁(P∧P)⇔﹁P; (2)(P↑Q)↑(P↑Q)⇔﹁(P↑Q)⇔ P∧Q; (3)(P↑P)↑(Q↑Q)⇔﹁P↑﹁Q⇔ P∨Q。 (1)P↓P⇔﹁(P∨Q)⇔﹁P; (2)(P↓Q)↓(P↓Q)⇔﹁(P↓Q)⇔P∨Q; (3)(P↓P)↓(Q↓Q)⇔﹁P↓﹁Q⇔﹁(﹁P∨﹁Q)⇔P∧Q。

1.3 命题公式、翻译与解释 1.3.1 命题公式 定义命题公式,简称公式,定义为:(1)单个命题变元是公式;(2)如果P 是公式,则﹁P是公式;(3)如果P、Q是公式,则P∧Q、P∨Q、P→Q、 P↔Q 都是公式;(4)当且仅当能够有限次的应用(1) 、(2)、(3) 所得到的包括命题变元、联结词和括号的符号串是公式。 例如,下面的符号串都是公式: ((((﹁P)∧Q)→R)∨S) ((P→﹁Q)↔(﹁R∧S))(﹁P∨Q)∧R 以下符号串都不是公式: ((P∨Q)↔(∧Q))(∧Q) 1.3.2 命题的翻译 可以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语句,转变成数理逻辑中的符号形式,称为命题的翻译。 命题翻译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确定所给句子是否为命题。 (2)句子中联结词是否为命题联结词。 (3)要正确的选择原子命题和合适的命题联结词。 例: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书或看报。 解:设P:上午下雨;Q:我去看电影;R:我在家里读书;S:我在家里看报。 本例可表示为:(⌝P→Q)∧(P→(R∨S))。 1.3.3 命题公式的解释定义 设P1,P2,…,P n是出现在命题公式G中的全部命题变元,指定P1,P2,…,P n的一组真值,称这组真值为G的一个解释或赋值,记作I,公式G在I下的真值记作T I(G)。 例如, 是G的一个解释,在这个解释下G的真值为1,即T I(G)=1。 1.4 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4.1 真值表 定义将公式G在其所有解释下所取得的真值列成一个表,称为G的真值表。 构造真值表的方法如下: (1)找出公式G中的全部命题变元,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P1,P2,…,P n。(2)列出G的2n个解释,赋值从00…0(n个)开始,按二进制递加顺序依次写

离散数学总结

第一章命题逻辑 1-1.命题及其表示方法 表达判断语句是陈述句称作命题,命题总有一个值,称作“真值”,真值只有“真”和“假”两种,记作T和F。 在数理逻辑中常用大写字母或用带下标的大写字母或用数字。例:Ai [12];P:今天下雨 1-2.联结词 (1)否定(?)P与?P的关系:P与?P真值相反。 (2)合取(∧)P与Q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则P∧Q为真,反之为假。 (3)析取(∨)当且仅当P,Q同时为F时,P∨Q为F,反之P∨Q为T。 (4)条件(→)当且仅当P的真值为T,Q的真值为F时,P→Q 真值为F,否则P→Q的真值为T。 (5)双条件(?)当P和Q真值相同时,P?Q的真值为T,否则P?Q的真值为F(双条件联结词亦可记作“?”或“iff”)。 1-3.命题公式与翻译 联结词的优先顺序为:?∧∨→?。 合成公式:(1)单个命题变元本事是一个合成公式;(2)如果A是合成公式,?A也是合成公式:(3)如果A和B是合成公式,那么(A∧B)(A∨B)(A→B)和(A?B)都是合成公式。例:P:他聪明 Q:他用功他虽然聪明但不用功可表示为:P∧?Q。 1-4.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1)对合律??P?P (2)幂等律 P∧P?P (3)结合律(P∨Q)∨R?P∨(Q∨R) (P∧Q)∧R?P∧(Q∧R) (4)交换律 P∨Q?Q∨P P ∧Q?Q∧R (5)分配律 P∨(Q∧R)?(P∨Q)∧(P∨R) P∧(Q∨R)?(P∧Q)∨(P∧R)(6)吸收律 P∨(Q∧P)?P P∧(Q∨P)? P (7)德.摩根律?(P∨Q)??P∧?Q ?(P∧Q)??P∨?Q (8)同一律 P∨F?P P ∧T?P (9)零律 P∨T?T P∧F?F (10)否定律 P∨?P?T P∧?P ?F 证明一个等价公式是否成立,可用真值表法,亦可用等价公式法。 1-5.重言式与蕴含式 1.给定一个命题公式,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其对应真值永为真,则该命题公式为重言式或永真式。 2.给定一个命题公式,无论对分量作怎样的指派,

高等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四个公式正确的是 ①)()())()((x xB x xA x B x A x ?∧??∧? ②)()())()((x xB x xA x B x A x ?∨??∨? ③)()())()((x xB x xA x B x A x ?∨??∨? ④))()(()()(x B x A x x xB x xA ∧???∧?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 谓词公式)())()((x Q y yR x P x →?∨?中量词?x 的辖域是( ) (A) ))()((y yR x P x ?∨? (B) P (x ) (C) )()(y yR x P ?∨ (D) )(x Q 3. 谓词公式))()(()(x xQ x Q x x xP ??→??→?的类型是( ) (A) 永真式 (B) 矛盾式 (C) 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D) 蕴涵式 4. 设个体域为整数集,下列公式中其真值为1的是( ) (A) )0(=+??y x y x (B) )0(=+??y x x y (C))0(=+??y x y x (D) )0(=+???y x y x 5. 设个体域{,}A a b =,公式()()xP x xS x ?∧?在中消去量词后应为 ( ) (A) ()()P x S x ∧ (B) ()()(()())P a P b S a S b ∧∧∨ (C) ()()P a S b ∧ (D) ()()()()P a P b S a S b ∧∧∨ 6. 在谓词演算中,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x yA x y y xA x y ????? (B) (,)(,)x yA x y y xA x y ????? (C) (,)(,)x yA x y x yA x y ????? (D) (,)(,)x yA x y y xA x y ????? 7.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 ) (A) (()())()()x P x Q x xP x xQ x ?∨??∨? (B) (()())()()x P x Q x xP x xQ x ?∧??∧? (C) (()())()()x P x Q x xP x xQ x ?∨??∨? (D) (())()x P x Q xP x Q ?∧??∧

(完整word版)离散数学知识汇总

离散数学笔记 第一章命题逻辑 合取 析取 定义 1. 1.3否定:当某个命题为真时,其否定为假,当某个命题为假时,其否定为真定义 1. 1.4条件联结词,表示“如果……那么……”形式的语句 定义 1. 1.5双条件联结词,表示“当且仅当”形式的语句 定义 1.2.1合式公式 (1)单个命题变元、命题常元为合式公式,称为原子公式。 (2)若某个字符串A 是合式公式,则?A、(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 是合式公式,则A ∧B、A∨B、A→B、A?B 是合式公式。 (4)有限次使用(2)~(3)形成的字符串均为合式公式。 1.3等值式 1.4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将一个普通公式转换为范式的基本步骤

1.6推理 定义 1.6.1 设 A 与 C 是两个命题公式, 若 A → C 为永真式、 重言式,则称 C 是 A 的有 效结论,或称 A 可以逻辑推出 C ,记为 A => C 。(用等值演算或真值表) 第二章 谓词逻辑 2.1、基本概念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一般情况下, 如果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不做任何限制即为全总个体域时, 带 “全称量词”的谓词公式形如"?x(H(x)→B(x)),即量词的后面为条件式,带“存在量词”的谓词公式形如?x(H(x)∨WL(x)),即量词的后面为合取式 例题 R(x)表示对象 x 是兔子,T(x)表示对象 x 是乌龟, H(x,y)表示 x 比 y 跑得快,L(x,y)表示x 与 y 一样快,则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表示为: ?x ?y(R(x)∧T(y)→H(x,y)) 有的兔子比所有的乌龟跑得快表示为:?x ?y(R(x)∧T(y)→H(x,y)) 2.2、谓词公式及其解释 定义 2.2.1、 非逻辑符号: 个体常元(如 a,b,c)、 函数常元(如表示22 y x 的 f(x,y))、 谓词常元(如表示人 类的 H(x))。 定义 2.2.2、逻辑符号:个体变元、量词(??)、联结词(﹁∨∧→?)、逗号、括号。 定义 2.2.3、项的定义:个体常元、变元及其函数式的表达式称为项(item)。 定义 2.2.4、原子公式:设 R(n x x ... 1)是 n 元谓词,n t t ...1是项,则 R(t)是原子公式。原子公式中的个体变元,可以换成个体变元的表达式(项),但不能出现任何联结词与量词,只能为单个的谓词公式。 定义 2.2.5 合式公式:(1)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2)若 A 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3)若 A,B 合式,则 A ∨B, A ∧B, A →B , A ?B 合式(4)若 A 合式,则?xA 、?xA 合式(5)有限次使用(2)~(4)得到的式子是合式。 定义 2.2.6 量词辖域:?xA 和?xA 中的量词?x/?x 的作用范围,A 就是作用范围。 定义 2.2.7 约束变元:在?x 和?x 的辖域 A 中出现的个体变元 x ,称为约束变元,这是与量词相关的变元,约束变元的所有出现都称为约束出现。 定义 2.2.8 自由变元:谓词公式中与任何量词都无关的量词,称为自由变元,它的每次出现称为自由出现。一个公式的个体变元不是约束变元,就是自由变元。 注意:为了避免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同名出现,一般要对“约束变元”改名,而不对自由变元改名。 定义 2.2.9 闭公式是指不含自由变元的谓词公式

逻辑学入门书

逻辑学入门书 逻辑学入门书 第一章:引言(500字)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学科,它帮助我们通过正确的思考和推理方法来处理问题。逻辑学广泛应用于数学、科学、法律、哲学等领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书将引导读者走进逻辑学的世界,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帮助读者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命题逻辑(1200字) 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石,它研究的是命题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命题是陈述或表达一个判断的句子,命题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命题逻辑使用符号来表示命题和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逻辑运算符(如非、与、或、蕴含等)来描述和推理命题之间的连接。 第三章:谓词逻辑(1200字) 谓词逻辑是一种扩展的逻辑形式,它允许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关系和属性。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只能处理简单的命题,而在谓词逻辑中,我们可以引入变量和量词来描述复杂的命题和关系。谓词逻辑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第四章:推理和证明(1500字)

推理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已知的命题和逻辑规则来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形式。演绎推理是从普遍的原则推出特殊的结论,而归纳推理是从个别的观察得出一般的结论。证明是对一个命题的有效推理过程,它要求通过逻辑规则和已知的真实信息来建立一个合理的论证。 第五章:逻辑谬误(1000字) 逻辑谬误是逻辑推理过程中的错误,它可以导致推理的无效性和错误的结论。逻辑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内容谬误两种类型。形式谬误是源于推理过程中的逻辑错误,例如陷阱论证和违反关联的错误。内容谬误是指推理中的假设或前提有问题,例如虚假的因果关系和非直接的证据。了解逻辑谬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分析推理过程中的错误。 第六章:模态逻辑(1000字) 模态逻辑研究的是命题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它通过引入模态操作符(如可能性、必然性等)来描述不同命题的状态。模态逻辑在哲学、认知科学和形式验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它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和必然发生的规律。 第七章:逻辑思维训练(1000字) 逻辑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它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论点和观点。逻辑思维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思维的敏锐度

谓词逻辑定义

谓词逻辑定义 谓词逻辑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真假性的语言,它的核心是谓词(Predicate)和符号表示法,它可以用来表达自然语言中的复杂概念和描述一些事实及其关系。谓词逻辑是一种强大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表示我们对自然现象的知识,并且可以推断出未来的情况。 谓词逻辑的发展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到欧几里得的哲学思想的启发,以便为数学模型提供更完整的语言。它发展成为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的语言,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事实及其关系,实现机器模拟思维的目的,它主要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其他领域如哲学也有广泛的应用。 谓词逻辑通过谓词(predicates)来描述一般状况和条件,它是一种抽象的数学语言,可以表达自然语言中的复杂概念,以符号表示法来表达一些有关真假性的概念,并通过推断技术来完成其任务。 谓词逻辑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尔谓词:它是一些布尔谓词(Boolean predicates),用来描述一般状况和条件,比如P(x),Q(x),R(x)等等。 2.号表示:谓词逻辑使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表示法,以表达一些有关真假性的概念,比如“&”(且),“”(否定),“∨”(或)等等。 3.词逻辑语句(Logical Sentences):谓词逻辑语句是谓词逻辑中使用的一种有用结构,它由谓词和符号表示法组成,可以表达一些真假性概念。 4.型:谓词逻辑的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

自然现象的知识,它可以用来表达一些事实及其关系(fact and relationship)。 谓词逻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种可以描述一些有关真假性的 复杂概念的语言,它不但可以用来表达自然语言中的复杂概念,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事实及其关系,实现机器模拟思维的目的,从而实现机器智能。 谓词逻辑使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表示法,可以表达一些有关真假性的概念,可以用来计算机科学中的解释和推理,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事实及其关系,实现机器模拟思维的目的,也可以用于哲学等其他领域。 谓词逻辑是一种可以表达复杂概念的强大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知识,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事实及其关系,可以用来实现机器模拟思维的目的,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和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谓词逻辑通过谓词(predicates)和符号表示法来描述一般状况和条件,可以表达自然语言中的复杂概念,比如“&”(且),“”(否定),“∨”(或)等等,可以用来表达一些有关真假性的概念,并通 过推断技术来完成其任务,实现机器模拟思维的目的。谓词逻辑的发展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是一种可以表达复杂概念的强大数学模型,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些事实及其关系,实现机器模拟思维的目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和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谓词逻辑表示法

谓词逻辑表示法是把一些知识表示为经典逻辑中的谓词表示式。它只能表示出精确的知识,而对不确定的知识无法有效表示,同时这种表示方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命题和命题公式,什么是谓词和谓词公式,然后用实例来分析讲解将知识表示为谓词公式的过程: 1)定义谓词和个体 例:王先生是李文的老师。首先定义谓词:TEACHER(X,Y):X 是Y 的老师,而后定义个体:王先生(Wang),李文(LiWen ); 2)为每个谓词中的变元赋以特定的值:TEACHER(Wang,LiWen); 3)根据所要表达的知识语义,以适当的连接词和量词符号将各个谓词连接起来,得到知识的谓词公式:TEACHER(Wang,LiWen)。 在理解连接词∧(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时可以参考我们平时的语言 中的“并且”、“或者”、“不”,对P →Q 的理解可以参考┐P ∨Q 。在此节只要求学生对谓词表示法有了解,命题的证明等内容不做要求,可以将相关内容放在辅助教学网站的拓展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除了书本中介绍的例子之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例子。 例1:用谓词逻辑和公式表达意境。 分析如下命题和谓词逻辑,并尽可能正确表达它的含义: (1) 蓝的(天)∧飘(白云)∧奔跑(马儿)∧飞翔歌唱(鸟儿); 答:这是一个由“与”关系连接起来的谓词逻辑公式,它表达了一种大自然的景观:蓝色的天上白云飘飘,马儿在奔跑,鸟儿在飞翔歌唱。 (2) )(x {好姑娘(x )∧居住的地方(z,x) ∧遥远的(z) ∧(y)[人(y) ∧行走 经过(y,z) →回头留恋地张望(y)]} 答:这是一个既有谓词表示,又有命题逻辑表达,既有连接词,又有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较复杂的谓词公式,它表达的意思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经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就是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词曲)中的意境。 例2:用谓词逻辑表示知识单元。 设有下述记录:①小李给小王送礼物;②小李是工程师;③小王是程序员;④小李的地址是南京路115号;⑤小王的地址是黄山路458号。 请用谓词逻辑(中或英文)表示上述记录,并分成必要的知识单元。 答:1)定义谓词,GIVE(x,y,p),x 给Y 送礼物p ; OCCUPATION(x,y),X 是Y 职业; ADDRESS (x,y ),x 的地址是Y ; 2)定义个体 小李(xiaoli),小王(xiaowang),工程师(engineer ),程序员(programmer)、 南京路115号(115-nianjing-road ),黄山路458号(458-huangshan-road)。 3)知识谓词公式: ① GIVE(xiaoli,xiaowang,presents); ② OCCUPATION(xiaoli,engineer); ③ OCCUPATION (xiaowang,programmer ); ④ ADDRESS (xiaoli,115-nianjing-road ); ⑤ ADDRESS(xiaowang,458-huangshan-road);

第二章 谓词逻辑 1.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

第二章 谓词逻辑 一、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 12.谓词逻辑·谓词和个体词·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个体域·量词的辖域·自由 个体变项和约束个体变项·一阶谓词逻辑 什么是谓词逻辑 在第一章中,我们知道,命题逻辑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把原子命题作为基本的单位,对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不再进行分析。在思维实际中,有时我们不涉及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例如,命题推理只涉及命题之间的关系,这时命题逻辑的工具就足够了。但在更多的情况下需要涉及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例如: 推理1: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推理1包括三个不同的原子命题,经过相应的设定后,它的真值形式是()r q p →∧。这不是一个重言式。因此,这个显然有效的推理在命题逻辑个被判定无效。这是因为,推理1的有效性的根据不在原于命题之间的关系,而在于原子命题内部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命题逻辑无法解决这样的推理的判定问题。传统逻辑中的词项逻辑把原子命题进一步分析为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的合式构成,这样它就能处理命题逻辑所无法处5理的许多推理,如推理1这样的三段论。但是,词项逻辑的处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局限。例如: 推理2: 所有的罪犯或者是故意犯罪,或者是过失犯罪。 有些罪犯不是故意犯罪。 因此,有些罪犯是过失犯罪。 这个有效性同样明显的推理的判定,命题逻辑解决不了,词项逻辑同样解决不了。 为了更为有效和尽量不失—般性地解决推理的判定,需要提出新的逻辑工具,进—步分析原子命题的内部结构。这就是谓词逻辑的任务。 在谓词逻辑中,原子命题被进一步分析为谓词、个体词、量词和联结词这样几个基本成分。谓词、个体词和量词是谓词逻辑中新引入的概念,联结词作为符号就是真值联结词。 谓词和个体词 我们通过以下实例来说明什么是谓词和个体词。 (1) 这张桌子是方的。 (2) 陈先生是贾女土的丈夫。 显然,以上两个命题都是原子命题。 在(1)中,今F(x)表示“x 是方的”,a 表示“这张桌子”,这样,F(a)就表示“这张桌子是方的”,也就是说,命题(1)的表达式是F(a)。这里,F 就是谓词,表示“方”这种性质;x 和a 就是个体词,表示具有“方”这种性质的个体。其中,x 称为个体变项,它只表示某一个个体,而不表示一个确定的个体;a 称为个体常项,它表示一个确定的个体,即这张桌子。 在(2)中,令H(x ,y)表示“x 是y 的丈夫”,a 表示陈先生,b 表示贾女士,这样,H(a ,b)就表示“陈先生是贾女士的丈夫”,也就是说,命题(2)的表达式是H(a ,b)。这里,H 是谓词,表示某人是某人的丈夫”这种关系,x 、y 和a 、b 是个体词,同样,x 和y 是个体变项,a 和b 是个体常项。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离散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离散数学 2.课程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s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信息工程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抽象思维和缜密概括的能力,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第一章命题逻辑(10学时) 教学内容:命题及表示、联结词、命题公式与翻译、真值表与等价公式、重言式与蕴涵式、其他联结词、对偶与范式、推理理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和命题逻辑推理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命题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推理理论。 2. 第二章谓词逻辑(8学时) 教学内容:谓词的概念与表示、命题函数与量词、谓词公式与翻译、变量的约束、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前束范式、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和掌握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推理方法。 教学重点:谓词逻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3. 第三章集合与关系(12课时) 教学内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包含排斥原理、序偶与笛卡尔积、关系及

表示、关系的性质、复合关系和逆关系、关系的闭包运算、集合的划分和覆盖、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相容关系、序关系。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有关集合和关系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应用。 教学重点:关系及关系的运算、等价关系、序关系。 教学难点:关系的闭包运算、等价关系、等价类。 4. 第四章函数(2学时)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逆函数和复合函数、特征函数与模糊子集、基数的概念、可数集与不可数集、基数的比较。 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逆函数和复合函数、可数集与不可数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基数的概念。 5. 第五章代数结构(12学时) 教学内容:代数系统的引入、运算及性质、半群、群与子群、阿贝尔群和循环群、倍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和域。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及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代数系统、同构和同态、群、环、域的概念及运算。 教学难点:同构和同态的概念以及群的证明。 6. 第六章格与布尔代数(2学时) 教学内容:格的概念、分配格、有补格、布尔代数、布尔表达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格与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教学重点:格、布尔代数、布尔表达式。 教学难点:布尔代数、布尔表达式。 7. 第七章图论(8学时) 教学内容:图的基本概念、路与回路、图的矩阵表示、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平面图、对偶图与着色、树与生成树、根树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深刻理解和掌握图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图、路、图的矩阵表示、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平面图、图着色、树与生成树。 教学难点:特殊图的性质、证明与应用。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课后总结

第二章谓词逻辑 2—1基本概念 例题1.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设N(x):x是自然数。I(x):x是整数。此命题可以写成∀x(N(x)→I(x)) 例题2. 有些自然数是偶数。 设E(x):x是偶数。此命题可以写成∃x(N(x)∧E(x)) 例题3.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母。 设P(x):x是个人。M(x,y):y是x的生母。此命题可以写成:∀x(P(x)→∃y(P(y)∧M(x,y))) 2-2 谓词公式及命题符号化 例题1. 如果x是奇数,则2x是偶数。 其中客体x与客体2x之间就有函数关系,可以设客体函数g(x)=2x, 谓词O(x):x是奇数,E(x):x是偶数, 则此命题可以表示为:∀x(O(x)→E(g(x))) 例题2 小王的父亲是个医生。 设函数f(x)=x的父亲,谓词D(x):x是个医生,a:小王,此命题可以表示为D(f(a))。 例题3 如果x和y都是奇数,则x+y是偶数。 设h(x,y)=x+y ,此命题可以表示为:∀x∀y((O(x)∧O(y))→E(h(x,y)) 命题的符号表达式与论域有关系 两个公式:一般地,设论域为{a1,a2,....,an},则有 (1). ∀xA(x)⇔A(a1)∧A(a2)∧......∧A(an) (2). ∃xB(x)⇔B(a1)∨B(a2)∨......∨B(an) 1.每个自然数都是整数。该命题的真值是真的。 表达式∀x(N(x)→I(x))在全总个体域的真值是真的,因∀x(N(x)→I(x))⇔(N(a1)→I(a1))∧(N(a2)→I(a2))∧…∧(N(an)→I(an)) 式中的x不论用自然数客体代入,还是用非自然数客体代入均为真。例如(N(0.1)→I(0.1))也为真。 而∀x(N(x)∧I(x))在全总个体域却不是永真式。 ∀x(N(x)∧I(x))⇔(N(a1)∧I(a1))∧(N(a2)∧I(a2)) ∧…∧(N(an)∧I(an)) 比如x用0.2代入(N(0.2)∧I(0.2))就为假。所以此表达式不能表示这个命题。 2.有些大学生吸烟。此命题的真值也是真的。 ∃x(S(x)∧A(x))⇔(S(a1)∧A(a1))∨(S(a2)∧A(a2))∨…∨(S(an)∧A(an)) 且x只有用吸烟的大学生代入才为真,例如a2不是大学生 或者不会吸烟的客体,则(S(a2)∧A(a2))为假。所以用∃x(S(x)∧A(x))表示此命题是对的。 而∃x(S(x)→A(x))中的x用非大学生的客体代入时也为真,例如(S(a2)→A(a2))为真。所以表达式∃x(S(x)→A(x))不能表示这个命题。 3.所有大学生都喜欢一些歌星。 令S(x):x是大学生,X(x):x是歌星,L(x,y):x喜欢y。则命题的表达式为: ∀x(S(x)→∃y(X(y)∧L(x,y))) 4.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此话就是“没有人不犯错误”,“没有”就是“不存在”之意。令P(x):x是人,F(x):x犯错误,此命题的表达式为:⌝∃x(P(x)∧⌝F(x)) 或者∀x(P(x)→F(x)) 5.不是所有的自然数都是偶数。 令N(x):x是自然数,E(x):x是偶数,命题的表达式为: ⌝∀x(N(x)→E(x)) 或者∃x(N(x)∧⌝E(x))

(完整word版)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离散数学》期末复习大纲(完整版)(含例题和考试说明) 一、命题逻辑 [复习知识点] 1、命题与联结词(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价↔),复合命题 2、命题公式与赋值(成真、成假),真值表,公式类型(重言、矛盾、可满足),公式的基本等值式 3、范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极大(小)项,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4、公式类型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合取范式法) 5、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本章重点内容:命题与联结词、公式与解释、(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公式类型的判定、命题逻辑的推理 [复习要求] 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联结词的概念;理解用联结词产生复合命题的方法. 2、理解公式与赋值的概念;掌握求给定公式真值表的方法,用基本等值式化简其它公式,公式在解释下的真值。 3、了解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理解极大(小)项的概念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掌握用基本等值式或真值表将公式化为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方法. 4、掌握利用真值表、等值演算法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唯一性判别公式类型和公式等价方法。 5、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疑难解析] 1、公式类型的判定 判定公式的类型,包括判定公式是重言的、矛盾的或是可满足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真值表法,二是等值演算法。 2、范式 求范式,包括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关键有两点:一是准确理解掌握定义;另一是巧妙使用基本等值式中的分配律、同一律和互补律(排中律、矛盾律),结果的前一步适当使用幂等律,使相同的短语(或子句)只保留一个. 3、逻辑推理

掌握逻辑推理时,要理解并掌握12个(除第10,11)推理规则和3种证明法(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和归谬法). 例1.试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1)))()((P Q Q P P ⌝∨⌝⌝∧→→;(2))))((R Q Q P P →⌝∨→⌝∨ ())()(())()((:)1P Q Q P Q P P P Q Q P P ∧∧∨∧∧⌝∨⌝=∧∧∨⌝∨⌝=原式解 Q P P P Q P P Q P ∨⌝=∨⌝∧∨⌝=∧∨⌝=)()()( ))(())((Q P P Q Q P ∧∨⌝∨∨⌝∧⌝= )()()(Q P Q P Q P ∧∨∧⌝∨⌝∧⌝= )))((()))(((:)2R Q Q P P R Q Q P P ∨∨∨∨=→⌝∨→⌝∨解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R Q P ∧⌝∧∨∧∧⌝∨⌝∧∧⌝∨∧⌝∧⌝=∨∨= )()()(R Q P R Q P R Q P ∧∧∨⌝∧∧∨⌝∧⌝∧∨) 2.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恒真?恒假?可满足? (1)(P P )Q (2)(P Q) Q (3)((P Q)(Q R ))(P R) 解: (1) 真值表 P Q P P P (P P)Q 0 0 1 0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1 0 0 0 因此公式(1)为可满足. (2) 真值表

离散数学复习要点

离散数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命题逻辑 一、典型考查点 1、命题的判断方法:陈述句真值唯一,特殊:反问句也是命题。其它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悖论等皆不是。详见教材P1 2、联结词运算定律┐∧∨→记住特殊的:1∧1⇔1,0∨0⇔0,1→0⇔0,11⇔1,00⇔1详见P5 3、命题符号化步骤:A划分原子命题,找准联结词。特殊自然语言: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用∧,只有P才Q,应为Q→P;除非P否则Q,应为┐P→Q。B设出原子命题写出符号化公式。详见P5 4、公式的分类判定(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方法:其一根据所有真值赋值情况,其二根据等价演算来判断。详见P9 5、真值表的构造步骤:①命题变元按字典序排列,共有2n个真值赋值。②对每个指派,以二进制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顺序列出。③若公式较复杂,可先列出各子公式的真值(若有括号,则应从里层向外层展开),最后列出所求公式的真值。详见P8。 6、基本概念:置换规则,P规则,T规则,详见P24;合取范式,析取范式,详见P15;小项详见P16;大项详见P18,最小联结词组详见P15 7、等价式详见P22表1.6.2 证明方法:①真值表完全相同②用等价演算③利用A⇔B的充要条件是A⇒B且B⇒A。主要等价式:(1)双否定:⎤⎤A⇔A。(2)交换律:A∧B⇔B∧A,A∨B⇔B∨A,A↔B⇔B↔A。3)结合律:(A∧B)∧C⇔A∧(B∧C),(A∨B)∨C⇔A∨(B∨C),(A↔B)↔C⇔A↔(B↔C)。(4) 分配律:A∧(B∨C)⇔(A∧B)∨(A∧C),A∨(B∧C)⇔(A∨B)∧(A∨C)。(5) 德·摩根律:⎤(A∧B)⎤⇔A∨⎤B,⎤(A∨B)⎤⇔A∧⎤B。(6) 等幂律:A∧A⇔A,A∨A⇔A。(7) 同一律:A∧T⇔A,A∨F⇔A。(8) 零律:A∧F⇔F,A∨T⇔T。(9) 吸收律:A∧(A∨B)⇔A,A ∨(A∧B)⇔A。(10) 互补律:A∧⎤A⇔F,(矛盾律),A∨⎤A⇔T。(排中律)(11) 条件式转化律:A→B⎤⇔A∨B,A→B⎤⇔B→⎤A。(12) 双条件式转化律:A↔B⇔(A→B)∧(B→A)⇔(A∧B)∨(⎤A∧⎤B) 8、蕴含式详见P23表1.6.3 证明方法:①前件真导后件真方法②后件假导前件假方法③真值表中,前件为真的行,后件也为真或者后件为假的行,前件也为假。④用定义,证A⇒B,即证A→B 是永真式。 9、范式求法步骤:①使用命题定律,消去公式中除∧、∨和⎤以外公式中出现的所有联结词;②使用⎤(⎤P)⇔P和德·摩根律,将公式中出现的联结词⎤都移到命题变元之前;③利用结合律、分配律等将公式化成析取范式或合取范式。 10、主范式的求法重点步骤:(a)把给定公式化成析取(合取)范式;(b)删除析取范式中所有为永假的简单合取(析取)式;(c)用等幂律化简简单合取(析取)式中同一命题变元的重复出现为一次出现,如P∧P⇔P。(d)用同一律补进简单合取(析取)式中未出现的所有命题变元,如Q,则P⇔P ∧(⎤Q∨Q)或P⇔P∨(⎤Q∧Q),并用分配律展开之,将相同的简单合取式的多次出现化为一次出现,这样得到了给定公式的主析取(合取)范式。 注意: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之间的联系。例如:(P→Q)∧Q⇔m1∨m3⇔M0∧M2,即剩下的编码就是另一个主范式的编码,因此,求主范式,哪一个简单易求,就先求哪个,然后对应出所求结果。详见P16 11、推理证明:重点方法:演算、演绎法(常用的格式)、反证法、CP规则即附加前提等。 重点规则(主要蕴含式):(1) P∧Q⇒P化简(2) P∧Q⇒Q化简(3) P⇒P∨Q附加(4) ⎤P⇒P→Q变形附加(5)Q⇒P→Q变形附加(6) ⎤(P→Q)⇒P变形化简(7) ⎤(P→Q)⎤⇒Q变形化简(8) P,(P→Q)⇒Q假言推理(9) ⎤Q,(P→Q)⎤⇒P拒取式(10) ⎤P,(P∨Q)⇒Q析取三段论(11) (P→Q),(Q→R)⇒P→R条件三段论(12) (P↔Q),(Q↔R)⇒P↔R 双条件三段论 文字证明推理三步:一命题符号化,二写出前提和结论,三进行证明。详见P21 二、强化练习 1.命题的是( )A.走,看电影去B.x+y>0C.空集是任意集合的真子集D.你明天能来吗? 2.下列式子为重言式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