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菇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草菇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草菇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草菇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栽培草菇的原料广,主要是利用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原料来栽培。如废棉渣,棉籽壳,稻草,麦草。以废棉渣产量最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料的配制:

1、废棉渣培养料的配制

废棉渣ㄡ称废棉,破籽棉、落地棉、地脚棉,来源于棉花加エ厂。废棉渣发热时间长,保温保湿性能好,是目前最理想的草菇栽培材料。每平方米需废棉渣12千克左右。常用配方有:

①废棉渣+石灰5%

②废棉渣+麸皮(或米糠)10%+石灰粉5%

其培养料制备方法有ニ种:-种是砌-个池子,将废棉渣浸入石灰水中,每100千克废棉渣加石灰粉5千克,浸5-6小时,然后捞起做堆,堆宽1.2米,堆高70公分左右,长度不限,发酵三天,中间翻堆-次。另-种是做-个朩框,即长3.0米,宽1.8米,高0.5米,放置在水泥地上。随后在朩框中铺-层废棉渣,厚约10-15公分,撒-薄层石灰粉,酒水压踏使废棉渣吸足水分,然后撒-层麸皮或米糠,再铺-层废棉渣,如此-层层压踏到满框时,把朩框向上提,再继续加料压踏,直到堆高1.5米左右。发酵3天。

2、棉籽壳培养料的配制

棉籽壳ㄡ称棉籽皮,也是-种营养较为丰富的草菇栽培材料,但保温、

1

草菇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

草菇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 曾志忠,曹学文,曹湛才,蔡月彩,关雁桃 (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科学试验中心,广东广州510470) 摘要:从浸料踩料、堆沤发酵、分装、灭菌、冷却、消毒与接种、培养与检查、贮藏条件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草菇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及管理要求,以实现其规范操作、 规范生产。关键词:草菇;原种;栽培种;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中图分类号:S64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08)05-0090-02 收稿日期:2008-01-15 作者简介:曾志忠(1975-),男,农艺师 草菇是一种肉质肥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近年来,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地区草菇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菇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5亿元,年使用草菇原种和栽培种达到850万瓶(袋)。 草菇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是草菇栽培前期的主要工作,对草菇栽培的高产和优质起关键作用。 而草菇原种和栽培种的质量好坏取决于菌种生产中的制种技术和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就草菇原种和栽培种生产过程中的整个工艺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陈述,并通过细化菌种生产管理来达到大幅度降低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和贮藏中的污染率,从而实现原种和栽培种优质高效顺利生产,为草菇栽培提供优良菌种和打下高产、优质的坚实基础。 1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工艺流程 浸料踩料→堆沤发酵→分装→灭菌→冷却→消毒与接种→培养及检查→成品→入库储藏。 2原种和栽培种生产技术及管理要求 2.1栽培基质的配制 草菇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质的种类很多,有稻草培养料、棉籽壳培养料、麦粒培养料、甘蔗渣培养料、木屑培养料等。无论选用哪种培养基质,都要求原料新鲜、无霉变、洁净、干燥、无虫蛀,颗粒大小适中,应符合 NY5099的规定。 目前广东省最常用的是棉籽壳培养料,其配方为:棉籽壳100kg、麸皮6 ̄8kg、过磷酸钙1.1kg、砂糖0.6kg、 硫酸镁0.035kg、生石灰4 ̄5kg,料水比1:1.4 ̄1.5,pH值为8.0 ̄9.0。 各种成分应按规定的标准配方精确称量,按序配制;各种成分应充分融合、均匀分布,不能出现混合不均现象。 2.1.1浸料踩料浸料踩料在浸料池内进行,采用铺一层 棉籽壳洒一层生石灰的方法,尽量使棉籽壳与生石灰充分接触。一般100kg棉籽壳拌2.5 ̄3.0kg生石灰,拌匀后放水至约差30cm浸没料面时,用人工踩踏棉籽壳至全部浸湿沉底为止。浸料时间一般以5 ̄6h为宜。 2.1.2堆沤发酵将完全浸透的棉籽壳移入堆沤区,每 100kg棉籽壳加入生石灰1.5 ̄2kg、 麸皮6 ̄8kg,搅拌均匀,堆沤发酵。4d后翻料1次,每100kg棉籽壳 加入过磷酸钙1.1kg、 砂糖0.6kg、硫酸镁0.035kg,搅拌均匀,起堆,中间打透气孔,盖上薄膜发酵。一般堆沤8d便可装料入瓶(袋),装料前要检查pH值不低于 8.0 ̄9.0,含水量60% ̄65%。 2.1.3分装将堆沤好的培养料分别装入特定的原种和栽培种使用的洁净的菌种瓶(袋)。装料过程中要去掉粗大颗粒,松紧适度,装至距瓶(袋)口5cm左右。分装后须保持瓶(袋)口干净,塞上棉塞,棉塞要求干燥,松紧和长度合适、呈包子形,总长4 ̄5cm,2/3塞进瓶(袋)口内,1/3露在口外,内不触料、外不开花,用手提棉塞瓶(袋)身不下掉。塞棉塞后把瓶口用防潮纸或牛皮纸 包扎。 2.1.4灭菌将分装好的待接种瓶(袋)移入高压蒸汽 灭菌锅(炉)内密闭加热升温。当压力表指针升至0.05Mpa时,打开排气阀排放锅(炉)内空气,待压力表指针 降至零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升温;当压力表指针升至0.1Mpa时,打开排气阀放气直至压力表指针降到零,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升温;当压力表指针升至 0.14 ̄0.15Mpa(温度为126℃)时,保压维持2h,然后停 止加热;当压力表指针降至零时打开排气阀,放净饱和蒸气,放气时要先慢排,后快排,最后再微开锅盖,让余热把棉塞吸附的水汽蒸发;随后再取出待接种瓶(袋)进行冷却。一般分装完后要马上灭菌,灭菌锅(炉)内的物品不应排列过于紧密,要留出一定空隙使蒸汽能够流通,以避免部分物料受热不均匀或有"死角"而造成灭菌不彻底。 2.1.5冷却将灭菌后的待接种瓶(袋)移入冷却室,冷 却室使用前需清洁和消毒处理。冷却室要求空间干燥、 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5期 90

(种植)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草菇又名兰花菇、秆菇、麻菇,分布极广,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多雨季节生长在稻草堆上的一种食用菌,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以我国的产量最高。 栽培草菇的原料来源广泛,废棉渣、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甘蔗渣、剑麻渣、中药渣等均是栽培的理想原料。草菇的生产周期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周期为15~25天,目前广西室内废棉渣床栽草菇播种后通常第8~9天开始有采收,13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栽培周期(只收一潮菇)。尽管草菇的产量与其他食用菌相比相对较低,通常批量周年生产每100公斤稻草产鲜菇10~15公斤,每100公斤废棉渣产鲜菇25公斤左右,但由于草菇栽培原料广、周期短、价值高、市场容量大,栽培草菇能获得较可观的经济 效益,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栽培方法 1.栽培材料 目前用于草菇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废棉渣、棉籽壳、稻草、

甘蔗渣、剑麻渣、中药渣等 2.栽培方式与栽培场所 草菇可室内栽培、室外栽培两种。草菇室内栽培可在专门搭建的草菇泡沫房进行,亦可利用闲置的农舍、猪舍等改建而成的菇房进行,改建的菇房可搭床架,亦可直接在地面栽培。 但目前草菇一般室内(泡沫房)生产为主。所以我们只介绍在室内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泡沫房: (1)构造:木架框架,用2.5~5厘米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菇房的墙壁和房顶,墙壁和房顶的内层再衬以聚乙烯薄膜。房内地面铺水泥,并设有瓦管道。 (2)规格: 棚长4米,宽2.5米,侧高2.4米,顶高2.7米,人字形屋顶,盖油毡纸,用木条压实,前后开门,菇房两端各设置0.3~0.4米见方的对流通风窗两个。。室内栽培床架靠两侧,但不紧靠泡沫板墙,中间为走道床架分层,架宽0.8M,过道0.65M,4~6层,层高0.5M(底层离地面0.30M), 地面瓦管道: 先铺一张高温高压大棚膜在挖好的槽内,隔离泥地的水汽,再铺一层煤渣隔热,最后铺上瓦管道。 3、栽培季节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 (100 mg/ml) IPTG (24 mg/ml) X-Gal (20 mg/ml) LB培养基■组份浓度 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4 mg/ml IPTG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0 mg/ml X-Gal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 定容至50 ml。 3.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组份浓度 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 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 N NaOH(约0.2 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草菇、美味包脚菇、麻菇、中国磨菇。草菇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食用菌,据张树庭教授考证,它最早栽培于我国,后由华侨传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近年来西方国家如美国、比利时也有人对这种菇发生了兴趣,在非洲的马达加斯也有人种植。目前,草菇的总产量占世界上人工栽培菇类的第三位。 草菇质嫩味美。若制成干菇香味更浓。加之草菇属于高温型菌类,适宜于一般菇类不能生长的炎热夏季,而成为食用菌夏季生产及供应市场的一种珍品,栽培草菇主要是用稻草、棉籽壳、废棉等。材料来源丰富。栽培后的废料仍可作有机肥料。草菇从种到收只要半个月,室内室外都可栽培。在整个人工菇类栽培技术中草菇要算简单的。因此,发展草菇生产成本低、收益快、易推广。 一、分类 草菇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 二、栽培历史 草菇栽培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的和尚以腐烂稻草堆上生长草菇这一自然现象得到启示,创造了栽培草菇的方法,故有“南华菇”之称。 草菇的另一个原产地是湖南省浏阳地区,以往这一带盛产苧蔴,每年割麻以后草菇就大量生长于遗弃在麻杆和麻皮堆上,故又称草菇为“浏阳麻菇”。 随后由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将草菇栽培技术传至东南亚各个国家,近年来美国和欧州有些地区也有栽培,1999年全世界产鲜草菇30万吨左右,我国产20万吨左右,占世界草菇总产量的60%以上。 三、草菇的营养价值 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因此,草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其产品不论是鲜菇、干制品或草菇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夏

培养基配方及配制方法

培养基配方 1 斜面菌种保存培养基 1.1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0.5h,纱布过滤,滤液补足1000ml,再加15g葡萄糖和15-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1.2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麦芽汁的制备:干麦芽首先进行粉碎(不能太粗,也不必太细。太粗影响糖化效率,过细影响过滤速度),按麦芽重量的3~4倍加水,搅拌均匀后,37℃左右浸泡1小时,然后缓缓加温至55~63℃(在升温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使温度均匀),保温4~6小时(用0.02摩尔/升碘液测定为黄色至无色时),糖化结束。在糖化过程中,应每小时搅拌一次。取过滤后的清液,加1.8%琼脂,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 (视试管大小而定),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2 基菌落总数检测 2.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将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 加入蒸馏水1000ml中,煮沸溶解后,调pH,然后在121℃下灭菌15min,取出,稍微冷却后,带热倒入培养皿中。 3志贺氏菌检测

3.1 GN增菌液 成分: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g,甘露醇:2g,柠檬酸钠:5g,去氧胆酸钠0.5g,磷酸二氢钾4g,磷酸氢二钾1.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pH7.0 制法:将上述物品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煮沸,调pH为7.0,分装,在115℃高压灭菌15min。 3.2 HE琼脂 成分:胨:12g,牛肉膏3g,乳糖12g,蔗糖12g,水杨素2g,胆碱20g,氯化钠5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0,0.4%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6ml,Andrade指示剂20ml.,甲液20ml,乙液20ml。pH7.5 制法:将上述前七种成分加入400ml蒸馏水中作为基础液,将琼脂加入到6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甲液乙液到基础液中,调pH,再加入指示剂,并与琼脂液合并,待冷却至50~55℃,倾注浇平板。注1:此培养基不能高温灭菌。 注2:甲液的配置: 硫代硫酸钠:34g,柠檬酸铁钠:4g,蒸馏水:100ml。 注3:乙液的配置: 去氧胆酸钠:10g,蒸馏水:100ml。 注4:Andrade指示剂的配置: 酸性复红:0.5g,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6ml,蒸馏水:100ml。将酸性复红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数小时后如复红褪色不全,再加氢氧化钠溶液1~2ml。

草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草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草菇是属于真菌菇类的一种,有着非常好的口感,其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现在种植草菇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在种植草菇的时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种植草菇该如何管理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草果的栽培管理技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温度控制 温度对草菇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在草菇种植后大约4天左右,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后面随着料面温度的升高,要逐渐将膜揭开降低温度。将料面温度保持在35度左右,而气温则控制在30度左右为宜。然后随着草菇的不断生长,还要适当调整好温度。例如在草菇子实体形成期和菇体生长发育的时候,料面温度要控制在30-35度左右,而气温则要保持在28-32度左右。

2、湿度控制 湿度也是我们在栽培草菇时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控制湿度要以灌水和喷水相结合进行。在草菇播种之前,首先要将菇床浇透水。然后在栽培后几天,要注意不可揭膜。将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菇房内的湿度则要控制在85%左右。如果湿度过低的话,那么则要及时向垄沟内进行灌水。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灌水时,不可让料块湿掉,而喷水时也不可将水喷向料面。

然后在草菇出菇期的时候,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通常应向菇床的垄沟中进行灌水,保持菇床处于一个湿润的状态,同时保持培养料的含水量。而保持空气湿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向空中进行喷水,喷水要以清水为主。要注意控制好水温,应保持与气温相近,以轻喷勤喷为主。不可向料块直接喷水,特别是在草菇现蕾期的时候,禁止向菇蕾喷水。

3、通风光照 草菇在菌丝生长期的时候,对氧气的需求是比较低的。而在出菇期的时候则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好通风工作。但是不可通风过急,让其缓缓对流即可。出菇阶段的通风工作还要与保湿相结合。具体是在其菌丝生长阶段时,每天中午将部分地膜掀开,然后将菇棚打开一刻钟左右,等到菌丝长满之后再将地膜全部去除。然后出菇期通风时,通风前要先喷雾,再通风20分钟左右,每天三次左右即可。最后光照以散射光为主,不可让其受到阳光直射。

培养基配方及配制方法

培养基配方1 斜面菌种保存培养基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纱布过滤,滤液补足1000ml,再加15g葡萄糖和15-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麦芽汁的制备:干麦芽首先进行粉碎(不能太粗,也不必太细。太粗影响糖化效率,过细影响过滤速度),按麦芽重量的3~4倍加水,搅拌均匀后,37℃左右浸泡1小时,然后缓缓加温至55~63℃(在升温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使温度均匀),保温4~6小时(用摩尔/升碘液测定为黄色至无色时),糖化结束。在糖化过程中,应每小时搅拌一次。取过滤后的清液,加%琼脂,分装试管,每试管约5-10ml(视试管大小而定),121℃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冷却后贮存备用。 2 基菌落总数检测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将?胰蛋白胨5.0g、酵母浸膏2.5g、葡萄糖1.0g、琼脂15.0g 加入蒸馏水1000ml中,煮沸溶解后,调pH,然后在121℃下灭菌15min,取出,稍微冷却后,带热倒入培养皿中。

3志贺氏菌检测 GN增菌液 成分: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g,甘露醇:2g,柠檬酸钠:5g,去氧胆酸钠0.5g,磷酸二氢钾4g,磷酸氢二钾1.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上述物品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煮沸,调pH为,分装,在115℃高压灭菌15min。 HE琼脂 成分:胨:12g,牛肉膏3g,乳糖12g,蔗糖12g,水杨素2g,胆碱20g,氯化钠5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0,%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6ml,Andrade指示剂20ml.,甲液20ml,乙液20ml。 制法:将上述前七种成分加入400ml蒸馏水中作为基础液,将琼脂加入到6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甲液乙液到基础液中,调pH,再加入指示剂,并与琼脂液合并,待冷却至50~55℃,倾注浇平板。注1:此培养基不能高温灭菌。 注2:甲液的配置: 硫代硫酸钠:34g,柠檬酸铁钠:4g,蒸馏水:100ml。 注3:乙液的配置: 去氧胆酸钠:10g,蒸馏水:100ml。 注4:Andrade指示剂的配置: 酸性复红:0.5g,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6ml,蒸馏水:100ml。将酸性复红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数小时后如复红褪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PDA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习并掌握棉塞的制作方法。 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各种营养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上实训 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不论是何种培养基,均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等。不同微生物对pH值要求不一样,所以配制培养基时,还应根据不 同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将培养基调到合适的pH值范围。 三、实训材料和用具 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10﹪NaOH,10﹪HCl,1mol/L NaOH,lmol/L HCl,KNO3,NaCl,K2HPO4·3H20,MgSO4·7H20,FeSO4·7H2O;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纱布, 四、操作方法与步骤 (一) 培养基的配制 PDA培养基的配制其配方如下: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水1000mL,pH值自然。 (1)称量和熬煮药品实际用量计算后,按培养基配方逐一称取去皮土豆。土豆切成小 块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维持20-30min,用可用2层纱布趁 热在量杯上过滤,滤渣弃取。滤液补充水分到1000ml。 (2)加热溶解把滤液放入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提前搞碎),然后放 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待琼脂完全溶解后,再 补充水分至所需量。 (3)分装按实训要求,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500ml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 三角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造成污染。 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 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4) 加棉塞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烧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或试 管帽等),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5)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 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线绳或橡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二) 棉塞的制作 棉塞的作用有二:一是防止杂菌污染;二是可过滤空气,保证通气良好,并可减缓培养基

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1 制种技术 菌种制作是草菇栽培的重要环节,采用人工培育的纯菌种栽培草菇,出菇快、产量高、品质好。菌种培养条件28~30℃,10~15d。草菇原种生产主要有麦粒菌种。棉籽壳菌种和草料菌种3种。麦粒菌种的配方为麦粒87%、砻糠5%、稻草粉5%、石灰2%、石膏或碳酸钙1%;棉籽壳菌种配方为棉籽壳70%、干牛粪屑16%、砻糠5%、米糠或麸皮5%、石灰3%、石膏1%;草料菌种的配方为2~3cm长的短稻草77%、麸皮或米糠20%、石膏或碳酸钙1%、石灰2%。培养基含水量65%左右,培养条件为28~30℃,750ml的菌种瓶或12cm×25cm的塑料菌种袋培养20d左右。 草菇菌种的保存应在15℃条件下,3个月左右转管一次,各不同菌株要严格标记、分开保存,菌株混杂会引起拮抗作用,不能形成子实体。 2 培养料配制 栽培草菇主要利用废棉、棉籽壳、稻草、麦秆等纤维素含量较多的原料,我国稻麦秸秆非常丰富,为草菇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发展草菇生产也有利于解决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稻草是最早用于栽培草菇的培养料,但生物转化效率较低,一般在15%~20%左右,高产时可达到40%。稻草栽培时要预堆处理,使稻草软化,调整碳氮比,提高保温、保湿性能。处理方法是先把稻草切成15cm左右长度,用3%的石灰水浸泡,充分浸润后加入干草重25%的猪粪或牛粪屑,再加入1%的过磷酸钙和石膏拌匀,堆制2~3昼夜,使料堆中心温度达60℃以上。一般稻草培养料用量为18kg/m2。两种以上的培养料栽培草菇称为复合料栽培,如下层用稻草,上层用废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还可以使用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的废料配制草菇栽培料。选择没有杂菌生长、无霉变腐烂的食用菌废料粉碎,晒干掺入30%左右与其它栽培料一同建堆发酵后即可进行草菇的播种了。 3 品种选择与播种 选择优良菌种,菌种的培育温度以28℃为宜,30℃时虽然菌丝生长快,但稀疏无力,生活力弱。菌龄30d左右,以菌丝发到瓶底、菌种瓶肩上出现少量淡锈红色的厚垣孢子时播种最佳。草菇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法,在培养料表面直接撒上草菇菌种,轻拍料面,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结合。下种后用肥熟土在培养料表层覆盖。一般上午进料、下午播种,高温下播种有利于发菌,室温36~38℃、培养料表面温度39~40℃时播种最佳。播种量为每m23.5~4瓶,如用17cm×33cm规格的塑料袋菌种,则每m2用种量2袋。地栽条件下每1000 m2用种量630~675瓶或塑料袋菌种300~330袋。 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床面覆盖薄膜,5d内保持35~40℃温度,注意遮荫,防止发菌期间温度>40℃或<22℃。草菇菌丝封面后揭去薄膜并将温度控制在32℃左右。播种4~5d后在风静或微风条件下背风短期换气,注意保湿。播种后7~8d,培养料中心温度在30~33℃时,草菇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小菌蕾,在小菌蕾出现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防止阳光照射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还要满足草菇菌丝旺盛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 在出菇期间水分管理十分重要,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地面要经常浇水、空间经常喷雾;菌蕾形成之前如果发现水分不足可将水喷在覆土上,并保持水温和料温一致以免菌丝受伤。当大部分菌蕾生长至花生粒大小时床面开始喷水,喷水后注意菇房通气,让菌蕾表面水分散发。 5 采收 草菇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播种后5~7d见小菌蕾,10d左右开始采收(图4)。草菇的采收应注意:①草菇生长迅速,容易开伞,应尽量及时采摘,每天早晚各采一次,在菌蛋呈卵圆形,菌膜包紧,菇质坚实时采摘品质最好。②对丛生菇的采摘要在大多数菇适宜采收时整丛采下。③采摘时尽量不使培养料疏松,以免菌丝断裂,使周围的幼菇死亡。采收完毕及时整理床面,挑去留在菇床上的死菇,平整好床面,然后均匀喷一次石灰水,补充培养料中的水分,约5d后出现第二茬菇。第一茬菇占总产量的70%~80%。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无菌操作 2.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配制培养及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制,即将所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制即可。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电子天平、烧杯、容量瓶、细口瓶、药勺、玻璃棒、电炉。药品:NH4NO3、KNO3、CaCl2·2H2O、 MgSO4·7H2O、KH2PO4、KI、H3BO3、MnSO4·4H2O、 ZnSO4·7H2O、Na2MoO4·2H2O、 CuSO4·5H2O、CoCl2·6H2O、FeSO4·7H2O、 Na2-EDTA·2H2O、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盐酸硫胺素 (维生素B1)、甘氨酸。 四、实验步骤 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10倍用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 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的容量瓶中,即为1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到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 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培养基取此液100ml。 表1 MS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 注意: (1)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2+、SO42-、Mg 2+和H2PO4一等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重蒸馏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重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特别应将Ca2+、SO42一、Mg 2十和H2PO4 一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边搅拌边混合。

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草菇栽培技术 1 制种技术 菌种制作是草菇栽培的重要环节,采用人工培育的纯菌种栽培草菇,出菇快、产量高、品质好。菌种培养条件28~30℃,10~15d。草菇原种生产主要有麦粒菌种。棉籽壳菌种和草料菌种3种。麦粒菌种的配方为麦粒87%、砻糠5%、稻草粉5%、石灰2%、石膏或碳酸钙1%;棉籽壳菌种配方为棉籽壳70%、干牛粪屑16%、砻糠5%、米糠或麸皮5%、石灰3%、石膏1%;草料菌种的配方为2~3cm长的短稻草77%、麸皮或米糠20%、石膏或碳酸钙1%、石灰2%。培养基含水量65%左右,培养条件为28~30℃,750ml的菌种瓶或12cm×25cm的塑料菌种袋培养20d左右。 草菇菌种的保存应在15℃条件下,3个月左右转管一次,各不同菌株要严格标记、分开保存,菌株混杂会引起拮抗作用,不能形成子实体。 2 培养料配制 栽培草菇主要利用废棉、棉籽壳、稻草、麦秆等纤维素含量较多的原料,我国稻麦秸秆非常丰富,为草菇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发展草菇生产也有利于解决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稻草是最早用于栽培草菇的培养料,但生物转化效率较低,一般在15%~20%左右,高产时可达到40%。稻草栽培时要预堆处理,使稻草软化,调整碳氮比,提高保温、保湿性能。处理方法是先把稻草切成15cm左右长度,用3%的石灰水浸泡,充分浸润后加入干草重25%的猪粪或牛粪屑,再加入1%的过磷酸钙和石膏拌匀,堆制2~3昼夜,使料堆中心温度达60℃以上。一般稻草培养料用量为18kg/m2。两种以上的培养料栽培草菇称为复合料栽培,如下层用稻草,上层用废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还可以使用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的废料配制草菇栽培料。选择没有杂菌生长、无霉变腐烂的食用菌废料粉碎,晒干掺入30%左右与其它栽培料一同建堆发酵后即可进行草菇的播种了。 3 品种选择与播种 选择优良菌种,菌种的培育温度以28℃为宜,30℃时虽然菌丝生长快,但稀疏无力,生活力弱。菌龄30d左右,以菌丝发到瓶底、菌种瓶肩上出现少量淡锈红色的厚垣孢子时播种最佳。草菇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法,在培养料表面直接撒上草菇菌种,轻拍料面,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结合。下种后用肥熟土在培养料表层覆盖。一般上午进料、下午播种,高温下播种有利于发菌,室温36~38℃、培养料表面温度39~40℃时播种最佳。播种量为每m23.5~4瓶,如用17cm×33cm规格的塑料袋菌种,则每m2用种量2袋。地栽条件下每1000 m2用种量630~675瓶或塑料袋菌种300~330袋。 4 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床面覆盖薄膜,5d内保持35~40℃温度,注意遮荫,防止发菌期间温度>40℃或<22℃。草菇菌丝封面后揭去薄膜并将温度控制在32℃左右。播种4~5d后在风静或微风条件下背风短期换气,注意保湿。播种后7~8d,培养料中心温度在30~33℃时,草菇菌丝开始扭结形成小菌蕾,在小菌蕾出现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防止阳光照射和温度的剧烈变化,还要满足草菇菌丝旺盛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 在出菇期间水分管理十分重要,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地面要经常浇水、空间经常喷雾;菌蕾形成之前如果发现水分不足可将水喷在覆土上,并保持水温和料温一致以免菌丝受伤。当大部分菌蕾生长至花生粒大小时床面开始喷水,喷水后注意菇房通气,让菌蕾表面水分散发。 5 采收 草菇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播种后5~7d见小菌蕾,10d左右开始采收(图4)。草菇的采收应注意:①草菇生长迅速,容易开伞,应尽量及时采摘,每天早晚各采一次,在菌蛋呈卵圆形,菌膜包紧,菇质坚实时采摘品质最好。②对丛生菇的采摘要在大多数菇适宜采收时整丛采下。③采摘时尽量不使培养料疏松,以免菌丝断裂,使周围的幼菇死亡。采收完毕及时整理床面,挑去留在菇床上的死菇,平整好床面,然后

lb培养基配方与tb培养基配方

lb培养基配方与tb培养基配方 LB培养基和TB培养基这两种培养基名字有点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呢?首先是用途上,LB经常用来预培养菌种,而TB培养基则用于慢病毒载体等多种实验中,另外,两者的配方也是大有不同的。一起了解一下吧。 TB培养基的配方 去离子水加至 900 ml 胰蛋白胨 12 g 酵母提取物 24 g 甘油 4 ml 摇动容器使溶质完全溶解,在 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 20 min 。当溶液冷却至60°C或60°C以下时加入100 ml无菌的0.17 nol/L KH2PO4,0.17 nol/L K2HPO4(该溶液的配置方法是:用90 ml 去离子水溶解2.31 g KH2PO4和12.54 g K 2HPO4,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100 ml,在 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 20 min 。) LB培养基的配方 10g NaCl 10g 蛋白胨 5g酵母粉加去离子水至1L 调PH 7.0-7.2 分装灭菌即可用之 配方区别: TB培养基,Terrific肉汤(Terrific Broth,TB) 去离子水加至 900 ml 胰蛋白胨 12 g, 酵母提取物 24 g, 甘油 4 ml 摇动容器使溶质完全溶解,在 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 20 min 。当溶液冷却至60°C或60°C以下时加入100 ml无菌的0.17 nol/L KH2PO4,0.17 nol/L K2HPO4(该溶液的配置方法是:用90 ml 去离子水溶解2.31 g KH2PO4和12.54 g K 2HPO4,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100 ml,在 15 psi (1.05 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 20 min 。) 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胰蛋白胨(Tryptone) 10g/L

草菇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是怎样的_草菇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选好菌种 选用的草菇栽培种,菌龄不要超过18天,菌丝健壮并有棕红色 的厚垣孢子者为佳。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菇畦准备 菇畦宽1米,长度不限,菇畦间距30厘米,既做人行道又做蓄 水沟。 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菇床内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灭菌杀虫。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稻草处理 把稻草或麦草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用2%石灰水加0.5%复合肥 浸泡24小时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后待用。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栽培方法 将稻草段或麦草段均匀地铺在挖好的菇床里,铺一层草段则铺一层麸皮及一层菌种,麸皮用量为总干草量的5%。 菌种的用量为10%,最上面的一层菌种稍多些,然后将小土垄上 的土撒在料面上,高10厘米--12厘米,用木板将培养料压紧。 培养料上床后,沿菇畦长度方向架小型拱棚,拱棚高度50厘米 左右,覆盖薄膜保温。 畦间蓄水沟装满水。 保持大棚里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0%,气温不可低于28℃,过48小时以后可揭开小拱棚上的薄膜透气通风。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出菇后管理 从播种到现菇蕾一般需要9天--10天,现蕾后3天--4天即可采收。 种植草菇的新方法:采菇后管理 采菇后不能喷水,要覆盖2天薄膜,使菌丝恢复生长,然后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可再出菇。 每次出菇前要喷施一次0.1%的尿素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长。 草菇泡沫房: (1)构造:木架框架,用2.5~5厘米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菇房的墙壁和房顶,墙壁和房顶的内层再衬以聚乙烯薄膜。房内地面铺水泥,并设有瓦管道。 (2)规格:棚长4米,宽2.5米,侧高2.4米,顶高2.7米,人字形屋顶,盖油毡纸,用木条压实,前后开门,菇房两端各设置 0.3~0.4米见方的对流通风窗两个。。室内栽培床架靠两侧,但不紧靠泡沫板墙,中间为走道床架分层,架宽0.8M,过道0.65M,4~6层,层高0.5M(底层离地面0.30M),地面瓦管道: 先铺一张高温高压大棚膜在挖好的槽内,隔离泥地的水汽,再铺一层煤渣隔热,最后铺上瓦管道。 栽培季节草菇属喜高温高湿、草腐性菇类。最佳菌丝生长温度28~35℃,最佳出菇温度30~35℃,在广西5月~10月均可进行夏季栽培。若采用加温设备,可进行周年生产。目前我区大多数是利用泡沫房周年栽培的。 原料配比试验表明,原材料较为理想的配比应是: (1)药渣65%、废棉30%、稻草10%,石灰粉5%(2)稻草60%,废棉35%,石灰粉5%(3)稻草(切碎)80%,牛粪15%,石灰5%,PH值9~10。 (4)破子棉95%,石灰粉5%;以上原料配方PH值9~10。

草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草菇是属于真菌菇类的一种,有着非常好的口感,其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现在种植草菇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在种植草菇的时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种植草菇该如何管理呢? 1、温度控制 温度对草菇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在草菇种植后大约4天左右,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后面随着料面温度的升高,要逐渐将膜揭开降低温度。将料面温度保持在35度左右,而气温则控制在30度左右为宜。然后随着草菇的不断生长,还要适当调整好温度。例如在草菇子实体形成期和菇体生长发育的时候,料面温度要控制在30-35度左右,而气温则要保持在28-32度左右。 2、湿度控制 湿度也是我们在栽培草菇时不可缺少的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控制湿度要以灌水和喷水相结合进行。在草菇播种之前,首先要将菇床浇透水。然后在栽培后几天,要注意不可揭膜。将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70%左右,菇房内的湿度则要控制在85%左右。如果湿度过低的话,那么则要及时向垄沟内进行灌水。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灌水时,不可让料块湿掉,而喷水时也不可将水喷向料面。

然后在草菇出菇期的时候,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通常应向菇床的垄沟中进行灌水,保持菇床处于一个湿润的状态,同时保持培养料的含水量。而保持空气湿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向空中进行喷水,喷水要以清水为主。要注意控制好水温,应保持与气温相近,以轻喷勤喷为主。不可向料块直接喷水,特别是在草菇现蕾期的时候,禁止向菇蕾喷水。 3、通风光照 草菇在菌丝生长期的时候,对氧气的需求是比较低的。而在出菇期的时候则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好通风工作。但是不可通风过急,让其缓缓对流即可。出菇阶段的通风工作还要与保湿相结合。具体是在其菌丝生长阶段时,每天中午将部分地膜掀开,然后将菇棚打开一刻钟左右,等到菌丝长满之后再将地膜全部去除。然后出菇期通风时,通风前要先喷雾,再通风20分钟左右,每天三次左右即可。最后光照以散射光为主,不可让其受到阳光直射。

细胞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D M E M(A)细胞培养基(粉末型)成分

DMEM(H) 细胞培养基(粉末型)成分 DMEM(L) 细胞培养基(粉末型)成分

双蒸水。(2)在室温(20℃到30℃)的水中加入干粉培养基,轻轻搅拌,不要加热。 (3)水洗包装袋的内部,转移全部的痕量干粉到容器内。 (4)加NaHCO3到培养基中。 (5)用双蒸水稀释到想要的体积,搅拌溶解。注意不要过分搅拌。 (6)通过缓慢搅拌加入1N NaOH 或1N HCL调节pH值,由于pH值在过滤时会上升到,因而调节pH值使它比最终想要的pH值低到。培养基在过滤前要保持密封。 配制培养基要注意以下问题: ●认真阅读说明书。说明书都注明干粉不包含的成分,常见的有NaHCO3、谷氨酰胺、丙酮酸钠、HEPES等。这些成分有些是必须添加的,如NaHCO3、谷氨酰胺,有些根据实验需要决定。 ●配制是要保证充分溶解,NaHCO3、谷氨酰胺等物质都要等培养基完全溶解之后才能添加。 ●配制所用的水应是三蒸水,离子浓度很低。 ●所用器皿应严格消毒。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马上过滤,无菌保存于4度。

●液体培养基主要是为了科研工作的方便而设计的培养基,它是一种灭菌后保证无菌的溶液,必要时可制成无内毒素等的溶液,可节省科研人员的工作量。 DMEM各种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一般的基础培养基包括四大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 (1)无机盐: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某些酶的活性及溶液的酸碱度都是必须的。 (2)氨基酸:缬氨酸、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氨酸、胱氨酸(L型)都是细胞用以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或糖类转化合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谷氨酰胺(glutamine)。谷氨酰胺具有特殊的作用,对细胞的培养特别重要,能促进各种氨基酸进入细胞膜;它所含的氮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来源,还是合成—磷酸腺苷、二磷酸腺甘和三磷酸腺苷的原料。细胞需要谷氨酰胺合成核酸和蛋白质,谷氨酰胺缺乏可导致细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配制各种培养液中都应补加一定量的谷氨酰胺。值得注意的是: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故4℃下放置1周可分解50%,使用中最好单独配制,置-20℃冰箱中保存,用前加入培养液中。 (3)维生素:是维持细胞生长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中大多形成

第十一章 草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草菇、美味包脚菇、麻菇、中国磨菇。草菇就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得食用菌,据张树庭教授考证,它最早栽培于我国,后由华侨传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近年来西方国家如美国、比利时也有人对这种菇发生了兴趣,在非洲得马达加斯也有人种植。目前,草菇得总产量占世界上人工栽培菇类得第三位。 草菇质嫩味美。若制成干菇香味更浓。加之草菇属于高温型菌类,适宜于一般菇类不能生长得炎热夏季,而成为食用菌夏季生产及供应市场得一种珍品,栽培草菇主要就是用稻草、棉籽壳、废棉等。材料来源丰富。栽培后得废料仍可作有机肥料。草菇从种到收只要半个月,室内室外都可栽培。在整个人工菇类栽培技术中草菇要算简单得。因此,发展草菇生产成本低、收益快、易推广。 一、分类 草菇在植物学上得分类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 二、栽培历史 草菇栽培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多年得历史。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得与尚以腐烂稻草堆上生长草菇这一自然现象得到启示,创造了栽培草菇得方法,故有“南华菇”之称。 草菇得另一个原产地就是湖南省浏阳地区,以往这一带盛产苧蔴,每年割麻以后草菇就大量生长于遗弃在麻杆与麻皮堆上,故又称草菇为“浏阳麻菇”。 随后由飘洋过海谋生得华侨,将草菇栽培技术传至东南亚各个国家,近年来美国与欧州有些地区也有栽培,1999年全世界产鲜草菇30万吨左右,我国产20万吨左右,占世界草菇总产量得60%以上。 三、草菇得营养价值 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得保健价值,就是一种优质得食用菌。因此,草菇就是一种营养丰富得保健食品。其产品不论就是鲜菇、干制品或草菇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在夏季高温炎热得天气,其它食用菌很少时,但正就是出草菇得旺季,同时又就是蔬菜得淡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

植物组培培养基及其配制 培养基好比土壤,是组织培养中离体材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因此,在组织培养基的各个环节中,应着重掌握培养基,了解它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 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1.无机营养物 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

2.碳源 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 3.维生素 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 4.有机附加物 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提取物、椰子汁及各种氨基酸等。另外,琼脂也是最常用的有机附加物,它主要是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各种外植体的培养。 5.生长调节物质 常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大致包括以下三类: (1)植物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2)细胞分裂素。如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或BAP)和激动素(K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