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比较: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

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

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

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

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

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

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

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

OSPF的缺点

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

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ospf和isis比较

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都使用SPF算法,VSLM 快速会聚。从使用的目的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从协议实现来说OSPF其于TCP/ ip协议簇,运行在IP层上,端口号89;ISIS基于ISO CLNS,设计初是为了实现ISO CLNP路由,在后来加上了对IP路由的支持。从具体细节来说:

1:区域设计不同,OSPF采用一个骨干AREA0与非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必须与AREAO连接。ISIS由L1 L2 L12路由器组成的层次结构,它使用的LSP要少很多,在同一个区域的扩展性要比OSPF好。

2 OSPF有很多种LSA,比较复杂并占用资源,而ISIS的LSP要少很多,所以在CPU占用和处理路由更新方面,ISIS要好一些。

3 isis 的定时器允许比OSPF更细的调节,可以提高收敛速度。

4 OSPF数据格式不容易增加新的东西,要加,就需要新的LSA,而ISIS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增加TLV进行扩展,包括对IPV6等的支持。

5 从选择来说,ISIS更适合运营商级的网络,而OSPF非常适合企业级网络。

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要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要点 篇一: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姓名实验日期:20xx/04/20 学号实验报告日期:20xx/04/24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网络拓扑图)操作系统: windows7,32位 网络平台: 控制面板-程序-程序和功能,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然后telnet服务器和telnet客户端打开(因为win7默认关闭)。 控制面板-系统与安全-管理工具-服务,开启telnet服务; 网络拓扑图: 二.实验目的

1、复习和进一步掌握实验一二的内容。 2、自己会设计较复杂的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 3、掌握路由器上Rip协议的配置方法,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路由器上Rip协议的配置,并能通过debug信息来分析Rip协议的工作过程,并观察配置水平分割和没有配置水平分割两种情况下Rip协议工作过程的变化。 4、掌握路由器上ospF协议的配置方法,能够在模拟环境中上进行路由器上ospF协议的配置,并能够通过debug 信息分析ospF协议的工作工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 主要配置流程:1.实现rip路由协议: 首先启动每台设备 分配cpu,然后按照设计的拓扑图给每台设备的相应端口分配ip,并启动端口,然后给两台pc配置默认路由,最后在每台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 R1配置完后的路由表: R2配置完后的路由表: R3配置完后的路由表: R4配置完后的路由表: 2.实现ospF路由协议: 在实现了rip协议之后,先给每个路由器去除rip,然

思科OSPF的多区域配置及优化

思科OSPF的多区域配置及优化 实验拓扑如上图所示 各路由器配置接口IP地址,并均启用环回口,各路由器启用如图中的路由协议 更改R3、R4的接口优先级为0,使得R2成为DR 在R5上启用多个环回口,用于做路由汇总,配置如下: Loopback0 5.5.5.5 Loopback1 172.5.1.1

Loopback2 172.5.2.1 Loopback3 172.5.3.1 在R9上启用多个环回口,用于做路由汇总,配置如下: Loopback0 9.9.9.9 Loopback1 172.16.1.1 Loopback2 172.16.2.1 Loopback3

172.16.3.1 在R8上将EIGRP10的路由重发布到OSPF中,配置如下: router ospf 10 log-adjacency-changes redistribute eigrp 10 metric-type 1 subnets 在R8上使用ip default-network命令,给EIGRP10添加默认路由,配置如下: interface Loopback1 ipaddress 192.168.8.1 255.255.255.0 router eigrp 10

network 192.168.8.0 //将环回口所在的主类网段宣告进EIGRP中network 192.168.89.0 noauto-summary ip default-network 192.168.8.0 指定环回口所在网段为默认路由 在R4上将RIP的路由重发布到OSPF中,配置如下:router ospf 10

实验四 RIP和EIGRP和OSPF的区别

RIP: RIP是最早的路由协议,它一般被应用在小型网络里。由于它在选择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时只考虑节点间的中继次数,它不考虑网络拥塞状况和连接速率因素,RIP每30秒广播一次自己的路由表,广播时会有极大的数据传输量。然后RIP的收敛时间很长,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对于较远的路由器,可能要花费几分钟时间。同时RIP还限制中继次数不能超过16跳(经过16台路由器),多出16台路由器后即不可传输。所以在大型网络中,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 总之RIP在路径较多时收敛慢,广播路由信息需占用较多带宽资源 RIP的管理距离为120 OSPF: 为了弥补RIP中的一些缺陷,并能够与RIP网络共存。OSPF在选择最优路径时使用了一种更灵活的算法。OSPF不受跳数限制;支持负载均衡;收敛速度和EIGRP相当;使用AREA对网络进行分层,减少了协议对CPU处理时间和内存的需求;采用SPF算法来计算出到达目标的最短路径。 Cost=10^8/bandwidth,所以对带宽是比较敏感的 OSPF管理距离为110 EIGRP: 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它具有快速收敛时间和低网络开销。而且它具有比OSPF更容易配置及需要较少CPU开销的优点。但是他是cisco私有协议,不能与其他厂商路由器共存。 总之EIGRP比RIP具有更快收敛,减小带宽消耗,增大了网络规模(255跳)以及减小了CPU的消耗。同时它还支持非等价负载均衡。 EIGRP对带宽及延时比较敏感 增量路由更新:RIP是将整个路由表都发给对方,而EIGRP是将发生更新的路由发给对方,其采用的是触发更新,如果没有更新是不发送的,这点和RIP不同。 EIFRP管理距离为90,外部管理距离为170 1.距离矢量/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 v1和v2都是距离矢量型,OSPF是链路状态型,EIGRP是混合型的。 2.有类别/无类别路由协议 支持有类的:RIP v1 无类的RIP v2,OSPF,EIGRP 3.是否支持VLSM、CIDR 不支持的RIP v1 支持的:RIP v2,OSPF,EIGRP 4.是否支持认证技术 不支持的:RIP v1 支持的:RIP v2,OSPF,EIGRP 5.是否定期发送更新 定期:RIP v1和v2 不定期:OSPF,EIGRP 6.采用什么算法来完成网络收敛 RIP v1和v2:Bellman-Ford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OSPF多区域原理与配置 【OSPF三种配置方法】 1、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0 2、network 0.0.0.0 255.255.255.255 area0 3、network 192.168.1.1 0.0.0.0 area0 【OSPF通信量分三类】 域内通信量:LSA1、LSA2 域间通信量:LSA3 外部通信量:LSA4、LSA5、LSA7 a)标准区域允许‘域内’‘域间’及‘外部’通信量。LSA为(1.2.3.4.5) b)末梢区域不允许‘外部’通信量存在,允许‘域内’‘域间’通信量及一条默认路由。LSA为(1.2.3) c)完全末梢只允许‘域内’通信量及一条默认路由。LSA为(1.2) d)非纯末梢不允许其他区域的外部通信量,允许‘域内’‘域间’及‘本区域’外部通信量。LSA为(1.2.3.7) e)完全非纯末梢只允许本区域内部,本区域外部通信量及一条默认路由存

在,不允许区域间及其他区域外部通信量存在。LSA为(1.2.7) 表-LSA类型 一、OSPF的多区域 【使用OSPF协议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大型网络中,网络结构的变化是时常发生的,因些OSPF路由器就会经常运行SPF算法来重新计算路由信息,大量消耗路由器的CPU和内存资源?在OSPF网络中,随着多条路径的增加,路由表变得越来越庞大,每一次路径的改变都使路由器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重新计算路由表,路由器就会越来越低效 ?包含完整网络结构信息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也会越来越大,这将有可能使路

由器CPU和内存资源彻底耗尽,从而导致路由器的崩溃 【解决OSPF协议的以上问题】 OSPF允许把大型区域划分成多个更易管理的小型区域。这些小型区域可以交 换路由汇总信息,而不是每一个路由的细节 (1)、生成OSPF多区的原因 1、生成OSPF多区域的原因 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 快速收敛 2、OSPF区域的容量 ?单个区域所支持路由器的范围大约是30~200 ?一些区域包含25台都有可能会显多了,而另一些区域却可以容纳多于500台的路由器 【对于和区域相关的通信量定义了下面三种类型】 域内通信量(Intra-AreaTraffic):指单个区域内路由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包构成的

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宽带通信网论文题目: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班级:4班 学号:105508 姓名:郭晋杰

RIP和OSPF协议工作原理分析 郭晋杰 105508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内部网关协议中的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这两种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区别,总结出了其分别适用的网络。 关键词:路由信息协议;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自治系统 引言 在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中,当两台非直接连接的计算机需要经过几个网络通信时,通常就需要路由器。路由器提供一种方法来开辟通过一个网状联结的路径。那么路径是怎么建立的呢路由选择协议的任务是,为路由器提供他们建立通过网状网络最佳路径所需要的相互共享的路由信息。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作为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中广泛应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对研究计算机网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1.路由信息协议 1.1路由信息协议简介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协议IGP 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这个网络协议最初由加利弗尼亚大学的BerKeley 所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层网络的广播信号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从而提供本地网络的路由信息。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1.2路由信息协议的工作原理 路由信息协议功能的实现是基于距离矢量的运算法则,这种运算法则在早期的网络运算中就被采用。简单来说,距离矢量的运算引入跳数值作为一个路由量度。每当路径中通过一个路由,路径中的跳数值就会加1。这就意味着跳数值越大,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就有多,路径也就越长。而路由信息协议就是通过

ospf与rip重分布引起的问题

将ospf与rip相互引入。由于华为的ospf内部路由优先级为10,外部引入路由优先级为150 。RIP的优先级为100。所以RIP的路由优先级比ospf的外部引入的小,故RIP路由优先于ospf外部路由。 刚构建的拓扑,并不存在环路和次优路径,当ar2上的接口出现down的现象后,才会出现次优路径或者环路现象 disp ip routing-table Route Flags: R - relay, D - download to fib ------------------------------------------------------------------------------ Routing Tables: Public Destinations : 18 Routes : 18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Flags NextHop Interface 10.1.12.0/24 OSPF 10 2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10.1.23.0/24 OSPF 10 2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10.1.24.0/24 Direct 0 0 D 10.1.24.4 GigabitEthernet0/0/0 10.1.24.4/32 Direct 0 0 D 127.0.0.1 GigabitEthernet0/0/0 10.1.24.255/32 Direct 0 0 D 127.0.0.1 GigabitEthernet0/0/0 22.1.1.1/32 OSPF 10 1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33.1.1.1/32 OSPF 10 2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44.1.1.1/32 Direct 0 0 D 127.0.0.1 LoopBack0 127.0.0.0/8 Direct 0 0 D 127.0.0.1 InLoopBack0 127.0.0.1/32 Direct 0 0 D 127.0.0.1 InLoopBack0 127.255.255.255/32 Direct 0 0 D 127.0.0.1 InLoopBack0 172.16.0.0/24 O_ASE 150 1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172.16.2.0/24 O_ASE 150 1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192.168.35.0/24 O_ASE 150 1 D 10.1.24.2 GigabitEthernet0/0/0

RIP与OSPF双点双向重分布

关于重分布的几个重点: 1、关于重分布进distance vector协议的时候,除了静态与connected 不需要手工指定metric以外,其余的需要手工指定,否则会认为是无穷大的路由通告。 2、重分布进OSPF的路由默认为OE2类型,send metric 为20,BGP除外。 3、在ISIS中分为level 1 和level 2的路由,前者称为内部路由缺省度量为0,0~63 而后者为外部路由,64~128度量,缺省为64 ,如果默认不指定的话,那么就是level2的路由,所以在做重分布的时候,向level 1重分布的时候需要指定level的类型 在cisco路由器上,做RIP与OSPF双点双向重分布的时候,由于度量值的原因,会导致次优路由的出现。 如上面的图,基本配置就这些,当在RIP与OSPF中重分布各自协议后,R2与R1之间运行RIP 收到13.1.1.0/24 和1.1.1.1/32 度量值为120,由于R3也重分布进RIP的路由,经过R4传递给R2 13.1.1.0/24和 1.1.1.1/32 的路由度量值为110,同一条路由条目,管理距离低的进路由表,R3也同样收到R4传递过来的12.1.1.0/24 和1.1.1.1/32 ,那么也会优于之前从RIP学到的路由,这样当R3想到达12.1.1.0网段的时候,经过的不是 R3---R1,而是R3----------R4----------R2,饶着过来,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Distirbute-list 过滤掉、通过distance 修改AD 方法一:Disribute-list

R2上:access-list 1 permit 34.1.1.0 0.0.0.255 access-list 1 permit host 4.4.4.4 router ospf 1 disribute-list 1 in R3上 access-list 1 permit 24.1.1.0 0.0.0.255 access-list 1 permit host 4.4.4.4 router ospf 1 distribute-list in 这时候在看下路由表 各自的路由域都正常收到路由,没出现次优路由的问题。 分析下思路:造成这个原因是因为双ASBR的原因,彼此传递给对方的路由,优于RIP的路由,所以出现了问题,而用ACL permit OSPF只能存在的路由,在OSFP中调用。比如R2,在OSPF中只需要收到34.1.1.0 网段和4.4.4.4的路由,而24.1.1.0 是直连不算在内,用ACL 抓出来,在进程下的in方向过滤掉ACL中没有的路由。但是,缺点是,一旦网络一多,需要写的ACL也会非常多。在卷一中,它的案例还会给出在RIP中也用ACL过滤掉不需要的路由,但是感觉在OSPF中调用就够了。 方法二、distance : RIP中 R2:distance 109 12.1.1.1 0.0.0.0 R3:distance 109 13.1.1.1 0.0.0.0 造成这个原因就是因为管理距离次于OSPF造成的,虽然把从邻居发送过来的RIP路由,管理距离都改成109,比110小,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OSPF: R2/R3:disatance ospf external 121

大型企业网络配置系列课程详解(二) --OSPF多区域配置与相关概念的理解

大型企业网络配置系列课程详解(二) --OSPF多区域配置与相关概念的理解 试验目的: 1、使用OSPF划分多区域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其次减少各LSA通告 的范围,达到区域内部快速收敛。 2、通过配置末梢区域(Stub Area)、完全末梢区域(Totally Stubb y Area)以及非纯末梢区域(NSSA)达到各区域部分LSA通告的减少,从而减少区域内部路由器的路由表条目,增大路由器查找路由表的速度,从而减少了对路由器cpu以及内存的消耗,优化网络结构。3、通过配置路由重分发,让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其次结合 NSSA达到区域内部路由器条目的减少,从而减少了对路由器cpu以及内存的消耗,优化网络结构。 4、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能够更清楚理解配置末梢区域、完全末梢区域 以及非纯末梢区域所达到的效果。 试验网络拓扑: 试验步骤:

一、根据网络拓扑图配置各个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注意端口的激活,非标准网络子网的划分),下面是以R1为例,其它的类似。 二、根据网络拓扑图指定的Loopback信息配置各个路由器loopback 接口的地址(用作路由器Router ID的标识符,在路由器上便于查看邻居的路由信息),当然如果试验需要过多的网络,Loopback接口也可以模拟外部网络。比如说,做路由器地址汇总的时候就会用到。同样以R1为例,其他的类似。 三、基本工作做完之后,开始配置OSPF,各个路由器进程号表示为(R 1:10,R2:20……),其次将相连的网段。首先启用路由器OSPF的进程号,然后将相应的网段都发布出去,注意:每个接口对应那个区域,在写的时候就写那个区域,不可混同。 R1的具体配置:

路由协议(RIP,OSPF和BGP)

《TCP/IP协议族》(英文版)第13章 路由协议(RIP,OSPF和BGP) 所谓“互联网络”(internet)是指由路由器连接而成的多个网络的组合体。当数据报从一个源端传送到一个目标端时,可能需要通过很多个路由器才到达与目标网络连接的路由器。 路由器的作用是从一个网络中接收数据包(packet,分组),然后将它传送给另一个网络。一个路由器通常与几个网络连接,这样,当它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应该将数据包转发给哪个网络呢?路由器是按最佳化原则进行判定:哪个可用的路径是最佳路径? 人们用metric来表示通过某个网络时所指定的“成本”(cost,代价)。一个特定路由的总metric,等于包含了该路由的多个网络的metric之和。路由器根据最短(最小)的metric 来选择路由。 分配给每个网络的metric取决于协议的类型。某些简单的协议,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将每个网络同等处理,即通过每个网络的cost是一样的,或者说都是一个“跳数”(one hop count)。所以如果一个数据包通过10个网络才到达目标端,其总cost就是10个“跳数”。 其他协议,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则允许管理员根据所需的服务类型,为通过一个网络指定cost。通过某个网络的路由可以具有不同的cost(metric)。例如,如果所需的服务类型是“最大吞吐量”(throughput),一条卫星链路就比一条光纤链路具有更低的metric。另一方面,如果所需的服务类型是“最小延迟”,一条光纤链路就比一条卫星链路具有更低的metric。OSPF允许每个路由器根据所需的服务类型拥有几个路由表。 其他协议定义metric的方法则完全不同。在“边缘网关协议”(BGP)中,评定的标准是可以由管理员设置的所谓“策略”(policy)。“策略”定义了应该选择的是哪个路径。 不管metric是如何确定的,路由器在准备转发数据包时,都必须使用路由表。路由表应为数据包规定最佳路径。不过,路由表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路由表”是那种不经常变化的路由表。而“动态路由表”是那种当互联网络中的某处出现变化时能自动更新的路由表。今天,互联网络需要的是动态路由表。这种路由表要求互联网络出现变化时即被尽快更新。例如,当某个路由关闭(down)时,需要进行更新;而当一个更好的路由建立后,也需要进行更新。 各种路由协议都是为了动态路由表的需要而制定的。一个路由协议是一组规则和程序的组合,用于使互联网络中的路由器们相互告知有关的变化情况。它使路由器们共享它们所掌握的互联网络或相邻路由器的情况。这种信息的共享使得旧金山市的某个路由器可以知道德克萨斯州的网络出现故障了。路由协议还包含了将从其他路由器接收的信息综合起来的处理程序。 13.1 内部和外部路由 今天,一个互联网络可能很大,以致一个路由协议无法完成为所有路由器更新路由表的任务。为此,需要将一个互联网络分为若干“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s,AS)。一个“自治系统”是指由同一个管理员管理的一组网络和路由器。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称为“内部路由”,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称为“外部路由”。每个自治系统都可以选择一个内部路由协议来处理该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但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通常只能使用一个外部路由协议来处理。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 优缺点 ospf和rip比较: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 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 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 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 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 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一些增强的功能被引入RIP的新版本RIPv2中,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 没有跳数的限制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 具有认证功能

OSPF协议主要优点: 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 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 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 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 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 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 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 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 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 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

OSPF多区域

多区域 OSPF OSPF MultiArea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ospf的原理,熟悉ospf多域配置步骤。懂得如何配置Vitrul links,Transit area, Stub Area ,Totally Stubby Area, Not-so-stubby area(nssa)。 【实验原理】 了解Internal router,Backbone router,Area Border Router (ABR), 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 (ASBR) 以及各种类型链路通告的不同之处,优化ospf网络。 【实验拓扑】 【实验设备】 路由器五台, 串行线,用于配置路由的主机 【实验内容】 1、按图示配置端口,用ping检查各端口间连通性 (A/B,E/F用于virtul links实验; C的lo地址在用于验证external route summarization D的lo地址加入area 8,为验证interarea summarization; A/F的lo 地址在nssa时才加入)建议配置好各个neighber的vty,可以用一台终端观察整个拓扑。 (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config)#line vty 0 4 (config-line)#Login (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利用terminal monitor可在telnet上看到debug输出 2、在各个路由器启动ospf进程,注意area的分布 Router(config)#router ospf *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 *.*.*.* area * 查看ABR/ASBR/DR/BDR。 show ip ospf show ip ospf interface show ip ospf neighbor show ip ospf neighbor detail

rip和ospf的比较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采用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它确定到网络中任一连路的方向(向量)与距离,如RIP、IGRP等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为了更好地说明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特征,我们将OSPF路由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之一的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作一比较,归纳为如下几点: ——RIP路由协议中用于表示目的网络远近的唯一参数为跳(HOP),也即到达目的网络所要经过的路由器个数。在RIP路由协议中,该参数被限制为最大15,也就是说RIP路由信息最多能传递至第16个路由器;对于OSPF路由协议,路由表中表示目的网络的参数为Cost,该参数为一虚拟值,与网络中链路的带宽等相关,也就是说OSPF路由信息不受物理跳数的限制。并且,OSPF路由协议还支持TOS(Type of Service)路由,因此,OSPF比较适合应用于大型网络中。 ——RIP路由协议不支持变长子网屏蔽码(VLSM),这被认为是RIP 路由协议不适用于大型网络的又一重要原因。采用变长子网屏蔽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IP地址。OSPF路由协议对VLSM有良好的支持性。 ——RIP路由协议路由收敛较慢。RIP路由协议周期性地将整个路由表作为路由信息广播至网络中,该广播周期为30秒。在一个较为大

型的网络中,RIP协议会产生很大的广播信息,占用较多的网络带宽资源;并且由于RIP协议30秒的广播周期,影响了RIP路由协议的收敛,甚至出现不收敛的现象。而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当网络比较稳定时,网络中的路由信息是比较少的,并且其广播也不是周期性的,因此OSPF路由协议即使是在大型网络中也能够较快地收敛。 ——在RIP协议中,网络是一个平面的概念,并无区域及边界等的定义。随着无级路由CIDR概念的出现,RIP协议就明显落伍了。在OSPF 路由协议中,一个网络,或者说是一个路由域可以划分为很多个区域area,每一个区域通过OSPF边界路由器相连,区域间可以通过路由总结(Summary)来减少路由信息,减小路由表,提高路由器的运算速度。 ——OSPF路由协议支持路由验证,只有互相通过路由验证的路由器之间才能交换路由信息。并且OSPF可以对不同的区域定义不同的验证方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OSPF路由协议对负载分担的支持性能较好。OSPF路由协议支持多条Cost相同的链路上的负载分担,目前一些厂家的路由器支持6条链路的负载分担。

RIP和OSPF重分布

R1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 R1 R1(config)#int f0/1 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x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ex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1(config-router)#ex R1(config)# R1(config)#ex R1参考配置: R1#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495 bytes ! 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 hostname R1 ! ! ! ! ! ! ! ! ! ! ! ! ! ! ! !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 router rip version 2 network 192.168.1.0 network 192.168.2.0 ! ip classless !

华为ospf多区域配置

OSPF多区域配置 1.规划网络拓扑图如下: 文字说明: a.R1 与R2 作为末梢区域area 1 b.R2 与R3 作为主区域area 0 c.R3 与R4 作为末梢区域area 2 d.R1 上连接交换机LSW3,LSW3上拥有vlan 8,g0/0/1与g/0/2属于vlan 8 e.R1还直连一个主机,网段为192.168.7.0 网段。 2.配置: R1: sys Enter system view, return user view with Ctrl+Z. [Huawei]un in en Info: Information center is disabled. [Huawei]sysname R1 [R1]int e0/0/0 [R1-Ethernet0/0/0]ip add 12.1.1.1 30 [R1-Ethernet0/0/0]q [R1]int e0/0/1 [R1-Ethernet0/0/1]ip add 192.168.8.1 24 [R1-Ethernet0/0/1]q [R1]int g0/0/0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92.168.7.1 24 [R1-GigabitEthernet0/0/0]q [R1]int loop [R1]int LoopBack 0 [R1-LoopBack0]ip add 1.1.1.1 24

[R1-LoopBack0]q [R1]int loopback 1 [R1-LoopBack1]ip add 192.168.1.1 24 [R1-LoopBack1]q [R1]ospf 10 [R1-ospf-10]area 1 [R1-ospf-10-area-0.0.0.1]network 12.1.1.0 0.0.0.3 [R1-ospf-10-area-0.0.0.1]network 1.1.1.0 0.0.0.255 [R1-ospf-10-area-0.0.0.1]network 192.168.1.0 0.0.0.255 [R1-ospf-10-area-0.0.0.1]network 192.168.8.0 0.0.0.255 //为了能让192.168.8.0网段能够到达2.2.2.2 [R1-ospf-10-area-0.0.0.1]network 192.168.7.0 0.0.0.255 //为了能让192.168.7.0网段能够到达2.2.2.2 [R1-ospf-10-area-0.0.0.1]q [R1-ospf-10]q [R1]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55.255.255.0 12.1.1.2 [R1]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55.255.255.0 192.168.8.254 [R1] R2: [R2]int e0/0/0 [R2-Ethernet0/0/0]ip add 12.1.1.2 30 [R2-Ethernet0/0/0]int e0/0/1 [R2-Ethernet0/0/1]ip add 23.1.1.1 30 [R2-Ethernet0/0/1]q [R2]int loopback 0 [R2-LoopBack0]ip add 2.2.2.2 24 [R2-LoopBack0]q [R2]int loopback 1 [R2-LoopBack1]ip add 192.168.2.1 24 [R2-LoopBack1]q [R2]ospf 10 [R2-ospf-10]area 1 [R2-ospf-10-area-0.0.0.1]network 12.1.1.0 0.0.0.3 [R2-ospf-10-area-0.0.0.1]q [R2-ospf-10]area 0 [R2-ospf-10-area-0.0.0.0]network 23.1.1.0 0.0.0.3 [R2-ospf-10-area-0.0.0.0]network 2.2.2.0 0.0.0.255 [R2-ospf-10-area-0.0.0.0]network 192.168.2.0 0.0.0.255 [R2-ospf-10-area-0.0.0.0]q

ospf与RIP的区别

急着准备面试,先记下来再说,以后细究。 路由可分为静态、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由管理员手动维护;动态路由由路由协议自动维护。 路由选择算法的必要步骤: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2、接收其它路由器的路由信息;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选择表;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路由器宣告。 两种主要算法:距离向量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算法(Link-State Routing)。由此可分为距离矢量(如:RIP、IGRP、EIG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S)。 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实现路由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它允许路由器之间相互交换和维护各自的路由表。当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它需要及时地将这一变化通知与之相连接的其他路由器,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递。路由协议不承担网络上终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 ※简单说下OSPF的操作过程 ①路由器发送HELLO报文;②建立邻接关系;③形成链路状态④SPF算法算出最优路径⑤形成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DR、BDR的选举过程,区域的作用及LSA的传输情况(注:对方对OSPF的相关知识提问较细,应着重掌握)。 特点是: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cost)进行最优选路。 通过发关HELLO报文发现邻居建立邻接关系,通过泛洪LSA形成相同链路状态数据库,运用SPF算法生成路由表。 DR/BDR选举:1、DR/BDR存在->不选举;达到2-way状态Priority不为0->选举资格;3、先选BDR后DR;4、利用“优先级”“RouterID”进行判断。 1、通过划分区域可以减少路由器LSA DB,降低CPU、内存、与LSA泛洪带来的开销。 2、可以将TOP变化限定在单个区域,加快收敛。 LSA1、LSA2只在始发区域传输;LSA3、LSA4由ABR始发,在OSPF域内传输;LSA5由ASBR 始发在OSPF的AS内传输;LSA7只在NSSA内传输。 ※OSPF有什么优点?为什么OSPF比RIP收敛快? 优点: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进行最优选路 采用了区域、组播更新、增量更新、30分钟重发LSA ※RIP版本1跟版本2的区别? 答:①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②RIP-V1广播路由更新,RIP-V2组播路由更新③RIP-V2路由更新所携带的信息要比RIP-V1多 ※描述RIP和OSPF,它们的区别、特点 RIP协议是一种传统的路由协议,适合比较小型的网络,但是当前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急剧膨胀使RIP协议无法适应今天的网络。 OSPF协议则是在Internet网络急剧膨胀的时候制定出来的,它克服了RIP协议的许多缺陷。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OSPF管理距离分别是:120和110 1.RIP协议一条路由有15跳(网关或路由器)的限制,如果一个RIP网络路由跨越超过15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

网络工程结课论文 题目: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学院: xxxxxxxxxxxx学院 专业班级:xxxxxxxxxxxxx班 任课教师: xxx 姓名: x x 学号: xxxxxxxx 日期: 2010年01月

静态路由,RIP和OSPF路由协议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用户的需求推动着路由技术的发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在本地网络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网络资源。路由协议可分为两类:在一个AS(Autonomous System)内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AS之间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这里网关是路由器的旧称。现在正在使用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RIP-1,RIP-2,IGRP,EIGRP,IS-IS和OSPF。其中前4种路由协议采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IS-IS 和OSPF采用的是链路状态算法。对于小型网络,采用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易于配臵和管理,且应用较为广泛,但在面对大型网络时,不但其固有的环路问题变得更难解决,所占用的带宽也迅速增长,以至于网络无法承受。这使得OSPF正在成为应用广泛的一种路由协议。现在,不论是传统的路由器设计,还是即将成为标准的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均将OSPF视为很好的路由协议。 关键词 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RIP OSPF 网络工程 正文 一、各个路由协议的概况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臵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

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臵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臵正确的路由信息。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 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

OSPF与RIP路由重发布

实验十五OSPF与RIP路由重发布 实验题目:OSPF与RIP路由重发布 实验目的:在本次实验中,你将重分布RIPv2到OSPF协议,并且在RIPv2路 由器提供缺省路由。在完成本次实验之后,你需要完成下列任务:在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重分布路由信息。 实验学时: 2 实验设备及环境:路由器RSR10、路由器以太网接口、 PC机 实验基本配置: 1.RIP 协议 ⑴全局设置 指定使用RIP协议 router rip (2)路由设置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network 2.OSPF 协议 ⑴全局设置 指定使用OSPF协议 router ospf process-id (2)路由设置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id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启用路由重发布命令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 实验拓扑图

图19 OSPF与RIP路由重发布实验拓扑图 实验步骤 1.在路由器上配置IP路由选择和IP地址。 RA#config t RA(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以太网接口R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5 255.255.255.252 //配置ip地址 RA(config)# interface Loopback 0 //进入回环接口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252 //配置ip地址 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进入回环接口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以太网接口RB(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6 255.255.255.252 //配置ip地址 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以太网接口RB(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252 //配置ip地址 RC(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以太网接口RC(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2 255.255.255.252 //配置ip地址 RC(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以太网接口RC(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9 255.255.255.252 //配置ip地址 RC(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进入回环接口RC(config-if)#ip address 172.16.3.1 255.255.255.0 //配置ip地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