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李密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陛下明察。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屋里仅仅一丈见方,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左看右看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却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

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

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收到功效,这孩子长大,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已经作了这篇志,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古代的事情,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什么叫阁子呀?”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小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

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译文】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却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我的先人,没有立过可以获得丹书、铁券的特殊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职位)接近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弄,当成乐师、优伶一样畜养的人,为流俗所轻视。假使我受到法律制裁被处死刑,就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世人又不会将我与能死节的人同等看待,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为什么呢?这是自己平素所从事的职务所处的地位促成的。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最上一等是不辱没先人,其次是不辱没自己,其次是颜面上不受辱,其次是辞令上不受辱,其次是被囚系受辱,其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其次是戴上刑具、挨打受辱,其次是剃掉头发、以铁索束颈受辱,其次是毁伤肌肤、断残肢体受辱,最下一等是遭腐刑,到极点了!《礼记》中说:“对大夫不能用刑。”这是说士人不可不保持(自己的)节操。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所以,对士人来说,(即使是)在地上画一座牢狱,那情势也叫人不敢进去;(即使是)一个木制的狱吏,也不敢跟它对质,必须在遇刑前自杀(以免受辱)。现在手和脚都被刑具束缚起来,脱掉衣服,接受杖责,关闭在四面墙壁之中。在这个时候,看见狱吏就以头碰地,看到狱卒就胆战心惊。为什么呢?这(也)是以威力制约逐步发展的结果啊。待到已经到了这一步,还说不受辱,不过是所谓“脸皮厚”罢了,哪里说得上尊贵呢?再说,西伯是一方诸侯之长,(却)被囚禁在里;李斯是丞相,备受五刑的处置;淮阴侯韩信是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都曾高坐在王位上称孤道寡,(后来)又都被捕入狱;绛侯周勃诛杀吕氏党羽,权力之大超过了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后来被囚禁在特设的监狱“请室”之中;魏其侯窦婴曾任大将,后来也穿上了罪人衣服,手、脚、脖子上都加了刑具;项羽的大将季布,后来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当了朱家的奴隶;灌夫曾在拘留室里受到侮辱。

这些人都身居王侯将相的地位,邻近国家都知道他们的名声,一旦有罪受到法律制裁,而不能自杀。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遇刑前就自杀,因而渐渐志气衰微,待到受杖刑,这才想到要死于名节,离名节不是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对大夫施刑很慎重,大概是由于这个缘故啊。

按人的实情来说,没有不贪生恶死的,他们要思念父母,顾念老婆孩子;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现在我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又)没有亲兄弟,独自一人,至于对妻子儿女怎么样,少卿是看得出来的吧?况且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而怯懦的人仰慕道义,则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何至于甘心接受绳捆索绑的侮辱呢!再说,奴婢侍妾一类人,尚且能自杀(而不受辱),何况我是不得已啊?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古时候,富贵而湮没不闻的人不可胜记。只有不为世俗所拘的卓异之士才能见称于后世。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我不自量力,近来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无用的言辞上,搜集世上散失的文献,粗略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统观他们由始至终的过程,考查他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规律,上起轩辕黄帝,下到如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此书)已经起草,尚未完成,就碰上这桩祸事,惋惜它没有写成,因此宁愿接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我确实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传给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它流行于大都会,这样我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可是,这番话只能说给有见识的人听,对俗人就难说了。

我在背负罪名的情况下实在不容易处世,地位卑微的人往往受到别人的诽谤议论。我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湿透!我现在身为皇宫里的小臣,怎么能离开皇宫去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我只好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风气行事,用来抒发内心的悲愤。如今少卿却教导我推荐贤能之士,这岂不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吗?尽管我(也)想打扮自己,用美妙的言辞粉饰自己,可这对世俗没有好处,不能取信于人,恰恰是只能招致侮辱罢了。总之,到死的那一天之后,一生的是非对错才能有定论。这封信也不能完全表达出我的心意,只是大略地陈述一下我短浅的见识。谨再次致意。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这本书上说:“鹏鸟飞往南海时,激溅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翼拍旋风而直上九万里高空。它飞了六个月才停歇下来。”游气,尘埃,小生物,都是被风吹着在空气中游荡的呀!天气苍苍茫茫,这是它的真正本色吗?还是高远无穷,不能看到它的至极深处呢?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往下看地面的景象,也不过就是这样的情形。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

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兰亭集序

【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高中英语必修五课文及翻译

高中英语必修五课文及翻 译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必修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Reading PUZZLES IN GEOGRAPHY People may wonder why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four countries: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You can clarify this question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 First there was England. Wales was linked to it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Now when people refer to England you find Wales included as well. Next England and Wales were joined to Scotlan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name was changed to "Great Britain". Happily this was accomplished without conflict when King James of Scotland became King of England and Wales as well. Finally the English government tri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form the United Kingdom by getting Ireland connected in the same peaceful way. However, the southern part of Ireland was unwilling and broke away to form its own government. So only Northern Ireland joined with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to becom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is was shown to the world in a new flag called the Union Jack. To their credit the four countries do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 (eg, the curren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t they still have ver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For example, Northern Ireland, England and Scotland have different educational and legal systems as well as different football teams for competitions like the World Cup! England is the largest of the four countries, and for convenience it is divided roughly into three zones. The zone nearest France is called the South of England, the middle zone is called the Midlands and the one nearest to Scotland is known as the North. You find most of the population settled in the south, but most of the industrial cities in the Midlands and the North of England. Although, nationwide, these cities are not as large as those in China, they have world-famous football teams and some of them even have two! It is a pity that the industrial cities buil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o not attract visitors. For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you have to go to older but smaller towns built by the Romans. There you will find out more about British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greatest historical treasure of all is London with its museums, art collections, theatres, parks and buildings. It is the centre of national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一《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二《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高中英语必修5全部6个单元课文逐句翻译%28外研版%29

必修五 1.MODULE 1 Words, words, words词,词,词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ar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 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The first and most obvious way is in the vocabulary. 首先最明显的是在词汇方面。There are hundreds of different words which are not us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tlantic, or which are used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 有数以百计个不同的词在大西洋彼岸的另一个英语国家不被使用,或者以一种不同的意思被使用着。Some of these words are well known---Americans drive automobiles down freeways and fill up with gas;其中有些词就很广泛地为人所知--- 美国人在freeways上驾驶的是automobiles,给车加gas;the British drive cars along motorways and fill up with petrol.英国人在motorways上驾驶的是cars,给车加petrol。As a tourist, you will need to use the underground in London or the subway in New York, or maybe you will prefer to get around the town by taxi(British) or cab (American).作为游人,在伦敦你要乘underground,而在纽约则是subway,或者你愿意乘坐taxi(英式)或者cab (美式)游览城市。 Chips or French files Chips 还是French fries? But other words and expressions are not so well known.但是其他词语和表达方式却没有这么广泛地为人所知。Americans use a flashlight, while for the British, it's a torch.美国人把手电筒称为flashlight,而英国人却叫它torch。The British queue up; Americans stand in line.英国人排队用queue up,而美国人说stand in line。有时候,Sometimes the same word has a slightly different meaning, which can be confusing. 同一个单词在意义上一点细微的差别就让人很困惑。Chips, for example, are pieces of hot fried potato in Britain; in the States chips are very thin and are sold in packets.比如chips这个词在英国是热炸的薯条,在美国chips却指非常薄而且装在纸袋里出售的薯片。The British call these crisps.英国人把这种东西称为crips。The chips the British know and love are French fri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tlantic. 英国人知道而且喜欢的薯条在大西洋对岸被称为French fries 。Have or have got? Have 还是have got?

文言文翻译(必修五)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 相安慰。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所能上报。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 朝廷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恩典,任命我做洗马。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能够报答的。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希望陛下能够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刘氏能够侥幸地安度晚年。我活着应当杀身捐躯报效朝廷,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4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 ..变矣——庭院中先是扎上篱笆,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动了两次。 5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房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人读书,很长时间不见成效,这孩子的成功,那总是可以期待的吧!” 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共四次遭受火灾,能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7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而不辞.者,恨私心 ..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有所不尽,鄙陋 我所以忍耐着苟活下来,陷身于污秽的监狱中而不死去,是因为我遗憾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平庸地死了,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彰明于后世。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之人称.焉。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声名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唯有卓越特出的人能受到后人的称道。 9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 ..枯槁。 ..憔悴,形容 屈原被放逐后,来到江边徘徊,在江边上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放——人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流放。 1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者乎! ....,受物之汶汶 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污浊浊的外物呢? 12覆杯水于坳堂 ..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在堂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一根小草就可以成为船,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 1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而后乃今将图南.。——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 后才图谋飞往南方。14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 ...之,不亦悲乎!——彭祖如今因长寿而特别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不也是可悲可叹吗?15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不过 ..也?” 斥鴳讥笑它说:“它将要飞..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 往何处呢?我奋力跳起向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我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什么地方去呢?” 1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他能审定自我与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罢了。 1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如果能顺应天地的法则,

英语必修五课文翻译

必修五课文原文翻译 unit 1约翰·斯诺战胜“霍乱王” 约翰·斯诺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以至于成了照料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但当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就感到很受鼓舞。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因,也不懂如何治疗。每次爆发霍乱时就有成千上万惊恐的人病死。约翰·斯诺想面对这一挑战,解决这一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他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产生了兴趣。第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像一股危险气体在空中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人。第二种看法是人们是在吃饭时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毒从胃部开始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约翰·斯诺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需要有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爆发霍乱时,他就着手准备对此调研。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时,约翰·斯诺开始搜集信息。他发现特别在两条街上霍乱流行得很严重,以至于10天内就有500多人死亡。他决心查清原因。 他首先在地图上标注出所有死者曾住过的确切地点。该图提供了一条说明霍乱起因的很有价值的线索。许多死者都住在布洛德街上的水泵附近(尤其是这条街上的16、37、38和40号)。他还发现有些住户(如布洛德街20号和21号及剑桥街8号和9号)却无人死亡。他未预料到这种情况,于是他做了进一步调查。他发现这些人是在剑桥街7号的酒馆里打工。酒馆为他们供应免费啤酒,因此他们没喝布洛德街水泵里的水。看来水是罪魁祸首。 接下来,约翰·斯诺调查了这两条街上的水源。他发现水来自于河里,这条河被伦敦排出的脏水污染了。约翰·斯诺立即告诉布洛德街上惊慌失措的人们拆掉水泵的把手,这样水泵就用不成了。不久,疫情就开始得到缓解。他证明了霍乱是通过细菌传播而非气团传播。 在伦敦的另一地区,他从另外两例与布洛德街疾病爆发有关的死亡病例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据。一个妇女,从布洛德街搬走了,但她非常喜欢水泵的水,她让人每天从水泵给她家送水。她和她的女儿在喝了这些水后,都死于霍乱。利用这个额外证据,约翰·斯诺就可以很有把握地宣布污染水携带病菌。 为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约翰·斯诺建议,所有水源都要经过检测。供水公司也得到指示再也不能让人们接触污染水了。“霍乱王”终于被击败了。

人教版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1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2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4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滕王阁序》 1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物类的精

高二英语必修五第4单元课文翻译

高二英语必修五Unit 4课文翻译 Unit 4 Making the news Reading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 我的第一项工作任务“难以忘怀,”新闻记者说Never will Zhou Yang (ZY)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His discussion with his new boss, Hu Xin (HX), was to strongly influence his life as a journalist. 周阳永远不会忘记他在一家畅销英文报纸的第一项工作任务。他同新上司胡欣的讨论对他的记者生涯必将产生强烈的影响。 HX: Welcome. We're delighted you're coming to work with us. Your first job here will be an assistant journalis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胡:欢迎你,非常高兴你来参加我们的工作,你来这里首先就是当助理记者。有什么问题吗? ZY: Can I go out on a story immediately? 周:我可以马上去采访吗? HX: (laughing) That' s admirable, but I' m afraid it would be unusual ! Wait till you' re more experienced. First we'll put you as an assistant to an experienced journalist. Later you can cover a story and submit the article yourself.

高中英语必修4课文逐句翻译

1.必修四Module1 The City of the Future未来城市 What will the city of the future look like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呢No one knows for sure, and making predictions is a risky business. 没有人确切的了解,预测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But one thing is certain---they are going to get bigger before they get smaller.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将会先变大,然后再变小。In the future,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very important as earth's natural resources run out. 在未来,爱护环境将会很重要,因为地球的资源将濒临枯竭。We will use lots of recycled materials, such as plastic, aluminum, steel, glass, wood and paper, and we will waste fewer natural resources. 我们将会使用大量的可回收材料,例如,塑料、铝、钢铁、玻璃、木头和纸。我们浪费自然资源的程度将会有所减弱。We will also have to rely more on alternative energy, such as solar and wind power.我们也将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其他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All this seems certain, but there are plenty of things about city life in the future which are not certain. 所有的这些似乎是肯定的,但是还有许多关于城市生活的事情仍是未知的。 To find out what young people think about the future of urban life, a teacher at a university in Tex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ked his students to think how they would run a city of 50,000 people in the year 2025.为了获知年轻人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想法,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大学老师让他的学生思考如何管理一个在2025 年拥有5万人口的城市,Here are some of the ideas they had:下面是他们的一些构想: Garbage ships To get rid of garbage problems, the city will load huge spaceships with waste materials and send them towards the sun, preventing landfil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垃圾船:为了摆脱垃圾问题的困扰,城市将会用巨型宇宙飞船装载废弃材料,朝太阳射,这样做防止了垃圾填埋和环境间题。 Batman Nets:Police will arrest criminals by firing nets instead of guns.勤务兵网: 警察逮捕罪犯时,将会向罪犯射出网状物而不是用枪。 Forget smoking:No smoking will be allowed 'within a future city's limits. Smoking will be possible only outside cities, and outdoors.戒烟:在未来城市范围内将禁止吸烟。只有在郊区和户外才允许吸烟。 Forget the malls:In the future all shopping will be done online, and catalogues will

必修五文言文句子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7、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9、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1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14、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 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16、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17、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9、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zhài). 23、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24、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6、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8、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9、去以六月息者也。 3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2、之二虫又何知? 33、彼且奚适也? 3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3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3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8、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39、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完整课文译文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译文 必修五 第一单元伟大的科学家 Reading 约翰.斯诺击败“霍乱王” 约翰.斯诺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皇的私人医生。但当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暴发霍乱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病死。约翰.斯诺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斯诺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腐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流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在吃饭的时候人们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斯诺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诺着手准备对此调研。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的时候,约翰.斯诺就开始收集资料。他发现特别在两条街道上霍乱流行的很严重,在10天之内就死去了500多人。他决心要查明其原因。 首先,他在一张地图上标明了所有死者住过的地方。这提供了一条说明霍乱起因的很有价值的线索。许多死者是住在宽街的水泵附近(特别是这条街上16、37、38、40号)。他发现有些住宅(如宽街上20号和21号以及剑桥上的8号和9号)却无人死亡。他以前没预料到这种情况,所以他决定深入调查。他发现,这些人都在剑桥街7号的酒馆里打工,而酒馆为他们免费提供啤酒喝,因此他们没有喝从宽街水泵抽上来的水。看来水是罪魁祸首。 接下来,约翰.斯诺调查了这两条街的水源情况。他发现,水是从河里来的,而河水被伦敦排出的脏水污染了。他马上叫宽街上惊慌失措的老百姓拆掉水泵上的把手。这样,水泵就用不成了。不久,疫情就开始得到了缓解。他证明了,霍乱是由病菌而不是由气团传播的。 在伦敦的另一个地区,他从两个与宽街暴发的霍乱有关联的死亡病例中发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逍遥游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 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 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 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 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 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 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 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再 说水汇积不深, 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 那么小小的芥草 也可以给它当作船; 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 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 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 狂风就在它的 身下, 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 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 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 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 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 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 郊野去, 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 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 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 灵的大龟, 它把五百年当作春, 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 它把八千年 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 有一个很深的大海, 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 穿过云气, 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

(完整word版)必修五unit1课文及译文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 John Snow was a famous doctor in London—so expert, indeed, that he attended Queen Victoria as her personal physician. But he became inspired when he thought about helping ordinary people exposed to cholera. This was the deadly disease of its day. Neither its cause nor its cure was understood. So many thousands of terrified people died every time there was an outbreak. John Snow wanted to face the challenge and solve this problem. He knew that cholera would never be controlled until its cause was found. 约翰·斯洛是伦敦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确医术精湛,因而成为照料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医生。但他一想到要帮助那些得了霍乱的普通百姓时,他就感到很振奋。霍乱在当时是最致命的疾病,人们既不知道它的病源,也不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每次霍乱暴发时,就有大批惊恐的老百姓死去。约翰·斯洛想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他知道,在找到病源之前,霍乱疫情是无法控制的。 He became interested in two theories that possibly explained how cholera killed people. The first suggested that cholera multiplied in the air. A cloud of dangerous gas floated around until it found its victims. The second suggested that people absorbed this disease into their bodies with their meals. From the stomach the disease quickly attacked the body and soon the affected person died. 斯洛对霍乱致人死地的两种推测都很感兴趣。一种看法是霍乱病毒在空气中繁殖着,像一股危险的气体到处漂浮,直到找到病毒的受害者为止。第二种看法是人们在吃饭的时候把这种病毒引入体内的。病从胃里发作而迅速殃及全身,患者就会很快地死去。 John Snow suspected that the second theory was correct but he needed evidence. So when another outbreak hit London in 1845, he was ready to begin his enquiry. As the disease spread quickly through poor neighborhoods, he began to gather information. In two particular streets, the cholera outbreak was so severe that more than 500 people died in ten days. He was determined to find out why. 斯洛推测第二种说法是正确的,但他需要证据。因此,在1854 年伦敦再次暴发霍乱的时候,约翰·斯洛着手准备对此进行调研。当霍乱在贫民区迅速蔓延的时候,约翰·斯洛就开始收集资料。他发现特别在两条街道上霍乱流行的很严重,在10 天之内就死去了500 多人。他决心要查明原因。 First he marked on a map the exact places where all the dead people had lived. This gave him a valuable clue about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Many of the deaths were near the water pump in Broad Street (especially numbers 16,37, 38 and 40) . He also noticed that some houses (such as 20 and 21 Broad Street and 8 and 9 Cambridge Street) had had no deaths. He had not foreseen this, so he mad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He discovered that these people worked in the pub at 7 Cambridge Street. They had been given free beer and so had not drunk the water from the pump. It seemed that the water was to blame. 首先,他在一张地图上标明了所有死者住过的地方。这提供了一条说明霍乱起因的很有价值的线索。许多死者是住在宽街的水泵附近(特别是这条街上16、37、38、40 号)。他发现有些住宅(如宽街上20 号和21 号以及剑桥街上的8 号和9 号)却无人死亡。他以前没预料到这种情况,所有他决定深入调查。他发现,这些人都在剑桥街7 号的酒馆里打工,而酒馆为他们免费提供啤酒喝,因此他们没有喝从宽街水泵抽上来的水。看来水是罪魁祸首。Next, John Snow looked into the source of the water for these two streets. He found that it came from the river polluted by the dirty water from London. He immediately told the astonished people in Broad Street to remove the handle from the pump so that it could not be used. Soon

英语必修五课文翻译FINDING THE SOLUTION

寻找解决的方法 你喜欢谜题吗?欧拉确实。你有没有解决一个你听到的听力任务?不!嗯,别担心,欧拉也一样!因为他热爱数学难题,他想知道为什么这一 不工作。所以他绕着小镇,在桥梁的K6nigsberg好几次。令他吃惊的是,他发现,他可以穿过六座桥在不走两次或回头路的自己(见图3),但是他却不能穿过所有的七座。他只需要知道为什么。所以他决定看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他把自己的照片和七个桥镇像上面。他标志着土地和桥梁。然后他把一个点或点为中心的每个地区的土地。他加入了这些点在一起使用曲线去在桥梁(请参阅图1)。他注意到一些分有三行去他们(A,B和C)和一个有五个(D)。他想这是否重要,为什么这个难题将不会工作。三加五是奇数他称他们为“奇怪的”点。让他带走了谜清晰桥梁看到模式更明显(见图2)。 他想知道是否这个难题将工作如果他带一个桥走(如图3)。这一次的图是简单的(如图4),他数了数行去点A,B,C和d .这一次他们是不同的。两人都多的行(B有两个和D有四个)。两个和四个都是偶数所以欧拉称他们为“甚至”点。两个点在图4有一个奇怪的行数将他们(A 和C都有三个),所以他称他们为“奇怪的”点。 使用这个新的图欧拉开始在A点,沿着直线到B,然后C .然后他跟着曲线通过D和回A .最后他跟着其他曲线从背部D C,他通过完成模式。这一次它的工作。他已经能够超过图访问每个点但不会超过任何线两次或提升他的铅笔从页面。欧拉变得非常兴奋。现在他知道一些奇怪

的点是拼图的关键。但是,您仍然需要一些甚至点你的图,如果你想要它来工作。所以欧拉寻找一个一般规则: 如果一个图有超过两个奇怪的点,你不能超过它没有提升你的铅笔从页面或去在一线的两倍。 很快他去他的课本找到一些更多的数据。他看了看四个图表所示,发现当他利用他的统治,他可以告诉他是否可以在整个图没有采取他的铅笔从纸。他喜出望外。他不知道,但他的小难题已经开始一个全新的数学分支叫做“拓扑”。在他的荣誉这个谜题是“寻找的欧拉路径”。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必修五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译文 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