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山东科技出版社选修3-1第三章第4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章主要讨论恒定电流,本节内容为串并联电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道了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而这节课的并联电路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初中学的内容要深入一些,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密切,是后面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恒定电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能推导得出并联电路等效总电阻、电流分配、功率分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混联电路问题。

(2)、能用分流原理将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并联电路电阻、电流、功率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表改装的分析和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电路并联规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等效思维方法、科学方法教育。学会灵活与变通。

二、重点和难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并联电路特点、分流原理及应用。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探索新问题,使学生养成同一问题多角度考虑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通过一个分流实验来突出重点,让学生对分流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本节的难点是电流表的改装,这部分内容我主要采取实物展示、例题讲解来突破。

三、说教法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并且训练学生自己推

理。

(2)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并联分流的认识

(3)观察电流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对电流表有整体的认识。

四、说学生

本课的学习者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基础上有点差,但是初中所学的基本规律并不存在认识上的障碍,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肯定,对待学习很认真,所以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首先复习上节课串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以及初中所学的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为本堂课内容扫清障碍,打好基础。做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

2、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

教材在此明确提出了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在此可直接给出,在初中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3、讨论与交流

从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出发,根据欧姆定律,推出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电流、功率的分配关系。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推导。

在讲解并联电路等效电阻时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力学中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类比。

电流的分配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可通过一个实验,用实例说话,让学生对并联分流的规律理解加深。实验电路如下:

该实验同时可对功率分配的比例关系进行说明

4、并联分流作用应用

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教材,总结并联分流的两个应用

应用一:带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一般要接地线。

提出疑问:地线怎样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原理是什么?

应用二:利用并联分流作用,把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

提出疑问:如果要用电流计去测量较大电流,并且能从刻度盘上读出电流值

应该怎么办?改装的原理是什么?怎样计算分流电阻的大小?

学生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表头的内部结构,对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满偏电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此可拆开电流表,展示内部结构,让学生对电流表有个基本了解,同时通过理论分析,用分流原理计算分流电阻大小。

然后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电流表的改装计算。

5、混联电路

让学生回忆我们在处理多个力合成时,如何求合力,在此进行类比,在实际电路中,常常是串联之中有并联,并联之中有串联,解决混联电路的思路就是先将一部分电路求等效电阻,在将此等效电阻与其他电阻进行求等效电阻,方法上有点类似求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例题来说明混联电路的一般解法

六、课堂练习

1、在图1所示的电路图中,错误的是[ ]

2.三只灯泡并联接在200V的电源上,总电流为2A,第三只灯泡的功率为100W,且R2=2R1,则第一只、第二只灯泡的功率分别为______W、______W。

七、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什么是并联电路?

2、并联电路特点?

3、从两个基本特点出发得到的3个重要性质?

4、并联分流的两个应用

八、课后练习

1、课本65页

2、4题

2、思考鸟儿可以自由自在的栖息在高压电线上而不会遭到电击,这是为什么?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2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五.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录音机通电就能播放音乐,冰箱通电就能工作,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实际都是由最简单的元件组合而成,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老师再一次提醒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器材即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来连接电路,小灯泡亮)

实验结束后让完成“灯泡亮”的学生展示电路,利用学生展示的电路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电流的定义、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在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在归纳过程中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来辅助学生的理解)然后,教师设问:“刚才连接的电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师引导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并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源、用电器、开关,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电饭锅内部的复杂电路,引出画电路图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学生首次学习画电路图,所以对学生要求规范十分重要。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规范画电路图的电路图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最后,教师再次设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小组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从而引出电路中的断路(开路)、通路、短路三种状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短路带来的危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设置相关练习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梳理,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小小电动机、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

2学会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教学方法】:

1.类比法:课件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水流的形成得出电流的形成。

2.分组实验法: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进行实验。

3.示范,合作学习,训练的方法:在教师规范准确的示范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掌握连接实物及画电路图的知识。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认识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干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灯泡各一个;几种开关各一个;三种不同电源的手电筒;音乐贺卡。

学生:(分组实验用)干电池,灯泡,电动机,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早就听说咱泰和县城的夜景漂亮,”[展示泰和县城的夜景图片]“昨晚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些迷人的彩灯,把咱泰和县装扮成一个不夜城”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彩灯,[出示彩灯]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让它们也亮起来,美化美化教室,好不好?”

“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两点哟”

[展示:绝不允许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的两端!开关在接入电路时要断开!] “请同学们打开桌子上的盒子,利用盒子中的器材,使你们的彩灯亮起来。老师要看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快最好哟!完成好了的小组请举起你们桌上胜利的小红旗!”

(老师巡视各组实验)

“看到同学们的彩灯亮起来,老师真高兴!咦?你们这三个小组的红旗为什么还没有插上呢?”

生:“我们的灯不会亮!”

“哦!别难过,这节课我们就将一起研究这些灯为什么会亮,又为什么不会亮!”

板书课题:电流和电路(请将开关断开)

二:进行新授

“刚才同学们连接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老师出示电教板)闭合开关后,灯泡会发光的,那么,你认为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必须要有哪几个要素呢?”

板书:完整电路的构成

请同学说出完整电路的构成:电池灯泡开关导线

[课件展示各种电池,学生电源,发电厂;介绍一些用电器,也可让学生回答生活当中的一些用电器;出示几种开关]

在讲电源的时候,老师出示三种不同电源的手电筒“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出更多的环保型电器为人类服务”。

在讲“导线”时,问丁组同学“你们刚才做的实验当中,有几根导线?” “一根” “那你们是怎样使灯亮起来的?”

(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个电路中只要有了这四个要素,当开关闭合时,灯就应该亮起来啊!可是,刚刚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彩灯为什么就不会亮了呢?是这四个要素中的哪一个出了问题呢?下面我想请其他组的同学与这三个组的同学一起来探究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彩灯不亮呢?我们分三大组进行探究。”

[展示:探究:是什么原因使灯泡不亮的呢?请各大组组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配合,可以利用其他小组的器材。]

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请将你们的探究方法及结果告诉给大家。”

(学生分三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更换坏的元件。)

2:电路图

人们为了能方便的描述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情况,就用一个个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电路元件。

[展示:几种常见元件及其符号]

“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就是电路图”

板书:电路图

[展示画电路图的要求]

请同学们将开始实验时的电路画成电路图。

老师点评学生的电路图,并把灯泡符号改成电动机符号,问:“这是什么元件的符号?”

“电动机”

(出示电动机)“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个电动机,请拿出来,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使电动机转动起来,看哪个小组的红旗最先飘起来!”

3:电流

在实验中,彩灯会亮,电动机会转,就是因为有电流在电路中流过了它们。

板书:3电流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展示电流形成的原因]

[展示电流方向]

[展示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4;持续电流产生的条件彩灯亮,电动机转,是因为电路中有了持续的电流。而刚开始实验时甲乙丙三组的灯不亮,是因为电路中没有持续电流,那么,你们认为,电路中要产生持续电流,必须有什么条件呢?

[展示持续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小结: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练习题。(可以设计一道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的题:用彩色泡沫塑料纸画一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电动机,然后教师将它们沾水后贴在黑板上,用笔连接成简单串联电路,让学生将这个电路图画出来)五:老师对本节课作简单的总评,并分发贺卡,请同学们回去后,探究贺卡的电路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音乐,有灯光,并将你的探究结果告诉给你的同学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以往初中物理教材多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后,认为力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而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应该放在力学之后学习。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②通过

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用录音机播放节奏感强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并且结合演示实验(如图)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挂图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的方向以及形成条件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对于电源的作用,可结合课本103页的小资料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104页图—8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

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六)、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了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

电路图:用元件的符号表示出电路连接形成的图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学情 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的内容。本章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开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第一次使用电表、第一次在不同连接的电路中探究物理量(电流)之间的定量的规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主要内容有摩擦起电、电荷、电流、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其中电流表是学生第一次电学测量仪器,学会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是电学实验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具备技能之一。所以电流表的使用与读数是本章的重点。然而电流表的面板刻度比普通刻度尺稍复杂,它有两个量程且有两个极性,加上电流表的接入也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本章的重点,难点电路图和实物图的互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声、光、热的基本知识,他们对物理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生活中的电的现象非常熟悉,有较深的感性认识这是学好本部分内容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和原子结构,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2.会分析、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使用电流表,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电路的组成、电路元件符号; (3)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 (4)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 (5)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难点:(1)串、并联两种基本电路的识别; (2)基本电路的绘制和连接;(3)用电流表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4)家庭电路的认识。 四、说教法、学法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师生互动,突出重点,将本章按一节一节进行复习先回顾知识点,后做典型例题,对应做配套中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本章的重点串联和并联,通过连接识别电路是串

电流的测量说课稿

第十五章第4节《电流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新城四中的物理教师刘金妹,我就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电流的测量》一节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策略、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流的测量》是初中电学的基础,对学生以后对电学、对物理课程的学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电流是电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电流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电学测量仪器,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在本节课必须完成从认识电流的大小到会测量电流的质的飞跃,为下一节课《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做好铺垫,所以教学任务较重。 2、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学生对电流和电路有一定的认识,会判断电路中电流方向,会区分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但没有接触实际的电路,可能不会连接电路,不知道怎么表示电流的强弱,更没有接触过电流表,所以对本节课既有一定的好奇心,又觉得不容易学会。这种情况下,保护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经历了本节课的学习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结合对实验操作的要求,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都是对学生要求达到的基本技能。学生第一次使用电流表,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说出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3.明确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4.能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电流表读数,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 难点:将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中。 四、说教学策略 针对本节教材的特点,结合我校《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节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探究,生成新知、巩固提升等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五、说教学流程 (一)电流的强弱 1、发现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一个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教师增加干电池的节数,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暗。再问学生看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谷城县五山一中:王运涛 各位老师,大家不好!我说道课的内容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教材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使人深感谜样,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并使学生充份感受到,这些科学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切合,而且很有价值,唤起学生自学物理的兴趣和心愿,并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以操作方式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备广为和关键的应用领域,本章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自学电学科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就是自学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控不好本节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自学起至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碰触物理,存有猛烈的好奇心并期望亲自尝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上。根据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弱,但具备较好的直观观测能力的特点,对于有些比较抽象化的科学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建议和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认本节的教学目标为:初步认知电流、重新认识电路、可以画直观的电路图;通过动手装配直观的电路,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乐意动脑动手,培养细致的科学态度。本节的重点就是电流的方向、重新认识电路的共同组成及会画电路。难点就是电流的构成。(幻灯片1)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我采用实验探究、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利用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等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展开教学。 四.重难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由于电流的方向不是直观形象的物理现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本节难点定为知道电流的方向。 五.说道教法、学法

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种电荷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种电荷说课稿1 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电学的入门,也是电学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对以后的电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感知电荷间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常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摩擦起电实验现象,从而对电荷的探究产生兴趣,最后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作用规律 说教法: 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归纳法 说学法: 优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电现象为引导,再加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便于学习。 缺点: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应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步步引导。

说过程: 1)新课导入:有小游戏导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2)新课讲解: i.小组实验探究法(如何让塑料尺子吸引小纸片) ii.讨论、归纳法(得到摩擦起电概念) iii.自主合作探究法(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iv.实验探究、讨论法(验电器原理和电荷量) 3)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实践能力,也能达到学习预期效果。 4)归纳总结:结合简单板书,让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我感觉自己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上课自己有点紧张导致自己口误比较多,教学设计上不是很合理,把两节课内容融合成一节课课堂容量比较大,时间把握的不准确训练题没有来得及做,本节课最大的缺点是有的演示实验没有做成功,有硬件上的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自己准备不充分,总之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比较多,今后还需向各位同事请教。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意见! 两种电荷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并会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二、学情分析 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理解电现象的基础,本节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

人教版《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人教版《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人教版《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串联和并联》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3)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重要一节,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并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是本节课的重点,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设计各种要求的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探究,直接接触物理事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激情。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从“猜想——设计——论证——归纳——结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新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新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五章的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电学内容的开篇,而本节中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的内容 又直接影响到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 九章生活用电的学习,所以本节为初中电学部分奠定了基础。 本章包括五节内容,第一节中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为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而本节中电流的形成和方向及电路的构成,又是后面学习第三节串、并联电路、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基础。因此,本节也是本章的核心。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 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及方向。 2.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知道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能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画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安全操作意识。 2.在讲解电源知识时,通过对电池的了解,提高学生关心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和电路的概念是电学部分的基础,而电路的连接又是初中学生实验操 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所以,我将“电流的形成及其方向和会根据实物图画电 路图”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将“电流的形成”确定为本节 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并没有上升到 理性认识,所以,对“电”还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组装过电路,再加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 第五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第三节《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重中之重,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上课实际情况确定规范画出并联电路、动手连接并联电路是这节课

的难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市场上小彩灯一串,以备教学使用。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特色,为了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入理解交流与合作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本节课采用以设疑、启发、科学探究相结合为主,以演示、理论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学习早有期待心理,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都想动手去实验,有很强的动手意愿。 (二)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并根据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整节课中让学生自己想“探究”、想“成功”,并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达到“学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同时展示示教电路板(一串小灯泡看不到导线)和一串市场中卖的小彩灯(只取红色) 第一次合上开关两灯亮,分别摘下一个灯泡再合上开关,小灯泡

初中物理说课稿教科版

初中物理说课稿教科版 初中物理说课稿教科版 物理大家都学习过,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初中物理说课稿教科版,欢迎大家查看! 物理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本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的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了的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 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的电子计时器,空调机的铭

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的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的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铸就良好的开端。)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学习新知(本环节教学大约25分钟) 活动一:自主讨论,认识定义 1、通过看课本讨论和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公式及单位进率: 板书: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启发:如何来比较不同用电器做功的快慢呢?(应引导学生得出:可以让时间相等,看消耗电能多少;或者让其消耗电能相等,看所用时间的多少;只要说出大体意思即可,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 得出:电功率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秒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类比于功率的定义) 2、提问:如何计算电功率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小组推荐同学回答,由学生导出

高中物理: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作用 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选自的内容是其中的第五章第三节。本章内容是学生第一次较系统的学习电学知识,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延伸,也是本章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也将为以后的各章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节内容按新课标安排是两个课时的,我今天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术目标:明白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读、会画、会连接电路图。 进程与方式目标:在实验操作进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上、在开关作用上、在用电器关系上的各自特点。从而识别串、并联电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兴趣,踊跃地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找诞生活中串、并联电路的应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验进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难点:按要求画出电路图和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具体思维慢慢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初中阶段咱们能够从学生兴趣、熟悉规律和探讨等方面动身,不过度的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周密性,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熟悉到这些知识与咱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本章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电学知识,也是学生第一次设计简单的电路,这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讲是超级陌生的,因此需要教师在研究教材编写用意的同时,及时的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形,更好的掌握教学。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我将采用如下教法与写法。 我将采用实验探讨模式进行讲课,同时用到的教学方式有讨论法、观察法、教学法。学生则能够在动手实验的进程中分析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学进程: 课程预备:按实际情形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配置以下器材:两个灯泡、两个开关、一个电源、若干导线。 流程图如下: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探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一节内容。这一章处在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十六章电压电阻,和十八章电功率、十九章家庭电路等之间,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这一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之一。这一节是《欧姆定律》的第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到深刻认识,又可为后面学习“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 二、实验教学内容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三、实验改进点: 试验电源常用干电池,用一段时间电压会发生变化,又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原因,在做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试验时,有时不能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如果使用学生电源就可以调节电源电压,再调节滑动变阻器,就可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改变电阻时,使用三个电阻,要进行三次连接比较麻烦,使用电阻箱,连接一次就可以,改变电阻时,只要扭动旋钮就可以了。 改进点:(1)用学生电源代替干电池。(2)用电阻箱代替三个定值电阻。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再加上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五、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15.1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一节两种电荷,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根底,学生对本章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两种电荷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生疏而神秘的电学,如何使同学们对电荷一见钟情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本节课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学习的根底,本节中“摩擦起电〞和元电荷中的“原子构造〞主要为下节课引入“电流〞做准备,演示实验“电荷在导体中定向挪动〞是为下节“电流的形成〞留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的顺利学习。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的: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 2、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理解原子构造,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挪动。 4、让学生在认识自然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5、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乐思、乐做,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理解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

这节课的难点呢,从我这几年的教学来看,应该是元电荷的认识与初步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因。 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法学法: 〔1〕学生分析 我教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判断、动手操作的才能,本节课在继续抓好这些训练的同时,加强推理判断才能及微观物体的想象才能。 〔2〕教法、学法 为更好贯彻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模型法、实验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 采用的学法:类比法、阅读法、诱导法、提问法、讨论法、推理判断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过程: 〔1〕动手操作,引入新课。 先放有关静电现象的图片,使学生感受电的新奇和神秘,激发兴趣,进而告诉大家,我们自己也可以发电,学生兴趣大增,引导学生做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碎纸屑的实验,引出摩擦起电现象,提问: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有哪些呢?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答复,最后总结被摩擦过的物体都带了电荷。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5篇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5篇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5篇 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说课稿的编写要点和技巧,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流和电路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 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篇1 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1)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 (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 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 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

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 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 (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 (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二)、用试电笔判断家庭电路故障 (1)、若各处试电笔都发光,则是零线断了; (2)、若各处试电笔都不发光,则是火线断了。 6、判断两电阻串、并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的技巧: (1)、若两电阻串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正常工作电流值为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在用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乘以它们的总电阻,计算的结果就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 (2)、若两电阻并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电压值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再用它们的电压值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电阻,把计算结果相加就是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 7、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措施是在每

人教版初三物理全册18 .1 《电能 电功》说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电能和电功》说课稿 鄂托克前旗中学八年级物理原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鄂托克前旗中学八年级物理教师原志。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评价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从立体的高度跨单元跨册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全书共有22章,分力、声、热、电、光五大知识板块。

电学内容在中考中占34.3%。从电学内容的整体来看,电流和电路的内容是开篇,电压和电阻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了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功率的内容则是这些概念的综合应用。 2.从单元高度、课程标准分析 《电功率》这一章,属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能量》的第四个二级主题《电磁能》的一部分内容,是全套书的第十八章。本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之一,渗透着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的物理思想。 3.从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电能电功》这节课是《电功率》这一章的开首篇,是学生在学习电路、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之后,从能量和做功的角度来研究电,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扩展到电能、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

学习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掌握电能、电能的计量和电功三部分内容,其中电能和电能的计量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在于电功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应分析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本节课的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理解电功。 (二)学情分析: ①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前面对电路、电流、电压、电阻及欧姆定律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学基础,并能够熟练地动手连接电路并操作实验,但是对于供电和用电还不能从本质上去认识。 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能的来源和利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家家都有的电能表也有了粗浅的了解,并且有的同学已经会读电能表的示数,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生活基础。 (三)教学目标: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新人教版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新课1.观察小家电:手电筒、台灯 分析它们电路连接的共同点。 2.◆探究活动1: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一个基 本电路。 要求:画出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断开。 (2)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 正、负极连接。 (3)实验结束立即断开开关。 观 察、 思 考、 回答 展 示、 合 作、 实验 从学生熟知 的生活小家电电 路入手,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点, 使学生有亲切 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 新知问题设置1 : (1)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盏小灯泡,如何 把它与原有小灯泡连接起来,且用一个开关同时 控制两盏灯的工作?请分组讨论并连接实物。 (2)请你根据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分析小灯泡连接 关系,给电路起名字。 (3)根据实物电路画出对应电路图。 思 考、 讨 论、 展示 通过教师的 问题设置,进一 步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2:探究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 思考:根据所连实物电路,分析两盏小灯泡连接 的特点是什么? 思 考、 回 学生通过 “动手”实验, 对串、并联电路 的连接特点有了 深刻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

1.连接特点: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2.电流流径特点: 串联: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并联:有干路、支路、节点,有几个用电器电流就有几条路径。 问题设置2:(串联和并联电路暗箱演示板)当我们不能看到连接电路的导线时,就无法用上述方法来判断连接情况。而通过观察小灯泡的摆放来判断是否可靠?若不可靠,又能采取什么方法呢?(不能损坏用电器) ◆探究活动3:探究用电器工作情况。 方法:闭合开关,使电路工作后,再小心抬起一只灯泡,使它和灯座之间不能接触,观察 另一盏灯的工作情况。 3.用电器工作情况: 串联: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若其中一个断开,其他 用电器不工作; 并联:各用电器相互不影响,若其中一个断开,其他用电器工作。 问题设置3: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流径,一个用电器损坏,其他用电器无法工作,那么串联电路需要几个开关?开关的位置是否影响它的作用? 并联电路有多条流径,电路中只有一个开关能否方便地“单独”控制各用电器的工作?答、 交流 思 考、 讨 论、 回答 思 考、 总结 思 考、 比串、并联电路 的电路图,培养 分析简单电路连 接的能力,为进 一步学习电学知 识奠定基础。 利用演示实 验推进课程,使 教学进程层层递 进,同时纠正学 生在生活中形成 的错误观点。 教师通过 环环相扣的问 题,引导学生制 定出切实可行的 实验方案,指导 学生的探究朝预

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

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 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初中物理《电功率》说课稿1 一、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 教学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二、说教学设计方案 复习导入 1、什么是电功率? 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

能设计实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 实验过程: 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 评估交流: 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 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三、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在这堂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五个“能让”。 (一)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比如实验前,学生要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什么位置,开关的闭合情况,实验中,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学生们都观察得特别仔细。 (二)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比如根据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思路,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如何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三)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重视,对于这个问题,就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表述,而不是教师刻意的呈现与说教。 (四)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堂课中我充分挖掘了学生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4篇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流和电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1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

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五. 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第一篇: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电学的入门,也是电学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对以后的电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感知电荷间作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常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摩擦起电实验现象,从而对电荷的探究产生兴趣,最后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教学难点:电荷的认识及作用规律说教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讨论归纳法说学法: 优点: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电现象为引导,再加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结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而便于学习。 缺点: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应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步步引导。说过程:1)新课导入:有小游戏导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2)新课讲解: i.小组实验探究法(如何让塑料尺子吸引小纸片)ii.讨论、归纳法(得到摩擦起电概念)iii.自主合作探究法(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iv.实验探究、讨论法(验电器原理和电荷量) 3)评价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能提高实践能力,也能达到学习预期效果。4)归纳总结:

结合简单板书,让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我感觉自己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一上课自己有点紧张导致自己口误比较多,教学设计上不是很合理,把两节课内容融合成一节课课堂容量比较大,时间把握的不准确训练题没有来得及做,本节课最大的缺点是有的演示实验没有做成功,有硬件上的不足,最主要的问题是自己准备不充分,总之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比较多,今后还需向各位同事请教。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意见!第二篇:两种电荷说课稿 两种电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62号讲课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两种电荷》,下面我将从教材问题、改进方法、教学过程、实验拓展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问题 本教材在阐述两种电荷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得出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结论。未经多次实验验证,过于唐突,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说改进方法 本节课采用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比观察老师做实验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分组实验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亲历探究过程,理解更深刻。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遵循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首先用棉布摩擦气球,将它靠近自由悬挂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