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确铭》晋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菊》晋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复牙半,何为心独愁。

《菊》晋袁松

灵菊值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云安九日》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清香酒暂随。

《菊》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唐黄巢(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雨润流香茶外饮,霜裁彻骨酒中眠。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九日与陆羽饮茶》唐释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欲强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国菊,应傍战场开。

《赋得残菊》唐太宗

阶至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秀清翠,圆花蔟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菊花》唐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报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感遇》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异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伤感之情跃然于纸。《菊》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辉,复想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忆白菊》唐陆龟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城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唐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莹静真奇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摆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从渐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高,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赵昌寒菊》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甘草摧时始起花。冬景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又一首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菊花宋陆游

菊得霜乃荣,唯与凡草殊。

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

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

今朝唤父老,采菊沉酒壶。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晚菊》宋陆游

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米以泛酒觞。

头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残菊》宋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求黄叶舞秋风。

《咏翻集句》宋史铸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鹧鸪天宋辛弃疾

——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唯有酒偏香。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重阳后菊花》宋范成大

(一)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二)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力父亲不到门。

鹧鸪天《菊》宋张孝祥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画菊》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和崔象之紫菊》宋韩椅

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咏菊》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菊》宋刘克庄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风。

不须牵引渊明比,随分篱边要几丛。

《菊》宋欧阳修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瘦菊为小婢作》陈佩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咏白菊》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擬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荼縻。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无名氏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

不用泛瑶觞,花先看酒香。

《野菊》宋张滋

野菊亭亭争秀,闲伴露荷风柳。

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

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

《赋十月菊》金元好问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退久已退梅花。

《菊花》明唐寅

故国三经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画菊》明戴进

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忽见前塘着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

《菊》明沈周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晚香轩》明高啟

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黄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咏菊》明文征明

菊裳荏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菊》明李梦阳

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

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

《菊》明李梦阳

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气为凌我健,香缘饮露清。

细开宜避世,独立每含情。

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题画菊》清陈鹤年

离离风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菊》清许廷荣

正得西方气,来开篱下花。

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

质傲清霜色,香含露秋华。

白衣何处去?载酒问陶家。

《题菊》清刘大槐

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菊》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菊》清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作者曹雪芹

(一)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二)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仗头。

——怡红公子

(三)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离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四)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沈霞旧友

(五)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路,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六)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七)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八)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九)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

(十)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格疏打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十一)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十二)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

《画菊与某宦留别》清郑板桥

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菩萨蛮无名氏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

不用泛瑶觞,花先看酒香。

采桑子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爱菊》沈钧儒

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赏菊》董必武

各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董必武

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

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

《秋菊》陈毅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赏菊》朱德

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

《紫菊》齐白石

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

《菊畔香》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刘禹锡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菊袁崧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重阳席上赋白菊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相关诗词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唐·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详见词条: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刘禹锡《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宋·朱淑贞《菊花》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不随黄叶舞秋风

古人写菊花的诗词

描写菊花诗句名句一瞥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黄花》)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

耐岁寒。”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学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代诗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袁崧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菊花诗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

古今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

据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他家位于庐山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那其中《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菊迷陶渊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在重阳节穷得没有酒喝,只好在园里摘了大把大把的菊花来吃,这时忽然有朋友王弘送酒来了,这故事就叫“白衣送酒”。陶渊明每日每夜都劳作于山间野地,他用斧头斩去杂草,斩去心中万般苦闷,这才惊觉,自己原本是南山的儿子,菊花的朋友。他耳不闻是非,于是省气;口不评是非,于是省心。这才有了《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菊花名称的由来】

历代人们爱菊赏菊,不仅赞其实用和姿态美,更喜爱其不畏寒霜的特性。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菊花名称的由来。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是作“穷”字讲,是说一年之中花事到此结束,菊花的名字就是按照它的花期来确定的。因为九月是阳,所以菊花表示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意思,后来“重阳节”赏菊这个习惯由此而产生。“菊”字也写作“鞠”。“鞠”是“掬”的本字。“掬”就是两手捧一把米的形象。菊花的头状花序生得十分紧凑,活像抱着一个团儿似的。人们发现菊花花瓣紧凑团结一气的特点,所以叫作“菊”。

知道菊花名称的由来后,我们再回到赏菊品文中来,自从陶渊明对菊花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之后,历代文人便对菊花的高风亮节、高尚情操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誉。光是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就可欣赏到10多首吟咏之作。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吟菊》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三首吟菊诗是园中姐妹吟菊诗之冠,而“魁夺菊花诗”这一首更是三首之冠。“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花美,人美,景美,情美,构思巧妙,合诸美于句中。“满纸自怜题素愿”,写出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又将同菊花关系最深的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的高洁品格显示出来。

【从菊花诗看“红楼女子”】

将女人比作花是自然的事,但若将女人与菊花对上号,可就不一般。自古菊的疏野淡泊、独标傲世、顽强清高多与陶渊明、李白、屈原、黄巢等豁达豪迈、铮铮傲世的一类人士所托,而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子,却也纷纷访菊、问菊、忆菊甚至恋菊,寄托各自不同的思想,史湘云伴菊而欢,理想如月光下的菊影移动模糊、虚幻、随遇而安,林黛玉怀秋心作菊梦,与菊同洁同傲同坚。贾探春精明严谨,又常故作豁达之菊习。薛宝钗在菊的陶染下一反雍容娴雅、稳重和平的淑女风度,憨情菊思,凄伤戚戚。

菊的无论某一方面与红楼有所牵连便预示着红楼女子将有怎样的人生际遇,或悲或喜已不在话下。红楼女子尤其类菊的一点便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她们的聪颖不凡的才学及鲜明的个性都对封建礼教世俗发起了抗争,虽奏不出铿锵鼓声,但她们的抗争却也是历史的发展进步所不可欠缺的。

菊是花中君子之一,红楼女子与菊同行为友,她们的婉约、傲强、美好更添女性诗章的耀眼流金。

欣赏完了前面两首菊诗,我们来细细品味黄巢的《题菊花》,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写菊花的诗句古诗

写菊花的诗句古诗 导读:1、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3、梅定妒,菊应羞。——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4、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李世民《度秋》 5、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6、**开,**残。——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7、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苏轼《送顿起》 8、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德隐《新秋晚眺》 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10、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12、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3、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14、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唐寅《**》 15、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7、时节是重阳,**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0、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1、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22、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汪遵《彭泽》 23、**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4、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曹雪芹《残菊》 2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 26、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27、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8、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29、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30、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1、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32、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3、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34、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35、黄菊开时伤聚散。——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6、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赋》 37、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38、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39、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40、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司空图《白菊三首》 41、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

古今吟咏菊花的诗词歌赋,真是琳琅满目,俯拾即是。有的咏其色,有的赞其姿,更有的借菊言志,抒发感情,才情多歧,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一、赞美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元稹菊花诗加拼音

元稹菊花诗加拼音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 受人偏爱。下面给大家带来元稹菊花诗加拼音,希望大家喜欢! 元稹菊花诗加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作品鉴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 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 其中咏菊 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1/5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 的菊花元稹古诗 的拼音和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菊花元稹古诗的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作品鉴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 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 其中咏菊 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菊花的诗句大全

关于菊花的诗句 临江仙咏菊 寂寂柳条溪畔,小园独占秋光。生来禀性傲严霜。但求枝上老,不作舞风郎。守拙毅归田里,尘心不再遑遑。东篱采菊望南冈。一从陶令后,人更爱花黄。 念奴娇咏菊 登高过了,对庭宇,满院秋容新理。落寞群芳无情绪,却是黄花香起。的砾佳姿,重蕤金钿,绰约清芬里。试簪翠鬓,惜她欲折却止。 韵致陶令相宜,春风不羡,自是孤贞耳。岁晚霜寒拂半世,何比艳俗于此!餐露临风,行吟泽畔,谁拟风流子?撼秋篱下,更看圆盏金蕊。 问菊 曹雪芹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2 咏菊(一) 已卷西风半吐香,不关冷月不关霜。 阑珊梦醒迟迟日,寂寞心仪淡淡妆。 野水篱边秋饮露,宝瓶窗下砚承芳。 芙蓉相与盟前誓,肯守寒枝莫自伤。 2 咏菊(二) 偏到西风始放香,为谁憔悴冒风霜。 月傅淡彩痕尤瘦,露浥清姿影带妆。 本以高情难入世,何曾着意为清芳。 不独菡萏参差梦,碧水凉风各自伤。 2 南腔北调寒菊 宋郑所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2 题菊花 唐黄巣 飒讽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 卖花声 清龚自珍 近世菊花粉红骇绿,无有东篱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词赏之。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 寒菜两三畦,花不成蹊。折归灯下拌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大全范文.doc

【主持词大全】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有哪些呢?美丽的菊花,芳香的菊花,雅致的菊花,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陪伴我们度过了萧条的秋天,是秋天一道美丽的景色。欢迎阅读整理的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篇一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 2、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唐·太宗<赋得残菊> 3、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宋·梅尧臣<残菊> 4、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5、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唐·杜甫<宿赞公房> 6、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菊韵>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2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29、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袁崧<菊> 30、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篇二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关于菊花的古诗四句大全

关于菊花的古诗四句大全 【篇一】关于菊花的古诗四句:咏菊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篇二】关于菊花的古诗四句: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

古诗词关于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

古诗词关于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 我很喜欢白色的绣球菊。它的茎笔直笔直的,叶子肥大,茎和叶子都是碧绿碧绿的。最引人注目的是花了,白色的花瓣密密层层,一层一层地往里包,远远看去,宛如一个大雪球,闻一闻还有一股清香呢。古诗词关于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 长安晚秋 【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华下对菊 【唐】司空图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庭前菊 【唐】韦庄 1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古诗词关于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赋得残菊》 唐•李世民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云安九日》 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感遇》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古诗词关于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 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3

菊花古诗词集锦

菊花古诗词集锦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确铭》晋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菊》晋鲍照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复牙半,何为心独愁。 《菊》晋袁松 灵菊值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咏菊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云安九日》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清香酒暂随。 《菊》唐杜甫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唐黄巢(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雨润流香茶外饮,霜裁彻骨酒中眠。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九日与陆羽饮茶》唐释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元稹菊花古诗赏析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 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下面是元稹菊花古诗 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 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 应读 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 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 无人不晓,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 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1/5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给人以环境幽 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 字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 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 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 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 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 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 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 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 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 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 《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 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 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 绘具象之后,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 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2/5

【赞美菊】秋日咏菊花(古诗词精选)

02菊之香气 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菊花之美,美在其香气。 不同于春天和夏天空气中暖暖的花香,也不同于桂花、腊梅冬日里浓郁的清香,菊花的香气很淡,满园的菊花只有在西风吹来的时候才闻得一丝冷冷的香气。 但这也正是菊花迷人的地方:隐隐约约的花香,真乃隐士之风,藏匿于一隅,独自芬芳。 03菊之风骨 寒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之美,更美在其风骨。 从她从不与百花一样在最适合绽放的时候绽放,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极具个性、特立独行的花儿,更何况就算盛放,她也独自傲然挺立在稀疏的篱笆边,从不曾争夺什么高光时刻。 她最让人敬佩的就是那种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也不愿在凛冽的寒风中被吹落的风骨了。她从不趋炎附势,也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坚守到生命的尽头。 与世无争又清雅高洁,菊花的美动人心魄。 04菊之意境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花之美,还美在其意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菊花营造出来的远离世俗而自得其乐的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给菊花染上了一层仙气。 在有菊之境,内心自由而旷达,仿佛天地人合一,恬淡中自有真意。 05菊之情思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菊花之美,最美在其寄寓的情思。 镇静的秋天,正是思念怀人的好时候。 龙脑香在金兽状的香炉中袅袅升起,半夜凉气直侵入到枕头上。倚着篱笆喝着酒,赏着菊花,菊花的香气充盈整个袖口。

关于菊花的古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之隐逸者也.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王安石 唐·白居易《重阳夕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宋·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诋迟?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的《醉花阴》 飒飒西风满院开,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还是菊花一处开来着? 黄昏风雨打园林, 残菊飘零满地金; 折得一枝还好在, 可怜公子惜花心。 王安石 【残菊】 故人具鸡黍,邀我之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不畏风霜向晚欺 独开众卉已凋谢 咏菊_____林戴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沉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螃蟹吟_____薛宝钗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朝饮春兰之缀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过更无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双枝。 咏菊(三首) 一 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 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

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 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 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 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 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 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 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 雨润流香茶外饮,霜栽彻骨酒中眠。 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 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

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 菊花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

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会昌四年。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没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 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作者的观感为主。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末联则可见上述的分析,笔者对於此文有二点看法:首先,说李商隐“自我毁灭”实是见仁见智,我们也可以解读为一种升华,成为菊花酒是需要酿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华,所以《菊花》诗的情感的确比《野菊》来得积极一点。再者,李商隐尽管叹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会变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诗中的苦竹、椒坞、微香,与《菊花》诗的陶令、罗含同样有贤才的涵意,都是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们从《菊花》、《野菊》、《临发崇让宅紫微》三首诗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处在不同时空之下的感叹,但是也可以见到李商隐始终如一的态度,诗人的自尊心不曾稍减。最后,笔者以为选用《菊花》诗对照《野菊》,较另二首诗作更适合,既可以摆脱附会史事的牵强,亦可於写作技巧、用词遣字、情感强度作同中有

写菊花的诗句古诗

写菊花的诗句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写菊花的诗句古诗,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3、梅定妒,菊应羞。——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4、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李世民《度秋》 5、年年孤负黄花约。——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6、**开,**残。——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7、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苏轼《送顿起》 8、黄菊散芳丛,清泉凝白雪。——德隐《新秋晚眺》 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10、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12、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3、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14、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唐寅《**》 15、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17、时节是重阳,**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0、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1、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22、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汪遵《彭泽》 23、**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4、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曹雪芹《残菊》 2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 26、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27、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28、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29、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30、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1、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曹雪芹《咏菊》 32、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33、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34、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35、黄菊开时伤聚散。——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6、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赋》 37、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38、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39、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于谦《过菊江亭》 40、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司空图《白菊三

菊花元稹拼音版

菊花元稹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相关古诗内容,一起来看看!ú huā 菊花 táng yun zhěn 唐元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丛绕舍似陶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a 遍绕篱边日渐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 不是花中偏爱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品原文 菊花 秋丛⑴绕舍⑵似陶家⑶,遍绕⑷篱⑸边日渐斜⑹。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⑺更⑻无花。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作品鉴赏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导读: 关于菊花的诗句古诗 1、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4、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5、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宋·苏轼《赵昌寒菊》 6、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7、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白居易《咏菊》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唐·赵嘏《长安晚秋》 10、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宋·吕渭老《一落索》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13、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 14、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万里《咏菊》 1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6、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明·沈周《菊》 17、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0、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21、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明·唐寅《菊花》 22、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23、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24、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红楼梦》 2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2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画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