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17-01 金融资产-减值-已发生信用减值和预期信用损失

04-17-01 金融资产-减值-已发生信用减值和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资产——减值主讲人:高艳茹

目 录

金融资产减值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和预期信用损失二计提金融资产损失准备的方法三 金融资产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损失和预期信用损失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

已发生信用减值,是指存在表明金融资产信用损失已实际发生的客观证据。

当对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利影响的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该金融资产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损失和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重大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合同,如偿付利息或本金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与债务人财务困难有关的经济或合同考虑,给予债务人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不会做出的让步;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损失和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证据包括下列可观察信息:

(4)债务人很可能破产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发行方或债务人财务困难导致该金融资产的活跃市场消失;

(6)以大幅折扣购买或源生一项金融资产,该折扣反映了发生信用损失的事实。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损失和预期信用损失

(二)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

信用损失:是指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金短缺的现值。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计提金融资产损失准备。

一已发生信用减值损失和预期信用损失

(二)预期信用损失

其中,对于企业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应按照该金融资产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折现。

由于预期信用损失考虑付款的金额和时间分布,因此即使企业预计可以全额收款但收款时间晚于合同规定的到期期限,也会产生信用损失。

金融资产——减值主讲人:高艳茹

金融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办法模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银行金融资产减值测试工作,准确反映金融资产价值及经营绩效,提高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根据《x银行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办法》等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金融资产是指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贷款及应收款类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不包括x银行系统内业务形成的金融资产。本办法所称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在充分、客观评估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程序和方法专门计提的用于弥补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准备金。 本办法所称金融资产减值测试是指针对金融资产进行信用风险水平测试,以确定金融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过程。 第三条金融资产减值测试应坚持“标准统一、程序规范、谨慎预计、合理判断”的原则,客观、审慎地估计金融资产信用风险状况,按照预定标准,及时规范进行减值测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持有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金融资产的x 银行总行和境内各分支机构。境外分行应参照本办法要求和所在地监管规定制定金融资产减值测试管理办法,并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备案。 第二章减值测试的范围和方法 第五条在考虑会计准则及我行会计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及相关业务的风险情况,对全部或部分金融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其中,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可供出售类、持有到期类和贷款及应收款类的四类债券投资应分别确定其减值测试范围: (一)划分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的债券投资

均不纳入减值测试范围。 (二)划分为可供出售类、持有至到期类和贷款及应收款类的债券投资,均应纳入减值测试范围进行减值测试。除非发生重大风险事件,以下类别债券原则上认为不存在减值迹象: 1.我国政府和政府机构发行的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 2.标普/穆迪/惠誉评级为AAA/Aaa/AAA级主权家发行的主权债、政府机构类债券。 3.拥有标普/穆迪/惠誉评级为AAA/Aaa/AAA级国家政府的担保。 4.标普/穆迪/惠誉评级为AAA/Aaa/AAA级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债券。 同一发行人如同时具备多个信用评级,以评级最低的为准。 第六条债券投资减值测试包括单笔测试和组合测试。根据《x 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划分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的债券资产应当进行单笔测试,计提单笔减值准备。除可供出售类债券投资外,其他纳入减值测试范围但未计提单笔减值准备的债券,应当进行组合测试,计提组合减值准备。组合测试应针对具有类似信用特征的本外币债券组合进行。 第七条采用单笔测试估算特定债项减值准备时,对于可供出售类债券和持有至到期/贷款及应收款类债券采用不同的减值测试方法。 第八条对于需进行单笔减值测试的可供出售类债券,应在参考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基础上,采取既定估值方法确定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 第九条对于需进行单笔减值测试的持有至到期和贷款及应收款类债券,原则上采取现金流折现模型确定债券投资的现值。对于无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问题研究 摘要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会计计量又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会直接的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并且同样的资产在不同企业中的盈利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其反映出来的减值也应不同,但资产价值的计价实际上会影响社会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应当找到真正适用的计提减值方法加以规范,对其确认依据予以标准化,防止被企业用以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发生,保证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目前,我国新准则在资产减值计量属性上多采用公允价值和现值两种属性,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健全,所以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可操作性。 【关键词】资产减值可回收金额公允价值计量现值计量

目录 一、相关概念分析 (01) (一)资产 (01) (二)资产减值 (01) (三)会计计量属性 (03) 二、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 (03) (一)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种类 (03) (二)资产减值计量属性比较 (05) (三)资产减值计量属性选择 (05) 三、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 (06) (一)发展概况 (06) (二)可回收金额 (08) 四、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不足和及建议 (10) (一)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应用的不足 (10) (二)我国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应用的建议 (11) 参考文献 (13)

一、相关概念分析 (一)资产 1.资产定义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没有资产,企业就没有营运的物质基础,也将难以持续和发展。在会计上,资产是最重要的一个会计要素。由于负债可以认为是负资产所有者权益可以认为是净资产,全面收益及其组成要素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可以看作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会计要素的定义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资产的定义。定义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开始,对资产定义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资产减值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内涵 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我国对资产的定义强调的是预期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属性,及遵从未来经济利益观,这种观点也是目前存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观点。在资产定义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和组织。从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它强调的是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为取得该资产所实际耗费的支出,它关注的是资产未来的服务潜能,或者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它是从企业周转中的动态表现和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效用层面去考察资产,因此,它抓住了资产的经济本质。任何一项资产,它必须具备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能够独立或者与其他资源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使用,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 以未来经济利益来定义资产虽然能反映出资产的本质,但过于抽象,难以量化,缺乏可验证性。认可了如此定义的资产,就会通过公允价值等计量,随时评估资产的真正价值,即真正在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就需要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来随时使企业的资产名实相副。 (二)资产减值 1.资产减值定义 在准则中定义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因为资产是指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所以企业对于预期未来不能使其收益的费用性支出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而不再作为资产处理,对于待处理财产损失等会计调整项目也应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前转销,不再作为资产核算。同样,对各项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小于原资产账面成本

预期损失模型理论分析与最新解读

预期损失模型理论分析与最新解读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通过对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历程的回顾、最新模型的解读、新旧模型的对比和实例运用的分析加以研究,有助于对预期损失模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我国更好地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法;已发生损失模型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批评。究其原因,它是由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规定性与当前经济环境不相适应所造成的。该模型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被认为隐藏了风险,引发了悬崖效应,产生的顺周期性则被认为对扩大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为了“帮助投资者增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立即建立了金融危机咨询小组(FCAG),提出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用以解决贷款及其他金融工具延迟确认信用损失的缺陷(郑伟,2010)。同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也提出了“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的要求。 金融危机的发生促成了IASB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改革,并最终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用以完全替代国际会计准则(IAS 39)。至此,IASB完成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的金融工具全部改革。其中,金融工具减值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IFRS 9提出用预期损失模型替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要求主体按照三阶段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并且在每个报告日更新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及时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 二、预期损失模型的发展历程 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了IFRS 9,引入预期损失模型,表明该模型初步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预期损失模型从金融危机后首次提出到正式进入IFRS 9,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间有推崇更有质疑。表1汇总了IASB在金融工具减值项目上的重大事项。 2009年6月,IASB首次提出预期损失模型,计划用来替代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它要求主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评估预期信用损失并提前确认信用损失。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其中预期损失模型建议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初始账面金额,应当以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并考虑对未来信用损失的预期来确定。对预期损失的初始估算应在金融工具的存续期来确认,以实现损失的提前确认,从而减小风险。IASB还要求通过调整金融工具的实际利率来计量预期信用损失,该处理方

金融资产减值

在会计上,资产一般都会发生减值,不管是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研究 我国在企业资产减值方面制定了全面且具体的规定,然而企业利用减值任意地进行利润操纵的例子屡见不鲜,来将企业打造成一个持续盈余的状态。虽然它的性质没有虚构交易事项恶劣,但这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了麻烦,妨碍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经济都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企业能否真实地计提资产减值,除了技术问题,比如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还与企业的公司规章制度与管理者的诚信有关。关于资产价值减少方面的规定,对于盈余方面的管理工作来说,既有有利的作用,也有不利的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和企业能够驾驭两者之间的力度。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 因为一些有关的会计准则界定模糊,且具很强的灵活性,所以计提、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在某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饰演了帮助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紧要角色。人民网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3月底,中兴华审计的牧原股份曝出一季度业绩大幅变脸,由此前的预计盈利三千多万元变为亏损四千多万元,受到媒体的广泛质疑,认为该企业明显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 (二)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资产组概念难以认定 资产组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要面对许多困难:首先,我国企业的治理方法以及水平还没有具备与之适用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其次,资产组的划分缺乏确定的标准,极易引发进行盈余操控的行为;再次,资产分配的工作量大,分配程序过于繁琐复杂,且这种分配过程中带有较高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加上我国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占多数,财务人员水平普遍不高,电算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在划分资产组时仍要面对许多实际困难,采用资产组会给中小企业造成十分沉重的负担。 (三)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

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房地产业银行贷款为例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2.8中旬·· □一、引言 金融危机发生的路径表明,依据现行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或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是以实际已发生损失作为计提基础,在损失实际发生以后银行业或投行机构开始对资产损失计提,损失越大计提越多,形成人们对金融机构预期损失螺旋上升通道,从而形成了现行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方法的“顺周期效应”。 鉴于此,2011年5月12日及6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发布了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为代表的四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以《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为代表的四项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同时与此相关的金融工具、租赁、投资公司合并报表及新的财务报表列报第二阶段的综合改进等新的财务、 会计准则也在加快完善及推行。根据IASB 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同时参考IASB2009年11月5日发布的《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在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处理上,IASB 更有可能改用预期损失模型代替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这一点与我国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计量方法具有很大差别。依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绝大部分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采用比较成熟的已发生损失模型,即要求金融行业根据减值迹象(“迹象法”),按资产负债表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差计提减值准备。 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方法,预期损失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预期损失模型下,金融机构针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所带来的收入现金流的确认需要考虑其在未来不确定环境下产生的信用损失的影响。该模型的合理性就在于:基于理性预期情况下,标的资产损失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市场预期损失发生同步,因此在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损失计提的初始计量日就应对其预期损失进行估计并在整个存续会计期间进行合理分摊,避免在已发生损失模型下损失发生时集中对金融机构损益的突然冲击而形成 “顺周期效应”。虽然IASB 对金融工具或资产减值计提考虑采用的预期损失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工具的计算复杂化,甚至会引起金融企业会计减值计提的混乱而严重违背会计的客观性要求,但是其本身在熨平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金融系统性波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也是国际金融会计发展的一个方向。为此,本文以我国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为例,运用预期损失模型对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会计减值计提作些分析。 二、文献回顾及评述 根据IASB 发布的国际会计最新准则,国内对于采用预期损失模型对金融工具减值会计计提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郑伟(2010)结合IASB 征求意见稿建议的预期减值模型分析认为:模型采用预期未来观点试图消除事后确认损失的弊端和在已发生损失模型所提供会计信息的顺周期效应。该方法以对标的金融工具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为基础,在初始确认时即预期到金融资产整个存续周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未来可能损失,然后再根据各期对损失估计的变化减值计提,借此平滑损失确认和各期利润。但研究认为该方法以会计信息提供主体的预期为基点,因此主观上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从而导致该模型易于被用于会计盈余操纵。 李晓丹(2011)由贷款减值新会计计提方式出发研究认为:考虑到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需要,金融危机促进了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重要性的关注,为了削弱甚至避免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资产减值会计计提方法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银行可采取考虑到预期标的资产或金融工具所产生信用损失的预期损失模型来对资产减值进行计提。 马广奇、龚玉姣(2011)研究认为:在新准则中,IASB 首次提出了“预计损失模型”这一新的减值计量方法,这一方法考虑了潜在的信用风险,即金融资产的利息中包含对预计损失的补偿。在商业银行资产研究领域贷款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 基于预期损失模型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以房地产业银行贷款为例 陆露 邵晓辉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成都611130) 【摘要】预期损失模型的优势在于对标的金融工具或资产在会计存续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能进行持续评估,由此使得预期信用损失的所有变动信息都会在会计计量损益中得到全面反映。虽然预期损失模型在理论上具有优越性,但在会计实务中却存在诸多限制,要使新的金融工具减值计提准则能有效地实行,必须构建有利于准则实施的会计环境。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实际利率8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销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 【例题19·计算分析题】 2012年12月1日,A公司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的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际支付款项100万元(含相关税费5万元)。2012年12月31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5万元。2013年3月31日,其公允

价值为60万元,而且还会下跌。 要求:编制上述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2012年12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 贷:银行存款100 (2)2012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 (3)2013年3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35 2.关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应在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转回时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会计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预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然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制度Word模板

XX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运作,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有效保证资产核销工作的正确,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的制定遵循审慎经营原则。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分公司财务部职责 (一)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减少老账呆账。每月编制应收款项明细表,检查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并向公司财务部汇报。 (二)及时与仓库核对存货明细账,定期盘库,保证所有存货账实相符。每月编制存货明细表,检查存货跌价情况并向公司财务部汇报。 (三)每月同各使用单位核实分公司负责管理的固定资产的状况,保证账实相符,并将异常情况及时报公司财务部。 第四条公司财务部职责 (一)审查各分公司上报的应收账款明细表、存货明细表,及时调查有关分公司固定资产异常情况。 (二)每月对公司在建工程与长、短期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公司专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发展动态予以密切关注。 (三)及时发现投资公司可能发生的亏损和潜亏,并总结问题,提交公司董事会解决。 (四)初步制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与内部控制方案,提交董事会批准。

(五)核实资产减值实际状况,向总经理和董事会提交资产损失报告。 第五条公司总经理职责 (一)向董事会提交损失估计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和依据。 (二)向董事会提供需要核销的资产减值项目涉及到的客户财务状况或法院裁决结果。 第六条董事会职责 (一)对总经理提交的各项资产减值报告做出专门决议。 (二)批准或否决资产核销报告。 第七条监事会职责 (一)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决议提出专门意见,并形成决议。 (二)必要时聘请注册会计师协助对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章管理程序 第八条资产减值准备与损失处理的内控制度制定及实施 (一)公司财务部在核实各分公司上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草拟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 (二)总经理办公会对财务部上报的处理意见进行讨论并确定资产减值方法。 (三)董事会对资产减值报告做出决议。 (四)监事会对董事会决议履行监督职能,董事会在审议本内部控制制度时,监事列席会议,提出专门意见,并出具报告。 (五)总经理应定期检查公司相关部门及分公司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责成财务部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对有关制度进行必要修订。 第九条资产管理 (一)公司各部门及分公司应对全体职工进行资产安全教育,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效运转。

会计(2015)第八章 资产减值 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资产减值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资产属于《资产减值》准则规范的是()。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B.长期股权投资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存货 2.甲公司2013年年末对W产品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预计2014年W产品销售收入1 200万元,2013年的应收账款将于2014年收回100万元,2014年实现的销售收入中有20万元将于2015年收回,2014年购买材料支付现金600万元,以现金支付职工薪酬180万元,其他现金支出100万元,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甲公司认为5%是产品生产线的最低必要报酬率,甲公司在2013年年末预计2014年现金流量的现值是()万元。 A.380.95 B.1 238.10 C.1 142.86 D.1 123.83 3.甲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3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某项存在减值迹象的对外出租的建筑物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建筑物的可收回金额为1 000万元。该项建筑物系甲企业2010年6月15日购入,原价为1 500万元,甲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对其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则2013年12月31日该项建筑物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为()万元。 A.500 B.231.25 C.237.5 D.262.5 4.下列各项中,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A.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B.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 C.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 D.与企业已经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的现金流量 5.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某生产线在未来4年内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和300万元,2019年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该生产线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400万元;假定甲公司按照5%的折现率和相应期间的时间价值系数计算该生产线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2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准备前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1 260 则该生产线在2014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为()万元。 A.1 400 B.1 260 C.1 191.23 D.1 200 6.2012年12月2日,甲公司购进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万元,另支付运杂费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80万元。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预计该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180万元,假定计提减值后,该设备的预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较与分析.doc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 较与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的重新规范,就新准则下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适用准则、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列支与可否转回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分类。除保留原有的按流动性、非流动性分类外,取消了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并将原在表外披露的衍生工具(如期货投资等)改在表内反映,同时增加了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等。新准则对资产要素的重新分类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重新规范,使人们对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犹如雾里看花。 一、适用准则不同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不同特点,决定了企业各项资产减值的核算存在差异,不可能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在同一项会计准则中进行规范。在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虽有专门的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但该准则主要规范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减值的处理,

其他资产的减值则由其他相应准则规范。这种做法也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具体如后面附表所示。 二、是否需要核算减值视资产的期末计价不同而定 资产的期末计价是指资产负债表中以何种计量属性反映资产的价值,这与资产的后续计量相关。中外会计中,资产的计量历来有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采用成本模式时,资产按成本(实际成本)反映,客观、可靠,数据容易取得,而且可避免由于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而引起的会计信息的差异,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因而是传统会计中常用的一种计量属性。在原有的损益表重心观下,由于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是自用而非销售变现,因而无须考虑其市价的变化,会计一般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但在资产负债表重心观下,资产代表企业未来利益的流入,在计量资产时,就不应以反映“过去”的成本为基础,而应以反映“未来”的价值为基础。此外,在物价明显变动的情况下,采用成本模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可比性比较差,由此产生了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信息相关性强,符合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公允价值又比较容易确定,因而受到推崇并广泛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在全面推广使用公允价值。 从资产的性质来看,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对公允价值变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流动资产可以随时变现,对公允价值的变动非常敏感,相关性强;非流动资产则不然,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对其并不大。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情况来看,经历了禁止使用(1992年前)、大量使用(1998年起)、限制使用(2001年至今)的多次反复。考虑到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欠发达的现状,本次会计制度改革,我国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目的是使会

金融资产减值理论分析及预期损失模型最新进展_中国农业银行预期损失模型课题组

FINANCIAL ACCOUNTING 2012年第7期/总第224期?月刊 03 金融资产减值理论分析及预期损失模型最新进展 中国农业银行预期损失模型课题组* 一、 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回顾与解析 (一)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回顾 国外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FASB于1975年发布的SFAS5《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和SFAS12《某些可流通证券的会计处理》,1993年发布的SFAS 《债权人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IASB于1998年发布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准则都对金融资产减值进行了若干规定。从相关准则的变化过程来看,金融工具计量的复杂性决定了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多变性,关于金融资产减值的理论和方法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争论和不断完善过程之中,除最简单的比例计提法外,出现了已发生损失模型、公允价 值模型、经济周期动态减值模型、信用风险减值模型、预期损失模型等多类减值计提的思路和方法。 1、已发生损失模型 该模型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目前所使用的方法。该方法要求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客观证据是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基础。由于以客观证据为基础,除减值迹象和历 [摘 要]金融资产减值是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重要一环, 其核心内容在于准确计量金融资产价值的减少,进而客观反映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价值。为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减值计提过迟、过少的问题,IASB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为便于各企业理解运营预期损失模型,本文在深入比较现行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优劣基础上,详细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基本原理、理论模型及实际应用,并着重介绍预期损失模型的最新理论进展。 [关键词]金融资产减值; 预期损失模型*本课题为中国金融会计学会2011-2012年重点研究课题 课题主持人:姚明德 课题组成员:刘颖娟 王丹芳 张林 兰嘉庆 郭晓娟 陈强 刘雅苹 徐芳

金融资产的计量核算方法

第六章投资金融行业--金融资产讲义【大纲要求】 (一)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二)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三)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四)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五)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六)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统计】 【考试内容】 前期知识准备:几个重要概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工具交易,尤其是衍生工具交易有了较快发展。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

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负债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从发行方看,权益工具通常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在资本公积下核算的认股权等。 金融工具可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 基础金融工具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或支付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或义务等,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出保证金、存入保证金、客户贷款、客户存款、债券投资、应付债券等 衍生工具是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 (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 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举例:期货:标准化的合约,具有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两大功能。市场预期不同:保值或投机套利。 某企业2007年有关期货业务发生的经济事项如下: 1、支付10万元以取得某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另支付年会费3万元。 2、为进行期货交易交存保证金60万元。 3、该企业2月1日买入10手绿豆期货合约(每手10吨),每吨价格2400元;

资产减值损失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324570436.html, 资产减值损失论文题目 一、最新资产减值损失论文选题参考 1、常用资产减值损失计算 2、论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的利弊 3、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研究 4、对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差异问题的思考 5、浅谈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利弊 6、从资产减值损失准则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平衡 7、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8、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损失 9、保险公司规模对资产减值损失顺周期性的影响——基于2011~2013年季度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10、例析长期资产减值损失的变相转回 11、资产减值损失不予转回的探讨 12、建议改进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与列报 1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资产减值损失的联系与区别 14、论新准则中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15、新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探讨 16、浅析资产减值损失对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程度——以2010年盈利高速增长的中小板为例 17、由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谈会计经管责任落实 18、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应用及对策 19、浅议新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

https://www.doczj.com/doc/324570436.html, 20、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研究 二、资产减值损失论文题目大全 1、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与核算 2、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3、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对盈余稳健性影响分析 4、谈现行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 5、总部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6、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浅议 7、新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确认方法的分类归纳 8、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禁止性规定的思考 9、资产减值损失禁止转回规定相关问题浅析 10、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相关问题研究 11、从资产减值损失角度看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 12、浅析上市公司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盈余管理行为——基于对精工科技巨额计提减值损失的思考 13、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探讨 14、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5、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应予以转回的探讨 16、关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的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探讨 18、关于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转回的分析 19、资产减值损失应否允许转回的理由分析

2021年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策略

2021年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及策略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随着新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大量的理论研究的深入,它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示出来。目前,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规定来看,资产减值会计面临着如下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基础难以确定 资产减值准则针对会计实务中,部分企业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而估计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十分困难的实际情况,而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一是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二是我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辨认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管理水平来看,新准则对于资产组的规定要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施行有比较大的难度。 (二)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不能转回,符合中国遏制财务虚假信息的原则,但与新准则中普遍应用的公允价值有些矛盾,使整个准则体系看来有些不协调。如果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此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会计上主

要面临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的问题。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但如果减值恢复时不转回己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三)较大的专业判断范围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一是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二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会发生价值贬值,对其确认和计量远远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多个部门协同认定,甚至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才能认定。不仅难度大,而且时间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 在运用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处理时,仍然要面临其他诸多的难题。例如,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方法有待明确,目前准则中的方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在中国很难操作;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一项内容就会使会计师疲于应付,还可能会形成会计差错。因此在实务操作中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表现为能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而能否达到这个目标,不仅取决于准则本身的质量,还取决于准则是否与环

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

[摘要]本文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准则的基础上,比较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及动态拨备模型的优缺点,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对会计监管的冲击,并探索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对策。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减值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经济学家将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认为片面强调公允价值会计下确认的损失对经济顺周期性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饱受市价持续下跌之苦的金融机构也试图摆脱公允价值会计的束缚,在此背景下,引致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即对金融资产减值的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全面研究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将减值作为解决的重点议题之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建议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重新评估当前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模式,他们认为减值会计是需要改进的最重要领域;同时,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要求IASB在2009年年底前改进并简化金融工具,考虑采用预计损失法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处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接轨中,2009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IASB公开征询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意见,我国金融机构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研究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金融资产减值的三种计提模式比较 (1)已发生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已发生损失模型是指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客观证据表明贷款已经发生减值时,才可以按照贷款的摊余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金。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包括公允价值调整,不反映仍未发生的预期信用损失。 已发生损失模型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繁荣期,贷款违约率较低,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较少,从而利润会增加,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经济持续繁荣;而在经济衰退期,贷款违约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也较多,银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已发生损失模型的顺周期性很强,在贷款信用周期的早期计提准备金的金额较少,从而贷款早期利息收入被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无法得到有效积累以弥补经济衰退期产生的信用损失。 (2)动态拨备模型(Dynamic Provisioning Model)。2000年,西班牙银行系统最早实施了动态拨备制度,即前瞻性地计算预期损失,采用动态方式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金,以熨平准备金计提随经济周期的大幅度波动。在西班牙实施的动态准备金制度中,除了传统的一般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外,还包括一项,即动态准备金。其中,专项准备金用来弥补不良贷款,即事后信贷风险;动态准备金则旨在弥补贷款的潜在风险与专项准备的缺口,是一种事前的确认,具有前瞻性的特点。 动态拨备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商业银行的亲周期行为,信贷损失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也比较温和,有助于增强银行的清偿力和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使银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3)预期损失模型(Expected Loss Model)。预期损失法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充分研究实际损失法的缺陷后,基于公允价值和动态减值方法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的计量方法如下:初始计量是基于预期现金流量确认利息收入;减值产生于信用损失预期的不利变化,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且按照金融资产账面金额与修订后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量;当确定预期现金流量

各种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以及会计分录精华版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X投资持股比例)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贷款 1 ?未发生减值 (1)企业发放的贷款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3)收回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等 贷:贷款——本金 应收利息 利息收入(差额) 2.发生减值 1)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贷款发生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与会计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与会计处理 【例题6-计算题】甲公司为一物流公司,经营国内、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由于拥有的货轮出现了减值迹象,甲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对其进行减值测试。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国内货物运输采用人民币结算,国际货物运输采用美元结算。 (2)货轮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2014年12月31日,货轮的账面价值为10925万元人民币。货轮已使用15年。尚可使用5年,甲公司拟继续经营使用货轮直至报废。假定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使用年限及折旧方法不变。预计净残值为0。 (3)甲公司将货轮专门用于国际货物运输。由于国际货物运输业务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甲公司预计货轮未来5年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假定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货轮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零,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年末)如下表所示: (4)由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甲公司无法可靠估计货轮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5)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货轮特定风险后,甲公司确定10%为人民币适用的折现率,确定12%为美元适用的折现率。相关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P/F,10%,l)=0.9091;(P/F,12%,1)=0.8929 (P/F,10%,2)=0.8264;(P/F,12%,2)=0.7972 (P/F,10%,3)=0.7513;(P/F,12%,3)=0.7118 (P/F,10%,4)=0.6830;(P/F,12%,4)=0.6355 (P/F,10%,5)=0.6209;(P/F,12%,5)=0.5674 (6)2014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6.85元人民币。甲公司预测以后各年年末的美元汇率如下:第1年年末为l美元=6.80元人民币;第2年年末为l美元=6.75元人民币;第3年年末为l美元=6.70元人民币;第4年年末为l美元=6.65元人民币;第5年年末为l美元=6.60元人民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