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大行管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政治学原理》笔记

南大行管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政治学原理》笔记

南大行管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政治学原理》笔记
南大行管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政治学原理》笔记

《政治学原理》笔记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VIP专享]南大行政学考研---政治学原理历年真题

政治学原理 2011 一、概念比较 1.民主与民粹 2.法制与法治 3.二元君主政体与议会君主政体 4.政治接触与政治表达 5.魅力型权威与法理型权威 二、简答题 1.简述政治系统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2.简要说明政治权力施用的压力方式 3.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政治管理有何特征 4.简要解释精英政治决策模型 5.如何理解政治社会化是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三、论述题 1.试析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公共舆论 2.试析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及其化解之道 2010 一、概念比较(50分) 1、权利与权力 2、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3、政治情感与政治动机 4、综合性改革方式与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 5、《利维坦》与《政府论》 二、简答题(50分) 1、为什么说政治是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国家机构设置原则的主要类型 3、危机状态下政治决策的特点 4、如何公共行政权力配置中的府际关系? 5、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三、论述题(50分) 1、论政治服从 2、论政治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及其相互关系 2009 一、概念比较(50分) 1、罗尔斯与诺齐克 2、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 3、政治情感与政治态度 4、总统制与议会制 5、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 二、简答(50分) 1、为何要进行政治监督?

2、如何理解政治统治的法治方式? 3、政治权利的特性? 4、作为消极参与的政治冷漠可能出于哪些原因? 5、多项分进改革特征是什么? 三、论述(50分) 1、论现代政府体系中的执行权 2、论民主政治良性运作的约束条件 2008 一,概念比较(10分×5) 1.主权与治权 2.民主与共和 3.政治角色与政治团体 4.魅力型权威与法理型权威 5.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 二,命题阐释与评价(10分×5) 1.“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2.“政治统治到处都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3.“政治社会化是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4.“公共政策的受益面在社会成员中间的分布不均匀” 5.“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滋生动荡” 三,论述题(25分×2) 1.论后革命时代的国家治理 2.论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公民素质养成 2007 一,概念比较(10分×5) 1.政治领导与政治决策 2.集权制与分权制 3.权利与权力 4.公民与臣民 5.“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二,简答题(10分×5) 1.简述政治系统的功能 2.为什么说利益/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如何理解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4.简述政治统治/系统的主要类型 5.在宪政架构下,政治监督通常借助于哪些手段? 三,论述题(25分×2) 1.论“程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2.论社会政治冲突的发生机理及其防范和化解之道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 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 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 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说太下贱。 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 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 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 ★(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 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 ★从整个社会范围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 ★从主体承现者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 ★从实践活动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 认识:深刻了解无知 参与:积极关心冷漠 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 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 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 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解释、预测。 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 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 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客观根,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 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 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 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权,向政权施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南大网院政治学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一次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选择题: 1、(A)是一定阶级、阶层或民族的代表,为了实现共同利益和共同理想,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以谋取政权和执掌政权为政治目标,而在政治生活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A、政党 B、社团 C、利益集团 D、国家 2、_D__乃是一国所固有的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而不受其他因素或其他国家干预的最高权力。填入横线上的应该是()。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主权 3、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是指(A)。A、公民B、市民C、政治家D、臣民 4、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最本质的区别在于(A )。A、阶级基础不同B、国家政体不同C、舆论动员程度不同D、指导思想不同 5、奴隶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是(B)。A、议行合一原则B、集权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首长负责原则 6、利益集团活动三个基本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D)。A、利益表达政治介入控制政权 B、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控制政权C、利益聚合政治介入控制政权D、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治介入 7、现代社会,政治力量分为哪两类(A)。A、作为个体角色的政治力量和作为团体角色的政治力量B、公民和政治家C、政党和利益集团D、政治家和官僚 8、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C )。A、集体决策原则B、议行合一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首长负责原则 9、下列国家中属于两党制国家的是(D)。A、德国B、法国C、意大利D、英国 10、委员制下,行政权由(A )掌握。A、行政委员会B、总统C、总理D、国家元首 11、日本采取的政体形式是(C )。A、专制君主政体B、二元君主政体C、议会君主政体 D、贵族共和政体 12、尼泊尔采取的政体形式是(D)。A、专制君主政体B、议会君主政体C、贵族共和政体D、二元君主政体 13、泰国采取的政体形式是(B )。A、专制君主政体B、议会君主政体C、贵族共和政体 D、二元君主政体 14、约旦采取的政体形式是(B)。A、专制君主政体B、二元君主政体C、议会君主政体 D、贵族共和政体 15、(D )是君主制国家。A、法国B、德国C、美国D、英国 16、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形式是(D )。A联邦制国家 B、议会制国家 C、总统制国家D、单一制国家 17、( B)既可能与共和制结合在一起,也可能与君主制结合在一起。A、总统制B、内阁制C、委员制D、半总统制 18、(B )在形式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A、议会君主政体B、二元君主政体 C、总统制政体D、委员制政体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政治学原理考试笔记—王彦霞老师主讲

1.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人追求利益和公共权力的种种活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关系。出来个体或群体在追求经济,安全方面利益而产生的活动及形成的关系可能不属于“政治”之外,人对其他利益的追求大部分都属于“政治”范畴。 2.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狭义的政治学是指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术努力,广义的政治学是指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术努力。综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存在哪些模式? 三种。 第一,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模式。这一模式又分为社会包融国家及国家吞并社会两种情形。 前者是指社会事务与公共事务统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国家融于社会之中的情形,后者是指全部社会生活都处于政治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简化为政治内容的情形。 第二,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模式。这一模式又分为社会先于和优于国家的模式以及国家高于社会的模式。启蒙学者的市民社会理论属于前一模式,认为社会决定国家,国家只是社会的工具。黑格尔则是后一理论的代表,他认为社会具有自私自利的性质,必须需要国家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进行强有力的调控,这样才能解决社会中的矛盾。第三,国家与社会的交融模式。国家与社会相互碰撞并在中间地带形成一种重叠与胶着的状态,这就是“第三领域”。它包括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以社会的或民间的名义创办,不为国家所有,实行独立运营管理,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各类文化组织,福利组织和公益组织。它的出现形成了国家与社会的交叠,它是国家与社会之间争夺,冲突和互动的主要场所。 4.试论从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看国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哈贝马斯看来,国家与公民社会是三重结构,全部社会生活划分为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公共舆论领域和公共权力领域即国家。国家权力通过公共舆论领域而获得其合法性,而民众则通过公共舆论领域挑战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并提出权力要求。 自由主义学者认为市民社会是个性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领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有在市民社会获得充分自治的条件下,才能保证社会的多样性和形成真正的市民认同,从而为民主国家创造合法性基础。国家权力对市民社会的干预不仅是不正当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无效的。黑格尔主义者认为,市民社会是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名利场,是相互冲突,争权夺利的自然状态,主张以国家的共同力量控制市民社会。 当代政治学中一种折中的观点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利弊参半,因此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两种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是一种对抗性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应该截然分开,互不侵犯。市民社会的政治功能基本定位就是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国家权力的扩张有可能对市民社会的自主性构成伤害,压制市民社会的成长,同时,市民社会自主性的扩张也会影响政府的决策,导致国家自主性的弱化。 第二,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在分离的基础上也互为条件,国家政权的自主性将会强化其作为“仲裁者”的角色,从而以中立的态度调节市民社会的矛盾,否则市场经济的不平等特性将会破坏经济自由权的运行。而市民社会的自主性则保障了公民的自治权利和充分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也为政治民主创造了基本调件。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

2018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1(超长)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得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得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得萌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著作就是我国得《学记》;教育方面得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得描述,缺乏理论得分析,没有形成完整得体系,所以只能说就是教育学得萌芽或者雏形。 2,独立形态教育学得产生与发展: 原因: (1)教育学得创立源于社会实践得客观需要,主要就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 (2)教育学得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得总趋势与一般科学发展奠定就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得独立同一些著名得学者与教育家得努力就是分不开得; (4)教育知识得丰富沉淀。 内容: (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得科学提了出来,与其她学科并列。(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就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得身世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得《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集成了康德得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就是一本自成体系得教育学著作,它得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标志: (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得研究领域; (2)概念与术语方面:形成了专门得教育概念与范畴; (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得研究方法; (4)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得教育学专家与系统得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得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就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得开端; 四、20世纪以来主流得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得梅伊曼、拉伊等; 基本观点: ①反对思辩教育学;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

目录 Ⅰ模拟五套卷 (2)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2)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3)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三 (4)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5)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6) Ⅱ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7) 模拟卷一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7) 模拟卷二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19) 模拟卷三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29) 模拟卷四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44) 模拟卷五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55)

Ⅰ模拟五套卷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政治学原理613 适用专业: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专业;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6分,共60分) 1.《政府论》 2.爱国主义 3.传统型权威 4.普力夺政体 5.政治选举 6.自由权 7.审议民主 8.政治社会化 9.政治制度化 10.主权国家 二、论述题(4题选3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论政治系统形态的类型。 2.试论几种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合法性的危机及其化解 4.试比较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政治学原理613 适用专业: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专业;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国际关系专业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6分,共60分) 1.《论美国的民主》 2.共和主义 3.政绩合法性 4.政党适应性 5.参政权 6.官僚科层制 7.多元民主 8.国家能力 9.民族国家 10.利益聚合 二、论述题(4题选3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论政治系统形态的实质。 2.根据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史,谈谈你对政治革命方略的认识。 3.试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4.协商民主理论述评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2001答案

南大政治学原理2001 名词 1、洛克 2、政治角色 3、公共舆论 4、国家元首 5、代议制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简答1、简要说明政治系统与内部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2、如何看待政治统治的目标与手段3、简要分析国家权力资源的结构 论述1、法治辩2、论现代化背景下的廉正建设 参考答案 南大政治学原理2001 一、名词 1、洛克:是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是至上的,以此来支持当时已由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代议制。洛克的三权分立理论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设置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2、政治角色:指在国家或国际的政治活动中,扮演不同政治身份、承担不同政治任务、从事不同政治活动的人、组织等的总称。政治角色主要包括公民、国家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政治家、国家机关、国家、国际地区性组织、国际组织等。在政治生活中各类政治角色按一定的规则从是各个角色的特定活动。 3、公共舆论:指社会大众对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散乱的、极易改变的理念和态度。公共舆论不同于个人偏好。公共舆论是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要因素,但又不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决定性因素。社会阶级、教育、地域、宗教、年龄、性别和种族群体等影响着公共舆论的结构。 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体国家元首,即由一个人独自担任国家元首,英、法、美、日、意、朝鲜等国家都是个体国家元首。二是集体国家元首,即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担任国家元首,如瑞士、我国等即是如此。 5、代议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需要决议的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是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是1968年,这部著作凝聚了亨廷顿关于社会发展与冲突的重要学术见解。在书中作者认为:(1)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2)政治体系或政体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及其二者比率的高低加以区别。(3)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 二、简答 1、简要说明政治系统与内部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答:政治系统与内部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为:政治系统与其内部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内部生态环境对政治系统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同时政治系统又对其内部生态环境具有反作用。具体为: (1)内部生态环境对政治系统具有决定和制约作用。政治系统分析的原理认为,任何

政治学原理 第三版 笔记

1.1.1政治的分析单位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该政治观的典范: 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 第一,个人在价值维度上是崇高的。 第二,个人在分析维度上是理性和能动的。 (2)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观主要内容 第一,对政治必然性的认识。 第一,个人与社会本位观。 第二,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第四,消极政治观。 第五,对权力的制约。 第六,公域与私域的区分。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代表理论:古典多元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与多元主义理论比较 多元主义的基本观点 简言之,多元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政治结构,它将全体社会成员置于一个强大的体制化网络(established network)之中,这一体制化网络由联结公民和精英的社会组织编织而成,并使有效的政治民主成为可能。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代表理论:马克思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 第一,国体与政体的区分可以说是阶级分析方法的特定产物。 第二,强调斗争与暴力。 影响选择政治学研究分析单位的因素 第一,如何选择分析单位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有关,在这一意义上,它有一定的客观性。第二,问题意识的产生又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态度情感甚至意识形态倾向密切相关。 1.2政治的核心概念与核心问题 1.2.1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 通常而言,政治学中的power(权力)指涉主体间关系,是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某一既定目标或达致某一结果的能力。 权力的三面性: 权力的第一面一一着眼于决策的权力。 权力的第二面“议题设置”或“不决策”。 权力的第三面“思想控制”或“偏好型塑”。 1.2.1政治的核心概念 作为政治核心概念的权力 经典权力观 1.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 2.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 3.垄断性地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

2018教育学考研往年真题回顾版

2018教育学考研往年真题回顾版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面对大群的考研的人群,不知道你是否犹豫过,或是扪心自问过,我为什么考研,很多时候我们考研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份梦想。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如果你没有必胜的心,时不时的会坚持不下去。所以,对于教育学考研这样竞争较为激烈的专业,更需要合理备考要领及信息的及时获取。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带来重要备考信息点拨。 单项选择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2.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3.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足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 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 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 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D.夸大了教育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6. 小明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A.正规教育 B.半正规教育 C.非正规教育 D.业余教育 7. 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其“双轨”是指()。 A.公立学校系统与私立学校系统 B.职业学校系统与普通学校系统 C.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 D.义务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 8. 班主任在与小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其中的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答题方法:大题的答题技巧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答题方法 大题的答题技巧 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26612710.html,/thread-364218-1-1.html 大多数人只注重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几乎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一点:答题技巧。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了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好像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是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不信?你看: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002年政治试题重中之重)。 首先仔细读题目,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马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章的原理, 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邓论中的内容,因此要考虑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答题。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联系到马哲,以德治国便是是道德问题,是上层建筑;以法治国便是法制问题。如此以来,此题需要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道德,法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上层建筑,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联系实际,这一步没关系,只要稍微写两句而且字迹工整便不失大格。 最后总结,好像这里把题目重抄一遍不顺口,其实只要稍微一改便行: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面我们看一下标准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道德的概念;法制的概念;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 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 有重大意义。 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政治学原理 笔记

[笔记]《政治学原理》教案 教材:《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999年5月出版。 参考书: 1、《政治科学原理》,施雪华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3月出版; 2、《政治学》,梁木生编著,武汉出版社,第一版,2002年3月出版; 3、《政治学概论》,姜安、赵连章、刘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1月出版; 4、《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第1版。 5、《政治学》,吴志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1年6月出版。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 2、理解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理解 (1)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代表人物凯尔森。 (3)把政治视为“权术”、“统治术”。认为政治是为争夺权力和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韩非。 (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 (5)把政治解释为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理解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活动及其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根据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大致可归纳为六类: (1) 政治学基本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和法学的关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丨教育学考研

教育学原理笔记 参考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关键词:教育、学习、教育要素、教育形态、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理解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新特征。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阅读一篇/部他的代表作,理解他的主要学 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找一找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6.访问一些校长和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学习评价 一、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理解)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双向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

体会。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 社会的个体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被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大都是在自然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结合实际)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但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社会公民,“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学习者有学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不同。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及其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的含义

(1)关于政治解释的不同观点 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就是“公道或正义之国”,而“公道”乃是灵魂的至德。公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也是国家的道德。人类最高的生活就是公道或正义的生活,这是政治活动的最高目的。 ②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德意志帝国的首相俾斯麦也曾说过:“政治就是当政者运筹帷幄的活动。”这也是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阐述其民权主义时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治概念,是将政治视为围绕政府决策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例如:“政治是指选择公务员和促进政策的活动”“政治即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等。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论述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完整版)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推荐文档

201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学 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 批判教育学 【参考答案】D 【解读】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基本观点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低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从题干的角度出发,选择D。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参考答案】B 【解读】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

南大网院政治学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第二次答案 单选题 1、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的作者是( A )。A 、艾森斯塔德 B 、亨廷顿 C 、摩尔 D 、伊 斯顿 2、 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的是( D )。A 、伊斯顿B 、拉斯韦尔 C 、伊格尔顿 D 、阿尔 蒙德 3、 《论传统》的作者是( B )。A 、艾森斯塔德 B 、希尔斯 C 、派伊 D 、阿尔蒙德 4、 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是( A )。A 、政治心理 B 、政治思想 C 、 政治价值观 D 、政治理论 6、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摩尔) A 、亨廷顿 B 、熊彼特 C 、托克维尔 D 、摩尔7、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贝尔)的著作 A 、达尔 B 、亨廷顿 C 、熊彼特 D 、贝尔8、 ( C )是由最高立法机关或普通法院或宪法委员会审查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在运行 当中是否违反宪法,并对违宪行为给予纠正和必要的制裁 监督 D 、司法监督 A )。 A 、对统治者反抗行动的暴力镇压 D 、对被统治者的思想文化控制 判断题 I 、 政治集会是公民通过宪法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 从而影 响政府政策的行为。错 2、 以阶级感情、民族感情等形式得以呈现的政治心理,往往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长久积淀 起来的集体无意识。对 3、 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而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则一定是 社会的多数成员。错 4、 政治请愿是公民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部门政策事项意见和希望的行为。对 5、 “特定支持”联系着具体的政策输出; “散布性支持”独立于具体的政策输出。对 6、 政治参与不仅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也是政府官员和职业政治活动家的活动。错 7、 政治心理一旦得以密集释放,那就可以被看作是表征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对 8、 “现代化修正学派”认为,追求现代化并不意味要彻底摈弃传统。对 9 、相较于改革家,革命家所负担的历史任务的复杂程度要大的多。错 10、在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初期,稳定和秩序要优先于民主。对 II 、微观层次上,政治社会化是个体的政治发育或政治入伍过程。对 12、 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政治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对 13、 政治领导以政治权力作为后盾和保障,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对 5、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B )。A 、达尔B 、托克维尔C 、熊彼特D 、贝尔 A 、立法监督 B 、行政监督 C 、宪法 9、 正式、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场所是 10、 (B )。A 、家庭B 、学校C 、大众传媒D 、同辈群体 11 、 最古老的政治统治形式是 ( 排斥C 、对被统治者的怀柔利 B 、对统治者的限制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