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切削过程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仿真_颜怡霞

金属切削过程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仿真_颜怡霞

金属切削过程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仿真_颜怡霞
金属切削过程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仿真_颜怡霞

电化学基础-王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电化学基础是在学习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上开设的电化学入门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内容,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 尽管先修课程物理化学中有专门一章介绍电化学,但是随着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电化学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着重介绍电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电化学技术应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物理化学。为后期更好的学习新能源材料概论、金属腐蚀与防护、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专业课程,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前期学习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电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内容,并能够应用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电 - 1 -

化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电化学技术的应用。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或小组)及时关注网络教学(包括移动客户端)的阅读资料、思考讨论题等,按照要求在课前完成相关的资料检索汇总及思考;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完成作业。 四、教学内容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美)巴德等.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5 [2] 高鹏等. 电化学基础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9 [3] (德)哈曼等. 电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闭卷考试: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1 -

弹簧阻尼系统动力学模型ams仿真

弹簧阻尼系统动力学模 型a m s仿真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震源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报告一、项目要求 1)独立完成1个应用Adams软件进行机械系统静力、运动、动力学分析问题,并完成一份分析报告。分析报告中要对所计算的问题和建模过程做简要分析,以图表形式分析计算结果。 2)上交分析报告和Adams的命令文件,命令文件要求清楚、简洁。 二、建立模型 1)启动admas,新建模型,设置工作环境。 对于这个模型,网格间距需要设置成更高的精度以满足要求。在ADAMS/View菜单栏中,选择设置(Setting)下拉菜单中的工作网格(WorkingGrid)命令。系统弹出设置工作网格对话框,将网格的尺寸(Size)中的X和Y分别设置成750mm和500mm,间距(Spacing)中的X和Y都设置成50mm。然后点击“OK”确定。如图2-1所表示。 图2-1设置工作网格对话框 2)在ADAMS/View零件库中选择矩形图标,参数选择为“onGround”,长度(Length)选择40cm高度Height为1.0cm,宽度Depth为30.0cm,建立系统的平台,如图2-2所示。以同样的方法,选择参数“NewPart”建立part-2、part-3、part-4,得到图形如2-3所示, 图2-2图2-3创建模型平台 3)施加弹簧拉力阻尼器,选择图标,根据需要输入弹簧的刚度系数K和粘滞阻尼系数C,选择弹簧作用的两个构件即可,施加后的结果如图2-4 图2-4创建弹簧阻尼器

4)添加约束,选择棱柱副图标,根据需要选择要添加约束的构件,添加约束后的模型如2-5所示。 图2-5添加约束 至此模型创建完成 三、模型仿真 1)、在无阻尼状态下,系统仅受重力作用自由振动,将最下层弹簧的刚度系数K设置为10,上层两个弹簧刚度系数均设置为3,小物块的支撑弹簧的刚度系数为4,阻尼均为0,进行仿真,点击图标,设置EndTime为5.0,StepSize为0.01,Steps为50,点击图标,开始仿真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选择物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图3-1、3-2、3-3所示,经过傅里叶变换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 图3-1位移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图3-2速度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图3-3加速度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通过傅里叶变换,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为三阶系统,表现出三阶的固有频率,通过测量得到w1=2.72,w2=4.29,w3=6.15.。 2)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我们给系统施加一定频率的正弦激振力,使系统做受迫振动,观察系统的振动情况, (a)F1=50*sin(2*3.14*w1*time)时,物块振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如3-4所示。 图3-4 F1作用下速度与时间图像以及FFT变换图像

重庆市三维两江四岸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090117

重庆市城市规划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仿真模型的术语、基本规定、成果内容及相关要求、建模要求及三维动画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两江四岸规划区及其他重点控制区域(以下简称规划控制区)的现状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成果,以及规划控制区内的新建、改造建设项目三维模型成果制作。 2术语 2.1现状三维模型 指真实反映现状地形、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以及建筑外观和风格的虚拟现实模型。 2.2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指侧重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表达规划编制范畴的城市空间布局、景观形象、地形、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设计的虚拟现实模型。 2.3建设项目三维模型 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的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和风格、外立面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3基本规定 3.1基础地形建模要求 1)城市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必须采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的景观设计材质库中选取相应的图片。 2)城市建成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必须采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拍照应使用500万像素以上的广角照相机。 3)其他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可采用用1:2000或1:1万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1:2000真彩色正射影像或分辨率不小于1m的彩色卫星影像图片获取。 3.2空间参考系要求 1)大地基准:必须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 2)高程基准:必须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4成果内容及相关要求 4.1成果文件内容 三维模型成果必须经过烘培,能够真实而艺术地反映地形地貌、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以及建筑外观和设计风格。三维成果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三维渲染整体效果图,图像分辨率不小于2048×2048,图片格式采用*.tif。 2)带材质贴图且经过烘培的三维仿真模型,文件格式为3DS MAX 7.0或以上的*.max,贴图为tif格式。 3)对于建设项目三维模型,必须提交项目总平面、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等电子文件,文件格式为AutoCAD2005的*.dwg格式。 4)对于城市设计成果,必须提交相应三维动画(A VI)资料。

ABAQUS顺序热力耦合分析实例

ABAQUS顺序热力耦合分析实例此实例中需要确定一个冷却栅管的温度场分布。温度场的求解采用稳态热分析,在此之后还将进行热应力分析来求出冷却栅管在温度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和应力分布。由于冷却栅管比较长,并且是轴对称结构,根据上述特点,可以简化有限元分析模型。此实例中使用国际单位制。 1、part中创建轴对称可变形壳体,大致尺寸为1,通过creat line创建一个封闭曲线(0.127,0) (0.304,0)(0.304,0.006)(0.152,0.006)(0.152,0.031)(0.127,0.031)(0.127,0) 使用creat Fillet功能对模型倒角处设置0.005的倒圆角。倒角后,模型并未改变,需要在模型树中,part下的Features右键,Regenerate,最终模型如下图所示。 2、在材料模块中定义密度7800,弹性模量1.93E11,泊松比0.3。所不同的是,热分析还需 要指定热传导系数以及比热。在Thermal里输入参数,热铲刀系数25.96,比热451。 3、创建截面属性以及装备部件,和普通的静力分析设置一样。 4、Step有所不同,分析类型仍为通用分析步,下面要更改为Heat Transfer。在Edit Step窗 口中,使用默认的瞬态分析(Transient),时长设置为3s。切换到Incrementatin进行相应的设置,如下图。

5、Load模块中,设置左边温度为100度,右边及上边温度为20度。Creat BC,类型选择 Other>Temperature。在纯粹的热传导分析方程中,没有位移项,因此不会发生刚体位移,这里也就不需要设置位移边界条件。 6、接下来划分网格,种子尺寸给0.005,单元类型需要在单元族中选择专门用来热分析的 Heat Transfer,查看下面确保使用的单元为DCAX4。使用结构化的全四边形网格划分方法。 7、到此,热分析的设置已经完成,可以提交计算,完成后,查看变量NT11即为节点温度。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 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 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 机仿真语言DYNAMIC勺支持,如:PD PLUS 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

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I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 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 )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进来就是请国外系统动力学专家来华讲学,走出去就是派留学生,如:首批派出去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其藩教授等,另外,还多次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 2 )编译编写专著

三维建模与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很多工程建筑和很多的媒体技术中,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被人们广泛运用,本文就三维建模和三维动画仿真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分别介绍,集体研究。 关键词:三维建模;三维动画;仿真技术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43-01 一、关于三维建模 (一)三维模型 所谓的三维模型就是一个物体用三维的多边形表示出来,然后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的设备用视频的形式进行显示。现实的物体可以使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实际物体,也可以是设计者虚构出的,总之就是不管是有的没得,只要是能想出来的都能用三维模型表示出来。 (二)三维建模的应用范围 三维建模在现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已经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在视频游戏中,三维建模是作为计算机和视频游戏中的资源被运用,而在医疗行业中,三维建模被使用于器官的制作模型等,在电影电视行业中,他们被用于特技手段和活动的人物制作,在建筑业中,三维建模用来展示所要表达的建筑物和地貌风景等。 (三)三维建模的方法 1、软件建模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比较先进的建模软件,比如3dmax、maya、autocad等等,这些软件的共性是用一些较基本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和球体等,构建一系列的平移、旋转、拉伸和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场景来实现的。能够用团建来进行三维建模的主要是屋里建模、几何建模和行为建模等等,而其中尤几何建模的创建和描述是三维建模之间的重点。 2、仪器设备测量建模 三维建模中重要的工具就是三维扫描仪,又被叫做三维数字化仪。这种仪器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彩色努力提的信息快速的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数字信号,并且能够为三维建模实现数字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3、图像或者视频建模 在现在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领域,用图像或者是视频来进行三维建模是很多学者比较感兴趣的,这种方法同那些比较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特别的优势,比如,用图像或者视频创建的模型会比别的方法更加真实和自然,并且,运用这种方法创建模型会变得更方便,速度也会大大提升。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是图像或视频建模最大的特色。 二、关于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 (一)动画 借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一系列的静态图像播出之后,会在人的视网膜上留下动态的效果,而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动画效果,就是用计算机中比较高效的图像处理的功能,用一连串的关键帧来对物体的关键时刻进行描述,准确的几率物体关键时刻的位置结构和其他的参数,并且自动的形成中间的图像,然后创建出一幅流畅的画面。 (二)三维动画的的仿真应用 三维动画的仿真技术能够将真实的物体模拟成一个虚拟的动画,但是这个动画会产生一定的价值。三维动画的真实和精确,可操作性,三维动画在教育、军事、建筑和医学、娱乐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性。 在影视制作方面,三维动画能够制作出比较有创意的特效和3d动画,还能够制作出精良的后期效果和特效动画,应用这项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剧中的爆炸,烟雾,下雨和光效还有撞车,变形和很绚丽的片头片尾等等的出现,都得益于

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

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 Pro/Engineer 软件集产品的三维造型设计、加工、分析、仿真及绘图等功能于一体,是一套使用方便、参数化造型精确的软件,其强大的造型功能及仿真分析功能受到众多工程人员的青睐。本节将采用Pro/E 软件,完成少齿数齿轮传动机构中所有零件的参数化建模,并对少齿数齿轮减速器进行虚拟装配,在此基础上,对传动机构进行运动仿真。 3.1 齿轮的参数化建模 3.1.1 零件分析 齿轮建模的操作步骤如下: (1)添加齿轮设计参数 (2)添加齿轮关系式 (3)创建齿轮的齿廓曲线 (4)创建螺旋线方程 (5)实体生成: 1)创建螺旋线线方程 2))拉伸 3))阵列 3.1.2 绘制齿轮 (1)新建文件: 启动PROE Wildfire4.0,单击工具栏新建工具,或单击菜单“文件/新建”。出现如图3.1所示对话框。选择系统默认“零件”,子类型“实体”方式,“名称”栏中输入“canshuhuachilun ”,同时注意关闭“使用缺省模板”。选择公制模板mmns-part-solid ,如图3.2所示,然后单击“确定”。 (2)创建齿轮程序。 选择菜单栏“工具/程序”命令,出现如图3.3所示对话框。单击“编辑设计”, 依次添加齿轮设计参数及初始值,添加完毕单击“确定”。选择工具菜单“工具/程序”命令,出现如图3.4信息窗口,在其中输入程序如下: Y0=(1/4)*PI*MT+XT*MT*TAN(α t) Xc=(HANX+CNX-XN)*MN-ρ

Yc=(1/4)*PI*MT+HANX*MN*TAN(αt)+ρ*COS(αt) (3)添加齿轮四个圆的关系式。 1)选择“插入/模型基准/ 草绘”特征工具,或单击工具栏 草绘命令,出现如图3.5所示对话框。单击“草绘”确认,进入二维草绘模式如图3.6所示。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 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仿真系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制定要点 (1)满足三维可视化表达的需要 能准确表现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组织要满足三维仿真后期渲染、系统集成,甚至动画制作的需要。 (2)为三维数据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 通过对三维数据的规范和约束 , 实现三维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质量检查等环节既独立又完整 , 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规范基础和作业指导。 (3)支持三维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更新 在标准制定中要将表现地物对象精度和合理控制数据规模统筹考虑 , 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 要能支持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 ,更新和维护三维数据方便、高效。 (4)支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和集成 满足标准规范的数据既能提供三维仿真平台使用,还要在空间参考系的定义、数据源获取、数据组织和发布上能充分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使得这些三维数据成果成为三维 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促进三维地理系统共享和集成。 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分类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一般分为:地形三维模型、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不同的模型类别, 其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模型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多样。

(1)地形三维模型 利用基础测绘数据 , 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 ,建立地面高程模型 (DEM), 将地形的高低起伏完全的真实模拟出来 , 这里的地面高程模型可以按照要求制作不同比例尺;正射影像(DOM)数据来源有多种方式 ,可以是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也可以是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甚至通过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得到的地貌数据 , 精度要求也是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按照统一的空间参考系 ,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 , 形成表征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2)现状建 (构)筑物三维模型 现状建(构 )筑物是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房屋、道路、人行天桥、桥梁、隧道、堤坝、公园、绿地、树木等重要地物要素 ,以及路灯、消火栓、井盖、公交车站等城市附属设施。这类三维模型的制作往往投入人力和物力最多 ,时间周期最长, 所以在开始这部分工作时 ,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建模方式。对于要求不高或者不重要的建 (构)筑物 ,可以利用基础测绘数据成果进行批量建模 ,尤其是规则形状的建 (构 )物 , 甚至建 (构 )筑物顶端的纹理也可以采用高分辨的影像进行贴图;而对于不规则形状的或者需要重点表现的建 (构 )筑物, 亦采用交互式手工精细建模 ,这部分纹理通过实地拍摄,采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贴图 , 体现建(构)筑物模型的美观性、逼真性。 (3)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这类三维模型的制作, 主要是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辅助城市规划管理需要 ,规划设计师在AutoCAD或者 3Dmax等三维软件中进行设计 , 将设计成果加入本系统与现状三维模型融为一体 , 同时可以根据现状三维模型周围环境对全部规划模型或部分模型进行修改、调整、替换 , 或在三维仿真系统上重新生成新模型 , 包括设计和定义位置、朝向、形状、高度、外部色调和纹理等 , 这些修改调整需要在统一的空间参考系中依比例进行。 三、案例演示和应用 桂林市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技术要求 1.数据范围: 完成桂林市主城区约21平方公里范围三维模型的采集、处理、建模与建库,包括约0.5平方公里(标志 性建筑、景观性道路)的精细模型和20.5平方公里标准模型。

第2章 电化学热力学

第2章电化学热力学 2.1 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2.1.1 相间电位 两相接触时,荷电粒子(含偶极子)在界面层中的非均匀分布使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相间电位。引起相间电位的可能有以下四种情形: (a)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使两相中出现剩余电 荷,形成“双电层”。 (b)阴、阳离子在界面层中吸附量不同,使界面与相本体中出现等值反号电荷. 在界面的溶液一侧形成吸附双电层。 (c)溶液中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向排列,形成偶极子层。 (d)金属表面因各种短程力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 在电化学体系,离子双电层是相间电位的主要来源,同一种粒子在不同相中所具有的能量状态是不同的,当两相接触时,该粒子就会自发地从高能态相向低能态相转移。对于不带电的粒子i相间稳态分布的条件是 即该粒子在两相中的化学位相等,

对于带电粒子来说,在两相间转移时,除了引起化学能的变化外,还有随电荷转移所引起的电能变化。假设孤立相M是一个由良导体组成的球体,因而球体所带的电荷全部均匀分布在球面上。 (1)将单位正电荷e从无穷远处移至离良导体球M 104~10-5cm处时所做的功, 电荷与球体之间只有长程力(库仑力)作用,称为M相(球体)的外电位,用ψ表示,有: (2)从10-4 ~ 10-5cm处越过表面层到达M相内界面短程力做电功称为M的表面电位χ: χ (3)克服物相M与试验电荷之间短程力所作的化学功: μ 化 对于单位正电荷情况:任一相的表面层中,由于界面上的短程力场(范德瓦耳斯力、共价键力等)引起原子或分子偶极化并定向排列,使表面层成为一层偶极子层。单位正电荷穿越该偶极子层所作的电功称为M相的表面电位χ。所以将一个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M相所作的电功是外电位ψ与表面电位χ之和,即 Ф称为M相的内电位。如果进入M相的不是单位正电荷,而是1摩尔的带电粒

基于热力耦合的汽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结构分析

基于热力耦合的汽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结构分析 高洪1,胡静丽2,张海涛1,柳剑玲2,李玲纯1 (1.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2.芜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基于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建立汽油机作功行程气体质量、温度、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函数关系求解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曲柄连杆机构视为装配体,基于单区模型对该装配体进行热力学分析,基于多体动力学对该装配体进行机械负荷分析。最后在ANSYS12.1软件中实现该装配体的热力耦合分析。上述方法可用于解决曲柄连杆机构结构设计的强刚度评价问题,有助于缩短汽油机开发周期和减少成本。 主题词:汽油机;装配体;热负荷;机械负荷;热力耦合;结构分析 1 引言 对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强刚度评价,一般有实验法和理论分析法两种。实验法固然可靠,但周期长耗资大;而理论分析法则一般对活塞作热力学分析,对连杆曲轴等只 作单一机械负荷分析[1~3]。 我们认为,从内燃机工作实际看,曲柄连杆机构应是机械负荷与热负荷耦合作用的。因此本文将多场耦合技术与装配体有限元分析技术结合,提出了基于热力耦合分析的汽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结构分析方法,可用于解决曲柄连杆机构结构设计的强刚度评价问题。 对内燃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一般有单区(Single-Zone )模型、双区模型、多区(Multi-Zone )模型等。单区模型满足基本假设,即系统内各参数不随空间坐标而变化,只随曲轴转角而变化,其对应的数学模型为常微分方程组。而双区模型、多区模型则是单区模型的推广,前者用于排气污染分析和预测,后者则是将系统划分为n (n ≥3)个互相独立的子区,每个子区内各自满足单区模型基本假设,通过联立n 组微分方程可得燃烧室内各参数的数值解。 因讨论的目标是曲柄连杆机构各零件的强刚度问题,只涉及汽油机负荷、速度等运行特性并不计算有害排放物,故热力学分析中采用单区模型;机械负荷分析中则依据多体动力学进行。最后在ANSYS12.1软件中实现曲柄连杆机构装配体的热力耦合分析。 2 作功行程气体质量、温度、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关系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是包含物理、化学、流动、传热、传质的复杂过程,一般由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把整个过程联系起来: ???? ?????=+=-+-+++=mRT pV d dm d dm d dm u h d dm u h d dm d dV p d dQ d dQ mc d dT e s e e s s W B v ?????????)]()([1 (1) 其中,?为曲轴转角,Q B 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放出的热量,Q W 为通过气缸壁面传入或传出的热量,h S 为进气门处工质的比焓,h e 为排气门处工质的比焓,u 为工质的比内能,c v 为定容过热比热容,m 为气缸内工质质量,m s 为流入气缸的质量,m e 为流出气缸的质量,R 为气体常数,p 为气缸内工质压力,V 为气缸工作容积,T 为气缸内工质温度。

热力耦合单元介绍

热力耦合分析单元简介 SOLID5-三维耦合场实体 具有三维磁场、温度场、电场、压电场和结构场之间有限耦合的功能。本单元由8个节点定义,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在静态磁场分析中,可以使用标量势公式(对于简化的RSP,微分的DSP,通用的GSP)。在结构和压电分析中,具有大变形的应力钢化功能。与其相似的耦合场单元有PLANE13、SOLID62和SOLID98。 INFIN9-二维无限边界 用于模拟一个二维无界问题的开放边界。具有两个节点,每个节点上带有磁向量势或温度自由度。所依附的单元类型可以为PLANE13和PLANE53磁单元,或PLANE55和PLANE77和PLANE35热单元。使用磁自由度(AZ)时,分析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使用热自由度时,只能进行线性稳态分析。 PLANE13-二维耦合场实体 具有二维磁场、温度场、电场和结构场之间有限耦合的功能。由4个节点定义,每个节点可达到4个自由度。具有非线性磁场功能,可用于模拟B-H曲线和永久磁铁去磁曲线。具有大变形和应力钢化功能。当用于纯结构分析时,具有大变形功能,相似的耦合场单元有SOLID5、SOLID98和SOLID62。 LINK31-辐射线单元 用于模拟空间两点间辐射热流率的单轴单元。每个节点有一个自由度。可用于二维(平面或轴对称)或三维的、稳态的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 允许形状因子和面积分别乘以温度的经验公式是有效的。发射率可与温度相关。如果包含热辐射单元的模型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辐射单元应当被一个等效的或(空)结构单元所代替。LINK32-二维传导杆 用于两节点间热传导的单轴单元。该单元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温度自由度。可用于二维(平面或轴对称)稳态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 如果包含热传导杆单元的模型还需进行结构分析,该单元可被一个等效的结构单元所代替。LINK33-三维传导杆 用于节点间热传导的单轴单元。该单元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温度自由度。可用于稳态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如果包含热传导杆单元的模型还需进行结构分析,该单元可被一个等效的结构单元所代替。

三维仿真平台性能指标

. 三维仿真平台性能指标 4.1 数据要求 支持BMP、GIF、PNG、JPG等格式。 三维模型:支持3DS、DXF、VRML格式。 DEM数据:支持各种矢量等高线数据。 4.2 场景编辑 数据资料采集,包括科学城各栋房屋建筑外立面多角度数码拍照,路面、河流、树木、标志性物体数码拍照等。 图片处理,对外业采集的数字照片进行图片编辑处理,以符合建模标准; 地形建模,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DOM(正射影像图)数据叠加生成地形; 地物建模,用内业处理完毕的数字图片构造地物模型,主要包括建筑物、路面、河流、路灯、花坛等; 可以对地形、模型、二维矢量数据、注记、场景贴图、环境、光源、模型贴图、动态贴图、摄像机等进行编辑处理,生成三维场景;并整体实现模型优化和拼凑。 支持模型库和贴图库管理。 4.3 实时浏览和可视化 实时浏览三维场景。 矢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表现。 支持行走,驾驶,飞行,UFO等多种浏览方式。 观察者能从任意角度任意高度观看系统的三维场景。 系统可实现实时随机漫游,漫游的方向和起点完全由用户自己进行选择。 系统可实现从室外漫游到室内漫游的无缝切换。 4.4 数据管理和数据查询 属性数据支持(支持Access、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等)和属性数据查询。 数据条件定位查询,根据查询条件,自动定位目标查询物。 4.5 跨平台 Windows操作系统。 Lunix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 其它操作系统。 4.6 支持多种格式输出

支持生成高分辨率屏幕图。 可以将实时浏览结果输出成AVI和影像序列。 4.7 面向对象的管理方式 实现场景及路径漫游方式的编辑。 4.8 特效模拟方式的支持 可以对环境进行设置,包括云、雾、能见度等等;也可以实现诸如喷泉效果、旗帜飞扬等效果。

电池组热力耦合分析

电池组热力耦合分析 本例展示基于热-结构耦合的热力耦合分析。 1 问题设定 一块电池组,尺寸为70mm x 175mm x 400mm。对模型进行适当简化,保留主体电芯和PC部分,约束电池组底部Z方向,电芯部分给定生热源,电池组外表面给定自然对流散热边界条件,模拟电池组温度变化和应力变化。 由于需要进行实时热力耦合分析,因此电池,PC材料等采用实体建模,设定相关的coupling耦合单元和tie约束,建立电芯和PC材料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热接触)。 本案例用到的附件包括: Battery1003_heat.cae 稳态热力耦合分析

2 分析过程 一般来说,针对热力学问题,通常有顺序耦合和完全耦合两种方法。顺序耦合是先进行热传导分析,得到温度分布结果,然后把温度分布结果映射到结构分析模型上。完全耦合则是直接在abaqus中直接给建立的coupled temp-displacement分析步,完全实时同步计算温度变化和应力变化,并可考虑温度和结构变形之间的互相影响。 2.1 有限元计算 2.1.1 几何处理 在CAD软件中进行简单处理后,导入Abaqus中,需要对零件进行几何清理和修复,删除不必要的细节特征。 2.1.2 赋予材料属性 根据不同材料电池,PC等赋予相应的材料参数,注意因为这里需要进行完全热力耦合分析,因此材料参数必须同时具有力学参数和热学参数,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塑性曲线,热膨胀系数,热导率,比热等,如下图所示:

2.1.3 模型装配 在Abaqus中装配的模型,通在CAD软件中装配位置关系完全一致。如果在CAD软件中已经装配即可。这里由于单个电池芯模型一致,因此为减小前处理工作量,在Abaqus 中对单个电芯进行阵列处理,后期只需要分析修改单个电芯模型,整个装配体所有电芯模型自动更新。 2.1.4 定义相互作用 根据模型需要,定义相关接触关系和耦合约束等等。如下所示: 定义接触属性:在Interaction模块,点击Create Interaction property,选择contact,进入Edit contact property窗口,分别定义Tangential behavior 中设定0.1的摩擦系数,以及Thermal conductance 中的接触热传导参数,如下图所示:

物流三维建模与仿真

学生实践报告 (文科类) 课程名称:物流三维建模与仿真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商学院指导教师: 20 ——20 学年第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践报告书写要求 实践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践报告书写说明 实践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践目的和要求;实践环境与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报告。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践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践报告批改说明 实践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践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践报告装订要求 实践报告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践项目的实践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践大纲。

实践项目名称:物流三维建模与仿真的基础操作实践学时: 8 同组学生姓名:实践地点: 实践日期:实践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指导教师评阅: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在掌握物流系统建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物流实验室的taraVRbuilder软件,熟练掌握物流三维建模及仿真过程,并能设计物流系统,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上述总体目标主要由多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组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有计划按步骤地加以落实。“物流三维建模与仿真的基础操作”的实践目的和要求是: 1、熟悉TaraVRbuilder三维建模及仿真软件的操作界面、工具栏和操作风格,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物流系统建模及仿真的方法和程序,并领会三维仿真的原理和意义; 2、掌握建立物流入库和出库流程及相关设备设施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并学会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同时了解物流仓储作业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物流设备的基本作用; 二、实践环境与条件

刹车过程的热力耦合分析FEM实例

刹车过程的热力耦合分析实例 摘要:机动车的刹车盘在刹车过程中由于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生成的热会对刹车片的材料性能和刹车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本例以此为例来分析刹车过程中的热应力,为刹车盘的改进设计以及事故的预防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耦合热应力 1 实例说明 刹车盘的材料为钢,外径为135mm,内径为90mm,厚度为6mm;刹车盘基座上的圆环外径为135mm,内径为100mm,厚度为2mm,材料同样的为钢,如图1.1所示;刹车片为树脂加强的复合材料,可以用来提高摩擦系数和材料性能随着温度变化,如表1.1和表1.2所示。 图1.1 刹车盘 表1.1

表1.2 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 建立模型 根据要求的数据,利用ABAQUS分别建立刹车盘和刹车片两个模型,如图2.1和2.2所示。 图2.1 刹车盘图2.2 刹车片并通过利用其abssembly的装配功能,将上面两的部件装配成如图2.3所示的刹车系统。

图2.3 刹车系统 3 设定分析步 考虑到刹车盘和刹车片之间的摩擦生热现象以及热传导过程,并且分析由于热产生的应力,在分析过程中刹车盘和刹车片存在着接触摩擦关系,所以定义两个分析步: 在第一个分析步中对刹车片施加压力,使刹车片和刹车盘建立稳定的接触关系; 在第二个分析步中使刹车盘旋转60度,来分析刹车过程。 4 分析结果 在结果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出变量,因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如图4.1为节点 温度。

图4.1 节点温度 为了便于观察刹车盘和刹车片接触区的分析,我们可以把刹车片隐去。如图 4.2所示。

图4.2 节点温度 在输出变量中选择变量cshear1,则可以得到摩擦剪应力的分布。如图4.3所示。

热力耦合分析单元简介

热力耦合分析单元简介! SOLID5-三维耦合场实体 具有三维磁场、温度场、电场、压电场和结构场之间有限耦合的功能。本单元由8个节点定义,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在静态磁场分析中,可以使用标量势公式(对于简化的RSP,微分的DSP,通用的GSP)。在结构和压电分析中,具有大变形的应力钢化功能。与其相似的耦合场单元有PLANE13、SOLID62和SOLID98。 INFIN9-二维无限边界 用于模拟一个二维无界问题的开放边界。具有两个节点,每个节点上带有磁向量势或温度自由度。所依附的单元类型可以为PLANE13和PLANE53磁单元,或PLANE55和PLANE77和PLANE35热单元。使用磁自由度(AZ)时,分析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使用热自由度时,只能进行线性稳态分析。 PLANE13-二维耦合场实体 具有二维磁场、温度场、电场和结构场之间有限耦合的功能。由4个节点定义,每个节点可达到4个自由度。具有非线性磁场功能,可用于模拟B-H曲线和永久磁铁去磁曲线。具有大变形和应力钢化功能。当用于纯结构分析时,具有大变形功能,相似的耦合场单元有SOLID5、SOLID98和SOLID62。 LINK31-辐射线单元 用于模拟空间两点间辐射热流率的单轴单元。每个节点有一个自由度。可用于二维(平面或轴对称)或三维的、稳态的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 允许形状因子和面积分别乘以温度的经验公式是有效的。发射率可与温度相关。如果包含热辐射单元的模型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辐射单元应当被一个等效的或(空)结构单元所代替。 LINK32-二维传导杆 用于两节点间热传导的单轴单元。该单元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温度自由度。可用于二维(平面或轴对称)稳态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 如果包含热传导杆单元的模型还需进行结构分析,该单元可被一个等效的结构单元所代替。 LINK33-三维传导杆 用于节点间热传导的单轴单元。该单元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温度自由度。可用于稳态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 如果包含热传导杆单元的模型还需进行结构分析,该单元可被一个等效的结构单元所代替。 LINK34-对流线单元 用于模拟节点间热对流的单轴单元。该单元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温度自由度。热对流杆单元可用于二维(平面或轴对称)或三维、稳态或瞬态的热分析问题。 如果包含热对流单元的模型还需要进行结构分析,热对流单元可被一个等效(或空)的结构单元所代替。单元的对流换热系数可分为非线性,即对流换热系数是温度或时间的函数。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化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 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 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i i i x αγ=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 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 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1)离子数量;(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1 ·cm2·eq-1。 与 K 的关系: 与 的关系: 当λ趋于一个极限值时,称为无限稀释溶液当量电导或极限当量电导。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可以完全忽略离子间的 相互作用,此时离子的运动是独立的,这时电解质溶液的当量电导等于电解质全部电离后所产生的离子当量电导之和: 同一离子在任何无限稀溶液中极限当量电导值不变! 离子淌度:单位场强(V/cm )下的离子迁移速度,又称离子绝对运动速度。 离子迁移数:某种离子迁移的电量在溶液中各种离子迁移的总电量中所占的百分数。 ∑= 2 2 1i i z m I I A ?-=±γlog L A G κ=KV =λN c N c k 1000=λ- ++=000λλλE V U + +=E V U - -=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就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就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1、1 概念 系统动力学就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就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就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就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就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就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就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

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就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就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与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就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1、2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与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著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