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

英文名:clonorchiasis

缩写:

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

ICD号:B66

分类:消化科

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

约为3000多万。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因此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人和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虫体寿命很长,可长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期经粪便排卵,粪便散布于自然界的河沟和鱼塘,如有合适的第一和第二中间宿主存在,即可完成生活史。当地人群如有食未煮熟鱼的习惯,即可造成本病流行。家畜中猫、狗、猪,野生动物如鼠、獾、獭、貂等,都有可能因食生的鱼、虾被感染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人因进食未煮熟而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受感染。感染方式因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而有所不同。但多因生食鱼肉、虾,也有由于烤、烧、炒、煎小型鱼类不熟而感染。如广东、广西等地区的居民有吃“鱼生”(生鱼片)

和“鱼生粥”(生鱼片加热粥)的习惯;辽宁等东北地区,特别是一些朝鲜族人也有食生鱼的习惯;全国许多地区的吃“全鱼”,用整条鱼煎烤,常有外皮焦黄但内部鱼肉却没有熟透,也就是未能将囊蚴杀死,因而被感染。北京、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有吃烧小鱼或烤小鱼的习惯。有些地区居民因吃新晒干鱼或新腌鱼而被感染。此外,用切生鱼肉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生鱼的器皿盛食,甚至饮用为囊蚴污染的生水也可受染。

淡水螺受感染的原因是由于吞食了人或保虫宿主动物排出的华支睾吸虫卵。由于粪便管理不当,用新鲜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粪便污染了水塘、河沟可使淡水螺受感染。有些人工养鱼地区,还有用粪便喂鱼的习惯,如把粪便倒入鱼塘,或在鱼塘上修建厕所,使粪便直接落入塘中,粪便中的虫卵可先后感染螺和鱼。

3.人群易感性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无年龄、性别、种族之分,凡进食含有囊蚴而未经煮熟的鱼或虾,均可被感染。感染率高低与居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及饮食嗜好有密切关系,流行区人群感染率可由0.08%至57%不等,广东省的个别地区可高达88.6%。一般说来,成年人与男性的感染率较高,在广东省佛山地区华支睾吸虫病者6222例中,男女的比例为1.88∶1。广东省感染者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者为87岁,

以20~50岁为多。原因是广东省男性多喜食鱼生,而妇女及小孩比较少食,故感染者也较少。但在广东省曲江县一流行区调查发现,在83例中,15岁以下占93.9%。这与当地小孩喜欢在田沟捕捉鱼虾生食或食未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相似的情况于河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亦有报道。 4.流行特征 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有3点: (1)南北两端感染率高,原因是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以及吉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林省朝鲜居民喜食生鱼,而其他地区的感染主要是食鱼的方法不当或儿童喜食小鱼所致。

(2)在有食生鱼习惯的地区,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如广东和广西;喜食型方式感染则儿童和青少年感染率较高,如北京、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以及广东省的少部分地区。

(3)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呈点片状分布,不同地区、不同县乡、甚至同一乡内的不同村庄感染率差别也很大,除人们饮食习惯的因素外,地理和水流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病因: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程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等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偶亦可见于胰腺管内。成虫虫体狭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瓜子仁。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大小为(10~25)mm×(3~5)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图1)。成虫蠕动缓慢,大多吸附于胆管内壁黏膜。其虫卵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约为(27.3~35.1)μm×(11.7~19.55)μm,呈椭圆形,略似电灯泡状,壳厚,呈棕黄色,一端有陷入于卵壳中的小盖,在连接处卵壳增厚,卵内含一个毛蚴。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内中、小胆管内,有时移居较大胆管或胆总管,大都是吸附于胆管内壁的黏膜,以组织液和黏液中的葡萄糖或蛋白质为营养,营有性生殖。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

水螺(沼螺、豆螺等)吞食后,卵内毛蚴即在螺肠内孵出,穿入肠壁,在肠道周围软组织内先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逸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鲩鱼、麦穗鱼、棒花鱼、鲫鱼及鲤鱼等)或淡水小虾体内,形成囊蚴。人或其他终末宿主动物如吃进含有囊蚴而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淡水小虾后,囊蚴外壳可被胃酸及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幼虫脱囊逸出。幼虫沿胆总管移行至肝内胆管寄生,最后在胆小管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囊蚴至成虫成熟排卵需1个月左右,自虫卵至成虫的全部生活史约需3个月(图2),成虫寿命可长达20~30年。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多种淡水螺,迄今在我国已证实的主要有三种:①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又名莲馨卜螺、傅氏豆螺),分布于我国的辽宁和四川地

区;②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又名长角豆螺),分布于华中、东南及华南地区;③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以华南地区为多,江西、四川、河南等均有发现。均属小型螺蛳,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常年生活于鱼塘、田沟、灌溉沟及小河中。国内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以纹沼螺分布较广,螺的感染率为0.1%~13.1%,以广东、河南及四川等地区为高。长角涵螺的感染率为0.3%~27.5%;而赤豆螺的感染率为0.11%~0.36%。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我国已证实的有70多种。淡水鱼类可感染本虫囊蚴的都属于鲤鱼科(Cyprinide),其中以白鲩鱼(草鱼)、黑鲩鱼(青鱼)、大头鱼、鳊鱼、土鲮鱼、鲤鱼、麦穗鱼等为主。此外,福建、辽宁、江西和广东等均报道淡水虾亦有被感染,成为第二中间宿主。华支睾吸虫对各种鱼的感染无严格选择性,不论大鱼、小鱼都可被感染。鱼的感染程度轻重不一,一般以鲩鱼及麦穗鱼的感染率最高并较广泛。囊蚴可分布于鱼体的各部分,一般以鱼肉及鱼头内最多。鱼的种属不同,囊蚴的分布亦可有不同。

发病机制: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人肝内小的或中等大的胆管内,但也可在胆总管、胆囊、胰腺管甚至十二指肠或胃内发现。寄生于人体的虫数一般为十数条至数百条,安徽陈约翰报告1例尸解中有9万条虫。广州朱师晦等发现1例临床疑诊肝癌患者,手术中发现华支睾吸虫成堆堵塞于肝胆管及胆总管,约有数万条之多。本病的病理变化是由其虫体与虫卵及其毒性分泌物所产生的阻塞与刺激形成的损害所致。发病与否和病变程度与寄生虫数有密切关系。感染轻者,虫数自十余条至数十条,无临床症状,亦无肉眼可见病变。感染较重者,虫数可达数千条以上,肝内胆管及其分支均充满虫体和虫卵,可发生胆管阻塞、胆汁淤积等病变。由于左肝胆管较平直,幼虫易于入侵,故肝左叶被华支睾吸虫寄生的机会较多,病变也常较重。 当胆管内有较多成虫寄生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虫体及虫卵的机械刺激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胆管上皮细胞发生脱落,以后呈腺瘤样增生,胆管壁增厚而逐渐变狭窄,加上虫体与虫卵的堵塞,导致胆汁淤滞,胆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胆管压迫周围肝组织,在虫体与虫卵的作用下,肝脏可发生脂肪变性,甚至坏死。胆管周围与门静脉周围均见纤维组织增生,以及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并向肝实质扩散。

过去曾经认为本病引起肝硬化者不多见。然而,已在多个地区发现重度感染儿童病例,可能由于同时存在的营养不良等原因,肝实质细胞可以发生营养不良、脂肪变性、萎缩、坏死甚至导致门脉性肝硬化。偶可由于长期胆汁淤滞,演变成胆汁性肝硬化者。 虫体与虫卵可顺流至胆总管或胆囊内,造成机械性阻塞并常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胆管炎、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成虫也可寄生在胰腺管内,发生胰腺管炎和胰腺分泌C D D C D D C D D C D

D

不良的症状。虫卵、死亡的虫体、脱落的胆管上皮、炎症渗出物、细菌等均可构成结石的核心,导致胆石症。有人认为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亦有学者认为本病的胆管上皮细胞腺瘤增生,有可能导致胆管癌。

关于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机制问题,迄今了解甚少。实验结果表明本病引起免疫应答的抗原主要来源于此种吸虫的代谢产物而不是虫卵。根据对代谢产物进行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分析,提示其中的酶可能是有效的抗原成分。抗原形成的部位,从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术的定位观察结果,显示特异性反应存在于成虫的表皮、口吸盘、肠管、睾丸、贮精囊、受精囊和卵巢。本病的免疫表现,其抗体应答与其他寄生虫感染相类似。患者血清中最易检测到的是特异性IgG抗体,大多数患者的此类抗体水平与感染度呈正相关。部分患者血清中亦有特异性IgE抗体。有报道用成虫匀浆粗制抗原免疫家兔后,取其血清制备的抗成虫IgG抗体,对其成虫存活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经人工免疫的动物对再感染无保护性免疫作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的有无、轻重,因人体感染程度及人体反应性而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常有重复感染,因而潜伏期不易确定,估计约为1个月。一般起病缓慢,症状多在消化系统,如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但当大量感染时,特别是来自非流行区居民在大便出现虫卵前,可呈急性发病,称为急性华支睾吸虫病。 感染轻者,除大便内有虫卵外,无明显症状,也可略觉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轻度腹泻,易疲乏及精神不振。重症常有慢性胆管炎、胆囊炎症状,如发热,复发性黄疸伴有全身浮肿、消瘦、心悸、眩晕、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肝脏先可触及,后渐增大,多以左叶肿大为著,以后可渐缩小。脾脏偶可触及,少数明显肿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导致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出现腹水少尿等症状。重症儿童病例可出现发育不良、侏儒症。

并发症:以胆道感染,胆管炎和胆石症最常见。 华支睾吸虫病的并发症很多,中山医科大学统计的2214例,有并发症21种共1220例占55.10%。最常见为胆道感染、胆囊炎和胆石症等胆系并发症,共474例占21.41%。虫很多时还能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有自胆总管去除450条成虫后得以痊愈的病例。此外,引起细菌性肝脓肿10例,占0.45%,并发肝硬化135例,占6.09%,胆管细胞癌5例,占0.22%。在儿童引起侏儒症32例,占1.44%。并发胰腺炎、糖尿病等胰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腺疾患28例,占1.26%。并发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胃肠道疾患208例,占

9.39%。

根据对广州地区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0486例和无此吸虫感染者87039例住院病历的分析结果,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有此吸虫感染者显著高于无此吸虫感染者。

在流行区常见先感染华支睾吸虫后再感染病毒性肝炎者。患病毒性肝炎后,其乏力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会明显加重,肝、脾大可较显著,肝功能不易恢复正常,并常存在肝胆道感染,其黄疸亦较难消退。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再感染华支睾吸虫而致病情加重的报道。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者尚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可达50×109/L,嗜酸性粒细胞有达60%以上者。慢性患者可呈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达5%~10%)。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

谷氨酰转肽酶活力增高。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 2.免疫学检查

(1)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具有操作简易和判断结果快速的优点,但其稳定性尚欠理想。抗原制备的方法基本上相同,但抗原的提取、用于致敏红细胞的抗原浓度、红细胞的处理等步骤和条件不同,检测的阳性率为68.4%~98.7%,差异范围较大。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用得较多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

性均较高,检测抗体敏感性多为90%~95%,假阳性率1%~5%,对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有约10%的交叉反应。 (2)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用双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本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循环抗原,用于疗效考核明显优于检测抗体的方法。 (3)皮肤试验:宜选用高稀释度抗原作皮试。通常以成虫盐水冷浸为抗原(稀释度为1∶15000~1∶30000)作皮内试验,阳性率可高达97.9%,与粪阳性符合率高达99.5%。本试验简便易行,特异性高,与其他吸虫类疾病几无交叉反应,具有辅助诊断和普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查初筛的价值。研究证明,抗原稀释度至1∶15000时,与血吸虫病的鉴别率达

100%,稀释至1∶30000时,与并殖吸虫的鉴别率为97.9%,与肝片吸虫为94.8%。

3.寄生虫学检查 主要是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缺点是在轻症感染者中,粪中虫卵很少,不易检出,通常多检几个涂片以提高检出率。沉淀集卵法可用清水沉淀,因虫卵较重而小故适用此法。也可用清水沉淀后再行离心,也可用盐酸乙醚处理再行离心,使虫卵集中沉在玻璃尖端而易检出。用氢氧化钠消化法还可兼作虫卵计数检查法,取粪便1g,置于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5ml的离心沉淀管内,充分搅拌,消化1h后,用司氏计数管搅匀并吸取0.075ml作涂片,在显微镜下将全片的虫卵加以计数,再乘以80,即为每克粪便所含虫卵数。

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术取出十二指肠液,尤其是胆汁,虫卵检出率大为提高。因虫卵从胆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内,胆汁中虫卵最多且无杂物混合在内,容易检出。用引流的全部胆汁沉淀浓集检查虫卵,其阳性率更高。此外,亦有在胆道手术中发现成虫,胆道引流管中发现成虫或虫卵,或在肝穿刺术的穿刺针管内或组织块中发现成虫或虫卵,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其他辅助检查:用B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在1528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B型超声波检查时发现肝胆系异常变化的有210例,占总数13.3%。其中肝内小胆管壁回声增强120例,胆管壁增厚25例,胆石22例,胆囊异物7例,肝癌3例,脾脏大45例,尽管声像图无特异性,但仍具一定参考价值。

CT检查华支睾吸虫患者时,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内管状扩张,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小于1∶10;囊样扩张的胆小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

诊断:本病的诊断首先应重视病史的采集。凡流行地区居民或到过流行区的旅行者,且有食生鱼史者,当发生慢性消化道功能紊乱如腹胀、腹痛、腹泻,不能容纳脂肪饮食及肝区不适等肝胆疾患的症状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然后进一步作粪便及肝吸虫皮内试验检查。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找到肝吸虫虫卵。疑似病人如粪检虫卵阴性,则宜用十二指肠引流液找虫卵。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诊断。C D D C D D C D D C D

D

1.肝片形吸虫病 由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寄生于牛、羊的胆管或肝脏所引起,是家畜寄生虫病。人偶可因食用含有此虫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与华支睾吸虫病相似但病情较重,梗阻性黄疸较常见,易并发胆道出血。粪便发现虫卵可确诊。我国已有十余例报告。

2.异形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与异形吸虫(Heterophyes heterophyes )的混合感染或异形吸虫单独感染的例子,我国已有发现。异形吸虫的生活史与华支睾吸虫相似,但此虫主要寄生于肠黏膜深处,可随血流侵入人体其他脏器造成局部栓塞与异位损害。异形吸虫的虫卵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的形态、大小极为相似,在粪检时应注意鉴别。

3.其他吸虫病 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 )及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lineus )的虫卵均与华支睾吸虫的虫卵很相似,亦应注意鉴别。横川后殖吸虫病在我国已发现10余例。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人体猫后睾吸虫感染,感染人数估计超过100

万人,我国还没有确实的人体感染报道。 4.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无进食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或虾)历史,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其消化道症状及肝区隐痛等均较显著,肝脏普遍肿大,肝功能明显异常,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可呈阳性。粪便检查无华支睾吸虫卵。

5.胆囊炎 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囊炎、胆管炎应与胆石症及合并细菌感染引起胆囊炎相鉴别,它们的临床症状相似,血清免疫检测及粪便虫卵检查阳性可明确诊

断。 6.原发性肝癌 患者年龄较大,肝痛较明显,肝脏进行性肿大,表面可触及结节及肿块,全身消瘦,甲胎蛋白明显增高。超声波检查、放射性核素肝扫描、CT或磁共振检查均可辅助诊断。肝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

1.病因治疗 为本病的主要疗法。 (1)吡喹酮:剂量以25mg/kg,每天3次,连服2天,总剂量为150mg/kg为宜。治愈率达90%以上。由于吡喹酮毒性小,疗效高,对合并病毒性肝炎、G-6pD缺陷和其他器质性疾病者均可进行治疗,故认为它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2)丙硫苯咪唑 剂量每天20mg/kg,分2次服,7天为一疗程,1个月后虫卵阴转率为100%。其副作用轻微,疗效良好,而且价格较吡喹酮便宜,故可与吡喹酮并列为首C D D C D D C D D C D

D

选药物。

2.对症与支持疗法 重症病例有严重营养不良或肝功减退、肝硬化等症状时应先补充营养,保持肝脏,矫正贫血后再考虑病因治疗。有胆囊炎、胆总管阻塞等急性并发症时,应即予以手术治疗,继以驱虫治疗。

预后: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①感染的虫数;②重复感染情况;③治疗情况。轻型患者如不再重复感染,经治疗后预后良好。重型感染者甚至已发展至肝硬化者,如能避免重复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及肝病变均可获得明显好转。并发胆囊胆管炎、胆管阻塞者,如及时治疗,预后亦良好。合并病毒性肝炎时,肝炎症状较明显,病程迁延,肝功能恢复较慢。

预防: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进食生的或半生的被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的淡水鱼或虾所致。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把住经口感染这一关。此外,亦应注意控制

传染源。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普查普治传染源:在流行地区,必须加强普查工作,可先用皮肤试验进行筛选,阳性者再作粪检。粪便检查虫卵阳性者,均应给予药物治疗。

(2)动物传染源的管理:不能用生鱼虾或鱼内脏等喂猫、狗、猪等,以免引起感染。对这些家畜的粪便亦要加以管理,不让粪便入水沟和鱼塘。家畜中有感染者,

有条件的亦给予驱虫。对野生动物保虫宿主根据情况加以捕杀。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1)不吃未经煮熟的鱼虾: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流行区居民家喻户晓,人人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及其传播途径。不吃未经煮熟的鱼或虾,是预防本病最有效措施。实验证明,含有囊蚴的1mm厚的鱼肉投入98℃的热水中,经1s囊蚴即死亡,在

70℃中5s即死亡;如含有囊蚴的鱼肉厚2~3mm,在70℃的水中,需8s才死亡;因此鱼肉越厚,需加热时间越长。囊蚴对调味品抵抗力较强,在醋中(约含醋酸3.36%),经2h才死亡,在酱油中(含氯化钠19.3%),经5h才死亡。因此,未经煮熟的鱼肉都有传播本病的可能。要注意厨房菜刀和砧板必须生熟食分开。教育儿童不能吃烤鱼、焙鱼、烧鱼或生的鱼干。 (2)加强粪便管理工作:不让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下鱼塘。不要在鱼塘上建厕所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或把未经处理的粪便作养鱼的饲料。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是比较清楚的,只要抓住切断传播途径这个主要环节,再加以对传染源的控制,本病的流行是可以防止的。

D

D

C

D

D

C

D

D

C

D

D

C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方案 病媒生物防制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切实做好我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巩固我市成为省级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先进城区的成果,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和有关病媒生物防制国家标准,制订本方案。 一、病媒生物防制目标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病媒生物综合管理,将病媒生物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以内,预防病媒生物对人群造成危害的影响,将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水平,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及评价方法 按照全爱卫发(1997)第5号《灭鼠、蚊、蝇、蟑螂标准》和全爱卫办发(1997)第28号《灭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结合日常监测,进行定期考核。 (一)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处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超过5处。 (二)灭蚊标准 1.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幼及蛹的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钟,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数不超过1只。 (三)灭蝇标准 1.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四)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三、病媒生物防制策略 病媒生物防制必须坚持以环境治理为重点,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法规防制等综合防制措施,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 环境治理是城市病媒生物有效防制的基础和关键,应当结合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统一进行。包括合理规划建设垃圾收集站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实行密闭转运,封闭社区垃圾通道,食品和餐饮业卫生管理和卫生设施建设,密封排水沟、下水道、电线电缆等市政管线沟井,疏通河道、排水

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doc

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校为认真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学校建立以XX校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长XX校长为副组长的安全小组,形成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还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宋莎老师,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学校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 理预案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5118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Emergency treatment plan for schistosomiasis outbreak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上海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血吸虫病的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加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以及部分已经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标准的地区,都面临着出现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或疫情复燃的威胁。为了提高对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血吸虫病突发疫情,规范和指导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为依据编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与分级: 2.1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视为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2.1.1在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以行政村为单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_Dan Dao Hua Zhi Gao Xi Chong Bing_163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_Dan Dao Hua Zhi Gao Xi Chong Bing 一概述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目前我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感染。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二流行病学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需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1.传染源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患者、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鼠类、貂、狐狸、野猫、獾、水獭也是保虫宿主。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狸鼠、仓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感染高,对人群具有潜在的威胁性。2.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和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后,发育成囊蚴,活的囊蚴被摄入后,经胆汁激活,囊内幼虫破囊壁而出,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亦可通过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脏,最后寄生在肝胆管内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主要寄

生在人、犬、猫和猪的肝胆管内,虫数多时亦可移居较大的胆管甚至胆囊内,偶尔在胰管内亦可发现成虫。3.易感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的习惯。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成人感染方式以食鱼生为多见,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香港、台湾等地人群主要通过吃“鱼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东北朝鲜族居民主要是用生鱼佐酒吃而感染;小孩的感染则与他们在野外进食未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此外,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等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三病因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1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年在国内证实。是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感染。四临床表现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区痛、血液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临床上见到的病例多为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疲乏、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厌油腻、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头晕等较为常见。常见的体征有肝大,多在左叶,质软,有轻度压痛,脾大较少见。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水肿和贫血等,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水肿、肝肿大和发

传染病工作实施实施方案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各城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你想知道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吧! 传染病工作实施方案一一、高度重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长期任务,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乙肝、手足口病、出血热等6种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已成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一)艾滋病防控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五扩大六加强”等政策,重点推行艾滋病防控“三个全覆盖”措施,即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覆盖我辖区学校。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关怀覆盖全体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免费安全套覆盖宾馆可留宿场所。设立县医院为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 (二)结核病防控县医院为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结核病诊断、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方案的确定。我院负责患者发现、转诊、督导、随访、服药管理、追踪;并将肺结核筛查纳入学校和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建立高中阶段新生入学学

生查验筛查(结核菌试验)证明制度。 (三)狂犬病防控县医院、蔡家坡医院为定点狂犬病医院,提高犬伤人员72小时内及时处置能力,积极宣传倡导养犬户主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从源头上减少狂犬病发生。 (四)手足口病防控我辖区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场所,加强 宣传教育,同时,落实5岁以下儿童家庭逐户宣传制度,下发“全民齐动员积极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单,推行“84化”规范消毒流程,改善环境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院为手足口病治疗定点医院,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五)乙肝防控加强助产机构管理,强化乙肝母婴阻断,重点做好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24小时内和后续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通过各种体检筛查出的成人乙肝病毒易感者、职业暴露人群和高危人群按照“知情、同意、自愿、自费”原则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六)出血热防控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和灭鼠为主的结合防控策略。我院做好病媒消杀投入,健全长效病媒生物消杀机制,为群众提供干净卫生的就医环境,同时做好病例上报及流行病调查。 三、落实工作责任

传染病实施方案活动方案.doc

传染病实施方案活动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络。 2、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

,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会,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适量增减衣物,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要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买、不吃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自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通过学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告诉大家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6、构筑防病屏障(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

海安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总结及附表(1-6)(曹)

海安县2009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总结 按照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方案》要求,2009年我县对孙庄镇黄柯村、雅周镇杭窑村,曲塘镇富民村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监测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监测目标 为及时掌握我县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消长趋势,建立海安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数据库,科学评估血防中长期防治效果,适时制定、调整血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内容及方法 2.1 基本情况调查各监测镇卫生所组织血防人员及乡村医生,由村干部带队,按照县“方案”要求,根据调查表内容按规入户逐人登记调查,收集监测村的基本情况,摸清监测点人口资料,经济状况、卫生条件等基本情况。 2.2 人群感染率、感染度调查按照县“方案”,曲塘镇卫生所组织了责任区防保医生、乡村医生及村干部,整群抽样调查富民村5~65周岁的常住居民和来往于疫区的流动人口。方法采用DDIA初筛(阳性者用吡喹酮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阳性对象再粪检,粪检阳性者作为病人上报。 2.3 钉螺分布、面积及其感染情况调查各监测镇、村按照县、镇政府春季查螺工作方案,采用机环结合法,通过村自查(黄柯)、互查(杭窑)、县级考核查螺(杭窑)三个回合开展螺情监测工作。 2.4 家畜感染率、感染度调查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采用IHA

检测法对各监测村所有耕牛、奶牛、菜牛、种猪和部分散养草羊开展家畜感染情况调查。 2.5历史有螺环境调查各监测村结合春季查螺工作,对历史有螺环境逐一进行了现场复核,按实修改可孳生钉螺环境图。 2.6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的个案调查对监测点内的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认真进行个案调查,追踪传染源及其中间宿主。县疾控中心广泛宣传我省晚血病人医疗救治政策。镇村卫生人员按季随访晚血病人,填写健康档案并进行康复指导。 2.7 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在各监测点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血防健康教育,逐步改变疫区群众不良卫生行为,不断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 3 监测结果 3.1基本情况 3个监测村共有住户3386户,人口9150人。其中,男性4700人,女性4450人;农民7883人(占86.20%),学生1083人(占11.8%),学前儿童184人(占2.01%);文盲、半文盲874人(占9.56%),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684人(占29.3%),初中毕业3892人(占42.5%),高中毕业1694人(占18.51%),高中以上学历6人(占0.07%);饮用自来水的有3367户(占99.4%),饮用井水的有19户(占0.56%);使用化粪池的有423户(占12.5%),使用棚厕的有2951户(占87.2%),使用露厕的有12户(占0.35%);人均年收入7768元(见表1)。 3.2人群感染率、感染度曲塘镇富民村共查5~65周岁常住居民913人,占富民村总人口的26.3% ;查来往于疫区的流动人口86人,占富民村总人口的2.47%;共查出DDIA阳性16人,阳性率为

-医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2015 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 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 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 器、毛巾、桌椅、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 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 英文名:clonorchiasis 缩写: 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 ICD号:B66 分类:消化科 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 约为3000多万。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因此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人和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虫体寿命很长,可长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docx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根据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xx-2015)和上级血防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保护血防区群众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区血吸虫病流行特点,确保我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顺利实现——2015年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血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坚持防治血吸虫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落实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策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与农业、水利、林业工程结合,改善自然环境,切实压缩钉螺面积;加强人畜查病治病和粪便管理,切实控制传染源;加强群众性血防工作,切实建立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加强区域性防治工作,切实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切实减轻血吸虫病危害,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二、防治目标 1、降低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的人畜血吸虫病阳性率降至1%以下,无急性病例发生。力争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2、普及农村自来水和无害化厕所。到2015年底,全区所有疫区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沼气式或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 3、提高防治知识普及率,增强防病意识。到2015年底,全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4、加大人畜传染源管理力度。对人畜感染率1%以上的疫区村人畜进行查治病

模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一项 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我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有效和及时、全面地反应我市病媒生物密度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方案提 供依据,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二)、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三)、为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生境的选择 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县(区),城镇选择居民区、公园,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场、酿造厂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实际情况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城镇居民区应选择居住卫生环境相对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由于夹(笼)夜法也是灭鼠措施,在一定实际内,降低监测点的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方位,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月做统计单位,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少于30天。 3.监测方法采用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择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X6.5CM),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 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 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使用粘 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X20cm 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 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不少于35户。 4.计算:(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夹(笼)总数(只)有效夹(笼)=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无效夹(笼)是指 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 完整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计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 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粘鼠板鼠(板)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传染病实施方案

传染病实施方案 传染病防治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防病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染病发病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当前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传染病实施方案一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但同时春季也是麻疹、流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又是群体感染的多发区。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保障师生健康,维护学校稳定,我校从细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学校春季传染病发病“防火墙”,使学生免受春季流行传染病的侵害。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

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置预案

*****卫生院 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置预案(试行)为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疫情反弹,加强对血吸虫病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确保一旦发生血吸虫病疫情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1、镇人民政府成立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指挥部,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副镇长任副总指挥,全镇各部门行政一把手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中心卫生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发生疫情时,按属地化管理责任制,接受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接受疾控机构的指导。 2、中心卫生院成立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科室负责人及公共卫生科成员组成。 下设办公室,由公共卫生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3、公共卫生科成立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工作队。分管院长担任队长,下设七个组:(即流行病学调查组、螺情监测控制组、病情监测控制组、医疗救护组、健康教育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二)职责分工 1、镇人民政府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指挥部职责:负责组织、领导、指挥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工作。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落实各项措施。并落实应急处置必需经费,及时解决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中心卫生院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制定血吸虫病疫情反弹控制方案,组织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各种预防、治疗和灭螺药物的准备,定期向政府报告病情动态,提供防治决策依据,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3、中心卫生院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工作队职责:协助上级业务部门做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划定疫情反弹疫区并立即报省卫生厅确定,病情与螺情监测、疫水处理、预防服药和灭螺等防治技术指导,负责医疗救护、物资与器材的准备和防治技术培训等工作。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8: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娄底二中2017年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方针和原则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三、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组长:肖雪文 副组长:宋培湘肖建威周志高曾梅中 组员:谭旺平危泽南王东新谭尚军谢龙章吴仲华 朱春华肖玉华王威周述文曾丽霞 下设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组长:肖建威 成员:危泽南王东新谭尚军谭旺平周述文曾丽霞 各年级政教员 疫情信息报告人:肖建威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负责领导、组织、指挥、协调学校内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协调好学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收集学校传染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制定传染病防控的措施并组织实施;做好疫情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 1、组织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管理。学校公共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对师生经常接触的部位和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2、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利用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增加师生员工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监督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教师或班主任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晨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定期组织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保障饮用水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在疾病防控机构的帮助下,定期组织师生员工体检和做好对学生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工作。 6、加强学校医务室医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学习更新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华支睾吸虫病-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华支睾吸虫病 方悦怡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国内于1908年在广东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人后,又陆续在汉口、北京、沈阳、香港、广西和上海等地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但对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战国时代女尸进行寄生虫学研究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了2300年。我国目前除西北地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该病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1.1 分布 1.1.1华支睾吸虫病在世界分布情况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韩国居民有食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鱼的习惯,故该病在韩国分布范围较广,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汉江、锦江和洛东江等7条大河流域内。华支睾吸虫病曾在日本广泛流行,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或病人。在越南,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北部的红河三角洲、海防、河内,西部和南方感染较低。在俄罗斯,华支睾吸虫病人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在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里的亚洲人也有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但这些病例均是在其他流行区被感染或是吃了进口的淡水鱼而感染,尚无证据说明这些病例是在当地感染的。1.1.2 华支睾吸虫病在国内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华支睾吸虫感染呈现随水流分布的规律,我国的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外流区域的太平洋流域。除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宁夏等几个省、自治区未见华支睾吸虫病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该病的流行报道或是病例报道。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有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东北三省朝鲜族居民聚居地。例如在黑龙江的39个县市平均感染率为16.85﹪。辽宁省和吉林省已发现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县区人群感染率多在10﹪以上(0.8﹪~72.1﹪).广东省81个县市有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16.2﹪(0.2~54.07﹪)。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调查的29个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7﹪,在个别地区感染率可达67.8﹪。台湾省美依地区人群的感染率为22.37﹪~51.88﹪,苗栗县苗栗镇客家人的感染率为63.0﹪,日月潭地区粪检阳性率为54.8﹪。 1.2 流行环节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7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导为重点,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网络建设,以全面提高消杀(消毒、杀虫、灭鼠)应急能力为目标,强化突发事件消杀应急技能培训,基本建立“本底明晰、设置合理、信息畅通、反映迅速”消杀应急网络,科学实施省专题监测项目,推动我院消杀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做好我院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利用与管理,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健全完善本底材料。 二、加强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体制建设。一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消杀(消毒、杀虫、灭鼠)互动网络,全面提高应急消杀能力;二是开展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三、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消毒质量检测工作,加强医院感染因素调查和预防控制措施,规范消毒流程,规范消毒监测操作行为,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信息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四、按照市创卫办的具体要求,适时在院内广泛开展鼠、蚊、蝇、蟑螂四种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本院内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五、加强职工灶管理,对职工灶的餐饮具、熟食盛器、毛巾、桌椅、

手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督。 六、切实做好消杀应急药械储备工作,使消杀药械储备的数量、规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相适应,制定消杀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反应迅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消杀应急机制。 2017年1月 xx医院

传染病实施方案

传染病实施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传染病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传染病实施方案一 一、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但同时春季也是麻疹、流脑、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又是群体感染的多发区。学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有效保障师生健康,维护学校稳定,我校从细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学校春季传染病发病“防火墙”,使学生免受春季流行传染病的侵害。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校医 三、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通过晨会、班会、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日进行晨检,做到检查仔细,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规定患病学生 必须在医学隔离期限满后方可恢复上学,并教育学生隔离期间不要去参加各种活动,防止引起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学生缺课登记管理,并做好缺课的学生原因追查、登记工作。若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学生增多现象,卫生室要及时上报城区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教师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卫生室宣传一定到位,加大对师生、家长的宣传力度。通过告家长书、电子显示屏,告诉家长春季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引起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教给了家长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校会、晨会,提醒学生要注意预防传染病,适量增减衣物,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班队课,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让学生要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教育学生不买、不吃路边小摊的“三无”食品。自觉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通过学校宣传栏的温馨提示,告诉大家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