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体系的必要——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学、研究的构想

新体系的必要——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学、研究的构想

建筑学报!""!#$

世纪之交的!"""年岁末,在百年老校南京大学之中

又新添了一所中国建筑学术界的新单位:南京大学建筑

研究所。

从南京大学来讲,这是学校开拓工科专业,以增强

学校综合性实力的重大举措。而从中国的建筑学术事业

角度来看,其意义又究竟如何呢?这是南京大学建筑研

究所的成员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与国际建筑学

术界不少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自筹备之始就明确了要在中国

建筑教育、学术的基础之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争取

在现存的学术领域里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建立一种新

的教学、研究体系。然而,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建立

这种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究竟如何,这是本文首先

所要讨论的。

一、对于必要性的认识

关于建立新体系的必要性之认识,是确立我们行动

的思想基础,而这种认识首先来自于我们对国际建筑文

化与教育的发展趋势之理解。

当今全球的建筑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化,二战以

前的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较为单一的价值取向,已经逐

渐被以全球建筑文明为基础,关心全球建筑人居环境为

主旨,并综合了当今先进的多学科知识为手段的“全面

建筑”。

?国际建筑文化与教育的发展趋势

顺应这种“全面建筑”的发展,建筑教育与学术体

系也无可避免地从单一的“学院派”体系到具有越来越

多元化的倾向,以满足全球越来越丰富的建筑文化之发

展。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地是起始于二战后

期至二战之后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的大量建筑需求,

首先极大地刺激了全美的建筑业与建筑教育事业。加之,

自二战开始欧洲一些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都迁往美

国,大多都就聘于各个大学的建筑系。这些条件都造就

了美国的建筑教育再也不可能延续以宾州大学(%&’()*+

,’-./01)&&,.2(3&’3)为代表的“学院派”单一体系

了。比较明显地是出现了以格罗皮乌斯(456*/7’8,)

为首建立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6*3983-):;

=),’>&,?3*(3*9%&’()*,’-.);以密斯(@’),A3&9)

B/C))为首的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DDE);以及以纳

吉(@/’)主导的芝加哥大学建筑系等。他们

都对探索现代建筑教育与学术体系作出了十分有益的贡

献,也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建筑学术多元化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支持。而G"年代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

校建筑系,由一群欧洲青年建筑学者组成的学术团体,

对现代建筑教育与学术体系的新探索更是具有冲击力。

这段奋斗经历被誉为“德州骑警”(E)H3,B3&>)*,),

尽管他们的试验并未能持续很长时间。然而,他们的贡

献已经被后人广泛重视。从他们中的几位主要成员随后

各自在建筑学术界的影响就足可证明其重要意义:如柯

林罗(I/2’&B/J))在“德州骑警”之后的岁月里,在

美国数所建筑学术单位停留,著述也甚多。受其影响的

美国建筑界有不少人物成为当今美国建筑学术的中间力

量,包括“纽约五人组”(F)J K/*L G);赫伊斯利

(M*&3*9?/),2’)回到瑞士联邦苏黎士高等工业大学建

筑系(NE?+O)。在那里他建立了全新的一套现代建筑教

学体系。经过多年的磨合推广,在全球受到广泛的重视;

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海杜克(P??)9Q8L)在其随后的学术

生涯之中更是为美国的后现代建筑思潮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是一国际影响巨大的人物。

美国的这种始于$"、G"年代的建筑教育与学术的多

元化趋势是完全适应美国当时的建筑文化发展需求的。

这种趋势很快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学术之发展。今天

我们己经看到这种全球建筑教育与学术注重交流且多元

并存的丰富局面。这显然是完全符合全球的全面建筑文

化观念前提之下的建筑事业的。

?中国建筑教育的社会、历史背景与需求

反观中国:R"年代之后,由于国家的经济、文化大

发展,对建筑事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传统的以少

数几所权威建筑学院代表的“学院派”教育、学术体系

开始出现了变化,各种改革求发展的局面在全国的各个

院校发生。经过!"年的发展,我们的建筑教育与学术虽

然呈现出单位数量上的S"、R"所,从事这项事业的人群

也在全国具有一定的规模。然而,如果论及其学术体系

上的个性,恐怕至今我们仍然难以超出原有的以八大老

院校为主体的基本格局。而以布扎(N;/239),M/)8H

T*-,)——

—宾大(%&’()*,’-./01)&&,.2(3&’3)——

—中

国中央大学、东北大学为发展路线的体系依然具有一定

的统帅地位。中国建筑教育与学术在体系上依然呈现出

较为单一的模式。这种单一模式既不适应全球建筑教育

与学术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也与当今中国建筑业的高速、

大规模发展显得极不协调。

如果我们展望不久的将来,加入4EU之后的中国建

筑市场,与国际接轨和以国际标准行为将成大势。现存

的较为单一的学术体系模式将严重滞后于我国建筑业的

发展。如何发展出具有多元并存的适应中国国情和国际

趋势的建筑学术局面,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

新体系的必要

——

—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学、研究的构想

赵辰

建筑教育TBI?DENIE%BTV N=%ITEDUF

!"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