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就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得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得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得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得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与《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得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与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得具有中国特色得《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得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她涉及银屑病诊疗得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得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得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得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得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与分布等)与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与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与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与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得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得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与“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与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

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

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她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得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与指(趾)甲损害;④寒战与高热(呈弛张热型)。

3、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她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与脱屑,皮损大于90% BSA;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与低蛋白血症。

4、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现象;

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与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HLA-B27常阳性。

5、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热毒炽盛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湿热蕴结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与风湿痹阻证(见于关节病型)。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不仅就是一种皮肤病,更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特别就是中、重度患者,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克罗恩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得治疗目得与原则

治疗目得:控制与稳定病情,减缓向全身发展得进程;消除或减轻红斑、鳞屑、斑块等皮损;避免复发或诱发加重得因素;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银屑病有局部治疗、物理治疗与系统治疗等多种疗法。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根据个体病因、疾病亚型、严重程度与治疗要求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若单一疗法效果不佳,应予联合、交替或序贯治疗。

治疗原则:①正规,强调使用指南推荐得治疗药物或方法;②安全,以确保安全为首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③个体化,

应综合考量患者得病情需求、耐受性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制定合理得治疗方案。

九、银屑病得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常用于轻度银屑病患者。优点就是药物直接作用于皮损,起效快,使用方便,全身不良反应少。缺点就是长期使用可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皮损泛发者使用不便,患者依从性差异较大。

应根据皮损特点与患者需求,选择不同种类及剂型得外用药物。常用外用药物包括润肤剂、保湿剂、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人白细胞介素8(IL-8)单克隆抗体与焦油制剂等。复方制剂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便于患者使用,如复方卡泊三醇(卡泊三醇+ 倍她米松)、复方丙酸氯倍她索(维A酸+ 丙酸氯倍她索)及复方她扎罗汀(她扎罗汀+ 倍她米松)等。

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与银屑病得复发密切相关,因此保护皮肤屏障在预防银屑病复发中至关重要。坚持外用含神经酰胺/类神经酰胺得保湿剂能降低银屑病复发率与减轻复发时得严重程度。目前,非药物局部保湿剂就是国际公认得治疗银屑病得一种标准化辅助治疗方法。

2、光疗:

紫外线包括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 nm)、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 nm)与短波紫外线(UVC,波长180~290 nm)。临床应用最广泛得就是窄谱UVB(NB-UVB),适用于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与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慎用。

NB-UVB治疗方法:首先测定患者得最小红斑量(MED);初始剂量以0、5~0、7 MED照射;每周治疗3次。根据患者照射后得反应,递增前次剂量得10%~20%或固定剂量(0、05 J/cm2或0、1 J/cm2);治疗后如无明显红斑,可递增照射剂量;出现轻度红斑,维持原剂量照射;出现中、重度红斑,待红斑消退可继续治疗,但照射剂量需减前次剂量得10%~20%;出现痛性红斑或水疱,应暂停治疗并作对症处理。减量:皮疹消退超过80%时,可减少至每周2次,维持1个月,然后每周1次,维持1个月,最后每2周1次,维持2个月以上,剂量视患者接受照射后得反应与耐受情况减少15%~25%。总治疗时间需要4个月或更长。

UVA联合光敏剂补骨脂素(psoralen)治疗(简称PUVA)及308 nm准分子激光与308 nm滤过紫外线可用于局限性顽固皮损[7-11]。

3、中医外治法:

分为中药外治法与非药物疗法。中药外治法包括涂擦、封包、药浴、熏蒸、溻(渍)与穴位注射疗法等。非药物疗法包括火罐、针刺、穴位埋线、火针、三棱针与耳针疗法等。应辨证施治,掌握适应证、禁忌证与操作规范。

十、银屑病得系统治疗药物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MTX对中重度斑块状、关节病型、红皮病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均显示较好得疗效,对甲银屑病与掌跖部位银屑病也有疗效。在光疗、光化学疗法与其她系统治疗无效时尤为适用。常用推荐剂量为5~25 mg/周,起始剂量

2、5~7、5 mg/周,可单次口服或分3次口服(每12小时服药1次,每周连续服药3次),每2~4周增加2、5 mg,逐渐增加剂量到15~25 mg/周[12]。病情控制后至少维持1~2个月后逐渐减量,每4周减2、5 mg,直到最小维持量。MTX疗效在12周或16周较好,如无明显疗效,则停止治疗改用其她药物治疗。MTX治疗期间须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若连续累积剂量大于1 500 mg,须定期检测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预防及监测肝纤维化。使用MTX治疗得患者就是否补充叶酸目前观点不一[13-14],建议补充叶酸者认为可以减少MTX得不良反应,不会降低疗效[15]。补充叶酸有两种建议,一就是1 mg/d连用5 d,二就是5 mg/12 h每周3次,在最后1次服用MTX后12 h开始服用[16-17]。

2、环孢素(cyclosporine A):环孢素对各型银屑病均有效,推荐用于严重病例与其她疗法失败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环孢素常用推荐剂量为3~5 mg?kg-1?d-1,可用每日2次得给药方法[18]。治疗银屑病得推荐起始剂量一般为2、5 mg?kg-1?d-1,治疗4周,接着按每2周增加0、5 mg?kg-1?d-1至最大剂量5 mg?kg-1?d-1。如果患者服用可以耐受得最大剂量超过6周后还没有满意得疗效则必须停药[19]。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每2周减0、5~1 mg?kg-1?d-1,直至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环孢素逐渐减量比突然停用复发率低、缓解期长[20-21]。环孢素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常在2周至2个月内恢复到治疗前得程度,故应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

环孢素使用方法:①间歇式短程疗法(intermittent short-term therapy),短期口服环孢素(12~16周)至银屑病症状

明显改善后停止用药[18,20,22];②持续性长程疗法,CyA初始剂量为4 mg?kg-1?d-1,当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治愈后,继续以最低剂量治疗,以维持疗效[23],维持剂量一般为3~3、5 mg?kg-1?d-1[24];③救援疗法(rescue therapy),指对于一些重度银屑病患者短期使用环孢素治疗,使环孢素快速发挥其治疗作用,接着用其她药物替代治疗,作为“救援” 或“桥接”治疗[25],主要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亚红皮病型银屑病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得治疗;

④交替治疗(rotational therapy),为了减少环孢素持续用药治疗得时间与可能得不良反应,可交替使用其她系统药

物治疗(如阿维A、延胡索酸酯、MTX、霉酚酸酯)[22,25]。

对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建议在严重病例用其她药物治疗无效得情况下慎重使用。肾毒性与高血压就是被高度关注得不良反应。短期治疗时间2~4个月,长期治疗时间不超过2年[18,25-26]。

3、维A酸类:主要适用于斑块状、脓疱型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对关节病型银屑病疗效欠佳。阿维A口服常用推荐剂量为0、5~1、0 mg?kg-1?d-1,最好与食物同服,可加强药物吸收。治疗常用得剂量为30~50 mg/d[27-28]。阿维A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得推荐起始剂量为10 ~ 20 mg/d,持续2~4周,逐渐增加至达到皮损明显改善,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kg-1?d-1 [29]。维持剂量个体间差异较大,视患者情况而定。联合治疗时,建议剂量低于30 mg/d。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慎用,孕妇禁用。

4、生物制剂:近年来,针对细胞炎症因子得单抗类生物制剂相继被用于对传统系统药物反应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伴有明显关节症状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得治疗,呈现良好得疗效与安全性。目前用于银屑病临床治疗得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IL-12/23拮抗剂(乌司奴单抗)与IL-17A 拮抗剂(司库奇尤单抗)。

(1)依那西普(etanercept):推荐25 mg每周2次或50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30]。儿童(4~17岁)用药剂量为每周0、8 mg/kg[31]。一般于给药后1 ~ 2个月起效,治疗停止后病情仍有继续改善得可能。

(2)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推荐静脉给药5 mg/kg,分别在第0、2、6周给药,此后每8周给药1次。一般于给药2周后即可出现疗效,通常于第10周时达到最佳疗效[32-33]。

(3)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推荐起始剂量80 mg皮下注射,第2周40 mg,以后每2周40 mg。治疗后2周即显效,一般于12 ~ 16周达到最佳疗效[34-35]。

(4)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推荐第0与4周,45 mg(体重≤ 100 kg)或90 mg(体重> 100 kg)皮下注射,此后每12周重复用药1次,若疗效欠佳,可增加用药剂量或者每8周用药1次[36-37]。

(5)司库奇尤单抗(secukinumab):目前国内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推荐用法:第0、1、2、3、4周300 mg皮下注射,之后300 mg每月1次维持[38]。

5、中医内治法:选择中医治疗得轻中度银屑病患者以中医内治法为主,重度、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银屑病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点滴状与斑块状银屑病在进行期以清热凉血为主,静止期、退行期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以泻火解毒;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关节病型银屑病治以祛风除湿通络。

复方青黛胶囊(丸)、郁金银屑片、银屑灵、银屑冲剂、克银丸、消银颗粒、消银片等复方中成药常用于银屑病得治疗,但尚需积累循证医学证据。雷公藤制剂、昆明山海棠、白芍总苷、复方甘草酸苷、甘草甜素及甘草酸等单方或单体中成药或植物提取药辅助治疗银屑病有效。复方甘草酸苷可用于预防或减轻某些系统药物治疗引起得肝脏损害。

十一、银屑病得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得选择旨在有效控制疾病、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与提高患者依从性。在此原则下,针对个体制定基于各种治疗药物或手段得序贯、联合或替换疗法。

十二、各型银屑病得治疗

1、点滴状银屑病:

主要以外用药或光疗为主。

维生素D3衍生物:她卡西醇适用于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可与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联用或单用,也可与UVB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选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得松/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软膏等),也可与她卡西醇或UVB联合。

光疗:优先选择NB-UVB;联合保湿剂、糖皮质激素或维生素D3衍生物疗效更好。

部分点滴状银屑病患者与链球菌感染相关,扁桃体切除可能会改善病情、延长缓解期、提高疗效。

系统治疗包括抗生素与中医中药等。维A酸类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需慎重。

2、斑块状银屑病:

轻度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大多能有效控制病情。外用制剂包括维生素D3衍生物、维A酸类、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局部光疗也可选用。单一用药不良反应明显或疗效不好时,可选择两种或多种药物交替或联合。常用联合方案包括:维生素D3衍生物+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 维A酸类等。

中重度患者需系统治疗或光疗。药物包括维A酸类、免疫抑制剂(如MTX、环孢素、雷公藤制剂)与生物制剂等。系统治疗可联合局部用药以提高疗效。皮损广泛者可采用光疗(如NB-UVB或PUVA)。

3、红皮病型银屑病:

需要系统治疗与评估患者得整体情况。药物包括维A酸类、MTX、环孢素与生物制剂等。阿维A及MTX对红皮病型银屑病长期疗效好但起效较慢,逐渐减量可有效预防复发。病情重不稳定得患者推荐使用环孢素或生物制剂。一般不推荐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除非患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危及生命。病情严重紧急时应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炎症,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如患者合并发热、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与肝功能异常等,应注意监测全身状况,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及保肝等。同时注意保护心、肾与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或系统得功能。

4、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性患者可选维A酸类、MTX、环孢素与生物制剂等。阿维A就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得标准治疗药物,在急性病情控制后逐渐减至小剂量维持。对于重症患者,可选用生物制剂或环孢素作为初始治疗,待病情控制后可改用维A酸类或MTX维持。

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控制脓疱蔓延、缓解全身症状,但使用须谨慎,建议只在病情特别严重、危及生命,且其她措施疗效不佳或有禁忌得情况下慎重选用。推荐与阿维A或免疫抑制剂联合,取得满意疗效后逐渐减量至停用。

局部用药以保护为主,脓疱未破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减轻肿胀,脓疱破后以清洁皮肤为主。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除局部治疗外,也可参考使用系统治疗。

5、关节病型银屑病:

目得就是控制炎症、预防关节损伤与失能。应充分评估患者得关节损害类型及严重程度。治疗包括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关节损伤,鼓励适度关节功能锻炼。系统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MTX与生物制剂等。雷公藤制剂与白芍总苷可减轻关节炎症状。

十三、特殊部位银屑病得治疗

1、头皮银屑病:累及45%~80%得患者,多为首发,也可单独患病。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可见“束状发”。煤焦油类、水杨酸类洗发产品有辅助治疗作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对轻、中、重度患者均有效,推荐中效至强效糖皮质激素,开始每日2次,逐渐改为每日1次。维A酸类与卡泊三醇得疗效次于强效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耐受性好、风险小,就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得首选配伍。

中重度患者亦可予系统治疗,可选用阿维A、MTX、环孢素或生物制剂。

2、甲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型银屑病。90%得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有甲改变(如点状凹陷、油滴征、甲剥离、甲溶解、甲下角化过度等)。常用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甲母质受累所致得甲损害效果较好,每日外用1~2次。卡泊三醇对甲床受累所致得甲损害效果较好。她扎罗汀对甲剥离与甲凹点疗效较好,需封包以加强疗效,常见不良反应为红斑、局部刺激、脱屑与甲沟炎。甲周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对改善甲母质受累所致得甲损害疗效明显。环孢素就是治疗甲银屑病效果最好得经典用药。

3、反向银屑病:皮损累及腋窝、乳房下褶、腹股沟、生殖器与会阴部等皱褶区域。以局部治疗为主,必要时应用物理治疗,一般不采用系统治疗。首选低中效糖皮质激素,维持阶段选更低效得糖皮质激素,并逐渐以维生素D3衍生物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替代,不主张用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生殖器部位皮损应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得松)及中效或软性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与丁酸氢化可得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对黏膜部位损害有效。系统治疗只用于重症或合并其她类型银屑病或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可选用MTX、环孢素与维A酸类。十四、特殊人群银屑病得治疗

1、儿童银屑病:轻度银屑病患儿通常只需局部治疗,推荐常规使用润肤剂。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广泛。维生素D3

衍生物也常用于儿童轻、中度银屑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多用于面部、生殖器与皱褶部位,可单用或与糖皮质激素联用。

泛发性斑块状或点滴状银屑病与掌跖脓疱病可选用光疗。NB-UVB对点滴状与小斑块状银屑病比大斑块状银屑病效果好,应注意长期光疗得潜在致癌风险。常用得系统药物包括维A酸类、MTX、环孢素与生物制剂。关节病型患儿首选MTX或生物制剂。注意必须让监护人了解所选方案可能出现得不良反应及进行长期监测得必要性。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银屑病:润肤剂与保湿剂就是妊娠及哺乳期最安全得基础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可酌情选择。孕前至孕期全程小面积使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相对安全,禁止大面积使用。不建议孕期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避免在孕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3、老年银屑病:谨慎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屈侧皮肤,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外用药。复方制剂可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疗效,用药方便,依从性高。外用药物疗效不佳且因合并症与相关风险因素不宜应用系统药物者,建议光疗。

维A酸类可用于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得老年患者,需注意甘油三酯升高得风险。而环孢素在老年人中经肾脏排泄减少,应谨慎使用。

十五、以患者为中心得心理治疗、疾病管理与预防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就是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与治疗,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与工作环境。银屑病也就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得诱发、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银屑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oL,HRQoL)得影响与对癌症、心力衰竭、糖尿病与抑郁症HRQoL得影响相当[39]。多数银屑病患者常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自卑等心理,银屑病反复、迁延得特点致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中断治疗,引起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银屑病本身就是一种损容性疾病,易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明显增加自杀率及死亡率。因此,心理治疗就是银屑病治疗中不可或缺得一部分。

心理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①健康宣教干预:加强患者对疾病本身得认识,指导患者规范、合理用药;②护理服务干预:优化医患关系,融入人文关怀,操作规范,协助患者服药擦药;③特定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得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得心理疏导及行为干预,包括放松训练(心情放松、腹式呼吸、音乐及肌肉放松法)、集体心理干预及生物反馈疗法;

④系统性心理干预:通过医护人员得语言、表情、姿势、行为及关怀等来影响与改善患者得情绪,解除其顾虑与烦恼,增强战胜疾病得意志与信心,达早日康复得目得。

2、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得医学教育:

①要让患者认识到银屑病就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无传染性,若能及早合理治疗,可提高生活

质量,一般不危及生命;②要让患者相信科学,充分认识到银屑病就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压力、感染或环境因素诱发或加重得疾病,不要听信偏方,盲目寻求根治;③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得健康管理,倡导健康得生活方式,鼓励患者到当地医院得银屑病门诊就诊,进入随访队列,接受个体化得治疗与健康教育。

3、向全社会普及医学知识:

加强对全社会得科普宣传,让大众知晓银屑病就是一种无传染性得慢性疾病,给予患者理解与尊重,消除患者得心理顾虑。虽然银屑病有遗传因素存在,但现有得研究并未指出其遗传得必然性。

4、预防:

银屑病得发生与复发受多种自身及环境因素得影响,如呼吸道感染、精神过度紧张或抑郁、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或过度肥胖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疾病。患者应不断总结,摸索发病规律,培养良好得生活习惯,配合积极有效得治疗,预防银屑病得发生与复发。

重磅美国2018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重磅美国2018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导语:2017年12月10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颁布了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ADA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最新版指南关于药物防治的推荐如下,建议收藏阅读。一、免疫接种★按照常规接种疫苗。★≥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二、预防2型糖尿病★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三、AIC目标值★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 患者,AIC目标值★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

≥16.7mmol/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五、抗血小板药★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降压目标值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CCB,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对于糖尿病肾病合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制定本治疗指南,力求规范银屑病的治疗,并将不断地根据临床研究的依据加以修改和完善。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为:郑志忠、冯捷、杨雪琴、顾军、刘晓明、方栩、郑敏、潘祥龙、孙青。 一、发病率 与欧美等国家1%~2%的患病率相比,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较低,为0.123%(1982年)。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故银屑病患者绝对数较多,且正在逐年增加。 二、严重程度的分类 在给银屑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前,临床医师需要对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一个简单界定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称为十分规则:即体表受累面积(BSA)>10%(10个手掌的面积)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lO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10即为重度银屑病。BSA<3%为轻度,3%~10%为中度。还要考虑皮损范围、部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三、治疗原则 银屑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减轻红斑、鳞屑、局部斑片增厚等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复发,尽量避免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沟通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单一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应给予联合、轮换或序贯治疗。遵循以下治疗原则:①正规:强调使用目前皮肤科学界公认的治疗药物和方法。②安全:各种治疗方法均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为首要,不能为追求近期疗效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应使患者在无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长期应用对其健康有害的方法。③个体化: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全面考虑银屑病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度、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合理地选择制定治疗方案。各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案:①轻度银屑病:外用药治疗为主,可考虑光疗,必要时内用药治疗,但是必须考虑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②中重度银屑病:紫外线、光化学疗法、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生物制剂、联合治疗。③脓疱性银屑病:维A酸类、甲氨蝶呤、环孢素、光疗法/光化学疗法、生物制剂、支持治疗、联合疗法。④红皮病性银屑病:维A类、环孢素、甲氨蝶呤、生物制剂、支持治疗、联合疗法。⑤关节病性银屑病: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孢素、硫唑嘌呤、柳氮磺胺吡啶、生物制剂、支持治疗、联合治疗。 四、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 银屑病急性期宜用温和的保护剂和润肤剂;稳定期和消退期可用作用较强的药物,但应从低浓度开始。一般每天次。 ①润肤剂:凡士林、甘油、矿物油、尿素等。②角质促成剂: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豆馏油、3%水杨酸、3%一5%硫磺、0.1%一0.5%地蒽酚、0.001%卡泊三醇软膏、5%鱼石脂。③角质松解剂:5%一10%水杨酸、10%雷琐辛、10%硫磺、20%尿素、5%一lo%孚L酸、o.1%维A酸、10%~30%鱼石脂。④糖皮质激素:低效:0.5%一2.5%醋酸氢化可的松、0.25%~l%甲泼尼龙;中效:0.1%丁酸氢化可的松、0.1%地塞米松、0.1%曲安奈德、0.03%特戊酸氟美松、0.1%糠酸莫米松;强效:0.5%肤氢松、0.1%戊酸倍他米松、0.1%哈西奈德;特强效:0.05%丙酸氯倍他索、0.05%卤米松、0.05%二氟拉松。⑤维A酸类:0.025%一0.1%全反式维A酸、0.05%异维A酸、0.1%阿达帕林凝胶、0.01%、0.05%及0.1%他扎罗汀等。⑥维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他卡西醇、骨化三醇。⑦地蒽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就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得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1-2];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得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得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得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与《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得基础上[5-6],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与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得具有中国特色得《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得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她涉及银屑病诊疗得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得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得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得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得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与分布等)与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与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与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与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得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得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与“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与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 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 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她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得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与指(趾)甲损害;④寒战与高热(呈弛张热型)。 3、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她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与脱屑,皮损大于90% BSA;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与低蛋白血症。 4、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她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现象; 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与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者HLA-B27常阳性。 5、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主)、热毒炽盛证(见于红皮病型或泛发性脓疱型)、湿热蕴结证(见于局限性脓疱型)与风湿痹阻证(见于关节病型)。各证型间可互相转化、演变、兼夹。 七、银屑病共病 银屑病不仅就是一种皮肤病,更就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特别就是中、重度患者,可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克罗恩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八、银屑病得治疗目得与原则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习题以及答案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习题 1、(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正确答案:B 2、(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正确答案:ABCDE 3、(单选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主要管理对象为: A.1型糖尿病患者 B.≥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 C.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D.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正确答案:B 4、(单选题)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是: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按摩理疗、血糖监测 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按摩理疗、教育及心理治疗 D.健康教育及心理改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正确答案:D 5、(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检测前应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C.采血部位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 D.便携性血糖仪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校准正确答案:B 6、(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 ) Kg/m2: A.≥28 B.18.5-23.9 C.24.0-27.9 D.17.0-18.5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糖尿病确诊方法是: A.血浆胰岛素水平测定 B.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C.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D.血浆C肽水平测定正确答案:B 8、(单选题)以下关于随机血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血糖是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B.可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 C.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可诊断糖尿病 D.也可用来了解患者目前血糖控制情况正确答案:B 9、(多选题)下面关于糖尿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陷 B.病程久了一定会发生并发症 C.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状 D.以高血糖为特征 E.一定超重或肥胖正确答案:AD 10、(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A.身高 B.体重 C.BMI D.腰围 E.足背动脉搏动正确答案:ABCDE 11、(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A.空腹血糖5.8mmol/L,OGTT2h血糖7.6mmol/L B.空腹血糖6.5mmol/L,OGTT2h血糖10.6mmol/L C.空腹血糖5.6mmol/L,OGTT2h血糖12.2mmol/L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血糖7.5mmol/L 正确答案:D 12、(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A.葡萄糖耐量减低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C.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D.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A.5.0-7.0 B.3.9-6.1 C.2.0-3.6 D.6.1-8.0 正确答案:B 14、(多选题)以下属于WHO(1999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的是: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妊娠期糖尿病 D.特殊类型糖尿病 E.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正确答案:ABCD 15、(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

CASPAR--新的银屑病关节炎分类标准剖析

CASPAR——新的银屑病关节炎分类标准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0307 敏感性较Vasey和Espinoza分类标准稍差,但特异性更高 新西兰Taylor等报告,由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风湿病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目前临床应用的7种银屑病关节炎(Ps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制定出新的PsA分类标准——CASPAR(Classification Critetia for Psoriatic Arthritis)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较好的敏感性,采用该标准对明确患者疾病分类,采取合理而积极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Arthritis Rheum 2006,54: 2665] 该前瞻性研究纳入13个国家30个风湿病诊所同一时期的门诊患者,其中病例组为588例PsA患者,对照组患者共536例,包括3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8例未分化关节炎患者、14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他患者28例。 对纳入者按7个PsA分类标准分别进行分类,计算并比较各分类方法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显示,7个分类标准中,Fournie分类标准诊断P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低,Vasey标准与Espinoza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Bennett标准和ESSG标准的诊断敏感性、McGonagle 标准诊断特异性相对较差(P<0.001)。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分析发现,与PsA相关的独立因素包括现发银屑病、银屑病家族史、既往史、现发的指趾炎、指趾炎既往史,类风湿因子阴性及影像学关节周围新骨形成等。 与其他临床表现和病史相比,伴发的银屑病表现对PsA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对以上PsA独立预测指标进行CART和logistic分析,最终建立CASPAR分类标准(表1)。CASPAR分类标准诊断敏感性较Vasey和Espinoza分类标准稍差(0.912对0.972),但有更好的特异性(0.987对0.960)。 由于该研究纳入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并未解决PsA早期分类诊断的难题。因此,下一步应收集并分析整个人群或就诊于皮肤科的银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归纳补充PsA患者炎性关节疾病特征。 ■ 点评 银屑病关节炎作为一种风湿病领域较为常见的疾病,已被风湿病学家广泛认识。但由于目前该病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从而给临床和基础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寻找该病特异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制定简单易行而又具有较好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疾病分类标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苏茵) 表1 CASPAR分类标准* 1. 现发银屑病、银屑病既往史或家族史的证据 现发银屑病指就诊时由风湿病医师或皮肤病医师诊断具有银屑病性皮肤或头皮病变+; 银屑病既往史指由患者本人、家庭医师、皮肤病医师、风湿病医师或其他可信任的健康中心证实患者曾患有银屑病; 家族史指患者陈述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曾患银屑病。 2. 就诊时可见典型的银屑病指甲改变,包括甲剥离、顶针样改变、过度角化等表现。 3. 类风湿因子可用除凝胶法外的其他方法检测,但最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比浊法,按当地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范围,类风湿因子检查结果为阴性。 4. 具有整个指趾肿胀的指趾炎表现,或由风湿病医师记录的指趾炎病史。 5. 影像学显示为关节周围新骨形成,手足平片可见关节周围异常骨化(而非骨赘形成)。

版糖尿病诊疗指南药物篇

一、免疫接种 ★按照常规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未曾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考虑接种3次。 二、预防2型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标值 ★多数非妊娠成人合理的AIC目标是<7%;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有限、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发病、应用了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治疗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标值<8%。 ★对于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 ★无禁忌症者,起始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和/或AIC水平≥10%和/或血糖≥L,考虑开始胰岛素治疗。★如果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在3个月内没有达到或维持AIC目标,加用另外一种降糖药物。 ★对于没有达到血糖目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应推迟药物强化治疗,包括考虑胰岛素的治疗。 ★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对不缺乏的患者饮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而且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 五、抗血小板药

★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该使用氯吡格雷(75mg/d)。 ★包括至少有一项其他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大多数>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因素者,可考虑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预防。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是合理的,继续治疗或许也有益处。 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降压目标值为 <130/80mmHg,可能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减少胎儿生长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使用的药物类型包括: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二氢吡啶类CCB,以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者,推荐采用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治疗。一种药物不能耐受时,应采用另一种药物替代。 ★对于三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未达到降压目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 ★禁止将ACEI和ARB、ACEI和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服用ACEI、ARB类或利尿剂的患者,应监测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和血钾水平。 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考虑应用ACEI或ARB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有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在心梗后持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2年。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eGFR>30ml/min应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但不稳定或正在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ASCVD患者,起始治疗应选用二甲双胍,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用经证明可减少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率的药物(目前为恩格列净列净和利拉鲁肽)(坎格列净也被认为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如果eGFR>30mL/min,可以应用二甲双胍。CHF病情不稳定或因CHF住院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临床指南】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l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但也有成年发病者。在发达国家本病儿童中患病率可高达10%~20%。在我国,20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也在逐步上升,1998年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 %,2002年10个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而2012年上海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6岁儿童患病率达8.3%(男 8.5 %,女8.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10.2%比4.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者,患本病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本病患者往往有Th2为主介导的免疫学异常,还可有皮肤屏障功能的减弱或破坏如表皮中丝聚蛋白减少或缺失;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过度洗涤、感染原和变应原等。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特应性皮炎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由于变应原进入和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形成皮肤免疫异常反应和炎症,引发皮疹和瘙痒,而搔抓和过度洗涤等不良剌激又可进-步加重皮肤炎症。特应性皮炎的异常免疫反应涉及多个环节,如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细胞对变应原的提呈、Th2为主的异常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IgE过度产生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此外,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等。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异常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临床表现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炎和剧烈瘙痒。本病绝大多数初发于婴幼儿期,部分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与成人期三个阶段。婴儿期(出生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不经过婴儿期而发生。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皮疹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

2010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具有银屑病皮疹并导致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疼痛、肿、压痛、僵硬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有骶髂关节炎和(或)脊柱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关节强直,导致残疾。约75%PsA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者约1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50岁,无性别差异,但脊柱受累以男性较多。美国的PsA患病率为0.1%,银屑病患者约5%~7%发生关节炎。我国PsA患病率约为1.23%。 2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袭,约l/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 2.1关节表现 关节症状多种多样,除四肢外周关节病变外,部分可累及脊柱。受累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依据临床特点分为5种类型。60%类型间可相互转化,合并存在。 2.1.1 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型:占70%,以手,足远端或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膝、踝、髋、腕关节亦可受累,分布不对称,因伴发远端和近端指(趾)间关节滑膜炎和腱鞘炎,受损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常伴有指(趾)甲病变,此型患者约1/3、1/2可演变为多关节炎类型。

2.1.2 远端指间关节炎型:占5%~10%,病变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为典型的PsA,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 2.1.3 残毁性关节炎型:占5%,是PsA的严重类型,好发年龄为20、30岁,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指节为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关节可强直、畸形,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肤病变严重。 2.1.4 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占15%,病变以近端指(趾)间关节为主,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及大关节如腕、肘、膝和踝关节等。 2.1.5 脊柱关节病型: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常为单侧。下背痛或胸壁痛等症状可缺如或很轻,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可引起脊柱融合,骶髂关节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其至融合,可影响颈椎导致寰椎和轴下不全脱位。 也有学者将PsA分为3种类型:①类似反应性关节炎伴附着点炎的单关节和寡关节炎型;②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型;③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以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脊柱炎、骶髂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周围关节病变的脊柱病型。 2.2 皮肤表现: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4种类型。皮肤银屑病变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要特别注意隐藏部位的皮损如头发、会阴、臀、脐等;皮损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而有丰富的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该特征对银屑病具有诊断意义。存在银

2013年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3版) 新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2013年1月5日

目录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7)组织病理:表皮改突出现较早,主要为角化不全,有时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

2020-2026年全球与中国阿达木单抗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阿达木单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附报告目录) 1、阿达木单抗市场 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已知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免疫细胞。TNF-α受体可以向细胞内传导生存和死亡的信号,对于免疫反应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修美乐?(阿达木单抗)是艾伯维的抗TNF-α全人源抗体,200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十余年来陆续获批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斑块状银屑病、克罗恩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葡萄膜炎等10项适应症。修美乐?销售收入连续7年位于全球首位,2018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205亿美元,其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验证。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全球与中国阿达木单抗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数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数量呈稳步增长,从2014年到2018年间,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数量从574.5万增加到587.8万,年复合增长率为0.6%。由于老龄化、环境等风险因素的持续恶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人群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人数将达到608.0万,2018年至2023年的患者人数年复合增长率为0.7%。预计截至2030年,患者人数将以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至640.9万。 根据《2018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aRA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传统合成

DMARDs治疗。推荐首选甲氨蝶呤单用。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时,考虑单用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b)单一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s 进行治疗;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进行治疗;或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靶向合成DMARDs进行治疗。c)若仍未达标,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生物制剂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 阿达木单抗为疗效良好的治疗RA的二线用药。经传统合成DMARDs治疗未达标的RA 患者,建议一种传统合成DMARDs联合一种生物制剂DMARDs。TNFα抑制剂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RA的生物制剂DMARDs,阿达木单抗即为经典的TNFα抑制剂。《2018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指出,在北美生物制剂DMARDs的使用率高达50%50%;而我国一项风湿免疫注册登记研究2显示,我国生物制剂DMARDs的使用率低于10%。 3、风湿免疫科室数量增长 当前我国仍有60%的医院未设置独立的风湿病专科,现有的7,200余名风湿科医师中超过80%在三级医院工作。未来随着更多的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医疗资源将大幅提高,患者可以早诊断早治疗,诊断率的提高将扩增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市场。 报告目录: 第一章产业概述 1.1阿达木单抗定义 1.2阿达木单抗分类 1.3阿达木单抗应用领域 1.4阿达木单抗产业链结构 1.5阿达木单抗产业概述及主要地区发展现状调研 1.6阿达木单抗产业政策分析 1.7中国阿达木单抗行业批文状况分析 1.8阿达木单抗行业新闻动态分析 第二章阿达木单抗生产成本分析 2.1阿达木单抗原材料价格分析 2.2劳动力成本分析

银屑病市场调研

银屑病治疗外用药物市场调研 银屑病治疗的最新指南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是目前银屑病治疗实践及药物评价的依据。 一、发病率 与欧美等国家l%~2%的患病率相比,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较低,1982年统计为0.123%,最新的流调数据为0.59%。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故银屑病患者绝对数较多,估计达800万左右,且正在逐年增加。银屑病为终身疾病,95%为普通型,仅表现为皮疹,不累及内脏,夏天好转或痊愈,冬天复发或加重,无传染性。目前无治愈药物。 二、严重程度的分类 在给银屑病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前,临床医师需要对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界定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方法称为十分规则:即体表受累面积(BSA)>10%(10个手掌的面积)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10或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10即为重度银屑病。BSA<3%为轻度,3%~10%为中度。还要考虑皮损范围、部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药物的临床研究多入选轻中度病人,及PASI积分<10。苯烯莫德临床研究即入选的该类病人。 三、治疗原则及药物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如前所述,银屑病尚无根治药物,因此其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减轻红斑、鳞屑、局部斑片增厚等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复发,尽量避免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目的,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主要定位在病情的控制上,即PASI积分值的下降,绝对不能定位在预防复发或疾病治愈上。按SFDA皮肤病外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定义为PASI积分值下降>95%,显效是60%-95%,有效是20%-60%,无效是低于20%。同时国际研究中还要看PASI75,PASI50,即积分下降在75%或50%的患者比例。苯烯莫德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查询他克莫司软膏临床研究,主要针对特应性皮炎,以短期疗效为主,即症状控制,进行了多个安慰剂对照(优效)及与中效皮质醇阳性药物对照(非劣)研究,研究结果符合试验假设。III期中还进行分出一个亚组,进行长期开放治疗。 四、银屑病的外用药治疗 外用疗法的目的是治愈银屑病的每次发作,尽可能延长其缓解期。为防止和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在皮损消退、临床痊愈时,不应马上停止治疗,应该继续巩固治疗1~2个月。 常用的外用药物: ①角质剥脱剂和皮肤润滑剂可清除皮损的鳞屑,缓解瘙痒、保护皮肤免于裂开疼痛, 常用的角质剥脱剂如2.5~10%水杨酸软膏,低浓度用于银屑病进展期,高浓度用于 静止期;皮肤润滑剂常用的有羊毛脂凡士林软膏、5%硼酸软膏、10%尿素软膏等,主要用于进行期或红皮病皮损。10%尿素软膏是一种角质剥脱剂,具有增加皮肤蛋 白质的水合作用,止痒,软化鳞屑,促进皮肤的穿透性,可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②焦油类制剂是一类较为古老的的药物,经验表明这类药物疗效肯定,但缺点是具

2019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重磅:美国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7年12月10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公布了2018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ADA指南每一年更新一次,在国际上具备普遍影响力。最新版指南对于药物防治的保举以下,倡议珍藏浏览。 一、免疫接种 依照惯例接种疫苗。 ≥6个月的患者,每一年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19~59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曾接种乙肝疫苗的,应接种3次乙肝疫苗;≥60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曾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斟酌接种3次。 二、防备2型糖尿病 对付糖尿病后期患者,特别是BMI>35kg/m2,年纪 历久利用二甲双胍能够惹起维生素B12短缺。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随血虚或四周精神病变的患者,应按期监测维生素B12。 三、AIC目的值 多半非怀胎成人正当的AIC目的是 对付有重大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无限、有早期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并发症、有较多的伴病发、利用了包含胰岛素在内的多种降糖药物医治仍难达标者的糖尿病患者,AIC目的值

对付变动医治方案的患者,每3月检测AIC一次。 四、2型糖尿病药物医治 无忌讳症者,肇端医治首选二甲双胍。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AIC≥9%应斟酌肇端两药结合医治。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有显著高血糖症状和/或AIC程度≥10%和/或血糖≥16.7mmol/L,斟酌开端胰岛素医治。 假如单药医治或两药结合医治在3个月内没有到达或保持AIC目的,加用别的一种降糖药物。 对付没有到达血糖目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该推延药物强化医治,包含斟酌胰岛素的医治。 没有明白的证据支撑对不短缺的患者饮食弥补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或香料,并且历久摄取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能够存在平安性成绩。 五、抗血小板药 伴随动脉粥样软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剂量75~162mg/d)作为二级防备医治;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利用氯吡格雷(75mg/d)。 包含至多有一项其余重要风险身分(高血压、抽烟、血脂非常或卵白尿)的大多半&gt;50岁男性或女性,且不伴出血高危身分者,可斟酌阿司匹林(75~162mg/d)作为一级防备。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双联抗血小板医治一年是正当的,继承医治或者也有好处。 六、糖尿病归并高血压 多半糖尿病归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的值为 怀胎期糖尿病归并高血压者,降压目的值为120-160/80-105mmHg,以削减胎儿发展受损。 诊室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立即开端接收药物医治;≥160/100mmHg的患者,应立即启动两种药物结合医治。 对付糖尿病归并高血压者,保举利用的药物范例包含: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CCB,以削减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变乱。 对付糖尿病肾病归并高血压者,保举采纳ACEI或ARB的可耐受最大剂量医治。一种药物不克不及耐受时,应采纳另一种药物代替。 对付三种降压药物(包含利尿剂)未到达降压目的的高血压患者,应斟酌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医治。 制止将ACEI和ARB、ACEI和间接肾素抑制剂联用。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docx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简版)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 一、流行病学 银屑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欧美患病率为1%?3% [ 1-2 ];我国1984年报告银屑病患病率为0.123% [3],2008年调查6个城市患病率为0.47% ,依此推算,中国银屑病患者约在600万以上[4]。银屑病可发 生于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3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二、诊疗现状 典型皮损易于诊断。若医生对疾病理解不全面或对临床体征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易造成误诊。银屑病的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三、本次指南的编写背景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和〈〈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的基础上[5-6 ],参考国内外最新指南,并结合我国国情,邀请西医和中医领域权威专家组成指南编写委员会,制定出包括中医药治疗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指导我国银屑病诊疗行为。 四、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及有关声明 本指南供皮肤科医生及其他涉及银屑病诊疗的医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尽可能纳入当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银屑病诊疗信息,但因取舍标准难以完全统一,指南仍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鼓励读者学习该指南发布后出现的新知识。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西医认为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 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炎症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 六、银屑病的诊断、分型与分期 西医诊断主要依据皮疹特点(包括皮疹形态、境界和分布等)和病史(包括发病情况、演变及消长规律、伴随症状和治疗反应等),结合既往史和家族史,必要时可借助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技术(如皮肤镜等)明确诊断。 1. 寻常型银屑病: (1)点滴状银屑病:诊断依据:①起病急,皮疹为0.3?0.5 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鳞屑,广 泛分布;②发疹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病史;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 ④经适当治疗,皮疹在数周内消退,少数转为慢性病程。 (2)斑块状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诊断依据:①皮疹基本特点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 红斑,上附白色、银白色鳞屑;②查体见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和束状发”等;③皮疹好发于头皮、背部和四肢伸侧;④伴或不伴瘙痒;⑤进行期可有同形反应;⑥皮损反复发作多数冬重夏轻。 (3)分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有同形反应”;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发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 留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 (4)疾病严重度分类:①轻度,皮损面积< 3%体表面积(BSA),甚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基本无需治疗,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2?5分;②中度,皮损累及3%?10% BSA ,影响生活,患者期望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DLQI 6?10分;③重度,皮损面积> 10% BSA ,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LQI > 10分。 2. 脓疱型银屑病: (1)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①掌跖脓疱病:掌跖部位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伴或不伴其他部位银屑病皮损,病理示表皮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疱;②连续性肢端皮炎:指(趾)末端发生的红斑、脓疱,常有外伤等诱因,可从1个指(趾)逐渐累及多个指(趾),甲脱落、萎缩,病理同掌跖脓疱病。 (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①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密集分布;② 片状脓湖,全身分布,肿胀疼痛;③红皮病改变、关节和指(趾)甲损害;④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 3. 红皮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疾病本身加重或由于用药不当或其他刺激诱发病情急剧加重,发生弥漫性红斑、肿胀和脱屑,皮损大于90% BSA ;③有时仍可见寻常型银屑病皮损;④可伴发热等系统症状和低 蛋白血症。 4. 关节病型银屑病: 诊断依据:①一般有其他类型银屑病病史;②指(趾)关节、四肢大关节或脊柱及骶髂关节肿痛,可有明显晨僵 现象;③X线、核磁共振成像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示附着点炎,受累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严重者出现关节变形、关节腔狭窄或骨质破坏;④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类风湿因子常阴性,脊柱或骶髂关节受累 者HLA-B27常阳性。 5. 中医辨证诊断: 基本证型包括血热证(见于进行期,炎症为主)、血瘀证(见于静止期,增生为主)、血燥证(见于退行期,皮肤屏障功能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