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突飞猛进,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村的男性劳动力涌进城市,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妇女留守在家,本文主要是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及生存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建议性的问题应对措施。

[关键词]留守妇女原因生存现状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5349(2012)10-0029-01

一、农村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离开家在外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长达6个月以上,本人留居在家,年龄介于20~50岁之间的已婚女性。农村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地区的形成原因也是不同的,但综合来看,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结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及妇女自身的性别特性的羁绊。

我国于195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一条例的出台使我国的户口登记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至今为止依然在沿用。这一条例将户籍制度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就使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客观上划分为两个阶层,造成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结构,城市经济主要以工业发展为主,农村经济则以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是负担最重、对农村发展影响最大、自身权益最难保障、受到关注最少的群体,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掌握她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县妇联抽样100名农村留守妇女,对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状况 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居多,主要集中在30-50岁,占70%以上。 从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居多,占62;小学占31%;高中及以上占7%。 从精神生活看: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 从婚姻状况看:由于夫妻长期分居,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家庭出现婚外情,婚姻呈现不稳定状态。 二、主要问题

1、劳动强度大。由于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赡养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发展能力弱。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平时极少读书看报或参加培训,大多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生产发展技能。 3、精神负担重。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生产生活重担,自身安全感缺乏、心理压力大,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夫妻双方聚少离多,缺少情感交流,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感情容易出现裂痕,导致第三者插足造成留守家庭离婚率上升,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 4、子女亲情缺位。多数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加之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难以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家教指导。父亲的亲情缺位,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对策建议 1、强化政策倾斜。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

贫困: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介入(修改)

守住贫困还是守住希望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介入 摘要:现今,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各类问题不断被发现和研究,以期得到解决,进而更好更快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现代化发展下伴随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附属物。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研和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最后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工作视角进一步分析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相关问题,并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分析提出有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农村发展;社会工作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超过2亿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①男性劳动力单方面的离乡背井使留在家中的伴侣被赋予了新的社会称呼——“留守妇女”。农村留守妇女身处长年与爱人两地分居的境遇,并处理好家里的一切事务——赡养老人,照顾孩子,躬耕农亩——肩挑起全家的重担,让在外漂泊的爱人没有后顾之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留守妇女的队伍在逐渐扩大,相对应的,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这些困难和问题关系到她们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也关系到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旨在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最终达到服务对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社会工作,如何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挥其的职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 作为一个特殊的妇女群体,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有其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来说,每个省市的留守妇女情况又都不尽相同。我们将农村留守妇女界定为“年龄在20-60周岁之间、丈夫外出打工三个月以上、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以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说:2011年,湖北省有外出务工农民966.8万人,有农村留守妇女236.8万人,占妇女总数的8.5%。②据湖北省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农村留守妇女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以中年妇女居多。30-50岁的占70.2%,30岁以下、50岁以上的仅分别占16.9%和12.9%。处于这个年纪的她们依旧有很大潜能可以挖掘。 二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6.5%,初中的占54%,高中以上的仅占19.5%。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她们对子女的教育、辅导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让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压力最大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 ①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②数据来源于2011年湖北省妇联调查统计

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开放私生活寂寞夜晚发生的糊涂事

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开放私生活寂寞夜晚发生的 糊涂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名农村留守妇女开放私生活,寂寞夜晚发生的糊涂事X (来源网友邮件):我是一个农村女人,跟老公是在四月相亲认识的,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他在外地打工,我在家乡上班,属于异地。最初我们只是电话联系,聊的很投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感觉对方就像天生注定一样,没多久就确认了恋爱关系,老公老婆的叫着。两个月后他回家了,终于见面了,他和想象中没什么差别。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已经确认关系两个月了,所以没有拘谨,一见面我们就拥抱了,当天晚上我们就像相处很久的情侣一样,做了所有情侣都会做的事。 我们互相带来对方见父母,双方父母都挺满意的。他是请假回来一周,很快时间就过去了,我们在依依不舍中道别。又开始了异地恋,天天电话联系,视频聊天。开始谈论以后,谈到了结婚。然后我们就跟父母商量着结婚,双方父母都没什么意见。就开始定日子,日子定在九月,也就是两个月后。然后日子在彼此的思念中度过。 结婚前五天他向公司请了半个月假回来结婚,婚礼在我们的忙碌与期待中筹备着。很快,婚期就到了,婚礼在亲朋好友祝贺中幸福度过,牵着他的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感觉好幸福。婚后我们度过了短暂的幸福时光,他的假期到了,

要回公司。又一次依依不舍的告别,他说明年就回家上班,让我再忍耐几个月。他回去上班后,我独守着空房,感觉好孤独好寂寞。晚上一个人睡觉,偌大的床,常常有一股欲火闷在心中。就在他离开后的一个月,我出轨了,跟一个同事发生了关系。 心中满满的自责,感觉对不起他,心中告诉自己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是就因为这一次冲动,我发现我怀孕了,恐惧不安占据了整个身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害怕家里人知道,我害怕他知道。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顾相蕊李洁玲 ——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不断增多,为系统地找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应对之策,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对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成立“三留守”村民事务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包联帮扶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搞好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困难。 [关键词]留守人员;困难分析;自治组织;多元化产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在国内诸多学者[1-5]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守老人得到关爱、留守妇女创业致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调查组深入饶峰镇19个村,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基本情况与调查方法 饶峰镇位于石泉县城西部19公里,属西安“半日经济圈”,西与两河镇毗邻,东与城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子午镇搭界,北与宁陕县相邻,总面积159.86平方公里。辖区内1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户数3818户,人口12110人,外出务工3717人,饶峰镇60岁以上老人总数1890人,留守老人478人,其中80岁以上45人。妇女总数4039人,留守妇女180人,其中50岁以上43人。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村干部、小学教师、村民、学生进行调

查[6]。共走访中、小学校3所,访谈基层村(组)干部50人、教师40人,有478名留守老人、180名留守妇女及96名留守儿童参与了问卷调查。 2. 农村留守人员困难分析 2.1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 生活负担重。调查显示,随着大量成年男人外出打工,有36.11%留守妇女必须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需要照料1-2个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达69.44 %,还有48.33%的留守妇女需要照顾同住的老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生活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留守妇女在承受繁重生活负担的同时,还要整天担心诸多与家庭相关的事情。调查显示,担心丈夫安全的有72.22 %,担心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有76.67 %,担心农活劳动过重难以承受的有54.44%,担心子女教育难的44.44%。 家庭矛盾多。有些在外打工的丈夫1-2年才回家1次,夫妻团聚少,由此导致夫妻正常的生理需求难以满足,引发家庭矛盾和危机。据村干部估计,这类情况可达17%左右。 2.2留守老人的主要困难 情感孤独。调查显示,留守老人中丧偶的占21.13 %,独居的占38.91%;在外务工的子女与老人经常联系的占78.45 %,偶尔联系的20.08%,完全不联系的占1.47%;多数留守老人情感孤独,心里寂寞。 体力不支。调查显示,79.29%的留守老人仍需干农活,58.58%的老人需要照顾孙辈。留守老人患慢性病的占31.38 %,患严重疾病的占5.23%,有4.18%的老人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在此条件下,加上生活贫困,看病难的老人达到29.29%。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____(省、市、区、县)妇联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省、市、区、县)位于____(省、市、区、县)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

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____(省、市、区、县)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民工潮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兴起,进城农民就成为 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 支重要力量。农民工进城后,其收入获得相应增加,家庭 生活得到改善。但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中也 产生了严重的“三留守”问题。留守人群主要由老、弱、病、 幼等构成,即所谓“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留守妇女、留守儿 童、留守老人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 安全方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着力解决。 一、关心“留守儿童” 营造家的氛围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增长较快,留守儿童问题已成 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用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的话:“留守 儿童已经不是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中国未来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生活、心理、安全等各方面 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明辉博士认 为,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对他们有 如下的影响:文化和个性的养成、情感与善的养成、心理 发育失衡、在与人交往上出现问题、影响道德养成等。而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韦志忠研究后指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 中近 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 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 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

反心理等。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矛盾,而具体问题既有家庭、学校的原因,也有儿童自身成长的原因。 要解决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缩短城乡差距。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 套设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同等的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当地的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当地的工业和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政府带头,提倡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靠国家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变就可以改善,还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应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改变人们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偏见观念,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关爱他们的子女,为维护留守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于受传统性别观的影响,男性流动多于女性流动,于是便产生了丈夫外出打工,妻子留守的状况,本应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全部落到妇女身上,她们一面要承受农活和家务活的双重压力,一面要照顾孩子和家里的老人,生活质量差,得不到满足,婚姻不幸福,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文将从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展开描述。 关键词:留守妇女,农村经济,婚姻生活,合法权益 一、留守妇女的界定: 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家庭其他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如果该女性家中有外出人口,并且有丈夫,我们就判定其为留守妇女,如果该已婚妇女丈夫不在家,但该户没有外出人口,说明其和丈夫属于户籍不在同一家庭中的情景,则不该视为留守妇女。 二、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留守妇女产生有许多方面的原因,现在主要从政策、传统 观念和妇女自身因素来主要分析。 1、城乡二元分化制度①。我国于1958年出台的户籍制度,它造成了城乡二元分 割,在今天看来就是以城市的发展剥夺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城市的工业化水 平高,同时服务业也发展较快,设施先进,消费水平高,人们的生活基本上 物资充足,而农村则以小农经济为主,各方面都不及城市,信息传播慢,基 础设施落后,人口比城市多。。农村妇女选择留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举家迁 徙的成本过高,如果男女都去城市务工,家里的农业就会被荒废,失去土地, 里的老人也因无人关照而变得生活不便。而孩子的教育也变成一个很棘手的 问题,住房贵,看病贵,上学贵,也直接抹灭了妇女外出的念头。因此,在 户籍制度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框架上,妇女为了家里的利益,自然选择留守 在农村。 2、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②。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等思 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对女性外出的一种羁绊,在选择一个人出去闯荡的时 候,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使得一些妇女对价值取向依旧停留在“妇 女不能出去抛头露面”男优女劣,男主女从的层面上。另外,还有女性的某 些特征,如相夫教子,服侍公婆,既能下田耕种,又能在家织布,照顾一家 的饮食起居。而农村妇女如果出到城市容易受骗,不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妇 女需要生育,这一点使得农村中的老人和男人限制女性外出,孩子需要养育, 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了,孩子的教育将会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心理 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心理畸形发育。在面对自己利益和家族利益中, 妇女留守成为了理性的选择。 3、妇女自身因素:文化素质低③在中国,本来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就非常悬 殊,城市里教育设施先进,而农村却连课本都得不到普及。在上个世纪七八 十年代出生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特别在家里小孩多,重男轻女的传统 的观念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非常低,很多人字都不认识,而且目光短浅, 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观念跟不上时代,这就造成了自身的情况不允许妇女 外出务工,容易受骗,而且没有更多的岗位供这些妇女工作。 三、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她们的现状并不乐观,不管是在生理上、心理上,还 是各种负担,来自各方的压力,权益问题,她们都是受到损害的一方。 1、婚姻问题。据调查显示,目前近54%的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处于亚健康状态,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小编寄语: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妇女”群体,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区达1万余人,并持续增多。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缺位,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破解她们面对的难题,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出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据统计,**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留守妇女是伴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小、照看农田,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通过对陕西东沟村和石门村的110位留守妇女的调查,从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权力支配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负担沉重,没有实权,对子女教育也力不能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低、妇女自身素质不够、传统文化影响偏重等,并分别从国家、社区、个人等角度提出改善她们生活的一些建议。 标签:留守妇女;家庭关系;家庭结构;权力支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发展为基础的,现在的农村是以留守人员为主的农村,而留守妇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1〕。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就业,自己留守家乡的已婚农村妇女群体。〔2〕本文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留守妇女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农业生产方面,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有学者认为男人外出打工,给她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3〕。也有问题就是农村社会泛女性化色彩严重,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趋势明显;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生理与心理问题突出。〔4〕(2)在家庭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妇女有限的精力与繁重的农业生产、照料家庭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导致家庭失和、婚姻脆弱、子女教育欠缺等。〔5〕(3)在权力支配方面,丈夫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留守妇女的劳动不能直接用金钱的多少衡量,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是隐性的,她们对家庭资源的拥有、控制程度低,直接导致了留守妇女在家庭经营和“重大事务”中的决定权明显小于丈夫〔6〕。对上述已有成果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学者眼中问题颇多,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理论研究 1、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平克斯和米纳汉(Pincus&Minahan)的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以获取社会资源为目的,而从社会资源的角度分析社会支持,他们把社会资源系统划分为三类:第一,非正式的资源系统,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它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还通过帮助与有关部门或机构联系来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第二,正式资源系统,包括党派,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成员的福利与利益,直接提供给成员资源,并帮助他们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第三,社会性资源系统,是为适应社会公众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等。[1] 国外学者如索茨(Thoits)将社会支持定义为“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功能。这些功能典型地包括社会情感帮助、实际帮助和信息帮助。[2]考伯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抚育性支持。[3]韦尔曼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社会支持分为感情支持、小宗服务、大宗服务、经济支持、陪伴支持等5项。[4](Wellman and WoI-tley,1989)。库恩等人将社会支持区分为归属性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赞成性支持4种。[5] 2、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 在对国外社会支持理论研究与借鉴的基础上,我国相关学者也对“社会支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如郑杭生认为:“在笼统的含义上,我们可以把社会支持表述为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群体即社会生活有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6]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李强将社会支持定义为“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7]从社会网络与物质与精神支持相结合的角度陈成文将社会支持定义为“ 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8]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周林刚将社会支持进行了概括与梳理,他认为社会支持“从其性质上来看,不外乎以下这两大块:一是客观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网络支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如婚姻、同事、朋友等,不稳定的社会联系如非正式团体等),这种社会支持不以个体感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二是,主观体念的支持,即个体在社在社会生活中受尊重被体谅的情感支持及满意度,这类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9] 王思斌的观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研究人们的社会网络,发现在人们的社会网络中有一部分时可以给人们支持作用的,并将之称为社会支持。可以将人们的社会支持笼统的表述为:各种社会形式对社会脆弱群体及生活困难者所提供的无偿的援助和服务,从一般意义上说,社会支持指人们从社会中所得到的来自于他人的各种帮助。他认为社会支持是社会资源系统相关的概念,是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特.G.M.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J].国外社会学.1994,(4) [3]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 [4] Wellman and WoI-tley. Social support[J].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1989,(5) [5]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 [6]郑杭生.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8]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9]周林刚.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J].社会学研究.1997,(6)

对农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乡、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

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现状 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65.6%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 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 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 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凤城市妇联 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 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 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 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 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 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 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凤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 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 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 观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 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 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 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留守妇女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县妇联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别古庄镇等劳务输出大乡(镇)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调查 统计了60户农村留守妇女状况,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技术性强、有更多更广发展机会的工作追求不太高。从调查情况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7.5%;初中文化程度的为3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1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0%。 2、留守妇女负担重、压力大。在调查中,多数留守妇女在丈夫在外打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力军,她们不仅要赡养老人、照顾子女,还要承担农村的各项生产和生活的责任。调查显示:需要赡养老人两人以上、照顾子女两人以上的占67.2%。 3、留守妇女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调查中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丈夫打工忙等原因很少与自己交心、谈心,除了遇到子女、老人

的问题才与丈夫沟通外,而丈夫也很少过问家里事。她们的丈夫外出打工主要分布在**、**、**、**等省份,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修理、加工、服务等行业。由于路远,一般一年回家一趟,有的甚至两年回一次。另外,由于丈夫长时间在外打工,平时交流机会少,造成夫妻关系不稳定的有8人,这成为部分留守妇女婚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留守妇女因劳动、生活负担过重,对老人和孩子关心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农闲时忙于做零工和家庭养殖等,非常辛苦。无精力无时间在子女的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上关心,造成老人心理孤独,对子女的学习和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留守妇女心理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大多留守妇女因不能及时和丈夫进行思想沟通,生活缺乏关爱,忍受着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有些丈夫出门时间久,有外心,甚至不给家里寄钱,留守妇女却一方面忍受着精神压力,另一方面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劳作。 3、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由于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受自身的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信心不足,缺乏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勇气,生活仅限于家庭,安于现状。 4、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留守妇女除了种完自己田地外,对养殖、营销等方面也比较感兴趣,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或因缺技术、对市场营销等方面缺乏了解不敢投入。 三、建议和对策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状况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是伴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而产生的一个特殊人群,主要指因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居在家的已婚妇女。2013年,**市城镇化率达80.5%,在**、**、**、**和**等“**区”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村留守妇女,估计有10至15万人[①]。单从数量来看,农村留守妇女是人口中的少数,但是,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以及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市妇女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为深入了解**市农村留守妇女状况,**市妇联与**市社科院进行了联合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并针对“**区”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发放了845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闲暇生活、自我发展等五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对**市留守妇女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1、中年与初中文化程度是留守妇女较显著的人口学特征 就年龄结构而言,留守妇女的主体集中在31-50岁之间,占全部调查样本的75.5%,其中“31-40岁”的比例和“41-50岁”大致相当;此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留守妇女比例也达到14.8%。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学历占比最大,超过全部调查对象的一半(50.5%),“高中或中专”学历的

占比接近四分之一(24.6%),二者合计占比为75.1%;“小学及以下”占比为13.5%,“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也达到了一成。中年为主与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多数留守妇女具有较独立的经济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45.1%留守妇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6051元,73.2%的家庭人均年收入集中于“6501-30000元”。调查数据还显示,约有60.2%的留守妇女“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占比86.3%的留守妇女的收入来自自己的劳动所得,其中“有稳定工作”的占比为30.7%、“零散打工”的占比37.3%、“务农”的占比14.6%、从事“副业养殖业”的占比3.7%。上述数据表明留守未必贫困,丈夫外出打工在经济上给家庭带来较强支持,同时留守妇女在经济生活上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经济上的稳定性还不够强。 3、“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农村妇女留守的主因 “照顾孩子和老人”是**市农村妇女留守的最主要原因,占比为66.9%。其次是“在家务农”,占比为12.2%,远低于第一位原因。排在第三位的是“没有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占比为7.9%。“自己不愿意外出打工”的占比为5.8%,而选择“城里生活费用高”的比例为2.8%。在选择“其他”项的留守妇女中,给出的原因则有“年龄大了”、“有病”、“有时做小时工”和“在家上班”等。可见,“照顾孩子和老人”这种家庭内分工成为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 4、留守妇女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

如何善待留守女人的生理需要

如何善待留守女人的生理需要 留守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农村女人留守得多一些,因为城里需要无数男人来建设,这就掏空了农村男人资源。城里也有一部分女人老人被留守,留守的滋味各有不同,城里女人留守的原因大部分是男人出国留学或者打工挣高工资,也有很多城里女人传出来的绯闻,久了的寂寞很难让这些城里女人难耐,于是她们走出寂寞的家出去找同学打牌,逛街,找情人等,留守城市女人大多是找情人,而农村留守女人大多是找帮干活的男人,也有一点情人的味道吧。总之留守的女人不易总是守着道德底线,农村美丽的留守女人就是那些闲散男人眼里的蜂蝶,他们给这些女人一切愿望和欲望,纠结不清的生活着,守着寂寞,守着婚外男人的甜言蜜语。数着星星盼过年,因为过年才会见到丈夫,见到大把钞票,才会躲到男人温暖的怀里撒娇。 可怜的留守女人,在孩子病了的时候最先想到给相好男人打个电话来帮忙,因为丈夫打工地离家太远,又舍不得路费,一些小事就靠了这些男人,这些老一点的男人更愿意帮一些美丽的女人做事,因为家里的妻老了......就这样纠结不清的演绎着生活,演绎着寂寞的日子,演绎着没有男人在家的日子。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一些偏远乡村的老男人妻子管不住男人去偷腥,男人就是天的愚昧山村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示例——留守女人与老一点男人的纠结。无奈的现实造就了无奈的事情,留守的日子对年轻女人是苦的。 而我确不用担心妻子会出轨,为了生活我也是经常奔波在外,跟妻子聚少离多,因为我们夫妻关系很和谐。我知道没个人都有生理需要,在外面跑的时间长,没事也喜欢上网。就想什么能弥补女人一个人在家的空虚,后来进了这个叫鸳鸯屋的网站就在那里买了夫妻用品还学了一些夫妻生活技巧。我回家就给老婆全用上了,我们的感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老婆把我当手心里的宝。老婆也学会了用性用品,我不在家的时候也不再空虚寂寞。这样我就没有什么什么担忧只想在外面多找钱,把我们的家搞得更加兴旺!!!也给外出的朋友们一个建议善待留守在家的老婆别只有一味的猜疑而是想办法满足她,用性用品也许是唯一解决她生理需求的办法。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及其需求的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及其 需求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洗脚进城,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我区 这几年在部分街镇实施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村家庭承包土地 开始整体向农业企业和大户集中,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男 人多数外出务工,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大多留守农村, 这些留守农村的妇女,她们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她们也面临许多生存发 展问题和实际需求,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今年,__市妇联在我区 启动了农村留守妇女调研工作,我们根据调研课题,结合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走近农村留守妇女,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我区XXX个街镇农村留守妇女的 婚姻家庭、生产生活、健康安全、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具体如下: 我区现有人口XXX万(除化学工业园),其中,女性人口XXX 万,儿童XXX万,妇女XXX万。全区约有XXX万户家庭,据各街镇妇联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留守妇女约0.8万人(统计口径:丈夫一年中累计有半年以上在__市外务工不回家),本次调研,发放农

村留守妇女各类调查问卷超千份;召开座谈会十多场,走访360 多人次。从调研情况反映: 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20-30岁的妇女占比XX.X%;31-40岁 妇女占比XX%;41-50岁占比XX.X%;51岁以上妇女占比XX.X%。调查显示,31至50岁是农村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 2、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文化占比XX.X%;初中文化占比XX.X%;高中或中专文化占比XX.X%;大专以上文化占比XX.X%。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 3、留守妇女家庭收入情况。留守妇女家庭与夫妻双方均在家 务农的家庭相比,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家庭人均 年收入在6XXX元以内的占比XX.X%,在6500-16XXX元的占比 XX.X%,在16XXX元-3万元的占比XX.X%。家庭收入主要以丈夫外出打工为主,半数以上留守妇女有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主要源 于自己的稳定工作、零散打工、务农、饲养副业等。 4、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区部分街镇实施万顷良 田工程,农村家庭土地向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农民手上基 本没有土地;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部分地区被征地拆迁, 男人外出打工谋生,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留守农村。通 过调研发现,30岁以下妇女留守是为了生育、照顾孩子;31-40岁 妇女留守是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4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 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儿孙辈,也有的是只求生活过得去,不想出去

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朱潼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近年来,由农村人员进城务工所引发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农村留守 妇女面临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农村妇女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留守妇女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权制与社会 体制相互作用影响所引发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逐步改变社会对家庭劳动的价值观念,承认妇女的家庭私人领域的劳 动价值。 [关键词]留守妇女;需求;保障;家庭劳动价值 [作者简介]朱潼歆(1990—),女,北京市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读本科生,主攻历史学。[中图分类号]D4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5-0119-03[收稿日期]2011-06-10 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浪潮的不断高涨,农 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妇女逐渐成为一个新 型群体,亦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由于家中“顶梁 柱”的男性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女性的生活模 式和劳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她们 一方面不得不承当更多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给 她们的夫妻关系带来危机,进而加重了农村留守妇 女的生活和精神压力。 目前,中国的女性保障和福利制度主要是针对 城市劳工阶层的女性,涉及农村妇女的则较少,对于 新出现的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更是缺乏关注。近年不 断有农村留守妇女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发生,引起了 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保护留守妇女成为中 国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对留 守妇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相继采取了一些积 极措施,但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的 改变。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及其特点 农村留守妇女系指丈夫长期进城务工、经商或 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而留居农村的已婚妇女。其特点 主要体现在她们生活的两大组成部分的转变上。首 先,劳动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主 内”,变为“内外兼顾”。在一般以农业为主的家庭 中,男性一般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在男性劳动力 外出务工之后,繁重的农业劳动基本落在了留守在 家的女性身上。妇女不但要像以前一样承担家中的 家务劳动,照顾全家老小的生活,还要承担原来主要 由丈夫承担的农业生产责任。繁重的农业生产和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