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毫米的认识 获奖教案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毫米的认识 获奖教案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毫米的认识 获奖教案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毫米的认识 获奖教案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第3单元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 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3、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出示教材第23页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 )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 )毫米。

(2)2厘米是( )个10毫米。

(3)2厘米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3、5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衡水中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 衡水中学内部使用 英语作文模板 第一部分:如何引出话题1)对立法:先引出其他人的不同看法,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偏向于某一看法,适用于有争议性的主题。 [1] When asked about..., the vast/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people say that …. But I think/view a bit differently. 当被问及道......的话题,大多数人认为,但是我却持有一点反对意见。 [2] When it comes to ....,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Others argue/claim that the opposite/reverse is true. There is probably some truth in both arguments/statements, but I tend to the former/latter. 一提到....一些人相信....然后另一部分人却不这么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相对正确的地方,但我更倾向于前者(后者) [3] Now, it is commonly/generally/widely believed/held/acknowledged that..... They claim/ believe/argue that ... But I wonder/doubt whether.....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他们坚信....但我对此却表示怀疑... 2)现象法:引出要剖析的现象或者问题,然后评论。 [1] Recently the rise in the problem/phenomenon of ... has cause/aroused public/popular/wide/ worldwide concern. 近来有个现象(问题)不断发生...并且已经受到公众广泛关注。 [2] Recently the issue of the problem/phenomenon of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into public attention. 已经进入了公众的视线。)问题(的现象....最近关于 [3] Inflation/Corruption/Social inequality ... is yet another of the new and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绝密★启用前 河北衡水中学 2021 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数学 本试卷 4 页。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 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 | x2 - 4x + 3 0} ,B ={x ∈Z |1

z 1 -z |= 2 A.1 B. 2

3.某班级要从 6 名男生、3 名女生中选派 6 人参加社区宣传活动,如果要求至少有 2 名女生参加,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种数为 A.19 B. 38 C. 55 D. 65 4.数列 1,1,2,3,5,8,13,21,34,…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是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于 1202 年在他撰写的《算盘全书》中提出的,该数列的特点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在该数列的前 2020 项中,偶数的个数为 A. 505 B. 673 C. 674 D. 1010 5.已知非零向量a , b 满足| a | = | b | ,且| a + b | = | 2a - b | ,则a 与b 的夹角为 A. 2 π 3 B. π 2 C. π 3 D. π 6 6.为加快新冠肺炎检测效率,某检测机构采取合并检测法,即将多人的拭子样本合并检测,若为阴性,则可以确定所有样本都是阴性的,若为阳性,则还需要对本组的每个人再做检测.现对 20 名密切接触者的拭子样本进行合并检测,每份样本的检测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都是相 互独立的,每人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概率为 p ,且检测次数的数学期望为 20,则 p 的值为 1 1

最新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案_莫红英 毫米的认识 萧山区劲松小学莫红英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学时,安排了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和宽这一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必要性,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建立了已有知识和新知的联系。 2、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 在建立1 毫米的长度观念时,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1 毫米的长度观念。 3、在测量中培养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估测的活动贯穿教学活动之中,在实际测量长度前,都先让学生进行估测,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 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毫米、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单 位进率。 2.能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3.能选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能估测出具体实物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利用表格式的题目渗透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调动感官参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品质,在合作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热爱求知,增强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文具。 五、教学过程 1、认识毫米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师: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师: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你知道你学习的最亲密伙伴是谁吗?(书、文具盒、削笔刀、橡皮、铅笔等)你知道他们身高是多少吗?他们有多厚吗?现在请你为他们建立一个小档案。用直尺测量它们并且将记录写在本上。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采用小组(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河北省衡水中学地理试卷完整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地理试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3月) 文综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男性比例降低 B.女性比例降低 C.青壮年比例降低 D.村中心人口减少 2.“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2016年12月9日,首批21.9吨的德国鲜肉搭乘蓉欧快铁,直抵成都。全程历时13天,行程1万多千米,结束了欧洲肉类出口到中国单纯依赖海运的历史。目前,成都周边以及西南地区的货物不论是成列、成组、拼箱均可通过蓉欧快铁快捷、安全运抵欧洲任何地方,货运量迅速扩大。下图为中欧联系通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成都货物通过蓉欧快铁运输到西欧 A.比传统通道经过国家少 B.比传统通道运输时效高 C.比海运保鲜成本高 D.比海运安全系数低 5.第一批肉类运输过程中 A.沿途一片枯黄,难见绿色 B.沿途河流都处于结冰期 C.昼夜更替周期短于24小时 D.每天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6.蓉欧快铁开通后 A.国内铁路运输压力会有所减轻 B.亚欧经济重心将逐渐向东移动 C.马六甲海峡交通地位大幅下降 D.成都成为亚欧入境货物的“分发站”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蒸发较弱 B.地下水位高 C.地形平坦 D.降水丰富 8.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A.2月—4月 B.5月—7月 C.8月一10月 D.11月一次年1月 9.琼莱运河建成后 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B.埃及水资源减少 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一角硬币、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板书:1米62厘米,或162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出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师:刚才小朋友对1米长、1厘米长都认识的很好,我们现在就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一下我们的铅笔有多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铅笔,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 师:小朋友,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有的小朋友的铅笔长度是整厘米数,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而有的小朋友的铅笔长度是几厘米多,却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来,这可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想办法,发言。(可能有的小朋友能说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小朋友,要想准确表示出你们铅笔的长度,就需要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毫米。(板书:毫米。) 二、小组合作、观察测量,探究新知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拿出你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以外,还有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汇报:直尺上除了有厘米刻度线外还有许多小的刻度线,这些小的刻度线把一厘米又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直尺上厘米间的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测量的需要,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为以后学习千米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新知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画、估、数、比、量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课件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数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 |x 2-4x +3≤0},B ={x ∈Z |1<x <5},则A ∩B = A .{2} B .{3} C .{2,3} D .{1,2,3} 2.若复数z =1-i ,则| |1z z =- A .1 B C . D .4 3.某班级要从6名男生、3名女生中选派6人参加社区宣传活动,如果要求至少有2名女生参加,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种数为 A .19 B .38 C .55 D .65 4.数列1,1,2,3,5,8,13,21,34,…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是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于1202年在他撰写的《算盘全书》中提出的,该数列的特点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在该数列的前2020项中,偶数的个数为 A .505 B .673 C .674 D .1010 5.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且|||2|a b 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A .2π3 B .π2 C .π3 D .π6 6.为加快新冠肺炎检测效率,某检测机构采取合并检测法,即将多人的拭子样本合并检测,若为阴性,则可以确定所有样本都是阴性的,若为阳性,则还需要对本组的每个人再做检测.现对20名密切接触者的拭子样本进行合并检测,每份样本的检测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人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概率为p ,且检测次数的数学期望为20,则p 的值为 A .12011()20- B .12111()20- C .12011()21- D .121 11()21 - 7.已知未成年男性的体重G (单位:kg )与身高x (单位:cm )的关系可用指数模型G =a e bx 来描述,根据大数据统计计算得到a =2.004,b =0.0197.现有一名未成年男性身高为110 cm ,体重为17.5 kg ,预测当他体重为35 kg 时,身高约为(ln 2≈0.69) A .155 cm B .150 cm C .145 cm D .135 cm 8.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M 为CC 1的中点,点N 在侧面ADD 1A 1内,若BM ⊥A 1N .则△ABN 面积的最小值为 A B C .1 D .5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已知π3cos()55α+=,则3 sin(2π)5 α-= A .2425- B .1225- C .1225 D .24 25 10.已知抛物线C :y 2=4x ,焦点为F ,过焦点的直线l 抛物线C 相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A B |的最小值为2 B .线段AB 为直径的圆与直线x =-1相切 C .x 1x 2为定值 D .若M (-1,0),则∠AMF =∠BMF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地理)

河北衡水一调考试 高三年级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卷Ⅱ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读我国喜马拉雅山、雅鲁藏布江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属于哪个板块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本区农业被称为 A. 灌溉农业 B. 河谷农业 C. 坝子农业 D. 绿洲农业 3.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冬季 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 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 性 D.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的原 因是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图

图2 为世界某粮食作物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当图中P 点的太阳高度为90°时 A 衡水市已经夕阳斜照 B美国五大湖地区为黑夜 C 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广州大 D 南极洲小部分地区为极昼 5.形成图中粮食作物产区气候,最主要的原因是 A.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B近海寒暖流的影响 C 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 D季风环流的影响 图为部分地区经纬网图,读图回答6-7题 6.C点在D点的: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7.从A点飞往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东北再东南 D.先正北再正南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 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 波谱特征。下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 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2题。 8.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最大的是 A.泥浆 B.草地 C.红砂岩 D.松林 9. 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其反射率不同,反射和辐射的波长也不同,要了解下垫面的状况,我们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逐月分布图,回答下题。 10.该地7、8月份气温最高,降水量6月最多,该地区是

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doc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

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 2019-05-23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 2 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 思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 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一一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 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 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学生:米和厘米 2 、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 、你能用手比划1 米、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 、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完整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小学部罗青龙 223442 【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二年级数学 【教材简解】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课时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学习活动,通过设计丰富的感性体验活动,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再通过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并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针对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掌握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4、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学生:文具盒、直尺、纸片等 教师:教学课件、米尺、硬币等。 【设计理念】 本课由神话人物孙悟空的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探索新知的动力,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新课标教学理念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育,增加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主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孩子熟识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旧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知识贮备,从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到进行现实丈量,学生均以主动探讨、合作交换、脱手操作来完成。教学分米的了解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兴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甩手让学生用眼察看、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索,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福娃、多来A梦…… 老师最喜欢的是他(演示课件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动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衡水中学手写英语作文

衡水中学手与英语作文走红精美如印刷体 严师出高徒,近日一组衡水中学学生的手写英语作文照片走红网络,原因是文中英文的 书写方式精美、工整,堪比印刷体。 更令人叫绝的是老师一丝不苟的阅卷态度,严苛到每一个字母的写法,“一笔也不要多,一笔也不要少”。不少网友看罢后感叹,作文写成这样想不拿高分也难! 龙:卖战演练 〕 ?w is Querything going ? AS you Qre InUnSted in the ChineSe CUSromS at T(IbIe φI Qm more Than glad tc expose you ro the fantastic CUIrUre Of China ? (IeTleralIy speaking . guests Ore regarded QS the CQntre On SUCh an OCCaSiOn ?AS a COnSe(IUenCe t the host Wiu IeQd TAe guests to HItiT seats first. BeSideS f IT t S the guests IAJhQ are SUPPOSed ro try the first taste ? IAthQt f S more. QS is known, it is TyPiCQI Of ChineSe to USe ChQPStlCkS Qnd We QII arc accustomea tυ making no noise LaSt but not /east. G PO guest never forgets TO express thanks foτrΛ∣ AS the OId Saying goes ? do WhQn you PQy a VJSit t bear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 2、1dm=10cm 1m=10dm 1cm=10mm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一角硬币、直尺、两张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知识?(字母表示、1米=100厘米、比划长短) 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学得不错。 二、认识毫米 1、引出毫米 课件出示: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1)、教室门高约2() (2)、 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3)、米尺长度是100() (4)、估计老师手里的硬币厚度是多少? 课件演示量出厚一毫米。 2、感知毫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 你能指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吗? 对,从刻度0到这条刻度线的长度就是1毫米。谁还能从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多指几名学生上来指) 小结:对,尺子上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你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感觉怎么样?(太小了!) 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请同学们找出1角硬币,估计一下1角硬币有多厚,然后测量。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生管理细则

衡水中学学习资料 1.计划管理一一有规律 2.(1)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2)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4. 5.2.预习管理一一争主动 6.(1)读: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 7.(2)写:预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 书写下来。一读写同步走。 8.(3)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没讲。 9.(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

10.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一建立复习本。 11.(5)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12.坚持2~ 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一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13. 14. 3. 听课管理一重效益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 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 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一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一90%左 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 4.复习管理一讲方法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1)想: 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2)查: 回想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 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能够做到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3)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汇报交流: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 5毫米、 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 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币一枚(一分的) 四、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师: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师: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 师: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 60毫米=()厘米120毫米=()厘米8厘米=()毫米 教材自主练习第二题 (6)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河北地区衡水中学教学方案计划模式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习资料 一引言 衡水中学?恕我孤陋寡闻。如果没有看过有关衡水中学的专题报道的人,大凡是不知道何为衡水的。衡水是河北省南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城市,据说市里的建筑物高过六层的都不多见,不要说全国,就是在河北省,衡水市也实在不在出众之列。至于衡水中学,招生范围仅限衡水市的桃城区,报道说是河北省所有示范性高中之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小的学校之一,而且初中升高中录取分数线仅在450分左右。然而,从2000到2006年,衡水中学已连续七年高考在重点本科上线人数、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等指标上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2006年高考6名同学进入河北省文理科前10名,其中包括河北省理科状元、理科第二名、文科第三名;重点本科上线人数1108人,其中42人考入清华北大。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作了《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系列报道,开篇便是:衡中现象:一个教育的神话。此后,“教育的神话”又连续上演了四年。 为什么一个经济后发地区在教育上能够成为全国的领跑者?为什么一个学校可以在生源范围窄、生源素质低的情况下创造教育的奇迹?……一连串的问号,一系列的迷惑让来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教育界人士趋之若鹜,仅2006学年开学初两个月时间里,已经有全国各地100多个单位的5000余人到衡水中学考察参观,近年来专程到衡水中学取经探秘的就有7万之众。 下面,我想通过网上收集、整理的一些资料,试从课堂教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四个方面探寻衡水中学“教育的神话”。 二课堂教学 (一)基本理念 1、诱思探究教学论(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具体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强化认知过程,注重知识运用”。教师首先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然后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去发现已有的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诱导学生去看书、分析、讨论,然后让多位学生代表进行归纳,相互补充和完善,最后由教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完成相应知识点的教学。 2、衡水中学教学理念“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大量的基本事实,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甚至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媒体)的作用”是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高度”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二)主要做法 衡水中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实行“三年一盘棋”规划,即高一要夯实基础,和谐发展;高二要凸显优势,自我发展;高三要超越目标,跨越发展。具体在教学方面,三年教学进度相应设计为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高二结束全部课程,高三全部安排复习。 1、减少课时,增加自习对课程和课时结构进行严密细化和优化,减少教师的授课时数,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语、数、外大科,高一共5节,高二、高三共6节。保证每天两节公共自习课。学校出台《关于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深化课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使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和画线段。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演示讲解法。准备尺子,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1毫米有多长。并会测量和线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尺子、三角板等) 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数学书,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书本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卡,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 5、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谭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3、怎么样?(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