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发布日期:2010-3-23

浏览次数:303

本资料需要注册并登录后才能下载!

·用户名密码验证码找回密

·您还未注册?请注册

您的账户余额为元,余额已不足,请充值。

您的账户余额为元。此购买将从您的账户中扣除费用0.0元。

本站资料统一解压密码:https://www.doczj.com/doc/337684555.html,

内容介绍>>

油田化学是研究油田钻(完)井、采油、注水、提高采收率、原油集输等过程中化学问题的科学。

油田化学是由钻井化学、采油化学和集输化学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构成了油田化学的研究对象。

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虽然是不同的过程,但他们是互相衔接的,因此油田化学三个组成部分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但他们是互相关联的。

钻井化学主要研究钻井液和水泥浆的性能及其控制与调整。

采油化学主要研究油层化学改造(化学驱)和油水井化学改造。

集输化学主要研究埋地管道的腐蚀与防护、乳化原油的破乳与起泡沫原有的消泡、原油的降凝输送与减阻输送、天然气处理与油田污水处理等问题。

油田化学与其他科学紧密联系:

油田化学中的一个任务是改造油层。因此,油田地质学是油田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油田化学是化学与钻井工程、油气田开采工程(包括采油工程和有藏工程)、集输工程等工程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油田化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工程学提出的,因此,油田化学与这些工程学紧密联系。

由于化学也是认识油层和改造油层的重要手段,因此各门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表面化学、胶体化学等)自然成为油田化学的基础。

油田化学是通过油田化学剂改造油层。油田化学剂通常是溶解在各种溶剂(流体)中使用的。油田化学剂的溶解,其后在界面上的吸附及在各相中的分配均对使用体系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必须用流体力学和渗流力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油田化学与流体力学和渗流力学紧密联系。

油田化学研究的内容:

油田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研究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等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化学本质。

研究解决问题所使用的化学剂。

研究各种化学剂的作用机理和协同效应。

油田化学三个组成部分在解决各自的问题时,所应用的油田化学剂有许多是共同的。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是他们最常用的两类化学剂。

油田化学剂分类:

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田化学剂分为六大类:

1、通用化学剂

2、钻井用化学剂(分为钻井液用化学剂、固井水泥用化学剂)

3、采油用化学剂(分为酸化用化学剂、压裂用化学剂、采油用其他化学剂)

4、提高采收率用化学剂

5、油气集输用化学剂

6、水处理用化学剂。

油田化学研究技术路线:

油田化学研究路线:

油田问题---化学原理分析---一般化学剂筛选、特殊化学剂合成---油田化学剂使用--效果分析-----作用机理研究-----油田化学剂改进-----油田化学剂再使用----……。

石油工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油田化学学科的发展,同时,油田化学的发展,推动了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原油的常规分析

1、原油常规分析的目的

油田原油常规分析的目的是为开发新油田(或新油区)、油田生产管理等提供分析数据,为油田开发、地面工程的科研设计以及伴生气和轻烃为原料的化工厂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仪器及操作方法

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主要有密度、粘度、凝固点、含蜡、胶质和沥青质、硫含量、族组成、析蜡点、屈服值、机械杂质、含盐量、水含量、酸值、饱和蒸汽压、闪点(开口、闭口)、比热、爆炸极限、实沸点蒸馏、微量元素(Ni、V、As、Pb、Cu、Fe)、元素(C、H、N)等,根据油田开发、集输设计、矿场加工、地面建设、外输等目的的不同,内容有所增减。

原油采样采用GB/T4756—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手工法)。

(1)密度

国标规定的原油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三种,分别为GB/T188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密度计法),GB/T13377—石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GB/T2540—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方法(比重瓶法)。在原油常规分析中主要用密度计法。

(2)粘度

原油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及粘度指数计算法,GB/T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及粘度指数计算法,SY/T0520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国内石油系统普遍采用GB/T265方法来测定原油粘度。

运动粘度(υt)的单位为mm2/s,动力粘度(ct)的单位为mPa.s,两者的换算关系为:ct=vt·ρt,ρt为温度t℃时试样的密度。

(3)凝固点

凝点是指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倾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以℃表示。

凝点和倾点其物理意义基本相同,均可决定试样的低温流动性,决定贮运的条件。

测定原油凝点(倾点)的主要方法有:GB/T510《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3535《石油凝点测定法》,SY/T0541《原油凝点测定法》。

(4)含蜡、胶质和沥青质

原油蜡含量是指存在于原油中蜡的总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方法是ZBE21002《原油中蜡含量测定法》,该方法是用氧化铝吸附,溶剂(苯—丙酮二元混合溶液)脱蜡测定原油中的蜡(包括饱和烃的蜡和芳香烃蜡的总和)含量。

目前国内无测定原油中胶质含量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参照SH/T0509和ASTMD4124测定原油中胶质含量的方法正在编写中。国内大多采用氧化铝吸附法。也有采用白土—硅胶作吸附剂的。

原油中沥青质是一些中性的非烃化合物,不溶于低沸点的饱和烃(如石油醚、正庚烷)和乙醇中,在芳香烃(如苯)中可溶。目前国内外测定原油中沥青质含量的标准方法均为正庚烷沉淀法,主要有IP143《正庚烷沉淀法测定沥青质》、DIN51579《沥青质含量测定法》(正庚烷沉淀法)、SH/T《石油沥青质含量测定法》。

从胶质加沥青质中减去沥青质,即可得到原油中胶质的含量。

原油全烃色谱分析也是原油分析的重要项目,该分析执行SY/T5779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适用于原油中正庚烷以前的轻烃、C8~C40正构烷烃等烃类化合物的全烃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

3、地层原油常规分析项目、仪器及操作方法

地层原油物性分析方法执行SY/T5542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测试仪器为柱塞或活塞式PVT仪,仪器额定工作温度不低于150±0.5℃,额定工作压力不低于50MPa。

试样分析过程包括仪器仪表标定与检定、样品检查、转样、地层原油的单次脱气、恒质膨胀试验、多次脱气实验、地层原油粘度测定等物性分析及计算过程。

伴生气的常规分析

1、伴生气常规分析项目、仪器及操作方法

(1)伴生气常规分析项目

伴生气常规分析项目包括:氦、氢、氧、氮、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和更重组分、硫化氢,测试浓度结果为摩尔百分含量。

(2)伴生气常规分析仪器及操作方法

伴生气常规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执行GB/T13610国家标准。测试时,具有代表性的气样和已知组成的标准混和气(标准气),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样品中许多重尾组分可以在某个时间通过改变流过柱子载气的方向,获得一组不规则的峰,这组重尾组分可以是C5和更重组分,C6和更重组分,或C7和更重组分。由标准气的组成值,通过对比峰高、峰面积或者两者对比,计算获得样品的相应组成。

2、伴生气中硫化氢(H2S)含量的分析

伴生气中硫化氢(H2S)含量的测定为碘量法,采用GB11060.1《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测量范围为0~500mg/m3。其方法原理为: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过量的乙酸锌溶液吸收计量体积的气体试样中的硫化氢,生成硫化锌沉淀。加入过量的已知浓度的碘溶液和少量的盐酸,以氧化生成的硫化锌,剩余的碘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量即可计算出气体试样中硫化氢的含量。

油田水的常规分析

1、水常规分析的目的

水与油伴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产品和原料。通过水常规分析明晰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是研究油气成藏、制定开发技术政策、注采工艺技术、地面集输工艺的重要基础数据。

2、水的常规分析项目、仪器及操作方法

(1)水的常规分析项目

油气田水的常规分析方法执行SY 5523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分析项目有:颜色、气味、透明度、沉淀物、酸度(pH值)、密度、Cl-、SO42-、HCO3-、CO32-、OH-、Ca2+、Mg2+、Ba2+、Sr2+、K++Na+等,分析结果按照苏林分类法计算原生水型特性系数,进行水型判别,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硫酸钠四种水型。

(2)水常规分析仪器及操作方法

油气田水的常规分析方法执行SY 5523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各种离子的分析方法主要为化学滴定法或离子色谱法。化学滴定法在油田最常用。

油田化学主要应用技术

钻(完)井液处理技术

(1)、冷却和润滑钻头

(2)、净化井底、携砂

(3)井壁稳定

(4)、减少钻柱与井壁磨阻

(5)、帮助获得所钻地层性能的有关信息:取心等

要求:环保、对地层无不利影响、对设备无腐蚀等伤害

油水井酸化处理技术

酸化过程中,满足工艺要求和提高酸化效果。主要基础酸液溶蚀岩石,辅助作用包括:缓蚀、缓速、稳定粘土、改善表面活性、增粘、减阻、暂堵、破乳、助排、杀菌等技术。

油水井压裂技术

压裂过程中,满足工艺要求和提高压裂效果。压裂液技术,辅助作用包括:稳定粘土、改善表面活性、增粘、减阻、暂堵、破乳、助排、杀菌等技术。

堵水调剖技术:

使用无机或有机化学品封堵高渗层段、大孔道、裂缝等,改善油井生产能力。

油气集输技术

油气集输中,油井、集输站、油区内部管线、长输管线等生产过程中的破乳脱水、清蜡、防蜡、降凝、降粘、减低原油流动阻力等工艺技术。主要使用油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等。

油田水处理技术

油田注入水、采出污水的除油、絮凝、杀菌、防腐、防垢、等压裂过程中,满足工艺要求和提高水处理效果。

提高采收率技术:

使用化学剂通过改善流度比来提高波及效率、降低界面张力来提高驱油效率的技术。化学驱:碱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三元复合驱。

油层保护的重要性、内容和技术路线

1、油层保护的重要性

油层保护技术就是防止和减轻油层损害的(formation damage)技术和措施。

1)在油气勘探中,利于及时发现油气藏,正确评价油气藏;

2)提高油气产量,增加油井产能;

3)提高增产措施的成功率;

4)提高最终采收率;

5)充分利用和保护油气资源;

6)降低成本。

2、油层保护技术的内容

(1)、岩芯分析、油气水分析和测试技术

(2)、油气层敏感性和工作液损害性能的室内评价技术

(3)、油气层损害机理研究和保护油气层技术系统方案设计。

(4)、钻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因素和保护油气层技术

(5)、完井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因素和保护油气层技术

(6)、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的油气层损害因素和保护油气层技术

(7)、油气层损害现场诊断和矿场评价技术

(8)、保护油气层总体效果评价和经济效益综合分析技术

3、油层保护技术路线

(1)、分析所研究油气层的岩石和流体特性,以此为依据研究该油气层的潜在损害因素与机理。

(2)、收集现场资料,开展室内研究,分析研究每组油气层在各项作业过程中潜在损害因素被诱发的原因、过程及防治措施。

(3)、按照系统工程研究各项作业中所选择的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通过综合研究,配套形成系列,纳入钻井、完井与开发方案设计及每一项作业的具体设计中。

(4)、进行诊断与测试,获取油气层损害程度的信息,评价保护油气层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改进或补救措施。

(5)、计算机预测、诊断、评价和动态模拟。

油(气)层保护技术与过去石油工程常见的新技术相比有明显的特点:

(l)它是贯穿于石油生产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油气井钻井、完井、生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等);

(2)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3)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同的油田、区块、层位);

(4)本项技术十分注意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机理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室内研究与现场应用相结合。

油层损害的分析评价

1、油层损害机理

油层损害: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引起的储层渗透率降低(包括近井的、储层深处的、近期的、长期的)。

本定义所指的范围是石油工程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油(气)层损害;而损害的本质是流体通道(主要是喉道)的堵塞和变小;流体包括油、气、水都在内,而渗透率包括各类渗透率在内(依研究对象而定)。

2、油层损害的特点

1)油层损害具有不可逆性。

2)油层伤害的特殊性。

油层损害程度和机理是变化的(储层地质特征、随油田开发的进行、区块、井间、层间、层内储层性质的非均质变化、开采工艺的变化、储层性质和流体性质随开采时间的变化)。

3)油层伤害的复杂性(多因素);

4)油层损害存在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钻井、完井、采油、增产、修井)。

(一)内因:

潜在伤害因素,指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导致油气层损害的油气层内在因素。

包括:油气藏的储渗空间;油气藏的敏感性矿物;油气藏岩石的润湿性;油气藏流体的性质;油气藏的温度和压力。

(2)、储层敏感性矿物

储层敏感性矿物是指储层中的一些矿物与外界流体接触后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反应,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一般把此类矿物称为敏感性矿物。

粘土矿物:指细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粘土颗粒大小在1~5微米,层状结构、颗粒呈片状和板状。主要指: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

粘土矿物的产状:

薄膜式:粘土矿物平行于骨架颗粒排列,呈部分或全部包覆基质颗粒状。这种产状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这种产状的粘土矿物与外界接触充分,易产生水化膨胀,微粒运移。

栉壳式:粘土矿物叶片垂直于骨架颗粒表面生长,表面积大,处于流动通道部位呈这种产状的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流体流经它时阻力大,极易受流体冲击破裂形成可运移的颗粒,随流体运移产生损害。其被酸溶解后,可生成氢氧化铁二次沉淀和硅凝胶体堵塞孔道。

桥接式:由毛发状、纤维状的伊利石搭桥于颗粒之间,流体极易将它冲碎,造成微粒运移损害。

孔隙充填式:粘土充填在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呈分散状,粘土颗粒间微孔隙发育。该产状以高岭石、绿泥石为主,容易引起的损害主要是微粒运移。

敏感性矿物的类型:

(1)水敏性矿物:遇水易产生晶格膨胀、分散、微粒运移的矿物。

(2)盐敏性矿物

(3)碱敏性矿物

(4)速敏性矿物

(5)酸敏性矿物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

润湿性:是岩石的表面特性,指流体在岩石表面吸附和铺展的能力。

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有:亲水、亲油、中性

润湿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润湿性决定了储层的油水分布,因此润湿性对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有直接的影响。当强水湿地层转变为强油湿地层时,油的有效渗透率将平均下降40%。此外润湿性还影响油藏岩石的毛管力、电阻率和注水动态等多种性质,最终影响原油的注水比、注水采收率和油气井产量。

地层流体组成和性质:

原油:原油中蜡质、胶质、沥青质等。

地层水:地层水的离子组成、高价离子等

气体: CO2、H2S等

油层压力和温度

(二)外因:

外来伤害因素,指在施工作业和生产过程中,任何能够引起油气层微观结构或流体原始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油气层损害的外部因素。

包括:(1)外界流体(工作液的性质)进入油气层引起的损害;(2)工程因素(生产或作业压差、温度、生产或作业时间及环空反速)和油气层状态发生变化造成的损害。

微粒侵入和运移造成的储层损害机理

水锁损害机理

结垢对储层的损害机理

微粒侵入和运移造成的储层损害机理

微粒损害类型

(1)外界侵入微粒的损害

(2)外界侵入流体引发的微粒损害(水动力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岩石应力的变化)

(3)由于化学反应形成的沉淀微粒(如无机垢)

微粒侵入和运移造成的储层损害机理

微粒堵塞类型

(1)堵塞和封闭

(2)限流

(3)桥塞

堵塞规律

(1)孔隙与颗粒的直径之比小于3,形成外部滤饼;

(2)孔隙与颗粒的直径之比大于3小于7,形成内部滤饼;

(3)孔隙与颗粒的直径之比大于7,无滤饼形成;

水锁损害机理

水锁(液阻)效应损害机理分析

影响毛管力的因素

a.流体之间界面张力;

b.润湿性;

c.孔喉半径。

水锁损害机理

水锁(液阻)效应损害机理分析

水锁损害程度与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关系

气测渗透率(mD)水锁严重程度

SW <10% SW10—20% SW 20—30% SW 30—50% SW >50%

K<0.1mD 严重严重中等中等较弱

0.1

1

10

100

k>500mD 弱无无无无

注:严重-油/气有效渗透率可能下降90%;中等-油/气有效渗率可能下降50—90%;

较弱-油/气有效渗透率可能下降20—50%;弱-油/气有效渗透率可能下降0—20%;

无-对油/气有效渗透率几乎无影响。

水锁效应与初始含水饱和度和渗透率值有密切关系。初始含水饱和度和渗透率越低,水锁损害越严重。

结垢对储层的损害机理

结垢:由于温度、压力和流体成分的变化,导致流体中沉淀物的分离、沉积、晶体生长的过程。

结垢可造成含油层润湿性和渗透率变化,造成地层伤害。

结垢类型:无机垢、有机垢

油田结垢类型及分布规律

(1) CaCO3垢

CaC03垢一般出现在油井井筒射孔段以上50m内的井下压降区,如井下油管内外壁、筛管、尾管、抽油泵及套管内壁等部位。

地面集输系统的加热炉、换热器是一个升温环境,有利于CaCO3垢生成,在炉管与换热器弯管处常有CaC03垢产生。

(2) CaSO4垢

油井CaSO4结垢一般在井筒底部的油管外或套管内壁。

CaSO4结垢,主要由于两种不相容水的混合,两层合采,即在尾管发现CaSO4结垢。

在地面站,也常因不同层位的生产井来水混合而结CaS04垢,主要结垢部位在收球筒及总机关处。

(3)Ba(Sr)SO4垢

Ba(Sr)S04垢一般在油井中少见,Ba(Sr)S04垢绝大多数出现在地-面集输(计量)站。结垢部位为集油管线管汇、收球包及输油泵内。Ba(Sr)SO4结垢完全是两种不相容水混合的结果。

油田结垢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垢的形成过程是个复杂过程,一般可分成下面四步:

第一步:水中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很小的盐类分子:

Ca2++S042-—→CaS04

Ba2++S042-—→BaS04

Ca2++C032-—→CaC03

第二步:结晶作用,分子结合和排列形成微晶体,然后产生晶粒化过程。

第三步:大量晶体堆积长大,沉积成垢。

第四步:由于不同的条件,形成不同产状的结垢。

①碳酸盐结垢机理

碳酸盐垢[CaC03,CaMg(C03)2]是由于钙、镁离子与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结合而生成的,反应式如下:

Ca2++C032-=CaC03↓

Ca2++2HC03—=CaC03↓+C02↑+H20

Mg2++2HC03-=MgC03↓+C02↑+H20

碳酸盐垢是油田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沉积物。常温下,碳酸钙溶度积

为4.8×10-9,在25℃,溶解度0.053g/L。在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由于温度升高,压力降低,C02释放,使CaC03沉淀的可能性增加;而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当流体从高压地层流向压力较低的井筒时,C02分压下降,水组分改变,就成为CaC03溶解度下降并析出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硫酸盐结垢机理

油田硫酸盐垢主要有CaS04,BaS04和SrS04,而以CaSO4最为多见。

硫酸盐从水中沉淀的反应式如下:

Ca2++S042-=CaS04↓

Ba2++S042-=BaS04↓

Sr2++S042-=SrS04↓

对于CaS04垢,在38℃以下时,生成物主要是石膏CaS04·2H20,超过这个温度主要生成硬石膏CaS04,有时还伴有半水硫酸钙CaS04·l/2H20。

由于油田地层水中Ba2+较Sr2+高,所以生成的钡垢(重晶石)较锶垢(天青石)为常见。

BaS04结垢以地面站为主,凡结钡垢的站所辖油井一般高含Ba2+(Sr2+),单井结垢问题并不突出,而当不同层位生产井来水在站内混合,则导致垢的产生。

油田结垢一般的控制方法

油田水成为过饱和,其中一种盐不能再溶解时,则发生结垢。控制结垢的作用主要在于:

a. 防止晶核化或抑止结晶变大。

b. 分离晶核,控制成垢阳离子,主要是螯合二价金属离子。

c. 防止沉积,保持固体颗粒在水中扩散并防止在金属表面沉积

①控制物理条件

影响结垢的因素有温度、压力、水中含盐量、pH、成垢离子浓度以及水的流动状态、管线形状及其它环境等条件。要控制垢的生成,则可以控制和调节其一些条件,就可以改变盐垢的析出程度,抑制垢的生成。从设计角度考虑,输油管线的内壁应光滑或施以涂层,减少弯管,增加水的流速等。

②从水中除去成垢物质

对一般工业循环水,可采用软化水的方法,以减少或除去成垢离子,而在油田生产系统应用则受到话多因素的限制。长庆华池油田152区,地层水高含Ba2+,注入水含SO42-很高,两种水严重不相容,若能将注入水中S042-除去,则注入地层不会产生有害影响。但是地面上除去大量注入水中S042-从工艺上讲是困难的。对于集油站系统,如换热器,降低水的pH,可以使C032-,HCO3-变为C02气体,再用气提法或真空法除去,以控制CaC03结垢。

③ 避免不相容的水混合

④ 使用防垢剂

油田使用防垢剂为常用的控制结垢措施。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使用时需对防垢剂进行合理的评价与选择。

有机垢对储层的损害机理

有机垢:蜡、胶质和沥青质的沉积。它们又粘又稠,且沉淀可变形,易封住孔喉在孔喉的沉淀是不可逆的。

有机垢的产生:

(1)温度压力下降;

(2)侵入流体诱发(一些轻质有机溶剂,酸液等)

石蜡的沉淀是由于温度的下降,石蜡成分的析出造成(一般认为43度以上才能溶解)。

沥青质:分子复杂,一般为高度缩合的聚芳结构,分子中含有杂原子(S、O、N)以及金属原子(钒、镍等),其以聚集态呈悬浮形式存在于石油中,被胶质包围而稳定。

胶质:芳香烃和极性分子,还常含有杂原子和金属,围绕在沥青质结构周围,溶于油,有助于沥青质保持悬浮。

胶质沥青质沉淀对储层的伤害机理:

沥青质絮凝后,通常带正电,易吸附在粘土矿物上,孔隙表面形成多分子层,最后形成足够大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颗粒不能通过孔喉,从而堵塞孔喉,引起渗透率下降。

分析样品的选取与处理:

1)取样的基本原则是要有代表性,所取样品能覆盖研究区块不同层位和井段,以及不同的岩性与物性部位,最好做到不同的分析、评价项目进行配套取心。

2)对于用于室内评价实验岩心,使用前一般要经过洗油、洗盐和烘干处理。

2、岩芯分析

1)、储层岩性与物性资料

(1)储层岩石矿物组成与结构资料

岩石矿物的组成和结构资料主要包括:

岩石的骨架颗粒(如石英、长石和岩屑等)的粒度大小、分布、接触关系、成分和含量等;

粘土矿物和非粘土矿物的类型、含量和产状等,其中粒径小于37μm的矿物微粒的类型、含量和产状更为重要。

分析方法有:铸体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

2)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

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判断储层储集能力与渗流能力的重要资料,也是衡量储层损害情况的评价指标。该资料一般通过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仪取得。

3)储层岩石孔喉资料

储层岩石的孔喉资料主要包括孔喉类型、大小、分布、形状,连通性等。其中的孔喉大小与分布资料尤为重要,可以为选择暂堵颗粒的大小与分布以及判断固相与微粒损害机理提供依据。该资料主要通过压汞分析和薄片分析方法取得。

4)储层流体性质资料

储层流体性质包括储层中油、气、水的组成与性质指标。它们的作用是分析无机沉淀、有机沉淀、乳化堵塞和配置模拟试验流体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

地层水资料一般通过水分析方法取得,原油资料一般通过原油分析取得,天然气资料则是通过气相色谱方法取得。

5)储层敏感性室内实验评价资料

油气层敏感性主要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压力敏和水锁损害等。这些资料可以提供油气层发生敏感性的条件和损害程度,为各类工作液的设计、油气层损害机理分析和制定系统的保护油气层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油层损害的室内评价

敏感性指数为损害前、后的渗透率之差与损害前的渗透率的比值。

渗透率恢复值为损害后的渗透率与损害前的渗透率的百分比。

室内敏感性实验评价基础工作包括:

速敏性评价

速敏试验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储层中流速的变化与其渗透率伤害的关系,并找出其开始发生渗透率伤害的临界流速。

速敏性评价指标

无损害Dk≤0.05

弱损害0.05

中等损害0.3

强损害Dk>0.7

水敏性评价

首先,用模拟地层水测出岩心渗透率Kf,然后用次地层水(降低一半浓度的模拟地层水)测定岩心渗透率K,最后用纯水(淡水)测得岩心渗透率Kw。用Kw/Kf值便可得到岩心(地层)水敏程度的大小。

水敏评价指标

无水敏Iw≤0.05

弱水敏0.05

中等水敏0.3

强水敏IW>0.7

盐敏性评价

酸敏性评价

酸敏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各种酸液的酸敏程度,其本质是研究酸液与油气层的配伍性,为油气层基质酸化时确定合理的酸液配方提供依据。

酸敏评价指标

无酸敏Ia≤0.05

弱酸敏0.05

中等酸敏0.3

强酸敏Ia>0.7

碱敏性评价

碱敏性实验是用模拟地层盐水加入一定量的NaOH配成具有不同PH值的实验流体,以观察岩心在不同的高pH值流体作用下的伤害情况。

碱敏评价指标

无碱敏Ib0.05

弱碱敏0.05

中等碱敏0.3

强碱敏Ib>0.7

应力敏感性评价

有效压力即上覆压力与岩石中孔隙压力之差。实验目的是考察有效压力的变化对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影响,既研究岩石渗透率的压力敏感性,简称压敏(应力敏感)。

在实际生产中,随着开发过程的进行,地层压力逐渐下降,导致有效压力增加。由于有效压力的增加,储层岩石受到压缩,岩石中的微小孔道闭合,从而引起储层渗透率的降低,而渗透率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地下渗流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油(气)井的产能。

液锁伤害评价

液锁伤害是指侵入的液相和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气藏中油气在近井地带

的凝析产生的液相滞留对气藏渗透率的损害。

工作液伤害评价

液锁伤害是指侵入的液相和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气藏中油气在近井地带的凝析产生的液相滞留对气藏渗透率的损害。

工作液滤液评价

工作液的静态损害评价

系列流体损害评价

工作液动态损害评价

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规定,钻井液静态损害评价的渗透率恢复值75%、射孔液压井液渗透率恢复率应大于或等于85%,钻井液和射孔液才符合保护油层的要求。

4、油层损害的现场评价

(1)、试井评价

(2)、产量分析(递减分析、动态分析、可比井产量对比

(3)、测井评价

该评价方法与试井评价互为补充。一般情况下,利用测井资料可准确地判断油(气)层是否受到钻井液滤液的侵入,并能计算侵入的深度。严重的油(气)层损害会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主要的测井方法有:

时间推移测井

在裸眼井中用电阻率测井方法

深浅双侧向测井

微球形聚焦测井

深、中感应测井和八侧向测井

油田化学剂检测的关键是标准和产品

一、采样

GB/T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13732 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

二、溶液与试剂的制备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实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三、物理化学性质测定方法

GB/T6324.1 有机化工产品水溶性实验方法

GB/T6368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T 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T 261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

GB/T 501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T 353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B/T 1632 聚合物稀溶液粘数和特性粘数测定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16783 水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

GB/T 16782 油基钻井液现场测试程序

四、油田常用化工产品质量标准及测定方法

盐酸、冰乙酸、硼酸、氢氟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氯化钾、碳酸钾、硅酸钠、重铬酸钠、甲醛、聚丙烯酰胺(产品、特性粘数、残留丙烯酰胺含量、水解度、粒度、溶解速度、分子量)、

水处理剂聚马来酸酐、有机膦酸盐(ATMP、EDTMP、HEDP)、聚合氯化铝等

五、数据处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六、包装与标志

GB/T 190 危险物包装标志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 GB16483-20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包括以下十六部分内容。

3.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应急电话、传真等信息。

3.2 成分/组成信息

标明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和通用名。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无论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

3.3 危险性概述

简要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险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1批准2000-07-1实施

3.4 急救措施

指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的处理方法,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

3.5 消防措施

主要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合适灭火介质,不合适的灭火介质以及消防人员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法,灭火注意事项等。

3.6 泄漏应急处理

指化学品泄漏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

3.7 操作处置与储存

主要是指化学品操作处置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3.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在生产、操作处置、搬运和使用化学品的作业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化学品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方法和手段。包括:最高容许浓度、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

3.9 理化特性

主要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外观与性状、pH 值、沸点、熔点、相对密度(水=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燃烧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辛醇/水分配系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溶解性、主要用途和其他一些特殊理化性质。

3.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主要叙述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包括:稳定性、禁配物、应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

3.11 毒理学资料

提供化学品的毒理学信息,包括:不同接触方式的急性毒性(LD50、LC50)、刺激性、致敏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等。

3.12 生态学资料

主要陈述化学品的环境生态效应、行为和转归,包括:生物效应(如LD50、LC50)、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环境迁移及其他有害的环境影响等。

3.13 废弃处置

是指对被化学品污染的包装和无使用价值的化学品的安全处理方法,包括废弃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3.14 运输信息

主要是指国内、国际化学品包装、运输的要求及运输规定的分类和编号,包括:危险货物编号、包装类别、包装标志、包装方法、UN编号及运输注意事项等。

3.15 法规信息

主要是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款和标准。

3.16 其他信息

主要提供其他对安全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包括:参考文献、填表时间、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等。

《化学品危险性鉴定报告》报告内容

样品名称送样单位

鉴定单位生产单位

样品外观与性状(颜色、状态、气味等)

鉴定结果(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

签发日期

爆炸危险性鉴定结果氧化剂危险性鉴定结果

易燃性危险性鉴定结果腐蚀性危险性鉴定结果

毒害性危险性鉴定结果放射性危险性鉴定结果

其它危险性鉴定结果

理化性质储运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灭火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防护措施

长庆油田分公司

外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2007年7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的判定

第三章管理职责划分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准入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的采购

第六章危险化学品的验收

第七章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第八章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第九章危险化学品包装、运输

第十章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的处置

第十一章培训与应急救援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用于科学研究、化验分析和油气生产勘探开发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油田公司所属各单位直接外购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各生产单位、项目组对承包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直接归于危险化学品管理范围。

第五条国务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明文规定列入危险化学品类别的,虽未列入第四条款,也直接归于危险化学品管理范围。

第六条上述第四、第五条款规定以外,无法确定其危险性的化学品,以省级及以上危险化学品鉴定部门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化学品危险性鉴定报告》(报告内容见附录)为依据,由质量安全环保处会同保卫部、物资装备部、安全环保监督部、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勘探开发研究院、事务管理部等部门联合进行判定。判定认为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化学品,也归于危险化学品管理范围。

氮气储粮技术

氮气气调储粮技术 气调防治储粮害虫有许多优点,许多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主要是仓房气密性和处理成本较高造成的,目前这些也都已经得到解决。 被处理的商品中无残毒 对工作人员安全 对环境安全 低氧具有抑霉效果; 通过降低粮食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品质 害虫产生抗性的风险低要求较高的气密 性 处理时间长 增加储藏费用 无警戒气味 良好的仓房条件 和密闭技术 制氮技术的快速 发展 检测仪和报警仪 成型 一、气调防治储粮害虫 1、产生的一些主要论述 粮堆中氧浓度降低到2%~4%时,对大多数储粮害虫有致死作用,氧浓度进一步降低,将加速害虫死亡。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害虫呼吸更剧烈,耗氧量和失水量都大,死亡较快;在温度较低时,害虫呼吸速度下降,耗氧量和失水量都较小,死亡较慢;因此,氮气气体浓度应达到98%以上,保持时间依据粮温确定,温度在23℃以上时,需保持30天。 (澳大利亚研究表明,低氧对储粮害虫的致死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水分含量12%以下的粮食中,当氮气中氧浓度在0~%时,温度在23℃时,需28天时间杀死所有的害虫,而在18℃时,则需要105天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杀虫效果。) 2、防治害虫的机理 细胞水平的酸化导致生理作用的破坏。对生物而言,乳酸发酵是在缺氧条件下最重要的提供能量的方式。人们发现,当把一些昆虫暴露在纯氮或缺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虫体内的乳酸水平显著提高。害虫的死亡是由于体内大量乳酸聚积所致; 有人认为其毒理影响归因于脱水和作为能量代谢底物甘油三酯的缺乏。 3、低氧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 不同试虫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差异显著。 氧气含量0%时,玉米象>米象>谷蠹>书虱>锯谷盗; 氧气含量1%时,玉米象>米象>锯谷盗>书虱; 氧气含量2%时,书虱>米象>玉米象>锯谷盗 说明: ①书虱对低氧环境的忍耐性较之鞘翅目的甲虫弱,且对环境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很敏感;

AR技术应用介绍

A R技术应用介绍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3D小熊玩腻了?几款AR增强现实软 件介绍 2015-03-06 18:13:40 来源:pconline 原创作者:唐山居人责任编辑:caoweiye (评论25条) 返回分页浏览 比3D小熊更好玩:魔幻家具随你摆弄 风靡微信的“3D小熊”大家都玩了吧,很多人都想知道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通俗来讲,奇幻咔咔的实现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摄像头识别图片,调出程序中的虚拟动画,来让小熊唱歌跳舞。其背后的技术,则被称为增强现实(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的简称)。 图01 最近在微信上风靡的“3D小熊” AR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将真实世界信息与虚拟世界信息“无缝”融合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实时计算以及智能匹配技术,将虚拟信息直接叠加到

真实世界的一种形式。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进而实现增强现实这一终极目的。 其实AR应用在现实中已经起步很长一段时间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段时间微软Windows 10发布会上推出的那具Hololens眼镜(全息虚拟现实眼镜)。当然Holole ns的技术含量太高,价格也非一般用户能够接受(至少现在是这样),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什么“物美价廉”的AR应用可以耍一耍呢? 图02 微软在Win10发布会上展示的Hololens全息虚拟现实眼镜 1. 哈根达斯——2分钟的音乐会 Concerto Timer是这家着名冰激凌企业推出的一款AR应用,使用方法几乎和3D 小熊一模一样,就是下载这款软件,然后通过摄像头对准任意一个哈根达斯商标,这时瓶盖上就会出现一个虚拟的音乐家演奏小提琴曲。而且这款应用最大一个亮点是,如果你买一盒就会出现一个小提琴手,买两盒则会多出一位大提琴手加入演奏。实话实说,营销的确给力!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第1章

第1章绪论 1.1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1.1.1 能源的概念 能源(Energy source)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无论我们打开电视欣赏节目,还是打开灯光照明;无论是乘坐火车、飞机旅行,还是驾车、乘公交上下班;无论用空调、冰箱制冷,还是用燃气、煤炭燃烧制热;从大型工业设备运行,到小型手机充电;花草果蔬沐浴阳光,人造卫星升入太空;一句话,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能源。 能源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英百科全书》讲:“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定义:“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1.2 能源的分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能源。 1. 按属性分类 (1)可再生能源:可重复产生的一次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会因为长期使用而减少,可以循环再生。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补充,称为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 按开发程度分类 (1)常规能源:是长期以来人类广泛生产和利用的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2)新能源:近年来才被人们重视,还没有大量使用,需要采用新技术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风能等。

互联网应用技术)

《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操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适用专业:新华—信息技术类专业使用 教材:《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08590-1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课程是我院新华信息技术类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可以系统地了解等相关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和提高学员建设与管理维护网络信息系统涉及到的各种专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各种专业技术在网络信息系统整体框架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各种专业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能力,达到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考核方法 《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技术》为课程考试必考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以在线进行考核。 三、课程的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通过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认真学习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地表述,并能独立做好实验,对网络基础技术进行分析,同时也是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地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在考试时会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进行考核;“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清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目的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网络定义及发展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以资源子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AR技术应用介绍

3D小熊玩腻了?几款AR增强现实软 件介绍 2015-03-06 18:13:40 来源:pconline 原创作者:唐山居人责任编辑:caoweiye (评论25条) 返回分页浏览 比3D小熊更好玩:魔幻家具随你摆弄 风靡微信的“3D小熊”大家都玩了吧,很多人都想知道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通俗来讲,奇幻咔咔的实现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摄像头识别图片,调出程序中的虚拟动画,来让小熊唱歌跳舞。其背后的技术,则被称为增强现实(AR技术,Augmented Reality的简称)。 图01 最近在微信上风靡的“3D小熊” AR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将真实世界信息与虚拟世界信息“无缝”融合的一

种技术。它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实时计算以及智能匹配技术,将虚拟信息直接叠加到真实世界的一种形式。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进而实现增强现实这一终极目的。 其实AR应用在现实中已经起步很长一段时间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段时间微软Windows 10发布会上推出的那具Hololens眼镜(全息虚拟现实眼镜)。当然Hololens的技术含量太高,价格也非一般用户能够接受(至少现在是这样),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什么“物美价廉”的AR应用可以耍一耍呢? 图02 微软在Win10发布会上展示的Hololens全息虚拟现实眼镜 1. 哈根达斯——2分钟的音乐会 Concerto Timer是这家着名冰激凌企业推出的一款AR应用,使用方法几乎和3D小熊一模一样,就是下载这款软件,然后通过摄像头对准任意一个哈根达斯商标,这时瓶盖上就会出现一个虚拟的音乐家演奏小提琴曲。而且这款应用最大一个亮点是,如果你买一盒就会出现一个小提琴手,买两盒则会多出一位大提琴手加入演奏。实话实说,营销的确给力!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 一、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 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1)太阳能热利用和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辐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它可分低温(100-30

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等。 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太阳电池类型很多,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电池、化电池等。当前发展主要障碍是光电池成本高。 3)光化学转换技术。光化学是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反应的一个化学分支。光化学电池是利用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电解液内形成电流,并使水电离直接产生氢的电池。 二、风能: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岸,季风强盛。全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kw,在世界各国排列第三,可开发利用的约为2/10,即约3亿千瓦.可以有效利用的风速范围为3-20米/秒. 近期可开发的约为1.6亿kw,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风能储量居我国前列。风力发是技术关键是大型风力机的叶片设计、制造和安全性技术,二是优化运行控制方案与控制系统。

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介绍产品讲解

使用说明书 目录 概述:智方热能表性能介绍第一部分:工作原理及结构第二部分: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安装、注意事项第四部分:选型 第五部分:维修说明

一、智方热能表技术说明: 1、热能表由三个组成部分: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 智能计算器。 2、三个组成部分均需电池供电才能正常工作,电池寿命长 达5年以上。 3、芯片内容包括: a.流量传感器计量参数:如智能误差修正系数,温度修正, 流量传感器安装位置的修正等; b.配对温度传感器参数:如智能配对修正功能; c.计算器参数:如热量计算及修正公式,内部控制程序; d.各种参数测量设置与信息储存等; e.错误代码判断及显示功能。 4、芯片内容的设置与改写是在生产线及检验线上通过专 用设备及程序自动完成的。 5、断电保护,数据可以保存100年:当电源中断时,热能表保存所有有效数据,如累积流量,累积热量等。故障排除后,数据自动恢复。 二:智方热能表性能介绍: A、测量精度高 1、Pt1000测温更准。 2、超低功耗MCU,16位AD温度测量分辨率<0.01oC。 3、热系数K动态校正,使热量计算更准确。

B.使用可靠: 1、全中文显示累积热量、累积冷值,累积流量、进水温度、出 水温度,瞬时流量,累积工作时间等,显示内容全面。 2. 防尘、防水、防凝露、防磁场攻击、防拆卸、防止人为破坏。 3. 采用先进的MCU,整表静态功耗<5μA,有效延长电池使用 寿命。 C.安装方便: 水平安装,回水管安装 三、智方热能表技术指标

第一部分:工作原理及结构 一、原理公式 按热力学理论,一物体散发的热量值Q为: Q=∫qmΔhdt 式中:qm为流体质量流量 Δhdt为时间为热循环系统进出口比焓差 上式在实际应用中不被使用,因为热焓差不是可直接测量的量。实际上热焓值主要与介质的成分有关,因为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所以压力影响可忽略不计,上式可转化为: 式中:Cp为进出口平均介质比热值 ΔΘ为进出口温差值 qv为介质体积流量 ρ(Θi)为介质密度 将值组合为新值,即为热量系数K。所以实际应用的热量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 热量系数;热介质(水)成分的参数,是热介质在实际温度的函数, 流量传感器测量热介质流过热循环统体积值; 热电阻对测量热循环系统进、出口温差值;

简述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作业精

简述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及应用作 业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简述风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风能概述 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除水能外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发展风力发电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风能资源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发展潜力巨大。据最新风能资源普查初步统计成果,中国陆上离地10m高度风能资源总储量约43. 5亿kW,居世界第1位。其中, 技术可开发量为2. 5亿kW, 技术可开发面积约20万km2, 此外,还有潜在技术可开发量约7900万kW。另外,海上10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为7. 5亿kW。全国10m高度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超过10亿kW,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东南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 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海峡时,由于峡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是中国风能最佳丰富区。中国有海岸线约1800km,岛屿6000多个,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m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功率密度在500W/m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麂、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年有效风速( 4-25m/s)时数约在7000-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km之内。而且海上风电场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海上风能丰富区 中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10m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7. 5亿kW。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海水表面粗糙度低,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可以降低风电机组塔架高度。海上风的湍流强度低,没有复杂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可减少风电机组的疲劳载荷,延长使用寿命。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以下,年有效风速( 4-25m/s)时数在3000h以下。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大, 湖南衡山、湖北的九宫山、河南的嵩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黄山、云南太华山等也较平地风能为大。 风力发电

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

最近有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问我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给大家解答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我是研究产业互联网的。我把产业互联网简单粗暴分为两段:商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其实是一体的,即:产供销企业之间通过互联、通过大数据驱动,做到实时地、敏捷的业务联动。 现在啊,国家要推工业互联网,要给钱支持,所以好多人都号称自己是工业互联网,导致这个领域现在变得模糊不清。 而且,在工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这块,中国政府也多年来陆续推了好几个战略,这更把问题引向复杂: 1、中国制造2025:核心工艺、核心原材料研发、核心零部件、核心装备设备研发的向上提升 2、智能制造:单个设备智能化、智能设备之间互联互动、全自动化无人黑灯车间。所谓单个设备智能化,就是要有智能OS,和手机有iOS/Android一样,可以用高级4GL语言编程,可以有UI界面操作,可以进行App安装,可以用数据通讯网络进行远程升级/控制/调试 3、两化融合: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业化就是要全自动化装备设备,能采集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生产用料情况,这样就和信息化的车间调度、高级排产、物料采购很好的联动在一起 4、互联网+协同制造:这是中国政府2015年出台“互联网+”战略时在其中提出的一项。重点是:4.1、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基础数据共享、工业

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4.2、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4.3、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制造;4.4、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5、工业互联网: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协同制造只是其中的一项,没有太多细则,所以这次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专门把细则和攻关专项确定了下来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版)指出,应用领域正从单个设备、单个工艺、单个企业,向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领域拓展。 四大典型应用: 工业现场的全生产过程优化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企业内运营管理决策优化,企业间协同的资源配置优化 工业互联网技术是什么、应用于哪些方面?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浅谈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

浅谈国内外绿色储粮技术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张磊( 高军胡智佑 (北京通县徐辛庄国家粮食储备库) 摘要虽然近年来人们对绿色储粮意识逐步加强,不断加大对粮食仓储的科技投入,但目前还是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虫、霉,以确保粮食的储存安全。但由于长期单一或不当的使用化学药剂,不但在杀虫不彻底时使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加,而且对粮食、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畜健康。因此,近年来绿色储粮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低温储粮、气调储粮、非化学药剂防虫治虫等先进绿色储粮技术的研究应用。关键词绿色储粮低温储粮气调储粮非化学防治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由于其在储藏过程中常遭受虫、霉、鼠等有害生物的侵害,造成重量和质量的损失以外,还受熏蒸杀虫剂等化学因素影响,使粮食或多或少带有一定量的药剂残留,造成化学污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营养价值高的粮油食品的需求日趋迫切。因此,实施绿色储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粮食储藏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确保储粮安全、卫生、环保的必然选择。 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绿色储粮技术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技术,它是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得以更新、发展和完善的。近二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相关科学家们,以少用或尽量不用化学药剂和提高现有药效为前提,在害虫综合治理、探索化学药剂的替代方法和改进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为此,对环境无污染、同时也不会产生抗药性的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 1 低温储粮技术 温度是影响粮油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粮堆内的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份在水分和氧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还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在不冻坏粮食的情况下,采取不同方式降低储粮温度,就能抑制粮堆内各种生物成份旺盛的生命活动,减少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延缓储粮陈化速度,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绿色储粮技术。 低温储粮的历史非常悠久,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最为安全、可靠、合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储粮技术,其不但可以延缓粮食陈化,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而且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研究表明:温度降低10℃,食用粮的生化反应速度就减少一半;粮食保持一定的活力:在t=O~50 ℃范围内,每降低5℃,种子的寿命增加一倍。一般环境温度为8℃~15℃时,是储粮害虫生命活动的最低界限,如果低于此温度,害虫就不能发育和繁殖;如温度低于8℃~一4℃,害虫就处于冷麻痹状态;如果该温度持续的时间很久,害虫就可能致死。如果温度低于一4℃,达到破坏害虫体内的细胞结构时,害虫则致死。 2 气调储藏技术 目前气调储藏技术主要有真空储藏、充N2气调储藏、充CO2气调储藏等,但只有CO2气调储藏被广泛推广运用。研究证明:当粮堆中氧气浓度降到2%左右,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40%—60%时,能使粮堆中绝大多数储粮害虫死亡,好氧霉菌可受到抑制,粮食自身呼吸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人类生存和进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进展史直接阻碍人类的进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进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进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进展的要紧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进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进展的里程碑能够这么讲,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进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如此四个里程碑式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以后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进展所需要的储量,同时可不能造成阻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后对能源的需求以后的人类社会依旧要依靠于能源,依靠于能源的可持续进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专门清晰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进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峻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查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以后如能实现核能的完全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特不紧密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以后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我国低温储粮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

我国低温储粮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 向长琼 周 浩 张华昌 陶 诚 (中储粮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610091) 摘 要 概述了低温储粮的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现阶段自然低温、机械通风、机械制冷以及积极运用新能源进行低温储粮的技术措施,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低温储粮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低温储粮 技术体系 应用 现状 低温储粮是通过控制温度,使粮食处于15℃以下的低温状态,提高粮食储藏稳定性的一种控温储藏技术。粮食低温储藏可以预防和消除粮食储藏过程中的自然发热现象,减少药剂用量,减少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维生素和粮食固有风味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的新鲜品质,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为安全、可靠、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储粮保鲜技术。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应用了低温储粮技术,特别是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具有代表性。德国首次提出机械制冷低温储粮,研发了谷物冷却机,现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已被德国粮食仓储业普遍采用,完全替代了化学药剂的使用。美国国会在1989年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低温储藏作为防止粮食发生霉变和虫害的主要方法。日本是进行低温储藏研究最早的国家,上世纪50年代,日本就正式建造了低温储粮仓库,此外,还研究了利用海底低温水下储藏粮食的技术并成功地用于实仓储粮。在我国,低温储粮技术已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应用,且在成品粮的储存上已初具规模,呼和浩特、上海、长沙、四川等多地都建立了成品粮储备低温仓,使得成品粮的安全储存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各异。我国的低温储粮技术既不能像日本那样大规模地发展机械制冷低温仓,也不能像美国等国采用机械通风冷却为主, 甚至视为唯一的低温方法。我们应根据自身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粮食仓储的现状,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技术体系。纵观我国低温储粮的应用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自然低温储粮 自然低温储粮是利用自然冷源来降低和维护粮温的低温储藏技术,可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但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季节的限制较大。我国低温储粮有充足的自然冷源,可因地制宜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低温条件。1.1 利用洞仓、地下仓实现低温储粮 洞仓、地下仓是根据地形地貌修建的一种储粮仓型。它利用土层等自然低温资源实现粮食低温储粮,具有密闭、隔热和便于机械化作业的特点。 近年来,针对这两种仓型的应用实践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研究这两种仓型建筑技术、结构设计以及机械化配套。如付明堂[1]主要研究了地下仓在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分布规律。涂成顺[2]计算分析了地下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筒仓仓壁在填土和装粮不同阶段的内力和位移变化,仓壁受力特点、厚度取值,比较了不同方案仓壁的受力性能及经济性能。郭明利[3]分析了桩围复合式新型地下仓的结构形式,计算了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找到了桩直径、腰梁竖向间距等参 *收稿日期:2015-01-05 通讯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广富路239号32幢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氮气储粮技术

气调防治储粮害虫有许多优点,许多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主要是仓房气密性和处理成本较高造成的,目前这些也都已经得到解决。 被处理的商品中无残毒 对工作人员安全 对环境安全 低氧具有抑霉效果; 通过降低粮食的呼吸,有利于保持品质 害虫产生抗性的风险低要求较高的气密 性 处理时间长 增加储藏费用 无警戒气味 良好的仓房条件 和密闭技术 制氮技术的快速 发展 检测仪和报警仪 成型 一、气调防治储粮害虫 1、产生的一些主要论述 粮堆中氧浓度降低到2%~4%时,对大多数储粮害虫有致死作用,氧浓度进一步降低,将加速害虫死亡。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害虫呼吸更剧烈,耗氧量和失水量都大,死亡较快;在温度较低时,害虫呼吸速度下降,耗氧量和失水量都较小,死亡较慢;因此,氮气气体浓度应达到98%以上,保持时间依据粮温确定,温度在23℃以上时,需保持30天。 (澳大利亚研究表明,低氧对储粮害虫的致死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水分含量12%以下的粮食中,当氮气中氧浓度在0~%时,温度在23℃时,需28天时间杀死所有的害虫,而在18℃时,则需要105天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杀虫效果。) 2、防治害虫的机理 细胞水平的酸化导致生理作用的破坏。对生物而言,乳酸发酵是在缺氧条件下最重要的提供能量的方式。人们发现,当把一些昆虫暴露在纯氮或缺氧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虫体内的乳酸水平显着提高。害虫的死亡是由于体内大量乳酸聚积所致; 有人认为其毒理影响归因于脱水和作为能量代谢底物甘油三酯的缺乏。 3、低氧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 不同试虫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差异显着。 氧气含量0%时,玉米象>米象>谷蠹>书虱>锯谷盗; 氧气含量1%时,玉米象>米象>锯谷盗>书虱; 氧气含量2%时,书虱>米象>玉米象>锯谷盗 说明: ①书虱对低氧环境的忍耐性较之鞘翅目的甲虫弱,且对环境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很敏感; ②有氧气存在的低氧条件比无氧环境更易引起米象与玉米象的死亡。

2020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doc

2020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目 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2020年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更新:2019-12-27 13:50:06 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承德石油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 包含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机械工程系电气与电子系热能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石油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外语与旅游系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专)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 化工装备技术(专) 数控技术(专) 工业设计(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本科)(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电气与电子系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专)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 应用电子技术(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专)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 应用电子技术(专) 工业自动化仪表(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本科)(专)热能工程系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 油气储运技术(城市燃气方向)(专) 油气储运技术(专)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专)化学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专)石油化工技术(专) 工业分析技术(专) 药品生产技术(专) 精细化工技术(专) 应用化工技术(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办)(专) 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教育本科)(专)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校企合作办学)(专) 计算机网络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软件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校企合作办学)(专) 软件技术(与韩国新罗大学合办)(专)

产品技术说明书样本

产品技术说明书样本 本文是产品技术说明书样本,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概述 本产品为LED-901充电式手电筒,公司遵循国家行业执行标准:GB7000.13-1999,确属本公司产品质量问题,自购置之日起保修期为3个(非正常使用而致使产品损坏,烧坏的,不属保修之列。) 2.技术特性 ●本产品额定容量高达900mAH。 ●超长寿命电池,高达500次以上循环使用。 ●采用节能,高功率,超长寿命的LED灯泡。 ●充电保护:充电状态显示红灯,充电满显示绿灯。 3.工作原理 LED灯由电池提供电源而发光,此电池充电后可重复使用。 4.结构特性:(略) 5.使用和操作 ●充电时灯头应朝下,将手电筒交流插头完全推出,直接插入AC110V/220V 电源插座上,此时红灯亮起,表示手电筒处于充电状态;当充电充满时,绿灯亮起,表示充电已充满。 ●使用时推动开关按键,前档为6个LED灯亮,中间档为3个LED灯亮,后档为关灯。 ●充满电,3个LED灯可连续使用约26个小时,6个LED灯可连续使用16个小时 6.故障分析与排除 ①使用过程中若发现灯不亮或者光线很暗,则有可能是电池电量不足,如果充电后灯变亮则说明手电筒功能正常,如果充电后仍然不亮,则有可能是线路故障,可以到本公司自费维修。 ②使用几年后若发现充电后灯不亮,则极有可能是电池寿命已到,应及时到本公司自费更换。

7.维修和保养 ●在使用过程中,如LED灯泡亮度变暗时,电池处于完全放电状态,为保护电池, 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充电(不应在LED灯泡无光时才充电,否则电池极易损坏失效。) ●手电筒应该经常充电使用,请勿长期搁置,如不经常使用,请在存放2个月内补 充电一次,否则会降低电池寿命 8.注意事项 ●请选择优质插座,并保持安全规范充电操作。 ●产品充电时切勿使用,以免烧坏LED灯泡或电源内部充电部件。 ●手电筒不要直射眼睛,以免影响视力。(小孩应在大人指导下使用。) ●勿让本产品淋雨或者受潮。 ●当充电充满时(绿灯亮起),请立即停止充电,避免烧坏电池。 ●非专业人士请勿随便拆卸手电筒,避免引起充电时危险。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高分子吸水树脂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_周效全

油田化学 高分子吸水树脂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 周效全 (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646002泸州邻玉场) 摘 要 高分子吸水树脂因其奇特的性能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应用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高分子吸水树脂在油田化学中开发应用的可能性。 主题词 高分子化合物 树脂 油田化学 应用 分析 高分子吸水树脂是由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的范特(Fanta)等人在60年代末期首先开发研究成功的,它是用铈盐作引发剂合成的淀粉 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水解产物。因高分子吸水树脂奇特的性能和可观的应用前景,30年来发展极其迅速,由一般的应用性能、功能,向智能化多功能材料高层次开发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然而,在石油工业的油田化学领域的开发应用未见报道,故本文旨在油田化学相关专业领域对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应用作些探讨,以期引起油田化学工作者的兴趣。 高分子吸水树脂技术发展概况 高分子吸水树脂是一种含有强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通常具有一定交联度的三维高分子材料。它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吸水能力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迄今为止,研制成功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最高吸水倍数可达5000倍。高分子吸水树脂达到吸水平衡后就成为高聚物水凝胶。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高增稠性三大功能,并且已向着智能性高聚物水凝胶发展。其类型有天然聚合物接枝共聚物类、半合成聚合物类和合成聚合物类三大类,产品形态有粉状、颗粒状、球形状、薄片状、纤维状、胶乳状等。高分子吸水树脂是高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中盐类物质的存在、pH值的变化都可能显著影响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这就限制了高分子吸水树脂在含盐流体领域内的应用。如何改变高分子吸水树脂对盐类物质、pH值的敏感性,增强其对盐、pH值的抗敏性,这是今后研究高分子吸水树脂要解决的重大课题。90年代以来,这类研究尤其活跃,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如美国专利文献 1 上报道的采用相当量的摩尔数的氨基或季铵基与羧基反应生成的聚合物树脂,可吸收大量含二价阳离子(如Ca2+,Mg2+)等的水溶液。 油田化学应用高分子吸水树脂的探讨 1 在油气田地面管输建设中作密封材料 将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塑料或橡胶等材料混合,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使树脂与塑料或橡胶的不相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制成密封材料。也可经过特殊处理制成特殊的密封材料,这种特殊材料遇到水或其它水性流体就急速发生膨胀,因此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在石油工业中,油气管输或其它流体管输是很常见的,要过江过河,为了防止油气渗漏、废水渗漏等污染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必须在管输连接处,甚至整条管输线作密封或包装密封处理,高分子吸水树脂类密封材料是理想的选择。 2 在油气田钻探中用作化学堵漏材料 化学堵漏在油气田钻探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措施。80年代以来,油田化学工作者开展了化学堵漏材料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因价格昂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化学堵漏剂技术的发展 2 。目前,现场已开发应用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类的堵漏剂有SYZ,PAT和TP 9010型品牌。然而因其吸淡水倍数不高,一般只有30倍~ 70倍,以及其它方面的技术因素,致使堵漏作业效果不甚理想,成本上升。因此,应大力研究开发高吸水倍数的,耐压性好的,并能抗一定电解质浓度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类堵漏剂,并降低堵漏成本。开发合成型高浓度胶乳(W/O)型(乳液或微乳液型)高分子吸水树脂类堵漏剂预计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3 在油气田钻探中作钻井液处理剂 七五 、 八五 以来,水溶性高分子在油气田钻 66 钻 采 工 艺 1998年 第21卷 第5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