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发表时间:2016-03-30T11:44:02.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马赛娇

[导读]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合理的营养。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300308

摘要: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合理的营养。合理安排平衡膳食,科学摄取营养,可有效预防与膳食相关的疾病,维护身体健康。本文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进行了分析了,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群体;营养;膳食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食物提供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用以维持生理和生活的需要,保证人体的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更加强烈,对膳食的需求更加注重营养,因此,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一、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孕妇营养不仅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维持自身健康,还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顺利分娩和产后乳汁分泌所必需。孕妇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婴幼儿、青少年直至成年后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因此,应重视孕妇的营养补充,以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1)孕前期 (孕前3~6个月):应多摄入含叶酸食物,建议最迟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400ug/d,并持续整个孕期,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和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保证摄入加碘食盐,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以预防由于缺碘造成的新生儿克汀病的危险性。

(2)孕早期 (1~12孕周):胎儿生长发育速率相对缓慢,且多数妇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因此孕早期的膳食应富营养、少油腻、易消化及适口,且不必强调饮食规律性,更不可强制进食,宜少食多餐,保证营养。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及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物200g),以避免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对胎儿早期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从孕中期开始,胎儿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并且母体子宫、乳腺等器官也逐渐变化。因此,孕中(13~27孕周)、末期(28孕周~分娩) 均需相应增加摄食量,以满足孕妇显著增加的营养需求。建议每日增加约(5O~100)g的鱼、禽、蛋、瘦肉的摄入量,鱼类作为动物性食物的首选,每周最好能摄入2~3 次,每天还应摄入1个鸡蛋,除食用加碘盐外,每周至少进食一次海产品,以满足孕期碘的需要。适当增加奶类摄入,每日至少摄250m L牛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及补充 300mg钙,或 (400~500)ml低脂牛奶,以满足钙需求。由于孕妇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所以建议孕妇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二、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研究表明,儿童中,尤其是偏食、挑食的儿童中,更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智力发育迟滞、机体防御机制损害,使得其癌症的发病率增加。因此家长应根据这一期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营养素的需要量,安排平衡的膳食保证全面的营养供给,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1)儿童的膳食组成应多样化,以保证供给均衡的营养。儿童的膳食应注意食物品种的选择和变换,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如,荤菜素菜的合理搭配,粗粮细粮的交替使用。食物的软硬应适中,温度要适宜,色香味形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以促进食欲,并与其消化能力相适应。

(2)日常饮食中要要多鼓励儿童吃天然食品,摒弃垃圾食品,注意坚持“一多四少”原则,也就是要多吃醋、少吃糖、盐、酱油和味精。这是因为醋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帮助儿童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营养养分的充分吸收,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童机体的新陈代谢;而食糖过多将会使儿童冲动任性、好哭爱闹;儿童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消化和排除多余的钠,容易为肾病和高血压留下病根;过多的使用酱油将会导致儿童产生反应性疾病,如腹泻、肠炎等;味精食用过多,将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儿童的消化系统紊乱,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3)结合季节四时气候变化,让儿童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营养。春季天气回暖,万物生发是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的季节,这时应及时供给儿童富含钙质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夏季暑热潮湿,容易食欲不振是儿童消耗体能最多的季节,这时应安排儿童多吃清淡、消暑食品,如瓜果、鸭、鱼、瘦肉、绿豆等,但要冷饮适量,尤其是碳酸饮料不喝为好。秋季温差较大,就应提供儿童进食有营养而且性平和的食物。比如梨、萝卜、银耳、芝麻、藕、绿叶菜等。冬季天气寒冷,儿童要储存热量抵抗寒冷,并要保证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及时供给儿童热量高的食品,选择能增强肌体抵抗力的食品,并且每天为儿童提供具有抗寒防病毒感冒的保健营养汤水。三、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出现病理改变。合理膳食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的营养,还可以为老年人对一些疾病进行预防。

(1)老年人营养的要求:热量要节制,蛋白质的质量要好,无机盐及维生素的摄入要足够。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活动减少,因此每日总热量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老年人体内的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容易发生氮代谢的负平衡,需要优质蛋白质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但数量不宜过多;老年人钙的分解增强,易引起钙的负平衡,容易出现脱钙、骨质疏松、骨折,这就需增加容易吸收并含钙较高的食物,还应注意进食含铁食物,以补充血红蛋白预防缺铁性贫血。

(2)老年人膳食的制作及餐次安排:要求细碎、软烂租适量植物纤维的食物搭配。蔬菜宜尽可能采用细嫩绿叶部分制作、易嚼食物、不易用油煎、炸、爆及大块食物。膳食宜清淡可口,老年人常患心血管疫病而主食量又少,饮食不宜过咸、过粘和油腻。老年人每日食盐宜在10g以内,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每日应控制在5g左右。注意色、香、味防止食物单一化。要少食多餐,这样增加胃肠糯动和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起到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3)老年人的治疗膳食:对老年人的治疗膳食,除根据医疗需要给予特定膳食外,还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及热

特殊人群营养

特殊人群营养 第一章、孕妇营养与膳食 (一)孕妇的生理特点 1、内分泌系统改变基础代谢率增加,原因:雌激素作用与甲状腺功能亢进 2、消化系统改变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孕妇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与胀气等现象 3、循环系统改变心排除量增加,血压变化,血容量增加,血液成分变化 4、泌尿系统改变肾排泄负荷增加,肾功能相对不足 5、呼吸系统改变上呼吸道粘膜水肿,局部抵抗力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6、体重及体成分 (二)孕期营养重要性 1、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A、营养性贫血:血容量增大导致(缺铁,致母体缺铁性贫血;缺叶酸,致母体巨幼红细胞贫血)B、骨质软化症:缺钙C、营养不良性水肿D、妊娠综合症(严重营养不良时发生) 2、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与婴儿健康的影响 A、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增加(营养素缺乏或过多,酗酒)B、对胎儿、婴儿智力发育的影响C、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增加D、围生期婴儿死亡率增加(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E、巨大儿(可能因为孕妇血糖升高) (三)孕期营养需要 孕妇从开始到分娩前,体重增加12kg(包括胎儿、胎盘、羊水),其中水分为7kg,脂肪4 kg ,蛋白质1 kg 。 增加热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钙、铁、碘、锌)、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A与C、维生素B12与叶酸、维生素D)。 1、能量(1)孕早期(2)孕中、后期(增加200kcal/天) 2、蛋白质约需要蛋白质920克,从第5个月开始增加蛋白质。 3、脂肪占总能量20%~30% 饱与:单不饱与:多不饱与=1:1:1 注意n-3系与n-6系多不饱与脂肪酸的摄入比例=1:4~6 4、矿物质 (1)钙 1500mg,每天进食奶或奶制品 (2)铁防止缺铁性贫血:多摄取血红素铁(动物肝脏、血液、瘦肉),加服铁剂 5、维生素 (1)维生素A 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2)维生素D 晒太阳(3)维生素E 坚果与植物油(4)维生素B1 就是脱羧酶与转酮醇酶的辅酶,与能量代谢有关。缺乏时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早孕反应。 (5)维生素B2 参与三羧酸循环及呼吸链中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代谢有关。缺乏时的典型症状就是“口腔-生殖综合症”,另外,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有关。 (6)维生素B6 参与体内氨基酸、脂肪酸与核酸的代谢。缺乏时,常伴有多种B族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对皮肤、神经与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 临床上常用维生素B6辅助治疗早孕反应。 (7)叶酸妊娠前几周就是神经管形成与闭合的关键时期,神经管将最终发育成脑与脊髓。一般妊娠诊断时间为孕6周,而此时神经管已经闭合,神经管畸形可能已经发生。 在孕前3~6个月与孕早期每天补充叶酸400ug,可有效地预防大多数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8)维生素C 孕早期因妊娠反应与代谢改变,应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呕吐与味觉异常。 (四)孕期合理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修订版

营 养 学 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修订版简介 程义勇 (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理事长;《中国居民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营养科学得到很大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营养学术团体先后在制定和修订“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制定和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指导居民合理摄入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文件。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制订了《中国居民DRI》,并于2010年将修订工作列为第七届理事会重点任务。为此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顾问组和秘书组,讨论确定了修订的原则和方法,组织了80余位营养学专家参与修订。为了保证修订稿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在筹备阶段确定了“科学性、先进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在工作期间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交流国内外DRIs 进展及修订经验;在审定阶段采取多种方式对文稿进行多次审核和修改,重要数据都通过集体论证后确认。历时三年有余,经文献检索、科学论证、编写、审校、复核等工作于2013年圆满完成。 《中国居民DRIs》2013修订版的内容分为三篇:概论、能量和营养素、水和其他膳食成分。第一篇说明DRIs 的概念、修订原则、方法及其应用,并简述国内外DRIs 的历史与发展;第二篇分别介绍能量、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DRIs;第三篇对水和某些膳食成分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本次修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一)更多应用循证营养学的研究资料。(二)纳入近十年来营养学研究新成果,增加了10种营养素的EAR/RNI 数值,并尽可能采用了以中国居民为对象的研究资料。(三)基于非传染性慢性病(NCD)一级预防的研究资料,提出了宏量营养素的可接受范围(AMDR),以及一些微量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PI-NCD)。(四)增加“某些膳食成分”的结构、性质、生物学作用等内容,对科学依据充分的,提出了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或/和特定建议值(SPL)。(五)说明DRIs 应用程序和方法,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DRIs 的基本概念是为了保证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而设定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随着营养学研究的发展,DRIs 内容逐渐增加。2000年第一版包括四个参数: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2013年修订版增加与NCD 有关的三个参数: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和某些膳食成分的特定建议值。 (一)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EAR 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按照EAR 水平摄入营养素,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水平,但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 是制订RNI 的基础,由于某些营养素的研究尚缺乏足够的人体需要量资料,因此并非所有营养素都能制定出其EAR。 (二)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RNI 是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 水平可以满足机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以保障机体健康。RNI 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RDA。RNI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RNI 是根据某一特定人群中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个体需要量而设定的。对个别身高、体重超过此参考范围较多的个体,可能需要按每公斤体重的需要量调整其RNI。 能量需要量(estimated energy requirement,EER)是指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持良好的体型、机体构成以及理想活动水平的个体或群体,达到能量平衡时所需要的膳食能量摄入量(WHO,1985)。 群体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直接等同于该群体的能量EAR,而不是像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那样等于EAR DOI:10.13325/https://www.doczj.com/doc/338523186.html,ki.acta.nutr.sin.2014.04.002

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特定人群营养 第一节孕妇营养 一、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一)代谢改变 孕期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升高,对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二)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对某些营养素如钙、铁、VB12和叶酸的吸收能力增强。 (三)肾功能改变 肾脏负担加重。 (四)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 孕期血容量增加幅度大于红细胞的幅度,使血液相对稀释,可出现生理性贫血。孕早期既有血清总蛋白的降低,孕期除血脂及维生素E以外,几乎血浆中所有营养素均降低,血浆营养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营养素在胎盘的转运机制有关。 (五)体重增长 健康妇女若不限制饮食,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孕早期(1~3个月)增重较少,而孕中期(4~6个月)和孕后期(7~9个月)则每周稳定地增加约350~400g。 二、孕期的营养需要 (一)热能 ?总热能需要量增加。孕期的额外能量需要量包括胎儿体内各区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的 能量需要量,加上胎儿增加这些组织需要增加的能量消耗量。 ?我国的RNI为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增加0.84MJ。(+200kcal) (二)蛋白质 ?孕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母体、胎盘和胎儿生长的需要。推荐增加量: 第一孕期5g/d, 第二孕期15g/d, 第三孕期20g/d。 (三)矿物质 由于孕期的生理变化、血浆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使得血浆中矿物质的含量随妊娠的进展逐步降低。孕期膳食中可能缺乏的主要是钙、铁、锌、碘。 1 钙: 妊娠贮存增加30g,几乎在孕后3个月积存于胎儿。 胎儿骨骼牙齿的钙化于孕8月后加速--注意钙补充。 胎儿脐带血钙浓度较母体血钙水平高。 不足:母体钙动用—导致母体骨质软化。 钙需要量增加,孕妇从肠道吸收钙能力增加 推荐量:中期 1,000 mg/日 后期 1,200 mg/日 来源:奶制品、海产品、豆类、豆制品、绿叶蔬菜。 2、铁 含量:健康成人 3500mg;妊娠期间增加1000mg。

减肥人群的膳食营养

教学课题:第三章减肥人群的营养与运动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了解不同健身人群的基本膳食营养状况 熟悉增强肌肉力量、增加体重和减少脂肪、以及亚健康人群的物质代谢特 征 掌握增强肌肉力量、增加体重和减少脂肪、以及亚健康人群的膳食营养安 排 教学重点:运动减肥的方法与膳食营养要求 教学难点:减肥的膳食营养要求和误区 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讲解、释例 教学课时:2 第9周第9次 课型:讲授 教学过程: 问题: 前言;中国人十大营养问题肥胖问题居于榜首 十大营养问题:肥胖、营养与心脑血管病、营养与糖尿病、营养与高脂血症、热量过剩、缺铁、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缺钙、营养与肿瘤、膳食纤维不 足。 十大营养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是重要原因,而肥胖被则被列在十大营养问题之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由于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在增多,中国人群维生素和矿 物质摄入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 几个有趣的问题:容易增肥是坏事还是好事? 体重超标是否就是肥胖? 是否运动哪里就减哪里? 少吃脂肪是否就能减肥? 运动量越大、出汗越多是否就减肥效果越好? 西方女性为什么年轻时修长瘦高? 1、肥胖定义: 人体脂肪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过多和过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过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2、肥胖判定方法和标准 2.1 身高体重法: 肥胖度=(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超过标准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2.2体质指数法(BMI): =体重(kg)/身高m2 由于肥胖度、BMI没有考虑肌肉,所以肥胖度、BMI指数超重的人,实际上可能并非肥胖。 正常标准为:18.5-23.9; 24-27.9为轻度肥胖. 2.3腰围(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角度) 男:<100 测量腰带部位 女:<90 测量腰最窄部位 2.4皮褶厚度法: 2.5生物电导法:测定体脂% 3、肥胖类型 3.1按发生原因 1)单纯性肥胖:排除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单纯基因原因或营养过剩所引起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A体质性肥胖:肥胖从婴儿开始并一直持续,属于体质性的,是由于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脂肪细胞增大和数量增加。 ——饮食控制方法减肥难以见效。 B获得性肥胖:在成年后才发生的肥胖。主要是热量摄入过量引起。这种肥胖是由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而引起,数量不变。 ——用饮食控制方法减肥较易见效。 2)继发性肥胖:主要是指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微乱或其 它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 3.2按体型分类 梨形肥胖:脂肪一般堆积在大腿和臀部,多表现于女性。——健康型体 型,且有人类繁衍的意义 苹果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不分男女。——不健康体型,有长期 的健康危害。 3.3按增加类型 分细胞数增加型和细胞增大型 4、肥胖的原因 4.1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决定的肥胖症 遗传因素决定的——体内物质代谢较慢,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

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适宜人群为成人的,其维生素、矿物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应当符合《维生素、矿物质种类和用量》的规定。如表1. 适宜人群为孕妇、乳母以及18岁以下人群的,其维生素、矿物质每日推荐摄入量应控制在我国该人群该种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s或AIs)的1/3~2/3水平。 表1 维生素、矿物质的种类和用量 名称最低量最高量 钙,Ca 250mg/天1000mg/天 镁,Mg 100mg/天300mg/天 钾,K 600mg/天1200mg/天 铁,Fe 5mg/天20mg/天 锌,Zn 5mg/天20mg/天 硒,Se 15μg/天100μg/天 铬,Cr3+15μg/天150μg/天 铜,Cu 0.5mg/天 1.5mg/天 锰,Mn 1.0 mg /天 3.0 mg /天 钼,Mo 20μg/天60μg/天 视黄醇当量(维生素A或维生素A加b—胡萝卜 素) 250μgRE/天800μgRE/天 b—胡萝卜素 1.5mg/天5.0mg/天(合成)7.5mg/天(天然) 维生素D,VitD 1.5μg/天10μg/天 维生素E,VitE(以α—生育酚当量计) 5mg a—TE/天150mg a—TE/天维生素K,VitK 20μg/天100μg/天 维生素B1,VitB10.5mg/天20mg/天 维生素B2,VitB20.5mg/天20mg/天 维生素PP 烟酸5mg/天15mg/天烟酰胺5mg/天50mg/天 维生素B6,VitB60.5mg/天10mg/天叶酸100μg/天400μg/天维生素B12,VitB121μg/天10μg/天泛酸2mg/天20mg/天胆碱150mg/天1500mg/天生物素10μg/天100μg/天维生素C,VitC 30mg/天500mg/天

特殊人群营养习题及答案

特殊人群营养 一、填空题 1.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胎体的影响有()、()和 ()等。 2.婴幼儿的常见营养缺乏症主要是()、()两种。 3.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有()、 ()()。 4.老年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差,同时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下降,容易出现()氮平衡。 5.母乳喂养时间至少应持续 ( )个月。 6.孕妇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有()和 ()。 7.成人能量消耗除用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外、还用于()、()。 8.初乳富含大量的钠、氯和免疫蛋白,尤其是 ()和乳铁蛋白等,但乳糖和脂肪含量较成熟乳(),故易消化。 9.婴幼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应在( )个月龄开始。 10.孕妇一般可根据定期测量体重的增长正常与否来判断( )摄入是否适宜。 二、单选题

1.下列哪种营养素不易 ..通过乳腺输送到乳汁中,母乳中的含量很低。 () A 维生素E B 钙 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C 2.胎儿出生时体内储备的铁,一般可满足( )时期内婴儿对铁的需要量。 A 1个月 B 2个月 C 4个月 D 7个月 3.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是由()缺乏引起的。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硫胺素 4.母亲妊娠期间严重缺碘,对胎儿发育影响最大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 B 骨骼系统 C 循环系统 D 内分泌系统 5.小于6月龄的婴儿宜选用蛋白质含量()的配方奶粉。 A <12% B 12%~18% C 18%~25% D >25% 6.孕妇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 ) A 铁 B 蛋白质 C 维生素B12 D 泛酸 7.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添加辅食,从( )月开始最好。 A 1个月 B 2个月~3个月 C 4个月~6个月 D 7个月~8个月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食欲减退或有异食癖,最可能缺乏( )。 A 蛋白质和热能 B 钙 C 维生素 D D 锌 9.老年人保证充足的维生素E供给量是为了 A 抗疲劳 B 增进食欲 C 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 D 降低胆固醇 10.与老年人容易发生的腰背酸痛有较密切关系的营养素是() A 钠 B 钙 C 铜 D 维生素A

中国居民膳食(部分)营养摄入量指标

附件2: 中国居民膳食(部分)营养摄入量指标1.部分微量元素的推荐摄入量(RNIs)或适宜摄入量(AIs):

表2.部分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RNIs)或适宜摄入量(AIs) 注: μgRE表示"微克视黄醇当量",是一种药剂单位。1μg视黄醇当量=1μg视黄醇(VA)=3.3IU(国际单位)视黄醇(VA)=6μgβ-胡萝卜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WHO建议维生素A供给量1~15岁时为300~725μg/d,青春期、成人、孕妇750μg/d,乳母1200μg/d; 我国供给量标准与其相近.怀孕动物使用大剂量维生素A,胎儿可发生多种畸形;故临床使用较大剂量维生素A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μgDFE表示“膳食叶酸当量”。由于食物叶酸与合成的叶酸补充剂生物利用程度不同,美国FNB提出叶酸的摄入量应以膳食叶酸当量(DFE)表示。由于食物叶酸的生物利用度仅为50%,而叶酸补充剂与膳食混合时生物利用度为85%,比单纯来源于食物的叶酸利用度1.7倍,因此DFE的计算公式为:DFE(μg)=膳食叶酸μg+(1.7x叶酸补充剂μg) 例如:来源于水果、蔬菜、肉类、豆类及奶制品食物的叶酸共250μg;来源于叶酸补充剂和强化食品的叶酸共200μg,则总叶酸摄入量为250+1.7x200=590μgDFE。 mgNE表示尼克酸(烟酸)当量,烟酸当量(mgNE)=烟酸(mg)+1/60色氨酸(mg)

3.某些微量营养素的最高摄入量(ULs) 注:(1)表中空格处表示没有限定值。 (2)由于尚无VB2 毒性的报道,因此现无VB2的UL值,曾有人提出参考最高摄入量为200mg/d。 说明: 为了保持健康及活跃的生活,人类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可能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而异。成年人需要营养素来维持体重及保障机体功能。儿童青少年除了维持外还需要更多营养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妊娠和哺乳的妇女需要额外的营养素,以保证胎儿及母体相关组织增长和泌乳的需要。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每日膳食以提供数量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如果某种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或过多就可能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的危害。 为了帮助个体和人群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危害,营养学家根据有关营养素需要量的知识,提出了适用于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推荐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议的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应当及时进行修订以适应新的认识水平和应用需求。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自的特点和需要使用了一些不同的概念或术语,丰富和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什么是DRIs?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需从饮食中获得,因此必须科学的安排每日膳食以提供数量及质量适宜的营养素。如果某种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或过多就可能产生相应的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的危害。 为了帮助个体和人群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可能产生的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多的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浅析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 发表时间:2016-03-30T11:44:02.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马赛娇 [导读]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合理的营养。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300308 摘要: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有赖于合理的营养。合理安排平衡膳食,科学摄取营养,可有效预防与膳食相关的疾病,维护身体健康。本文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部分特殊群体的营养与膳食进行了分析了,以供参考。 关键词:特殊群体;营养;膳食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食物提供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用以维持生理和生活的需要,保证人体的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更加强烈,对膳食的需求更加注重营养,因此,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一、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孕妇营养不仅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维持自身健康,还是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顺利分娩和产后乳汁分泌所必需。孕妇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婴幼儿、青少年直至成年后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因此,应重视孕妇的营养补充,以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1)孕前期 (孕前3~6个月):应多摄入含叶酸食物,建议最迟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400ug/d,并持续整个孕期,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和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吸收;保证摄入加碘食盐,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以预防由于缺碘造成的新生儿克汀病的危险性。 (2)孕早期 (1~12孕周):胎儿生长发育速率相对缓慢,且多数妇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因此孕早期的膳食应富营养、少油腻、易消化及适口,且不必强调饮食规律性,更不可强制进食,宜少食多餐,保证营养。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及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物200g),以避免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对胎儿早期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3)从孕中期开始,胎儿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并且母体子宫、乳腺等器官也逐渐变化。因此,孕中(13~27孕周)、末期(28孕周~分娩) 均需相应增加摄食量,以满足孕妇显著增加的营养需求。建议每日增加约(5O~100)g的鱼、禽、蛋、瘦肉的摄入量,鱼类作为动物性食物的首选,每周最好能摄入2~3 次,每天还应摄入1个鸡蛋,除食用加碘盐外,每周至少进食一次海产品,以满足孕期碘的需要。适当增加奶类摄入,每日至少摄250m L牛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及补充 300mg钙,或 (400~500)ml低脂牛奶,以满足钙需求。由于孕妇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所以建议孕妇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二、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研究表明,儿童中,尤其是偏食、挑食的儿童中,更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智力发育迟滞、机体防御机制损害,使得其癌症的发病率增加。因此家长应根据这一期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营养素的需要量,安排平衡的膳食保证全面的营养供给,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1)儿童的膳食组成应多样化,以保证供给均衡的营养。儿童的膳食应注意食物品种的选择和变换,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如,荤菜素菜的合理搭配,粗粮细粮的交替使用。食物的软硬应适中,温度要适宜,色香味形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以促进食欲,并与其消化能力相适应。 (2)日常饮食中要要多鼓励儿童吃天然食品,摒弃垃圾食品,注意坚持“一多四少”原则,也就是要多吃醋、少吃糖、盐、酱油和味精。这是因为醋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帮助儿童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营养养分的充分吸收,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童机体的新陈代谢;而食糖过多将会使儿童冲动任性、好哭爱闹;儿童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消化和排除多余的钠,容易为肾病和高血压留下病根;过多的使用酱油将会导致儿童产生反应性疾病,如腹泻、肠炎等;味精食用过多,将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儿童的消化系统紊乱,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3)结合季节四时气候变化,让儿童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营养。春季天气回暖,万物生发是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的季节,这时应及时供给儿童富含钙质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夏季暑热潮湿,容易食欲不振是儿童消耗体能最多的季节,这时应安排儿童多吃清淡、消暑食品,如瓜果、鸭、鱼、瘦肉、绿豆等,但要冷饮适量,尤其是碳酸饮料不喝为好。秋季温差较大,就应提供儿童进食有营养而且性平和的食物。比如梨、萝卜、银耳、芝麻、藕、绿叶菜等。冬季天气寒冷,儿童要储存热量抵抗寒冷,并要保证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及时供给儿童热量高的食品,选择能增强肌体抵抗力的食品,并且每天为儿童提供具有抗寒防病毒感冒的保健营养汤水。三、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出现病理改变。合理膳食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合理的营养,还可以为老年人对一些疾病进行预防。 (1)老年人营养的要求:热量要节制,蛋白质的质量要好,无机盐及维生素的摄入要足够。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活动减少,因此每日总热量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老年人体内的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容易发生氮代谢的负平衡,需要优质蛋白质补偿组织蛋白的消耗,但数量不宜过多;老年人钙的分解增强,易引起钙的负平衡,容易出现脱钙、骨质疏松、骨折,这就需增加容易吸收并含钙较高的食物,还应注意进食含铁食物,以补充血红蛋白预防缺铁性贫血。 (2)老年人膳食的制作及餐次安排:要求细碎、软烂租适量植物纤维的食物搭配。蔬菜宜尽可能采用细嫩绿叶部分制作、易嚼食物、不易用油煎、炸、爆及大块食物。膳食宜清淡可口,老年人常患心血管疫病而主食量又少,饮食不宜过咸、过粘和油腻。老年人每日食盐宜在10g以内,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每日应控制在5g左右。注意色、香、味防止食物单一化。要少食多餐,这样增加胃肠糯动和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起到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 (3)老年人的治疗膳食:对老年人的治疗膳食,除根据医疗需要给予特定膳食外,还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及热

特殊人群的营养学习要点-习题-答案

特殊人群的营养学习要点-习题-答案

特殊人群的营养学习要点习题答案 教学大纲要求 (一)掌握内容 妊娠期内分泌、血液、肾脏、消化系统,体重、基础代谢率的变化;妊娠期对母体和胎体的不良影响;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生长发育、消化和吸收的生理特点;婴幼儿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学龄前儿童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学龄儿童的生理及营养特点;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运动员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 (二)熟悉内容 妊娠期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与牛乳营养成分的比较;断奶过渡期的喂养;婴儿配方奶粉的要求与使用;青少年的膳食原则;老年人消化系统、体成分、代谢、体内氧化损伤、免疫系统的生理代谢特点;老年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运动员的膳食原则。 (三)了解内容

妊娠早期及中晚期的膳食原则;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哺乳期中产褥期和产褥期后的膳食原则;幼儿的膳食原则;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原则;学龄儿童的膳食原则;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要。 教学大纲精要 (一)孕妇和乳母的营养和膳食 1.孕妇 (1)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母体在妊娠期间,为适应和满足胎体在宫内生长发育的需求,自身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调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内分泌系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生长素、罐激素、黄体酮水平升高,对维持妊娠起关键作用。 血液妊娠期妇女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容积和红细胞数量的增加,血浆容积的增加大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出现血液稀释,血液成分也发生改变,故妊娠妇女易出现生理性贫血。 肾脏妊娠期间为了排出母体和胎体代谢所产生的含氮或其他废物,肾脏负担加重。 消化妊娠期妇女常常伴有消化功能的改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葛可佑 2001年1月 概要 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不同环境下人群的膳食

不同环境下人群的膳食 高温环境下人群的膳食 高温环境下人群的能量及营养素的供给要适当增加,但高温环境下人群的消化功能及食欲下降,由此形成的矛盾需通过合理膳食的精心安排来加以解决。 (一)合理搭配、精心烹制谷类、豆类及动物性食物鱼、禽、蛋、肉,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 (二)补充含无机盐尤其是钾盐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和豆类,其中水果中的有机酸可刺激食欲并有利于食物胃内消化。 (三)以汤作为补充水及无机盐的重要措施。由于含盐饮料通常不受欢迎,故水和盐的补充以汤的形式较好,菜汤、肉汤、鱼汤可交替选择,在餐前饮少量的汤还可增加食欲。对大量出汗人群,宜在两餐进膳之间补充一定量的含盐饮料。 低温环境人群营养与膳食 低温环境多指环境温度在10℃以下的环境,常见于寒带及海拔较高地区的冬季及冷库作业等。低温环境下机体的生理及代谢的改变导致其对营养的特殊要求。 低温下宏量营养素的需要 低温环境下生活或作业人群能量需要增加包括如下的因素,寒冷刺激使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衡定,这需消耗更多的能量,故寒冷常使基础代谢率增高10%~15%;低温下机体肌肉不自主的寒战,以产生热量,这也使能量需要-增加;笨重的防寒服亦增加身体的负担使活动耗能更多,也是能量消耗增加的原因。因此,在低温环境下,人群能量供给较常温下应增加10%~15%,低温环境下机体营养素代谢发生明显改变的是从以碳水化合物供能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脂肪和蛋白质供能为主。低温环境下机体脂肪利用增加,较高脂肪供给可增加人体对低温的耐受,脂肪供能比应提高至35%~40%。碳水化合物也能增强机体短期内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供能百分比应不低于50%。蛋白质供能为13%~15%,其中含蛋氨酸较多的动物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45%,因为蛋氨酸是甲基的供体,甲基对提高耐寒能力极为重要。 低温下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北极地区及我国东北地区营养调查表明,低温环境下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与温带地区比较,增加量为30%~35%。随低温下能量消耗的增加,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尼克酸需要增加,尼克酸、维生素b6及泛酸对机体暴寒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专家建议硫胺素供给量2-3mg/d,核黄素2.5~3.5mg/d,尼克酸15~25mg/d。给低温生活人群补充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此外,寒冷地区因条件的限制,蔬菜及水果供给通常不足,维生素c应额外补充,日补充量为70-120mg。 有关脂溶性维生素对机体暴露在寒冷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维生素a含量水平降低。维生素a也有利于增强机体对寒冷的耐受,日供给量应为1500ug。寒冷地区户外活动减少,日照短而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每日应补充10ug维生素d。寒带地区居民极易缺乏钙和钠,低温环境下摄入较多的食盐,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增强。寒带地区居民营养调查亦表明,其食盐摄入量高达26~30g/d,相当温带居民的2倍,寒带居民高食盐的摄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前言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我国自1955年开始制定"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制定中国居民DRIs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1998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简称Chinese DRIs委员会)及秘书组.并在DRIs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5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0年 10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DRIs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要本)》是针对基层营养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食品、农业、教育等相关学科读者的需要编写的。它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但欲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研究,还应以原书为依据。

从不同人群营养需求分析大学生膳食搭配对策

从不同人群营养需求分析大学生膳食搭配对策 作者:易艳婷 摘要 食物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所以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由于各类食物中含营养素不尽相同,要选择多样食物的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与此同时,年龄也是决定饮食结构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食物,营养,年龄,饮食结构 前言 中国饮食结构走谷食多,肉食少的道路。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这种膳食结构既由经济生活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人民千百年来的饮食生活经验积淀而成。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近几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正文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否得当、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将成为影响人类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先把人类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几个人群段,再一一讲解每个阶段的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 (一)幼儿的营养需要特点: 1.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因此,在食物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选择鱼、虾、仔鸡肉等作为蛋白质的来源;蔬菜尽量选择嫩的茎、叶 2.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对钙、铁等营养素的需要量比较高,因此,每天要喝牛奶,一周要有一至二次小动物的肝脏供应 3.幼儿的胃容量比较小,一日三餐不能满足其需要,最好是每日加餐二至三次,加餐的量应控制在占正餐能量的10-15%;选择全价食物,不能将纯热能食物,如巧克力、膨化食品等作为副餐; 4.对幼儿食物的烹调,要注意多采用炖、煮、蒸、煨等烹调方法,尽量减少炸、煎、烤、腌等,以减少脂肪摄入量的过多; 5.食物制作要体现幼儿的的心理特点,多样化、不重复、进餐环境和餐具儿童化,以增加幼儿的食欲。 (二)少年营养需要的特点: 1.青少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营养素与能量的需要不亚于成年人,甚至高于成年人,例如能量、蛋白质、钙、铁、维生素C等; 2.少年三餐热能量的分配应为30%;35-40%;30-35%;应特别注意早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

特殊人群的营养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 第一节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内分泌系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人绒毛膜生长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 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 孕酮 ★血液系统 血容量:血浆容积增加45%,RBC数增加15%~20%。 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浆总蛋白。 ★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肾血浆流量增加75%。 ★消化功能改变 ★体重增加11~12.3kg ★基础代谢率早期略有下降,中期逐渐升高,晚期增加15~20%。据孕前BMI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 正常妊娠过程中蛋白质贮存量(g)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质软化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VB12严重缺乏引起)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胎体的影响 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叶酸缺乏,VA缺乏或过多。 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指出生体重<2500g。 脑发育受损

妊娠期的膳食原则 妊娠早期: ①清淡、易消化、口感好 ②建议服叶酸和VB12 妊娠中、晚期: ①每日400~500g谷类 ②每日50~100g豆类及豆制品 ③每日50~150g肉、禽、鱼等动物性食品,1~2个鸡蛋 ④每日250~500ml鲜奶 ⑤每日400~500g蔬菜及100~200g水果 ⑥每日15~20g烹调植物油,盐、糖适量 哺乳期的生理特点 ★哺乳期:哺乳有利于生殖器官及相关组织恢复。 ★初乳:大量免疫蛋白,易消化。 ★过渡期:乳糖、脂肪含量增多,蛋白质含量下降。 ★成熟乳: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哺乳期产妇血中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急剧下降,垂体分泌的催乳素水平持续升高。 哺乳期的营养需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能量:1~6月乳母应增加能量摄入2.1MJ(500kcal)/d;6个月 以后应增加能量摄入2.1~2.7MJ(500~650kcal)/d。 蛋白质:每日多摄入20g膳食蛋白质。 脂肪:占总能量摄入的20%~25%为宜。 矿物质:乳母钙的AI为1200mg/d;铁的AI为25mg/d;碘的RNI为 200mg/d;锌RNI增加10mg/d;硒RNI为65μg/d。 维生素:各种维生素都应适量增加。 维生素A的RNI为1200μgRE 多晒太阳、适量补充鱼肝油 哺乳期水溶性维生素的供给量 哺乳期的膳食原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

姥姥姥爷膳食营养指南 一、一般人群:(每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1、水1500~1700ml(包括食物中的水) 2、谷薯类250~400g(其中,杂粮+杂豆50~150g薯类50~100g精米精面100g) 3、蔬菜类300~500g(深色蔬菜占1/2) 4、水果类200~350g 5、奶及奶制品300g 6、畜禽肉40~75g 7、水产品40~75g 8、蛋类40~50g 9、大豆及坚果25~35g(单手一捧) 10、油25~30g 11、盐<6g 12、糖<50g(最好<25g) 13、每天活动6000步 二、老年人(65岁以上):在一般人群基础上做调整。 1、食物细软。(如菜切成小块,肉做成肉丸,坚果做成粉) 2、少量多餐。(对于高龄老人(80岁以上)和身体虚弱以及体重出现明显下降的老人,应特别要注意增加餐次,除三餐外可增加两到三次加餐。) 3、主动饮水,少量多次,首选温开水。 4、延缓肌肉衰减:吃足量的瘦肉、海鱼、蛋、奶、大豆+出门晒太阳散步 5、体重应稳定在正常稳定水平,不应过度苛求减重,体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健康。 6、老年人的BMI不低于20kg/㎡为好。 7、预防贫血:动物性食品中的铁吸收利用率高。适量增加瘦肉、禽、鱼、动物血摄入。 8、预防骨质疏松:奶(酸奶、牛奶)、豆制品(豆腐、豆干)、高钙低草酸蔬菜(芹菜、油菜、紫皮洋葱)、黑木耳、芝麻。+出门晒太阳散步 三、手掌测量食物: 1、主食(谷薯类):做熟后一拳头大小是75~100克,一天共吃3~4个拳头。 2、蔬菜:生的绿叶菜:拇指食指围成圈那么大一把或切碎后双手一捧100g,一天吃3~5捧。(不能只吃绿叶菜,把其中2~3捧替换成别的菜) 3、肉类:50g肉大概没手指头的巴掌大小,每天吃一个巴掌的肉和鱼。 4、水果:一拳头200g,每天吃一拳头或者小粒水果每天单手一手心。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特殊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根据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十条基础上,特制定了相应的膳食指南。一.中国孕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孕前期妇女膳食指南 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是成功妊娠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为降低出生缺陷、提高生育质量(一)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 妊娠的头四周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育龄妇女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动物肝、深绿色蔬菜及豆类。由于叶酸补充剂比食物中的叶酸能更好的被机体吸收利用,建议最迟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00ug,并持续至整个孕期。叶酸除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外,也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 (二)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孕前期良好的铁营养是成功妊娠的必要条件,孕前缺铁易导致早产、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以及新生儿地出生体重,故孕前女性应储备足够的铁为孕期利用。建议孕前期妇女适当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瘦肉等动物性食物,以及黑木耳、红枣等植物性食物。缺铁或贫血的育龄妇女可适量摄入铁强化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10mg/天-20mg/天),同时,注意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在补充铁剂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待缺铁或贫血得到纠正后,再计划怀孕。(三).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 孕妇围产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丁病的危险性。由于孕前和孕早期碘的需要相对较多,除摄入碘盐外,还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虾、贝类等。 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膳食清淡、适口 清淡、适口的膳食能增进食欲,易于消化,并有利于降低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使孕妇尽可能多的摄取食物,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清淡适口的食物包括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大豆制品、鱼、禽、蛋以及各种谷类制品,可根据孕妇当时的喜好适宜地进行安排。(二)少吃多餐 怀孕早期反应较重的孕妇,不必像常人那样强调饮食的规律性,更不可强制进食,进食的餐次、数量、种类及时间应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保证进食量。为降低妊娠反应,可口服少量的B族维生素。随着孕吐的减轻,应逐步过渡到平衡膳食。 (三)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 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g)。因妊娠反应严重而完全不能进食的孕妇,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因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对胎儿而早期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怀孕早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孕妇应从计划妊娠开始尽可能早地多摄取富含叶酸的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及豆类。由于叶酸补充剂比食物中的叶酸能更好的被机体吸收利用,因此建议,受孕后每日应继续补充叶酸400ug,至整个孕期。叶酸除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外,还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脂血症发生的危险。 (五)戒烟、禁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