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王知津闫永君

【摘要】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有许多不同之处。网络计量法是定量研究方法,由图书情报人员推动其产

生,研究对象是涉及到网络的相关信息,方法论基础是数学、统计学、图论,应用范围主要是通过对网络信息

的计量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内容分析法是定性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方法,产生于传播学领域,研究对象是

各种有价值的交流信息,方法论基础主要是哲学方法,应用范围广泛,通过对各种信息统计分析得出规律指导

实践。另外,两者的实施步骤也有区别。

【关键词】网络计量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

Abstract:Therearemanydifferencesbetweencybermetricsmethodandcontentanalysismethod.Inthis

paperauthorstalkaboutthesedifferencesfrommanyaspects,suchasresearchobjects,methodologybase,

applicationrangeandsoon.

Keywords:cybermetricscontentanalysiscomparisonstudy

1引言

1990年,Paislay提出将情报计量方法应用到电子

通信领域:“现在的书刊、报纸中的大部分文本信息将

来都会被包含在电子数据库中,……所收藏的大量电

子信息将来会成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主流。[1]1997年,

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的阿曼德(T.C.Almind)和

英格维森(PeterIngwersen)在“Journalof

Documentation”上发表的“Informetricanalysesontheworldwideweb:methodologicalapproachesto

webmetrics”中首次提出了“网络计量学”

(webmetrics),认为网络计量学包括了所有使用情报

计量方法对网络通信有关问题的研究。该文作者认为

“情报计量方法所使用的手段应用到万维网上,只不过

是将万维网看作引文网络,传统的引文由Web页面所

取代”。[2]由此可见,网络计量学是在文献计量学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网络计量学并不是文献计量学简

单的延伸,它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发

展完善以形成自己的内容体系。网络计量法将成为研

究网络信息资源统计、分析、评价的一种特殊方法。

内容分析法最早产生于传播学领域,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美国学者HD.拉丝维尔(lass-well)等

人,组织了一项名为“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

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获取了许多军政机密

情报。这项工作不仅是使内容分析法显示出明显的实

际效果,而且在方法上取得了一套模式。20世纪50年

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BernardBerelson)发表的《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确立了内容分析法的地

位。真正使内容分析法系统化的是J.奈斯比特

(Naisibitt),他主持出版的“趋势报告”就是运用内容分析法,享誉全球的《大趋势》就是以这些报告为

基础写成的。[3]

从以上两种方法的由来可以看出: (1)网络计量

学正式产生于1997年,产生的时间短,是新生事物,

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内容分析法形成的时间较

长,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2)

网络计量学是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在网络环境推动

下产生的,并由图书情报人员第一次提出这个术语。

可以说网络计量学的产生有赖于图书情报人员的推动;

而内容分析法则产生于传播学领域,二战时在军事领

域的应用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完善。

2研究对象及性质比较

网络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都是定量分析法,两者

的研究目的都是经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发现其变化

规律,但两者的研究侧重点和研究范围不同。

网络计量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网络

信息的直接计量;网上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的

计量;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4]网络计量法着重于

信息资源外部特征的“量”,例如,对多媒体数字信息

计量研究、对以字节为单位的信息量流量的计算研究,

以及对站点、布告栏、聊天室等信息增长老化、学科

分布、信息传递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引证和联系的计量

研究,甚至包括对网络人口统计、网络用户偏好的研

究。网络计量法输出的必定是“量”,是一种基于数学

和统计学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外部特

征定量分析间接反映内容的相关关系。

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为信息的内容特征,通过

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将大量信息特征有序、量化地表

示出来。不仅包括显性信息内容,也包括潜在的或隐

含的信息内容。隐性信息内容不是直接的描述现象、

现象过程的相互联系,而是通过外在信息特征反映其

本质特征和性质。不论是对何种信息分析,内容分析

离不开对信息内容质的把握。分析过程是基于对信息

内容进行透彻理解和分解的,其结果也是对信息内容

质的分析得出的。因此,可以说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

性的定量研究。

另外,从研究范围上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研究

范围都很广,但两者各有侧重。网络计量法研究的范

围包括对信息资源和信息用户的研究,涉及到网络的

各个方面;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印刷型文献

信息,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甚至电视节目、广播都可

以作为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可以说任何有交流价

值的信息都可以成为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

3方法论基础比较

3.1网络计量法的方法论基础

网络计量法就是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科学

统计、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因此,网络计量法就

要用到数学、统计学以及图论知识对网络中的数据进

行整理分析。

从研究方法来看,由于网络计量法是在文献计量

法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在文献计量法中得到广泛应

用的文献信息统计法、引文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在

网络计量中得到应用。这些方法自然是以数学和统计

学为基础。同时,网络计量法在网络环境下有一些有

别于传统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链接

分析法。链接分析法是在引文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网络中的链接就可以看作纸质文献中的引文。

正如评价印刷型的研究资料是广泛采用影响因子那样,

Ingwersen提出用“网络影响因子”(WIF)来测评

Web站点域的影响,即某一站点的链接数比率。[5]

(2)统计分析法。网络信息计量法是建立在对信息资

源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而这些工作都离不

开统计学方法。只有充分利用统计学方法才能更有效

地收集各种数据,如网站访问量、访问者的特征及其

度量、网民的分布情况等等。(3)图论分析法。在对

网络链接结构的研究中,图形理论法(graphtheoretic

methods)是一个极好的研究工具。Broder等利用2

亿网页和15亿个链接给出了看起来像“领结”形状的

网络结构曲线图,构建了网络曲线的数据库模型。[6]

从上述网络计量法常用的研究方法中可以明显看

出,数学、统计学、图论是其方法论的基础。

3.2内容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

内容分析法的实质是对文献内容进行质的分析,

通过对信息的外在特征和性质分析反映其内在性质,

内容分析的过程就是步步推理的过程,故推理方法是

其方法论基础。

最基本的推理方法有:趋势推理(trend

inference)是一种纵向推理,一种分析表示某一特征

的信息数量、重要性、强度等指标在不同时序里变化

和差异的方法;共变推理(conversationinference)是一种通过对表示两个以上事件的信息同时出现的情况

进行推断分析,得出关于这几个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

论的方法;因果推理(causalinference)是一种通过

表示特定事件的文字符号、词语、语句等特征内容的

变化,来推断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不仅对信息中有关内容分析推理,同

时也对信息中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主要有:

趋势比较(trendcomparison)即历时性比较。不同

内容群的比较(comparisonofdifferentbodiesofcontent),即围绕一个主题,比较来自不同信息源的

内容,从而得出结论;内容内比较(intra-content

comparison)对同一文献中的不同主题进行比较,揭

示其相关性,反映出同一信息源对不同事件的反映。

有标准的内容比较(comparisonofcontentwitha

standard):以一定的标准为尺度对同类信息进行相应

的内容比较方法。

两者的方法论基础不尽相同,网络计量法是以数

学和统计学、图论为基础,先建立模型,在其应用的

过程中再利用哲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趋势进行预测。

而内容分析法是以哲学方法(推理和比较法)为基础,

先利用推理和比较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质”加以分

析,再使用数学方法加以验证。这也决定了两者的性

质,网络计量法是定量研究,而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

性的定量研究。

4实施步骤比较

4.1网络计量法的实施步骤

网络计量学还正处于不断发展时期,笔者根据其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认为其实施过程应该有以下三

个步骤:

4.1.1理论分析

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找出影响问题的

各种因素及其联系。

4.1.2确定评价指标、模型

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各种因素和联系,确定评价

指标,建立数学模型。

4.1.3实际应用

将制定的评价指标和构造的数学模型在实践中应

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改进,提高指标和模

型的质量。

4.2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方法逐步融合,

就具体研究过程而言,内容分析法包含以下六个步骤:

4.2.1确定分析的目的,即明确研究的问题

此后的每步设计都取决于分析目的。

4.2.2抽取样本

通常是不可能对全部信息进行研究分析。这时就

需要抽样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有利于分析目的、信息内容含量大、具有连续性、内容体例基本一致的信息。

4.2.3确定分析单元

寻找研究所需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都应与分析

目的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单词、符号、人物以及意义独立的词组、句子或段落,甚至整个信息整体都可以作为分析单元。

4.2.4制定类目体系

即确定分析单元的归类标准。类目集合应该是有

穷的,可以保证所有分析单元能够划入某类别,同时

类目集合应该是互斥和独立的,一个分析单元只能属于一个类目集合。

4.2.5编码计算

将分析单元分配到类目体系的过程称为编码。借

助计算机技术对分析单元进行编码,可以保证工作速度与质量,对数据的统计也可以由计算机软件完成。

4.2.6分析与检验

研究人员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

见和结论。最后的结论还要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才具有说服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分析步骤上不尽相

同。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性的定量研究,首先根据抽取的样本确定分析单元,然后结合研究目的制定类目体系,接着根据类目定义将分析单元编码归类,最后

通过对类目或分析单元的统计得出研究对象内容上的规律。而网络计量法是以信息资源的外部形式的某种特征为计量单位,因此首先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评价指标和数学模型,通过在实际应用中

的不断改进,使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网络计量法中用到数学统计学的知识要比内容分析法多,内容分析法只是在简单的计量基础上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网络计量法中的数学模型必须要经过实践进行修正,因此在揭示问题的本质与客观事实方面不如内容分析法客观。

5应用范围比较

5.1网络计量法的应用范围

网络计量法在网络系统设计和电子商务方面已经

得到广泛应用。具体来说,网络计量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5.1.1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加强对网络信息规律的研究,指导实践,提高管

理效率。

5.1.2在情报科学中的应用

网络计量法为情报人员研究因特网的知识结构及

其信息资源发展状况提供了工具。

5.1.3在网络搜索引擎中的应用

网络搜索引擎利用对网络检索结果的相关程度排列,确定网站排序。

5.1.4在网络建设和网站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计量法可以用于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上网

习惯,这些对网站管理极为重要。

5.1.5在科技政策中的应用

利用网络计量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确定

热点学科及热点主题,指导研究者的实际工作。

5.1.6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化趋势的发展,人类行动领域向网络方

向延伸,利用网络计量法对网络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人们的价值取向,等等。

5.2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新闻、传播等学科,特别是军事和政府情报部门。具体来说:

5.2.1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运用内容分析法可以反映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分

析比较可以得出不同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5.2.2在社科情报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为社科情报研究提供了一种在定量基

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为推动社科情报研究提供了工具。

5.2.3在教育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 便于因材施教。

5.2.4在科学决策中的应用

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充分分析,

发现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2.5在医学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可以帮助医学研究者发现重点领域,

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等。

5.2.6在文学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某些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包括对其

用词习惯、修辞手法等定性分析,将这些数据保存, 用来确定匿名文章的作者。

另外,内容分析成果反映出的社会语言和心理语

言的密切关系、语义与语法结构的联系等规则,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7]

从应用范围来看,两者的应用范围都很广泛,但

应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网络计量法主要通过对网络

信息的计量以应用到各种领域,对那些不需要定量研

究的和非网络信息的应用就很少。可以说,网络计量

法侧重于网络测量。而内容分析法是定量基础上的定

性研究,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包括文献、网络信

息、视频、音频等各种有交流价值的信息,揭示其规

律以指导实践。

6发展及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的网络计量法还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理论的各方面还不成熟,应

用研究也不够深入。可以预见的发展方向包括:研究

方法方面,深入分析网络拓扑结构,以揭示网络的复

杂性和发展网络资源的潜在价值。[8]数据库中的知识发

现(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s,KDD)的研究,由于网络文献及链接缺乏元数据以及搜索引擎不

具备元数据开发能力,进而影响了网络的过滤和知识

的挖掘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在网络上无法进行KDD,

“横向链接”(transversallinks)概念的引入,对实现

网上KDD指出了一个新的可行的途径。[9]对网络计量

学而言,如何进一步研究其理论和应用,使网络计量

法成为网络资源建设和评估的有效工具,是今后的研

究重点。

内容分析法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网络媒体为其

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网络时代给内容分析法提

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对于网上交流信息的本质及

其影响力的认识与思考。[10]在网络环境中应用内容分

析是一种挑战,网络信息数量巨大、类型复杂,并且

具有网状结构,要对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的网络信息

进行分析,任务艰巨。但是,这项工作的意义非常重

大,利用研究成果可以解决目前网络信息开发、组织

和利用中的各种问题。

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有各自的发展前景,同

时,网络计量法与网络环境下的内容分析法各有局限

性。网络信息具有广泛性、多变性、虚假性,内容分

析法在选择样本时会有很大困难;在进行定性分析时

也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会导致内容分析的

结果不具有客观性;内容分析法实施和效果评价都有

一定的困难。网络计量法中不断引进的知识发现、数

据挖掘、可视化、图论等方法为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提

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是网络计量法是对网络信息外

在特征的量的分析,间接得出其质的联系,如何对网

络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通过计量进行深入的揭示,就

成为网络计量法发展的重点。将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

析法结合起来,既可以解决网络计量法中缺少定性的

成分,又可以通过增加计量的成分来解决网络环境下

内容分析法的各种困难。另外,这两种方法的研究对

象、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交叉,只是侧重点不同,也

就是说,这两种方法相结合是具有可行性的。可以认

为,促成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融合应该成为这

两种方法研究的新的增长点。

注释

[1]P.William.TheFutureofBibliometrics.In:BorgmanCL.

ed.ScholarlyCommunicationandBibliometrics[s.l]:

sage,1990

[2]罗金增.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学.情报杂志,2003(4):51

~53

[3]T.C.Almind,P.Ingwersen.Informetricanalysesonthe

worldWideWeb:methodologicalapproachesto

“webmetrics”.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7:54 [4]邱均平,陈敬全.网络计量学及其应用研究.情报理论与实

践,2001(3):161~163

[5]L.Bjornebom,P.Ingwerson.PerspectiveofWebometrics.

Scientometrics,2001:50

[6]A.Broaderetal.Graphstructureintheweb.http: //

www.almaden.ibm.com/cs/k53/www9.final

[7]Overview:ContentAnalysis.http: //writing.colostte.

edu/references/research/content

[8]MikeThewall,LiwenVaughan,LennartBjorneborn.

Webometrics.http: //www.db.dk/lb/2003preprint.

Arist.doc

[9]L.Bjornebom."Smallworld"WebandPossibilitySpace:

outliningaconceptualframeworkfortransversallinkson

WWW.Mster'sThesis.RoyalSchoolofLibraryand

InformationScience,Copenhagen

[10]WeareChristopher,LinWanYing.Contentanalysisofthe

WorldWideWeb.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Social

ScienceComputerReview.

王知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

生导师。

闫永君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情报学硕士

研究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_邱燕燕

?信息资源管理?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 邱燕燕 (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广州510643) 摘 要 本文从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入手,阐明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以及评价状况,运用层 次分析法,建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网络信息资源 评价体系 The Evaluation of Net Information Resource Based on the Layer Analysis Qiu Yany an (L ibr ary of G uangdong U niver sity of T echnolog y ,G uang zho u 510643) 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analy sis o f net info rmat ion r eso urces char acterist ics ,t he paper illustr ates the necessity and situation o f eva luation to net infor matio n r eso urces,and using the lay er analy sis metho d,co nstr uct s t he ev aluat ion layer str uctur e mode and system. Keywords L ayer analy sis method N et infor mation reso ur ce Evaluatio n sy st em 收稿日期:2000-10-28 Internet 的发展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信息交流的范围,实现了瞬时交流。但是,由于网络提倡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支持,使得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不断膨胀,网络信息的超载现象,加大了信息获得的难度,也使信息判断能力减弱,身处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却找不到所需的信息。信息查找困难、信息质量不一、真伪难辨成为现今科技人员有效利用网上资源的瓶颈问题。信息的吸收利用率不断下降,就连网络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日本,近几年的信息吸收利用率也仅为10%左右。 拥有庞大信息资源的网络,却很难加以充分利用,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和选择已引起了专家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 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Internet 网络可以利用到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和非网络信息相比,它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泛。 因特网已经成为继电视、广播和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是信息资源存储和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是 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的信息资源网。任何人都可以十分容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传播观点,信息资源数量十分巨大,每天都在迅速增加。据估计,因特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MB 以上。而且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信息发布者既有政府部门、大学院所、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更有大量的公司企业和个人。 (2)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 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层次众多,有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有文本信息、图像信息、图形信息、表格信息、超文本信息等,包括各种电子书刊、书目数据库、联机数据库、软件资源等,是多媒体、多语种、多类型信息的混合体。 (3)信息内容庞杂,质量不一。 因特网的信息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信息缺乏必要的过滤监督和质量控制。信息内容十分庞杂,正式出版物与非正式出版物交织在一起,科技信息、学术信息、商业信息、个人信息与一些暴力、色情等污 染信息混为一体,信息质量良莠不分、参差不齐,既有大量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又有许多难登大雅之堂的涂鸦之作和虚假信息,给利用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带来极大的不便。 (4)信息传播速度快,变化频繁。 在非网络信息中,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变化最大 第19卷第6期 2001年6月     情 报 科 学   Vo l.19,No.6 June, 2001

《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第2次征求意见稿-《新资本协议

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 第2 次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下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透明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行政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它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的信息披露是指银行遵照新资本协议的各项规章指引,把银行及与银行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第四条信息披露应与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银行风险的评价和管理相一致。 第五条本指引的信息披露内容可不经过外部审计,会计准则制定部门、证券监管部门或监管当局另有要求的除外。信息披露的内容未经过外部审计的,必须在披露中注明。 第六条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载体应遵守证券监管部门对外公开信息披露的要求,非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载体应遵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监管要求。 第七条银行应将信息披露的内容以中文编制,至少每半年披露一次,披露时间不晚于年报、半年报披露后的一个月。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的,应至少提前十五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延迟。 第八条银行应确定重要信息,对于披露会导致银行相关产品和系统的投资价值下降进而消弱其竞争地位的专有信息、保密信息,银行可不披露具体项目。 第二章披露要求 第九条本指引对披露的总体要求是:银行应制定一套经董事会批准的披露政策,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对披露内容和披露过程的内部控制等。银行应具备专门的程序评估信息披露的适当性,包括对有效性和频率的评估。 第十条适用范围 集团内单个银行的披露,通常不必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披露,但是集团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培训试题 姓名:日期:分数: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00分) 1 对计量违法行为具有现场处理权的是_________。 (1)计量检定员;(2)技术监督员;(3)计量管理员; 2 进口计量器具必须经_________检定合格后,方可销售。 (1)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3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_________________对样品的计量性能考核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4接受计量器具检定申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指定计量检定机构及时进行检定。对检定合格的,应由_________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书或加盖检定合格印,并准与销售。(1)政府计量行政部门;(2)计量检定机构;(3)政府主管部门; 5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个体工商户,必须向————申请考核。考核合格,发给《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之后,方可向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2)当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3)当地县(市)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6 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________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1)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3)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7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须经_______主持考核后,才能在本单位内部开展检定。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2)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3)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8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是指_______________, (1)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2)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3)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9 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是指____。 (1)社会公用的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 (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10 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由________________进行。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技术机构;(2)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3)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11 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向________申请办理。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2)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3)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12 对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正作用的计量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1)部门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2)社会公用的计量标准了; (3)企业和社事业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

网络分析法

网络分析法(Analysis Network Process Method)简介 1996年Saaty教授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分析法(Analysis Network Process Method ,ANP)。ANP方法的基本理论与AHP法相同,不同的是模型结构,ANP 法中引入超矩阵的概念,采用这种方法,所有网络结构中的元素均能够对结论产生影响,最终结果不仅被备选方案的权重影响,也被备选方案所属元素集影响,可以通过反馈更好的反映现实生活。 ANP法的基本结构 与AHP法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不同,ANP法的网络结构中的连接没有固定方向,它既包括元素集之间的循环连接,也包括元素集对自身的反馈连接,这种网络结构往往能够较好的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并且采用这种将问题细化结构、简单计算的方法远比采用简单划分结构、复杂计算过程的方法得到结果更令人满意。 网络分析法模型将系统分为控制层和网络层两个部分,控制层包括决策问题的目标和决策准则,至少应存在一个目标,但决策的准则可以没有,网络层由元素组组成,这些元素组受到控制层的支配,元素组间以及内部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了网络结构。典型的ANP模型如图所示: 网络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分析问题 对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元素集,分析元素层次是否内部独立,是否存在依存和反馈,分析方法类同于AHP方法,可采用会议法、专家填表等形式进行。 2)构造ANP的典型结构 首先构造控制层,界定决策目标和准则,再构造网络层次,分析每一个元素集的网络结构和相互影响关系,元素集间关系确定后即可构建相应的ANP网络,基本实际问题中都是既有内部依存又有循环的ANP网络层次。 3)构造ANP的超矩阵计算权重 网络分析法中的1-9标度法

2020年继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解读(每日一练) 考生姓名:汪剑秋考试日期:【2020-07-24 】单项选择题(共5 题) 1、计量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 (D) ?A,加强质量管理 ?B,保障安全生产 ?C,维护生产秩序 ?D,保障量值的准确可靠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2、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公布。 (A) ?A,国务院 ?B,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C,司法部门 ?D,技术监督部门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3、计量追溯是指实验室确保自己测结果能溯源至()的要求。 (D) ?A,国家计量基准 ?B,法定计量单位 ?C,国家标准 ?D,地方计量标准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4、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必须经过()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 门计量认证考核合格。 (B) ?A,国家级 ?B,省级 ?C,地市级 ?D,县级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 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药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检定不合格,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制定。 (A) ?A,国务院 ?B,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检定机构 ?D,县级检定机构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共5 题) 1、以下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CD) ?A,计量检定是进行量值传递的重要形式 ?B,计量检定就是对设备进行检验 ?C,计量检定是保障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 ?D,计量检定包括检验和加封盖印 答题结果:

网络分析法

什么是网络分析法 网络分析法(AN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于1996年提出的一种适应非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它是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实用决策方法。 AHP作为一种决策过程,它提供了一种表示决策因素测度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相对标度的形式,并充分利用了人的经验和判断力。在递阶层次结构下,它根据所规定的相对标度—比例标度,依靠决策者的判断,对同一层次有关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按层次从上到下合成方案对于决策目标的测度。这种递阶层次结构虽然给处理系统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也限制了它在复杂决策问题中的应用。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各层次内部元素往往是依赖的C低层元素对高层元素亦有支配作用,即存在反馈。此时系统的结构更类似于网络结构。网络分析法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由AHP延伸发展得到的系统决策方法。 ANP首先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元素支配。控制因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用AHP方法获得。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组成的C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元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支配,元素和层次间内部不独立,递阶层次结构中的每个准则支配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内部独立的元素,而是一个互相依存,反馈的网络结构。控制层和网络层组成为典型ANP层次结构,见下图。

[编辑] 网络分析法的特点[2] AHP通过分析影响目标的一系列因素,比较其相对重要性,最后选出得分最高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Harker和Vargas曾经这样评价AHP:“AHP是一套复杂的评价系统,当我们进行多目标、多准则以及多评委的决策时,面对众多的可选方案,AHP能够用来解决各种量化和非量化、理性与非理性的决策问题。”AHP简单易用,其缜密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它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AHP模型使各决策层之间相互联系,并能推出跨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的顶层为企业的总目标,然后逐层分解成各项具体的准则、子准则等,直到管理者能够量化各子准则的相对权重为止。 层次分析法能够为决策者解决各种复杂系统问题,但它也存在一些缺憾。例如,AHP就未能考虑到不同决策层或同一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AHP模型只是强调各决策层之间的单向层次关系,即下一层对上一层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总目标层进行逐层分解时,时常会遇到各因素交叉作用的情况。如一个项目的不同研究阶段对各评委的权重是不同的;同样,各评委在项目研究的不同阶段对各评价指标的打分也会发生变化。这时,AHP模型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

关于《广东省纳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第一批)》的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模板】

附件1 关于《广东省纳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第一批)》的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推进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通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研究调整《广东省纳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适当减少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种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调整依据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办法》第十七条等规定。 三、调整内容 目前,列入《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有5类13种,包括:1.探伤仪:超声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磁粉探伤仪等; 2.农药残留检测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3.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的红外温度计; 4.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电子停车计时收费表、电子咪表; 5.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病人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床旁监护仪、除颤监护仪。

经前期充分调研,建议初步调整方案如下:将农药残留检测仪、体温计、电子计时计费装置以及磁粉探伤仪不再纳入《目录》,调整后的《目录》如下:1.探伤仪:超声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2.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病人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床旁监护仪、除颤监护仪。 四、组织实施 有关计量器具从《目录》中取消后,将不再实施强制检定,由市场主体按照《计量法》规定,实施非强制检定或者校准。同时,将通过加大事中事后监督力度,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发挥社会各方力量,提高有关计量器具监督管理水平。

起草说明 一、调整必要性 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2012年8月21日,原省质监局发布《广东省纳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通告,要求对列入《目录》并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或者用于行政执法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列入《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共5类13种。 自《目录》实施以来,我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克服经费不足困难,强化检定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对纳入《目录》的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据统计,2016年-2018年检定的计量器具分别为116810台件、153818台件、182857台件,呈逐年增加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2014年开始实施计量检定收费免征以来,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10月23日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通告》,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种类大幅缩减,我省《目录》有必要精简。二是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由于甄别难等原因,近年来计量器具检定数量增加较快,检定经费保障相对不足,设备和人员增加

内容分析法(整理)复习过程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1.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 在内容分析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定义二:“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定义三:“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3.应用领域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4、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系统性 是指内容或类目的取舍应依据一致的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的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的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总结)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SNA分析软件 ●第一类为自由可视化SNA 软件,共有Agna 等9 种软件,位于图1 的右上角,这类软件可以自 由下载使用,成本低,但一般这类软件的一个共同缺点是缺乏相应的如在线帮助等技术支持; ●第二类为商业可视化SNA 软件,如InFlow 等3种,这类软件大都有良好的技术支持;(3)第 三类为可视化SNA 软件,如KliqFinder 等4 种,这类软件一般都是商业软件,但他们都有可以通过下载试用版的软件,来使用其中的绝大部分功能 ●第四类为自由非可视化SNA 软件,如FATCAT 等7 种,这类软件的特点是免费使用,但对SNA 的分析结果以数据表等形式输出,不具有可视化分析结果的功能; ●第五类为商业非可视化SNA 软件,只有GRADAP 一种,该软件以图表分析为主,不具有可 视化的功能。在23 种SNA 软件中,有16 种SNA 软件,即近70%的SNA 软件,具有可视化功能。 SNA分析方法 使用SNA 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时,一般需要按准备数据、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进行。尽管因不同的SNA 软件的具体操作不同,但这三个步骤基本是一致的。 1.准备数据,建立关系矩阵 准备数据是指将使用问卷或其他调查方法,或直接从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自带的后台数据库中所获得的用于研究的关系数据,经过整理后按照规定格式形成关系矩阵,以备数据处理时使用。这个步骤也是SNA 分析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SNA 中共有三种关系矩阵:邻接矩(AdjacencyMatrix)、发生阵(Incidence Matrix)和隶属关系矩阵(Affiliation Matrix)。邻接矩阵为正方阵,其行和列都代表完全相同的行动者,如果邻接矩阵的值为二值矩阵,则其中的“0”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没有关系,而“1”则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存在关系。然而我们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以及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 (一)定义: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二)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介绍 1. 描述某一时间段内媒介内容和媒介再现手段 (1)描述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日报>对外传播新闻价值变化趋势研究》 (2)比较不同媒体之间的内容差异 《中美网络媒体对于“朝核危机”议题报道之比较研究》 (3)比较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 研究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体现真实世界里的社会观念和行为。 2. 推断传播者的特征和态度 (1)通过媒介内容和再现手段来描述与传播有关的变量特征,比如通过研究广告在报纸中的地位和比例来体现广告对报纸的影响。 (2)了解媒介对某些群体(如少数民族、外国人、儿童、女性等)和某些议题(如艾滋病、农民工)的态度,以此来批判地评价媒体在社会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地位和立场。 eg.《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话语探讨》 《自治区党报的民族文化报道研究》 《台湾媒体中的大陆图像》 3. 跟受众调查结合在一起,估计特定媒介内容的传播效果 4. 查证历史文献的作者 二.内容分析法的内涵,特点及步骤 (一)内容分析法的内涵: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 法是内容分析法。作为非介入性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被记载下来的人类 传播媒介的研究。其内容可以包括书籍、杂志、网页、诗歌、报纸、歌曲、绘画、讲演、信件、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布告、法律条文和宪章以及其他任何类似的成分或集合。Kimberley Neuendorf认为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用科学方法对讯息进行 归纳的定量研究方法……该方法不局限于要测量的变量类型或者是创造 陈述讯 息的背景。) (二)特点:内容分析法的特点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1、明显的传播内容 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或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内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 2、客观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或频数表格进行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或频数,并根据客

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

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 一、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 (一)ANP理论与方法 20年代90年代,萨蒂教授(Saaty)在AHP的基础上于提出来的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9]。网络层次分析法将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用类似网络结构表示,而不再是简单的递阶层次结构,网络层中的元素可能相互影响、相互支配,这样ANP能更准确地描述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决策方法。 网络层次分析法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需要决策者对每个因素(影响因子)进行两两相对重要程度的判定。在实际生活中,决策者常常不是对所有的决策因素(影响因子)进行相对重要程度判断,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知识、经验、喜好)对某几个因素(影响因子)进行相对重要程度判断,此时,两两判断矩阵就会出现一些空缺,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信息不完备[1]。为此,运用ANP进行分析,通过将问题化为一种二次规划问题来计算出权重,最后运用ANP的极限超矩阵得到总排序。ANP经常被用来解决具有网络结构的系统评价与决策的实际问题[1]。 (二)ANP网络结构 ANP考虑到递阶层次结构内部循环及其存在的依赖性和反馈性,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和决策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受目标元素支配。控制元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控制层中的每个准则的权重均可由传统的AHP获得。第二部分为网络层,它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组成的,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图1就是一个典型的ANP结构。 图1 典型的ANP结构图

第三章 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第三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 ?本章概览: ?文献法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文献和文献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介绍文献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第三节介绍一种独立的文献使用方法——内容分析法。 ?难点关注: ?文献的类型和分布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第一节文献法概述 一、文献的概念和特点 ? 1. 文献的概念 ?(1)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起载体,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微缩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教育文献的含义 ?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3)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为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优点:具有创造性和很高的直接 ? 2. 文献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0)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1)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018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018修正) 【法规类别】计量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8.03.19 【实施日期】2018.03.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1987年2月1日国家计量局发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 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按照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有计划地发展计量事业,用现代计量技术装备各级计量检定机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国内外贸易以及人民的

健康、安全提供计量保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二章计量基准器具和计量标准器具 第四条计量基准器具(简称计量基准,下同)的使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国家鉴定合格; (二)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三)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四)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符合上述条件的,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计量基准证书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非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卸、改装计量基准,或者自行中断其计量检定工作。 第六条计量基准的量值应当与国际上的量值保持一致。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有权废除技术水平落后或者工作状况不适应需要的计量基准。 第七条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下同)的使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计量检定合格; (二)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三)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 (四)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八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建立的本行政区域内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须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考核;其他等级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经考核符合本细则第七条规定条件并取得考核合格证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批颁发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后,方可使用。

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1实体性理论 1.1什么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1.2内容分析法的类型 1.2.1解读式内容分析法(Hermeneutic content analysis) 解读式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精读、理解并阐释文本内容来传达意图的方法。“解读”的含义不只停留在对事实进行简单解说的层面上,而是从整体和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文本内容的复杂背景和思想结构。从而发掘文本内容的真正意义。这种高层次的理解不是线性的,而具有循环结构:单项内容只有在整体的背景环境下才能被理解,而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反过来则是对各个单项内容理解的综合结果。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文本内容的本来意义,具有一定的深度。 1.2.2实验式内容分析法(Empirical content analysis) 实验式内容分析主要指定量内容分析和定性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世纪20年代末,新闻界首次运用了定量内容分析法,将文本内容划分为特定类目,计算每类内容元素出现频率,描述明显的内容特征。该方法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系统、定量。 用来作为计数单元的文本内容可以是单词、符号、主题、句子、段落或其他语法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笼统的“项目”或“时空”的概念。这些计数单元在文本中客观存在,其出现频率也是明显可查的,但这并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一方面是因为,统计变量的制定和对内容的评价分类仍由分析人员主观判定,难以制定标准,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计数对象也仅限于文本中明显的内容特征,而不能对潜在含义、写作动机、背景环境、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来进行推导,这无疑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定性内容分析法主要是对文本中各概念要素之间的联系及组织结构进行描述和推理性分析。举例来说,有一种常用于课本分析的“完型填空式”方法,即将同样的文本提供给不同的读者,或不同的文本提供给同一个人,文本中被删掉了某些词,由受测者进行完型填空。通过这种方法来衡量文本的可读性和读者的理解情况,由于考虑到了各种可能性,其分析结果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读者理解层次和能力的有用信息。与定量方法直观的数据化不同的是,定性方法强调通过全面深刻的理解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传达文本内容。 1.2.3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法(Computer aided content analysis)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内容分析法的发展。无论是在定性内容分析法中出现的半自动内容分析(Computer-aided content analysis),还是在定量内容分析法中出现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Computer-assisted content analysis),都只存在术语名称上的差别,而实质上,正是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博采众长,使内容分析法取得了迅速推广和飞跃发展。互联网上也已出现了众多内容分析法的专门研究网站,还提供了不少可免费下载的内容分析软件,相关论坛在这方面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 1.3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1.3.1系统性 是指内容或类目的取舍应依据一致的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的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的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全相同的方法被处理。编码和分析过程必须一致。各个编码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据该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建设“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激发检验检测市场活力,规范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树立行业公信力,根据《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以下为征求意见稿全文: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检验检测活动,营造检验检测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并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对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负责,并对相关的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出具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对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连带的民事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偿。 检测检测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规范要求诚信经营,并接受、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的监督检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 第四条【监管主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统一管理检验检测工作,制定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制度、规定,并组织实施。 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活动的监督管理,组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及违法行为查处,并将检查计划和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结果及时上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市(地)、县(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将检查、查处结果及时上报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条【监管原则】本办法规定的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坚持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方式,依法依规、规范透明、公平公正地开展检验检测监管工作。

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412128848.html, 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容分析 作者:谢和平田晓红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民对苏家权事件的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进行高频 特征词分析、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认为在此次事件中网民表现出了高参与性、高互动性、高针对性、相对扩展性、情感倾向性等特征。 【关键词】网络集群行为内容分析苏家权事件 网络集群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络群体围绕特定的现实主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刺激下产生的,以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为特征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网民聚集①。不同于传统的集群行为,网络集群行为以具有虚拟性、隐蔽性、交互性等特征的网络为平台,以网络虚拟社区(论坛、博客、个人空间等)为集聚和言论空间。参与主体的广泛复杂性、参与形式的虚实交互性、网络事件效应扩散的难以控制性、事件演变的鲜明结构性、事件效应的双重性是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②。 近年来,网络集群行为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研究领域来看,多集中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向,如沈晖(2009)从集群行为理论和社会工作视角对网络集群行为的作用机制和暴力倾向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干预设想③;魏娟、杜骏飞(2009)运用斯梅塞尔的价值累加理论,以魔兽世界玩家集群事件为例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④。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机制、演变过程、组织特征、应对与调控策略等。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为基于相关理论视角下的质性探讨,缺乏量化研究。 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虚拟隐蔽等特性使其能够较真实准确地反映网民对某一具体事件的认知与情感倾向状况,而内容分析法是对媒体报道的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和量化描述最为合适的方法之一⑤。基于此,本研究以腾讯新闻评论文本数据为样本,采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博导沈阳教授领衔开发的ROST CM6内容挖掘软件对网络群体行为进行相关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处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腾讯公司作为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和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其网民数量在中国网民总数中占有较大分量,影响力不言而喻。苏家权事件是发生在2013年3月的城管商贩流血冲突事件。3月17日下午,广州天河区车陂街道城管执法中队的两名城管队员 对一位卖菠萝的占道经营小贩进行劝导执法,不料该小贩突然挥刀袭击,其中一名执法队员苏家权被砍7刀,包括头部和面部5刀,可能因此毁容。该事件性质恶劣,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

层次分析法的MATLAB实现(20210228092712)

MATLAB教程网 第八章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MATLAB教程网 §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 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假期旅游有R、F2、F3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下的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0 选择旅游地

解析“医用三源”及其“计量检定”包含的重大法理错误

解析“医用三源”及其“计量检定”包含的重大法理错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记者访尉可道、牛凤岐、张育川三位教授 编者按:“医用三源”是国内计量部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录》(简称《强检目录》)中所列“医用辐射源”、“医用激光源”和“医用超声源”的统称。自1987年国家计量局发布《强检目录》,1990年起以“医用三源”名义对医院在用电离辐射、激光、超声类医疗设备实施“强制性计量检定”,在一些企业对该三大类医疗器械产品搞“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产品抽检,至今已经20多年了。在此期间,针对此事的争论不仅未曾停止,而且愈演愈烈,甚至还发生了多起针对“医用三源”强检的法律诉讼。在争论的双方中,计量部门坚称:“医用诊断和治疗设备中所包含的‘医用三源’是计量器具毋庸置疑”,对“医用三源”实施强制检定是履行《计量法》赋予计量部门的法定职责,并以《强检目录》为据证明其出处的合法性。而持反对意见的医疗卫生部门、药监部门、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关心此事的专业人士则认为:计量主管部门将所谓“医用三源”解释为电离辐射、激光、超声类诊疗设备含带的“源”即能量、波形发射部分,根本不能成立的,因为它们既非诊疗所用的完整器具,更不用于临床测量,将其指为“计量器具”违背《计量法实施细则》,对不属于计量器具的医疗设备甚至其中的部件实施“计量检定”则是违背《计量法》的行为。为了搞清来龙去脉,辨明法理是非,本刊记者专访了在医用电离辐射、超声、激光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和法制监管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尉可道、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牛凤岐、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张育川三位教授。 记者:三位老师好!本刊去年曾经刊登过周力田先生谈“医用三源”及其计量检定法理问题的文章,但读者很想听到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界内老专家们的声音。请问三位老师,所谓“医用三源”是如何提出,对它们的计量检定又是如何搞起来的呢? 答:下面按发生的时间顺序说一说我们了解的有关情况: 1.1987年5月28日,国家计量局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简称《强检目录》)。该目录是针对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几个特殊领域所用工作计量器具制定的,属于《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文件。其中,第37、40、41三条的内容是: (1)“37 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