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341944253.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7综合评价 (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 (8)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

2.3.1加快江西省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9)

2.3.2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9)

2.3.3顺应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

2.3.4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11)

2.3.5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1)

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2)

2.4.1政策可行性 (12)

2.4.2市场可行性 (13)

2.4.3技术可行性 (13)

2.4.4管理可行性 (13)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4)

3.1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4)

3.2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5)

3.3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产品特点分析 (16)

3.4微机电系统(MEMS)市场应用前景分析 (18)

3.5市场分析结论 (20)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1)

4.1地理位置选择 (21)

4.2区域投资环境 (21)

4.2.1区域概况 (21)

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2)

4.2.3区域气候水文条件 (22)

4.2.4区域交通条件 (23)

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3)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5)

5.1土建方案 (25)

5.1.1方案指导原则 (25)

5.1.2土建方案的选择 (25)

5.2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26)

5.2.1给排水 (26)

5.2.2供电 (26)

5.3主要建设内容 (27)

5.4道路设计 (27)

5.5总图运输方案 (27)

5.6土地利用情况 (28)

5.6.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28)

5.6.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28)

第六章产品方案 (29)

6.1产品生产方案 (29)

6.2产品特点与优势 (29)

6.3产品标准 (30)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0)

6.7技术工艺概述 (30)

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32)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32)

7.2主要设备选型 (32)

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34)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34)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5)

8.2.1能源消耗种类 (35)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35)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35)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36)

8.4.1项目能耗分析 (36)

8.4.2国家能耗指标 (36)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37)

8.5.1工业节能 (37)

8.5.2节水措施 (37)

8.5.3建筑节能 (38)

8.5.4企业节能管理 (39)

8.6结论 (39)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1)

9.1设计依据及原则 (41)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1)

9.1.2设计原则 (41)

9.2建设地环境条件 (42)

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2)

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42)

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43)

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43)

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43)

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44)

9.4.3环境保护措施评价 (45)

9.5绿化方案 (45)

9.6消防措施 (45)

9.6.1设计依据 (45)

9.6.2防范措施 (46)

9.6.3消防管理 (47)

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47)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49)

10.1 编制依据 (49)

10.2概况 (49)

10.3 劳动安全 (49)

10.3.1工程消防 (49)

10.3.2防火防爆设计 (50)

10.3.3电力 (50)

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0)

10.4劳动卫生 (51)

10.4.1防暑降温与冬季采暖 (51)

10.4.2卫生 (51)

10.4.3照明 (51)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52)

11.1组织机构 (52)

11.2劳动定员 (52)

11.3福利待遇 (52)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54)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54)

12.2 建设工期 (54)

12.3实施进度安排 (54)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6)

13.1投资估算依据 (56)

13.2建设投资估算 (56)

13.3流动资金估算 (57)

13.4资金筹措 (57)

13.5项目投资总额 (57)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60)

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61)

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61)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61)

14.1.2产品成本 (62)

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63)

14.2财务评价 (63)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63)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64)

14.2.3不确定性分析 (64)

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67)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69)

15.1项目风险因素 (69)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69)

15.1.2技术风险 (69)

15.1.3市场风险 (69)

15.1.4金管理风险 (70)

15.2风险规避对策 (70)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0)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70)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0)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1)

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72)

16.1招标管理 (72)

16.2招标依据 (72)

16.3招标范围 (72)

16.4招标方式 (73)

16.5招标程序 (73)

16.6评标程序 (74)

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74)

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74)

16.9合同备案 (74)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75)

17.1结论 (75)

17.2建议 (75)

附表 (76)

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76)

附表2 总成本表 (77)

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78)

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79)

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80)

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81)

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82)

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83)

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84)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85)

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86)

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87)

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89)

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91)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微机电系统(MEMS)生产线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XXX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区

1.1.5项目负责人

1.1.6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的总投资为16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3119.83万元(土建工程为6250.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4407.90万元,土地费用560.00万元,其他费用为392.57万元,预备费1509.3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483.50万元。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64890.9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8313.94万元,年均净利润6279.67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389.36万

元,年增值税为3539.67万元;投资利润率为51.96%,投资利税率76.52%,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0.41%,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4.17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微机电系统(MEMS)300万套。

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753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160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项目企业自筹资金9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0.00万元,申请政府科研补贴2000.00万元。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计16月;二期工程建设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计20个月;工程建设工期共计36个月。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6.《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7.《现代财务会计》;

8.《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9.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0.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设计中注重建设垃圾处理方案,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分会场十三微纳米光子学

分会场十三:微纳米光子学 主席:吴一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李铁(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特邀报告1:半导体太赫兹光频梳 黎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 员。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然后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巴黎七大材料 与量子现象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回国工作,2016年 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择优支持。主要研究方向为太赫兹 量子级联激光器及其光频梳、锁模激光器、太赫兹成像及高分辨光谱 技术等。在Advanced Science、Optica、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50余篇论文,曾获“2015中国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德国“洪堡”学者奖学金、日本JSPS奖学金等。担任科技部973计划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负责人、KJW 项目(2项)负责人等。 报告摘要: 太赫兹(THz)波(频率范围:0.1-10 THz; 1 THz=1012 Hz)位于红外光和微波之间,在国防安全、生物医疗、空间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由于缺乏高效THz辐射源和探测器,THz波还没有被完全认知,所以其被称为THz间隙(“terahertz gap”)。在1-5 THz 频率范围内,基于半导体电泵浦的光子学器件THz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在输出功率和效率方面比电子学和差频器件高,是关键的THz辐射源器件。本报告主要介绍我们在高性能THz核心器件以及半导体光频梳方面的研究进展。在高性能核心器件方面,我们突破分子束外延生长和半导体工艺技术,研制出高功率(1.2 W)、低发散角(2.4°)、宽频率范围THz QCL器件并实现THz高速探测和多色成像。基于高性能半导体THz QCL器件,成功实现THz QCL光频梳以及双光梳。克服传统THz光谱仪在测量时间和光谱分辨率方面的缺陷,开发出基于THz QCL双光梳的紧凑型高分辨实时光谱检测系统,为将来实现新一代THz光谱仪奠定基础。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年产300万套微机电系统(MEMS)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doczj.com/doc/341944253.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2)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1.7综合评价 (5)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的提出 (8)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 2.3.1加快江西省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9) 2.3.2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9) 2.3.3顺应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0) 2.3.4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11) 2.3.5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1) 2.3.6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2) 2.4.1政策可行性 (12) 2.4.2市场可行性 (13) 2.4.3技术可行性 (13) 2.4.4管理可行性 (13)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4) 3.1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4) 3.2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5) 3.3我国微机电系统(MEMS)产品特点分析 (16) 3.4微机电系统(MEMS)市场应用前景分析 (18) 3.5市场分析结论 (20)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1) 4.1地理位置选择 (21) 4.2区域投资环境 (21) 4.2.1区域概况 (21) 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2) 4.2.3区域气候水文条件 (22) 4.2.4区域交通条件 (23) 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3)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5) 5.1土建方案 (25) 5.1.1方案指导原则 (25) 5.1.2土建方案的选择 (25) 5.2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26) 5.2.1给排水 (26) 5.2.2供电 (26) 5.3主要建设内容 (27) 5.4道路设计 (27) 5.5总图运输方案 (27) 5.6土地利用情况 (28) 5.6.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28) 5.6.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28) 第六章产品方案 (29) 6.1产品生产方案 (29) 6.2产品特点与优势 (29) 6.3产品标准 (30)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0) 6.7技术工艺概述 (30) 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32)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32) 7.2主要设备选型 (32)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在军工和民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在军工和民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引言 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成熟的微电子设计和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以微电子、微机械及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设计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装置。它结合了机械可动结构和大规模、低成本、微电子加工的优点,在微小尺度上实现与外界电、热、光、声、磁等信号的相互作用。微电子机械系统通常指特征尺度大于1nm小于1μm,结合电子和机械部件并集成了IC工艺的装置。MEMS在航空、航天、军事、汽车、生物医学、环境监控等人们所接触到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未来国防领域及国民生活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 MEMS的突出特点有: 1.微型化:MEMS硬件不仅体积小而且重量轻,耗能低,惯性小,谐振频率高。 2.以硅为主要材料,机械电器性能较好;硅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与铁相当,密度类似铝,热传导接近钨。 3.多样化:MEMS含有数字和总线接口,具有在网络中应用的条件,便于与PC系统集成。 4.集成化:可以把不同功能,不同敏感方向或致动方向的多个传感器或执行器集成在一起,或形成微传感器阵列,甚至把多种功能的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微系 统。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可制造出可靠性、稳定性很高的MEMS。 5.多学科交叉:MEMS技术集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材料与自动控制,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并应用了当今许多高科技成果。 MEMS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和产业,MEMS工艺已经应用于军民生活中。本文就它在国防和民用领域的应用作一介绍,并分析它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MEMS技术在军事设备中的应用状况 众所周知,最尖端的科技总是先应用于国防,MEMS也一样,军事领域是它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MEMS 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把MEMS技术确认为美国急需发展的新兴技术,并资助了大量MEMS项目,大力 发展小型惯性测量装置、微全分析系统、RF传感器、网格传感器、无人值守传感 器等项目,应用于单兵携带、战场实时监测、毒气以及细菌检测、武器安全、保险 和引信、弹道修正、子母弹开仓控制、超低功率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高密度低功耗 的数据存储器件、敌我识别系统等方面。MEMS在军用设备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和深 入。 1.1MEMS技术对武器平台的优化 在海上武器应用方面,MEMS引信保险和引爆装置已成功用于潜艇鱼雷对抗武器上。引信保险和引爆装置的工作包括三个独立步骤:发射鱼雷后解除 炸药保险,引爆(引信)和防止在不正确的时间爆炸(保险)。使用镀有金属 层的硅结合巧妙的封装技术,MEMS引爆装置要比传统装置小一个数量级, 可安装在6.25英寸的鱼雷上,这是其他技术很难办到的。 在陆地应用方面,包括灵活而且坚固的爆破装置、发射装置和其他使用MEMS 惯性制导系统的武器平台。MEMS加速度计能承受火炮发射时产生接近10.5g 的冲击力,可以为制导导弹提供一种经济的制导系统,同时使导弹的可靠性

微机电系统题目整理

1、M E M S的概念?列举三种以上M E M S产品及应用? 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指微型化的器件或器件组合,把电子功能与机械的、光学的或其他的功能相结台的综合集成系统,采用微型结构(包括集成微电子、微传感器和微执行器;这里“微”是相对于宏观而言),使之能在极小的空间内达到智能化的功效。 微机电系统主要特点在于:(1)能在极小的空间里实现多种功能;(2)可靠性好、重量小且能耗低; (3)可以实现低成本大批量生产。 主要应用领域、产品:压力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流体控制、数据存储、显示芯片、生物芯片、微型冷却器、硅材油墨喷嘴、通信等。 2、何谓尺度效应?在MEMS设计中,如何利用尺度效应? 当构件缩小到—定尺寸范围时将会出现尺寸效应,即尺寸的减小将引起响应频率、加速度特性以及单位体积功率等—系列性能的变化。构件特征尺寸L与动力学特性关系如表所示。 不同性质的作用力与尺寸的依赖关系不同,从而在微观研究中所占比重有所不同。例如,电磁力与尺寸是L2,L3,L4的关系,幂次较高,从而相对影响铰小;而静电力与尺寸是L0,L-2的关系,幂次较低,影响程度较大。 3、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的概念及其在MEMS中的应用? 刻蚀就其形式来说可分为有掩膜刻蚀和无掩膜刻蚀,无掩膜刻蚀较少使用。有掩膜刻蚀又可分为湿法刻蚀和干法刻蚀。湿法刻蚀一般用化学方法,这种方法刻蚀效率高,成本低,但是其刻蚀精度不高,公害产重(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干法刻蚀种类很多,有溅射刻蚀、离于铣、反应离子刻蚀和等离子刻蚀等。干法刻蚀中包括了化学反应和物理效应,因此其刻蚀精度较高,且适用于各种材料,包括半导体、导体和绝缘材料。 刻蚀分为湿法到蚀和干法刻蚀。它是独立于光刻的重要的一类微细加工技术,但刻蚀技术经常需要曝光技术形成特定的抗蚀剂膜,而光刻之后一般也要靠刻蚀得到基体上的微细图形或结构,所以刻蚀技术经常与光刻技术配对出现。经常采用的化学异向刻蚀方法又称为湿法刻蚀,它具有独持的横向欠刻蚀特性,可以使材料刻蚀速度依赖于晶体取向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干法刻蚀是指利用一些高能束进行刻蚀。以往的硅微细加工多采用湿法刻蚀。 4、键合的概念,有几种形式?有何用途? 一个微型机电系统集微传感器、驱动器及处理器于一体,是一个复杂的智能微系统。其制造工艺,有硅表面微加工工艺、硅的体微加工工艺、硅微电子工艺以及非硅材料的微加工工艺。因此,如果把一个微机电系统建筑于同一硅基片上,那它首先不能克服微系统需用硅及作硅材料多样性上的矛盾;其次它无法解决微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微驱动器集成于同一基片结构复杂性的矛盾;最后,在同一基片上无法解决硅表面及体微加工、非硅材料微加工工艺相容性上的矛盾。 如果将整个微机电系统按结构、材料及微加工工艺的不同,分别在不同基片上执行微加工工艺,然后将两片或多片基片在超精密装配设备上对准,并通过键合手段,把它们连接成一完整的微系统,这是获得低成本、高合格率及质量可靠的微系统的唯一途径。因此,键合技术成为微机电系统制作过程中的重要微加工工艺之一,它是微系统组封装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键合技术主要可分为硅熔融键合(SFB)和静电键合两种。 按界面的材料性质,键合工艺总体上可分为两大范畴,即硅/硅基片的直接键合和硅/硅基片的间接键合,后者又可扩展到硅/非硅材料或非硅材料之间的键合。对于硅/硅间接键合,按键合界面沉积的材料不同,其键合机制也不同,如沉积的是玻璃膜,按不同的玻璃性质,可以进行阳极键合或低温熔融键合;如果沉积的是金膜(或锡膜),则进行共晶键合;用环氧或聚酰亚胺进行直接粘合。此外,还可借助于其他手段,如超声、热压及激光等技术进行键合。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课程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 00260011 晶体管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诞生 1学分 16学时 The Invention of Transistors and the Birth of Information Age 晶体管的发明,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晶体管及以晶体管核心的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无以伦比的作用。晶体管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相关技术科学的迅速成熟。晶体管的发明造就了一大批物理学家、工程师。晶体管的发明,也随之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与重要的公司,如贝尔实验室、仙童公司、Intel等都与晶体管的发明密切相关。“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晶体管发明作为现代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发生过鲜为人知的重要经验和教训,涉及科研管理、人才和科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为后人提供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本课程试图从晶体管的发明到信息社会的诞生,探讨技术革命和创新的方向,为大学低年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所讨论的课题包括,科学预见和准确选题的重要性、科学研究的方法、放手研究的政策、知人善任和合理配备专业人才等。 00260051 固体量子计算器件简介 1学分 16学时 Introduction to solid-state quantum computing devices 作为量子力学和信息学的交叉,量子信息学是最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完成许多经典信息技术无法实现的任务。比如,一旦基于量子信息学的量子计算机得以实现,其在几分钟内就可解决数字计算机几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用它就可及时地破解基于某些数学问题复杂性假定之上的传统保密通信的密钥,从而对建立于经典保密系统行业的信息安全构成根本性的威胁。这种新兴技术的实现可以直接地应用于国防,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本课程在此大的学术背景下展开,主要介绍最有希望成为量子比特的固体量子相干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以及如何用这些器件实现量子计算。 00260061 量子信息处理的超导实现 1学分 16学时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its implemention with superconducting devices 基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经典信息处理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处理器件,例如个人电脑和手机,为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经典信息处理技术的继续发展面临着技术上的瓶颈,其性能很难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继续提高。一种新型的完全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量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望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并解决一些经典信息处理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成功实施,将为我们提供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技术和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本课程将学习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超导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原理与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利用超导器件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00260071 智能传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1学分 16学时 Smart Sens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智能传感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本课程采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以活泼生动地方式,向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述智能传感器及其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文化与智能传感器章节中,结合大家熟知的电影形象《指环王》中的“咕噜”,介绍智能运动传感器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结合《机械战警》中的形象,介绍脑机接口传感器在脑神经科学研究及帕金森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传感器与智能交通章节中,介绍汽车中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作用。在传感器与智能家居章节中,介绍iphone手机中集成的多种传感器,及其功能扩展。在传感器与现代国防章节中,结合南斯拉夫亚炸馆事件,介绍控制炸弹穿透多层建筑后再爆炸的

微纳结构三维形貌高精度测试系统

第37卷第1期 光电工程V ol.37, No.1 2010年1月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Jan, 2010 文章编号:1003-501X(2010)01-0019-06 微/纳结构三维形貌高精度测试系统 谢勇君1,2,3,史铁林2,3,刘世元2 ( 1. 暨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广东珠海 519070; 2.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3.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光电材料与微纳制造研究部,武汉 430074 ) 摘要:为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提出利用显微干涉技术和偏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研制微/纳结构三维形貌亚纳米级精度测试系统。首先,利用五步相移干涉技术采集5幅带有π/2相移增量的干涉条纹图。然后,通过Hariharan五步相移算法得到包裹相位图。最后,利用分割线相位去包裹算法和相位高度关系转换得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偏振片产生强度可调的线偏振光,再由1/2波片改变偏振光在分光镜中的分光比,补偿参考镜与试件的反射性能差异,可得到亮度适中且对比度高的干涉条纹图,从而有利于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的重复测量精度可达0.06 nm,最大示值误差不到±1%,示值变动性不到0.5%。通过对标准多刻线样板、硅微麦克风膜和硅微陀螺仪折叠梁的三维形貌测量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微/纳结构;显微干涉;偏振技术;三维形貌 中图分类号:TH741.8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501X.2010.01.04 Measurement System for 3D Profile of Micro/Nano Structures with High Resolution XIE Yong-jun1,2,3,SHI Tie-lin2,3,LIU Shi-yuan2 ( 1. Institute of Electric Automatization, Jinan University, Zhuhai 51907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3. Division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 Micro-Nano Manufacture, 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ectronics, Wuhan 430074, 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test 3D profile of micro/nano structures with high resolution, a measurement system was developed based on microscopic interferometry and polarization technique. First, five interferograms with π/2-phase increase were acquired by five-step phase-shift interferometry. Then wrapped phase maps were calculated with Hariharan five-step-phase-shift algorithm. Finally, 3D profile of micro/nano structure could be gotten with branch-cut unwrapping algorithm and the phase-height formula. A polarizer provided a polarization beam and adjusted its illumination power. The polarized beam was parceled into two perpendicular directions by a polarization-beam splitter, and the intensities proportion of the two beams could be adjusted by rotating a 1/2-waveplate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ens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flectances between the sample and the reference mirror. This arrangement allowed that the interferograms had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ontrast and optimum intensity, and this was useful to increase system 收稿日期:2009-07-13;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09-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535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5090);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639); 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1093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研究启动项目(9451063201002281);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 培育项目(LYM08019);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暨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51208027). 作者简介:谢勇君(1977-),女(汉族),广西全州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工作是精密测控技术。E-mail:xyj919@https://www.doczj.com/doc/341944253.html,。

MEMS微机电系统考试总结

1、微机电制造工艺有哪些,及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哪些? 目前,常用的制作微机电系统器件的技术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利用传统机械加工手段,即利用大机器制造小机器,再利用小机器制造微机器的方法。 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利用化学腐蚀或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对硅材料进行加工,形成硅基微机电系统器件。 第三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LIGA(即光刻、电铸和塑铸)技术,它是利用X射线光刻技术,通过电铸成型和塑铸形成深层微结构的方法。 上述第二种方法与传统IC工艺兼容,可以实现微机械和微电子的系统集成,而且适合于批量生产,已经成为目前微机电系统的主流技术。LIGA技术可用来加工各种金属、塑料和陶瓷等材料,并可用来制做深宽比大的精细结构(加工深度可以达到几百微米),因此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微机电系统加工技术。LIGA技术自八十年代中期由德国开发出来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已利用该技术开发和制造出了微齿轮、微马达、微加速度计、微射流计等。第一种加工方法可以用于加工一些在特殊场合应用的微机械装置,如微型机器人、微型手术台等。 2、在微机电系统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材料有哪几种,每一种材料的优缺点。陶瓷、金属、硅材料。常用的是硅。硅的优点?回答出主要特征。 答:压电材料、记忆合金、巨磁材料、 半导体材料:硅及其化合物等 电致伸缩材料:压电陶瓷、氧化锌、石英等 磁致伸缩材料:镍钛合金 压电材料的优点1、充当容性负载, 在静态操作时需要非常小的功率,简化电源需求。2、充当容性负载,需要非常小的功率在静态操作,简化电源需求。3、可达到大约1/1000的张力 记忆合金的优点1、产生很大的力2、比着其他材料有很大的变形3、没有污染和噪声 缺点 1 延迟效应2、根据专门的应用必须分类 硅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材料。由于在电子工业中已经有许多实用硅制造极小的结构的经验,硅也是微机电系统非常常用的原材料。硅的物质特性也有一定的优点。单晶体的硅遵守胡克定律,几乎没有弹性滞后的现象,因此几乎不耗能,其运动特性非常可靠。此外硅不易折断,因此非常可靠,其使用周期可以达到上兆次。一般微机电系统的生产方式是在基质上堆积物质层,然后使用平板印刷和蚀刻的方法来让它形成各种需要的结构。硬度非常强,相对较轻 3、在制造微机电系统时,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框架,主要由哪几种工艺,每一种工艺的条件制作薄膜有几种工艺,每一种工艺的优缺点。 硅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包括制膜工艺和薄膜腐蚀工艺。制膜工艺包括湿法制膜和干式制膜。湿法制膜包括电镀(LIGA工艺)、浇铸法和旋转涂层法、阳极氧化工艺。其中LIGA工艺是利用光制造工艺制作高宽比结构的方法,它利用同步辐射源发出的X射线照射到一种特殊的PMMA感光胶上获得高宽比的铸型,然后通过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得到所要的金属结构。干式制膜主要包括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和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薄膜腐蚀工艺主要是采用湿法腐蚀,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腐蚀液。 3、在制造微机电系统时,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frame,主要由哪几种工艺,每一种工艺的条件制作薄膜有几种工艺,每一种工艺的优缺点。

微纳系统及其最新应用

MEMS系统及其封装技术的研究报告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以微细加工技术为基础,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电子线路、微能源等有机组合在一起的微机电器件、装置、或系统。微机电既可以根据电路信号的指令控制执行元件,实现机械驱动,也可以利用传感器探测或接受外部信号。传感器将转换后的信号经电路处理后,再由执行器转换为机械信号,完成命令的执行。可以说,MEMS技术是一种获取、处理和执行操作的集成技术,它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性领域,几乎涉及到自然及工程科学的所有领域,例如电子、机械、材料和能源。但是,由于对MEMS封装的认识一直落后于MEMS器件的研究,封装已成为妨碍MEMS商业化的主要技术瓶颈。 一、MEMS系统的特点、存在的问题 与常规机电系统相比,MEMS系统的主要优点包括:系统微型化,MEMS器件体积小,精度高、重量轻,尺寸精度可达到纳米量级;制造材料性能稳定,MEMS的主要材料是硅;批量生产成本低;能耗低,灵敏度和工作效率高;集成化程度高等。 但是,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在不断追求电子元器件的高集成度、高密度的同时,MEMS 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尺寸效应;材料性能主要是对于MEMS硅衬底上的薄膜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分析;黏附问题;静电力问题;摩擦问题;检测问题;薄膜应力以及表面粗糙度问题。 二、MEMS封装 MEMS封装的分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封装材料分,可分为金属封装、陶瓷封装和塑料封装;另一种是按密封特性分,可分为气密封装和非气密性封装。通常金属封装和陶瓷封装为气密封装,而塑料封装为非气密封装。 1.MEMS封装的自身特性包括以下几点: 1)专用性 MEMS中通常都有一些可动部分或悬空结构,如硅等空腔、梁、沟、槽、膜片甚至是流体部件。 2)复杂性 由于多数MEMS封装外壳的负责性,对芯片纯化、封装保护提出了特殊要求。某些MEMS 的封装及其技术比MEMS还新颖,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对封装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更高。 3)空间性 为给MEMS可活动部分提供足够的可动空间,需在外壳上进行刻蚀,或留有一定的槽型及其他形状的空间。 4)保护性 在晶片上制成的MEMS,在完成封装之前,始终对环境的影响极其敏感。MEMS封装的各操作工序(划片、烧结、互联、密封等),需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5)可靠性 6)经济性 2.几种重要的 MEMS封装技术 MEMS封装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比较完善的封装技术和封装形式,比如键合技术、倒装芯片技术、多芯片封装技术以及3D封装等。 1)键和技术 键合技术是MEMS中最为关键、最具挑战性的技术,由于MEMS器件包含多种立体结构和多种材料层,MEMS元件的键合要比微电子元件困难得多。键合技术分为引线键合和表面键合两种。其中引线键合的作用是从核心元件引人和导出电连接。根据键合时所用能量

微纳机电系统

微纳机电系统 一.引言 微/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当今集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微电子工程所产生的新兴、边缘、交叉前沿学科技术。微/纳米系统技术是以微机电系统为研究核心,以纳米机电系统为深入发展方向,并涉及相关微型化技术的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 和纳机电系统(Nan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NEMS )是微米/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技术领域。MEMS已经在产业化道路上发展,NEMS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从微小化和集成化的角度,MEMS (或称微系统)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讯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而NEMS(或称纳系统) 是90年代末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继MEMS 后在系统特征尺寸和效应上具有纳米技术特点的一类超小型机电一体的系统,一般指特征尺寸在亚纳米到数百纳米,以纳米级结构所产生的新效应(量子效应、接口效应和纳米尺度效应) 为工作特征的器件和系统。 二.微纳系统的意义、应用前景 由于微/纳机电系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和边缘学科,学科还处于技术发展阶段,在国内外尚未形成绝对的学科和技术优势;微/纳米技术还是一项支撑技术,它对应用背景有较强的依赖性,目前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惯导器件、军事侦察、通信和生物医学领域,以及微型飞机和纳米卫星等产品上。 2.1.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微/纳米系统技术是与其它广泛学科具有互动作用的重要的综合技术,涉及学科领域广泛。微/纳米系统技术是认识和改造微观世界的高新技术,微/纳米系统是结构集成化、功能智能化的产物。微/纳米系统表现出的智能化程度高、实现的功能趋于多样化。例如,微机电系统不仅涉及到微电子学、微机械学、微光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学、微热力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广泛学科领域,而且会涉及从材料、设计、制造、控制、能源直到测试、集成、封装等一系列的技术环节。 微/纳米系统技术的发展以之为基础,反过来也将带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如美国麻省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麦基隆大学,以及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等无不把发展微/纳米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面。我国一些著名大学尽管研究方向侧重不一,但也无一例外地重点发展微/纳米技术,实现学科群跨越式发展。 2.2.巨大的经济效益 微机电系统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仅美国微机电系统2005年的商业产值预计可达650亿美元。以控制汽车安全气囊展开的微加速度计为例,估计未来几年内,由分立组件构成的传统加速度计将全部被微加速度计所代替。传统加速度计的单件成本超过50美元,而基于MEMS技术的同类微加速度计的单件成本仅为5到10美元。相比之下,微加速度计更小、更轻、更可靠,功能更趋于完善。 2.3.国防建设的要求 现代军事装备正朝着微型化、集成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微机电系统充分适应了这一趋势,特别是在活动空间狭小,操作精度要求高,功能高度集成的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微型飞机( UAV)在未来战争中日益显示出特殊地位,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现代作战武器之一;利用微机械数组进行机翼流体状态检测,并通过微致动来实现宏观飞行控制有望改变传统飞机的模式,并改善其机动性能;微型喷射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导弹、卫星等航空

微纳米机电系统

微纳机电系统 微/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当今集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微电子工程所产生的新兴、边缘、交叉前沿学科技术。微/纳米系统技术是以微机电系统为研究核心,以纳米机电系统为深入发展方向,并涉及相关微型化技术的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 和纳机电系统(Nan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NEMS )是微米/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技术领域。MEMS已经在产业化道路上发展,NEMS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一、引言 从微小化和集成化的角度,MEMS (或称微系统)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讯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而NEMS(或称纳系统) 是90年代末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继MEMS 后在系统特征尺寸和效应上具有纳米技术特点的一类超小型机电一体的系统,一般指特征尺寸在亚纳米到数百纳米,以纳米级结构所产生的新效应(量子效应、接口效应和纳米尺度效应) 为工作特征的器件和系统。 二、纳米系统的意义、应用前景 微纳系统的意义应用前景由于微/纳机电系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和边缘学科,学科还处于技术发展阶段,在国内外尚未形成绝对的学科和技术优势;微/纳米技术还是一项支撑技术,它对应用背景有较强的依赖性,目前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惯导器件、军事侦察、通信和生物医学领域,以及微型飞机和纳米卫星等产品上。 2.1 .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微/纳米系统技术是与其它广泛学科具有互动作用的重要的综合技术,涉及学科领域广泛。微/纳米系统技术是认识和改造微观世界的高新技术,微/纳米系统是结构集成化、功能智能化的产物。微/纳米系统表现出的智能化程度高、实现的功能趋于多样化。例如,微机电系统不仅涉及到微电子学、微机械学、微光学、微动力学、微流体学、微热力学、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广泛学科领域,而且会涉及从材料、设计、制造、控制、能源直到测试、集成、封装等一系列的技术环节。 微/纳米系统技术的发展以之为基础,反过来也将带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如美国麻省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麦基隆大学,以及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等无不把发展微/纳米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面。我国一些著名大学尽管研究方向侧重不一,但也无一例外地重点发展微/纳米技术,实现学科群跨越式发展。 2.2 巨大的经济效益巨大的经济效益 微机电系统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仅美国微机电系统2005年的商业产值预计可达650亿美元。以控制汽车安全气囊展开的微加速度计为例,估计未来几年内,由分立组件构成的传统加速度计将全部被微加速度计所代替。传统加速度计的单件成本超过50美元,而基于MEMS技术的同类微加速度计的单件成本仅为5到10美元。相比之下,微加速度计更小、更轻、更可靠,功能更趋于完善。

微纳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大作业.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生姓名刘晨晗学号129580 课程名称微/纳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授课时间2013年 3 月至2013年 6 月周学时 3 学分 2 简 要 评 语 考核论题MEMS综述 总评成绩 (含平时成绩 备注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目录 1、MEMS简介 (1 2、MEMS历史与发展现状 (2 2.1 MEMS历史 (2 2.2 MEMS发展现状 (3 3、MEMS研究内容 (4 4、MEMS器件举例--悬浮微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 4.1 器件介绍 (6 4.2 器件的结构和加工工序 (6 4.3 器件的生产工艺 (7 4.4 器件的工作原理 (8 5、MEMS的应用与未来 (9 6、参考文献 (11 MEMS 综述 129580 刘晨晗 1、MEMS 简介 图1显示了自然界一些典型事物的特征尺寸,我们人类生活在以米为单位的世界里。两端分别有宏大的宇宙与微小的原子,其间有一段尺寸区间1m μ-100m μ或者0.1m μ-100m μ称为微纳米区间。在1959年12月29日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P. Feynman 在一年一度的美国物理学会上提出

一个极具深刻洞察力的观点“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 ” 【1】。接下来的时间至今,在微纳米尺度以及原子尺寸级别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映证了费曼观点的远见卓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微纳米区间的发展。 图1 自然界典型事物的特征尺寸 MEMS 即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它是以微电子、微机械及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设计、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装置,包括微结构器件、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系统等。MEMS 所研究的尺寸范围正好是上述微纳米区间。日本国家MEMS 中心给Microsystem/Micromachine 下的定义【2】:A micro machine is an extremely small machine comprising very small(several millimeters or less yet highly sophisticated functional elements that allows it to perform minute and complicated tasks 。 MEMS 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最初贝尔实验室发现了硅和锗的压阻效应,从而导致

论述微机电系统mems原理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论述危机电系统(MEMS)原理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090920413 贾猛机制四班首先,我们了解什么叫MEMS。 MEMS是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英文缩写。MEMS是美国的叫法,在日本被称为微机械,在欧洲被称为微系统,它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MEMS是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细加工技术和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目前MEMS加工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从而进行生物化学等实验室技术流程的芯片集成化。 MEMS发展的目标在于,通过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开辟一个新技术领域和产业。MEMS可以完成大尺寸机电系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可嵌入大尺寸系统中,把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1世纪MEMS将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对工农业、信息、环境、生物工程、医疗、空间技术、国防和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微机电系统基本上是指尺寸在几厘米以下乃至更小的小型装置,是一个独立的智能系统,主要由传感顺、作动器(执行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微机电系统涉及物理学、化学、光学、医学、电子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和工程技术。微机电系统的制造工艺主要有集成电路工艺、微米/纳米制造工艺、小机械工艺和其他特种加工工种。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系统方面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民用领域是医学、电子和航空航天系统。美国已研制成功用于汽车防撞和节油的微机电系统加速度表和传感器,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节油10%。仅此一项美国国防部系统每年就可节约几十亿美元的汽油费。微机电系统在航空航天系统的应用可大大节省费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并将导致航空航天系统的变革。例如,一种微型惯性测量装置的样机,尺度为2厘米×2厘米×0.5厘米,重5克。在军事应用方面,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进行把微机电系统应用于个人导航用的小型惯性测量装置、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件、小型分析仪器、医用传感器、光纤网络开关、环境与安全监测用的分布式无人值守传感等方面的研究。该局已演示以微机电系统为基础制造的加速度表,它能承受火炮发射时产生的近10.5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力,可以为非制导弹药提供一种经济的制导系统。设想中的微机电系统的军事应用还有:化学战剂报警器、敌我识别装置、灵巧蒙皮、分布式战场传感器网络等。 MEMS的特点是: 1)微型化:MEMS器件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惯性小、谐振频率高、响应时间短。 2)以硅为主要材料,机械电器性能优良:硅的强度、硬度和杨氏模量与铁相当,密度类似铝,热传导率接近钼和钨。 3)批量生产:用硅微加工工艺在一片硅片上可同时制造成百上千个微型机电装置或完整的MEMS。批量生产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4)集成化:可以把不同功能、不同敏感方向或致动方向的多个传感器或执行器集成于一体,或形成微传感器阵列、微执行器阵列,甚至把多种功能的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微系统。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可制造出可靠性、稳定性很高的MEMS。 5)多学科交叉:MEMS涉及电子、机械、材料、制造、信息与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学科,并集约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许多尖端成果。 MEMS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MEMS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随着新微机电系统和微系统产品的诞生和不断发展,这些产品的市场扩展非常迅速,MEMS产品在商业市场的每个方面都将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he Information Network预估,2008年全球MEMS应用市场将成长11%,市场规模可达78亿美元,其中MEMS在消费电子应用比例可近五成,规模将为35亿美元,预估到2012年全球MEMS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54亿美元,其中MEMS消费电子应用规模可成长至71亿美元。iSuppli的报告则指出,手机将会是MEMS 下一阶段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成长预期可超过PC周边和汽车感测领域;到2012年MEMS在手机领域的应用规模将达8.669亿美元,约为2007年3.048亿美元的3倍,出货量达2.009亿颗,是2007年的4倍。市调机构Yole Development的报告更为乐观,其预计2012年MEMS零组件在手机应用市场规模可望达到25亿美元。

MEMS在微能源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MEMS在微能源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能源供电装置是微机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能源供电装置存在尺寸大、能量密度低、寿命短等缺点,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新型微能源供电装置。随着MEMS 的发展,微能源逐渐成为MEMS 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参考文献,对MEMS 在微能源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包括:电池式微能源、微型内燃机、振动驱动微能源、摩擦发电机。多种微能源装置各有特点,重点阐述了每种微能源装置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研究需要克服的难题,最后概括了微能源装置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MEMS;微能源;发展现状 0引言 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也叫做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系统、微机械等,是在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制造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了光刻、腐蚀、薄膜、LIGA、硅微加工、非硅微加工和精密机械加工等技术制作的高科技电子机械器件,是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机械结构、微电源微能源、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高性能电子集成器件、接口、通信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MEMS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1]。一般来说,MEMS系统性能稳定、精度较高,适合批量化生产,性能优劣反应了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其系统尺寸在几毫米乃至更小,其内部结构一般在微米甚至纳米量级。微能源器件是MEMS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微能源器件的技术被称为微能源技术,微能源技术的发展对MEMS系统以及其他能源需求系统至关重要,人们一直希望微能源技术与MEMS技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现有电源尺寸较大,不能集成于微小系统中;电源的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电源使用寿命有限。在很多机电系统中,系统寿命并不取决于系统内机械零件的磨损程度,而是取决于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电源更换困难的机电系统中。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很多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新型微能源供电装置,以期提高机电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根据发电原理不同,微能源装置可分为微型电池和微型发电机。各有特点,适用场合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