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1.(C)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基因理论

D.系统理论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D)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相对论

C、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4.近代科学技术泛指(B)

A、15-19世纪的科技

B、16-19世纪的科技

C、17-19世纪的科技

D、18-19世纪的科技

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

6.浮力原理的创立者是(C)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7.(D)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8.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C)

A.《论杠杆》

B.《几何原本》

C. 《天文学大成》

D. 《希波克拉底文集》

9.《论浮体》的作者是(A)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0.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条件有(ABC)

A.惊异 B .闲暇 C .自由D .平等

1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C )

A.开普勒 B.牛顿 C. 哥白尼 D. 亚里士多德

12.《心血循环运动论》一书的作者( B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13.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 D. 开普勒

14.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是( A )

A.开普勒B.伽利略C.牛顿 D. 哥白尼

15.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并发现电可以产生磁的物理学家是(C)

A.伏打B.法拉第C.奥斯特D.伽伐尼

16.化学家( D )首次人工合成尿素。

A.拉瓦锡B.普利斯特列C.舍勒D.维勒

17.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的作者是( A )

A.林耐B.拉马克C.施莱登D.达尔文

18.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

A.孟德尔B.丘敬马克C.摩尔根D.德佛里斯

19.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发源地(B)

A.法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0.近代数学的主要成就有(BCDE )

A.代数几何 B.解析几何 C.微分学 D.积分学 E.对数

2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有(BD )

A.波义耳 B.门捷列夫 C. 尚古多D.迈尔

22.孟德尔定律包括(ABD)

A.显性定律 B. 分离定律 C.连锁与交换规律 D. 自由组合定律

23.( A )测定了最简单的蛋白质牛胰岛素的结构,确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结合顺序。A.桑格B.普利斯特列C.舍勒D.维勒

24.发现电子的意义在于( B ) 。

A.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

B.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

C.打开了研究分子窗口;

D.证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25.认为“基因有一种类似化学分子的稳定性”《生命是什么?》的作者是(A)A.薛定谔B.海森堡C.摩尔根D.沃森

26.地球地壳的六大板块分别是( A )

A. 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南极板块;

B. 西玛拉雅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大西洋及南极洲板块;

D. 大西洋板快、印度板块、非洲板块、澳洲板块、美洲及南极洲板块。

27.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是:(A B C)

A.X射线的发现

B.放射性的发现

C.电子的发现

D.磁场的发现

E.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28.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是指(ABC)

A.细胞理论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定律D.开普勒三大定律E.牛顿三大定律

29.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A)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30.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31.最早给技术下定义的学者是( A )

A.狄德罗

B.巴克

C.亚里士多德

D.福泽谕吉

32.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包括(ABC)

A.物质变化技术

B.能量转换技术

C.信息控制技术

D.系统变换技术

33.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

34.(B)的《几何原本》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构造了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宏伟的演绎系统。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35.《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A)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3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

37.《几何原本》的作者是( B )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38.最早的原子论思想是由(AD)提出的

A. 留基伯

B. 恩培多克勒

C.泰勒斯

D. 德漠克利特

39.日心说的建立者是( A )

A.哥白尼 B. 开普勒 C. 哈维 D. 亚里士多德

40.《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41.用水的循环来比喻血的运行,第一次表述了血液循环的概念的科学家是(D)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42.近代实验科学先驱是(D)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D.罗吉尔?培根

43.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B.法拉第C.奥斯特D.伽伐尼

44.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

45.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A )

A.林耐B.拉马克C.施莱登D.达尔文

46.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并指出,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

47.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C)

A.化工技术产生B.蒸汽机技术应用C.电力应用D.纺织技术发展

48.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ABC )

A.德佛里斯 B.柯灵斯 C.丘敬马克D. 魏斯曼 E.摩尔根

49.提出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假说的有(BC)

A.惠更斯B.拉普拉斯C.康德 D. 哥白尼

50.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有(ACD)

A.能量守恒原理 B. 元素周期律 C.细胞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E. 孟德尔定律

5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

5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

53.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B)

A.1950B.1953C.1956D.1948

54.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

55.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的指是什么?(

A B )

A.黑体辐射问题

B.以太问题

C.万有引力问题

D.太阳黑洞问题

E.物质波问题

5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者是(BD)

A.查哥夫B.克里克C.摩尔根D.沃森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或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是魏格纳,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论述了南美和非洲大陆能拼合在一起的思想。(√)

技术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运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这个纪录一千多年后才被打破。(√)

哈维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血液大循环理论(√)

后人誉哈维为近代生理学之父的科学家是哈维(√)

细胞的全能性,即任何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太阳系的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是金星(×)

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周期律的发现表明,自然界的元素不是孤立的偶然堆积,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人类大约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其间约有99%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渡过的。(√)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了养蚕和丝织。(√)西班牙著名医生塞尔维特1553年提出血液大循环理论(×)

波义耳为元素概念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为化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细胞学说最终是由胡克完成的(×)

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约6000℃(√)

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培根创立了近代科学的归纳法,罗素尊称他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向德国物理学会报告了《关于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和提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科学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选择题专题训练(17) .doc

选择题专题训练(17) 姓名 班级 学号 1.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松花蛋时蘸些食醋可以去除氨的气味 B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只用淀粉溶液即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 D .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2.已知在101kPa 时:CH 4(g)+2O 2(g)=CO 2(g)+2H 2O(g);△H=-820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B .CH 4的燃烧热是820kJ C .11.2LCH 4完全燃烧放出热量410kJ D .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甲烷在正极被氧化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0.2mol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0.1molO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B .300mL2mol/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 A C .在常温常压下,17g 硫化氢气体所含质子数目为9N A D .在标准状况下,2.24L 二氧化硫与氧气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 A 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干燥Cl 2 B .检验K 2CO 3中的K + C .石油的蒸馏 D .吸收NH 3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Al 2(SO 4)3+3H 2O 2Al(OH)3+3H 2SO 4 B .铜跟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 +4NHO 3(浓)=Cu 2+ +2NO 3- +2NO 2↑+2H 2O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 2O +O 2+4e -→4OH - D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久置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Cl 2 浓H 2SO 4 NH 3 稀H 2SO 4 C 6H 6 生成物能量总和 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 反应物能量总和 能 量 反应进程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B卷及其评分标准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B卷 一、选择题, 1~30题每题1分,31~55题每题2分,共80分 【1】微型计算机的主机是由__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 B) 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组成的 C) 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以及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 D) CPU和外设组成的 【2】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 A) 系统软件B) 应用软件C) 字处理软件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3】下列四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 A) 微机内部的数据用二进制表示,而程序用ASCII码字符表示 B) 把数据写入存储器或从存储器中读出数据的过程称为访问或存取 C) 汇编程序的功能是把用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 D) 计算机中使用的汉字编码和ASCII码是一样的 【4】一个系统、一个部件、一个软件等,在不改变原来已有部分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新的部件、新的处理功能或增加新的容量的功能,称为_______ A) 可运行性 B) 可移植性 C) 可视性 D) 可扩充性 【5】下面四条关于显示器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条是______ A) 显示器是由监视器和显示卡两部分组成的 B) 显示卡是用来将主机输出的信号转换成监视器所能接受的形式 C) 显示卡是决定显示器类型和性能的一个重要部件 D) 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显示卡是CGA和EGA 【6】下列四条关于激光打印机的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________ A) 激光打印机是激光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常见的硬拷贝设备 B) 激光打印机可以使用连续打印纸 C) 激光打印机可以进行复写打印 D) 激光打印机可以使用普通稿纸进行打印 【7】十进制数625对应的二进制数是_______ A) 101011001 B) 1001100011 C) 1001110001 D) 1011110001 【8】100个24×24点阵汉字字形库所需要的存储容量是______ A) 2400B B) 4800B C) 7200B D) 9600B 【9】下列字符中,ASCII码最小的是_____ A) K B) a C) h D) H 【10】应用软件是指______ A) 利用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合理地组织、协调硬件与相关软件高效工作的软件 B) 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为某种应用目的,由用户所开发的软件 C) 为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合理使用资源,方便用户而设计的一整套程序 D) 能为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那种软件 【11】Windows 98操作系统是一个_____ A) 交互式多道程序系统 B) 多道批处理系统 C) 单道批处理系统 D) 实时系统 【12】 Windows 98中的窗口______ A) 既不能移动,也不能改变大小 B) 仅可以移动,不能改变大小 C) 仅可以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D) 既能移动,也能改变大小 【13】在Windows 98中,下列操作中不能关闭对话框的是_______ A) 用鼠标左键单击“确定”按钮 B) 用鼠标左键单击“取消”按钮 C) 用鼠标左键单击“应用”按钮 D) 用鼠标左键单击“关闭”按钮 1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A

黄河科技学院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试题(A卷) 适用类别普招层次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年级 10级试 卷代码: 注意事项: 1、本卷采用了分卷制,已将试题纸与答题纸分开。请考生将答案按原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纸上书写答案,一律无效。交卷时,应分别交验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稿纸。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书写姓名、座号、学号等信息。 3、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成计算机主机的主要是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B 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 C 运算器和外设 D 运算器和存储器 2.下面各组设备中,同时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_____。 A CRT、CPU、ROM B 绘图仪、鼠标器、键盘 C 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D 磁带、打印机、激光印字机3.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_____。 A 代数和逻辑运算 B 代数和四则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算术和代数运算 4.在微机中,I/O的中文意思是_____。 A 读写存储器 B 操作系统 C 输入输出 D 接口电路 5.若要将数字作为文字输入到单元格,需先输入一个_____。 A 单引号 B 双引号 C 0 D 半角空格 6.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_。 A 文档 B 语言 C 系统 D 程序 7.通常所说的“裸机”是指计算机仅有_____。 A 硬件系统 B 软件 C 指令系统 D CPU 8.某单位的人事管理程序属于_____。 A 系统程序 B 系统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目标软件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 有--------------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资料(终审稿)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 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496×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1.4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

试题纸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适用专业年级:2005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第四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 (A)晶体管(B)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D)微处理集成电路 2.在计算机系统中,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数为()。 (A)16 (B)8 (C)4 (D)由CPU型号决定 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C)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D)主机、键盘、显示器 4.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控制计算机的运行(B)负责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D)分析指令并执行 5.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 (A)工具软件(B)数据库管理软件 (C)语言处理软件(D)操作系统 6.下列计算机语言中,CPU能直接识别的是()。 (A)自然语言(B)高级语言(C)汇编语言(D)机器语言 7.某单位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系统,按计算机应用的类型划分,它属于()。 A)应用程序B)工具软件C)系统程序D)文字处理程序 8.CPU包括()。 (A)内存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运算器 (C)高速缓存和运算器(D)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 9.十进制数(-123)的补码表示为()。 (A)11111011 (B)10000100 (C)10000101 (D)01111011 10.在下列4个不同进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A)(11011101)2(B)(98)10(C)(147)8(D)(6A)16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题训练24题

24题题型训练---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兴起和第一次社会转型) 1.【2013年全国I卷.24-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2014年全国I卷.24-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3.【2014年全国II卷.24-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4.【2015年全国II卷.24-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C.反对进行社会变革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5.【2018年全国II卷.24-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6.【2017年全国I卷.24-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2016年全国Ⅲ卷.24-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B.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8.【2015年全国I卷.24-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和答案

17秋学期(1709)《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和答案一、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 1. ROM的主要类型包括ABC A. ROM B. PROM C. EPROM D. CDROM 满分:2 分 2. 布尔函数最小化的作用有ABCD A. 降低成本 B. 提高电路可靠性 C. 在一块芯片上设计更合适的电路 D. 减少电路计算时间 满分:2 分 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ABCD A. 星型拓扑 B. 网状拓扑 C. 树状拓扑 D. 环状拓扑 满分:2 分 4. 鼠标的主要部件有ABC A. 位置采样机构

B. 传感器 C. 专用处理芯片 D. 电荷耦合器件 满分:2 分 5. Internet的主要应用有ABCD A. 电子邮件 B. 文件传输 C. 远程登录 D. 万维网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有形的装置和设备的总称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实体是指某种抽象事物的集合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编译器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码的程序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而不是元组的列表因此元组的出现顺序无关紧要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软件仅指与计算机有关的程序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网络协议就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门是对电信号执行基础运算的设备,用于接受一个输入信号,生成一个输出信号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软件危机完全是由软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视频中的一幅图像叫做一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最新科学技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资料

(第一章)一、填空题 1. 14 ——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手工业的兴起,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和东方文明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 1543 年出版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人体结构》,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3.开普勒通过长期从观测和计算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他们分别是等面积定律、椭圆轨道定律和公转的周期定律。 4. 伽利略对科学做出了许多贡献,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地面物体的研究。 5. 牛顿力学包括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6. 17 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7. 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8. 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1785 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静电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9. 林耐创立了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并用双名命名法为植物命名。 10. 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伽利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二、简答题 1. 哥白尼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 (1)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 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3)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 2. 简述培根关于运用归纳法必须记住两条规则。 ①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②暂时不要企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3. 简述笛卡尔的演绎法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 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 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 (第二章)一、填空题 1. 18 世纪60 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2. 英国产业革命的源头是纺织业机械化,技术变革的原因是垄断地位的传统毛纺织业的排挤而产生的;另一产业是钢铁产业,冶金工业的变革是因化学发明而推动的。 3. 1709 年,英国的达比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4. 18 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二、简述题答案 1. 蒸汽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大规模地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推动了科学、热力学和能量转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各类技术科学;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简述法国的科学之所以能超过英国成为近代科学的中心,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 ①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提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 ②发展科学教育。创办了一系列的新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包括巴黎综合工艺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③改造旧的皇家科学机构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 (第三章)一、填空题 1. 19 世纪下半叶,康德, 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和太阳的自行,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2. 19 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3. 能量守恒定律有不同国籍的10 多个科学家的工作有关。其中有突出贡献的3 位科学家是迈尔、焦耳、亥姆霍兹。

选择题专题训练7

选择题专题训练7 1、☆☆☆如图所示,A 、B 两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长木板C 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 拉木块A ,使A 、B 、C 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 ( AD ) A 、A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B 、 C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C 、B 对C 的摩擦力向右 D 、C 对B 的摩擦力向右 2、☆☆如图所示,重物质量为1kg ,动滑轮质量不计,竖直向上拉动细绳,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以5m/s 2的加速度上升,则拉力F 在1s 末的瞬时功率为( A ) A 、75W B 、37.5W C 、12.5W D 、15W 3、☆☆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之比为 1:7,相距为r ,两球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位置,则它们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CD ) A 、4/7 B 、3/7 C 、9/7 D 、16/7 4、☆☆☆☆如图所示是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此交流电的有效值是 ( B ) A 、52A B 、5A C 、3.52A D 、3.5A 5、☆☆☆☆在一根铁棒上绕有一线圈,a 、c 是线圈的两端,b 为中间抽头,把a 、b 两点接入一平行金属导轨,在导轨上横放一金属棒ef ,导轨间有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若要 求a 、c 两点间的电势都高于b 点,则金属棒沿导轨的运动情况是 ( B ) A 、应向右加速平动 B 、应向右减速平动 C 、应向左加速平动 D 、应向左减速平动 6、☆☆☆如图所示,天平左边放着盛水的杯,杯底用轻线系一木质小球,右边放着砝码,此时天平平衡,若轻线发生断裂,在小球加速上升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天平将( B ) A 、左盘下降 B 、右盘下降 C 、保持平衡 D 、右盘先下降后又上升 7、☆☆☆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开关S 1闭合时,电磁铁F 将衔铁D 吸下,C 线路接通,当开关S 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 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 ( BC ) A 、由于A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 的作用 B 、由于B 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 的作用 C 、如果断开B 线圈的开关S 2,无延时作用 D 、如果断开B 线圈的开关S 2,延时将变长

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数据总线,地址控制总线 答:(1)数据总线:用于微处理器与内存、微处理器与输入输出借口之间传送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着每次能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 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总线大多是32位或64位。 (2)地址总线:从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中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 首先要知道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的地址,地址总线就是用来传送这些地址信息的。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微处理器能访问的内存空间的大小,若某款微处理器有32位根地址线,则最多能访问4GB的内存空间。 (3)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息,进而控制对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的访问。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1.无损压缩:是指压缩后不损失任何信息,解压缩后的信息与压缩之前的信息完全相同。无损压缩的压缩比较小,一般在2:1到5:1之间,主要用于文本文件,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的压缩等。 2,有损压缩是指压缩后有信息的损失,但解压缩后的信息使用户感觉不出有信息的损失,或虽有感觉但不影响信息的使用,有损压缩的压缩比较高,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甚至上百比一。主要用于蚃,视频和音频的压缩 网格计算,云计算 网格计算: 网格的三要素:动态的资源共享;协调的利用在不同地点的资源;对于不同地点,不同单位的资源、人员等等按需要动态地组成“虚拟机构” 网格式一种技术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网格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 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云计算: 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平台及服务(Paas)和软件及服务(Saas)。 数字鸿沟 又称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5虚拟内存虚拟设备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 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割成多个物理内存的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挖补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虚拟设备:指通过某种方法把一台独占物理设备改造成能提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的逻辑设备,这种逻辑设备称为虚拟设备。 通常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虚拟成多台逻辑设备,供多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通常把

现代科学技术 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 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 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 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 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 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 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 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 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 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 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 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 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 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 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的指是什么?( A B ) A.黑体辐射问题 B.以太问题 C.万有引力问题 D.太阳黑洞问题 E.物质波问题 4、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 ABC ) A.德佛里斯 B.柯灵斯 C.丘敬马克 D. 魏斯曼 E.摩尔根 5、19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有( ACD ) A.能量守恒原理 B. 元素周期律 C.细胞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E. 孟德尔定律 三、判断题 1、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科学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纳米材料是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的材料(×) 4、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开始了养蚕和丝织。(√) 5、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6、波义耳为元素概念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为化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7、细胞学说最终是由胡克完成的(×) 8、太阳是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表面温度约6000℃(√) 9、居里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中考语文选择题专项练习

病句 1.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 5 月至 11 月北京将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届时,丰台区永定河畔将崛起一座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园博园”。以“绿色交响、盛世园林”为主题的“园博会”将吸引上千万人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齐聚丰台,北京将为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A.修改:使北京带来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B.修改: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C.修改: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将带给北京。 D.修改:将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2.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规划为北京西部重要的垃圾处理设施——鲁家山垃圾焚烧厂今年 9 月份试运行。该项目总建筑面积 6.13 万平方米,配备 4 台 750 吨的焚烧炉,建成后将使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提高 16 个百分点,用它能基本解决西部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该项目预计今年建成。 A. 修改:西部地区的处理生活垃圾问题用它能基本解决。 B. 修改:西部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用它能基本解决。 C. 修改:能基本解决处理西部地区生活垃圾问题。 D. 修改:能基本解决西部地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3. 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根据对地区人口结构的分析和预测,未来十年,京津冀地区一方面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且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一般国家在人均达到 1 万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人均 3000 美元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这无疑给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成为未来京津冀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 A.能否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 B.解决好“未富先老”和大量劳动人口就业问题 C. 解决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问题 D. 解决好大量劳动人口就业和“未富先老”问题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北京市民更加迫切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扶弱助残、尊老爱幼,让市民大力弘扬诚信、友爱、互助、奉献的道德风尚,以首善之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走向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