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狮州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_16

河北狮州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_16

河北狮州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_16
河北狮州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2_16

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周练试题

(10)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邱老师热爱教育、工作负责,对班上的事情,锱铢必较,深受学生喜爱。

B.及时的反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民意得到良好的疏通,长此以往,民意与立法互动的渠道将更通畅,各种民意诉求的表达也将更趋理性。

C.小悦在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的独唱,细腻婉转,回肠荡气,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D.阔别二十余载的我们,竟然在长沙的岳麓书院萍水相逢,这真是一大乐事啊!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广东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

B.广州市教育局对某重点中学进行综合安全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该学校配套安全设施基本完成中国现行校园安全法规和广州市安全校园最新标准的要求。

C.“感动执信”评选活动自今年6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来,这些上榜的候选师生得到了广州市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投票人数持续增加。

D.执信中学在招聘教师时,最喜欢的是除了专业素质过硬以外,还在文、体等方面拥有特长,最好还具有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班主任苗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汉吏治之反腐

秦朝时期,朝廷对官吏的约束是极其严格的,《为吏之道》以及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官吏贪污问题。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若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为“风霜之吏”。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使。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故知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来“受吏民投书”,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有删改)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的三大国家政权机关中包含监察机构,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的地位并列,这都体现了秦朝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B.秦朝设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仅次于郡守、郡尉。

C.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极其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吏贪腐行为的处罚,到了十分苛刻严厉的程度。

D.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和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对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三户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D.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世》,建立了举报箱制度。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B.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察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C.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D.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故知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

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平得宰天下宰:分割

B.陈涉起而王陈王:称王

C.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D.楚使归,具以报项王具:详尽7.下列对原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D.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9.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四、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2)不吸取经验教训会让人痛惜,《阿旁宫赋》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五、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菊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六、作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挑战不可能》首期节目中,撒贝宁在“足迹专家”这个项目的原有规则基础上增加难度,让周华健混迹于足印参与者中,不但与人临时换鞋,左右脚反穿,甚至改变着力位置留下脚印。董卿当场直言“于心不忍”,周华健则大呼“实在太难!”,而李昌钰早已一脸不相信说“要是这样都能猜出来,我拜她为师!”。第二轮挑战,难度再升级。

挑战者董艳珍需从三十位体貌相似的模特中,找出唯一足迹的主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正确答案却早已被挑战者排除,小撒果断提出终止挑战进程,而此时的李昌钰在评委席已经坐不住了。当导演再次确认比赛规则时,李昌钰终于忍不住冲上台打断录制,为社区女警抱不平,并要求再给她一次挑战机会。

10月25日晚,《挑战不可能》总决赛播出。“足迹专家””董艳珍进行升级挑战,仅凭足迹识别同卵四胞胎,并一一对应,最终,震撼的挑战让她从众多挑战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挑战王”的桂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A7.B8.D9.

(1)(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逃跑了。(大意2分,落实“或”“谗”“亡”各1分,共5分)

(2)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过问支出情况。(大意1分,句式1分,落实“然”“与”“恣”各1分,共5分)

10.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1.

【小题1】①色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

③品高:将菊花的色、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3分)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2分)12.

勇气

生活中我们需要成功的喜悦,需要挫折痛苦,需要欢声笑语,更需要奔向前方的勇气.勇气就是敢想敢做,毫不畏惧得气势.生活中需要的勇气有很多很多,在种种条件下都可以证明一具个人是拥有勇气还是懦弱.成功者拥有什么?智慧?才华?不,是他们百折不挠的勇气.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勇气,就会丧失战斗力,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一个人原有自信.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是啊!人人都需要勇气来面对一切成功与失败,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是与非,需要它来面对一切的一切.

古往今来,有多少事不是有勇气才去做的?

当一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是什么让他这样做?是勇气,是自信.

人类是世界是最高等的动物,像海伦凯勒,居里夫人,张海迪......他们为什么能够功成名就?是因为他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促使他们挑战生活,挑战未来.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不小心掉出了巢外,被一只猎狗发现了.就在这时候,老麻雀飞下来挡在了小麻雀旁边,猎狗受了惊吓,竟然被老麻雀吓跑了.这个就是勇气,如果老麻雀不飞下来保护幼鸟,幼鸟可能早被猎狗吃了.是勇气促使它在危情中挺身而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想一想,小草为什么能够顽强的破土而出,是因为它有生的勇气.临近死亡的小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那是因为它有生的意念.小鸟想飞过天空,飞过大海,它就一定能成功吗?它还是需要尝试,需要勇气和胆量.比起这些来,我简直太懦弱了,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相信事实.

每一件事当你决定要做时,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你有勇气去面对它.在困难面前拿出勇气吧,把你的勇气,你的胆识和信心拿出来吧!拥有了这些,你就已经站在比别人远的起跑线上了.

生活中我们需要成功的喜悦,需要挫折痛苦,需要欢声笑语,更需要奔向前方的勇气.勇气就是敢想敢做,毫不畏惧得气势.生活中需要的勇气有很多很多,在种种条件下都可

以证明一具个人是拥有勇气还是懦弱.成功者拥有什么?智慧?才华?不,是他们百折不挠的勇气.

高一语文周练试卷(3)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试卷(3)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 2.(3分)D(A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B项,中途易辙,把“自”调至句首;C项,搭配不当)3.(3分)B 4.(3分)D 5.(3分)B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6. 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实词的意思。其中B 选项的“赞”在此处是“资助”的意思,属于“赞”的生僻义。《易经》有言,“赞者,佐而助成。”同学们在平时要多加强文言文的积累。D 选项中的“课”属于词类活用现象,这也属于实词常考查的类型,同学们需要多加注意。 7.A【解析】A 选项中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翻译为“凭借……的身份”;B 选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需要重点关注,这里容易被误翻为“的”,而实际上是指示代词,表示“这一类的人”,类似的课内例句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 选项第一个“于”是动词“到”,第二个“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D 选项,第一个“其”译为“她的”,第二个“其”译为“大概”,表示揣测语气。 8. (1)【解析】本句的重点实词为“割”“奉”“力养”。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如果)分割我父亲的土地来奉养公公,我们就不是竭尽全力在奉养。 (2)【解析】本句的重点实词为“花钿”“质库”“绩”。翻译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本句大意如下:(妻子的)首饰已经所剩无几,都抵押给当铺了,(妻子)昼夜不停地纺织来赎(它们)。 9. 【解析】文章第三至五段,分别讲了冯孺人典当首饰招待四方名士、倾心尽力侍奉公公并料理丧事、力持门户抚养孩子、慈爱乡里帮助贫苦之人的事,但是要注意这些都是事件,而非题目中问的“方面”,因此考生在作答时还需要再进一步进行概括,大致可分为招待客人、侍奉公公、抚养子女、对待乡里四个方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0.(10分)前六句见课本(7)玩物丧志;(8)成如容易却艰辛。(9)不愤不启(10)鲜克有终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1.C 12.D 13.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14.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 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15.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16.A 五、《红楼梦》1——5回检测(32分) 17、“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 “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18、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19、贾迎春。嫁给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最终被折磨致死的悲惨命运。 20、判词指袭人,优伶指蒋玉菡,公子指贾宝玉。 21、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一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一)时间:35分钟满分:50分得分: 一、积累运用(共9分)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氓之蚩蚩(máng)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g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帷裳(cháng)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二、填空(共25分) 4.《诗经》原名《______》或《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5.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8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3分) 7.“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

山西省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40分) (一)默写。(22分,每空1分。)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 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 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 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18分,每空1分) (8)韩愈,字_______,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谥号“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被_______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为“唐宋八大家”。其作品集有《___________》。 (9)文中所说的“六艺”中除了《》外,其他五部合称“五经”,与《》、《》、《》、《》“四书”同为儒家经典。 二、选择题(28分) 2.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郯子(tán)苌弘(chánɡ)老聃(dān)不屑一提(x iè)B.句读(dú)渎职(dú)穷兵黩武(dú)买椟还珠(dú)C.传记(zhuàn)传说(chuán)六艺经传(chuán)传宗接代(chuán)D.贻之(yí)春风骀荡(yí)心旷神怡(yí)甘之如饴(yí)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生乎.吾前其皆出于此乎.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

高中语文周练及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四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徘徊.(huí)踌躇.(chú)长歌当.哭(dāng) B.寥.落(liáo)桀骜.(ào)殒.身不恤(sǔn) C.菲薄.(bó)赁.屋(lìn)洗涤.(tiáo) D.浸渍.(zì)喋血(dié)语言犀.利(x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地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钓鱼岛局势箭.在弦上 ...,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B.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 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 ....,避免事态扩大化。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 ....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B.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C.今年住房供求关系平衡,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同时受到广州、深圳等外地房价下降,济南的二手房价不会大涨。 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食堂要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③②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①④③②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10.16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周练试题(五)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2分)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B.范增数目.项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D.使使以闻.大王素善.留侯张良 2.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

(完整word版)高一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青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共26分)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B.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 ....,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C.谁知,王远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金剑虚晃一枪,掉头向周艳儿劈去。 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 穷匕见 ...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堂哥叫穆旦。徐志摩和穆旦都是近代赫赫有名的诗人。 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象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C.一到会场我就看到无数面彩旗和一片兴奋的歌声。 D.为了避免这类恶性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市交通局对广大的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3.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子:古代对男子尊称;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B.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 D.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具告以事 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2020届山西省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周练二试题

山西省2020年上学期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一语 文周练二试题 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45分) 题项123456789111213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高一语文周测四及答案

2018 级高一上学期语文周测四 (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66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戮.力(lù)骊.山(lì)殆.尽(dài) 廊腰缦.回(màn) B.珠砾.(lì) 逦.迤(lǐ)彘.肩(zhì) 倚叠.如山(dié) C.摽.掠(piào) 玉玦.(jué)鼎铛.(chēng)大笔如椽.(ch uán) D.目眦.(zī) 美姬.(jī)刀俎.(zǔ) 朝歌夜弦.(x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秋豪无犯翼蔽须臾冥迷 B.劳苦功高偏袒锱铢妃嫔 C.明星萤萤箕踞鲰生缦回 D.切齿拊心凄婉嗔目参乘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 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曹刿论战》《荆轲刺秦王》都选自《左传》。 B.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这部历史著作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开创了我国古代历 史纪传体的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群像。鲁迅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春秋时期天子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 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 D.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 魏国、秦国。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②项王按剑而.跽曰 C.①今者.有小人言②亚父者.,范增也 D.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高一上期语文周练 3--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期语文周练3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8分) (一)文言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焉?”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②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20)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周练试题(4.20)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 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 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 ..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B.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C.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

高三语文第二次周练试题

高三语文周练二 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互放纵自我。 ②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学就会的事,任何事情都有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 ③作者写这篇散文,用回忆的方法,像讲故事一样,,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A.不以为然一蹴而就赏心悦目 B.不以为意一挥而就娓娓动听 C.不以为然计日程功赏心悦目 D.不以为意一蹴而就娓娓动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又是一年中秋时,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一轮珠圆玉润 ....的月亮悬挂在夜空中,给人以祥和安宁的感觉。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 发展起来。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 ....,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C.2014年,解玺璋推出新作《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改革”》,聚 焦梁启超主张“自改革”的这段历史,让我们重回那个波谲云诡 ....的年代。 D.暑假期间新华书店精心策划了“享受阅读,享受生活”的大型阅读活动, 部分书籍打折销售,吸引了许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下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⑵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⑶这次选举,本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的所作所为,结果落选了。 A.流传乞求不负众望B.留传乞求不负众望 C.留传祈求不孚众望D.流传祈求不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道歉。 B.谢娜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幽默风趣,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C.每次大考前的学习无疑都是紧张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难道我们能否认考前复习最忌心浮气躁吗? D.只靠说教,而不深入一线倾听民意,不给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学校领导,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B.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4家麦当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当劳在俄罗斯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9.25)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受南方持续强降雨影响,福建省泰宁市池潭水电厂附近山体突然分崩离析,引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当地政府紧急展开救援。 B.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C.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会有因缘的离散啊! D.南怀瑾儿子南一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与父亲的缘分里,我感受到亲情,也受教如学生。我父亲对社会现象非常理解,所以告诫我们,不以独树一帜来哗众取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但就多年观察,。。。,,。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情心去安慰不幸的人。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①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 ②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④有人才貌双全,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则万贯,却是沉疴在身;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

高一语文周测试题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剑桥三中高一语文试题周测三 说明:总分:4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命题:王羿舒校对:王羿舒命制时间:2013年9月24日。使用时间:预计2013年9月28日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2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还柱而走。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秦王必说见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 ..,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 ..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B.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歉,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图穷而匕首见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D、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5.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 ..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7.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封:又欲肆其西封函封之 C.遗:使人遗赵王书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比:比诸侯之列朋比为奸 8.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2分)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高一上学期语文周练4

高一上学期语文周练4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众对现代诗的认知,一般停留在朦胧诗到海子阶段,越往后越觉得“困惑”。海子之后的诗歌格局,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无论是对西洋诗人的文本引进,还是本土日常诗性的挖掘,写作资源都越来越敞开,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反映在诗歌接受上,便出现了“现代诗比古诗更难进入”的不满与控诉,“懂”与“不懂”的老生常谈再次被提出来。对现代诗的阅读与接受,除了诗歌观念、审美趣味、教学方法等众多因素牵扯外,我以为被忽略的下述三点,应引起充分的反思。 其一,现代诗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知识”。按照布罗茨基的说法,进入现代诗歌,需要拥有一套“感官加速器的装置”。这意味着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苦无舟渡。有人会说:我也学得几十种现代修辞格,可是并不灵验呀。这里要提醒的是,熟悉几十种修辞格,并不等于理解掌握诗歌。况且新诗经过近百年实践,发展积累起许多新元素,说夸张一些叫“日新月异”。这些“特殊知识”,是古典、域外、现代新诗自身的“小传统”三者的融合与变异,并非传统文学常识与传统修辞学所能覆盖的。重要的是,现代诗与生命体验、精神、潜意识、情绪、悟性等心理图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科书上“死”的修辞格,尚未转化为活的、有生命的、针对对象的感悟,即便你掌握再多,也很难得心应手,更遑论那些对基本常识处于半空白状态的人,其尴尬可想而知。所以,进入现代诗,要从叩响“特殊知识”的门环开始。 其二,现代诗与文言诗是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很多人把现代诗与古诗作为一个“共同体”看待,但大量实践证明,现代诗在思维、感受、语境、语言等方面已然与旧体诗产生巨大差异,若死死抱住旧体诗与现代诗这一“共同体”,在传统审美惯性与惰性的驱使下,把古诗那一套评价鉴赏体系移用到现代诗身上(好一点的略加变通),就必然出现某种方凿圆枘;而且愈是固执地执行“古今通用”标准,阻抗愈大。“古今一体”的审美绿道通行,在某些时候(比如遇到早期白话诗)勉强还能凑合,但如果遇到稍微“怪”一点的现代诗,比如遇到某些超现实文本,势必捉襟见肘。如若遇到更怪诞的后现代诗,简直就不知所措了。 由于现代诗写作更趋于一种个人化的体验写作,讲究自我体验的微妙散发,所以有必要来一次观念疏通,清除一下误区:不是死死抓住古今诗歌的共通性,而是寻找、发现双方的差异,从差异中重新审视现代体验的瞬间、碎化、游动,从差异性入手去解读。 其三,文本细读与微观分析是有效进入途径。这就不能不提到英美新批评,尽管新批评被诟病为内在循环的封闭容器,但在打通文本间各环节上不乏机杼独出。许多新批评的核心术语都成为现代诗解读的利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方法针对现代诗内部的架构更是十分有效。一个词的含义,词句之间的精微联系,意象选择、搭配及隐显,上下文关联及言外之意……都在细读与微观分析的“分层扫描”之内。读者仿佛是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阅读诗歌的每一条纹理,那么,再深厚的漫天雾霭,还能不露出点“庐山真面目”吗?(摘编自陈仲义《读诗就是再做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探索与出轨并行,追新与偏激携手,诗与非诗交叉,有序与混乱重叠,是海子之后的现代诗呈现出的诗歌格局。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语文试题(6.21)(无答案)

济南黄河双语实验学校2019-2020年度第二学期周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50分考试时间:2020.6.21) 第I卷 一、选择题(5×10=5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矗.立(chù)发酵.(jiào)滞.纳金(zhì)妃嫔.媵嫱(bīn) B.剽.掠(piāo)角.逐(jiào)捅娄.子(lóu)锱.铢必较(zī) C.脖颈.儿(gěng)逦迤.(yǐ)钻.牛角(zuān)鼎铛.玉石(chēng) D.车辇.(niǎn)缦.立(màn)阿.房宫(ē)直栏横槛.( kǎn)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忠诚 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选拔D.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君主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 ..的一项是( ) A.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判断句) B.虽董之以严刑 (宾语前置句)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D.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状语后置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B.则思知足 ..以自戒 C.则思虚心 ..以纳下 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

高一语文周练试题(文化常识与诗词鉴赏) 一、文化常识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 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如“项脊轩”即归有光的书斋名。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才疏学浅”。 C.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卑职知罪”。 D.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D.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皇太后。一般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皇帝在位活着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和好后,结为“刎颈之交”。 C.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不受年龄限制结成的朋友叫“忘年交”。 D.不因地位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1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6周)每周一测(含解析)

每周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路 ....,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②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 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 ③毕业时,虽然我们班的同学都没有许下海誓山盟 ....,但是我们在心中一直把彼此当做一辈子的朋友。 ④在热烈的掌声中,这次为期一周的漫长的论证会终于打退堂鼓 ....了。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⑤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 ....,他对 20 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⑥这位曾经一文不名 ....的年轻人,扎克伯格,创办了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福彩“双色球5亿派奖”最后一期因技术原因取消直播、延迟开奖,有关方面尽管连续发布声明并道歉,但质疑声音难以平息。 B.梁启超是一代大儒,学识超群,才华横溢,是一致公认的晚清第一学者,被评为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C.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成效不大,是由于长期以来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紧密相关的制度改革滞后造成的。 D.公安部部长说,将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规定领导干部凡对司法活动打招呼的,都要进行记录,造成后果的要倒查责任。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蔚蓝的天空覆盖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人生。,;;。,就会看到最精彩的世界和完美的人生。 ①无论你走哪样的路 ②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③幸福的光芒来到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悄悄地走过那些平坦、崎岖的道路 ④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⑤犹如一抹抹阳光,这一抹抹阳光洒在那平坦、崎岖的道路上 ⑥只有抱着永不停息的信心和希望一步一步向前迈,才能闯荡出人生的辉煌 A.①④②⑤⑥③B.①②④⑥③⑤ C.⑤①④②⑥③ D.⑤②④⑥③①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作者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领袖,学者。 有《饮冰室合集》。 5.下图是丁聪为巴金所作的头像画,请根据头像中人物的神情,结合你对巴金的了解,写一段人物赞语,表达你对巴金的敬仰之情。要求:①须原创;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③不超过60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