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拐棒别名刺五加科。为五加科。东北各地都有分布。刺拐棒为灌木类,高1~3m,分枝多,1~2年生的通常密生刺,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向下。掌状5小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2cm,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长2mm;雄蕊5,子房5室。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mm。生于林缘、山坡、灌木从间。

刺五加茶即由该嫩叶炮制而成;果实入药泡酒饮用,治风寒骨疼;枝叶果其药用价值极高。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野生资源破坏非常严重,人工栽培得到重视。其种子处理是栽培难点,主要技术如下。

1种子形态特征

果实为浆果状。成熟时紫黑色,近球形、倒卵状球形,长7~10mm,径约7mm,种子4~6粒,成熟种子很少,一般占30%左右,种子千粒重11.7g。种子半卵形、扁心月形,表面棕色,有一纵行暗棕色种脊,基部有一小尖突状种柄,种皮薄,贴生于种仁,胚乳丰富,胚细小,埋生于种仁基部。

2种子采集

采收时间为9~10月。当果实呈黑色变软时采集,放置数日,使充分后熟,浸水揉洗去果肉,取沉底种子洗净阴干。

3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与人参种子相近,属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型,种子处理技术以促进种胚发育为主,主要采用种子沙藏变温处理。种胚发育需要3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高湿阶段,种胚后熟温度18~20℃,一般需要40天,胚芽伸长0.3~

0.5cm,该时期为胚形成发育始期;第二阶段为胚的伸长生长期,一般15~18℃,当胚率达到40%左右时,胚后熟最适宜温度为10℃;第三阶段,当胚率达到95%左右时,种子裂口,须经0~5℃低温40天左右,完成生理后熟,播种后种子才能出苗。

生产上采取混沙层积的方法浸种:用55℃的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每隔12小时换1次水,连续浸种3天。然后按1:3的比例混沙,放置于18~20℃的室内进行层积处理,保持湿度60%以上,必须每天翻动1~2次,40~45天转入第二阶段;室温降至15~18℃,经过30天左右,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将种沙移至0~5℃环境中,进行低温贮藏,一般采用窖藏或冷库,温度过低(-5℃以下)易产生冻害,第三阶段需要40天以上。播种前将种沙子取出,可直接进行播种,一般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5天即可发芽。

刺五加栽培技术规范

刺五加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刺五加栽培的适宜条件、繁育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采收的具体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抚顺地区刺五加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 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适宜地块 野生刺五加多分布在林下或林缘腐殖土中。人工繁育、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壤土、土层厚的荒山坡地、林边空地、溪流两侧为主,也可选 择房前屋后的园田地或耕地。 4繁殖方式 4.1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4.1.1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采摘成熟变黑的刺五加果实,趁鲜时揉搓,漂洗出 成熟饱满的种子。播种用刺五加种子千粒重为10.4-11.4 克,种子用多菌灵或百毒清 300 倍液消毒后用 3 倍量的湿沙混拌均匀在 10-20 度左右温度下沙藏 3 个月,每隔 7-10 天翻动一次,约有 50%左右的种子裂口时移至 3 度以下低温储藏 2 个月左右。 4.1.2播种 4.1.2.1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质壤土,地势要平坦、高燥。深翻25—30 厘米,施足底肥。南北向或东西向作床,床宽100—120 厘米,床高 15—20 厘米,床长视其地块情况,有利于灌水排水即可。床土细碎,床面平整。 4.1.2.2播种 于 4 月中旬播种。播前浇透底水。采用横床开沟条播,按行距10— 15 厘米开沟,沟深4—5 厘米,将沟底压平,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于沟内,种子间距

黄芪种子处理技术

黄芪种子处理技术 卫士美1王量2 (1.运城市种子管理站,山西运城 044000;2.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黄芪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的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导致野生黄芪资源逐渐稀缺。为解决供求矛盾,我国主要通过人工种植黄芪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作为生产环节中的黄芪种子处理技术却不完善。不予处理的黄芪种子发芽率仅在15%左右,主要是因为种皮外的致密细胞层和果胶类物质,使黄芪种子水的通透性差、种芽透壳困难。而且成熟度越好的种子,表面釉质层越厚,如果处理不当,其发芽率很难超过50%。本文根据黄芪种子特点,以提高发芽率为目的,详细阐述了黄芪种子的处理技术,供种子生产加工人员参考。 1 硫酸腐皮处理法: 用硫酸处理黄芪种子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方法,根据种皮釉质层坚硬程度,可选用50%~80%硫酸溶液,浸泡时间可在3~5分钟调整。根据我们的试验资料,最佳硫酸浓度与浸泡时间关系为:65%硫酸溶液浸泡黄芪种子4分钟效果最好,时间过短不能破坏种皮釉质层,时间过长会破坏种子内部胚芽。硫酸处理种子后立即用清水冲洗,一般流水下冲洗5~6次后,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浸泡2~5小时,使其略偏碱性,以利于种子发芽。 腐蚀标准:硫酸与黄芪种子必须混合均匀,且除去表面釉质层的种子颜色呈深焦黄色。 硫酸腐皮法的优点是:速度快,效果好,发芽率可达90%以上,便于推广应用。缺点是:使用时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被浓硫酸烧伤。 2 机械破皮处理法: 2.1 碾米机碾种法:利用碾米机碾轮高速旋转擦伤种子釉质层。碾种次数为1~2次为宜。此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效率高。碾种强度和次数要根据碾米机型号以及黄芪品种、湿度、成熟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2.2 石碾碾种法:原理同碾米机,石碾碾压次数为70圈左右,边压边翻动, 使种子碾压均匀,一般在石碾上铺放种子应厚些,以免种子被碾坏。 2.3 砂磨法:以细砂与种子2:1~4:1混合,置于研钵中均匀研磨,已达到破损釉质层的目的。 2.4 石碾、砂磨结合法:砂与种子比例为2:1~1:1,均匀混合后铺在石碾上研磨,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 下种。 研磨标准:机械破皮后,种皮釉质层起毛刺,表面失去光泽,种皮颜色由棕黑色变为灰棕色或土黄色,但勿使种子研磨过度而损伤种仁,可带砂下种。 机械破皮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样品处理流量高,可应用于批量生产。缺点是:技术不易掌握,碾磨过度会导致种子破损,影响发芽率。 3 变换水温浸种法: 3.1 方法一:把精选的黄芪种子白天浸泡在35℃左右的水中,夜间冷水浸泡,反复处理4~5天后(当黄芪种子釉质层软化后即可停止),用湿布蒙盖种子催芽,2天后种子有发芽倾向时即可播种。此法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大于75%,幼苗整齐,但比较费时费力。 3.2 方法二:用50℃左右的水浸泡黄芪种子,经过9~12小时后,进行常温催芽,其余步骤与方法一相同。此法出苗率与方法一基本一致,但发芽势不佳。 3.3 方法三:用100℃左右的水浸种,且快速均匀搅拌1~2分钟之后,立即调整水温至40℃,再浸泡2~3小时,然后倒掉温水,用湿布蒙盖种子催芽,待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变换水温浸种法的优点是:所需条件简单,可行性强。缺点是:程序比较繁琐,水温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时间过短达不到破皮效果,时间过长其发芽率逐步降低。 4 药物浸种、拌种法: 4.1 醇醚类浸种:使用25%~35%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渗透处理黄芪种子24小时左右,可明显提高发芽率,并能促进胚芽、胚根生长; 4.2 激素类浸种:用200mg/Kg赤霉素液浸种24小时,可提高出苗率,但浓度过高则会抑制发芽,并导致种子幼苗腐烂;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50~200mg/Kg生根粉可促进生根,达到壮苗效果; 4.4 药物拌种:0.3%~0.5%多菌灵、1‰敌百虫、2%辛硫磷粉拌种具有预防病虫害的效果。 药物浸种、拌种法的优点是:可促进种子生根发芽并防治病虫害。缺点是:药物浓度不易掌握,浓度过低效果不佳,浓度过高易引起药物毒害。 5 小结与讨论 以上四种处理方式各有优缺点,若单独使用,其发芽率从高到低顺序为:“硫酸腐皮处理法”≥“机械破皮处理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 ...种子磁化处理技 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 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试验表明,凡 是经过磁化处理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的种子,都比没有磁化的发芽早、长势旺、苗粗根壮。据测算, 玉米平均增产8.1%左右,小麦平均增产7.6%,蔬菜平均增产15~20%。 种子磁化机主要由料仓、流量调节阀、磁化通道、磁块、出料口、底板、行走轮、轨道、调整丝杠、手柄、固定座、螺栓、螺母,箱体组装而成。料仓和出料口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磁化通道。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磁化通道入口处。可根据不同籽种的不同最佳磁化场强来设定各不相同的磁场,以达到最佳磁化效果目的。可提高发芽率5~8%,出苗期可提前1~2天,并能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在播种前24小时内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增强种子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其稳健生长。 1、磁化处理与丰产原理 磁场种子处理机是依据磁场种子处理正向效应和种子微磁性互作机理开发的新型种子磁化机。采用多级交变磁极处理结构进行落种处理,种子在磁场处理正向效应规定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受到微磁化和物质结构扭变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土壤中会与土壤形成生化、物理性质的互作,带有微磁性的种子会将其周边的微量元素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吸引至种子表皮-土壤固液混合相组成的活性界面中,扭变的膜结构会在土壤环境中慢慢得到修复,之后种子萌发并加以利用丰富的微量元素构建丰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微磁性种子还能够解析土壤吸附性磷元素,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应用范围 适用于能够进行种子播种的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花卉、药材等植物种子的播前即时处理。 3、增产现象的分析 微磁性种子吸附顺磁性、铁磁性物质奠定了富足的微量元素的累积是丰产的关键因素,同时趋磁性微生物的聚集也是刺激种子发芽壮苗的重要因素。趋磁细菌是一类对磁场有趋向性反应的细菌,其菌体能吸收土壤环境中非游离态和游离态的铁元素并在体内合成包裹有膜的纳米磁性颗粒 Fe3O4 或 Fe3S4 晶体即磁小体,它的累积进一步富化了微量元素累积。 4、技术要点 选择设备选择大连产WFD555、辉南产dec—1型等品牌的种子磁化机。生产效率每小时400公斤左右。操作程序将磁化器筒直立,3根支脚分别插入3个插座内,调整支脚使磁化筒垂直于地面。检查分流器,使之位于

刺五加栽培技术规范

刺五加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刺五加栽培的适宜条件、繁育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采收的具体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xx 地区刺五加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NY5010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适宜地块 野生刺五加多分布在林下或林缘腐殖土中。人工繁育、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壤土、土层厚的荒山坡地、林边空地、溪流两侧为主,也可选择房前屋后的园田地或耕地。 4 繁殖方式 4.1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4.1.1 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8 月下旬至9 月中旬,采摘成熟变黑的刺五加果实,趁鲜时揉搓,漂洗出成熟饱满的种子。播种用刺五加种子千粒重为10.4-11.4 克,种子用多菌灵或百毒清300 倍液消毒后用3 倍量的湿沙混拌均匀在10-20 度左右温度下沙藏3 个月,每隔7-10天翻动一次,约有50%左右的种子裂口时移至3 度以下低温储藏2 个月左右。 4.1.2 播种 4.1.2.1 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沙质壤土,地势要平坦、高燥。深翻25—30 厘米,施足底肥。南北向或东西向作床,床宽100—120 厘米,床高15—20 厘米,床长视其地块情况,有利于灌水排水即可。床土细碎,床面平整。 4.1.2.2 播种 于 4 月中旬播种。播前浇透底水。采用横床开沟条播,按行距10—15 厘米开沟,沟深4—5 厘米,将沟底压平,将处理好的种子撒于沟内,种子间距离2厘米左右;也可按株行距8厘米X8厘米穴播,每穴播种子2—3粒。播后覆土2—3 厘米,稍压。床面用落叶或稻草覆盖3-5 厘米保湿。 4.1.2.3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撤掉覆盖物,适量浇水保持床面湿润,5-7 天浇一次水,立秋后不再浇水。 除草主要靠人工用手拔草。除早、除小、除了,整个苗期床面要保持无杂草。作业道及床帮上草铲除后要清理出田外,保持床间清洁。除草时可用小铁钩将行间土壤钩松,注意不要伤及小苗根部。 追肥。为培养壮苗,生长前期适当追施一些含氮量高的肥料,生长后期适当追施一些含磷钾多的肥料。 4.1.2.4 出圃 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皆可出圃栽植。 4.2 无性繁殖

刺五加育苗及栽培技术

刺五加育苗及栽培技术 朱爱国 黄泥河林业局

刺五加育苗及栽培技术 摘要:刺五加为重要中药材,其嫩茎叶又是味道鲜美的山野菜。本文从种子采集、调剂、实生苗育苗、栽培、管理、采收等放苗介绍了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 关键词:刺五加、栽培技术 1种子育苗 1.1种子的采集、调制及层积 刺五加果实8月下旬开始成熟,在9月上旬分别采集长梗五加、短梗五加的成熟球果。采收的球果应立即放容器中揉搓,用清水清洗,漂净果肉、果皮、瘪种及杂质,将沉于容器底部的种子涝起,沥干水分,置于背阴处的苇席上阴干,不得暴晒或用火坑烘干。 于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播种前17周)用清水浸种4d,每天换水,再用50×10的赤毒素液浸泡1d后捞出,混3倍细河沙拌均。先进行2个月后将种子取出,置温棚中处理3-5d,当有30%的种子裂嘴吐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1.2播种育苗 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刺五加播种地要施足基肥,结合翻地每公顷施用腐熟厩肥75㎡。要求床地细,床面平。在做好苗床上按行距20㎝开宽5㎝的沟,沟深3㎝,播种后覆地镇压。有条件应覆盖草帘,并适量浇水,以保持床面

湿润。播种量视种子质量而定,一般刺五加种子成熟度只有50%左右,播种时应根据种子的优良成熟度确定。一般要求每平方米出苗150-200株,即每沟有40粒优良种子即可。刺五加虽然耐寒,但幼苗出土时易遭晚霜冻害,出苗后应防晚霜冻。 1.3田间管理 在刺五加幼苗出齐、长出3片真叶时可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50株。应视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刺五加抗性较强,播种的幼苗很少发生病虫害。 3栽培 于春季发芽前(5月份),按50㎝X100㎝的株行距,直接于造林地中。栽植后的每穴刺五加可发出多个萌芽,可任其生长。在秋季进行修剪,每株保留5个左右的萌条为宜。 刺五加虽较耐庇荫,但幼苗时需要充足的阳光。要及时对林地进行抚育,割除影响剌五加生长的杂草、藤、灌。 3收获 刺五加幼苗定植后,萌条长至50㎝时可视市场的需要及行情,进行摘叶加工绿色出菜或茶叶,秋季落叶后可将剪除的茎干销售。 市场根皮价格好时,视株丛小,采取侧面刨开法,将大丛的2/3的根、小丛的1/2的根刨出,取根后,要回真周转的腐殖土,埋严踏实,让保留的部分根系继续生长萌发。

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试卷答案

课程名称:园艺产品采后处理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机械冷藏:是在致冷剂、制冷机械和具有良好隔热效能的库房中,根据不同贮藏商品的要求,控制库房内的温、湿度条件在合理的水平,并适当加以通风换气的一种贮藏方式。 2. 呼吸热:采后园艺产品进行呼吸的过程中,消耗呼吸底物,一部分用于合成能量供组织生命活动所用,另一部分则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一部分热量称为呼吸热。 3. 呼吸跃变:指园艺产品在采后初期呼吸强度逐渐下降,而后迅速上升,并出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的现象。 4. 结露现象:过多的水汽从空气中析出而在产品表面上凝结成水珠的现象。 5. 低温冷链运输:即从果蔬的采收、分级、包装、预冷、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上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低温冷链运输系统,使果品从生产到销售之间始终维持一定的低温,延长货架期,其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破坏冷链保藏系统的完整性和实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果蔬甜味的强弱受糖酸比的影响,糖酸比越高,甜味越浓,反之酸味增强 2. 淀粉含量常常用作衡量某些果蔬品质与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淀粉含量越高,耐贮性越强。 3. 园艺产品常用的贮藏方法有:常温贮藏、机械冷藏、气调贮藏。 4. 气调贮藏的基本原理是降低氧气的浓度,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达到延缓衰老,延长贮藏寿命之目的。 试题第1页(共4页) 5. 苹果的贮藏温度一般为-1-0℃,相对湿度 90%-95 %;梨的贮藏温度一般为 0±1℃,相对湿度90%-95 %。 6.脱涩的方法:CO2脱涩、酒精脱涩、乙烯或乙烯利脱色、石灰水脱涩、温水脱涩、

三、定项选择题(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黄瓜、茄子、丝瓜等蔬菜的适宜采收期应该在: B A:叶片枯黄 B:种子膨大硬化之前 C:果皮硬化的时候D:以上都不正确 2.影响果蔬呼吸强度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D A:贮藏方式 B:气体成分C:以上都不正确 D:温度 3.马铃薯很容易造成机械外伤,需要进行5~7天的: B A:高温处理 B:愈伤处理品C:强光照射 D:以上都不正确 4.贮藏过程中控制掉粒的最好方法是:C A:塑料包装 B:采后浸亚硫酸盐 C:采前喷 D:以上都不正确 5.控制猕猴桃软化的最适方法是:A A:脱除乙烯 B:降低温度C:降低温度 D:以上都不正确 6.多数蔬菜进行小包装销售与贮藏时所用的塑料薄膜袋的厚度为 B A:0.2mm B:0.03 mm C:0.05 mm D:以上都不正确 7.苹果和梨均属于跃变型果实,因此用于长期贮藏的果实采收的适宜时期是: A A:跃变之前B:跃变高峰 C:跃变之后D:以上都不正确 8.果蔬的种类不同,耐藏性也不同。下列果蔬中较耐贮藏的是:B A:浆果类和叶菜类 B:仁果类和根菜类 C:柑橘类和菜花 D:以上都不正确 9.实践证明,鸭梨早期黑心病的病因是: B A:二氧化碳过低B:冷害C:缓慢降温D:以上都不正确 10.涂膜可以保持果蔬的新鲜状态,增加光泽,改善外观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延长贮藏寿命。该项措施最先在B A马铃薯和胡罗卜 B柑橘和苹果 C菜花和菠菜上使用D以上都不正确 11、抗坏血酸就是( A ) A 维生素 C B 维生素 B C 维生素 A D 维生素E 12、产品入库贮藏在堆放时应注意( D ) A、一隙三离 B 一隙一离 C三离三隙 D 三离一隙 13、有机酸含量测定的试验中,滴定终点的判定是(B ) A.溶液呈无色 B.溶液呈淡红色,15秒不退色 C.溶液呈红色,15秒不退色 D.溶液呈淡红色,20秒不退色 14、使用手持式测糖仪之前采用(B )来进行校正。 A. 糖溶液 B. 蒸馏水 C.食盐溶液 D.有机酸溶液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一般生长在树冠外部、上部及树体南部的果实,耐贮藏性较好 B、控制贮藏环境条件,增强呼吸作用,可延长果蔬的贮藏保鲜期 C、温度越低,果蔬的贮藏效果越好 D、休眠对果蔬的贮藏保鲜有害 16、洋葱大蒜耐贮藏的重要原因是( A )。 A 有生理休眠期B氧气含量低C贮藏湿度低D贮藏温度低 17、( B )对蔬菜贮藏是有利的。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拐棒别名刺五加科。为五加科。东北各地都有分布。刺拐棒为灌木类,高1~3m,分枝多,1~2年生的通常密生刺,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向下。掌状5小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2cm,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黄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长2mm;雄蕊5,子房5室。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直径7~8mm。生于林缘、山坡、灌木从间。 刺五加茶即由该嫩叶炮制而成;果实入药泡酒饮用,治风寒骨疼;枝叶果其药用价值极高。 【刺五加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野生资源破坏非常严重,人工栽培得到重视。其种子处理是栽培难点,主要技术如下。 1种子形态特征 果实为浆果状。成熟时紫黑色,近球形、倒卵状球形,长7~10mm,径约7mm,种子4~6粒,成熟种子很少,一般占30%左右,种子千粒重11.7g。种子半卵形、扁心月形,表面棕色,有一纵行暗棕色种脊,基部有一小尖突状种柄,种皮薄,贴生于种仁,胚乳丰富,胚细小,埋生于种仁基部。 2种子采集

采收时间为9~10月。当果实呈黑色变软时采集,放置数日,使充分后熟,浸水揉洗去果肉,取沉底种子洗净阴干。 3种子处理技术 刺五加种子与人参种子相近,属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型,种子处理技术以促进种胚发育为主,主要采用种子沙藏变温处理。种胚发育需要3个阶段:第一阶段高温高湿阶段,种胚后熟温度18~20℃,一般需要40天,胚芽伸长0.3~ 0.5cm,该时期为胚形成发育始期;第二阶段为胚的伸长生长期,一般15~18℃,当胚率达到40%左右时,胚后熟最适宜温度为10℃;第三阶段,当胚率达到95%左右时,种子裂口,须经0~5℃低温40天左右,完成生理后熟,播种后种子才能出苗。 生产上采取混沙层积的方法浸种:用55℃的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每隔12小时换1次水,连续浸种3天。然后按1:3的比例混沙,放置于18~20℃的室内进行层积处理,保持湿度60%以上,必须每天翻动1~2次,40~45天转入第二阶段;室温降至15~18℃,经过30天左右,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将种沙移至0~5℃环境中,进行低温贮藏,一般采用窖藏或冷库,温度过低(-5℃以下)易产生冻害,第三阶段需要40天以上。播种前将种沙子取出,可直接进行播种,一般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5天即可发芽。

刺五加栽培技术

刺五加栽培技术 文章导读:刺五加是药食两用的珍贵植物,其根、茎、皮均可入药,是我省名贵的中药材品种,其具有祛风湿、强筋骨、调节神经机能和血压等功效。本文介绍了刺五加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坏人主要用途,从种子采收处理到育苗、栽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刺五加的栽培技术。 本文介绍了刺五加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坏人主要用途,从种子采收处理到育苗、栽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刺五加的栽培技术。 1 概述 刺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Maxim)为五加科刺五加属植物,落叶灌木,通常高1~2m。刺五加比较耐阴,常生长于针阔叶混交林或者阔叶林下,也常生于林缘、山坡灌丛及溪流附近,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 刺五加是药食两用的珍贵植物,其根、茎、皮均可入药,是我省名贵的中药材品种,其具有祛风湿、强筋骨、调节神经机能和血压等功效。刺五加嫩叶可以

加工成刺五加茶,其嫩茎可以食用,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一定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2 育苗 2.1 繁殖方法 2.1.1 种子繁殖 刺五加的果实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成熟,其果实采收后不能直接播种,需要经过一个冬季完成生理成熟过程后,种子才能发芽。 (1)种子采收处理。在9月中、下旬,当果实由黄褐色变为黑色且变软时采收。采收后首先进行筛选,除去杂质和秕种子,将果实放入冷水中浸泡1~2d,然后搓去果皮和果肉,再用清水漂洗,取沉底的饱满种子晾干。 处理时,把种子和湿砂按1:3的比例混拌均匀,放在室内堆藏一段时间,在背风向阳处挖深40cm、宽40cm、长度视种子量的多少而定的沟槽,沟槽底部铺上5cm厚的湿砂,然后将种砂混和物放到沟槽内,厚约30cm,上面再覆5cm厚的湿砂,最后覆上20cm厚的土壤,堆成丘状,覆土时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段草把,以利于通风。待到春天解冻后将种子取出,放在向阳处晾晒,每天翻动几次,当有30%以上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 (2)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圃地最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地,坡度不超过15°,农家的菜园地亦可。播种前做床,做成宽1.2m、长10m、高0.2m的苗床,床土要深翻耙细,结合整地,每667㎡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kg,然后将苗床浇透水,待水渗下床面稍干后,将处理好

瓜采后处理技术

瓜采后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西瓜的商品价值,增加种植效益,采收后上市之前应该进行以下处理:(一)分级 根据果实的品种类别、果实的重量、果实的成熟度等进行分级,参照客户和贮运的不同要求,将同一等级的果实归入一类,分别进行包装处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销售需要,保证商品西瓜的质量一致。 (二)包装 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西瓜可以采用不同等级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一般可以在果实外观清洁处理后,用发泡塑料网袋包装单个的西瓜,然后将若干个西瓜装入纸箱或木箱;也可直接装入纸箱或者其他的包装材料。西瓜进行商品包装后,一般均需要有品牌或商标的标志,具备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西瓜基地,还应申请使用绿色食品的专用标志。只有具备了品牌或商标标志,优质西瓜才能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信誉,获得更大的市场知名度和商品声誉,从而提高优质西瓜的价值,取得较好的效益。 (三)西瓜的保鲜技术 西瓜的贮藏保鲜方法,一般可分为普通库房贮藏、窑窖贮藏、通风库贮藏、水冷库贮藏、机械冷库贮藏等多种形式。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西瓜入库前都必须预冷,贮藏场所也必须预冷,对贮藏场所及西瓜表面还应提前做消毒灭菌处理。1.冷藏保鲜 将西瓜暂时贮存在比较冷凉的环境中,以达到保鲜的目的。西瓜冷藏保鲜必须做预冷处理。 (1)预冷 是指运输或入库前,使西瓜果实温度尽快冷却到所规定的温度范围,才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品质。西瓜采后距离冷却的时间越长,品质下降愈明显。预冷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西瓜暂放在田间,利用夜间较低的气温预冷,在清晨气温回升前装车或入库。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机械风冷法预冷,采用风机循环冷空气,借助热传导与蒸发潜热来冷却西瓜,一般是将西瓜用传送带通过有冷风吹过的隧道。风冷的冷却速度取决于西瓜的温度、冷风的温度、空气的流速、西瓜的表面积等。 (2)消毒 贮藏前还必须做消毒处理。对于贮藏场所及西瓜表面的消毒,可选用6%的硫酸铜溶液,1∶2∶200波尔多液,1000毫克/升甲基托布津溶液,15%~20%食盐水溶液,0.5%~1%漂白粉溶液,1000毫克/升多菌灵+500毫克/升橘腐净混合液,250毫克/升抑霉唑,0.1毫升/公斤克霉灵,40毫升/公斤仲丁胺液浸果剂。库房消毒可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对其包装箱、筐、用具、贮藏架等也要进行消毒。西瓜可采用浸渍法消毒,消毒后沥干水分,放到阴凉处晾干,最好与预冷结合起来一起进行。(3)西瓜冷藏保鲜的适宜条件

刺五加种植方法

刺五加种植方法 刺五加 刺五加又称五加参、刺拐棒和老虎镣子系五加科灌木植物。黑龙江省东南部每年春季都有上山采集刺五加嫩叶食用的习惯。把本属的植物作为山菜用东京市场每年有2~3亿日以上的。刺五加具有特有的香气和苦味嫩茎叶也有药效利用价值极高它既是我国贵重药材植物又可作为一种强壮食品。 1刺五加的特征特性 刺五加株高l~3m少数可达5m;分枝较多幼枝灰色常密生细刺老枝灰褐色刺较少;掌状复叶互生具5小叶少有3枚或4枚纸质有短柄上有毛也有的无毛;幼叶下面沿叶脉有浅褐色毛叶椭圆形、倒卵形至刺五加的植株矩圆形长7~13cm;伞形花序单个或2~4个聚生花杂性或雌雄异株雄花 淡紫色雌花淡黄色;花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状;总花梗长5~7cm无毛花梗长1~2cm花萼无毛无齿或有齿不明显;果为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熟时紫黑色干果有5棱种子4~5粒长约8mm扁平;花期为6~7月份果熟期为8~9月份。刺五加在我国东北及河北、山西、朝 鲜、前苏联、都有分布。 2栽培技术 2.1种苗繁育 2.1.1种子繁殖 (1)种子采收。一般在9月下旬种子全部成熟时收获。果实集中采收后在水中浸泡24h搓掉果皮反复用清水洗净种子捞出晒干备用。 (2)种子处理。①室内埋藏:刺五加种子播种前必须经过200d种胚生理后熟种子才能发芽。将晒干的种子用40℃水浸泡2d捞出种子后再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浸种消毒12h捞出冲洗干 净将种子与2倍湿沙拌匀(沙子含水率40%即用手攒成团又不出水)装入木箱中在室内温度20℃ 左右下保存100d每隔一周翻动1次。而后移至2℃左右的窖中贮藏翌年4月上旬取出种子在15℃室温中催芽20d发现种子有60%露白即可播种。②露天埋藏:在向阳背风处选择排水好的地点挖一深40cm、宽40cm、长因种沙多少而定的沟槽到沟底铺5cm厚湿沙上面放30cm沙 到沟面再放5cm厚湿沙盖土30cm使之呈丘状从沟底向上竖一草把以利种子呼吸、发育。露天埋藏的种子在次年大地解冻后取出在向阳处摊晒每天翻动几次待种子有30%裂口时就可播种。 (3)播种。播种前要整好地采取垄播或床播均可。由于种子处理方法较复杂时间长不易掌握也可以在春季直接播种采用这种方法种子在地里需经过一个夏季的生理后熟过程待翌年春出苗垄播用种量每公顷22.5kg床播60kg。 播种方法以垄上双行条播为好。垄基40cm垄肩30cm垄上按行距10cm开2cm深小沟将混有湿沙的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再覆盖过筛细土将沟填平用石碾子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

火龙果采后生理与采后处理技术

火龙果采后生理与采后处理技术 我场火龙果将于7月中旬陆续上市,做好火龙果采后生理研究与采后保鲜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我所目前不具备相应研究条件,通过查询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查询国内目前相应研究,现将相应材料整理如下: 一、采摘 果皮开始转红后7-10天,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时开始采收。采收时,要求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以维持火龙果体内较低的体温,延长贮藏期。同时采摘应由果梗部分剪下并附带部分茎肉,带有果梗的果实比较耐贮藏,同时避免碰撞挤压,以免造成机械损伤。 二、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贵州省果树研究所通过对未成熟期(花后21天)、可采成熟期(花后28天)、食用成熟期(花后30天)、生理成熟期(花后33天)的果实品质研究发现:火龙果的采收期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采收成熟度越高,火龙果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大。未成熟期和可采成熟期两种成熟度采收时无食用价值,放置在室内达到成熟时口感较淡,综合品质较差。

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两种成熟度的火龙果采收后适合鲜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长距离运输,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产地销售。 三、火龙果的贮藏特性 火龙果属于非呼吸高峰型果实,采后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失水和腐烂,不耐贮藏。采收的果实,常温贮藏3天鳞片出现黄化、萎蔫现象;贮藏7天果实失重率达5.14%,火龙果果皮出现明显皱缩现象,且鳞片萎蔫严重;贮藏12天时果实失重率达7.44%,部分鳞片基部和果脐开始腐烂,腐烂率达11.11%。火龙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理化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Vc、粗纤维、粗蛋白含量下降,水分含量和ph升高。一般情况下,8月采收的果实常温下可贮藏7天,11月采收的果实常温下能贮藏11天。 四、火龙果常温贮藏保鲜方法 对于我场部分职工无法通过通过恒温冷库进行保鲜的职工,我们建议通过1.0ug/L1-MCP+2%Cacl2+2%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处理或1.0ug/L1-MCP熏蒸、2%壳聚糖涂膜单一防护后放置在阴凉湿润的地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火龙果贮藏期。 五、冷库贮藏保鲜技术 火龙果的采后贮藏方式对火龙果保鲜期及品质有很大影响。

花卉种子处理技术

花卉种子处理技术 一、种子清选种子处理是实现花卉的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清选是为清除种子中的夹杂物,如鳞片、果皮、果柄、枝叶、碎片、瘪粒、病粒、土粒、其它种类的种子等,以便于播种的顺利进行。一般少量种子可用手选。种子量比较多时可用风选、筛选和水选。 1、风选:适用于中小粒种子,利用风、簸箕或簸扬机净种。少量种子可用簸箕扬去杂物。 2、筛选:用不同大小孔径的筛子,将大于小于种子的夹杂物除去,再用其它方法将与种子大小等同的杂物除去。筛选可以清除一部分小粒的杂质,还可以用不同筛孔的筛子把不同大小的种粒分级。由于种子的大小不同种子的发芽出苗能力不同,幼苗的生长势也不同。种子分级播种,即把大小一致的种子分别播种,可保证花卉的幼苗发芽出苗整齐,生长势一致,便于管理。实践证明,在同一来源的种子中,种子粒越大越重者,幼苗越健壮,苗木的素质越好。将同级的种子进行播种,出苗的速度整齐一致,苗木的生长发育均匀,分化现象少。不合格率降低,对生产的意义很大。分级工作通常与净种同时进行,亦可采用风选、筛选及粒选方法等进行。 3、水选:一般使用于大而重的种子,如栎类、豆科植物的种子,利用水的浮力,使杂物及空瘪种子漂出,饱满的种子留于下面。水选一般用盐水或黄泥水。水的比重为1.1~1.25克/cm3,

把漂浮在上面的瘪粒和杂质捞出。水选后可进行浸种。水选后不能曝晒,要荫干。水选的时间不宜过长。 二、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菌与杀虫混剂处理等。其作用为:①防治系统性病害的传播流行②预防烂种和秧苗枯萎病③促进发芽④预防贮藏性病害⑤防治土传性病害等等。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苗生长,缩短育苗期限,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物理消毒法:种子消毒的方法有物理法如日光曝晒、紫外光照射、温汤浸种等。日光曝晒仅适于哪些在日光曝晒下不易丧失发芽率的花卉种子。温汤浸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他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用热水浸种稻谷的记载。Baker(1947)也提出用温汤浸种法防治园艺植物猝倒病,Winter (1994)也提及此法防治小麦病害。温汤浸种一般水温为40~45℃左右,浸种1天。该方法适于黑松、侧柏、苦楝、油松、落叶松等。 2、化学消毒法:为了防治种传病、虫害,化学消毒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花卉及林木浸种处理的化学药剂有:氰胍甲汞、醋酸甲氧乙汞、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多菌灵、福美双、硫酸亚铁、硫酸铜、退菌特等。药剂浸种可以处理花卉林木的种子、球茎及根系等,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有良好的效果,该法的优点是无粉尘、药剂与种子的接触面广药效好。其不足为,药剂的蒸气有毒,需要专门的防毒面具和专用设备。浸种后要把种子贮藏于密封的仓库或房间中24小时后才能播种,且浸种后

种子处理

麦种的贮藏 小麦种子收获后,一般经过2个多月的后熟就到播种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如何贮藏小麦种子,确保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绍一下麦种贮藏的特点和技术: 一、小麦种子贮藏特点 1、小麦种子后熟期较长,大多数品种的后熟期为两个多月。麦种的含水量、纯净度和贮藏环境对于其安全度过后熟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小麦收获后晒干扬净,种子含水量能降到14%以下,没有害虫感染,后熟期间种温经过一段时间升高后自然恢复正常,不再采取处理措施。如果种子含水量大,杂质多,后熟期间就会出现种温持久、不降和水分分层等不正常现象,严重时还会引起种子堆发热和霉变。 2、小麦种子具有较好的抗温变能力,在一定的高温和低温范围内,均不丧失生命力。如水分在17%以上时,处理温度只要不超过46℃,水分在17%以下时,处理温度不超过54℃,酶的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然保持不变。 3、小麦几乎能被所有贮藏害虫侵蚀,原因是麦种的成分和构造与害虫的生理机能较为适应,以及在小

麦成熟时,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展阶段,许多害虫从田间就开始危害,贮藏后气温升高,如遇阴雨,就会造成害虫适宜的生活条件。在贮藏过程中,如种子堆水分分层,出现结顶时,也会造成害虫良好的生活环境。 4、小麦种子在贮藏中由于呼吸旺盛而造成胶体物质脱水收缩,淀粉、蛋白质的束水能力降低,自由水增加,如果处理不当,易产生种堆上层温度升高,水分增大,引起种子堆结顶、发热霉变等劣变现象,导致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降低。有时还因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条件不善,造成糠和氨基酸缩合成褐色的沉淀物质,致使种胚变褐,影响种子质量。 二、小麦种子贮藏技术 1、选择晴朗天气,将刚刚收获的麦种暴晒,使其达到46℃,但不要超过52℃,然后迅速入库堆放,表层加覆盖物保温,再关闭门窗即可,这样可取得干燥降水、促进后熟和杀虫灭菌的良好效果。但应注意:①未通过休眠期的种子耐热性强;②种子含水量应为11%-12%;③密闭保温,使种温为44-47℃保持7-10天,高温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并应及时散热降温,以达到不影响种子生活力,又可杀虫灭菌的效果。 2、贮藏的麦种要晒干扬净,达到贮藏标准后进行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种子处 理技术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物理农业技术,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农业增产技术,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增强了种子中的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根据几年的对比试验表明,凡是经过磁化处理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的种子,都比没有磁化的发芽早、长势旺、苗粗根壮。据测算,玉米平均增产%左右,小麦平均增产%,蔬菜平均增产15~20%。 种子磁化机主要由料仓、流量调节阀、磁化通道、磁块、出料口、底板、行走轮、轨道、调整丝杠、手柄、固定座、螺栓、螺母,箱体组装而成。料仓和出料口联为一体,形成一个磁化通道。流量调节阀安装在磁化通道入口处。可根据不同籽种的不同最佳磁化场强来设定各不相同的磁场,以达到最佳磁化效果目的。可提高发芽率5~8%,出苗期可提前1~2天,并能提高种子抗病能力。在播种前24小时内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增强种子酶的功能和活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和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作物的新陈代谢,使其稳健生长。 1、磁化处理与丰产原理 磁场种子处理机是依据磁场种子处理正向效应和种子微磁性互作机理开发的新型种子磁化机。采用多级交变磁极处理结构进行落种处理,种子在磁场处理正向效应规定的磁场强度范围内受到微磁化和物质结构扭变处理,处理后的种子播种于土壤中会与土壤形成生化、物理性质的互作,带有微磁性的种子会将其周边的微量元素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吸引至种子表皮-土壤固液混合相组成的活性界面中,扭变的膜结构会在土壤环境中慢慢得到修复,之后种子萌发并加以利用丰富的微量元素构建丰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微磁性种子还能够解析土壤吸附性磷元素,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刺五加的栽培技术

刺五加的栽培技术 王占臣李立新解培君 刺五加又名刺拐捧、老虎獠子、刺花棒等,为五加科落叶灌木,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一、种苗繁殖 1、种子繁殖。①种子采收。一般在9月下旬种子全部成熟。果实集中采收后,在水中浸泡24小时,搓掉果皮,反复用清水洗净种子,捞出晒干备用。②种子处理。刺五加种子必须经200多天种胚生理后熟,种子才能发芽。将晒干的种子用40℃温水浸泡2天,捞出种子后,再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浸种消毒12小时,再捞出冲洗干净,将种子与2倍湿沙拌匀,装入木箱中,在室内20℃左右下保存100天,每隔1周翻动1次,而后移至2℃左右的窖中贮藏。翌年4月上旬取出种子,在15℃室温中催芽20余天,发现种子60%露白芽即可播种。③播种。播种前要整好地,采取垄播或床播均可。由于种子处理方法较复杂,时间长,不易掌握,也可在春季直接播种。采用这种方法,种子在地里需经过1个夏天的生理后熟过程,待翌年春出苗,垄播用种量每667平方米1.5公斤,床播4公斤。 2、分株繁殖。刺五加每年在母株周围能分蘖出1~3个幼苗,这些幼苗经过1年生长逐渐形成独立根系,春季将幼苗从母根分离后,进行定植。(山地造林)定植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平地栽培株行距为50厘米×120厘米。 3、扦插繁殖。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势平坦、用水方便的地块扦插育苗。将地块耙细整平,打好垄(垄距60厘米),在垄上用镐或起沟犁蹚出深10~12厘米、宽10厘米的小沟,在沟内灌满水,待水渗下后平垄,盖上地膜备用。选2~3年的枝条(茎粗0.6~1厘米),剪成长12~15厘米的小段,上端剪成平面,下端成斜面,顶芽距上端1厘米,每50根捆成一把。再将斜面一端放入50毫升/公斤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药液深2~3厘米,浸泡4~6小时。处理好的插段,按株距10~15厘米,斜插入地膜覆盖的垄中间,顶芽露出地膜1厘米左右,上部用土块压住,防止起风吹开地膜。扦插育苗最好在4月中下旬。作床扦插时苗床要扣塑料小棚,保水保温,发芽早,出芽率高。其它技术措施与垄作扦插相同。 二、栽培管理 1、地块选择。刺五加适应性较强,山坡地、岗台地、疏林地、林缘、阴阳坡、壤土、沙壤土均可栽植。 2、幼苗定植。培育好的幼苗,第二年春4月下旬移栽定植。平地定植,株行距50厘米×120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1110株。刨穴栽植,穴深25厘米,栽时先埋一半土,浇足水后再把树苗埋实。疏林地或荒山栽植密度可按1米×1米,固埂或固沟栽植密度为0.5米×1米。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定植后的树苗要适时除草松土,垄作园区要结合除草中耕2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②修剪整形。随时剪除枯干枝、衰老枝、病枝、畸形枝,确保树体长势健壮,枝繁叶茂。③追肥。每年春追施1次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料,在根际采用放射状沟施,施肥后盖好表土。④病虫害防治。刺五加抗逆性强,少有病虫害发生,仅有个别出现立枯病和叶锈病。 三、采收与加工

鲜切花采后处理技术

鲜切花采后处理技术——康乃馨的采后处理 摘要:本文结合康乃馨的切花保鲜技术,综述了国内外生产实践中切花采后处理实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并介绍了康乃馨切花衰老机理及采后处理研究的有关进展。 关键词:切花、采后处理、衰老机理 鲜切花就是从植株上采切下来,(通常)插于水中供人们观赏的植物花葶。具有价格便宜、运输方便、应用广泛等显著优点,正因如此,切花产业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关注。但是切花脱离母体后,其水份供应、营养消耗以及激素平衡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开始不可逆的走向衰败,如何延长花期是切花产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多年来,人们从植物生理为主的诸多学科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了切花采后生理学原理;而生产实践中,也进一步从工艺上采取系列措施,用以促进切花采后寿命的延长。本文以康乃馨切花为例,阐述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康乃馨作为“四大切花品种”之一,其切花保鲜技术的研究起步很早。目前,乙烯作用抑制剂——STS(硫代硫酸银)的处理已作为最有效的采后处理措施被广泛使用。康乃馨采后处理,实际上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而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予处理时间”、“STS 含量”以及影响溶液吸收的“予处理条件”等。 除康乃馨以外的其他切花品种,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采后生理特性,单就其对对乙烯的反应以及对水分的吸收特性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正因如此,不同切花的采后研究侧重点不尽相同。对康乃馨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花卉离体保鲜技术的有关原理正得到进一步的研究,特别对于乙烯“合成抑制”机制研究是关注的热点。 有关康乃馨采后处理的研究进程综述如下: 一、康乃馨切花卉保鲜液的研究历程: 康乃馨的采后生理一直为种植者、分销商以及广大消费者所关注。最初的采后生理研究只停留于如何延长切花的表观瓶插寿命上。而没有探讨切花衰老的真正机理。 上个世纪60年代,Scholes 在以月季为材料的研究中,开发出了Cornell溶液。这种保鲜剂干物质的混合剂,其成分是蔗糖50kg、100g8-羟基喹啉的柠檬酸盐或硫酸盐、50g醋酸银。作为康乃馨的催花剂和保鲜剂使用时,剂量为每升水中兑入50克这种混合物。 这个最初的“花卉保鲜剂”具有了保鲜液必须具备的几项主要因素:“营养物质”、“杀菌剂”、“抗蒸腾剂”以及“乙烯作用抑制剂”。直到几十年后,商业运用的保鲜剂也未脱出这个范畴。只是增加了调节pH的缓冲物质,以及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活性剂,少部分的保鲜剂还加入了激素。常见的商业保鲜剂如:Floralife ,Petalife,Chrysal,和Oasis等的成分与此基本类似。有的含有苯甲酸、有的含有苏打,细胞分裂素,多胺等。由此也可以看出,“保鲜剂”的功能有:提供营养物质、杀菌以防治其阻塞导管并引起病变,促进花枝吸收水分、减少水分散失速率、减少植株呼吸消耗以及抑制抗衰或脱落激素的作用等等。 1966 Nicholas年发现了康乃馨在开花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乙烯量的增加。他的研究结果提醒人们:通过减缓乙烯的释放过程,或是通过减少切花周围空气中的乙烯,就有可能延长切花寿命。 1968年,Nicholas用乙烯处理康乃馨切花,然后将其转移到20℃的无乙烯环境中,观察到了衰老的过程:如果是短时间的暴露在低浓度下(0.2ppm 6小时),没有明显的反应。然而,同样的浓度下,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情况下放置48小时,则产生了不可逆的萎蔫。而2-3%的二氧化碳或0.1%~0.2%的乙烯氧化剂就足以抵御0.2ppm的乙烯伤害,同时也阻止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