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笑谈》
- 格式:docx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笑谈课堂笔记一、引言1. 《动物笑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润尔夫·费舍尔。
2. 本文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动物们的“笑话”,通过这些笑话展现了动物们生活中的趣事和可爱的一面。
二、内容解读3. 文中首先描述了狐狸和乌鸦的对话情节,乌鸦为了炫耀自己的美丽而被狐狸说出了实话,这是对自负的讽刺。
4. 接着是关于老鼠的自述,嘲讽了小聪明的老鼠在危急时刻的自我保护方式。
5. 文章还描绘了猪、驴、蚂蚁等其他动物的“尴尬”和“失败”,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动物们的天真可爱。
三、语言特点6. 《动物笑谈》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使得文章更具有趣味性。
7. 充分利用了对话和反转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四、讽刺意义8. 本文通过动物们的“笑话”讽刺了人的自负、自大和自以为是;同时也展现了动物们天真可爱的一面。
9. 反思个人行为,警示人们不要像故事中的动物们一样自负自大,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趣味。
五、教学意义10. 阅读本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增进他们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幽默感。
11. 通过分析本文的讽刺意义,可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阅读体会12. 《动物笑谈》通过动物的口吻讲述了人类的某些行为,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变幻莫测。
13. 本文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也启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
七、结语14. 通过学习《动物笑谈》,学生们能够增长知识、锻炼思维,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幽默与讽刺的巧妙结合。
15. 希望学生们在阅读本文的不仅能够感受到动物们的趣事,也能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扩写新内容:八、拓展阅读16. 除了《动物笑谈》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有趣的动物故事,如《动物城市》、《动物农场》等,来进一步了解动物们的生活和精彩故事。
九、启发思考17. 通过阅读《动物笑谈》,我们可以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当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共同构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课文原文
《动物笑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部分,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康拉德·劳伦兹,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的细节生动、语言幽默,作者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进行动物科学实验的过程以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细节,字里行间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例如,文章中一段描述小鸭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和“我”哭笑不得的心理:“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此段文字风趣地描绘出小鸭的性格以及“我”对小鸭的无奈心情。
另一例则是鹦鹉可可的故事:“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
这段文字活化出鹦鹉可可聪明、调皮的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整体来说,《动物笑谈》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并兼具科普性质的文章,它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动物的行为习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对
动物的热爱。
《动物笑谈》讲义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趣味和温情的动物世界。
动物们有着各种各样独特的行为和习性,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奇和欢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通过《动物笑谈》这一主题,去感受那些与动物有关的有趣故事。
二、动物的奇特行为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动物的奇特行为。
比如,大家都知道袋鼠喜欢蹦蹦跳跳,但你们知道袋鼠为什么总是跳着前进吗?其实,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存环境决定的。
袋鼠的后腿非常强壮有力,跳跃能够让它们在草原和荒漠中更快地移动,躲避天敌的追捕。
再来说说企鹅。
企鹅走路的样子总是摇摇晃晃,看起来十分可爱。
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重心比较高,而且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它们在行走时会左右摆动。
还有大象,大象有着长长的鼻子,这个鼻子可不是仅仅用来呼吸的,它可以用来抓取食物、喝水,甚至还能和同伴打招呼呢!三、与动物互动的有趣经历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人们与动物互动时的有趣经历。
有一位动物学家,为了研究猴子的行为,他穿上了猴子的服装,模仿猴子的动作和声音,试图融入猴群。
一开始,猴子们对他充满了警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赢得了猴子们的信任,和它们一起玩耍、觅食。
还有一位饲养员,他每天负责照顾一群小狗。
有一天,他发现其中一只小狗总是把自己的玩具藏在一个角落里,然后又假装找不到,急得团团转。
原来,这只小狗是在和饲养员玩“捉迷藏”的游戏。
四、动物的情感世界动物们不仅有着奇特的行为,它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
比如狗,它们对主人的忠诚是众所周知的。
当主人回家时,狗会兴奋地摇着尾巴迎接,眼神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
大象也是非常重感情的动物。
当象群中的成员受伤或者遇到困难时,其他大象会围过来,用身体给予支持和保护。
五、动物带来的启示动物们的行为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从蜜蜂的辛勤采蜜中,我们明白了勤劳的重要性;从大雁的整齐飞行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从乌龟的坚持不懈中,我们懂得了只要有恒心,就能达成目标。
《动物笑谈》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
他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 197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劳伦兹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深入了解动物的行为和心理,为动物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字词积累1、生字词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凫(fú):野鸭。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2、多音字脯(pú):胸脯(fǔ):果脯模(mú):模样(mó):模范3、形似字敛(liǎn):收敛剑(jiàn):宝剑孵(fū)):孵化浮(fú):漂浮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在研究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一些趣事,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
四、内容解读1、研究水鸭子作者为了研究小水鸭的行为,不惜蹲在地上爬行,还学母水鸭的叫声,引得路人侧目。
但正是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让作者成功地融入了水鸭子的世界,观察到了它们的真实习性。
这一部分展现了作者为科学研究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动物的深厚情感。
2、与鹦鹉可可的相处作者养的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掉了,还把毛线缠在树上。
但作者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些行为十分有趣。
可可还会飞回来寻找作者,表现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写作特色1、语言诙谐幽默文章的语言充满了幽默风趣的色彩,比如作者描述自己学水鸭子叫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
2、视角独特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与动物相处的故事,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有趣的瞬间。
3、细节描写生动文中对动物的行为和神态描写十分细致,如可可咬扣子、缠毛线的动作,使动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六、主题延伸1、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动物笑谈》教案(精选15篇)《动物笑谈》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物笑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笑谈》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批注,用学写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能流畅的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2.交流批注结果,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在感受风趣幽默语言风格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赏读评议法、读写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通过默读和评价批注来完成的。
2.在修改批注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写结合,形成完整语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同学们课下已经完成预习,读完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件:我一个大男人,屈膝弯腰低头,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学鸭子叫,吓呆游客。
第二件:我发出如杀猪般嚎叫,唤回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脚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
第三件:可可咬掉父亲身上的所有扣子,整齐排放,父亲抓住裤腰,大声咒骂。
第四件:可可把毛线团缠绕在柠檬树上,令家里来的客人惊诧不已。
(二)借助批注,理解内容1.以112页批注提示为例“写鹦鹉的调皮,仿佛是在写一个孩子,分明带有感情。
”借助批注,发现提示词(调皮、感情)。
2.回归文本,确定关联语句。
3.理解情感,形成新批注。
(三)评价批注,提升认识1.以107页批注为例:“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组内互评,完成批注内容。
2.组内探究,给课文的批注再追问出一个问题。
3.追问的问题交流,讲清楚追问的问题答案。
《动物笑谈》是康拉德·劳伦兹专门为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一本科普著作《所罗门王的指环》中的一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动物互动的趣事,展现了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一些奇妙现象。
这些趣事包括作者在观察水鸭子时,不小心将自己的一只鸭子当成水鸭子爬上岸,以及他为了研究金雕而不得不与一只凶猛的秃鹰搏斗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动物行为的奇妙,也展示了作者对动物研究的热爱和执着。
此外,作者还通过讲述自己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一些发现和感悟,展现了动物行为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他认为,动物行为学不仅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一门科学,更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一座桥梁。
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动物行为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之,《动物笑谈》这篇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和深入浅出的解释,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动物行为学的魅力和意义,激发了读者对动物和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动物研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认识,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研究的热爱和执着。
《动物笑谈》讲义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动物笑谈。
当我们提到动物,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和场景。
也许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悠悠地吃着竹子,也许是机敏灵活的猴子在树枝间跳跃嬉戏,又或许是威风凛凛的狮子在草原上昂首阔步。
动物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它们的行为常常让我们感到惊奇和欢乐,而这其中就有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瞬间。
二、动物的有趣行为(一)猴子的“模仿秀”猴子是一种聪明机灵的动物,它们有着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
在动物园里,我们常常能看到猴子模仿人类的行为。
比如,有的猴子会学着游客的样子坐在长椅上,双手抱在胸前,一本正经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的猴子会拿起游客丢弃的饮料瓶,试图打开瓶盖喝水,那笨拙又努力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二)狗狗的“撒娇卖萌”狗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它们的一些行为常常让主人感到温暖又好笑。
当它们想要食物或者希望主人陪它们玩耍时,会不停地摇着尾巴,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你,甚至还会躺在地上露出肚皮,让你忍不住去抚摸它们。
有时候,狗狗还会在家里搞一些小破坏,比如把鞋子叼得到处都是,然后一脸无辜地看着你,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别生气嘛。
”(三)猫咪的“高难度睡姿”猫咪是优雅又神秘的动物,但它们的睡姿却常常让人捧腹大笑。
有时候它们会把自己卷成一个毛茸茸的球,有时候又会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露出柔软的肚皮。
还有的猫咪会睡在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洗手盆里、书架上,甚至是鞋子里,那独特的睡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三、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一)本能与天性动物的许多有趣行为是出于本能和天性。
比如,猴子的模仿能力是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存技能,通过模仿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狗狗的撒娇卖萌则是为了与主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获得关爱和照顾。
(二)学习与适应动物也会通过学习和适应环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猫咪在探索周围环境的过程中,会逐渐找到一些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安全的睡觉地点。
七年级语文《动物笑谈》笔记
一、主题思想
《动物笑谈》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动物、保护动物,让人类与动物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重点词语
1. 谈笑风生:形容人们谈笑风趣、气氛活跃。
2. 怪诞不经:形容离奇古怪、不合常理的事情。
3.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4. 若无其事: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得非常自然,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三、重点句子
1. 他蹲在地上,身子向前倾着,极目注视着雌鸟。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描绘了作者观察雌鸟时的专注和认真。
2. 它总是一面走,一面发出尖锐的叫声,一面鼓动着毛羽。
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和声音描写,生动地描绘了母鸭发现小鸭子时的紧张和激动。
3. 他坐在那里,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生动地描绘了母鸭发现小鸭子后的平静和自然。
四、写作特点
1. 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受到动物们的可爱和有趣。
2. 通过讲述作者与动物之间的趣事,展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3. 语言简练、质朴,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动物们的可爱和有趣。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2 教学内容:(1)课文《动物笑谈》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发现其中的趣味与哲理。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动物笑谈》的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有趣的动物故事?以此引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
2.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动物笑谈》,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2.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讨论课题:课文《动物笑谈》中所展现的动物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动物笑谈》中汲取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4.1 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发现其中的趣味与哲理?(2)在合作探讨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3)在情感教育环节,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4.2 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动物笑谈》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生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上语文动物笑谈笔记
《动物笑谈》读书笔记
《动物笑谈》是康拉德·劳伦兹的一篇短文,他是一位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立者。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与动物打交道的趣事,展现了劳伦兹对动物的热爱和深入观察。
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观察水鸭子时发生的一系列趣事。
他发现,水鸭子对于人类的出现并不感到害怕,反而会因为好奇心而靠近人类。
这种与水鸭子的互动让作者深刻感受到动物们的天真可爱。
此外,作者还描述了自己在研究大雁的叫声时,如何通过模仿它们的叫声与大雁进行交流。
这种与大雁的交流让作者深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让我们认识到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情感。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深地被劳伦兹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所感动。
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
他的研究不仅是为了了解动物的行为,更是为了保护它们,让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
通过这篇文章,我认识到动物并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它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们应该尊重它们,保护它们,与它们和平共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与它们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总的来说,《动物笑谈》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它不仅让我了解到动物行为学的知识,更让我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多样性。
我会继续关注劳伦兹的作品,并努力将他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与动物和谐共处。
七年级上册语文动物笑谈
《动物笑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展现了动物们的可爱、智慧和灵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动物们的互动和观察,展现了动物们的各种行为特点。
例如,他描述了小鸭子们跟随他的脚步,模仿他的动作,甚至学会了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
这些小鸭子们的行为让作者感到惊讶和好笑,同时也引发了他对动物行为和智慧的思考。
此外,作者还通过实验和观察,探讨了动物们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例如,他观察到一只母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猛兽搏斗。
这个实验让作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最后,作者呼吁人们关注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尊重和保护动物们的生命和权利。
他认为,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动物笑谈》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思考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与动物们的互动和观察,展现了动物们的可爱、智慧和灵性。
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思考和关注。
动物笑谈课文原文动物笑谈课文原文《动物笑谈》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动物笑谈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动物笑谈课文原文我很少笑话动物,有时笑过,后来总是发现其实笑的是自己,或者也是因为动物的某一种滑稽相很像人才笑的。
我们总是站在关猴子的笼子前面笑,但是当我们看见一只毛虫或蜗牛的时候,就不觉得那么可笑了。
如果我们觉得公雁鹅追求雌鹅时的举动滑稽得不得了,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恋爱的时候,也一样地做过许多荒唐事啊。
凡是有经验的观察者都不会随便取笑动物的奇行异相。
我每次看到那些去逛动物园或水族馆的人,站在一只因为演化的关系而变得奇形怪状的动物面前大声嘲笑的时候,就觉得生气;我认为他们其实是在嘲弄一些神圣的东西——生命的来源,创造和造物者之谜。
我一点也不觉得变色蜥蜴、或是河豚、或是食蚁兽的样子有什么可笑的,每次看到它们,我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惊奇的敬意。
不过,我也笑过一些出其不意发生的趣事,虽然这样的笑声本身和我刚刚提到的那些人令人生气的笑声一样愚蠢。
我初次得到一种叫“periophthalmus”的两栖鱼时,就曾经大笑过:因为其中有一条鱼忽然从缸里跳了出来——不是跳出缸外,而是跳到缸沿上,一面转过它那哈巴狗似的脸,一面动也不动地用它那大而突出的眼睛凝视着我。
想想看:这是一条真正的鱼,有脊椎,有鳃,有鳍,却像金丝雀一般“坐”在缸沿上,又像某些有地域观念的动物一样把头正对着你,实在是太不像鱼了。
尤其滑稽的是,它还用两只眼睛看人,即使是鸟类,也不作兴这样两眼瞪物的;猫头鹰就是因为这一点特别,才总是在故事里以“智者”的姿态出现。
不过当时这条鱼的模样之所以引人发笑,也是因为它像人而已,与它本身的形象无关。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动物笑谈》课堂笔记一、文章内容概览《动物笑谈》是一篇描述动物行为学的文章,作者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了各种动物的有趣行为。
文章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动物们的种种滑稽表现,同时也揭示了动物行为的一些奥秘。
二、重点词句解析1.“他们的歌声和柔和的笛声在黄昏的空气中飘荡。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动物的声音比作歌声和笛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动物声音的美妙。
2.“我整日跟在它们后面,给它们拾取粪溺,竭力讨好它们,以免激怒这只母兽。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整日跟在它们后面”、“拾取粪溺”、“竭力讨好它们”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观察和实验的投入和专注。
3.“我继续不断地在岛上走动,忽然间无缘无故地有块大石头在我身后重重地落下。
我转身去看,但是一无所见。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无缘无故”、“重重地落下”、“转身去看”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未知事件的疑惑和恐惧。
三、主题思想分析《动物笑谈》主题思想是对动物行为学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通过观察和实验,揭示了动物行为的一些奥秘,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动物的生命。
文章中的幽默风趣语言,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动物行为学的意义和价值。
四、写作技巧借鉴1.幽默风趣的语言:文章中的语言幽默风趣,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动物们的滑稽表现,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种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2.细节描写:文章中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动物们的行为特点和作者的观察过程。
这种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生动、具体地描绘场景和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7、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能看出文章结构并归纳文章基本内容。
2. 欣赏精彩语段,品味诙谐风趣的语言特点,感受调侃幽默的表达效果,并学习文中准确严谨而又生动传神的笔法。
3. 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
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的2、3两点。
教学难点:理解选才的角度及其与中心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2.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音形义;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
同学们羡慕吗?可我们都是普通人,该怎样才能了解动物,走近动物呢?不用苦恼,我们马上就能结识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很多秘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2、理清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围绕“逗笑”细致地记叙了作者和水鸭子以及鹦鹉“可可”之间在外人眼中十分荒诞不经的趣事。
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所以题目高度概括为“动物笑谈”,即关于动物的趣事、笑话。
而第一段总起,明显起到了点明题意并引起下文的作用。
(总起,然后分写两次实验。
全文总分结构。
)
三、问题研讨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
“笑谈”之“笑”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再次跳读课文,画出重要的语句或语段。
同时,参照课文旁批,写出所画语句的批注(可以是对语句的理解,也可以是疑问)
学生自主阅读,并作圈点批注,教师点拨指导,组织交流。
(1) 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 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3) 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4) 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5) 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
2、关于“可可”
(1)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2)“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活动?
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
(3)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
揣摩“我”此时的感受。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
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
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四、拓展感悟
1.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五、教师总结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
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
我么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六、作业布置:
1、《作业本》中学习任务一、二各题;
2、《词语手册》中选抄字词注音和词语解释若干;
3、课外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