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在哪?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

二进制文件,这样运行时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才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

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

这是因为计算机不能直接认识并执行我们写的语句,它只能认识机器语言(是二进制的

形式)

一、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

最初的计算机程序都是用0和1的序列表示的,程序员直接使用的是机器指令,无需

翻译,从纸带打孔输入即可执行得到结果。后来为了方便记忆,就将用0、1序列表示的机器指令都用符号助记,这些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助记符就成了汇编指令,从而诞生了汇编语言。无论是机器指令还是汇编指令都是面向机器的,统称为低级语言。因为是针对特定机器的机器指令的助记符,所以汇编语言是无法独立于机器(特定的CPU体系结构)的。但汇

编语言也是要经过翻译成机器指令才能执行的,所以也有将运行在一种机器上的汇编语言翻译成运行在另一种机器上的机器指令的方法,那就是交叉汇编技术。

高级语言是从人类的逻辑思维角度出发的计算机语言,抽象程度大大提高,需要经过

编译成特定机器上的目标代码才能执行,一条高级语言的语句往往需要若干条机器指令来完成。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的特性是靠编译器为不同机器生成不同的目标代码(或机器指令)来实现的。那具体的说,要将高级语言编译到什么程度呢,这又跟编译的技术有关了,既可以编译成直接可执行的目标代码,也可以编译成一种中间表示,然后拿到不同的机器和系统上去执行,这种情况通常又需要支撑环境,比如解释器或虚拟机的支持,Java程序编译成bytecode,再由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执行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说高级语言不依赖于机器,是指在不同的机器或平台上高级语言的程序本身不变,而通过编译器编译得到的目标代码去适应不同的机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交叉汇编,一些汇编程序也可以获得不同机器之间的可移植性,但这种途径获得的移植性远远不如高级语言来的方便和实用性大。

二、编译与解释

编译是将源程序翻译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翻译与执行是分开的;而解释是对源程序的翻译与执行一次性完成,不生成可存储的目标代码。这只是表象,二者背后的最大区别是:对解释执行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而不在用户程序;对编译执行而言,运行时

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解释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可移植性,比如在解释执行时可以动态改变变量的类型、

对程序进行修改以及在程序中插入良好的调试诊断信息等,而将解释器移植到不同的系统上,则程序不用改动就可以在移植了解释器的系统上运行。同时解释器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执行效率低,占用空间大,因为不仅要给用户程序分配空间,解释器本身也占用了宝贵的系统资源。

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二进制文件,这样运行时

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才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

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

编辑:用编辑软件(EDIT.EXE或记事本)形成源程序(.ASM),如:LX.ASM;

汇编:用汇编程序(MASM.EXE)对源程序进行汇编,形成目标文件(.OBJ),格式如下:MASM LX.ASM;

连接: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程序进行连接,形成可执行文件(.EXE),格式如下:LINK LX.OBJ;

执行:如果结果在屏幕在显示,则直接执行可执行文件。

调试:用调试程序(DEBUG.EXE)对可执行文件进行调试,格式如下:DEBUG LX.EXE

1. 在具体计算机上实现一种语言,首先要确定的是表示该语言语义解释的虚拟计算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程序执行时的基本表示是实际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还是虚拟机的机器语言。这个问题决定了语言的实现。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将程序设计语言划分为两大类: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2. 由编译型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需要经过编译、汇编和链接才能输出目标代码,然后机器执行目标代码,得出运行结果,目标代码由机器指令组成,一般不能独立运行,因为源程序中可能使用了某些汇编程序不能解释引用的库函数,而库函数代码又不在源程序中,此时还需要链接程序完成外部引用和目标模块调用的链接任务,最后输出可执行代码。C、C++、Fortran、Pascal、Ada都是编译实现的。

3. 解释型语言的实现中,翻译器并不产生目标机器代码,而是产生易于执行的中间代码,这种中间代码与机器代码是不同的,中间代码的解释是由软件支持的,不能直接使用硬件,软件解释器通常会导致执行效率较低。用解释型语言编写的程序是由另一个可以理解中间代码的解释程序执行的。与编译程序不同的是,解释程序的任务是逐一将源程序的语句解释成可执行的机器指令,不需要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后再执行。对于解释型Basi c语言,需要一个专门的解释器解释执行Basic程序,每条语言只有在执行才被翻译。这种解释型语言每执行一次就翻译一次,因而效率低下。

4.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在Java虚拟机上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Python的也采用了类似Java的编译模式,先将Python程序编译成Python字节码,然后由一个专门的Python字节码解释器负责解释执行字节码。

(Java虚拟机对字节码的执行相当于模拟一个cpu,而ruby1.8--在虚拟机还未出现前--是通过解释成语法树执行。)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引言 1、解释下列各词 源语言:编写源程序的语言(基本符号,关键字),各种程序设计语言都可以作为源语言。 源程序: 用接近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的源语言(基本符号,关键字)编写的程序,它是翻译程序处理的对象。 目标程序: 目标程序是源程序经过翻译程序加工最后得到的程序。目标程序 (结果程序)一般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 低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是人们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记号系统。如同自然语言(接近数学语言和工程语言)一样,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由符号组和一组用来组织它们成为有确定意义的组合规则。 翻译程序: 能够把某一种语言程序(源语言程序)改变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后者与前者在逻辑上是等价的。其中包括: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 把输入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 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先编译后执行),执行翻译工作的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解释程序: 以该语言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但不产生目标程序。按源程序中语句动态顺序逐句的边解释边执行的过程,完成翻译工作的程序称为解释程序。 2、什么叫“遍”? 指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形式(如单词,中间代码)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作相应的加工处理,称为一遍。 3、简述编译程序的基本过程的任务。 编译程序的工作是指从输入源程序开始到输出目标程序为止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5个阶段。 词法分析: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 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并判断输入串是否构成语法正确的“程序”。 中间代码生成:按照语义规则把语法分析器归约(或推导)出的语法单位翻译成一定形式的中间代码。 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 4、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的区别? 编译程序生成目标程序后,再执行目标程序;然而解释程序不生成目标程序,边解释边执行。 5、有人认为编译程序的五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种看法正确吗? 编译程序的5个阶段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生成是必须完成的。而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没有这一部分工作,仍然能够得到目标代码。 6、编译程序的分类 目前基本分为:诊断编译程序,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

必须与应当区别的解释

对法律语言中的必须与应当区别的解释 “必须”与“应当”虽均为法律逻辑中义务性法律规范的规范词,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有: 第一,程度不同。 “必须”与“应当”都是表示义务性规范的规范词,在程度上,“必须”具有无条件性(一律如此,绝无例外),即不论主体的意愿如何,客观上必然要求主体去实施某种行为、实现某种结果,因而带有规范词“必须”的法律规范是无条件义务性法律规范(即强义务)。例如,《刑法》第72条第2款:“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而“应当”则着重表示立法者的主观认识,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或一般要求,因此允许在执行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例外和特殊情况存在。带有规范词“应当”的法律规范也是义务性规范,只不过是有条件的弱义务(通常如此,但有例外)。例如,《刑法》第14条第2款“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就是对故意犯罪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和一般规定。对故意犯罪原则上要予以处罚,但也有例外,如告诉才处理的、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行为人已经死亡或已超过追诉时限、免予处罚等情形。 第二,性质不同。 在英文中,“必须”用“have to,must”表示,“应当”用“ought to,should”表示。二者提供人们一定的行为指向。然而,“必须”型法律规范是对现实必然性的认可,表现出客观上的必然性,是法理、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不能不这样、由不得行为人自由裁量和主观上的选择,因而这种指向是客观现实的、排他性的。“应当”型法律规范表现出立法者的主观认识和愿望,是对社会的理想指向,这种指向是引导性的,符合立法者要求的价值标准。如《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显而易见的是,《民法通则》第6条中的“必须”和“应当”,不仅仅只是语气强弱不同,而是性质根本不同,二者具有实质上的区别。 其实,这种情形日常语言中也依然存在,如“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此处的“应当”和“必须”无论从语气还是实质上来看,都不是一回事。 第三,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 “必须”型无条件义务性规范(强义务),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已将所有的情况都加以考虑了,没有任何例外和特殊情况,必须一律强制执行,不得有任何托辞或借口,不得不依照规范的要求去实行,一旦违反,即必遭制裁。因而这类规范与制裁、法律后果直接关联(其制裁可能在立法上予以规定,也可能体现在司法过程中)。“应当”型有条件义务性规范(弱义务),其条件部分未能充分表述,有待于参照其他的规范,因而一般来说没有相对应的法律后果。 由上可见,《担保法》第49条第1款“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

仿记忆面料与记忆面料区别

仿记忆面料与记忆面料区别

————————————————————————————————作者:————————————————————————————————日期: ?

仿记忆面料与记忆面料区别 目前,市场上有所谓半记忆、全记忆、仿记忆面料的称法,面料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也相差很大。市场所谓的“半记忆”是指经向或者纬向单一方向用的是“记忆纤维”,而“全记忆”通常是指经纬向原料均采用“记忆纤维”制织的面料;也有很多厂家用普通的涤纶丝加捻,作轻碱量或不碱量处理来谎记忆面料,此类面料大多手感生涩,韧性不强,形变后弹性回复差,比较疲软;也有些人用PU涂层来改善此类仿冒记忆面料的弹性,手感上与真记忆有几分类似,但由于仿冒的记忆面料本身先天的不足,离真的记忆纤维面料仍有很大的区别。真的记忆纤维面料可以随意的发生形变,其形变发生时的弯曲处是一个面料而不是一条线,很容易回复,且很有弹性和韧度。 1、记忆布有永远不起绉的,绉了也没关系,用手一抹就不绉了,有免烫的功能,而仿记忆看上去一样的,但没有记忆布的好,没有免烫的功能 2、单价上差异大 3、仿记忆丝是长丝做的,在染色要比全记忆真记忆难度大。全记忆目前染色可以放台湾缸做比较安全不大会擦亮 什么是记忆性面料 记忆性面料(Memory Fabric):进口涤纶记忆纤维,记忆面料.记忆纤维75D. 目前国际上最新潮的纺织面料, 以其亮丽的外表,舒适的手感,良好的褶皱效果和恢复能力成为目前国际最新潮的面料之一,其一抚即平的性能使产品达到完全免熨的效果 记忆面料(MEMORY FABRIC),指的是具有形态记忆功能的面料,也有人称记忆布,或形态记忆布。原料来自于美国杜邦(DUPONT)的PTT(SORONA),其原料中含有谷物淀粉(葡萄糖)制成的生物“PDO(1,3-丙而醇,实际是1,3-丙二醇),这种原料本身就有吸湿、排汗的功能。用其面料制成的服装不用外力的支撑,能独立保持任意形态及可以呈现出任意褶皱,用手轻拂后即可完全恢复平整状态,不会留下任何折痕,保形具有永久性。此种面料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良好的褶皱效果和恢复能力是目前国际最新潮的功能性面料的特点)、手感舒适、光泽柔和、质地细腻柔软、悬垂好、抗污染、耐化学性、尺寸稳定、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特点.而最重要的是,有了“记忆”之后,面料变的免烫、易护理。1,3-丙二醇 化学结构式: HOCH 2CH 2 CH2OH 物理性质: 无色或灰黄色粘稠状透明液体,有吸水性质。熔点:27o C,沸点:210-212oC,闪点:79o C,密度(20o C):1.0597,折光率(20o C):1.4398。 用途: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多种药物及新型抗氧剂的合成。 质量指标: 鉴别记忆丝的方法: 1.根据记忆丝的延展特性鉴别.作为一种新型纤维,记忆丝的延展性随着原料厂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其延展性越来越弱化,但和一般纤维比较其延展性仍然很明显.所谓的延展性就是纤维两端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延长的趋势.这种感觉可以参考POY拉伸时的感觉.这是记忆丝主要的鉴别方法。 2.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仿记忆丝,该种仿记忆丝主要用于色织.手感之类和真记忆丝也很接近,但其要达真到记忆丝的手感,其F数肯定为高F数.而目前真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是系统软件中的一大类,它随被处理的语言及其处理方法和处理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任何一个语言处理系统通常都包括一个编译程序,它把一种语言的程序翻译成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的程序。被翻译的语言和程序分别称为源语言和源程序,而翻译生成的语言和程序分别称为目标语言和目标程序,按照不同的翻译处理方法,翻译程序可分为以下三类: ⑴从汇编语言到及其语言的翻译程序,称为汇编程序。 ⑵按源程序中语句的执行顺序,逐条翻译并立即执行相关功能的处理程序、称为解释程序。 ⑶从高级语言到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程序,称为编译语言。 除了翻译程序外,语言处理系统通常还包括连接程序(将多个分别编译或汇编过的目标程序和库文件进行组合)和装入程序(将目标程序装入内存并启动执行)等。 由于汇编语言的指令与机器语言指令大体上保持一一对应关系,因而汇编程序较为简单,一下只对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做简单说明。 1、解释程序 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进行翻译的方法相当于两种自然语言间的口译。解释程序对源程序的语句从头到尾逐句扫描、逐句翻译、并且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因而这种翻译方式并不形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 解释程序的优点是实现算法简单,且易于在解释过程中灵活方便地插入所需要的修改和测试措施;其缺点是运行效率低。例如,对于源程序中需要多次重复执行的语句,解释程序将要反复的取出、翻译和执行它们。根据这些特点,解释程序通常适合于以交互方式工作的、或在测试状态下运行的、或运行时间与解释时间差不多的程序。 2、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解释的方法相当于笔译。在编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源程序扫描一遍或几遍,最终形成一个可在具体计算机上执行的目标程序。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但通过编译程序的处理可以产生高效运行的目标程序,并把它保存在磁盘上,以备多次执行。因此,编译程序更适合于翻译那些规模大、结构复杂、运行时间长的大的应用程序。

编译原理概念_名词解释

编译过程的六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 解释程序:把某种语言的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 解释方式是接受某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输入,进行解释并控制计算机执行,马上得到这句的执 行结果,然后再接受下一句。 编译程序:就是指这样一种程序,通过它能够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转换成与之在逻辑上等价的低级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句子的二义性(这里的二义性是指语法结构上的。):文法G[S]的一个句子如果能找到两种不同的最左推导(或最右推导),或者存在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句子是二义性的。 文法的二义性:一个文法如果包含二义性的句子,则这个文法是二义文法,否则是无二义文法。 LL(1)的含义:(LL(1)文法是无二义的; LL(1)文法不含左递归) 第1个L:从左到右扫描输入串第2个L:生成的是最左推导 1:向右看1个输入符号便可决定选择哪个产生式 某些非LL(1)文法到LL(1)文法的等价变换: 1. 提取公因子 2. 消除左递归 文法符号的属性:单词的含义,即与文法符号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类型、值、存储地址等。 一个属性文法(attribute grammar)是一个三元组A=(G, V, F) G:上下文无关文法。 V:属性的有穷集。每个属性与文法的一个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连。属性与变量一样,可以进行计算和传递。 F:关于属性的断言或谓词(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的有穷集。断言或语义规则与一个产生式相联,只引用该产生式左端或右端的终结符或非终结符相联的属性。 综合属性:若产生式左部的单非终结符A的属性值由右部各非终结符的属性值决定,则A的属性称为综合属继承属性:若产生式右部符号B的属性值是根据左部非终结符的属性值或者右部其它符号的属性值决定的,则B的属性为继承属性。 (1)非终结符既可有综合属性也可有继承属性,但文法开始符号没有继承属性。 (2) 终结符只有综合属性,没有继承属性,它们由词法程序提供。 在计算时:综合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上传递;继承属性沿属性语法树向下传递。 语法制导翻译:是指在语法分析过程中,完成附加在所使用的产生式上的语义规则描述的动作。 语法制导翻译实现:对单词符号串进行语法分析,构造语法分析树,然后根据需要构造属性依赖图,遍历语法树并在语法树的各结点处按语义规则进行计算。 中间代码(中间语言) 1、是复杂性介于源程序语言和机器语言的一种表示形式。 2、一般,快速编译程序直接生成目标代码。 3、为了使编译程序结构在逻辑上更为简单明确,常采用中间代码,这样可以将与机器相关的某些实现细节置于代码生成阶段仔细处理,并且可以在中间代码一级进行优化工作,使得代码优化比较容易实现。 何谓中间代码:源程序的一种内部表示,不依赖目标机的结构,易于代码的机械生成。 为何要转换成中间代码:(1)逻辑结构清楚;利于不同目标机上实现同一种语言。 (2)便于移植,便于修改,便于进行与机器无关的优化。 中间代码的几种形式:逆波兰记号,三元式和树形表示,四元式 符号表的一般形式:一张符号表的的组成包括两项,即名字栏和信息栏。 信息栏包含许多子栏和标志位,用来记录相应名字和种种不同属性,名字栏也称主栏。主栏的内容称为关键字(key word)。 符号表的功能:(1)收集符号属性(2) 上下文语义的合法性检查的依据:检查标识符属性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和合法性。(3)作为目标代码生成阶段地址分配的依据

针织面料梭织面料区别

梭织面料 百科名片 梭织面料 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 目录 梭织面料中的缎纹组织 梭织面料中的斜纹组织 梭织面料中的平纹组织 梭织面料的用纱量 如何建立企业换算公式? 梭织面料的成本核算 梭织面料计算 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梭织面料中的缎纹组织 梭织面料中的斜纹组织 梭织面料中的平纹组织 梭织面料的用纱量 如何建立企业换算公式? 梭织面料的成本核算 梭织面料计算 梭织服装加工基础知识 展开

编辑本段梭织面料中的缎纹组织 缎纹组织satin and sateen weave 相邻两根经纱或纬纱上的单独组织点均匀分布但不相连续的织物组织。缎纹组织分经面缎纹和纬面缎纹两种。它是三原组织中最复杂的一种。缎纹组织中单独组织点由两相邻的经纱或纬纱的浮长线所遮盖。织物表面平滑匀整,质地柔软,富有光泽或稍呈纹路。缎纹组织的织物用途较广,常用作被面、衣着、鞋面以及装饰布等。 里布——纯棉印花梭织面料 缎纹组织可用分式表示,分子表示一个组织循环的纱线根数,简称枚数;分母表示飞数,经向飞数用于经面缎纹,纬向飞数用于纬面缎纹。缎纹一个组织循环纱线数不少于5根,飞数应大于1而小于组织循环纱线数减1,飞数与组织循环数两者应互为质数。常用的缎纹组织循环纱线数为5、8、12、16等,组织循环纱线数越大,织物表面纱线浮长越长,光泽越好,织物越松软,但坚牢度越差。 经面缎纹织物的表面多数由经纱浮长所覆盖,为了突出经纱效应,经向紧度须大于纬向紧度,一般经、纬向紧度之比约为5:3,例如直贡呢、素缎等。纬面缎纹织物的表面多数由纬纱浮长所覆盖,为了突出纬纱效应,经向紧度须小于纬向紧度,一般经、纬向紧度之比约为2:3,例如横贡缎等。 为了使缎纹织物柔软,常用拈度较少的纱线。纱线的拈向对缎纹织物外观效应有一定影响。经面缎纹的经纱或纬面缎纹的纬纱在布面上的捻向与织物组织的纹路方向相同,织物表面光泽就好,例如横贡缎。若这些纱线在布面上的拈向与织物组织的纹路方向相反,则缎纹 织物表面呈现纹路,例如直贡呢等。 以缎纹组织为基础可演变出许多缎纹变化组织。如在经或纬组织点四周添加单个或多个组织点而构成加强缎纹组织;在一个组织循环内用不同飞数而构成变则缎纹组织,如六枚变则缎纹组织,其经向飞数为2、3、4、4、3、2;延长经向或纬向组织点而构成重缎纹组织,常在手帕织造中采用。缎纹组织与其他组织结合可构成缎条府绸、缎条手帕等织物。如图所示 编辑本段梭织面料中的斜纹组织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十六个“应当”和六个“必须”

编号:SY-AQ-0802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十六个“应当”和六个“必须” Sixteen "should's" and six "must's" stipulated in the law of work safety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十六个“应当”和 六个“必须”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生产经营单位十六个“应当”(主体责任) 应当具备安全条件和确保安全投入; 应当设置安全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应当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设备应当符合标准并维护良好; 关键场所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危险物品应当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重大危险源应当有安全监管和应急措施; 厂区与非厂区应当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区、生活区应当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危险作业现场应当派专人安全管理;

应当履行安全教育、督促、告知义务; 应当提供劳动防护用品(佩带、使用); 应当组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 相邻作业应当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承包或承租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应当及时组织事故抢险。 生产经营单位六个“必须”(主体责任)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安全资格和能力; 必须掌握安全生产新的技术特性;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标准; 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仿记忆面料与记忆面料区别

仿记忆面料与记忆面料区别 目前,市场上有所谓半记忆、全记忆、仿记忆面料的称法,面料品质参差不齐,价格也相差很大。市场所谓的“半记忆”是指经向或者纬向单一方向用的是“记忆纤维”,而“全记忆”通常是指经纬向原料均采用“记忆纤维”制织的面料;也有很多厂家用普通的涤纶丝加捻,作轻碱量或不碱量处理来谎记忆面料,此类面料大多手感生涩,韧性不强,形变后弹性回复差,比较疲软;也有些人用PU涂层来改善此类仿冒记忆面料的弹性,手感上与真记忆有几分类似,但由于仿冒的记忆面料本身先天的不足,离真的记忆纤维面料仍有很大的区别。真的记忆纤维面料可以随意的发生形变,其形变发生时的弯曲处是一个面料而不是一条线,很容易回复,且很有弹性和韧度。 1、记忆布有永远不起绉的,绉了也没关系,用手一抹就不绉了,有免烫的功能,而仿记忆看上去一样的,但没有记忆布的好,没有免烫的功能 2、单价上差异大 3、仿记忆丝是长丝做的,在染色要比全记忆真记忆难度大。全记忆目前染色可以放台湾缸做比较安全不大会擦亮 什么是记忆性面料 记忆性面料(Memory Fabric):进口涤纶记忆纤维,记忆面料. 记忆纤维75D. 目前国际上最新潮的纺织面料, 以其亮丽的外表,舒适的手感,良好的褶皱效果和恢复能力成为目前国际最新潮的面料之一,其一抚即平的性能使产品达到完全免熨的效果 记忆面料(MEMORY FABRIC),指的是具有形态记忆功能的面料,也有人称记忆布,或形态记忆布。原料来自于美国杜邦(DUPONT)的PTT(SORONA),其原料中含有谷物淀粉(葡萄糖)制成的生物“PDO(1,3-丙而醇,实际是1,3-丙二醇),这种原料本身就有吸湿、排汗的功能。用其面料制成的服装不用外力的支撑,能独立保持任意形态及可以呈现出任意褶皱,用手轻拂后即可完全恢复平整状态,不会留下任何折痕,保形具有永久性。此种面料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良好的褶皱效果和恢复能力是目前国际最新潮的功能性面料的特点)、手感舒适、光泽柔和、质地细腻柔软、悬垂好、抗污染、耐化学性、尺寸稳定、抗静电、抗紫外线等特点.而最重要的是,有了“记忆”之后,面料变的免烫、易护理。1,3-丙二醇 化学结构式: HOCH2CH2CH2OH 物理性质: 无色或灰黄色粘稠状透明液体,有吸水性质。熔点:27o C,沸点:210-212o C,闪点:79o C,密度(20o C):1.0597,折光率(20o C):1.4398。 用途: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多种药物及新型抗氧剂的合成。 质量指标: 鉴别记忆丝的方法: 1.根据记忆丝的延展特性鉴别.作为一种新型纤维,记忆丝的延展性随着原料厂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其延展性越来越弱化,但和一般纤维比较其延展性仍然很明显.所谓的延展性就是纤维两端在外力的作用下,有延长的趋势.这种感觉可以参考POY拉伸时的感觉.这是记忆丝主要的鉴别方法。 2.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仿记忆丝,该种仿记忆丝主要用于色织.手感之类和真记忆丝也很接近,但其要达真到记忆丝的手感,其F数肯定为高F数.而目前真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 编译和解释的区别在哪?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 二进制文件,这样运行时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才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 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 这是因为计算机不能直接认识并执行我们写的语句,它只能认识机器语言(是二进制的 形式) 一、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 最初的计算机程序都是用0和1的序列表示的,程序员直接使用的是机器指令,无需 翻译,从纸带打孔输入即可执行得到结果。后来为了方便记忆,就将用0、1序列表示的机器指令都用符号助记,这些与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助记符就成了汇编指令,从而诞生了汇编语言。无论是机器指令还是汇编指令都是面向机器的,统称为低级语言。因为是针对特定机器的机器指令的助记符,所以汇编语言是无法独立于机器(特定的CPU体系结构)的。但汇 编语言也是要经过翻译成机器指令才能执行的,所以也有将运行在一种机器上的汇编语言翻译成运行在另一种机器上的机器指令的方法,那就是交叉汇编技术。 高级语言是从人类的逻辑思维角度出发的计算机语言,抽象程度大大提高,需要经过 编译成特定机器上的目标代码才能执行,一条高级语言的语句往往需要若干条机器指令来完成。高级语言独立于机器的特性是靠编译器为不同机器生成不同的目标代码(或机器指令)来实现的。那具体的说,要将高级语言编译到什么程度呢,这又跟编译的技术有关了,既可以编译成直接可执行的目标代码,也可以编译成一种中间表示,然后拿到不同的机器和系统上去执行,这种情况通常又需要支撑环境,比如解释器或虚拟机的支持,Java程序编译成bytecode,再由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执行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说高级语言不依赖于机器,是指在不同的机器或平台上高级语言的程序本身不变,而通过编译器编译得到的目标代码去适应不同的机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交叉汇编,一些汇编程序也可以获得不同机器之间的可移植性,但这种途径获得的移植性远远不如高级语言来的方便和实用性大。 二、编译与解释 编译是将源程序翻译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翻译与执行是分开的;而解释是对源程序的翻译与执行一次性完成,不生成可存储的目标代码。这只是表象,二者背后的最大区别是:对解释执行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而不在用户程序;对编译执行而言,运行时 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解释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可移植性,比如在解释执行时可以动态改变变量的类型、 对程序进行修改以及在程序中插入良好的调试诊断信息等,而将解释器移植到不同的系统上,则程序不用改动就可以在移植了解释器的系统上运行。同时解释器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执行效率低,占用空间大,因为不仅要给用户程序分配空间,解释器本身也占用了宝贵的系统资源。 编译器是把源程序的每一条语句都编译成机器语言,并保存成二进制文件,这样运行时 计算机可以直接以机器语言来运行此程序,速度很快; 而解释器则是只在执行程序时,才一条一条的解释成机器语言给计算机来执行,所以运 行速度是不如编译后的程序运行的快的.

针织布概念及种类

简介: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主要分为二大类:圆机和平机织物,(或称为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 品类:圆机织物--主要产品有:针织汗布、棉毛布、罗纹布、网眼布、摇粒绒、空气层、涤盖面、毛圈布、拉绒布、割绒布、人造毛皮等等很多,还有很多混合变化织法如:平罗纹变化组织、提花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织、毛圈变化组织等。由于织法的排针规律不同,同一个产品也会有很多变化如:网眼布就有小网眼、珠地网眼、菠萝格、华夫格等等。 平机织物---主要产品有:横机罗纹、羊毛衫织物、纱线衫织物、经编平纹织物、经编网眼织物、经编麂皮绒、经编起绒织物、经编毛圈织物、经编毛巾织物等等。 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原材料的变化(棉、麻、丝、化纤、毛、有机大麻、竹纤维、玉米纤维、海藻纤维等及混纺),染色变化(染色、色织、色纺)工艺变化(提花、交织、复合、拉绒、植绒、烂花、洗水、石磨、涂层)等等的变化,就会再生出许许多多的品种。 特色: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排汗保暖等特性,大多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相对梭织布它具有产量高,适合小批量生产的特点。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 发展情况:现代针织面料更加丰富多彩,已经进入多功能化和高档化的发展阶段,各种肌理效应、不同功能的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出来,给针织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和视觉效果。 1、醋酸纤维针织面料醋酸纤维(Acetel)具有真丝一样的独特性能,纤维光泽及颜色鲜艳,悬垂性及手感优良。用其生产的针织面料手感滑爽、穿着舒适、吸湿透气、质地轻、回潮率低、不易起球、抗静电。采用醋酸纤维编织的针织乔其纱、玉米花等面

可以与应当的区别

法律"可以"与"应当"的区别 一、“可以”与“应当” 我们国家的法律在法条中大部分是以法律规则形式出现的,“应当”与“可以”实际上就是法理上的强制性规则与授权性规则。在刑法与行政法上的“应当”与“可以”是最多的。其中又以刑法最为突出。刑法大篇幅的法条规定了应当如何,可以如何。分布在总则与分则中。 如以下法律条文: 《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在法律用语中,“应当”的效力比“可以”高。所谓“应当”,是法定的必须如此,如果不如此就是违法,行为效力会受到影响。所谓“可以”,是授权性的规定,基本上可以等同于“有权”。 上述法条,简而言之,就是说在未成年犯罪进行量刑时,首先要考虑的情节就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也就是必须先在法定量刑情节中考虑从轻发落。而聋盲哑的人,因为是身体上残疾的,对其在量刑上进行适当的照顾,但是这个照顾要视具体情况和实际案件考虑的,因此规定了可以。也就是说不是一定要进行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其刑罚的。 其实法律这样规定赋予了法官在量刑上自由裁量权,法官在量刑时,要考虑到具体案件的构成要件、社会危害程度、手段、目的、社会影响等等。 因此,如果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应当怎么样,那么法官在具体操作中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常识进行适当的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的。 辐射到其他相关法律上,“应当”与“可以”简而言之就是赋予了当事人相当的权利同时又保证权利不被滥用。 二、“应当”和“必须”

先看看下面两个法律条文: (1)《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2)《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日常生活用语中,“应当”和“必须”是有些区别的,比如说我们要求学生“你作业应当考得更好一点”,这里的应当就不是强制性意思。但是在法律用语中,“应当”和“必须”是一个意思,都是义务性规定,两者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应当这样做”就是“必须这样做”。 法律上为什么有的用“必须”有的用“应当”呢?这只是一种语气上的不同,等于说话声音大一些和说话声音小一些而已,一般情况下都用“应当”,需要强调一下用“必须”。 在条文(1)中,要求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这里并不意味着可以选择,而是一定要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在条文(2)中为了强调涉嫌刑事的案件移送的重要性,用了“必须”,如果改用“应当”行不行呢,答案是肯定的,“应当移送”同样是“必须移送”的意思,表明行为人无权选择为或不为,只不过语气稍微弱一点罢了。在具体条文中常见的用语除“必须”、“应当”外,还有“有义务……”、“有责任……”等等,都是要求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必须作出某种行为,只是习惯理解上的语气上差别。 三、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法条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编译原理第二版课后习答案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 1 章引论 第 1 题 解释下列术语: (1)编译程序 (2)源程序 (3)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 (5)后端 (6)遍 答案: (1)编译程序:如果源语言为高级语言,目标语言为某台计算机上的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则此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源程序:源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 (3)目标程序:目标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4)编译程序的前端:它由这样一些阶段组成:这些阶段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源语言而与目标机无关。通常前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这些阶 段,某些优化工作也可在前端做,也包括与前端每个阶段相关的出错处理工作和符 号表管理等工作。 (5)后端:指那些依赖于目标机而一般不依赖源语言,只与中间代码有关的那些阶段,即目标代码生成,以及相关出错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6)遍: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第 2 题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并画出编译程 序的总体结构图。 答案: 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通常包含 8 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中间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表格管理程序和错误处理程序。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简述如下。 词法分析程序:输人源程序,拼单词、检查单词和分析单词,输出单词的机表达形式。 语法分析程序: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形式语法错误,输出错误处理信息。 语义分析程序:进行语义检查和分析语义信息,并把分析的结果保存到各类语义信息表中。 中间代码生成程序:按照语义规则,将语法分析程序分析出的语法单位转换成一定形式 的中间语言代码,如三元式或四元式。 中间代码优化程序:为了产生高质量的目标代码,对中间代码进行等价变换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程序: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程序。 表格管理程序:负责建立、填写和查找等一系列表格工作。表格的作用是记录源程序的 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编译的每个阶段所需信息多数都从表格中读取,产生的中间结果都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可以说整个编译过程就是造表、查表的工作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表格管理程序”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独立的表格管理模块,而是指编译程序具有的表格管理功能。 错误处理程序:处理和校正源程序中存在的词法、语法和语义错误。当编译程序发现源

编译原理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然后再分析每个并翻译 其意义。 单词,句子 2.编译器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和两种。 自底向上,自顶向下 2.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与综合两大阶段。词法、语法和语义 分析是对源程序的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的生成则是对源程 序的综合。 前端,后端 4.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日渐多变的

运行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两大 类,即方案和分配方案。 静态存储分配,动态存储 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输出结果是。 源程序,目标程序 6.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组,以 及一个开始符号。 产生式 7.文法按产生式的形式分为四种类型,它们是:0型文法,又称短语文法;1型 文法,又称上下文有关文法;2型文法, 又称;3型文法,又称。上下文无关文法,正规文法

8.最右推导称为,由规范推导产生的句型称为规范句型。 规范推导 9.设G是一个文法,S是它的开始符号,如果S=>*α,则称α是一个。 仅由终结符号组成的句型是一 个。 句型,句子 10 对于一个文法G而言,如果L(G)中存在 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那么该 文法就称为是二义的。 语法树 11.通常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分为五种:基本字、、常数、算符、界 限符。

标识符 12.在自底向上分析法中,LR分析法把“可归约串”定义为。 句柄 13.编译中常用的中间代码形式有逆波兰式、三元式、和四元式等。 树代码 14.对中间代码优化按涉及的范围分 为,和全局优化。 局部优化,循环优化 15.局部优化主要包括、利用公共子表达式和删除无用赋值等内容。 合并已知量 16.为了构造不带回溯的递归下降分析程

编译与解释的区别

计算机并不能直接地接受和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源程序在输入计算机时,通过"翻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计算机才能识别和执行。这种"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编译方式是指利用事先编好的一个称为编译程序的机器语言程序,作为系统软件存放在计算机内,当用户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输入计算机后,编译程序便把源程序整个地翻译成用机器语言表示的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然后计算机再执行该目标程序,以完成源程序要处理的运算并取得结果。解释方式是指源程序进入计算机后,解释程序边扫描边解释,逐句输入逐句翻译,计算机一句句执行,并不产生目标程序。如PASCAL、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执行编译方式;BASIC语言则以执行解释方式为主;而PASCAL、C语言是能书写编译程序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是3种语言处理程序。其区别主要为:汇编程序(为低级服务)是将汇编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由机器指令和其他信息组成的目标程序。解释程序(为高级服务)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一般是读一句源程序,翻译一句,执行一句,不产生目标代码,如BASIC解释程序。编译程序(为高级服务)是将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与之等价的低级语言的目标程序。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前者生成目标代码,而后者不生成;此外,前者产生的目标代码的执行速度比解释程序的执行速度要快;后者人机交互好,适于初学者使用。用COBOL、FORTRAN等语言编写的程序考虑到执行速度一般都是编译执行。 解释:程序运行时,取一条指令,将其换化为机器指令,再执行这条机器指令。编译:程序运行时之前,将程序的把有代码编译为机器代码,再运行这个程序。计算机并不能直接地接受和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源程序在输入计算机时,通过"翻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计算机才能识别和执行。这种"翻译"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编译方式是指利用事先编好的一个称为编译程序的机器语言程序,作为系统软件存放在计算机内,当用户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输入计算机后,编译程序便把源程序整个地翻译成用机器语言表示的与之等价的目标程序,然后计算机再执行该目标程序,以完成源程序要处理的运算并取得结果。 解释方式是指源程序进入计算机后,解释程序边扫描边解释,逐句输入逐句翻译,计算机一句句执行,并不产生目标程序。如PASCAL、FORTRAN、COBOL等高级语言执行编译方式;BASIC语言则以执行解释方式为主;而PASCAL、C 语言是能书写编译程序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简单的说,编译就是全文翻译,全部翻译完才执行。解释就相当于同声翻译,边翻译边执行。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个2分,共20分) ×1.计算机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只有解释一种方式。() ×2.在编译中进行语法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所有错误。() √3.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 () ×4.正则文法其产生式为 A->a , A->Bb, A,B∈VN , a 、b∈VT 。 () √5.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 LL(1) 文法。 () √6.递归下降法允许任一非终极符是直接左递归的。 () ×7.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 () ×8.自底而上语法分析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候选式的选择。 () ×9.LR 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 ×10.简单优先文法允许任意两个产生式具有相同右部。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几个基本阶段,同时还会伴有__ ___和 ___ _。 表格管理出错处理_ 2.若源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__ __是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程序,则其翻译程序称为 __ __ 。 _目标程序_编译程序 3.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__ __。 是否生成目标代码_ 4.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__ __, 输出结果是__ ___。 _源程序目标程序

5.产生式是用于定义__ __的一种书写规则。 _语法成分 6.语法分析最常用的两类方法是___ __和__ __分析法。 自上而下_自下而上 四、简答题(20分) 1. 什么是句子?什么是语言 ? 答:(1)设G是一个给定的文法,S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如果S x(其中x∈VT*),则称x是文法的一个句子。 (2)设G[S]是给定文法,则由文法G所定义的语言L(G)可描述为:L(G)={x│S x,x∈VT*} 。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个2分,共20分) ×1.对于数据空间的存贮分配,FORTRAN采用动态贮存分配策略。() ×2.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 √3.递归下降分析法是自顶向上分析方法。() ×4.产生式是用于定义词法成分的一种书写规则。() √5.LR 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6.在SLR (1 )分析法的名称中,S的含义是简单的。() ×7.综合属性是用于“ 自上而下” 传递信息。() ×8.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属性和特征等有关信息,如类型、种属、所占单元大小、地址等等。() ×9.程序语言的语言处理程序是一种应用软件。() ×10.解释程序适用于COBOL 和FORTRAN 语言。()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句型中的最左简单短语称为该句型的___句柄__。

编译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1.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之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几个基本阶段,同时还会伴有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 . 1-02.若源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是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程序 ,则其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1-03.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 1-04.翻译程序是这样一种程序,它能够将用甲语言书写的程序转换成与其等价的用乙语言书写的程 序 . 1-0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 ,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 . 1-06.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机器代码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为两大阶段: 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 .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汇编语言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为三个阶段: 编译阶段 , 汇编阶段和运行阶段 . 1-07.若源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是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程序,则其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1-08.一个典型的编译程序中,不仅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五个部分,还应包括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其中,词法分析器用于识别单词。 1-09.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为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2-01.所谓最右推导是指:任何一步α β都是对α中最右非终结符进行替换的。 2-02.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所含四个组成部分是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一组产生式。 2-03.产生式是用于定义语法成分的一种书写规则。 2-04.设G[S]是给定文法,则由文法G所定义的语言L(G)可描述为:L(G)={x│S x,x∈V T*} 。 2-05.设G是一个给定的文法,S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如果S x (其中x∈V*),则称x是文法的一个句型。 2-06.设G是一个给定的文法,S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如果S x(其中x∈V T*),则称x是文法的一个句子。 3-01.扫描器的任务是从源程序中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 4-01.语法分析最常用的两类方法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分析法。 4-02.语法分析的任务是识别给定的终极符串是否为给定文法的句子。 4-03.递归下降法不允许任一非终极符是直接左递归的。 4-04.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候选式的问题。 4-05.递归下降分析法是自顶向上分析方法。 4-06.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开始,根据给定的输入串并按照文法的产生式一步一步的向下进行直接推导,试图推导出文法的句子,使之与给定的输入串匹配。 5-01.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给定的终极符串开始,根据文法的规则一步一步的向上进行直接归约,试图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 5-02.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输入串入手,利用文法的产生式一步一步地向上进行直接归约,力求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

记忆面料品质分类及用途

记忆面料品质分类及用途 “记忆”功能的材料,由塑料纤维和尼龙纤维复合而成。通过增加纤维表面的摩擦,加工后的形状被保留下来,纤维状的具有“记忆”功能。图像的点,织物的新型被捕后会产生皱纹,但后来愈合和消失,这很像人类的记忆功能。当然,记忆面料的价格也不菲,每米销售近50元,这是记忆材料的主要原因在国内不能生产,进口,增加的成本。 有人说:“记忆”实际上是一种PTT纤维,是一种新的光纤,壳牌和杜邦公司发明了一种用途广泛,将取代聚酯和尼龙后来在大。中国方圆有做一点,但没有成功。(待定)具有PTT记忆型纤维 记忆面料(记忆)是下半年韩国推出后,天丝,另一种创新的金属丝领域休闲时装面料后。记忆面料已成为2007的国内纺织行业重点。目前,记忆面料依赖进口,聚酯。 一、记忆性面料(Shape Memory):进口涤纶记忆纤维、记忆面料、记忆纤维75D以其亮丽的外表,舒适的手感,良好的褶皱效果和恢复能力成为目前国际最新潮的面料之一,其一抚即平的性能使产品达到完全免熨的效果。 现有规格:平纹、斜纹、双色等品种,其中以双色效果为主打产品。 二、后整理加工:环保染色,泼水,特氟隆,磨毛,烫金,涂银,印花,P/A,P/U透明胶,白胶加工,高耐水压皮膜,干湿法透气透湿胶,T/PU透气膜。 三、主要用途:功能性户外运动服、赛车服、品牌成衣、羽绒衣、雨衣、夹克、运动装、休闲装、手提包、箱包、睡袋、帐篷、床上用品等。 但从目前的趋势上看,主要是用于品牌成衣、夹克、运动装、休闲装。国内企业生产这样品种的面料,还是依靠进口涤纶纱线为主。 然而,市场经济总是新品不断,目前,很多有眼光的纺织企业把新面料投向记忆性纤维布(记忆布)上。 记忆面料也叫记忆布,是指具有形态记忆功能的面料,该面料免烫、易护理,是制作西装、风衣、夹克、女士套装等的首选。 市场上所谓的半记忆,全记忆,仿记忆面料,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相差很大。 市场上所谓的“半记忆”指的是经纱或纬纱的单方向是“记忆纤维”,和“记忆”通常指的是用于经纱和纬纱的“记忆”纤维织物的原料;也有许多制造商与涤纶纱线加捻普通,如光碱或碱用量不说谎的记忆织物,最感到生涩的织物,韧性不强,变形,弹性恢复差,弱;其他人使用PU涂层织物的弹性改善这种虚假的记忆,感觉和真实的记忆有些类似,但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