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陈玉婷

学号: 11858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翻翻《饮水词》,多少是写离愁别恨,相思怀人的啊!女子由思念征夫而伤春怀愁,百无聊赖。男人塞外思故,归心似箭。对于多情似纳兰的男女来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相知不能相见了。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词中多写分离之苦,或闺中怀人,或旅途怀妇,总是怨愁难遣,怅惘难消。应念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④的话语。

(二)凄恻哀怨的悼亡词

在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爱妻卢氏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四十余首。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虽然绝大部分词的确切年代很难考证,但我们仍然能从已知的材料及词作的内容中找寻出纳兰那千般痛苦、万种思念。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再看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竞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土隔,……埋愁地。”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只能“清泪尽,纸灰起”。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相处时的一花一木,一点一滴时时萦绕于心,昔日爱人用过的东西,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哪一样没有诱发词人不加节制的相思之情,交织着词人绵绵不尽的追悔之意。

纳兰在《荷叶杯》中写到:“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道是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发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在封建社会,男女间爱情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是极其罕见的。纳兰常以谢道韫指代亡妻,如《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李清照、赵明城夫妇之典喻自己和卢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以想见。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和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⑤那种超越于寻常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三)坦荡纯真的友情词

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他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⑥偏偏这位浊世佳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见贤必慕,恰恰生在了帝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迎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也许,只有在朋友至交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籍,得到心灵的安宁。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

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众土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来帮朋友拆解困境。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交。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黄金如土,惟义是赴。见才必怜,见贤必慕。”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地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豪迈衰飒的行役词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激发起了喜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纳兰强烈的创作欲望。然而,面对着广袤的大自然,听着塞外的风雪声,他又忍不住想起家的温馨舒适,想起“轻别离”的扈从生涯,他又感到无限凄凉。因此,他词的上阙多描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下阙却笔锋一转,抒发自己身在天涯心在家,身心相离的愁怨。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纳兰营造了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之一——思乡词的意境。

二、深婉真纯的艺术特色

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纳兰性德的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情真”,词风上承李煜,工于写情,惯于白描、直抒胸臆,意象清新疏朗;风格哀婉、缠绵、凄恻、顽艳。他擅长篇幅短小的小令,蕴造清新疏朗的意象,将词作的题材与艺术风格和谐统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情感真挚、颖慧绝代的浊世才俊少年。

(一)纳兰词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真切、自然的风格特点。

纳兰词,写真意,抒真情,说真话,不拐弯抹角,不矫揉造作,而且语言优美流畅,形式和谐,不受格律的拘束,行云流水,喷薄而出。如以下几首:《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还有,像“月华如水”、“波纹似练”、“有泪如潮”,“天上人间一样愁”这样自然、亲切的词句随处可见。难怪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唐圭璋认为纳兰性德”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者,亦以其词真也。”刘大杰也说纳兰性德”他没有做作,没有虚伪,只是实实在在地吐露出自己的声音。这才是真实的诗……,纳兰性德词的价值全部在这地方。”

(二)纳兰词虽缘自“真”,但并没有流于浅薄,而是善于营造凄婉意境:一是善写凄清迷离之境,词意蕴籍隐曲;二是善用细节小景表达孤寂之情。因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请看《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春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这首小令看来是恋人雪梅被选到宫里之后,纳兰倍感孤寂、痛苦而作,写得轻灵凄婉,深沉感人。词人用黄昏、乌鸦、柳絮、春阁、瓶梅、心香等物象深刻表达相思的凄苦,其意境和物境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实景的描画,又有心如死灰的暗喻。

(三)纳兰认为填词同作诗一样,一是要重比兴、写忧患,二是有寄托、抒真情。就是必用比兴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追求和不平,以抒发自家性情,所以“比兴此焉托”。从这一思想出发,纳兰性德认为诗词创作用不用比兴寄托思想感情至关重要,他主张在诗词创作中必须“意在言外”,这样才能蕴藉含蓄,高澹有味。其词作中即不乏这样的作品,如:

《眼儿媚·咏梅》“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寄托了作者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三、独特的艺术环境:

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不止受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和词作优良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切身遭遇的感慨相一致。

(一)个人所处生活环境原因

他和李煜一样,都是贵族,物质、生活绝无半点缺陷,但是精神上却有着同样无法排解的悲痛:生死无常,人生如梦,家国之感,悼亡之情,于是他广交“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样一来造成了这位贵族青年的艺术的心境与灵魂:他仰慕汉文化知识,背离当时的社会主流,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

(二)十分广阔深远的社会现实原因。

纳兰所处的康熙王朝还是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尚未完全稳定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种族内部纷争激烈,八旗子弟争权夺位,尔虞我诈。特别是中原文化与满族人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既震撼了满族人的心灵,又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封建末世悲凉的社会命运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纳兰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三)内在曲折的精神因素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纳兰由于特殊的姻缘关系加上独特的才华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而左右于皇帝身边,尽得人间富贵,可他却“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⑦一方面他有拳拳报国之心,悃悃忧民之意,渴望入世,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又看不上官场的,并进而“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实在是个深不可解的矛盾,但正是在这一矛盾的思想里使我们看到了纳兰的又一美好品格,那就是他虽为豪门公子、皇帝近臣,却不为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做同流合污之辈,甘有隐逸之心。

四、结束语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在仕途生涯中还没有来得及建功立业,在朝政上远没有其父明珠那样的具有影响力,但他却成为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他没有后主李煜那种国破被羁的悲惨境遇,又没有出身闺门的婉约派之宗李清照背井离乡南迁的伤痛和丈夫去世后生活艰难曲折的命运,也没有武将文人辛弃疾那样英武豪迈和欲收复国土而不达的悲愤情怀,其词的名气亦略逊于前者。但纳兰却被王国维赞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赞曰:“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在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之初,纳兰性德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成为词坛中兴的中坚角色。这足以引起后人对纳兰性德这份文学遗产研究的必要。我们只是说:当代诗人同样需要纳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需要纳兰那种感人至深的激情;在诗词创作中也应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需要更多可令后人追忆不已,具有真正文学艺术价值的传世作品。从这种角度着眼的话,研究纳兰性德词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②《通志堂集》其中包括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度三卷,文二卷,渌文亭杂识四卷;

③纳兰词又一说342首;

④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十五首;

⑤出自纳兰性德《沁园春·代悼亡》;

⑥出自纳兰性德《拟古》第三十九首;

⑦出自韩艾《神道碑》。

参考书目:

1、纳兰性德《纳兰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5月出版

2、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9月出版

3、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4、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 2000年4月出版

5、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群言出版社 1997年5月出版

6、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7、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出版

8、苏缨《纳兰词典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如梦令》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如梦令》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作品介绍】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此词描创造了千古壮丽的大境界,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原文】 如梦令① 万帐穹庐人醉②,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③。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④。 【注释】 ①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庐:圆形的毡帐。 ③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话译文】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创作背景】 此词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时年作者二十八岁。即使扈从圣驾风光无限,但东巡营塞此时正驻扎在白狼河畔,无垠天际、摇曳星影以及浪河的涛声都激起作者对家园的思念,思归折磨着诗人,因而作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赏析】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忆江南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林德涛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

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原文译文赏析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

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一)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一) 【内容提要】 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在任职期间,独览朝纲,卖官鬻爵,大肆贪污受贿,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1)〕。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整日追求声色犬马,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遂成卷”〔(4)〕。17岁时,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学习更加刻苦,并拜宿儒徐干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一再提拔,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跟随巡视、狩猎,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康熙十分关心,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又遣使赐奠,恤慰有加,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 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

盘点纳兰容若最美的十首诗词-好词好句

盘点纳兰容若最美的十首诗词_好词好句 命运一词如水,蜿蜿蜒蜒,穿越茫茫浮雪,途经落花与十月霜,最终抵达至今世游魂。黑白画幕间浅唱低吟,千寸时光在如泣如诉。纳兰词深情款款,今天我们就来吧啦吧啦这些最美的诗词。 ①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①,犹记手生疏②。 倦眼乍低缃帙乱③,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 ②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 ③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 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⑤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 ⑦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摊破浣溪沙》 ⑧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⑨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⑩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李翠翠 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 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

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 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 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

纳兰性德词

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疏帘犹是隔年垂,半卷夕阳红雨入,燕子来时。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 ——纳兰容若《浪淘沙》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纳兰容若《荷叶杯》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纳兰容若《清平乐》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纳兰容若《蝶恋花》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同信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瓣看。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纳兰容若《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纳兰容若《采桑子》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香露,湿银屏。 ——纳兰容若《踏莎行》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东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纳兰容若《南歌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党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纳兰容若《采桑子》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春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索辛苦况相关。 ——纳兰容若《浣溪纱》 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 ——纳兰容若《浣溪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纳兰容若《生查子》

共赏十首最美纳兰词

共赏十首最美纳兰词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今天在他诞辰360年之际,跟大家一起赏析他的十首最美的诗词。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

纳兰性德的最美十首词 《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缺。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于中好》 (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如园无此声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陈玉婷 学号: 11858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纳兰性德诗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以下是分享的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欢迎大家阅读!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相见欢】 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昼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沈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虞美人】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影。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虞美人】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不是人间富贵花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史安龙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 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 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 Shi Anlong (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 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 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 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 Key words: Nalanxingde; Wor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好观北宋之作,不善南渡诸家,而清新隽秀,自然超逸。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徐健庵)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其词哀感顽艳,凄婉动人,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2]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的词,在题材上因个人出身阅历的关系,视野较为狭窄,大多只限于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鲜有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及自然感触之外的主题。一方面,由于出身贵族,从小锦衣玉食,

纳兰性德最美诗词

10.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 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9. 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 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造物弄人,与人间独自惆怅——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2) 摘要: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李煜与纳兰性德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站在历史长河的两端,以他们那不朽的词篇相映成辉。后世评论家多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如梁启超认为:"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等特色;但也有形成了自己的读他风格。本文就两人的意境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煜与纳兰性德的词作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性德词,意境,风格异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言"。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怨的审美特征。因此,词人在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我们评价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著名的词人在自己的文学创造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称词风。在本文中,我会从风格和意境、词作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 李煜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以他的性格、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正因生活范围的狭窄与思想追求的纯净淡泊,使得李煜的词没有受到花间派浮靡词风的影响,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的气氛,变得凄切悲婉。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都是他成为阶下囚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及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思深。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善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了一种清新的风格。 李煜之词出语天然,其感人之处全在性情之真、感悟之深,原无从模拟,而纳兰性德词风却也哀感顽艳、清新隽永颇近后主。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然而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芳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如此高逸旨趣与"未染汉人风气"相结合,缔造了纳兰性德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高贵气质。在他的词作中,体现的是成熟的贵族化倾向,进入到比较自然、纯粹、本质的境地,那种冲淡、平和、自然,正是对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超越。"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纳兰性德词与后主词虽有同样"凄惋"的神韵,但他不以凄写凄,以愁写愁,而是从平实出来,淡语抒尽深情,却跌宕流连,往情感深处去。与李煜词相比,正如顾贞观所评"婉丽凄凉,观其词,哀乐不知所主。" 另一处与后主不同的是,作为满人后裔,纳兰性德并不是一位只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生。韩菼说他:"上马驰者,柘弓做霹雳声,无不中。"虽然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为数不多,只占纳兰性德词的三分之一,但风神迥绝,深得个中三昧。如他的《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怎不见一丝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辛弃疾、苏轼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纳兰性德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也正是他独特气质的反映。纳兰性德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却十分羡慕汉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有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戈金马、驰骋边塞绝域;他既有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同时又具有坚强果敢的个性。在纳兰性德身上,流淌着柔婉和阳刚两种血液,体现在词作中别具风格。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风格虽相近,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豪放、青春气息,因此长于后主。

纳兰性德词赏析——最美诗词

纳兰性德赏析(纳兰词)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 下面,跟大家一起赏析他的十首最美的诗词。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2、长相思: 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 3、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浣溪沙》 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这一句,纳兰的哀愁都溢了出来。正因为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又马上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便回头自对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个伶仃孤苦,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么呢?难不成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么?简直煞是可笑了!” 这就是纳兰,一位多情、深情,又敏感的男子。满腔愁苦,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似乎也毫无价值。 残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样,在肠断心碎之后,“忆平生”了。 4、画堂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