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做功实例:

(甲)物体在绳子(乙)静止的小车在拉力的(丙)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拉力的作用下升高作用下向前运动用下滑行了一段距离不做功实例:

(甲)搬而未起(乙)提着小桶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

提桶的力没有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F(2)→S

补充: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没有移动距离,即F≠0

S=0

例:a.甲图中搬而未起;b.端一盆水站着不动;c.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②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力,即F=0

S≠0

例:a.我将手中笔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飞行过程中我对笔没有做功。

b.把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滚动。F≠0

③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即S≠0垂直无功

F⊥S

例:a.乙图中,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桶的力没做功。

b.人推木箱前进,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没有做功。

【例1】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所带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放在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把箱子放在电梯上,一起随电梯上升。

(5)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50m。

(6)人提着箱子上楼。

(二)功的计算

1.概念:物理学中,把叫做功。即: = ×

※2.公式:W=FS (此公式都用国际单位)

单位焦耳(J)

W:功???→

S:距离??→米(m)

单位:牛?米(N?m)1N?m=1J 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的距离,即做功1J。

3.注意:

(1)力的大小、方向不变时,才可用此公式计算功。

如:现用以总垂直于一均匀木棒方向的力将它抬起一头到竖直为止,至少要做多少功?

?F大小、方向在改变,不能用此公式。

(2)F、S必须具有同时性,即S必须是F一直参与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如:一人用500N的力将球踢出20m,球在运动过程中,求人对球做多少功

(3)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例2】质量为50㎏的雪橇上装载了350㎏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10N/㎏)

【例3】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cm,他做了多少功?

二、功率

(一)比较做功的快慢

比较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时间。

(二)功率

1.用比较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做功的快慢比较方法

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

运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引入物理概念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

体运动的快慢

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

体做功的快慢概念:物体通过的

路程与时间之比

概念:功与时间之

公式:v=s

t

公式:P=W

t

2.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功率的符号是P,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例4】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例5】蚂蚁用10-3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J,此时的功率为W。

【练习1】下列哪种情况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A.小车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顶不动

C.物体沿斜面滑下

D.小民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练习2】如图所示,直径为d的圆筒上绕着绳子,某同学用恒力F拉着绳

子的自由端使圆筒在地上滚动,则他使圆筒滚动一周所做的功是( )

A.πdF B.2πdF C.4πdF D.0

【练习3】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像如图7,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 .F甲=F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练习4】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用20N的水平拉力使其在10s内匀速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

A.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B.支持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0W D.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0W

【练习5】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用时.5s。则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J,重力的功率为W。

【练习6】汽车质量为1.8×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9m2,当汽车以90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机牵引力为1000N(g取10N/kg)。求:

(1)汽车静止时对路面的压强。

(2)汽车以9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若汽车按照这种方式行驶,全程250km,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三、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

1.能的概念:能够对外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过程。

3.能量的单位:焦耳(J)

【例6】关于功和能的说法,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能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

B.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就越多

C.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D.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

(二)动能

1.问题探究

现象分析

风吹着帆船航行,风对帆船做了功风(流动的空气)具有能量

子弹能击穿靶,子弹对靶做了功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

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流水具有能量运动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运动的钢球具有能量

总结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3.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

【例7】一列正在减速进站的载有乘客的地铁,小李同学坐在该车的座位上。在进站过程中,以站台为参照物,对该列车和小李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李同学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小李同学的动能不变

C.列车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列车的动能减小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现象分析

人们在打木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

被举高的重锤能对木桩做功,说明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在高空中的铅球落到地上,能在地上打出一个小坑高处的铅球能够做功,高处的铅球具有能量

归纳总结: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

2.弹性势能:

概念: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例8】如图所示是玩弹弓的情景。经验表明,橡皮筋拉得越长,同样的“子弹”射得越远,这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有关;若橡皮筋被拉的长度相同,则质量大的“子弹”射出的距离较小,原因是质量大的“子弹”射出时的小。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只要具有动能或者势能,此时都可以说物体具有机械能。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运动方向高度重力势能速度动能能的转化

a到c 降低减小变大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到b

b到c

c到a

3.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例9】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所示,则运动员()

A.助跑阶段机械能不变B.起跳时机械能为零

C.经过最高点时动能最大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

(二)机械能的守恒

1.机械能守恒:在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考虑到摩擦力等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会减小。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比如可以书写为:E动=200J,E势=300J。

2.判断机械能是否变化的方法:

(1)无外力情况下的机械能转化

(2)存在外力情况下的机械能变化

【例10】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

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3.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近地点:

远地点:

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相互转化,

卫星的机械能守恒。

【例11】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它的

近地点的动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远地点的动

能;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三)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例12】唐诗中有“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表明我国水资源丰富,较大河流有1500多条,水能蕴藏量达6.8亿千瓦,可开发的就有3.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水能的利用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三峡水电站是我国利用水能的最大的工程项目。下面是利用水能来发电的水电站,请简要回答有关水电站的下列问题。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水电站的工作原理。

(2)建设水电站选址时,从能量利用角度来看,你将选择图甲所示A址还是图乙所示B址?说明理由。(3)为什么水坝的横截面做成上小下大的梯形?

(4)唐诗句中含有什么物理知识?

单元总结思维导图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1、如图,AB、AC、AD为三个光滑斜面,其中AD为曲面,小球M从A 点分别沿三个面自由滑下,撞击放在B、C、D三点完全相同的物块上,物块在撞击力的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停下,则( )

A. 小球M对三物块做功一样多

B. 小球M对B点物块做功多

C. 小球M对C点物块做功多

D. 小球M对D点物块做功多

2、关于物体的机械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山上的石头,稳稳地静止在那里,它没有重力势能

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不一定就大

C.一根弹簧被拉长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小

D.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3、如图,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和摩擦),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

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无法确定

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4~6s内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D.4~6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8 W

5、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6、甲、乙两物体处于同一水平地面上,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 B.甲能够做的功一定比乙多

C.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 D.甲已经做的功一定比乙多

7、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地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增加了2J。用F1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2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①F1和F2对物块都不做功;②F1对物块做功为2J,F2对物块不做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精选

第十一章机械功和机械能经典精选 类型一:功的概念和计算 基础题 【例1】以下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A.人用力提杠铃,没有提起来B.沿着斜面把汽油桶推上车厢 C.用力提着水桶水平移动2米,水桶离地面高度不变 D.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前进二米 【例2】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B.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C.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D.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的是() 【例3】关于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面说法错误 .. A.甲图中:系安全带可预防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前冲而撞伤 B.乙图中:人用力向上搬大石块没有搬动,则重力对大石块做了功 C.丙图中:在拉力作用下拉力器弹簧变长,说明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

D .丁图中:抛出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 【例4】 物体A 在水平拉力F =20N 的作用下,第一次加速运动了10m ,第二次匀速运动了10m ,第 三次减速运动了10m ,在三次不同的运动情况中比较拉力F 对物体做的功( ) A .第一次最多 B .第二次最多 C .三次一样多 D .第三次最多 【例5】 如图所示,已知A B C M M M >>.在同样大小的力F 作用下,三个物体都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 距离s ,则力F 所做的功( ) A .A 情况下F 做功最多 B .B 情况下F 做功最多 C .C 情况下F 做功最多 D .三种情况下F 做功相同 【例6】 今年6月美国将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建成观景台.观景台搭建在大峡谷的西侧谷壁上,呈U 字 型,离谷底1200m 高,取名为“人行天桥”,如图所示.如果在建造过程中有一块质量为0.1kg 的石子从观景台掉落谷底,则下落过程中,石子的重力做功为(g 取10N/kg )( ) A .12J B .1200J C .51.210J ? D .61.210J ? 【例7】 某商场扶梯的高度是5m ,扶梯长7m ,小明体重为600N .扶梯把小明从三楼送上四楼的过程 中对小明做功_________J . 中档题 【例8】 足球运动员用500N 的力踢球,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向前运动了50m ,在此运动过程中, 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是 J . 【例9】 某人用20N 的力将重为15N 的球推出去后,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m 后停下来,这个人对球所做 的功为( ) A .0 B .200J C .150J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10】 重为1000N 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10m ,小车所受阻力为车重 的0.3倍,则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_J ;小车的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 . 【例11】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 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 ,不计滑轮与 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 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 .求: (1)泥桶上升的高度;(2)拉力做的功 【例12】 一个滑块质量2千克,在光滑斜面上由A 滑到B ,如图所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功 1、含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同》P63导学1-2) 4、公式 W=Fs=Pt 5、公式应用注意: 1)分清那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3)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点说明 三、功率 1、公式:P=W/t 2、单位:瓦特(符号:W)千瓦(符号:KW) 换算 3、物理意义:

4、机械中的功率 四、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各种能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 功和机械能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分析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第11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卷有答案最新

第11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可能用到的物理量:g=10N/K?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 ?某九年级同学家住5楼。一天,他提着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走到家里在此过程中,下列估算不合理的是 A.他提鸡蛋的力做的功约为200J B ?他提鸡蛋的力做功的功率约为3W C.他爬楼做的功约为6X103J D .他爬楼做功的功率约为1X103W 2.如图7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A水 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___ 厂? A.拉力F做了150J的功B .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D .重力做了1200J的功 3.在中考体能测试中,某同学选择跳绳。他在1min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cm设他每跳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A. 5 W B.50 W C.500W D.5000W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工人师 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 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 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5.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 .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功率越大,反映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 .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 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 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 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 各量单位——W:J(焦耳)F:N(牛)S:m(米)P:W (瓦特)t:s(秒) 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二、复习重难点: 1.重点:功和功率的个概念,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解释生活实例。 三、复习过程: 1.带领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整合知识,形成系统 2.具体解释基本概念 (1)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 = Fs 。 (2)功率: 功与时间的比叫功率, W P= t。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对应例题练习: 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提,所测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知,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同学,做功最快的是________ 同学, 你是根据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出做功快慢的。 (3)动能和势能: ①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②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③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 能及其转化: ① 动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②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提示:注重理解做功两个必要因素;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有距无力,力距垂直 例题巩固: 例: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力F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 ,则:W1 W2 W3 例 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 .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 .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D .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3.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 功率定义式 W P =t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难点突破)(一)、判断力对物体有没有做过。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1、小明拎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拉力对水桶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2、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重力对汽车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二)、拉力与摩擦力和重力的关系。在水平方向上,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摩擦力;在竖直方向上,当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等于重力。 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600N,通过的距离是1000m。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4、王叔叔把一袋大米扛到三楼,大米的重力是500N,三楼的高度是6m.王叔叔对大米做的功是多少? (三)、机械功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生距离必定费力;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张师傅直接把一个重500N的油桶从地面搬到1.5m高的车上,他对油桶做的功是多少?张师傅利用一块长3m的木板把这个油桶推到车上,推力是250N,他对油桶做的功是多少?通过比较已知条件和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四)、比较做功的快慢,既要看做功的多少,还要看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 6、“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多。”改正 “功率大的机器花的时间少。”改正 (五)、求功的两种方法。W=FS; W=Pt 7、李老师到二楼教导处签到,地面到二楼楼梯口的高度是3m,楼梯口到教导处的距离是6m,老师体重750N.李老师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8、张丽跳绳时的功率是100W,3分钟做的功是多少? (六)、功的常用单位千瓦时,1千瓦乘以1小时等于1千瓦时。9、一台拖拉机的功率是25千瓦,耕地4小时,做的功是多少?(七)、物体的重力乘以物体上升的高度(也可以看重心上升的高度),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W=Gh 10、小明把图甲中三个质量均为1kg,边长为30cm的均质正方体泡沫塑料块按图乙叠起来。他至少要做多少功?(整体的重力是多少?整体的重心抬高多少?) 第10题图 第13题图11、小刚重500N,腿长0.5m,步长0.6m,他走一步克服重力做的功是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节复习授课类型复习 课标依据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例1 用荡秋千的过程定性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和功率的含义,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功和功率的含义,并能用相关公式计算功和功率。 2、能说出机械能的分类,能利用相关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 3、在能区别动势能的基础上,认识动势能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秋千等),有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机械能守恒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用相关公式计算功和功率。 2、能说出机械能的分类,能利用相关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 势能的大小变化; 3、在能区别动势能的基础上,认识动势能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分析、解 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秋千等), 有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1.用相关公式计算功和功率。 3、能分析、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秋千等),有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版)

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4重庆B卷)在第十七届“渝洽会”上,重庆造恩斯特龙408型直升机(如图4所示)签下了20架大订单。该型直升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燃油变化),下列关于直升机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C. 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D. 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2.(2014?邵阳)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和伞的总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B、人和伞的总重力等于空气的阻力 C、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D、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 3.(2014?菏泽)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 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 1和F 2 ,所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 ( A ) A.F 1<F 2 ,W 1 =W 2 B.F 1 <F 2 ,W 1 <W 2 C.F 1>F 2 ,W 1 >W 2 D.F 1 >F 2 ,W 1 =W 2 4.(2014?株洲)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 B ) A.重力势能B.动能C.机械能D.内能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2014?株洲多选)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AC) A.抛球B.腾空C.击球D.落地

6.(2014?威海)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球从a 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球到达b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B.小球到达c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C.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加,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D.在c点小球的动能为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 7.(2014?南京)“青奥会”将于今年8月在南京举行,如图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B.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后下落,是因为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 8.(2014?泰安)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C)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9.(2014?广州)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 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 >t cd ,运动距离s ab =s cd ,比较两种情况 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B) A.ab段做功较多B.a 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C.ab段功率较大D.a 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10.(2014?广州)人直接用F 1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W 1 ,若人使用 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则人的拉力为F 2,所做的功是W 2 (C) A.F 1一定大于F 2 B.F 1 一定小于F 2 C.W 2一定大于W 1 D.只有F 2 大于F 1 ,W 2 才大于W 1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功和机械能》

功和机械能知识回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 (3)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 (2)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 难点: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我们才能说力对物体做了功).计算公式___________,S的单位为_____,功的单位为 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一般可用公式________.

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举例说明 二、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_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是______.(注意正体、斜体的书写区分), 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做功率的单位.功率是机械的主要性能之一. 功率的计算公式还可写为_________,写出推导过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单位是____ (“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 三、 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影响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________,动能和势能统称________. 四、滚摆在上升过程中_____越来越小,_____越来越大,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下降过程中动能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是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________. 五.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实验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反映动能大小的;试验中利用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六.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判断重锤具有的势能大小,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应用到的探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知识深化及注意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经典题型

简单机械、功和能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例1:在图1中画出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别用字母L1、L2表示. 分析和画力臂的步骤如下: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如图2所示.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 (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列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字母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注意: (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画力臂,要规范.力的延长线、力臂要用虚线表示,力臂要用大括号括出,且在力臂旁边用字母L表示出来. 例2:如图3所示,在距杠杆右端20厘米的B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距B处60厘米的A处至少加牛的力,且方向为 . 分析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注意: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标明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挂在B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2表示,阻力臂l2 = 20厘米,作用在A点的力用F1表示,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1最小,此时,动力臂为l1 = 20厘米 + 60厘米 = 80厘米,如图4所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应在A处加150牛的力. 判断力的方向的方法:作用在B点的F2×l2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绕支点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的F1×l1的作用效果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动力F1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 说明: (1)杠杆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所以×600牛 = 150牛 (2)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等号两边力臂的单位可约去,所以只要动力臂和阻力臂单位相同就可以了. 例3:如图5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杠杆的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F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和杠杆在重物和力F1作用下处于平衡.设杠杆平衡时,物体用在

第11章《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第11章《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 一、机械功(用字母W 表示) 1、做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 表示,把两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1J 。 4、功的计算公式:W=FS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各量的单位:W 用J ,F 用N ,S 用m ;②其中的S 是在力F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可见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二、功率(用字母P 表示) 1、功率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公式:t W P = Fv t s F t Fs t W P ==== 3、功率单位: (1)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 功率单位的专门名称是瓦特(W),1W=1J/s ,1W 有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在1s 内做功1J 。 (2)常用单位:千瓦(kW),毫瓦(mW) (3)换算关系:1kW=103W ,1W=103mW 。 4、在公式P=W/t 中,各量选用的单位:功率P 用W(瓦),功W 用J(焦),时间t 用s(秒)。 对于匀速运动可用P=Fv ,各量使用的单位:功率P 用W(瓦),力F 用N ,速度v 用m/s 5、由公式P=W/t 可知,功率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分析功率的变化时,两个因素不能顾此失彼。比如“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的说法错误,原因是做功时间不确定。 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有用功和额外功: (1)有用功:有实用价值的功叫有用功,用W 有表示。 (2)额外功:没有实用价值,又不能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 额外表示。 (3)导致做额外功的因素:一般有机械自重和各种摩擦。 2、总 功: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和叫总功,用W 总表示,则W 总=W 有+W 额外 3、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η表示。计算公式%100 W ?=总有用 W η 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 (1)实验器材: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 、钩码提升的高度h 、拉力F 、绳子移动的距离S (3)实验原理:Fs Gh W == W 总有用 η (因为W 有=Gh 和W 总=FS) (4)实验步骤: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钩码,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不变。 (5)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各种摩擦、提升重物的重力。 (6)绕线的方法和重物提升的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用同一套滑轮组提升的重物重力增大时,机械效率变大。 (8)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减小摩擦、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全章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学习目标】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 2.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4.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5.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阻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4.注意事项: (1)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2)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要点诠释: 1.判断物体做功的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2)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 (3)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 比如:物体在竖直向上运动h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 再如: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s,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 要点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式:,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使用公式计算功率时,必须注意W 和t的对应关系。W 为在t时间内所做的功,而t为做W 这么多的功所用的时间。 4.推导式:,式中F为做功的力而v为速度。 5.单位:瓦(W) 要点诠释: 1.注意区别功与功率。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就做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2.由P=W/t变形为P=Fv可知:功率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 要点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简称能。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同一个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越快,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4.势能: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苏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学生合作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一】功 【二】合作探究: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1: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15.1-2: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为什么?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 (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章的例题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复习重难点】 1、力学中功的含义,判断力是否做功。 2、对功率概念的认识 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4、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高空抛下一扫帚,一举击穿车顶! 二、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通过推黑板、把纸杯举高等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生:一分钟时间把知识点再熟悉一遍。 学生活动:在多媒体课件中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拉到相应的南瓜中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过渡】: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那你会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吗?课件展示探究装置及思考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如动能大小只与质量、速度有关,而不能说高度,只是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刚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 师:中考复习要明确航向,有的放矢。展示本章中考考点。 【考点聚焦】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在简单做功过程中对功的计算和估算。 3、掌握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对功率进行计算和估算。 4、会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及相互转化。 生:读一下中考考点 师:明确考点,进行考点突破,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六道例题,时间8分钟 【合作学习点题探究】 <一>功的理解及计算: 【提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1.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丽背着书包站在路边等车,小丽对书包做了功 B.起重机吊着钢筋水平匀速移动一段距离,起重机对钢筋做了功 C.被脚踢出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D.小刚从地上捡起篮球的过程中,小刚对篮球做了功 例2: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6m,这时拉力所做的功是() A. 300J B.600J C. 900J D. 0J <二>功率的理解及计算: 【提示】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例3: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19-2020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 《 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计3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 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B .人推石头没有推动 C . 叉车将货物从地面提高一段距离 D . 龙门吊提着货物水平移动 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 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 ,又登上大约10m 高的四楼才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 A .0J B .400J C .8000J D .8400J 3.如图是一个两面光滑的三角形斜面,∠BAC 小于∠BCA ,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B 和BC 斜面上受到拉力匀速运动到B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1和F 2,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则( ) A .F 1=F 2 W 1=W 2 B .F 1>F 2 W 1>W 2 C .F 1<F 2 W 1<W 2 D .F 1<F 2 W 1=W 2 4.小李将一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离开手后竖直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关于排球离开手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球在上升过程中小李对排球做功 B .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的动能减小 C .排球在上升过程中排球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D .排球在下落过程中排球所受的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5.超市进了一批洗衣粉,每箱10kg ,搬运工要把它们搬到二楼的柜台上,假设他身体可以提供的功率P 与他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 的 关系如图所示。若要尽可能快地把这批器材搬上去,那么他每次搬运的箱子数应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6个 6.有一台拖拉机,它的功率是25kW ,一头牛,它的功率是300W ,这台拖拉机4h 做的功由这头牛来完成,需要的时间是( ) A .20h B .10h C .333.3h D .4h 7.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每个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将重为G 1、G 2的货物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B .若G 1=G 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 .若G 1=G 2,则拉力F 1与F 2所做的总功相等 D .若G 1=G 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8.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 .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C .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D .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9.如图所示,屹立在仙游菜溪岩上的“心动石”,给人以危险的感觉,原因是它具有较大的( ) A .内能 B .重力势能 C .动能 D .弹性势能 10.2018年5月21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26分) 11.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 和0.5m/s 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s .推力沿水平方向。在此过程中,地面对木箱的 力对木箱不做功: (选填“甲”或“乙”)人做的功更多。 姓名 学号 班级 ---------------------------------------------------装-----------------------------------订----------------------------------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