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相机发展史

中国相机发展史

中国相机发展史

中国相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时期,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照相机制造商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机工业大部分处于破产状态。经过大量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相机工业在20世纪60

年代初迎来了转机。

1961年,中国第一台35毫米拍摄相机“彩星A型相机”问世。

它是唯一一台采用双镜头反光镜拍摄的相机,为中国相机制造业开创了新纪元。

20世纪70年代,中国相机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72年,第一款日本式单反相机——“红旗2相机”诞生,成为中国相机

制造业的里程碑。之后,中国相机工业获得大量转让技术,研制出新型相机。1980年代中期,由联合体统一制造的“Fountain35”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21世纪初,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相机工业再次迎

来了转型期。中国相机制造商努力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如卡西欧、富士、佳能等知名品牌相机,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市场格局。今天,中国的相机制造商正蓬勃发展,致力于提高质量和创新技术,为世界带来更多高品质的相机,并在全球相机市场上取得成功。

照相机发展简史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 1835 英国Talbot发明英国第一台试验照相机并拍摄负片 1837 摄影发明者法国Daguerre制作商品化的Daguerre照相机 1841 德国光学家Voitglander研制出首台带Pitzvar镜头的金属照相机 1851 英国Archer制作最早的湿板相机 1861 英国Ross公司发行首台湿板全景相机 1871 英国Maddox牌第一台干板相机 1875 德国摇头相机 1888 美国Kodak公司发行最先采用胶卷的方盒照相机No.1 Kodak 1890 英国Park牌第一台干板双反相机问世 1893 荷兰和英国合作的Loman§Hinton 公司发行第一台干板单反相机 1896 英国Newman § Guardia公司生产第一台折合式干板Nydia相机 1987 Kodak公司生产第一台折合式120相机 1900 Kodak公司发行第一代轻便普及Brownie相机和使用120胶卷的 全景相机 1900 第一代双镜头立体照相机 1902 第一台拍三原色底片的照相机 1902 美国FORMAR & SCHWING公司推出5X7英寸的大型的单镜头反光 焦平快门新闻照相机Graflex 1914 德国人O. Barnack制作Leica 135原型机 1924 德国Enst Leits公司批量生产的Leica相机 1929 德国Rolleiflex第一代120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1932 测距和聚焦联动的Leica I型照相机问世 1932 德国Zeiss公司发行1/1000秒纵走金属帘幕快门的Contax I相机 1935 德国Zeiss公司发行带测光表的Contaflex 135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 德国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20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Exakta 4 德国库瑞列(Korelle?)120单反相机(1932) 1936 Zeiss公司发行带测光表的Contax III 135平视取景照相机 1936 Ihagee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 1938 Kodak公司发行120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相机Super Kodak Six-20 1938 拉脱维亚生产第一台8X11毫米微型照相机Minox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这一产品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握有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为家庭必备日用消费品之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码相机开始涉足专业摄影领域。 一、数码相机的概念 数码相机又名:数字式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三、数码相机的发展简史 1.诞生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 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1970 年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CCD。当工程师使用电脑将CCD 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处理后,所有的干扰信息都被剔除了。后来“阿波罗”登月飞船上就安装有使用CCD的装置,就是数码相机的原形。“阿波罗”号登上月球的过程中,美国宇航局接收到的数字图像如水晶般清晰。 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在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得不提起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于1981年8月

摄影发展史简述

摄影发展史简述 2016-06-16 16:29 | 纯粹黑白 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早在照相机被发明前的18世纪福伦达即是一家充满活力的光学仪器厂商。厂址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随后迁移到德国。1839年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在法国出售。翌年,研制成功独立照相机,1841年开始销售,之后受到世人青睐。可谓是伴随摄影历史同步发展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照相机厂商。)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相机发展史

如今,数码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数码影像也渐渐在取代传统的影像,数码相机简单的操控、无须胶卷、即拍即看等的便利性似乎让人无法抵挡,然而传统相机却又有着它独特的韵味让众多发烧友依然对它情有独钟,有人说喜欢胶片的挑战性,有人说喜欢对照片冲洗的那份期待、有人说喜欢手冲的那份成功喜悦...看来在数码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在迷恋着传统,而对于传统相机的历史你又了解多少呢?传统相机的发展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过程是耐人寻味的,下面就让我们对这段历史一起回顾一下!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至今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0年中,照相机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而数码相机的出现更是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相信所有人都懂得相机“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相机的发展历程中,无论它的外形、架构或记录媒介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但这个基本的成像原理从第一台相机开始便是恒久不变的。这个“小孔”便是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它和快门一起对进光量进行控制,使底片经受适当光照而感光,从而获得清晰的照片。 自从相机出现以来,它便似乎被人为的划分成了两种档次——消费级相机和专业级相机,也因此而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相机架构,如传统135相机、单反光镜相机、旁轴相机或4/3系统等。各种不同的的相机架构拥有不同的优势,但总的来说,它们都在努力重现真实的世界。 胶片相机是用胶片捕捉的记录影像,而数字相机是用CCD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少数用CMOS)来捕捉影像,影像的信息用数字的形式(电子文件)记录在存储卡上。CCD与存储卡取代了传统的胶片,这就是数字相机之所以成为“数字”相机的理由。数字相机的优势与缺陷也由此产生。 无论是数字相机还是胶片相机,无论是CCD上的光敏元件还是胶片上的银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单个像素的面积越大图像的动态范围越大,噪音越小。在这方面,很多专业摄影杂志都提供了详细的数据。 单反相机英文是SLR(single lens reflex),直译为单镜头反射相机。从字面就能理解,单反相机与其它相机有很明显的两个不同点:单镜头和反光镜。SLR的种类繁多,而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SLR通常是指日本的单反相机。日本是当今世界照相机生产王国,日本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日本的照相机生产和技术飞速发展,取代了德国的照相机王国地位。日本的几家著名照相机厂商及其它的品牌也成了当今照相机的标志,它们是Canon,Nikon,Minolta,Pentax,Ricoh,Onlympus,Konica,Yashica,M amiya。

中国相机发展史

中国相机发展史 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相机已经成为我的必备装备,而中国相机也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着讲述中国相机的发展史,并探讨中国相机发展的未来走向。 一、中国相机的初期历史 中国相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中国生产的相机主要是仿制 苏联或东德相机。最早的中式相机是中国南京的“南京人民厂”(即南京光学仪器厂,现在的中光集团)在1958年设计生产的“红旗”相机。该相机外在设计仿照日本尼 康相机,但采用的是苏联的“热靴”闪光灯接口,系列产品推出后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欢迎。 之后,中国的相机生产逐渐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发和创新。1963年,中国“南京 人民厂”研制出第一台单反相机,该款相机原型就是仿制自苏联金属师范学校(Metalwork Teachers College)生产的产品,但细节和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这款相机是小批量生产的,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海外元首的礼物之一。 1978年,在中光集团上海分厂生产的J-8相机上,中国相机产业开始具备自主 设计和开发的实力。该款相机采用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拥有电子曝光功能和交换镜头的设计,是中国相机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二、中国相机的现代发展 相机生产经历的是一个内外交合的过程。中国相机的现代发展始于20世纪80 年代,当时广州、深圳和沈阳的相机生产厂商开始大批生产单反相机。同时,国家在北汽、东风等汽车企业旗下成立了相机生产线。

相机生产当时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市场竞争激烈。1987年,上海摄影器材厂推出了第一款自主设计、生产的大型单反相机—— HX-1。它被誉为中国相机生产的 巅峰之作,拥有红外控制、反向预激光测距、细微曝光调整等众多先进功能。 1991年,东风望江相机生产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一款腕表相机W-1。同时期,广州缪恩相机厂也是一家比较出名的相机厂商。 二十一世纪,国内相机市场在发生激变: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摄像等 新品相继问世,这些新品对传统相机的冲击是巨大的。虽然中国相机生产有跨越性的发展,但随着全球相机市场格局的改变,中国相机厂商的处境也不容乐观。 三、中国相机的未来发展 中国相机的未来发展之路注定是波折的。中国相机业在市场洗礼和外界压力的 推动下,正朝着更高品质、更完善的领域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光集团、玄光等相机厂商在全球相机市场将会取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相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淘汰陈旧相机的厂商结束了自己的历史; 而研制生产新品的厂商发展势头良好,它们将继续探索更先进的技术并不断推陈出新。中国相机厂商要在全球市场上找寻自己的定位,在市场和发展上走出一条可持续性的大道。 总之,中国相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都值得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相信中国相机制造业也会开辟出新的市场和未来。

照相机发展史

作业:相机的发展历史 2010-10-14 20:57:38|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相机的基本知识|字号大中小订阅 相机的原理是小孔成像。 而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就有了资料。《墨经》中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逛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然而,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是在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的。 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1839年至1924年,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纽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1925年至1938年,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 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 一、解放前阶段 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 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 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 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画报。而1926年创刊的《良友画报》则创造了中国画报史上的一个高潮。这时期刊登的照片,主要为重大历史事件新闻和重要任务照片,新闻性强,图片更清晰。而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屠杀中国共产党员,许多新闻工作者被迫害,新闻摄影事业停滞不前。 4. 新闻摄影发展阶段: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星期,我国新闻摄影状况从根本上有所改变,有一批爱国人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拍摄出形象生动有很强纪实性的新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记者的大批出现是从 20 年代开始的。1926年前后, 北伐军总政治部开始设随军摄影员。同年,天主教人士马相伯主编的《天民报图画附刊》开始招聘“特约摄影记者”。1927年《时报》设照相室,并刊出署名“时报唐僧摄影”的照片,1928 年又聘请郎静山、蔡仁抱为“摄影记者”。例如《新华日报》等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不时刊登新闻照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新闻摄影有较大发展。许多报刊开始重视新闻照片的作用,画报以新闻照片为重要内容,报社也纷纷征聘摄影记者。上海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

中国相机五十年回眸 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照相设备一直是舶来品的天下。上世纪末,中国就已经有人尝试手工制造木制相机,20世纪20年代后,个别民族资本也支撑过一些小规模的相机开发工作,亦有一些产品投放市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相机生产基本是由木制口厂小规模兼产,品种也主要是照相馆用的座机、外拍机和照相道具,镜头则依赖进口。这一时期是我国相机工业的萌芽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加速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照相机有研制与开发被提上日程。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必要的行业管理机构,负责照相机开发方面的统筹工作。1949年,上海、重庆、天津等地主要还是以手工作坊方试生产木制相机(机身)。从1956年起,我国相继成立了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哈尔滨、杭州和广州等七个照相机厂,相应的光学工业也稳步发展,并设立了光学研究机构。这就为照相机镜头及其光学部分的研制和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但是,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支配,相机产品生产同样不受市场需求的左右,在生产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一度出现了群芳并起的局面。中国相机自给不足的年代里,不出现过凭票券购买相机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机制的影响,相机产品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优胜劣汰的年代里,中国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变革,产品竞争成为企业唯一的选择。中国相机产业向何处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相机产业初创期(1956-1959) ⑴谁是中国第一? 由于没有完整的档案文献提供研究,关于谁是中国第一架相机之争在90年代初曾沸沸扬扬。其实,建国初期,有些相机样品的开发并没有分布过,很难单纯从时间上定论谁就是第一架。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第一架135相机是在1956年由北京大莱精机厂(后北京照相机厂)试制成功。它是在原北照创始人之一刘学滨先生(早期北京照相机研究小组成员)带领下,以德国著名的徕卡相机为蓝本开发的试验性产品,当时命名为“大莱”相机。这架相机装有一枚M39×1的3.5/50单层加膜镜头,速度范围1/20-1/1000秒,B、T门。由于这种相机要求较高的制造工艺,加大制造成本,不适于当时的市场环境。故此,生产了不足20架。同年,天津照相机厂公开发表了“七一”牌后镜调焦试折叠相机,这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架120中幅相机,其原型来源于日本玛米亚6型。限于生产能力,这架相机的产量亦十分有限。1957年,北京大莱精机厂再度以“大莱”为品牌,仿造日本的理光弗莱克斯生产出我国第一台120双镜头反光试相机。该机使用两组3.5/80单层加膜镜头,快门速度范围1-1/30秒、B门。同年,大莱精机厂改组为北京照相机厂,“大莱”双反相机改版为“长虹”,分有Ⅰ和Ⅱ型,指标不变。 ⑵步入规模化生产 1957年,作为中国轻工业龙头城市的上海,在上海轻工业局领导下成立了照相机试制小组,利用上海的工业基础全力开发相机产品,并在翌年1月试制成功仿徕卡

相机兴荣我自知 大话单反相机历史(全)

相机兴荣我自知大话单反相机历史(全) 第一部分:单反结构是如何确立的 随着价格的逐渐走低,数码单反相机从阳春白雪成为了寻常人家的案头玩物,甚至已经部分取代了高端的消费类数码相机,承担起居家出游记录日常生活的功能。那么,最早的单反相机出现在何时?为什么要称之为单反相机呢?它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和革新?单反最终会往何处去?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问题,重现一个单反发展的清晰脉络。 单反相机的缘起 单反相机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lens reflex camera,SLR),这个名字是由它的结构得出来的,单反相机都有一个用于成像和取景的镜头,有一个反光镜来切换光路用于成像或者取景。 实际上单反这个结构出现的非常非常早,甚至早到了相机出现之前,学过美术的朋友们都知道那个利用一片玻璃反射而临摹实物的创作方法,这就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单反结构了,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61年,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atton)则发明了具有相似结构的,于摄影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装置有45°角反光镜的照相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胶片,所以感光材料使用的是涂抹了卤化银的干板。

托马斯.萨顿的单反相机135单反相机则是在莱卡确立了35mm摄影用135胶片标准之后出现的,1936年,Ihagee 公司制造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俯视取景相机Kine Exakta(国内翻译为爱克山泰)。下面是Ihagee公司第二型Kine Exakta的照片,它在1938年上市。在1936年出厂的第一型Kine Exakta十分罕见(因为生产量很少),品相好的差不多都在收藏家手中,偶而在二手市场上看到的不仅要价奇高而且品相令人伤心。不过36年的第一型和38年的第二型差别不大。和现代单反相比,这台相机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它是俯视取景的,而并非现在的平视取景型,1936年五棱镜还没有发明呢,暂时先凑合了吧。 Kine Exakta与往后的Exakta主要机型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在机底处有一个小缧丝把它转松后向外拉,就会带动一片小刀片把在相机内的底片切断,于是没照完的部份留在片匣中,照完的部份得要在暗房中取出,于是照完的部份就可以冲洗了。 其实要说到135单反相机的出现,推动力量和直到现在推动它发展的最重要力量都是同一个:体育摄影的需求。旁轴135相机一经推出就因为携带和使用方便而在新闻用户中流行开来,一些纪实摄影的大师也应运而生,不过旁轴相机限于结构,使用焦距超过135mm的镜头非常困难,而为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需求,各大镜头厂都纷纷推出了长焦镜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 介绍 摄影是一项通过利用光线记录图像的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将介绍摄影技术从诞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社会和艺术的影响。 早期摄影 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最早的摄影技术称为"银板法",即用涂有银盐的玻璃或金属板曝光。这种技术的发明为后来的摄影技术奠定了基础。 可乐式胶卷的发明 在19世纪末,可乐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可乐式胶卷。可乐式胶卷的优势在于便携性和易处理,它取代了银板法成为了主流的摄影技术。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摄影技术的普及。 自动化相机的出现

20世纪初,自动化相机开始出现。以柯达公司为代表的制造商开始推出便于操作的相机,使更多人能够参与摄影。这一阶段的创新进一步加速了摄影技术的发展。 数码摄影的兴起 20世纪末,数码摄影技术迅速兴起。数码摄影的优势在于图像可以直接存储在数字媒体中,并且可以随时进行编辑。这一技术革新改变了传统摄影方式,并为创意摄影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当代摄影技术 如今,摄影技术正不断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各种新型相机和拍摄设备的出现,使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摄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社会和艺术的影响 摄影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摄影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扩大了信息的传播和表达的范围。它也成为了艺术的一种重要媒介,许多摄影作品成为了艺术品,并在艺术市场上受到了重视。

结束语 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早期的银板法到现今的数码 摄影,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贡献。这些发展不仅改变了摄影本身,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和艺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将继续拥 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应用。

相机发展史

第四代摄像机肯尼制造 相机,为我们记录瞬间时刻。在我们拍摄物体时,这个物体上反射的光被相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送到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在相机的所有部件中,最主要的就是镜头,它就像我们人类的眼球,再美的瞬间也要靠镜头去摄取,没有镜头一切唯美只能在想想中实现。按照镜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把相机的发展简单的归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400-1839)我国的《墨经》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在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第二阶段(1839-1866)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 沃哥兰德发明了第 一台全金属机身的 照相机。该相机安装 了世界上第一只由 数学计算设计出的、 最大相孔径为1:3. 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 冯·马腾斯发明了 世界上第一台可摇 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第三阶段(1866-2008)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 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 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 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纽扣形、 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 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 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 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很难想象吧,世界上第一 款数码相机早在1975年就已 经出现,这款由柯达公司制造 的准数码相机虽然体积有些 大,但是已经具备了现存的数 码相机的一些特点。当然,想 要观看这部相机拍摄的照片, 你首先得把这部相机和电视 连接起来。原因很简单,显示 器并没有普及。 到了2008年,小巧时尚、高像素与高变焦倍数成为普通家庭选择相机最注重的问题,数码相机的发展技术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毫不隐晦地说,决定了已经使现在的人们不 论花多少银子,总希望自己的相 机能有天文望远镜一般的放大 倍数,单反相机般的成像效果, 名片一般的轻便小巧……好得 你在电脑前直撇嘴,那么我想 说,你还记得上面提到的μ系列 么?也许上面那些要求听起来 有点变态和令人沮丧

中国摄影技术的引入与发展

中国的摄影技术引入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以下是中国摄影技术引入与发展的主要阶段: 1. 摄影技术的引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摄影技术最早是由外国传教士引入中国。中国的第一台照相机是由法国传教士罗马仕(John Thomson)于1861年带入上海。这个时期,摄影主要集中在外国人手中,他们用摄影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传教工作。 2. 早期摄影师的兴起(20世纪初):中国的摄影师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一些早期的本土摄影师如林风眠、熊十力等开始在中国本土开设摄影工作室。这一时期,中国的摄影师主要从事肖像摄影,以满足社会对于家庭、儿童、婚礼等场合的拍照需求。 3. 战乱时期的摄影发展(20世纪20-30年代):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年代,一些摄影师通过纪实摄影记录时局变迁,反映社会百态。著名摄影师郑振铎等人在这一时期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纪实摄影的代表。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摄影事业也得到了发展。政府支持下建立了摄影学院,培养了一批专业摄影人才。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多以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为题材。 5. 改革开放与商业摄影(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摄影技术进入了商业化阶段。摄影设备更新换代,数字摄影技术逐渐普及。商业广告摄影、时尚摄影、婚纱摄影等领域迅速崛起,摄影作为一门职业逐渐被更多人认可。 6.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初至今):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摄影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摄影。摄影器材、后期处理软件等技术不断更新,为摄影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总体来说,中国摄影技术的引入与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引进到本土摄影师的兴起,再到现代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摄影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与世界摄影技术发展相互交流,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发展格局。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 关于摄影的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 1.卡罗式摄影术; 2.玻璃的使用; 3.火棉胶的发明; 4.从湿板到干板; 5.从干板到胶卷; 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 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 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 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 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 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

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 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 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 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 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 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 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六、我国照相机的发展 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生产“海鸥”牌照相机; 1965年,江西光学仪器厂成立,生产的照相机也叫“海鸥”,后更名为“凤凰”。 第二节:摄影的门类 摄影可分为六大类: 1.新闻摄影; 2.艺术摄影; 3.纪实摄影; 4.广告摄影; 5.科技摄影; 6.应用摄影。 一、新闻摄影 用于新闻报道的摄影: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工农业等。 二、艺术摄影 以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风光、人像、静物、体育、花卉等。 三、纪实摄影 以纪实的手法表现的摄影形式:记录社会现实,风土人情,世间百态,生活风貌;歌颂美好事物,针砭社会时弊。 四、广告摄影 以宣传产品为商业目的的摄影形式:汽车、房地产、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服装、化妆品等。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

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

国产相机与镜头的前世今生

国产相机与镜头的前世今生 作者: 来源:《中国摄影》2017年第10期 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直到建国前照相机制造领域一直鲜有中国人的身影。从1956年起的30多年间,我国曾先后建立了40多家照相机生产企业,推出112个品牌、486个型号的照相机。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一度成为名副其实的照相机生产大国。但与德国和日本的同期产品相比,中国相机的整体水平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进入信息时代后,数码相机更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数字技术于一身的高精密设备,这一市场长时间被佳能、尼康、索尼、松下、奥林巴斯等国外品牌垄断。在近年来的国内外市场上,小蚁微单崭露头角,以老蛙、中一为代表的国产镜头更是广受关注。那么,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中国相机工业将重新崛起?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摄影器材专家、《中国摄影》杂志编委钱元凯。 《中国摄影》:您曾在北京照相机总厂工作多年,可否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国产摄影器材品牌的“前世今生”? 钱元凯:1982年至1996年,我在北京照相机总厂从事相机设计工作,曾担任北照研究所所长一职。1956年6月试制的“七一”牌照相机宣告了新中国照相机工业破土而生。到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第一批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上海58-I”型旁轴相机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相机生产走向正规化。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很低,无力购买进口的相机。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国家政策给予了大力支持,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西安、重庆、青岛、哈尔滨、镇江、杭州等数十个国营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来。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新中国相机工业蓬勃发展的推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的国内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国产照相机工业的大发展。1985

(完整word版)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相机,那肯定是个好东西,自从有了相机,我们的快乐、悲伤就能随时随地地定格在张张小纸片上,甚至在电脑上,在网络上。我国的照相机有过一段灿烂的历史。传统照相机工业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让我们回到那一段历史中去,一起感受我国相机60年的足迹。 一、诞生:1955年-1960年 关键词:大跃进 严格来说,我国的照相机技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宋代或者更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中华民国时期虽然曾有“仙乐”的昙花一现,可是真正的起步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产品搜索一:仙乐(SELO)牌照相机 说到仙乐,不能不提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郑崇兰先生,同时还有他的一句话“我开照相馆以后,发觉所用器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何必要买外国货.”正是他的人,他的话,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信念上的基础——国货当自强

(郑崇兰和仙乐)

(至今国内仅存的一台“仙乐”,正面视图)

(“仙乐”俯视图) 产品搜索二:大来(也有称“大莱”)牌照相机 “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据说效果不错,在当年惹来了《工人曰报》与《北京曰报》的长篇报道。

(当年《工人曰报》对“大来”生产的报道) (“大来”的“后代”--“天坛") 产品搜索三:七一牌照相机(幸福I型) “七一” 牌照相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于1956年7月1曰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