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维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二维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二维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二维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二维纳米材料概述

-----纳米薄膜概述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03班

姓名:卢忠

学号:201011601322

摘要纳米科学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诞生并快速崛起的新科技,而其二维纳米结构——纳米薄膜在材料应用以及前景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薄膜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它在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着重介绍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特性以及研究前景。纳米薄膜材料性能较传统的薄膜材料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纳米磁性多层膜、颗粒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薄膜材料

目录

一.薄膜材料定义 (1)

二.纳米薄膜的分类 (1)

三.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2)

四.纳米薄膜特性 (4)

五.应用及前景 (6)

参考文献

一.薄膜材料定义:纳米薄膜是指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粒构成的薄膜或将纳米晶粒薄膜镶嵌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以及层厚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薄膜,通常也称作纳米颗粒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

二.纳米薄膜的分类

1.纳米薄膜,按用途分为两大类: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

纳米功能薄膜:主要是利用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光、电、磁方面的特性,通过复合使新材料具有基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纳米结构薄膜:主要是通过纳米粒子复合,提高材料在机械方面的性能。

2.按膜的功能分

纳米磁性薄膜

纳米光学薄膜

纳米气敏膜

纳滤膜、纳米润滑膜

纳米多孔膜

LB(Langmuir Buldgett)膜

SA(分子自组装)膜

3.按膜层结构分类

单层膜如热喷涂法的表面膜等

双层膜如在真空气相沉积的反射膜上再镀一层

多层膜指双层以上的膜系

4.按膜层材料分

金属膜,如Au、Ag等

合金膜,如Cr-Fe、Pb-Cu等

氧化物薄膜

非氧化物无机膜

有机化合物膜

三.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一直是纳米科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新材料制备工艺过程的研究与控制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最早是采用金属蒸发凝聚-原位冷压成型法制备纳米晶体,相继又发展了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如机械球磨法、非晶晶化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1.化学法:指在镀膜技术中,有化学反应参与,通过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实现薄膜的生长。

(1)化学还原法

(2)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包括常压、低压、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等。该方法通过在高温、等离子或激光辅助等条件下控制反应气压、气流速率、基片材料温度等条件,从而控制纳米微粒薄膜的成核生长过程;或者通过薄膜后处理,控制非晶薄膜的晶化过程,从而获得纳米结构的薄膜。用CVD法制备薄膜材料是通过使原料气体以不同的能量使其产生各种法学反应,产物在基片上生长、沉积成固体薄膜。

(3)高温分解法

(4)溶胶-凝胶法:这种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制备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的合成工艺而开发的。溶胶–凝胶法可以赋予基体多种特殊性能,其中包括机械、化学保护、光学、电磁和催化等。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首先必须制得稳定的溶胶,按其溶胶的方法,将溶胶–凝胶工艺分为有机途径和无机途径,两者各有优缺点。与其他制备薄膜的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工艺设备简单,温度低,易于大面积制备各种不同形状、材料的薄膜,用料省、成本较低。

(5)电浮法

(6)阴极电镀法

2.物理法:指在薄膜沉积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薄膜的生长基本是物理过程。

物理气相沉积(PVD)是一类常规的薄膜制备手段,它包括蒸镀、电子束蒸镀、溅射等。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制膜:

(1)在非晶薄膜晶化过程中控制纳米结构的形成。

(2)在薄膜的成核过程中控制纳米结构的形成。物理气相沉积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气相物质的产生。在蒸发镀膜方法中,用加热源使其蒸发;而在溅射镀膜中,则

用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轰击靶材。

②气相物质的输送。由于有气体存在时会与气相物质发生碰撞,因此气相物质的

输送往往在真空中进行。

③气相物质的沉积。气相物质在基片上的沉积是一个凝聚过程。根据凝聚条件的

不同,可以形成单晶膜、多晶膜或者非晶态膜。

3.分子组装方法

(1)LB膜技术

LB膜技术就是先将双亲分子在水面上形成有序的紧密单分子薄膜,再利用端基的亲水、疏水作用将单层膜转移到固体基片上。由于基片与分子之间的吸附作用,单分子层级成绩在固体基片上。这样基片反复的进出水面就可以形成多层膜。LB膜随着转移方式的不同可得到X型、Y型和Z型。LB膜的制备是将悬浮在气/液界面的单分子膜转移到基片表面。最常用的方法是垂直拉提法、水平拉提法、亚相降低法、扩散吸附法和接触法。

(2)分子自组装技术

分子自组装(SA)薄膜技术是一种在平衡条件下通过建的相互作用,自发结缔形成性能稳定的、结构完整的薄膜的方法。SA成膜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成膜技术,和基于物理吸附的离子自组装膜技术。

①基于化学吸附的SA技术

其基本方法是:将表面修饰有某种物质的基片浸入待组装分子的溶液中,待组装分子一端的反应基于基片表面发生自动连续的化学反应,在基片表面形成化学键连接的二维有序单层膜;如果单层膜表面也有具有某种反应活性的基团,则又可以和别的物质反应,如此重复就构建成同质或异质的多成膜。SA技术形成的多层膜有如下主要特征:

①. 原位自发形成;②. 热力学性质稳定;③.物理基片形状如何,其表面均可形成均匀

一致的覆盖层;④.高密度堆积和低缺氧浓度;⑤. 分子有序排列;⑥.可人为设计分子结构和表面结构来获得预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⑦. 有机合成和制膜有很大的灵活性。

②基于物理吸附的SA膜技术

基于物理吸附的SA膜技术又叫做离子自组装技术,其原理是将表面带负电荷的基片浸入阳离子聚电解质溶液中,由于静电吸引,阳离子聚电解质聚集到基片表面,使基片表面带正电,然后将基片再浸入阴离子聚电解质溶液中,如此重复进行,就会形成多层聚电解质自组装膜。

这种建立在静电互相作用原理基础上的自组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备聚合物纳

米复合膜的方法。它的特点是:①对沉积过程或膜结构进行分子级控制;②.利用连续沉积的方法,可实现层间分子对称或非对称二维或三维超晶格结构,从而实现膜的光、电、磁、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功能化;③.可形成仿真生物膜;④.层与层之间膜的稳定性极好;⑤.与基于化学吸附法制备有机复合膜相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四.纳米薄膜特性

1.纳米薄膜的力学性能:纳米薄膜的性能强烈依赖于晶粒(颗粒)尺寸、膜的厚

度、表面粗糙度及多层膜的结构,这也就是日前纳米薄膜研究的主要内容。

硬度:纳米多层膜的硬度与材料系统的组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薄膜的调制波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机械性能较好的薄膜材料一般由硬质相〔如陶瓷材料)和韧性相(如全属材料)共同构成。因此如果不考虑纳米效应的影响和硬质相含量较高时,则薄膜材料的硬度较高,并且与相同材料组成的近似混合的薄膜相比,硬度均有所提高。

韧性:多层膜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其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尖端钝化、裂纹分支、层片拔出以及沿界面的界面开裂等,在纳米多层膜中也存在类似的增韧机制。

影响韧性的因素主要有组分材料的相对含量及调制波长。在金属/陶瓷组成的多层膜中,可以把金属作为韧性相,陶瓷为脆性相,实验中发现在TiC/Fe、Ti/Al、TiC/W 多层膜系中,当金属含量较低时,韧性基本上随金属相含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是在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下降。

耐磨性:研究发现合理搭配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耐磨性。从结构上看,多层膜的晶粒小,原子排列的晶格存在缺陷的可能性增多,晶粒内的晶格点阵畸变和晶格缺陷的增多,使晶粒内部的位错滑移阻碍增加;此外,多层膜相界面结构也非常复杂,由于不同材料位错能的差异,也会导致薄膜材料的耐磨性的不同。

2.光学性能

(1)蓝移和宽化

用胶体化学法制备TiO2/SnO2超颗粒及其复合LB膜具有特殊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TiO2/SnO2超颗粒具有量子尺寸效应使吸收光谱蓝移。TiO2/SnO2-硬脂酸复合LB膜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和光学透过性。

(2)光学线性与非线性

光学线性效应是指介质在光波场作用下,当光强较弱时,介质的电极化强度与光波电场的一次方成正比的现象。一般说来,多层膜的每层膜厚度与激子玻尔半径(aB)相近

或小于aB时,在光的照射下,吸收谱上会出现激子吸收峰,这种现象也属于光学效应。半导体InCaAlAs和InCaAs构成的多层膜,通过控制InCaAs膜的厚度,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激子吸收峰。

光学非线性是在强光场的作用下,介质的电极化强度中就会出现与外加电磁场的二次、三次乃至高次方成比例的项。对于纳米材料,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限域和激子是引起光学非线性的主要原因。

3.电磁学特性

(1)磁学特性

磁性材料在吸波材料中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高磁导率金属材料一般具有高电导率,高频下易产生大涡流,对电磁波强反射而难以被吸收。采用薄膜多层化设计,用绝缘介质层将高磁导率金属层间隔形成纳米多层膜复合结构,可能获得高频下的高磁导率和大磁损耗。某文献研究报道了C0923zr7Ndn,薄膜材料的高频磁谱特性,该材料具有高的磁损耗,有可能成为GHz频段抗EMI材料,难以应用于高于2 GHz频段。华中科技大学邓联文吲等人研究一种能用于微波吸收的高磁损耗型纳米多层膜材料,并获得了高于2GHz频段的高磁导率。

(2)电学特性

有人在Au/Al2O3de 颗粒膜上观察到电阻反常现象,随着纳米金颗粒含量的增加,电阻不但不减小,反而急剧增加。实验证明,材料的导电性与材料颗粒的临界尺寸有关。当材料颗粒小于临界尺寸时,它可能失去原来的电学性。

(3)气敏特性

采用PECVD方法制备的SnO2超微粒颗粒薄膜比表面积大,存在不饱和配位键,表面存在很多活性中心,容易吸附多种气体而在表面进行反应,是很好的制备传感器的功能膜材料。

五.应用及前景

1.应用(1)金属的耐蚀薄膜:非晶态合金膜是一种无晶界的,高度均匀的单相体

系,且不存在一般金属或合金所具有的晶体缺陷,因此,它不存在晶体间腐蚀和化学偏析,具有极强的防腐蚀性能。

如化学沉积制备非晶态的Ni-P合金。由于它没有晶态Ni-P合金所具有的两相组织,无法构成微电池。其镀层可使金属材料原来敏感的点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氢脆等易腐蚀性都得到改善。

(2)多功能薄膜—SnO2由于:SnO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较低的电阻温度系数及化学稳定性,因此容易沉积在诸如玻璃、陶瓷材料、氧化物材料及其他种类的衬底材料上。SnO2薄膜的主要用途有:薄膜电阻器、透明电极、气敏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热反射镜、光电子器件、电热转化等。

2.前景

纳米薄膜在很多领域内都有着广阔而先进的应用前景,利用它独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特性,设计出新型纳米结构性器件和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的突破,而功能性的薄膜材料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利用纳米薄膜吸收光谱的蓝移和红移特性,人们已经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紫外吸收薄膜和红外反射薄膜,并且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一些硬度高的耐磨涂层或薄膜中添入纳米相,可进一步提高纳米薄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保持较高的韧性;利用纳米粒子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可对重型设备起到隐身作用,纳米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铁等具有导体性质的粒子,有很好的静电屏蔽作用;美国科学家将PAH、PSS沉积到多空聚丙烯膜上,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选择透过性表明固体二甲基硅烷沉积多层膜后有较高的选择性。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正想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有可能给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在纳米科技的竞争中,我国起步并不算晚,这是我国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崔传文姜明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2] 徐扬海纳米薄膜材料

[3] 王鹏飞周剑平巫建功王永明ZnO基稀磁半导体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4] 贾嘉溅射法制备纳米薄膜材料及进展

有关纳米薄膜材料的论文

有关纳米薄膜材料的论文

摘要:由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有限,因此,我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主要从纳米薄膜材料的分类、特性、制备方法、应用四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纳米薄膜材料。 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指由尺寸为纳米数量级(1~100nm)的组元镶嵌于基体所形成的薄膜材料,它兼具传统复合材料和现代纳米材料二者的优越性,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其作为功能材料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纳米薄膜可以改善一些机械零部件的表面性能,以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减小摩擦,延长寿命。这些薄膜在刀具、微机械、微电子领域作为耐磨、耐腐蚀涂层及其它功能涂层获得重要应用。目前,科研人员已从单一材料的纳米薄膜转向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薄膜的厚度也由数微米发展到数纳米的超薄膜。同时,纳米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纳米薄膜对敏化电池光电效率的影响及结晶机制与薄膜对电磁波屏蔽特性的影响都有至关重要的科学贡献。 关键词:纳米薄膜特性制备方法应用 正文:一、纳米薄膜材料的分类 (1)按结构分类 纳米薄膜是指二维的纳米固体,纳米薄膜具有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目前可以分为两类:纳米粒子组成的薄膜和纳米微粒间有较多的孔隙、无序原子或其他材料的薄膜,如纳米微粒镶嵌在另一种基体材料中的颗粒膜就属于此类。 (2)按功能分类 纳米薄膜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接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前者主要是利用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光、电、磁方面的特性,通过复合使新材料具有基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镶嵌有原子团的功能薄膜会在基质中呈现出调制掺杂效应,这类集成器件具有惊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纳米磁性多层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调制结构,导致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的减小或增强。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纳米薄膜的光学、力学、电磁学与气敏特性 光学性能 (1)吸收光谱的“蓝移”、宽化与“红移”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界面效应,因而,当膜厚度减小时,大多数纳米薄膜能隙将有所增大,会出现吸收光谱的蓝移与宽化现象。如纳米 TiOE/SnO:纳米颗粒膜具有特殊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其吸收光谱较块体发生了显著的“蓝移”与宽化,抗紫外线性能和光学透过性良好。 (2)光学非线性 弱光强的光波透过宏观介质时,介质中的电极化强度常与光波的电场强度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但是,当纳米薄膜的厚度与激子玻尔半径相比拟或小于激子玻尔半径时,在光的照射下,薄膜的吸收谱上会出现激子吸收峰。这种激子效应将连同纳米薄膜的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一道使得强光

薄膜材料简介

薄膜材料简介 薄膜具有良好的韧性、防潮性和热封性能,使用非常广泛;PVDC薄膜适合包装食品,并能长时间保鲜;而水溶性PV A薄膜不必开封直接投入水中即可使用;PC薄膜无味、无毒,有类似玻璃纸的透明度和光泽,可在高温高压下蒸煮杀菌。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塑料薄膜的性能及其使用。 从商品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包装件要经过储存、装卸、运输、货架陈列以及在消费者手中存放,这个过程中即可能遇到严寒、酷暑、干燥、潮湿等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也要遭受振动、冲击和挤压等各种机械破坏,甚至还有微生物和虫类的侵害。要保证商品的质量,主要依靠包装材料来保护,所以包装材料非常重要。 塑料薄膜是最主要的软包装材料之一,塑料薄膜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根据薄膜的不同特性,其用处也不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薄膜: 聚乙烯薄膜 PE薄膜使用大量最大的塑料包装薄膜,约占塑料薄膜总耗用量的40%以上。PE薄膜虽然在外观、强度等方面并不十分理想,但它具有良好的韧性、防潮性和热封性能,且加工成型方便,价格便宜,所以使用非常广泛。 1、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薄膜主要采用挤出吹塑法和T模法生产的LDPE薄膜是一种柔韧而透明的薄膜,无毒、无嗅,厚度一

般在0.02~0.1?L之间。具有良好的耐水性、防潮性、耐旱性和化学稳定性。大量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及金属制品的一般防潮包装和冷冻食品的包装。但对于吸湿性大,防潮性要求较高的物品,则需要采用防潮性更好的薄膜和复合薄膜包装。LDPE薄膜的透气率大、无保香性且耐油性差,不能用于易氧化食品、风味食品和含油食品的包装。但透气性好使它能用于水果、蔬菜等新鲜物品的保鲜包装。LDPE 薄膜的热粘合性和低温热封性好,因此常用作复合薄膜的粘合层和热封层等,但由于其耐热性差,故不能用作蒸煮袋的热封层。 2、高密度聚乙烯薄膜。HDPE薄膜是一种韧性的半透明薄膜,其外观为乳白色,表面光泽度较差。HDPE薄膜的抗张强度、防潮性、耐热性、耐油性和化学稳定性均优于LDPE薄膜,也可以热封合,但透明性不如LDPE。HDPE可制成厚度为0.01?L的为薄薄膜,其外观和薄绢纸很相似,手感舒服,又称拟纸膜。它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开口性,为增强拟纸感和降低成本,可加入少量的轻质碳酸钙。HDPE拟纸膜主要用于制作各种购物袋、垃圾袋,水果包装袋和各种食品包装袋等。因其气密性差,不具有保香性,因此包装食品的贮藏期不长。另外,HDPE薄膜因耐热性好,可用作蒸煮袋的热封层。 3、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LDPE薄膜是近来发展的聚乙烯薄膜新品种,和LDPE薄膜相比,LLDPE薄膜具有更高的抗拉、抗冲击强度,乃撕裂强度和耐穿刺性。在和LDPE薄膜具有同等强度和使用性能的情况下,LLDPE薄膜的厚度可减至LDPE薄膜的20~25%,因而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即使用作重包装袋其厚度也只需0.1?L就能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要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其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对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电、磁、光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关键词纳米薄膜;薄膜制备; 微结构;性能 21 世纪,由于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国防 等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材料性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元器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性能趋于极端化。因此, 新材料的研究和创新必然是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基础,其中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及 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应用价值, 必将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1]。 事实上, 纳米材料并非新奇之物, 早在1000 多年以前, 我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的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 可能就是最早的纳 米颗粒材料;我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 经验证为一层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这大概是最早的纳米薄膜材料。人类有意识的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始于大约50 年代,西德的Kanzig 观察到了BaTiO3 中的极性微区,尺寸在10~ 100纳米之间。苏联的G. A. Smolensky假设复合钙钛矿铁电体中的介电弥散是由于存Kanzig微区导致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60 年代日本的Ryogo Kubo在金属超微粒子理论中发现由于金属粒子的电子能级不连续,在低温下, 即当费米

能级附近的平均能级间隔> kT 时, 金属粒子显示出与块状物质不同的热性质[ 4]。西德的H. Gleiter 对纳米固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5]。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分析测试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人类逐渐研制出了纳米碳管, 纳米颗粒,纳米晶体, 纳米薄膜等新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有一般的晶体和非晶体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它的出现使凝聚态物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80 年代末有人利用粒度为1~ 15nm 的超微颗粒制造了纳米级固体材料。纳米材料由于其体积和单位质量的表面积与固体材料的差别,达到一定的极限, 使颗粒呈现出特殊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这些因素都决定着颗粒的最终的物理化学性能,如随着比表面积的显著增大,会使纳米粒子的表面极其活泼,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当其暴露于空气中时,瞬间就被氧化。此外, 纳米粒子还会出现特殊的电、光、磁学性能和超常的力学性能。 纳米薄膜的分类 纳米薄膜具有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 目前可以分为两类: ( 1)含有纳米颗粒与原子团簇基质薄膜; ( 2) 纳米尺寸厚度的薄膜, 其厚度接近电子自由程和Denye 长度, 可以利用其显著的量子特性和统计特性组装成新型功能器件。例如, 镶嵌有原子团的功能薄膜会在基质中呈现出调制掺杂效应, 该结构相当于大原子超原子膜材料具有三维特征; 纳米厚度的信息存贮薄膜具有超高密度功能, 这类集成器件具有惊人的信息处理能力; 纳米磁性多层膜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调制结构, 导致磁性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的减小或增强。对这

二维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二维纳米材料概述 -----纳米薄膜概述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03班 姓名:卢忠 学号:201011601322 摘要纳米科学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诞生并快速崛起的新科技,而其二维纳米结构——纳米薄膜在材料应用以及前景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薄膜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它在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论文着重介绍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特性以及研究前景。纳米薄膜材料性能较传统的薄膜材料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纳米磁性多层膜、颗粒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薄膜材料

目录 一.薄膜材料定义 (1) 二.纳米薄膜的分类 (1) 三.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2) 四.纳米薄膜特性 (4) 五.应用及前景 (6) 参考文献

一.薄膜材料定义:纳米薄膜是指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粒构成的薄膜或将纳米晶粒薄膜镶嵌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以及层厚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薄膜,通常也称作纳米颗粒薄膜和纳米多层薄膜。 二.纳米薄膜的分类 1.纳米薄膜,按用途分为两大类: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 纳米功能薄膜:主要是利用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光、电、磁方面的特性,通过复合使新材料具有基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纳米结构薄膜:主要是通过纳米粒子复合,提高材料在机械方面的性能。 2.按膜的功能分 纳米磁性薄膜 纳米光学薄膜 纳米气敏膜 纳滤膜、纳米润滑膜 纳米多孔膜 LB(Langmuir Buldgett)膜 SA(分子自组装)膜 3.按膜层结构分类 单层膜如热喷涂法的表面膜等 双层膜如在真空气相沉积的反射膜上再镀一层 多层膜指双层以上的膜系 4.按膜层材料分 金属膜,如Au、Ag等 合金膜,如Cr-Fe、Pb-Cu等 氧化物薄膜 非氧化物无机膜 有机化合物膜

薄膜材料简要介绍(doc 9页)

薄膜材料简要介绍(doc 9页)

薄膜材料简介 薄膜具有良好的韧性、防潮性和热封性能,应用非常广泛;PVDC薄膜适合包装食品,并能长时间保鲜;而水溶性PV A薄膜不必开封直接投入水中即可使用;PC薄膜无味、无毒,有类似玻璃纸的透明度和光泽,可在高温高压下蒸煮杀菌。本文将主要介绍几种塑料薄膜的性能及其使用。 从商品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包装件要经过储存、装卸、运输、货架陈列以及在消费者手中存放,这个过程中即可能遇到严寒、酷暑、干燥、潮湿等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也要遭受振动、冲击和挤压等各种机械破坏,甚至还有微生物和虫类的侵害。要保证商品的质量,主要依靠包装材料来保护,所以包装材料非常重要。 塑料薄膜是最主要的软包装材料之一,塑料薄膜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根据薄膜的不同特性,其用处也不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薄膜: 聚乙烯薄膜 PE薄膜使用大量最大的塑料包装薄膜,约占塑料薄膜总耗用量的40%以上。PE薄膜虽然在外观、强度等方面并不十分理想,但它具有良好的韧性、防潮性和热封性能,且加工成型方便,价格便宜,所以应用非常广泛。 1、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DPE薄膜主要采用挤出吹塑法和T 模法生产的LDPE薄膜是一种柔韧而透明的薄膜,无毒、无嗅,厚

度一般在0.02~0.1?L之间。具有良好的耐水性、防潮性、耐旱性和化学稳定性。大量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及金属制品的一般防潮包装和冷冻食品的包装。但对于吸湿性大,防潮性要求较高的物品,则需要采用防潮性更好的薄膜和复合薄膜包装。LDPE薄膜的透气率大、无保香性且耐油性差,不能用于易氧化食品、风味食品和含油食品的包装。但透气性好使它能用于水果、蔬菜等新鲜物品的保鲜包装。LDPE薄膜的热粘合性和低温热封性好,因此常用作复合薄膜的粘合层和热封层等,但由于其耐热性差,故不能用作蒸煮袋的热封层。 2、高密度聚乙烯薄膜。HDPE薄膜是一种韧性的半透明薄膜,其外观为乳白色,表面光泽度较差。HDPE薄膜的抗张强度、防潮性、耐热性、耐油性和化学稳定性均优于LDPE薄膜,也可以热封合,但透明性不如LDPE。HDPE可制成厚度为0.01?L的为薄薄膜,其外观与薄绢纸很相似,手感舒服,又称拟纸膜。它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开口性,为增强拟纸感和降低成本,可加入少量的轻质碳酸钙。HDPE拟纸膜主要用于制作各种购物袋、垃圾袋,水果包装袋和各种食品包装袋等。因其气密性差,不具有保香性,因此包装食品的贮藏期不长。另外,HDPE薄膜因耐热性好,可用作蒸煮袋的热封层。 3、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LLDPE薄膜是近来发展的聚乙烯薄膜新品种,与LDPE薄膜相比,LLDPE薄膜具有更高的抗拉、抗冲击强度,乃撕裂强度和耐穿刺性。在与LDPE薄膜具有同等强度和使用性能的情况下,LLDPE薄膜的厚度可减至LDPE薄膜的20~25%,因而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即使用作重包装袋其厚度也只需0.1?L

纳米薄膜材料

题目:纳米薄膜材料 姓名:王鹏飞 学号: 201006050012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班级: 2010级1班 2013年 6月24日

纳米薄膜材料 摘要: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时期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对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关键词:纳米薄膜;薄膜制备;性能 1.引言 21世纪,由于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国防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元器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性能趋于极端化。因此,新材料的研究和创新必然是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基础,其中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应用价值,必将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1]。 事实上,纳米材料并非新奇之物,早在 1000 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的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可能就是最早的纳米颗粒材料;我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经验证为一层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这大概是最早的纳米薄膜材料。人类有意识的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始于大约50年代,西德的 Kanzig 观察到了 BaTiO3 中的极性微区,尺寸在 10~100 纳米之间[2]。苏联的 G. A. Smolensky 假设复合钙钛矿铁电体中的介电弥散是由于存在 Kanzig 微区导致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3]。60 年代日本的Ryogo Kubo 在金属超微粒子理论中发现由于金属粒子的电子能级不连续,在低温下,即当费米能级附近的平均能级间隔δ﹥kT 时,金属粒子显示出与块状物质不同的热性质[4]。西德的 H. Gleiter 对纳米固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5]。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分析测试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研制出了纳米碳管,纳米颗粒,纳米晶体,纳米薄膜等新材料,这些纳米材料有一般的晶体和非晶体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它的出现使凝聚态物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80 年代末有人利用粒度为 1~15nm 的超微颗粒制造了纳米级固体材料。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课程设计 实验课程名称电子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 薄膜技术发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19世纪可以说一直是处于探索和预研阶段。经过一代代探索者的艰辛研究,时至今日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材料的薄膜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其中包括纳米薄膜、量子线、量子点等低维材料,高K值和低K值介质薄膜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用Cu布线材料,巨磁电阻、厐磁电阻等磁致电阻薄膜材料,大禁带宽度的“硬电子学”半导体薄膜材料,发蓝光的光电半导体材料,高透明性低电阻率的透明导电材料,以金刚石薄膜为代表的各类超硬薄膜材料等。这些新型薄膜材料的出现,为探索材料在纳米尺度内的新现象、新规律,开发材料的新特性、新功能,提高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提高信息存储记录密度,扩大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范围,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提高材料的耐磨抗蚀性等,提供了物质基础。以至于将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看成21世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薄膜材料的发展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然届中大地、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表面,一切有形的实体都为表面所包裹,这是宏观表面。生物体还存在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表面,如细胞膜和生物膜。生物体生命现象的重要过程就是在这些表面上进行的。细胞膜是由两层两亲分子--脂双层膜构成,它好似栅栏,将一些分子拦在细胞内,小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毫不费力从膜中穿过。膜脂双层分子层中间还夹杂着蛋白质,有的像船,可以载分子,有的像泵,可以把分子泵到膜外。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离子须走不同的通道才行,比如有K+通道、Cl-通道等等。细胞膜的这些结构和功能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神奇。 二、薄膜材料的分类 目前,对薄膜材料的研究正在向多种类、高性能、新工艺等方面发展,其基础研究也在向分子层次、原子层次、纳米尺度、介观结构等方向深入,新型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当前薄膜科学与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新型薄膜材料的研究工作,始终同现代高新技术相联系,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有:超导薄膜、导电薄膜、电阻薄膜、半导体薄膜、介质薄膜、绝缘薄膜、钝化与保护薄膜、压电薄膜、铁电薄膜、光电薄膜、磁电薄膜、磁光薄膜等。近10年来,新型薄膜材料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更为突出: (1)金刚石薄膜 金刚石薄膜的禁带宽,电阻率和热导率大,载流子迁移率高,介电常数小,击穿电压高,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电子薄膜功能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金刚石薄膜有很多优异的性质:硬度高、耐磨性好、摩擦系数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小,是优良的绝缘体。金刚石薄膜属于立方晶系,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8个C原子,每个C原子采取sp3杂化与周围4个C原子形成共价键,牢固的共价键和空间网状结构是金刚石硬度很高的原因。

纳米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纳米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1 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1.1纳米薄膜的含义 1.2纳米薄膜材料在材料学中的作用 §2 纳米薄膜的分类 §3 纳米薄膜的组织结构 3.1薄膜生长过程概述 3.2薄膜的生长模式 3.3连续薄膜的形成 3.4.纳米薄膜的组织形态 §4 纳米薄膜的性能 4.1.力学性能 4.2光学性能 4.3电磁学性能 4.4气敏特性 §5 纳米薄膜的应用 5.1耐磨及表面防护涂层 5.2纳米金刚石薄膜 5.3.纳米磁性薄膜 5.4纳米光学薄膜 5.5纳米气敏膜 5.6纳米滤膜 5.7纳米润滑膜 ................................................................................................................................ §1纳米薄膜材料概述 1.1纳米薄膜的含义: 纳米薄膜是指由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粒(或颗粒)构成的薄膜,或将纳米晶粒镶嵌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如Ge/SiO2,将Ge镶嵌于SiO2薄膜中),以及每层厚度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有时

也称为纳米晶粒薄膜和纳米多层膜。 1.2纳米薄膜材料在材料学中的作用 在材料科学的各分支中,纳米薄膜材料科学的发展占据可极为重要的地位。薄膜材料是相对于体材料而言的,是人们采用特殊的方法,在体材料的表面沉积或制备的一层性质与体材料性质完全不同的物质层。薄膜材料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它往往具有特殊的材料性能获性能组合。 在这种意义上,薄膜材料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在科学技术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纳米薄膜的分类 纳米薄膜的分类情况比较复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应用性能,可分为纳米磁性薄膜、纳米光学薄膜、纳米气敏薄膜、纳滤膜、纳米润滑膜、纳米多孔膜、LB(Langmuir-Buldgett)膜、SA(分子自组装)膜等有序组装膜。 (2)根据纳米结构的特殊性质,可分为含有纳米颗粒与原子团簇-基质薄膜和纳米尺寸厚度薄膜。 (3)按照用途,可分为纳米功能薄膜和纳米结构薄膜。 §3纳米薄膜的组织结构 薄膜的生长过程直接影响薄膜的组织结构以及它的最终性能。下面首先讨论一下薄膜的生长过程。

纳米薄膜材料制备技术

纳米薄膜材料制备技术 (2007-05-15 16:13:27) 转载▼ 纳米薄膜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纳米粒子组成(或堆砌而成)的薄膜,另一类是在纳米粒子间有较多的孔隙或无序原子或另一种材料。纳米粒子镶嵌在另一基体材料中的颗粒膜就属于第二类纳米薄膜。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按原理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按物质形态主要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 1、物理方法: 1)、真空蒸发(单源单层蒸发;单源多层蒸发;多源反应共蒸发) 2)、磁控溅射 3)、离子束溅射(单离子束(反应)溅射;双离子束(反应)溅射;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 4)、分子束外延(MBE) 2、化学方法: 1)化学气相沉积(CYD):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热解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2)溶胶-凝胶法 3)电镀法 3.2.1物理气相沉积法 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作为一类常规的薄膜制备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纳米薄膜的制备与研究工作中,PVD包括蒸镀、电子束蒸镀、溅射等。 2分子束外延。以蒸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分子束外延技术和设备,经过十余年的开发,近年来已制备出各种Ⅲ—V族化合物的半导体器件。 外延是指在单晶基体上生长出位向相同的同类单晶体(同质外延),或者生长出具有共格或半共格联系的异类单晶体(异质外延)。 目前分子束外延的膜厚控制水平已经达到单原子层,甚至知道某一单原子层是否已经排满,而另一层是否已经开始生长。 3.溅射制膜 溅射制膜是指在真空室中,利用荷能粒子轰击靶材表面,使被轰击出的粒子在基片上沉积的技术。 溅射镀膜有两种。一种是在真空室中,利用离子束轰击靶表面,使溅射击的粒子在基片表面成膜,这称为离子束溅射。离子束要由特制的离子源产生,离子源结构较为复杂,价格较贵,只是在用于分析技术和制取特殊的薄膜时才采用离子束溅射。另一种是在真空室中,利用低压气体放电现象,使处于等离子状态下的离子轰击靶表面,并使溅射出的粒子堆积在基片上 溅射制膜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应用进展_李蒙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0403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141); 作者简介:李蒙蒙(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静电纺丝制备纳米材料及其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E -mail :dy yang2008@sinano .ac .cn .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的应用进展 李蒙蒙1,2,朱 瑛1,仰大勇1*,蒋兴宇3,马宏伟1 (1.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 215125; 2.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青岛 266071; 3.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 摘要:静电纺丝是一种简单而高效制备高分子微纳米纤维的技术,由于设备和实验成本低、纤维产率高、制 备出的纤维比表面积比较大、适用性广泛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备受关注。静电纺丝的应用是静电纺丝研究 的最基本动力和终极目标,因此成为研究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为了研究静电纺丝应用的研究现状和主要发展 方向,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纳米传感器、能源应 用、生物芯片和催化剂负载等,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应用进展 引言 静电纺丝是一种简便易行、可以直接从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制备连续纤维的方法,其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通常是以无纺布形式存在的。静电纺丝技术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设备和实验成本较低,纤维产率较高,制备出的纤维比表面积比较大(纤维直径在几十纳米到几个微米的范围内),并且适用于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这些优点使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 [1~6]。静电纺丝的原理和设备如图1(a )所示[7],高压电源提供高压,正极接在医用注射器的不锈钢针头上, 负极(接地)接在铝箔上。电压一般在5kV 到30kV 之间,针头到收集极间的距离(工作距离)一般在5cm 到20cm 之间。实验时,将纺丝溶液装入注射器内,并加上高压。由于高压电场的作用,在针头处形成“泰勒锥”。溶液在高电压作用下形成射流,并经过多次分裂,同时溶剂快速挥发,在收集板上就得到了微纳米尺度的纤维,如图1(b )&(c )所示 。 图1 (a )静电纺丝的装置示意图及得到的聚合物纳米纤维的(b )数码照片和(c )电镜照片[7] Fig ure 1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electr ospinning se t -up ;(b )Dig ital came ra imag e and (c )SEM image o f electro spun nanofiber s co llected on an aluminum fo il [7] 近年来,静电纺丝逐渐成为材料科学与纳米科技的研究热点之一,吸引着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纵观近期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材料静电纺丝的制备,主要包括生物材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鲁科版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 第3节 液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

第3节液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物质除有三种基本的聚集状态外,还有其他聚集状态。2.知道液晶、纳米材料和超分子的概念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一、液晶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既具有液体的可流动性,又具有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物质。 (2)结构:内部分子的排列沿分子长轴方向呈现出有序的排列。 (3)性质:在折射率、磁化率、电导率等宏观性质方面表现出类似晶体的各向异性。 (4)用途:制造液晶显示器。液晶的显示功能与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密切相关。在没有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呈逐层扭转的螺旋形排列,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变成沿电场方向排列,而在移去电场之后,液晶分子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物质只有气、液、固三种聚集状态() (2)液晶内部分子沿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 (3)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聚集状态() (4)液晶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液晶显示器() (5)液晶就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是一种液态晶体() 答案(1)×(2)√(3)√(4)√(5)× 1.液晶主要有哪些化学物质组成? 提示液晶是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的物质组成,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质,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 2.试从微观层面解释液晶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 提示在微观结构层面,液晶内部分子的排列沿分子长轴方向呈现出有序的排列,由此在分子长轴的平行方向和垂直方向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二、纳米材料 (1)组成:由直径为几或几十纳米的颗粒和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组成。 (2)结构:纳米颗粒内部具有晶状结构,原子排列有序,而界面则为无序结构。 (3)性质:具有既不同于微观粒子又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独特性质。 纳米材料在光学、声学、电学、磁学、热学、力学、化学反应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由微米量级或毫米量级的结构颗粒构成的材料。例如,纳米陶瓷不仅硬度高、强度高,其韧性和可加工性也显著增强。 (4)纳米材料“明星”:富勒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其中,碳纳米管因其纤维长、强度高、

纳米薄膜材料的表层防护的前沿应用

纳米薄膜材料的表层防护的前沿应用 纳米薄膜材料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本文结合乾节科技旗下的上海喷波新材料在纳米薄膜材料领域的应用经验,谈谈纳米薄膜材料的前沿特别是表层防护应用的一些看法。 1.什么是纳米薄膜材料 纳米薄膜材料是纳米材料在二维空间内的应用材料,是纳米晶粒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粘合,晶粒分子之间的间隙及其小的的薄膜,具有薄层致密和晶粒纳米级的特点。目前行业内已经探索出可以应用在表层防护材料、平面显示器、超导材料、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光敏材料、高密度的磁性记录材料。 乾节科技旗下上海喷波新材料主要围绕纳米薄膜在表层防护方面的领域进行探究,所以结合喷波新材料在表层防护领域进行论述。 2、纳米薄膜材料在表层防护方面的的的运用 表层防护的运用一直是各种薄膜材料材料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是膜材料的应用场景,从原来PVC到PE,再到今天的钢化膜的手机及各种仪器屏膜的防护膜、各种家电的出厂时的表层防护膜、各种包装的表层包装膜、各种食品包装膜、汽车出厂包装膜、婴儿防护用品、女性卫生产品等。 3、喷波新材料的纳米薄膜的的制备方法简述 喷波新材料的研发团队不断探索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以便于更加符合应用场景的操作场景。最终我们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出一个适合我们自己产品应用场景的流程。把原材料经过经纳米研磨机达到我们使用需求的纳米级,当作我们备用材料,在操作端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一个300度高温的融化机器,另一部分是一个高温喷头,可以把经过高温的纳米晶粒材料直接喷射所需求防护的产品之上。经过的高温的纳米材料经过高温喷头喷射,会在原材料表层形成一个纳米级的表层防护膜。 4、喷波新材料纳米薄膜的功能特性 纳米级原材料在经过高温融炉和高温喷头后,作用于原物品的表层材料,在短时间内迅速冷却后,即可在应用物品表面形成一个纳米级的防护膜,厚度是几百纳米到一千纳米之下,大约是头发丝厚度的200-300分之一,通过以下功能特性保护膜下材料: ?纳米级的厚度,透光率高,完全不影响原物品的体验设计; ?超强防刮,防止原始材料的日常使用磨损,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