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展览会

2019年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展览会

2019年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展览会
2019年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展览会

https://www.doczj.com/doc/3814893526.html, 2019年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展览会

展会介绍

展会时间:2019年09月08日

举办周期:一年一届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展会地址:中国-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Fuzhou strai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center

展会详情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展览会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于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投洽会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以“杰出全国性和国际性,杰出出资洽谈和出资方针宣扬,杰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杰出对台经贸交流”为首要特色,是我国现在仅有以促进双向出资为意图的国际出资促进活动,也是经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全球规划最大的出资性博览会。投洽会首要内容包含:出资和交易展览、国际出资论坛及系列出资热点问题研讨会和以项目对接会为载体的出资洽谈。投洽会不只全面展现和介绍我国及我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资环境、出资方针、招商项目和企业产品,一起也招引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出资促进组织纷繁前来参展并举行出资阐明会、推介会。参与投洽会的境内外客商能够花最少的时刻和精力全面调查我国各地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资环境,从最直接的途径获取最新的出资方针和出资资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挑选最合适的出资项目和出资合作伙伴。

展品范围

各地市区域:中心展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展区,开发区展区,境外国家(地区)展区,人才·资本·项目合作展区,地产投资展区食品区域:茶产业展区,葡萄酒产业展区,艺术品收藏投资展区,大健康展区,果蔬产业展区,跨境电商展区特色区域:中华老字号投资展区,新兴产业展区,自媒体商业投资展区,版权投资展区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 现状 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自1991年以来我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增长。2000年全球国际投资达到最高点1.38万亿美元此后经历了三年下降。20__年开始回升20__年达到1.3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国际组织预计20__年增速有所回落但全球跨国并购已达58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预计全年总流量将达1.4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出现新特点: (一)发达国家仍是引资的主力。国际投资流量很多钱都流到了发达国家。以20__年为例发达国家吸收的外资增长了40%国际投资吸收美国是第一名达1700亿英国第二第三名是法国第四名是中国全部资金流量的不到40%流入发展中国家。所以说不是有钱的地方往没钱的地方流是有钱的地方往有钱的地方流。发达国家既是外资的提供者又是外资的吸收者20__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总流量的80%且其中一半来自欧盟。过去人们总认为钱多的地方往钱少的地方流而实际上往往是跨国公司多的国家互相流动流出的多也吸收的多。 (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上升较快。近20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更多面向服务业其比重在不断上升。到21世纪初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已从50%上升到60%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转移成为服

务业跨国投资的重要形式。服务业外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这些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可贸易产品这一行业也就成为可贸易的行业。因此这一行业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引起了跨国公司的关注。服务外包的来源地主要是欧、美、日美国占最大的比重是2/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上世纪90年代我国接受的是制造业的外包业务特别是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大量发展都是因为接受了制造业的转移和制造业外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是服务外包承接最多的虽然是亚洲但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菲律宾等国。在未来十年我国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也就是在服务业外包中能不能赢得像上世纪90年代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成就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三)跨国并购是国际投资的重要形式。国际投资主要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实现还可通过绿地投资也就是新建一个企业但这一比重越来越低。收购、兼并的两种形式作为直接投资的形式越来越多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并购投资占全球国际投资流量的份额一直保持在50%以上凡是国际流量上升的阶段就是并购比重上升的阶段凡是投资流量下降的阶段就是并购投资份额下降时期。换句话凡是国际投资流量上升就意味着跨国并购活动很活跃。现在正处在国际投资流量上升的阶段达到13000亿-14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跨国并购活动非常活跃。并购的双方有可能实现资源共享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帮助现有企业脱困减轻失业压力;通过收购兼并原来的生产能力得到稳定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企业也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doc

中国对外投资的特点-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程与改革开放进程是基本同步的,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起步、发展、膨胀、调整的过程。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2 年9 月底,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累计6849 家( 不包括金融类企业),中方投资91 亿元,分布在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海外投资扩张的背景不同,中国的对外投资自始至终就属于非资本过剩型海外投资, 综观其发展历程,明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起步晚,发展快 中国的海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仅有20 年的发展历史,但随着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 高,中国海外投资在数量方面发展迅速。虽然,与同期的对外贸易、外汇储备、GDP 总量等相比,境外投资规模不大,但从自身纵向比较,总体上还是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2、投资地区比较集中,海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分布情况看,虽然遍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投资额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香港、泰国、俄罗斯、秘鲁、新西兰、南非、澳门等,在这10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总额都分别超过了 1 亿美元,其相加之和占总投资额的80% 。 从投资结构( 主要指地区产业结构和币种结构 ) 看,中国在投资地区的选择上,过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集中在港澳地区,这除政治因素外,与中国总体的海外投资战略有关。在产业结构上,海外投资偏重初级产品产业,忽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偏重消费品投资,忽视生产性投资;偏

重对国内效应弱的产业投资,忽视对国内连锁正向效应强的产业投资;在投资企业中,从事商品流通的外贸企业多,而生产性企业少。所有这些,一方面使投资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导致投资与国内生产企业的断档、分割,致使海外投资风险加大。另外,在投资币种的选择上,美元所占的比重过大,币种过于单一,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加大了中方投资的外汇风险。 3、投资方式以合资为主,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外非贸易性企业中,采用合资方式的企业约占80% 左右,独资的中国企业较少。从投资主体看,专业外贸公司的海外投资进入萎缩、调整期,而工贸公司、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民营、私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踊跃,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兴力量,中国对外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4、进入国际市场方式单一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事跨国经营,目前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即: 出口贸易多,三角贸易少;商品贸易多,许可证贸易少;海外分公司( 办事处) 多,海外企业少;海外销售多,海外投资、生产少。四多四少现象的存在,限制了海外投资质量和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5、投资规模小、效益差 虽然中国在海外的总体投入不少,但真正称得上跨国公司的企业却少得可怜,海外机构普遍小、散、乱, 开拓当地市场的能力差。资料显示,中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为133 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在100 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绝大多数,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论文为您编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XX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XX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

著名金融机构 中国投资银行

著名金融机构中国投资银行

目录 1.摘要 (3) 2.简介 (3) 3.成立背景 (3) 4.公司治理结构 (3) 5.任务和业务范围 (3) 6.改制过程 (4) 7.特点 (5) 8.分类 (6) 9.中国投资银行业 (7) 9.1发展现状 (7) 9.2存在的问题 (8) 9.3未来发展方向 (8)

1.摘要 中国投资银行(China Investment Bank)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国家专业银行。中按照对国营企业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营企业。中国投资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于1981年12月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湖南、福建、辽宁等省、直辖市设有分行。 2.简介 中国投资银行(China Investment Bank)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国外 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国家专业银行。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 盈亏的国营企业。于1981年12月成立。总行设在北京。在上海、天 津、江苏、河北、湖南、福建、辽宁等省、直辖市设有分行。 中国投资银行董事会为全行最高权力机构,由名誉董事长、董事 长各一人,副董事长一至三人,常务董事及董事若干人组成,均由国务 院任命。行长、副行长,由董事会提名,报国务院任命。 中国投资银行的基本任务:接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并通过其 他途径和方式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对中国企业提供外汇及人民币投 资、信贷,为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投资银行 的业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向国外筹集中长期资金。②对国 内企业发放投资贷款或参与投资,支持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资金需 要。③开展咨询业务。④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其他银行业务。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中国投资银行按照对国营企业的要求,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中国投资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3.成立背景 中国投资银行(China Investment Bank)是中国政府指定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专业银行。 中国投资银行始于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涌现的大量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中国投资银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诞生,有其特殊的内涵,主要看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投资银行是一种业务,包括证券承销、并购策划等。二是认为投资银行是一个产业,是一个金融领域中的主要从事企业并购策划、融资的高科技产业,与主要从事存贷业务的商业银行相并列。三是认为投资银行是一个机构,有专门的名称、章程、宗旨、和业务,与商业银行相对立。其业务商业银行不能做,其他机构也不能做。 自1980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席位以后,中国政府就开始考虑设立投资银行,作为办理世界银行中小工业项目贷款的中间金融机构,并把它逐步办成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的专业银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建以后,于1981年12月23日正式成立。 4.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投资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在董事会下还设有常务董事会,负责处理董事会授权的事项以及日常工作的其它重大问题。中国投资银行的法定资本为人民币40亿元。 5.任务和业务范围 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并通过其它途径和方式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对我国企业提供外汇及人民币投资信贷,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中国投资银行在国家建设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我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比较和对策研究

我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摘要 投资银行是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涉及证券承销和经纪、企业融资、兼并和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咨询和资产证券化等。投资银行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改制等经济建设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归纳、比较的分析方法,立足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市场竞争战略、业务运营、人才资源、风险管理、监管机制方面的建设内容,总结我国投资银行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投资银行;现状;风险管理;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投资银行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是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来说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涉及证券承销和经纪、企业融资、兼并和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咨询和资产证券化等,其实质就是资本市场的中介。在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主体之一的投资银行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改制、增进我国经济实力和提高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等发面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业务运营,人才资源、激励约束机制、风险控制与监管方面的内容,总结了我国投资银行现阶段发展所存在的差距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可行性建议。

当前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已濒临困境或即将濒临困境的一些国有企业急需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工作,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改良与重组从而挽救企业,恢复或提高经营效率与经济收益。同时,一些新兴产业与成长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那么国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担当这一重要媒介,通过运用兼并与收购的手段完成对资产的改良,提供有效地资金的融通,从而使企业高效地经营其资产以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目前我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金融机构是证券公司,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业务单一,人才匮乏的问题,并且针对投资银行的相关配套法规与监管措施还极不完善。 (二)研究综述 投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长,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投资银行在发展模式、业务、人才、风险控制、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投资银行在成长期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在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方面,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参考国外投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券商转变模式、主办投资银行模式、中外合作投资银行模式的设想。针对当前我国投资银行的规模普遍较小这一现状,国内的学者则提出通过证券公司间的合并、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手段来扩大规模。另外,大部分学者对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品种简单化问题的的研究都在集中在我国投资银行应该在金融产品创新、企业融资、兼并和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上进行开拓发展,使其业务发展及时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就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风险与监管方面的研究,国内的学者提出了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与健全监管法规以风险监管为导向进行有效监管同时降低风险程度。 二、投资银行的内涵与发展概述 (一)投资银行的定义与功能 投资银行并非传统意义的银行,它只是一种在金融理论上的称谓。由于它在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因此投资银行的称谓在各个国家中有不同的叫法,具有代表性的则是英、美、德三国。英国的投资银行被称为“Merchant Bank”即商人银行,是因为英国投资银行是由早期专门从事商业汇票销售与贴现交易的商人银行发展而来的。美国的投资银行是“Investment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贵州大学袁飞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主要采用数字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局。本文首先针对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紧接着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其次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地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流量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China,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mainly adopts digital analysis and chart analysis, mainly is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data sources.At first, this paper aimed at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2015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narrative, the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and stock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narration, secondly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is unreasonable, unbalance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nvestment and other issue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 Stock; Problem; Countermeasure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论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而作为资本市场灵魂的投资银行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后探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投资银行的未来发展。 标签:投资银行金融危机未来走向 1投资银行的含义及功能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显得十分困难。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它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 从世界范围来看,投资银行业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2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投资银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国性的,第二种是地区性的,第三种是民营性的。全国性的投资银行又分为两类:其一是以银行系统为背景的证券公司;其二是以国务院直属或国务院各部委为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地区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省市两级的专业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以上两种类型的投资银行依托国家在证券业务方面的特许经营权在我国投资银行业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第三类民营性的投资银行主要是一些投资管理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他们绝大多数是从过去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起来的,并具有一定的资本实力,在企业并购、项目融资和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正逐渐成为我国投资银行领域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我国现代投资银行从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 2.1机构数量多,资产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足截止2007年底我国共有证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 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一)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的概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曾出现过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1985-1989年,按国际收支统计(下同),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3%,大大超过了80年代前期的6%。90年代前期,因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在1991和1992年曾连续2年下降,直到1993年才又重新扩大。1990-1995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3552亿美元,对内直接投资(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331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51.0%和40.7%。1996年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也空前扩大了。1999年,世界对外、对内直接投资都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2000年又分别达到了11499亿美元和12708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了2.23倍和2.89倍(参见表1)。 1998和1999年是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2年,这2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增加了52.8%和40.3%,对内直接投资分别增加了44.9%和55.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明显下降,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14.3%,对内直接投资增加了18.2%,但其投资额分别增加了1441亿美元和1958亿美元,仍然是历史上第三个增加额最大的年份。 (二)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情况在90年代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美、日、欧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却呈现出很大差异。其中,美国尤其是西欧继续发挥了国际直接投资主角的作用,而日本则一直是处于停滞下降的状态,没有什么作为。 从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看,发达国家投资额由1990年的2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463亿美元,增加了3.70倍,略低于世界平均的3.92倍。结果,同期发达国家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就由95.2%略降至91.0%。其中,美国由300亿美元增加到1524亿美元,增加了4.08倍,占世界的比重由12.8%提高到了13.3%;欧盟由1321亿美元增加到9291亿美元,增加了6.03倍,占世界的比重由56.5%提高到了80.8%;日本由505亿美元减少为315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由21.6%下降到了2.7%。在欧盟中,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投资额分别由193亿美元、348亿美元和242亿美元增加到2604亿美元、1695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其中1999年为1098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2.49倍、3.87倍和1.15倍(3.54倍);比利时·卢森堡(BL)1997年前投资额一直在200亿美元以下,1999年骤然增至1203亿美元以后,2000年又进一步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2037亿美元,约相当于1990年的32.3倍。 在对内直接投资方面,发达国家受资额从1990年的169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052亿美元,增加了4.92倍,略高于世界平均的4.44倍。结果,同期发达国家占世界对内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由72.7%提高到了79.1%。其中,美国由479亿美元增加到2877亿美元(1999年3010亿美元),增加了5.01倍(5.38倍);欧盟由977亿美元增加到7828亿美元,增加了7.01倍;日本由18亿美元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都外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化的道路,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却面临着各种阻力,了解决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陈述我国对外投资所表现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对外投资面临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 关键词:对外投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一、中国对外投资基本现状 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对外直接投资,相比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滞后了一个多世纪。但经过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较快,总体来看的话仍然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因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小。 3、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 4、企业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不尽合理。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仍明显偏少,从而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5、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对外投资缺乏有效的国家宏观指导 第三,调整地区结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你总是很轻易地抛弃一些东西。好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还有人,在一直寻找它们。度、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其实这战国帛书有20多卷,每卷各不相同,我爷爷当时拓下来的那一篇只是其中很短的一部分,但是又极其重要,现在也就是我有几份拓本当压箱底的宝贝,世面上有钱也买不到. 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更可成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和对象。综合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可以以湄公河次区域为考虑的重点。交通的便利减少了运输成本,传说中四种女生找不到对象,一是不爱化妆的,二是比较宅的,三是性格像男生的,四是腐的,你中了几枪。次区域各国共同努力,建立次区域贸易和投资信息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为贸易商和投资者提供服务,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形成。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我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我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我国投资银行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摘要 投资银行是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涉及证券承销和经纪、企业融资、兼并和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咨询和资产证券化等。投资银行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改制等经济建设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归纳、比较的分析方法,立足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市场竞争战略、业务运营、人才资源、风险管理、监管机制方面的建设内容,总结我国投资银行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根源,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投资银行;现状;风险管理;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投资银行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是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来说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涉及证券承销和经纪、企业融资、兼并和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咨询和资产证券化等,其实质就是资本市场的中介。在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主体之一的投资银行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改制、增进我国经济实力和提高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等发面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业务运营,人才资源、激励约束机制、风险控制与监管方面的内容,

总结了我国投资银行现阶段发展所存在的差距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可行性建议。 当前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已濒临困境或即将濒临困境的一些国有企业急需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工作,通过对这些企业的改良与重组从而挽救企业,恢复或提高经营效率与经济收益。同时,一些新兴产业与成长型企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那么国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担当这一重要媒介,通过运用兼并与收购的手段完成对资产的改良,提供有效地资金的融通,从而使企业高效地经营其资产以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目前我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主体金融机构是证券公司,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业务单一,人才匮乏的问题,并且针对投资银行的相关配套法规与监管措施还极不完善。 (二)研究综述 投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长,针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投资银行在发展模式、业务、人才、风险控制、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投资银行在成长期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在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方面,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参考国外投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券商转变模式、主办投资银行模式、中外合作投资银行模式的设想。针对当前我国投资银行的规模普遍较小这一现状,国内的学者则提出通过证券公司间的合并、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手段来扩大规模。另外,大部分学者对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品种简单化问题的的研究都在集中在我国投资银行应该在金融产品创新、企业融资、兼并和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上进行开拓发展,使其业务发展及时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就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风险与监管方面的研究,国内的学者提出了建立相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及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与健全监管法规以风险监管为导向进行有效监管同时降低风险程度。 二、投资银行的内涵与发展概述 (一)投资银行的定义与功能 投资银行并非传统意义的银行,它只是一种在金融理论上的称谓。由于它在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因此投资银行的称谓在各个

投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投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历程 张月婷11402990215 金融一班 投资银行( investment banking,corporate finance)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是最典型的投资性金融机构,一般认为,投资银行是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承销、公司购并与资产重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等业务。其基本特征是综合经营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比如德意志银行;四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兴办的财务公司。在中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代表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等。 我国投资银行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和证券流通市场的开放,产生了一批以证券公司为主要形式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也可经营证券业务1997年以后,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实施,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及管理的体制逐步形成,银行、保险、信托业务与证券业务脱钩,因此诞生一批金融集团附属的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等。 尽管受到分业经营体制的约束,国内各商业银行并没有放弃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努力中国建设银行1994年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合资创办了中国境内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机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银行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了全资附属区域性投资银行—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如招商银行也在积极推进投资银行业务目前,金融监管当局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如2001年央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差异:(1)我国投资银行规模偏小,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投资银行的主体是证券公司,当然,一部分商业银行也有参与。证券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金融中介和市场参与者。中国证券公司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各个证券公司规模还不大,整个行业规模也偏小。与美国相比,美国的投资银行仅就美林和摩根史坦利等几家大型的投资银行就已经达到了几百亿美元的规模。但是相较而言,我国的107家证券公司规模相差不是很大,并且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像摩根史坦利那样的大型投行。资产规模小必然限制我国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开拓新业务的能力也受到严重的限制,走出国门去开拓国际市场更是力不从心。所以我国整体的证券行业还没有达到可以和国外投行竞争的实力。当然,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我国经济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的,也仅30年的时间而已,资本市场发展时间有限,证券市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等等。要想使我国证券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就必须加强我国证券行业的集中度。各大投资银行应该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手段不断扩大规模,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造就出资本总额较大的投资银行,进而促进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整体发展。加强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度,缩小与国外大型投资银行在规模上的差距,我国投资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可能会提升。(2)我国投资银行经营业务狭窄,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广义上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从国际证券公司的实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证券发行、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而在我国又以证券发行占绝对主导地位。我国的投资银行的收入主要有六大块组成,即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