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讲授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1)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条件

A 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C 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D 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要求掌握瓦特蒸汽机的相关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瓦特万能蒸汽机出现的意义。

1785年万能蒸汽机首先在一家纺纱厂投入使用。1789年,瓦特获得专利,瓦特蒸汽机很快普及开来,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瓦特的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因此被称为“万能蒸汽机”。

A 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

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B 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瓦特蒸汽机应用于

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C 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

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D 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科学家对电的不懈研究

教师展示下列文字资料及相关的影像资料,重点渲染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

A 18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造出避雷针;

B 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发明电池;

C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D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E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和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2、电气革命的出现

A 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师生互动】请同学阅读本部分内容后,分组讨论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A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

B 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

C 电力的优势(方便、便宜、能量大)。

B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的大量涌现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问世,使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而新机器的发明和制造,反过来也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学思之窗】你觉得应该怎样评价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内燃机、汽车、合成化工技术、规模化的炼钢技术等相继发明出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蒸汽机出现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更加繁荣而且日益重要。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体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师生互动】本目内容由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下列两个问题。

1、从最初创造的书写符号,到现在使用的电子媒介,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信息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结合所学说明信息传播变革的简要历程。

A 造纸术改变了信息的载体;

B 印刷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C 电子媒介改变了人类信息存储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传播加快,信息获得更为便捷。

2、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

A 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 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 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D 改变工作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乐趣;

E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交往,网上购物网络聊天等。

负面影响:

A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等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B 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C 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上虚拟世界,同时互联网上有害信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学反思】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粤教版

网络技术应用教案粤教 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
(第 1 周)1 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
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
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
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
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
为城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优质教案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课标解读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四、思考讨论 讨论1: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电气产品:电灯、电话、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空间的距离;电器产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是在人们掌握了如何利用蒸汽机和电以后。 讨论2:“蒸汽时代”到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早期蒸汽机用于排出矿井中的积水。(2)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的需要) 讨论3: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1)蒸汽机问世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2)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出现了,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改变,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

讨论4: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1)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2)发明人大多数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3)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4)首先发生于英国。(一国开始) 讨论5: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1)积极影响: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2)面临挑战: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会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五、巩固检测 (一)选择题: 1、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之所以被称为“万能蒸汽机”,主要是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课程精编版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 应用教案课程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8】

教学目标: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 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WebApp课程教案

授课题 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课jQuery Mobile介绍 与开发工具 授课学时2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实训机房 教学目的熟悉jQuery Mobile,快速开发一个手机网站程序教学重点jQuery Mobile文档的查看方法 教学难点jQuery Mobile文档的查看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学生实践 教学准备教学ppt、预先做好的案例、互联网上的官方资源的引用、相关开发软件的提供 教学步骤、内容、时间分配(分钟)一、本课程安排、要求和成绩组成(10分钟) 二、HTML5的特性介绍(15分钟) 三、jQuery Mobile正课教学(20分钟+45分钟) 3.1 jQuery Mobile的基础知识、版本介绍 3.2 Sencha Touch(ExtJS)介绍 3.3 如何引入jQuery 文件 3.4 利用开发环境(IDE)的提示工具简化开发 3.5 如何查看官方文档 3.6 把jQuery Mobile项目部署到IIS或者Apache上面供手机浏览器调试 讨论、作 业题、思 考题 为什么我们要用jQuery Mobile或者sencha开发手机网站?课后小结

授课题 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课jQuery Mobile控件介绍 授课学时2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实训机房 教学目的了解jQuery Mobile有哪些常用组件以及如何它们如何使用教学重点jQuery Mobile文档的查看方法 教学难点jQuery Mobile如何动态获取数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学生实践 教学准备教学ppt、互联网上的官方资源 教学步骤、内容、时间分配(分钟)一、Page元素、Header控件、Footer控件(15分钟) 二、button控件、Dialog控件(10分钟) 三、ListView控件(30分钟) 四、checkboxradio控件(10分钟) 五、NavBar控件(5分钟) 六、slider控件(5分钟) 七、collapsible控件(5分钟) 八、icon图标系列(5分钟) 九、theme主题(5分钟) 十、历史版本(10分钟) 讨论、作 业题、思 考题 如果决定jQuery Mobile的官方样式不够好看,怎么办?课后小结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运用: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扼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 【讲授新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总结: 1)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条件 A 17世纪末,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B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迅速扩大; C 到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D 到18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3)标志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原来可利用的动力有哪些?各有什么缺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互联网教育应用教案

网络教育应用 第一章网络教育基础知识 本章着重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育网络的基本类型,网络对教育产生的作用,我国网络教育应用发展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网络系统物理方面的特征,包括网络的系统结构演变过程,组成网络所需的各个结构单元,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分类方式,以及网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等。 第一节网络系统结构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指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和网络通信设备,用通信线路链接起来,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通信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其发展历史不长,但速度很快,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其演变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一、网络的系统结构演变 20世纪50年代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即"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联机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为"计算机——计算机"网,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用户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希望共享网内计算机系统资源或调用网内几个计算机系统共同完成某项工作,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主计算机 主计算机(Host)简称主机,是计算机网络中承担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单机系统,也可以是多机系统。 2.终端 终端(Terminal)是计算机网络面向用户的窗口,实现人机对话,并通过它与网络进行联系。 3.通信控制处理机 通信控制处理机也叫节点计算机或前端处理机,是设置在主计算机与通信线路单元间的计算机,负责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工作。 4.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是数据传输设备,包括集中器,信号交换器和多路复用器等。 5.通信线路 通信线路用来连接上述各网络单元以构成计算机网络。通信线路可采用电缆,架空明线和光导纤维等有线方式,也可采用微波,通信卫星等无线通信线路。 除物理组成外,计算机网络还应具有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以支持资源共享功能。网上通信双方还必须有一套能彼此了解,全网一致遵守的规则或约定。如:数据传送的方式,数据起始和终止标志,传送速度,校验方式,出错处理等,这些称为网络协议。 就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情况而言,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计算机物理上互连,按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系统。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高中历史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必修三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能力: 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2)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科学历程中的“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带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这些科技成就的文字和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近代以来这三个时期科技成就的感性了解,为深入认识科学技术进步的意义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答)“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加快了我国登上月球和火星的步法。 大家再来看,知道这些是什么?Iphone、ipad…… 同学们,你们有么?(没有)你们想拥有么?(想)为什么?(时尚、大方、有范儿、功能多…..)这是苹果公司生产的职能手机,平板电脑,由于其时尚的外观,强大的功能因而备受年轻人的推崇和喜爱。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些手机、电脑、宇宙飞行器,知道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吗?(第三次)那第三次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科技革命又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故事: 1784年的一天,英国的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当国王问他们正在忙什么时,瓦特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时,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尊敬的陛下。”——《大国崛起》 瓦特所说的“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到底是什么? 蒸汽机。。。。。。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讲课教案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 发

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 名词解释 变量:是计算机内存中已命名的存储位置,其中包含了数字或字符串等数据,变量包含的信息称为变量的值,变量是用户便于理解脚本操作的名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存储,检索和操作数据的途径。 调度:是指在开发过程中的一种对开发人员,资源,应用风格以及开发技术手段进行平衡的活动。 链接:是唯一的从一个Wed页到另一个相关的Wed页的理性的途径,它由俩部分组成,苗链和URL 引用,当单击一个连接时,浏览器装载由URL引用给出的文件和文档。 集合:可以被认为是受管理的组件。 事件:所谓事件之一系列对页面进行的动作,诸如将鼠标在一页面元素上移动。进行网页发布,提交一个反馈表格,单击反馈表输入区等约束:是指在UML中提供的一种简便,统一的限制条件的表达方式。 界标:Wed应 用开发过程中,在阶 段转换时出现的判断 点被称为界标,标志 着一个阶段的完成。 常量:是用来代 替一个数或字符串的 名称。 腐烂搜索:是 指一种搜索策略,采 用类似于最近最少使 用的替换原则,当内 存变得比较紧张时, 缓存机制会找出最不 常用和最不重要的对 象,把它从内存中移 出,以减轻压力。 模板元素:是 指JSP的静态HTMLA 或者XML内容,,它对 JSP的显示时非常必要 的。这部分的任务主 要由制作网页的美工 来完成。 数据源:是指 提供数据资源的实 体,它可能是用在台 式数据库应用程序中 的单个文件,或者他 是一个充分发展的相 关数据库处理系统, 使用数据源是为了使 用户不必知道资源的 详细信息,仅通过资 源名就可以使用数 据。 头文件:是一个 外部文件,它的内容 可以被多个程序文件 所引用,并包含在引 用它的文件之中。 事件模型:DOM 中指定元素进行变换 的那部分称为 EventModel。 链接加密:是 指队浏览器和Wed服 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 进行加密。 依赖关系:有 俩个元素X,Y若修改 元素X的定义,可能 引起另一个元素Y的 定义的修改,则称元 素Y依赖元素X。 文档对象的成 员:是对象的属 性,方法,和事件。 信息出版模 型:是指一些 Interment上的站点出 版信息,公司为了促 进他们的产品或者服 务,利用Wed发布公 司信息和工作信息, 在许多情况下,公司 只是把它原来的印刷 销售手册或者年度报 告直接放在Wed上发 布。 https://www.doczj.com/doc/387064448.html, :是包含了建立和运 行基于XML的软件所 需的全部部件的 Mictosoft的XML Wed 服务平台,.NET包含 了建立和运行基于XML 的软件所需要的全部 控件。简言之,.NET 是一种面向网络、支 持各种用户终端的开 发平台环境。 URL的绝对引用: 指明wed页的精神的 计算机,目录和文件 的URL引用称为绝对 引用。 URL的相对引用: 对同一个计算机上文 件的URL引用又被称 为相对引用,这意味 着URL是相对于浏览 器最初装载Wed页的 计算机和目录的。 ODBC的互操作 性:指由ODBC所建立 的应用程序不必针对 特定的数据源。 SSI:是指可用 来嵌入到HTML文档中 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动 态页面效果的标记 符。 DOM: 文档对象 模型,是DHTML的真 正核心内容,允许程 序员引用WEB页中的 任何对象,是一种层次 式结构。 HTTP协 议:HTTP是给予客户 /服务器模型的信息分 布方式,是请求/响应 模型,即信息文件存 放在中心机上,用户 通过程序向中心机发 出请求,并访问中心 机上的文献数据 DHTML :dynamic Html 是一种即 使在网页下载到游览 器以后仍然能够随时 变换的HTML,动态 HTML包括的技术, javascript VBSc ript Document O bject Model Layers 和 CSS。 Web服务器: 即为www浏览器提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到限时训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以上。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C.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4.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发生改变 C.西方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 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5.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此表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 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 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 学软件。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 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 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 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 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 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 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 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案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 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 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总结归纳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大功 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
(2)、通信协议。
(3)、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
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覆盖的面积的大小来分:
名称
网络规模大小
局域网 LAN
10 千米以内
城域网 MAN
10 千米到 60 千米以内
广域网 WAN
100 千米以外
交流:除我们了解的校园网、网络实验室这类局域网以外,请与同学们交流,看能否为城
域网和广域网举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你是否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谈谈你的看法。
2、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网络聊天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请你谈谈这种说法正确吗?为
什么?
3、完成在线随堂小测。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不同的连接策略
学习目标:
1、 了解网络类型、网络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测试题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A 2.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3.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车主集中洗车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答案】 D 4 答案:A 5.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因特网的应用》教学设计(用)

《因特网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常见的因特网应用”,“如何用好因特网”和“网络空间的责任与安全”。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因特网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前几节课的内容相比,本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平时与因特网的接触,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信息网络和网络的构成要素,并且对因特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只局限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方面,对于因特网的其他应用技能了解的不多,本课旨在让学生对因特网的应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好因特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因特网的应用常识。 (2)熟悉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 (3)增强利用网络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网络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4)建立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利用好因特网。 难点: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负责任地使用因特网。 五、教学策略: (一)教法:采取谈话法,教师演示法。 (二)学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六、教学环境与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室系统。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 【学习指导语】相信同学们对网络一定不陌生,现如今,因特网飞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人们亲切地把它叫做信息高速公路。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中的视频《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学习指导语】看过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法?因特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习指导语】看来同学们对因特网都有所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因特网的一些应用常识。 板书课题:因特网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视频来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1.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的应用让人目不暇接,我知道同学们都是网络小高手,你们利用因特网做过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学习指导语】看来大多数同学们平时对因特网的应用还只局限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方面,其实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用途。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展示常见的因特网应用。 【学习指导语】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游戏,聊天,看视频,还可以在因特网上学习、读书,了解新闻时事、购物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因特网的应用,让他们知道除了娱乐功能外,因特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2.如何用好因特网。 【学习指导语】因特网的应用可真不少,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利用因特网的这些功能呢?请同学们阅读这样一个故事。 【教师活动】播放课件《曲别针换别墅》 【学习指导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拨。 【学习指导语】要想利用好因特网,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意识,把因特网当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比如,在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时,先到网上搜索一下,看别人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 条件 (1) 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 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 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 进程 (1)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 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3) 此后,纺织等诸多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3. 影响 (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彳_____ (2) 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 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4) 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思维点拨] 蒸汽机的发明打破了自然条件对工业生产的限制,为工业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动力,使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在城市中进行,大大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学习思考 1 .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种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

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改良蒸汽机。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 条件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进程 ⑴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 长距离的输变电技术也日趋成熟。 3. 影响 (1) 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为电气革命。 ⑵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3) 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4)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思维点拨] 19世纪晚期,电的发明和应用在众多技术发明中最为重要,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 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学习思考 2 .人类在电的发明和使用上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什么科学精神?教材P64图片《19世纪巴黎 的电力铁路》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⑴体现了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⑵反映了电力的应用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 生活。 3. 图一图 上面两幅图片分别代表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其中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提示分别代表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图一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图二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课堂达标】 1.“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 ) A.研制彩色电视B.发明电灯 C.研制内燃机D.改良蒸汽机 解析:选D。本题用广告词作题引考查“瓦特改进蒸汽机”这一基础知识,新颖活泼,题材来自现实社会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历史。 2.以生产方式的标准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 采猎文明―→农业文明―→―→信息文明―→…… A.铁器文明B.电气文明 C.工业文明D.游牧文明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信息文明。 3.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解析:选A。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轮船是富尔顿发明的,《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 4.莫斯科时间2010年4月10日,载有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的客机, 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客机上包括波兰总统夫妇以及众多波兰 高官政要在内的96人无一生还。客机坠毁事件发生后,在全世界范围内 引起高度关注,波兰人民更是处于一片悲哀之中。在华沙,人们开始在 总统府外聚集,铺设鲜花和蜡烛,以示哀悼。我们最快获知这一最新消 息主要是通过( ) ①电影②有线电视③杂志④互联网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有线电视与互联网具有快捷的特点,而电影与杂志则不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一些时事快讯我们难以从这两种传播媒介及时获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主讲教师:___________ 编写:陈向行课时: 人文素 养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网络技 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i ?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 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3)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 (4)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 巨大作用。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的观念。 (2)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 终极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学情分析 目标 导航 二次备课三维目标

学法指导 人文材料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 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 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 《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 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 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 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 用。 教学过程 2008年9月下旬,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带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升空,我国宇航员首次走出机舱,漫游太空,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发射的“上升2”号飞船进入轨道后,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二圈后不久,宇

《网络技术应用》全套教案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拓扑结构;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 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 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 :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重点】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定义。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 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 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阅读课本 P2~P3,并填表1-1) 活动一:小组讨论总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计算机网络。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中列举的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实例 ,总结归纳计算 机网络的功能. 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虽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所有的应用可 以归结为三大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与分布控制。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定义 活动三:了解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情况。 总结两点: 1、计算机网络组成:
1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最全版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 湘钢一中张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的第13课,主要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本课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资源】 1.教科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 2.教师和学生 3.校内资源: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 4.网络和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置、启发讲授、师生对话与讨论,使老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与引导者。 2.学法: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上台陈述、辩论赛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认识基本史实,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一组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图片,谈一谈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