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

1.2 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性 (1)

1.3 电动汽车的基本机构 (2)

1.3.1 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与技术概述 (2)

1.3.2 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2)

第2章基于单片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5)

2.1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 (5)

2.2系统主要控制策略概述 (6)

2.2.1位置及电流检测信号处理单元 (6)

2.2.2速度调节及检测方案 (6)

2.2.3起动与换相控制方案 (10)

2.2.4蓄电池检测方案 (11)

2.2.5驱动、逆变电路控制方案 (12)

2.2.6故障检测与系统保护 (12)

2.3核心控制器件的选择 (13)

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15)

3.1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15)

3.2电机转速控制电路 (16)

3.2.1测速及换向调速电路 (16)

3.2.2速度检测及给定环节 (17)

3.2.3系统软件控制 (18)

3.3 PWM波的控制单元 (19)

3.3.1 PWM信号的产生及输出控制 (19)

3.4电池电压检测单元 (21)

3.5系统硬件可靠性设计 (22)

3.5.1电源与集成芯片去藕 (22)

3.5.2隔离及电磁兼容设计 (22)

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24)

4.1 主程序框图 (24)

4.2 INT0中断服务程序 (25)

4.3 子程序设计 (25)

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然而传统燃油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废气,并加剧了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依赖。

在能源方面,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并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幅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汽车产量接近900万辆。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形势更为严峻,2007年中国原油消费总量约为3.5亿吨,其中净进口原油1.6亿吨,占原油消费总量的45.7%,能源大量进口危及到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国家能源安全。

在环境方面,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大气污染的42%来源于交通运输。据有关部门2002年统计,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足1%。汽车排出的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和形成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并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危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

由于电动汽车具有突出的环保方面的优势,使得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研究成为各国开发绿色汽车的主流。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可以用于发电的一切能源。因此使用电动汽车可以摆脱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使能源供给多样化,使能源的供给有保障。

1.2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性

电动汽车具有舒适干净、噪声低、不污染环境、操作简单可靠及使用费用低等优点,被称为绿色汽车。电动汽车技术则提供了对大气污染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它不产生尾气排放,运行时几乎不产生污染,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零污染汽车。

从汽车发展的历史来看电动汽车其实比燃油汽车还要早诞生几年,但受电池和驱动控制技术的局限,其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是以电池为动力的汽车,与燃油汽车有显著的区别。汽车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但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42%的环境污染是来源于燃油汽车的排放,80%的城市噪声是由交通工具产生的,当今世界石油储量日趋减少,而燃油汽车是消耗石油的大户!因而当今汽车工业发展势必寻求低噪声、零排放、综合利用能源的方向。

1.3电动汽车的基本机构

1.3.1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与技术概述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2]。

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来发动。在驱动汽车时有时使用12或24块电池,有时则需要更多。蓄电池供电给,照明系统,测量系统,驱动系统。

电动车技术特点:

●无污染,噪声低。

●能源效率高,多样化。

●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

●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

1.3.2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1、电源

电源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源是铅酸蓄电池,但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电池也在发展中。这些电源(电池)主要有钠硫电池、镍铬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飞轮电池等,新型电源的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驱动电动机

驱动电动机的作用是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上广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这种电机具有“软”的机械特性,与汽车的行驶特性非常相符。但直流电动机由于存在换向火花,比功率较小、效率较低,维护保养工作量大,随着电机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势必逐渐被直流无刷电动机(BLDCM)、开关磁阻电动机和交流异步电动机所取代。

3、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

电动机调速控制装置是为电动汽车的变速和方向变换等设置的,其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电压或电流,完成电动机的驱动转矩和旋转方向的控

制。

早期的电动汽车上,直流电动机的调速采用串接电阻或改变电动机磁场线圈的匝数来实现。因其调速是有级的,且会产生附加的能量消耗或使用电动机的结构复杂,现在已很少采用。目前电动汽车上应用较广泛的是晶闸管斩波调速,通过均匀地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控制电动机的电流,来实现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在电子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它也逐渐被其他电力晶体管(如GTO、MOSFET、BTR及IGBT等)斩波调速装置所取代。从技术的发展来看,伴随着新型驱动电机的应用,电动汽车的调速控制转变为直流逆变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驱动电动机的旋向变换控制中,直流电动机依靠接触器改变电枢或磁场的电流方向,实现电动机的旋向变换,这使得电路复杂、可靠性降低。当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时,电动机转向的改变只需变换磁场三相电流的相序即可,可使控制电路简化。此外,采用交流电动机及其变频调速控制技术,使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更加方便,控制电路更加简单。

4、传动装置

电动汽车传动装置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传给汽车的驱动轴,当采用电动轮驱动时,传动装置的多数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为电动机可以带负载启动,所以电动汽车上无需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离合器。因为驱动电机的旋向可以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变换,所以电动汽车无需内燃机汽车变速器中的倒档。当采用电动机无级调速控制时,电动汽车可以忽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在采用电动轮驱动时,电动汽车也可以省略传统内燃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差速器。

5、转向装置

专项装置是为实现汽车的转弯而设置的,由转向机、方向盘、转向机构和转向轮等组成。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控制力,通过转向机和转向机构使转向轮偏转一定的角度,实现汽车的转向。多数电动汽车为前轮转向,工业中用的电动叉车常常采用后轮转向。电动汽车的转向装置有机械转向、液压转向和液压助力转向等类型。

6、制动装置

电动汽车的制动装置同其他汽车一样,是为汽车减速或停车而设置的,通常由制动器及其操纵装置组成。在电动汽车上,一般还有电磁制动装置,它可以利用驱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发电运行,使减速制动时的能量转换成对蓄电池充电的电流,从而得到再生利用。

7、行驶装置

行驶装置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驱动力矩通过车轮变成对地面的作用力,驱动车轮行走。它同其他汽车的构成是相同的,由车轮、轮胎和悬架等组成。

8、工作装置

工作装置是工业用电动汽车为完成作业要求而专门设置的,如电动叉车的起升装置、门架、货叉等。货叉的起升和门架的倾斜通常由电动机驱动的液压系统完成[2]。

电动汽车的技术内容包括:

●驱动电池技术: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应具有比功率和比能量高,能满足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的要求:充电时间短、充电动循环多,以方便使用和保证寿命。

●电机技术:主要有四种电机:直流电机、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交流感应电机。要求重量轻、效率高、可靠性好。

●驱动系统控制与集成技术:多采用单片机和功率器件配合作为控制系统,功率器件主要使用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电池监视与管理系统技术。

●充电系统技术。

●电动汽车整车布置及匹配技术。

第2章基于单片机的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2.1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

在其它硬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控制系统决定着电动车的性能,相当于系统的神经中枢发出控制命令及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它的作用如下[3]。

1、提高电机和蓄电池的效率,节省能源。

2、保护电机及蓄电池。

3、降低电动车在受到破坏时的损伤程度。

4、保障使用者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本文设计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主控电路;以IR2131S为核心的驱动电路;功率逆变电路;位置信号处理电路、电流信号处理电路以及一些外围辅助电路。控制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电机的起动、换相、调速、制动等控制并实现对电机、电池的保护;驱动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利用IR2131S的自举技术驱动功率MOSFET 管控制电机电流;而外围辅助电路主要完成信号的采样、对电路的供电、发出报警信号等功能。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原理框图

直流电源通过MOSFET构成的逆变桥向BLDCM供电,单片机在新的采样周期到来时,先判断系统的状态,如是静止状态则用软件开环起

动,当达到一定速度后再切换到常规换相运行状态。“软启”的电控方案解决了零状态起步耗电大的问题,大幅度地提高了一次充电的续行里程。常规的换相运行是直接根据位置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进行换相控制,同时将电机速度反馈信号和手把给定的速度信号相减,得出偏差,经过控制算法得出控制量。再把控制量以PWM的形式输出给驱动电路,由驱动电路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就调节了电机的电流大小,从而调节电磁转矩;当电磁转矩和负载转矩平衡时,系统的速度便达到了给定。

2.2系统主要控制策略概述

2.2.1位置及电流检测信号处理单元

在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中,磁极位置的测定直接决定了控制效果的好坏。方波电流驱动无刷直流电机是借助于位置检测信号控制逆变器换流以达到在电机定子线圈中通以互差120°的方波电流才能正常运行[4]。

本系统采用霍尔元件式位置传感器来检测电机的位置信号。该传感器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是利用霍尔效应制成的。当霍尔元件按要求通以电流并置于外磁场中,即输出霍尔电势信号,当其不受外磁场作用时,其输出端无信号。对于两相导通星形三相六状态无刷直流电机,三个霍尔元件在空间彼此相隔120°电角度,永磁体的极弧宽为180°电角度。这样,当电机转子旋转时,三个霍尔元件便交替输出三个宽为180°电角度、相位互差120°电角的矩形波信号。这三路信号经过一定的整形措施后被送到单片机的数字I/0口,以确定相位信息。霍尔元件式位置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工作可靠,但对工作温度有一定要求,同时霍尔元件应靠近传感器的永磁体,否则输出信号电平太低,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在对性能和环境要求不是很高的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应用场合,大量使用霍尔元件式位置传感器[5]。

电流检测是系统电流环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电流检测有两种方案:

1、采用电流检测模块。现在电流检测模块种类很多,以霍尔器件为主,反应很灵敏;但是,对于直流无刷机的控制特点,至少需要检测两相电流,需要两组传感器,这样就使成本提高了。

2、采用一个分流电阻间接测流。在直流侧接相应阻值和瓦数的分流电阻,通过测量电阻上的电压,来测量直流回路的电流;然后检测三相绕组的相电压以确定采样的直流侧电流是哪一相的电流值。这种方案对于A/D转换的精度和软件数据处理有一定要求,但是造价很低,本系统采用第2套方案。

2.2.2速度调节及检测方案

本车采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可以通过改变电枢电路中的外串电阻或改

变加在电动机电枢上的电压来调速。改变电枢电压调速的方法有稳定性较好、调速范围大的优点。本系统利用开关驱动方式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通过脉宽调制(PWM )来控制电动机电枢电压,实现调速。

图2-2是对电机进行PWM 调速控制时的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波形。当开关管的栅极输入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有电压Us ,t 1秒后,栅极输入变为低电平,开关管截止,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为0,t 2秒后,栅极输入重新变为高电平,开关管的动作重复前面的过程

[14]。

Uo

Um

图2-2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电动机电枢绕组两端的电压平均值u 0为:

u u t t t u t u s s

s T α==++=*0*1

2110

(2-1) 式中占空比α表示了在一个周期T 里,开关管导通的时间与周期的比值,α变化范围为0~1之间。所以当电源电压Us 不变时,电枢的端电压的平均值U 0取决于占空比的大小,改变α值就可改变端电压的平均值,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本系统利用A VR 单片机的PWM 口,通过软件编程改变占空比的大小控制电机调速。

最简单的调速系统为开环调速系统,但它的调速精度太低,不适用于电动车的调速系统。为了保证调速精度,本系统采用图2-3的电流、速度双闭环控制方案。这种控制方式把速度调节器作为主调节器,电流调节器作为辅助调节器。速度给n *与速度反馈n f 送给速度调节器(SR ),速度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信号的参考值i ref ,与电流信号的反馈值i f 一起送至电

流调节器(CR ),电流调节器的输出为电压参考值U*。与给定载波比较后,形成PWM 调制波,控制逆变器的实际输出电压。

图2-3无刷直流电机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

双闭环调速的特点是速度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给定来控制电机的转矩和电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给定速度与实际速度的差额及时控制电机的转矩,在速度差值比较大时电机转矩大,速度变化快,以便尽快地把电机转速拉向给定值,在转速接近给定值时,又能使转矩自动减小,这样可避免过大的超调,以利于调速过程的快速性。

本系统电流调节器用PI 调节器,速度调节器为改进的PI 调节器。数字PI 控制是普遍采用的一种过程控制算法,P 是指比例项(Proportional ),I 是指积分项(Integral ),基本的PI 控制算法有位置型和增量型两种。

位置型PI 算法的表达式是:

])(1)([)(10?+=dt t e Ti

t e Kp t u (2-2) 其中)(t e 是输入,)(t u 起控制作用,Kp 为比例系数,Ti 为积分时间常数。

增量型算法表达式是:

)()()(2

1T kT e kT kT u q q -+=? (2-3) 其中Kp Ti

T Kp q q -=+

=21)1(;。 它们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相比位置型算法,增量式算法有很大的优点:

1、控制器只输出增量,所以由误动作造成的影响比较小。

2、手动一自动切换的冲击小。

3、式中不需要累加,增量只与最近的两次采样有关,容易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且消除了当偏差存在时产生饱和的危险。

所以,本系统电流调节器采用增量式PI 控制。其中采样周期的选取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采样过程对保真度的影响,根据香农(Shannon )采样定理,采用频率至少为低通信号频谱最高频率的2倍。

2、采样周期的大小和控制器的性能要求的影响,采样频率的提高必然要求控制器有足够快的运算速度,以满足在两次采样数据之间完成必须的处理计算。

3、采样周期和主电路的功率器件的承受能力有关,高的采样频率必然要求高的PWM 频率,一方面,PWM 频率越高,输出波形越理想,但另一方面,功率器件消耗的功率也越高,引起发热、散热的问题,另外,高的PWM 频率可能使电磁辐射更加严重。

综上各因素,考虑到使PWM 频率在人耳敏感的频率范围(300Hz ~4kHz )外,在本系统中,电流环采样频率定为5kHz ,就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对于速度环的控制本系统根据A VR 单片机逻辑判断能力强、编程灵活的特点采用改进的PI 算法一积分分离PI 算法来实现。

该算法的表达式为:

??

???>≤?++-=-=?0)()(0)(),()()()()

()(E kT e kT Kpe E kT e kT e Kp kT Kte T kT u kT u T kT e kT e , (2-4) 积分分离算法要设置积分分离阀0E ,0)(E kT e ≤时,采用PI 控制,可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当0)(E kT e >时,也即偏差较大时,采用PI 控制可使超调量大为降低。

还有一种神经元自适应PI 算法也是近些年来应用较多的控制算法,其表达式为:

∑==?2

1)()()(i kT xi k wi K kT u (2-5)

)21)((,=i k wi 为对应与)(kT xi 的加权系数,K (>0)为神经元比例系数。

该控制器是通过对加权系数的调整来实现自适应、自组织功能的,加权系数的调整采用有监督的Hebb 学习规则。

电机的转速是双闭环系统的一个重要反馈量,如果安装测速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无疑会增加系统的硬件投资和整个系统的体积。所以在本系统中将利用转子位置传感器所产生的脉冲信号来反映电机的转速。经过上拉、滤波后的脉冲信号如图2-4所示。它们是脉宽为180度,相位上互差120度的方波信号。对其中的任一位置传感器而言,电动机每转能产生P 个方

波脉冲,P 为电动机的极对数,显然这种方波脉冲的频率是正比于电机转速的。

H1

H3

H2

0° 60° 120° 180° 240°

300°转子位置(电角度)

100 110 010 011 001 101 100 110 010 011 001 101 360°

图2-4三相位置信号

2.2.3 起动与换相控制方案

无刷直流电机的反电动势大小和电机的转速成正比,在电机静止时电动势为零,没有换相信号,电机不能自起动。有些文献提出了一些附加电路来控制起动的方案。这样就增加了系统成本且使系统复杂化。而本文基于A VR 单片机的起动控制策略无需附加任何电路,由软件程序控制正常起动,体现“硬件软化”的设计思想。

软起动控制策略为:先由程序控制给任意两相定子绕组通电而另一相关断,则电机定子合成磁势轴线在空间有一确定方向,把转子磁极拖到与其重合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即可确定转子的初始位置。然后按照电机旋转方向的换相顺序由程序控制给相应绕组馈电,使电机起动。期间不进行位置检测,换相时间间隔由软件延时控制,且该时间间隔不变,程序控制PWM 波占空比逐渐增大以提高电压,因此这是一种恒频升压的起动方式。

开环起动过程持续一个换相周期后,电机己经具有一定的速度,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到转子的位置,此时就跳出开环起动过程,进入由位置检测信号控制电机换相的自控式运行状态。首先找出三个转子位置传感器信号H1,H2, H3的状态与六只功率管导通之间的关系,以表格形式存放在单片机的EEPROM 中,如表2-1所示。这样单片机只需根据来自位置信号输入口的状态,查表即可决定下个时刻管子的导通顺序,从而控制

电机的换相。

表2-1换相表

2.2.4蓄电池检测方案

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测蓄电池的容量情况将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方便,它能提供蓄电池的电能大约能够使车辆行驶多少里程,蓄电池是否需要充电等信息。蓄电池的总容量通常以充足电后,放电至其端电压达到规定值时所释放出的总电量来表示。当蓄电池以恒定电流放电时,它的容量等于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的乘积:

Q=I d T d (2-6) 式中Q的单位为(A·h)。如果放电电流不是一个恒定的常数,蓄电池的容量为不同的放电电流与相应时间的乘积之和:

Q=I d1T d1+I d2T d2+I dn T dn (2-7) 由于蓄电池的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长时间的使用,反复的充放电,一些蓄电池的容量将逐渐减小,因此要准确测量蓄电池的容量比较困难。

本方案利用蓄电池端电压与容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来监测蓄电池的容量。蓄电池的电势是指蓄电池在开路时的端电压,由于蓄电池内阻r的存在,当蓄电池两端接上负载R时,内阻上就会产生压降,此时蓄电池的端电压不是电势E,而是:

U=E-Ir (2-8) 而蓄电池的内阻与蓄电池的容量成反比,在充电过程中,内阻逐渐减小,在放电过程中增加,通过实验的办法可测出蓄电池的容量与端电压的关系,并建立表格存于单片机的EEPROM中。实际运行中,就可利用软件让单片机对蓄电池端电压U进行测量、处理再和EEPROM中的数据进

行比较得出容量的信息。这样的实时监测系统对蓄电池的保护、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意义。

2.2.5驱动、逆变电路控制方案

驱动、逆变电路是主控芯片与被控电机之间联系的纽带,其传输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开关速度快、高频特性好、输入阻抗高、驱动功率小、热稳定性优良、无二次击穿问题、安全工作区宽和跨导线性度高等显著特点,因而在各类中小功率开关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控制系统中就采用了MOSFET组成逆变器的变换电路。由于半桥逆变器的控制比较复杂,需要六组控制信号,电机三相绕组的工作也相对独立,必须对三相电流分别控制。而全桥逆变器的控制比较简单,只需三组独立控制信号,且任一时刻导通的两相电流相等,只要对其中一相电流进行控制,另外一相电流也得到了控制。因此本方案采用全桥逆变电路来控制各相位的导通[6]。

逆变器的驱动形式主要有三种:双极性PWM、单极性PWM和倍频PWM 。双极性PWM控制模式下,逆变器在任意时刻每一相桥臂中的上管与下管均处于PWM调制状态,上下管开关状态同步互补。为了避免在开关过程中桥臂出现直通短路,同一桥臂上下管切换期间需要嵌入死区,即两者同时处于断开状态。且由于上、下管均需要调制,双极性PWM开关损耗相对较高。单极性PWM则仅对逆变器上半桥或下半桥进行PWM 调制。从单个桥臂来看,其上桥臂处于PWM状态时,对应下桥臂断开,反之亦然。

基于同样的PWM调制频率,采用倍频型PWM则可以获得两倍于前两种PWM方式的压调制频率,可以进一步减小逆变器开关调制所对应的电流纹波。但对单片机的处理速度要求较高。

综上分析,本文针对电动汽车应用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控制采用单极性PWM实现[7]。

2.2.6故障检测与系统保护

本系统设置了过压、欠压、过流及功率器件的保护等保护环节,并根据简单可靠原则设计了具体的保护电路。过压和欠压保护主要是针对蓄电池设置的,在运行过程中,电池的稳定性对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对蓄电池特性分析得知,当端电压下降到其终止电压时,必须停止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因此,要在蓄电池正极与地之间串上分压电阻,然后进行A/D 采样,单片机根据采样结果判断电池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生过压或欠压,立即发出警报,并切断电源以保护电池。以下是功率MOSFET的保护措施[8]。

1、静电击穿的防护功率MOSFET输入阻抗极高,在高静电场情况

下,电荷难以泄漏,容易使栅极绝缘薄氧化层击穿,造成栅一源短路,或因功率太大使栅极引线断开造成栅极或源极开路。因此,在电路中,要保证栅源间外施电压不要超过规定限制:而且在取用、搬运、焊接等过程中人体尽量不要直接接触MOS 管,因为在干燥环境下活动的人体电位可高达几千伏甚至上万伏,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对器件造成永久性损坏。

2、过电压保护由于栅源阻抗很高,漏一源间电压突然增加会通过极间电容藕合到栅极,使栅极绝缘击穿。若为正向栅一源电压增加,还会引起误导通。为此应在栅源间并联电阻或齐那二极管(约20V ),绝对不允许开路。而漏一源之间也要外加保护电路以防止开关过程中因电压的突变而产生的漏极尖峰电压损坏管子。可以采取齐那二极管钳位、二极管RC 钳位或RC 缓冲电路等保护措施。另外,当电机因意外突然停转时,电机绕组会产生瞬间的反向高压,损坏功率管。如在系统直流母线上并联一只高耐压电容,在意外停机时,母线上产生的瞬间高压会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而得到抑制。

3、过电流保护由于负载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以致超过器件的额定漏极峰值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主回路的电流采样电阻能迅速的将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单片机内部的A /D 转换反映到电流调节环,要求系统能在微秒级的时间内将MOS 管关断,这就需要选用的单片机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过流保护电路如图2-5所示。

B

图2-5过电流保护电路图 2.3 核心控制器件的选择

基于以上对控制策略的分析与研究,本系统是一个要求高速、高效、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要由一个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控制器来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希望其价位适宜,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研究成果向产品化发展。因此,单片机的选型十分重要。

单片机概述如下: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简称单片机,因其

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传感器设计报告)

钦州学院 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设计报告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 院系 专业 学生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单位 指导教师姓名 X年X月

前言 (3) 一、总体方案设计 (3) 二、无线收发模块 (4) 2.1 方案选择 (4) 2.2 无线模块NRF905/NRF24L01比较 (4) 2.3 NRF24L01简介 (4) 三、报警电路模块 (6) 3.1 蜂鸣器 (6) 3.2 扬声器 (6) 四、信号触发模块 (6) 4.1振动传感器 (6) 五、控制模块 (7) 5.1控制单元--STC15L2K08S2 (7) 六、总体结构工作原理框图 (8) 七、技术难点 (8) 八、附件 (9) 8.1 遥控器电路PCB图和实物图 (9) 8.1主控电路PCB图和实物图 (10) 8.3主控电路--main.c程序 (12)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车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并且电动车以电为能源,无废气排放,不污染环境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就在电动车进入千家万户的同时,其失盗率也连连攀升,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解决广大电动车使用者的后顾之忧,现设计一套基于单片机的关于电动车用无线防盗报警器的系统,给广大使用者装上一把“安心锁”。 一、总体方案设计 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的总体方案设计是根据其功能和设计要求,从全局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而进行整体方面的设计。系统主要分为无线收发模块、信号触发模块、报警电路模块、控制模块,框图如下: 无线收发 模块 信号触发 模块报警电路模块 控制模块 (单片机) 图1-1 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总框图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传 统的内燃机汽车消耗石油,排出大量废气,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纯电 动汽车由于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科 技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地革新与突破,逐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 供了有利的帮助,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潜力股,逐步取代传统汽车变为可能。本文 从汽车结构出发,结合整车信息传输过程,设计了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清洁无污染、驱动能源多样化、能 量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作为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中心枢纽,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控 制信息传递、整车能量管理、上下电控制、车辆部件控制和错误诊断及处理、车 辆安全监控等功能。国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产品开发中,积极推行整车 控制系统架构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硬件电路和底层驱动软件,整车厂只需要开发核心应用软件,有利的推动了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 各大汽车厂商基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但是对核 心电子元器件、开发环境的严重依赖,所以导致了整车控制器的国产化水平较低。本文以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动汽车应有的结构和特性,对 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展开研究。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 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整车 通信网络以及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等组成。首先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启动、踏板等传感器信号以及与电机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整车的实时数据,然后整车控制器通过所有当前数据对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行 驶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进入不同的工况与运行模式,对电机控制系统或制动系统 发出操控命令,并接受各子控制器做出的反馈。 保障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并对各个子控制器进行控制管理的整车控制器,属于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整车控制器实时地接收传感器传 输的数据和驾驶操作指令,依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做出工况与模式的判断,实现实 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参数或者控制车辆的上下电,以整车控制器为中心通信节 点的整车通信网络,实现了数据快速、可靠的传递。 (二)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复合电源的结构设计,选择了超级电容与DC/DC串联的结构,双向DC/DC跟 踪动力电池电压来调整超级电容电压,使两者电压相匹配。为了车辆驾驶运行安全,同时为了更好地使超级电容吸收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在复合电源系 统中动力电池与一组由IGBT组成双向可控开关,防止了纯电动汽车处于再生制动状态时,动力电池继续供电,降低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效率。 整车CAN通信网络设计,由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双向DC/DC控制器以及汽车组合仪表等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组成 了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的整车通信网络。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匹配设计.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匹配设计 目录 1 概述 (1) 2 世界电动汽车发展史 (2) 3 电驱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5) 3.1电驱动系统结构 (5) 3.2电机的基本性能要求 (6) 4 电动汽车基本参数参数确定 (7) 4.1电动汽车基本参数要求 (7) 4.2 动力性指标 (7) 5 电机参数设计 (7) 5.1 以最高车速确定电机额定功率 (7) 5.2 根据要求车速的爬坡度计算 (8) 5.3 根据最大爬坡度确定电机的额定功率 (9) 5.4 根据额定功率来确定电机的最大功率 (9) 5.5 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的选择 (9) 6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设计 (10) 7 电机的种类与性能分析 (11) 7.1 直流电动机 (11) 7.2交流三相感应电动机 (11)

7.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11) 7.4 开关磁阻电动机 (12) 8 电机的选择 (13) 9 电机其他选择与设计 (15) 9.1 电机形状位置设计 (15) 9.2 电机冷却设计 (15) 10 总结与展望 (17) 10.1 总结 (17) 10.2 问题与展望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概述 汽车工业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展现出了其双刃剑的另一面,它将能源与环境问题推到了日益尴尬的处境。“能源、环境和安全”成为了21世纪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3大主题。其中,能源与环境问题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制约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所在,更成为重中之重。电动汽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能源,而电能具有来源广、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电动汽车被公认为21世纪重要的交通工具。 电动汽车是指汽车行驶的动力全部或部分来自电机驱动系统的汽车,它主要以动力电池组为车载能量源,是涉及机械、电子、电力、微机控制等多学科的高科技技术产品。按照汽车行驶动力来源的不同,一般将电动汽车划分为纯电动汽车(Pure Electric Vehicle,P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4种基本类型。 自1881年法国电气工程师Gustave Trouve制造出首辆电动汽车开始,电动汽车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几个发展阶段,其中的决定因素就是动力电池技术和人们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时间:2011-05-01 22:47:54 来源:作者: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该单片机最小系统具有的功能: (1)具有2位LED数码管显示功能。 (2)具有八路发光二极管显示各种流水灯。 (3)可以完成各种奏乐,报警等发声音类实验。 (4)具有复位功能。 功能分析 (1)两位LED数码管显示功能,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的P0口接两个数码管来现这个功能;(2)八路发光二极管显示可以利用P1口接八个发光二极管实现这个功能; (3)各种奏乐、报警等发声功能可以采用P2.0这个引脚接一蜂鸣器来实现。 (4)利用单片机的第9脚可以设计成复位系统,我们采用按键复位;利用单片机的18、19脚可以设计成时钟电路,我们利用单片机的内部振荡方式设计的。 设计框图 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本系统的功能,和单片机的工作条件,我们设计出下面的电路图。

元件清单的确定: 数码管:共阴极2只(分立) 电解电容:10UF的一只 30PF的电容2只 220欧的电阻9只 4.7K的电阻一只 1.2K的电阻一只 4.7K的排阻一只, 12MHZ的晶振一只 有源5V蜂名器一只 AT89S51单片机一片 常开按钮开关1只 紧锁座一只(方便芯取下来的,绿色的) 发光二极管(5MM红色)8只 万能板电路版15*17CM S8550三极管一只 4.5V电池盒一只,导线若干。七、硬件电路的焊接 按照原理图把上面的元件焊接好,详细步骤省略。 相关程序编写 针对上面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出本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详细功能:(1)、第一个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1”。 (2)、第二个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2”。 (3)、依次类推到第八个发光二极管点亮,同时数码管显示“8”。以上出现的是流水灯的效果 (4)、所有的发光二极管灭了,同时数码管现实“0”。

基于51单片机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数字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发出控制信息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信息发送到LED进行显示。本系统可以实现多路温度信号采集与显示,可以使用按键来设置温度限定值,通过进行温度数据的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达到控制蜂鸣器和继电器的目的。 我所采用的控制芯片为AT89c51,此芯片功能较为强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对芯片的外围扩展,来达到对某一车间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功能。 关键词:温度多路温度采集驱动电路 正文: 1、温度控制器电路设计 本电路由89C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ADC0809、窜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数码管、和LED显示电路等组成。由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将其电压值送入ADC0809的IN0通道进行模数转换,转换所得的数字量由数据端D7-D0输出到89C51的P0口,经软件处理后将测量的温度值经单片机的RXD端窜行输出到74LS164,经74LS164 窜并转换后,输出到数码管的7个显示段,用数字形式显示出当前的温度值。89C51的P2.0、P2.1、P2.2分别接入ADC0809通道地址选择端A、B、C,因此ADC0809的IN0通道的地址为F0FFH。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由p1.0输出,4个LED为状态指示,其中,LED1为输出驱动指示,LED2为温度正常指示,LED3为高于上限温度指示,LED4为低于下限温度指示。当温度高于上限温度值时,有p1.0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外设电路工作,同时LED1亮、LED2灭、LED3亮、LED4灭。外设电路工作后,温度下降,当温度降到正常温度后,LED1亮、LED2亮、LED3灭、LED4灭。温度继续下降,当温度降到下限温度值时,p1.0信号停止输出,外设电路停止工作,同时LED1灭、LED2灭、LED3灭、LED4亮。当外设电路停止工作后,温度开始上升,接着进行下一工作周期。 2、温度控制器程序设计 本软件系统有1个主程序,6个子程序组成。6个子程序为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温度采集及模数转换子程序ADCON、温度计算子程序CALCU、驱动控制子程序DRVCON、十进制转换子程序METRICCON 及数码管显示子程序DISP。 (1)主程序 主程序进行系统初始化操作,主要是进行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 (2)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 应用定时计数器0中断的目的是进行定时采样,消除数码管温度显示的闪烁现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时间调整。每当定时时间到,调用温度采集机模数转换子程序ADCON,得到一个温度样本,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传送给89C51单片机,然后在调用温度计算子程序CALCU,驱动控制子程序DRVCON,十进制转换子程序MERTRICCON,温度数码显示子程序DISP。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报告

51单片机最小系统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单片机原理,即单片机的各引脚功能、特殊功能寄存器、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和通信方式等; 2).了解指令系统,各指令的功能; 3).学习电路原理设计,PC板设计以及编排; 2.方案设计: 1).最小系统部分的设计能够用于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运行一些简单的程序。此部分主要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USB 接口设计等; 2).扩展电路的设计对于51最小系统CPU芯片等在芯片出厂时不可能让片内存储器的大小满足所有功能的要求,如果将片内存储器做太大,必然造成芯片成本的提高。所以合适的外部RAM、液晶、外部中断和串行接口电路设计等。 3.任务: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1)CPU选择:STC15W4K系列 选择原因:a.宽电压(2.5V-5.5V) b. 大容量4K字节SRAM和多组并行端口 c.16/32/56/61/63.5字节多选Flash程序储存器以及普通定时、计数器T0-T4外部管脚可掉电唤醒。 d.内置高精准时钟(5-28MHz任意设置)和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

e.看门狗、对外输出时钟及复位 2).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以UPU为核心器件,并利用外存储器对最小系统电路进行扩展。在介绍CPU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指导,开展出51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最小系统部分的设计能够用于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运行一些简单的程序。此部分主要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中断系统,USB 接口的设计和相对扩展等。 4.外围器件选择及说明: 1).外部RAM:IS62C256AL。ISSI的IS62C256AL是一个32Kx8位字长的低功耗CMOS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IS62C256AL采用ISSI公司的高性能,低功耗CMOS工艺制造。 当/CE处于高电平(未选中)时,IS62C256AL进入待机模式。在此CMOS 输入标准的待机模式下,功耗低至150 μW(典型值)。 使用IS62C256AL的低触发片选引脚(/CE)和低触发输出使能引脚(/OE),可以轻松实现存储器扩展。低触发写入使能引脚(/WE)将完全控制存储器的写入和读取。 IS62C256AL在引脚上完全兼容其他32Kx8的塑料SOP或TSOP1封装的SRAM。 2).USB接口。接收、传送数据。 3).USB转串口芯片:CH340G。支持USB1.1或者USB2.0/USB3.0通信.具有仿真接口,可以升级外围串口设备,支持常用的MODE联络信号、STC全系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设计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设计

摘要 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利用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 本课题以电动汽车他励电机控制器为例,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加、减速,起、制动等基本功能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处理。以开发出高可靠性、高性能指标、低成本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为目的。主要包括硬件电路板的设计,以及驱动系统的软件部分的仿真调试。 在驱动系统硬件设计中,这里主控制芯片采用ATMEL公司的ATmega64芯片。功率模块采用多MOSFET并联的方 37

式,有效的节约了成本。电源模块采用基于UC3842的开关电源电路。选用IR 公司的IR2110作为驱动芯片,高端输出驱动电流可到1.9A,低端输出驱动电流可到2.3A,能够提供7个MOSFET并联时驱动电流。对于电流检测模块,本文没有采用电流传感器或者是康铜丝,而是采用了一种基于MOSFET管压降的电流检测电路,这种方式即节约了成本也保证了检测精度。 驱动系统的软件设计中,主要实现的功能为:开关量的检测处理,故障检测,串口通讯,励磁、电枢控制,报警功能等。针对他励电机电动汽车的控制特性,提出了节能控制算法和最大转矩控制算法,用于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 他励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能够很 37

好的运行在电动汽车上,性能可靠、结构简 单,并且节约了成本,使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大大提高,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 关键词:电动汽车,ATmega64,他励直流电机,PID模糊控制 37

电动自行车驱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1、概述 (1) 1.1 电动自行车驱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意义 (1) 1.2 研究现状综述 (1) 1.3 研究方法 (2) 1.3.1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2) 1.3.2直流调速系统实现方式 (3) 2、系统总体方案论证 (4) 2.1 系统方案比较与选择 (4) 2.2 系统方案描述 (4) 3、硬件电路的模块设计 (5) 3.1控制电路设计 (5) 3.2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6) 3.3驱动电路方案及参数描述 (7) 3.3.1 IR2110驱动电路中IGBT抗干扰设计 (8) 3.3.2 IR2110功率驱动介绍 (9) 3.3.3 H桥驱动电路原理 (10) 3.4 稳压电源设计 (10) 3.5 光电测速电路 (11) 4、系统软件设计 (12) 4.1电动机驱动和速度控制程序设计 (13) 4.2PWM调速与测速程序设计 (15) 4.2.1 PCA捕获模式 (15) 4.2.2 PCA脉宽调节模式 (16) 4.2.3 PWM调制信号接收模块 (17) 5.系统调试 (19) 6、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 (22) 附录1 原理图 (23) 附录2 PCB图 (24) 附录3 程序清单 (25) 1、定时器程序 (25) 2、延时程序 (26) 3、LCD显示程序 (26) 4、PWM程序 (30) 5、电动机调速程序 (32) 6、主程序 (35)

电动自行车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1、概 述 1.1 研究现状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直流电机传动经历了重大的技术、装备变革。整流器的更新换代,以晶闸管整流装置取代了习用已久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及水银整流装置使直流电气传动完成了一次大的跃进[1]。同时,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及低成本成为控制的电路的发展方向。使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大幅提高,应用围不断扩大。直流调速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化、完善化、系列化、标准化,在可逆脉宽调速、高精度的电气传动领域中仍然难以替代[1]。 早期直流传动的控制系统采用模拟分离器件构成,由于模拟器件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存在温漂、零漂电压,构成系统的器件较多,使得模拟直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精度及可靠性较低[2]。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已经广泛使用于直流传动系统,实现了全数字化控制。由于微处理器以数字信号工作,控制手段灵活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全数字直流调速控制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比模拟直流调速系统大大提高。直流传动控制采用微处理器实现全数字化,使直流调速系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使整个调速系统的数字化程度,智能化程度有很大改观;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使调速系统在结构上简单化,可靠性提高,操作维护变得简捷,电机稳态运行时转速精度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自主的全数字化直流调速控制装置生产商,而国外先进的控制器价格昂贵,且技术转让受限,为此研究及更好的使用国外先进的控制器,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字化直流电机调速装置的优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重大的经济价值。 1.2 研究方法 1.2.1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直流电动机根据励磁方式不同,直流电动机分为自励和他励两种类型。不同励磁方式的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曲线有所不同。但是对于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有以下公式: T C C R C U n c r c φ φ内-= 其中:U —电压;R —励磁绕组本身的电阻;f —每极磁通(Wb);Cc —电势常数;Cr —转矩常量[3]。由上式可知,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既可采用电枢控制法,也可采用磁场控制法。磁场控制法控制磁通,其控制功率虽然较小,但低速时受到磁极饱和的限制,高速时受到换向火花和换向器结构强度的限制[4],而且由

跟我学51单片机(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与IO输出控制

跟我学51单片机(一):单片机最小系统组成与I/O输出控制 1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很多初学者在学习单片机技术开发的时候往往一头雾水,不知何从下手。为此,笔者结合自己使用单片机多年的经验,特意设计了单片机开发所需的Stud y-c 整机和硬件套件,并结合套件精心编写了单片机从入门到精通系列教程。通过讲述单片机原理、电路设计、应用开发软件工具、编写实验实例让读者全面接触单片机技术。教程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力求完整、实用、趣味并存,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单片机软硬件综合设计水平。 一、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向大家介绍51 系列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实现并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对单片机IO 口的输出控制。以点亮外部连接的LED(发光二极管)为例,简要的介绍单片机的原理、最小系统的组成,并通过简单的C51 程序设计来讲述编译软件Keil的使用并下载Hex 文件烧写单片机。 二、原理简介 在了解原理之前,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单片机,单片机有什么用?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给出一个被大家都认可的概念,那到底什么是单片机呢?普遍来说,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是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CPU(中央处理器)、RAM (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定时器/ 计数器和多种功能的I/O(输入/ 输出)接口等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部件,从而可以完成复杂的运算、逻辑控制、通信等功能。在这里,我们没必要去找到明确的概念来解析什么是单片机,特别在使用C 语言编写程序的时,不用太多的去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行原理等。从应用的角度来说,通过从简单的程序入手,慢慢的熟悉然后逐步深入精通单片机。 在简单了解了什么是单片机之后,然后我们来构建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就是让单片机能正常工作并发挥其功能时所必须的组成部分,也可理解为是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51 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输入/ 输出设备等(见图1)。

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设计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摘要 本论文课题是开发设计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自行车无线防盗报警器。通过市场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论证了本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中主要论述了该无线防盗报警器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过程。设计从总体方案的设计入手,对无线收发模块、信号触发模块、报警电路模块等进行了相关的分析、选择及最终方案的确定;使用Protel软件绘制出该设计的最终方案的电路图,通过Protel电路图清晰地表达出该设计各个工作模块电器元件的连接情况,并通过protel电路图生成PCB图,为PCB电路板的焊接奠定基础,根据Protel电路图连接电路并进行硬件调试;使用Pro|E软件对产品的外观进行了设计。 本设计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弹簧开关作信号触发,远距离无线收发模块作信号传输,扬声器(或蜂鸣器)作报警装置。当单片机收到无线收发模块发出的预警信号后,进入预警状态,并当弹簧开关在收到外界振动影响后,接通电路,以使报警器报警,以此来威慑犯罪分子,达到保护电动自行车的目的。 本课题开发设计的电动车无线防盗报警器体积小、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成本低、生产率高、实用性强,适用于千千万万电动车使用者。 关键词单片机;无线收发模块;弹簧开关;防盗报警器;扬声器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he electric bicycle SCM of wireless anti-theft alarm based on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Through market research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demonstrat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esign . In the major expositions of the wireless anti-theft alarm for the detailed design of each module process . Design from starting with the design of the overall plan, carrying out the relevant analysis about the radio transceiver modules, signal trigger module, alarm circuit module , selection and exterminating the final package; Protel software is used to map out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circuit, Through the Protel clearly show the work of various electrical components connecting module, and generate PCB by Protel circuit plan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welding the PCB circuit boards , according to the Protel circuit ,connecting circuits and hardware debug; products Appearance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Pro | E software . The design is used as a control unit SCM, spring switch to trigger signal,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s for long-distance signal transmission, speakers (or buzzer) for the alarm device. When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SCM received a warning signal, go into the early warning status , and when the spring switch vibration impact of the receipt of the outside world, connected to circuit , to enable the alarm warning, in order to deter crime Element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electric bicycles. The topic of electric vehicl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wireless anti-theft alarm system are small, compact,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low cost, high productivity, practical, applied to millions of users of electric vehicles. Keywords SCM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Spring switch Anti-theft Alarm System Loudspeakers

(完整word版)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0 引言 在现代的各种工业生产中 ,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温度控制系统。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所阐述的就是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本温控系统可应用于温度范围30℃到96℃。 1 设计任务、要求和技术指标 1.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在一定范围(30℃到96℃)内自动调节温度,使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30℃到96℃)内。 1.2要求 (1)利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要求检测电路尽可能简单。 (2)当液位低于某一值时,停止加热。 (3)用AD转换器把采集到的模拟温度值送入单片机。 (4)无竞争-冒险,无抖动。 1.3技术指标 (1)温度显示误差不超过1℃。 (2)温度显示范围为0℃—99℃。 (3)程序部分用PID算法实现温度自动控制。 (4)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 2 方案分析与论证 2.1主控系统分析与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AT89C51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其引脚图如图1所示。 2.2显示系统分析与论证 显示模块主要用于显示时间,由于显示范围为0~99℃,因此可采用两个共阴的数码管作为显示元件。在显示驱动电路中拟订了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采用静态显示的方案 采用三片移位寄存器74LS164作为显示电路,其优点在于占用主控系统的I/O口少,编程简单且静态显示的内容无闪烁,但电路消耗的电流较大。 方案二:采用动态显示的方案 由单片机的I/O口直接带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占用资源少,动态控制节省了驱动芯片的成本,节省了电 ,但编程比较复杂,亮度不如静态的好。 由于对电路的功耗要求不大,因此就在尽量节省I/O口线的前提下选用方案一的静态显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详解)设计报告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针对具体应用对象特点的软件结合,以作完善。 本次课程设计包括STC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包括复位和时钟电路)还有蜂鸣器电路、LED电路和RS232串口电路以及用于扩展功能的四排与I/O端口相连的插孔。利用Protel电路设计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PCB布线,借此巩固单片机应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及学会工程软件protel的使用。 关键词:最小系统,I/O端口,STC89C51, PCB

Abstract Recent years, with the penetration of computers in the social sphere, SCM applications are constantly deepening, while driving traditional control detects the rapidly growing updated. In the real-time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of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the microcontroller is often used as a core component, only the microcontroller knowledge is not enoug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ecific hardware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application-specific software features object combine to make perfect . The curriculum includes the SCM STC89C51 minimum system (including reset and clock circuit) and the buzzer circuit, eight digital tube display circuit, RS232 serial port circuitry, and used to extend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four rows with the I / O ports are connected jack. Protel circuit design software for the use of schematic design, PCB layout, thereby consolidating microcontroller applications, analog circuits, digital circuits courses and learn to use engineering software Protel. Keyword:minimum system,I/O Port, STC89C51, PCB

电动车防盗系统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电动车防盗系统设计 院(系部)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9 年06月2日

摘要 电动车具有环保,快捷,方便的优良特点。随着电动车的普及,防盗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很好地解决防盗问题,应用新技术对防盗系统的设计非常必要。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振动传感器以及GSM短信模块组成,借助最可靠、最成熟的GSM移动网络,以最直观的中文短消息形式,直接把电动车的遇险情况反映到车主的手机屏幕上,以便车主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从而进行必要的防范。它主要是采用振动传感器进行检测,把感应到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单片机是该系统的主要部件,通过GSM模块发送信息。该基于GSM模块的电动车防盗系统较之以往传统的防盗系统有很多优点。首先,本防盗系统报警准确,误报率低,避免车主不必要的担心;其次,本防盗系统无噪音,避免了传统报警器报警声不断,吵人,扰民的情况;再次,本防盗系统借助的是最可靠、最成熟的GSM移动网络,由于GSM 全球无线移动通讯网络信号覆盖面积广,真正实现了低价优质的超远距离方便、灵活的智能无线控制及报警,解决了固定电话或有线宽带网络有线报警的局限性。 关键词:单片机; GSM模块; 振动传感器; 防盗。 Abstract The fine features of electric bicycle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fficient, convenient.With the popularity of electric bicycle, security issues become more grave. In order to solve security issues,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on the design of anti-theft system has become very necessary.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pressure sensors and GSM modem. It uses the most reliable, most mature GSM mobile network, in order to tell the state of electric bicycle to

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心脏,也是电动汽车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直接决定电动汽车的性能,本文根据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理论,结合电动汽车的实际要求,研究设计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矢量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转子磁场定向的两个直流分量并分别加以控制,从而实现异步电动机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已达到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效果。最后,在Matlab环境中建立了仿真系统,验证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原理应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ABSTRACT Driving system is the heart of EV and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vehicle that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V directly.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technique、the method of induction motor drive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factual requirement of EV, the speed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was designed in this article. By transforming coordinate, the stator current is decomposing two DC parts which orientated as the rotator magnetic field and controlled respectively, So magnetic flux and torque are decoupled. It controls the asynchronous motor as a synchronous way. Finally, intim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Matlab to validate these control arithmetic. The system proved its enormous practical valu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EV; Drive system; Induction motor; speed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一引言 (2) 二概要设计 (2) 2.1 设计思路 (2) 2.2总体设计框图 (2) 三硬件设计 (3) 3.1LED循环电路设计 (3) 3.1.1 89cs51单片机概述 (3) 3.1.2 LED循环说明 (5) 3.2 倒计时显示电路 (5) 3.2.1 74LS164芯片 (5) 3.2.2 共阴极数码显示管 (6) 3.2.3 倒计时电路 (6) 3.2.4 急通车电路 (7) 四软件按设计 (7) 4.1 程序流程图: (7) 4.2 LED红绿灯显示 (8) 4.3倒计时显示 (9) 4.4 急通车控制 (9) 4.5程序代码 (9) 五总结 (9) 参考文献 (9) 附录一: (9) 附录二: (10)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市交通得以有效管理,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交通灯控制系统由80C51单片机、键盘、LED 显示、交通灯延时组成。系统除具有基本交通灯功能外,还具有时间设置、LED信息显示功能,市交通实现有效控制。 关键词:交通灯,单片机,自动控制 一引言 当今,红绿灯安装在个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个技术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般手势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会议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它由红绿两以旋转方式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1869年1月2日,煤气灯爆炸,是警察受伤,遂被取消! 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在美国,这种红绿灯由红黄绿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1914年始装于纽约市5号大街的一座高塔上。红灯亮表示“停止”,绿灯亮表示“通行”。 信号灯的出现,使得交通得以有效的管理,对于疏导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有明显效果。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绿灯时通行信号灯,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弯和右转弯,除非两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左右转弯车辆必需让合法的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和过人行横线的行人优先通行。红灯是禁行信号灯,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需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经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的可以进入交叉路口! 二概要设计 2.1 设计思路 利用单片机实现交通灯的控制,该任务分以下几个方面: a 实现红、绿、黄灯的循环控制。要实现此功能需要表示三种不同颜色的LED灯分别接在P1个管脚,用软件实现。 b 用数码管显示倒计时。可以利用动态显示或静态显示,串行并出或者并行并出实现。 C 实现急通车。这需要人工实现,编程时利用到中断才能带到目的,只要有按钮按下,那么四个方向全部显示红灯,禁止以诶车辆通行。当情况解除,让时间回到只能隔断处继续进行。 2.2总体设计框图 见图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