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产业链研究

橡胶产业链研究

橡胶产业链研究
橡胶产业链研究

橡胶产业链研究

一、天然橡胶产业链特点及风险分析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领域和其他加工行业一样,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组成部分。上游包括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在我国主要包括海胶集团、云南农垦、广垦集团这三大国企,以及遍布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大大小小的民营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企业。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中游主要是大大小小的橡胶贸易企业。国内天然橡胶的贸易和其他大宗商品如铜、钢材等就定价原则来说有很大不同。天然橡胶虽然也为大宗商品,但其贸易中的定价仍旧以传统一对一询价为主,这与有色金属和钢材明显不同——金属现货往往比较权威的集中定价市场。天胶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涉及天然橡胶消费的橡胶制品业及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终端消费企业。橡胶制品业主要包括轮胎、胶带、胶鞋、医疗器械等,其中轮胎行业是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橡胶消费行业。

对于天胶种植及加工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时面临天胶销售价格下滑。在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销售价格的下滑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滑和胶农收入的减少,从而影响天胶种植及加工企业发展。例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急挫,世界金融市场陷入低迷状态,投机者纷纷抛售橡胶期货,使橡胶价格大幅回落。农垦橡胶加工企业干胶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民营橡胶加工企业保本经营,生产的干胶大量库存,胶农收入锐减。

天然橡胶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橡胶制品业,这主要又包括轮胎制造业和非轮胎制品业。轮胎制造业无需太多介绍,而非轮胎制造业则主要包括:胶管胶带、胶鞋、气球等。

近年来,中国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拉动了市场对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合成橡胶的需求量。但由于产能的限制,中国生产的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无论在产量还是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每年进口量仍然很大。

橡胶制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不高,天然橡胶的原材料成本通常约占50%左右,原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及行业的竞争力。在天胶价格急剧上涨过程中,橡胶制品的生产成本急剧上涨,而成本转嫁给下游的终端消费企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这将会造成橡胶制企业盈利能力的下滑,从而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市场不景气时,企业的采购成本虽然会降低,但由于下游的消费放缓,同产企业会降低产能,这时企业的常备周转库存有跌价减值的风险,但这对于那些库存合理的橡胶制品企业影响不大。

在天然橡胶产业链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环节中间的就是为数众多的橡胶贸易企业。从我们实际考察看来,国内天然橡胶的贸易和其他大宗商品如铜、钢材等就定价原则来说有很大不同。天然橡胶虽然也为大宗商品,但其贸易中的定价仍旧以传统一对一询价为主,这与有色金属和钢材明显不同——金属现货往往有个比较权威的集中定价市场——有色金属主要有长江有色市场,钢材主要有上海钢材电子市场。虽然如今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发达直接导致天然橡胶各贸易商报价在任一时段都趋向于高度一致,正常的贸易很难带来利润空间。贸易商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做行情”,即在相对价格相对低位囤货,在市场价格相对高位卖出。依靠“做行情”的贸易方式在市场发生极端变化时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例如在金融危机时就出现了大量的贸易商和少数轮胎厂违约事件。

二、天然橡胶期货对橡胶产业链的影响

目前国际主要的天然橡胶期货交易场所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虽然都交易橡胶期货,但这三个交易所的标的物却不完全相同。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的交割标准品全乳胶(SCRWF)和进口3号烟片胶(RSS3)。在国内天

胶期货品种推出以后,天胶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经营模式、盈利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天胶期货推出以来,以农垦为代表的国内的生产型企业积极参与天胶期货市场。2004年6月29日云南农垦集团成立了产业股份公司,对天胶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了统销。产业公司通过现货和期货两个渠道完成销售任务。一方面参考期货市场价格确定现货销售价格,另一方面,作为现货销售的补充,在期货价格理想时,直接通过期货交割实现部分销售。

期货与现货结合保障了农垦销售任务的顺利完成。产业公司放开收购,胶工、胶农不再担心胶卖不出去的问题,并且胶款能够得到全额兑现,提高了一线种胶、割胶人员的积极性。集中销售和期货交割渠道形成后,单个农场不再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到全国跑销售,减少了中间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回扣现象的发生,云南农垦各农场原来庞大的销售队伍精简了。另外为了能够满足上期所期货交割的要求,2005年3月起,农垦统一了橡胶产品的包装和标识,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强化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品牌意识,并推行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天胶的生产质量和品牌效应日益提高。

对于橡胶制品企业来说,如轮胎厂、胶带厂等通常是作为买方。橡胶制品企业通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原料价格的波动较为敏感,天胶期货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有效地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工具,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合约主要交割品种为我国生产的一级标准胶,从产量上说,这是国产胶最大产量的一个品种,但是从需求角度看,这却并非是天然橡胶消费领域需求最多的一个品种。因为,随着汽车轮胎工业的发展,子午胎已经逐步代替斜交胎,成为轮胎的主要品种,而子午胎的主要原料橡胶是20号标准胶。国产的SCR5和RSS3则是生产斜交胎的主要原料。随着全球轮胎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轮胎子午化率已达100%,全球子午胎化率达85%。国内相比发达国家水平有所逊色,但今年子午化率也在逐年提高,国内子午胎发展迅速且拓展空间巨大,因此,国内每年对子午胎橡胶(20号标胶)的需求量将会逐年递增。但是因为期货交易未必涉及交割,而事实上最终交割的头寸往往只占交易头寸的极小一部分,实物交割并非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环节。商品期货的实质是一种衍生品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意义体现在对冲价格风险上,只要所需要使用的橡胶品种和天然橡胶期货标的物有足够高的相关性,就可以起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作用。经过测算,国产一级标准胶无论是期货价格还是现货价格,其与轮胎级20号标胶的价格变动相关性都高达95%,表现出紧密的相关性。利用沪胶期货完全可以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贸易商在天然橡胶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流通作用,是天胶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是架起原料生产企业与原料使用企业的桥梁。由于消费企业疲于应对天然橡胶价格的剧烈波动,国内许多用胶企业原料采购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贸易商来进行的。对于橡胶贸易企业来说,天胶期货是离不开的助手,天胶期货的出现丰富了贸易商的经营模式。

橡胶期货的推出,橡胶贸易产生的创新经营模式有如下几种:

1.低买高卖的传统购销模式

通过产销两地的价差、或是时间前后的价差、或是因信息不对等产生的价差牟取利润。因为有较大获利空间的价差可能出现时间较短,而购销周期相对较慢,这时可以借助于期货工具有效锁定利润空间。

2.跨市套利

利用两个市场之间的差价套利。如在现货市场买进、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锁定利润,这样的操作可概括为“现买期卖”。反之亦然,为“期买现卖”。同理,还有“现买现卖”、“期买期卖”的运作形式。

3.囤货做行情

预期未来行情要上涨时先行买进橡胶存积,等待价格上涨后出售。在囤货过程中,期货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4.作库存周转、滚动销售

不关注涨跌,利用自身的货物库存作补库购进与销售间的价差交易。在必要时通过期货补库及锁定价差。

5.代理经营模式

即接受上下游客户的委托进行代购代销。利用期货工具锁定代购及代销价格,规避委托合同执行期间价格波动的风险,锁定合理利润。

6.金融对冲理财

利用汇率变化(如人民币升值)、银行票据及银行的金融产品,把橡胶作为媒介进行货物与资金转换,从投资金融理财中获利,在此期间充分利用期货的杠杆效应。

天胶期货的推出为天胶产业链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同时为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工具,唯有不断创新实践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天胶市场中保持优势。

在对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的服务中,我们认识到在企业套期保值交易中制定合理方案和操作步骤的重要性远大于依赖于行情判断。对于橡胶产业链的上游生产种植企业、下游的消费企业以及中游的贸易企业,我们分别提供了不同的套期保值思路,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天胶生产企业套期保值服务

作为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其经营收益来源于天然橡胶出售的价格高于天然橡胶生产的成本。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在于天然橡胶的价格下跌,所以在期货市场上应该寻找合适的价格将自身产生的产量将天然橡胶进行卖出保值。卖出套期保值又称空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出售期货,以期货市场上的空头来保证现货市场的多头,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

5月份农垦某供销公司与某橡胶轮胎厂签订8月份销售100吨天然橡胶的合同,价格按市价计算,此时,8月份期货价为每吨 1.50万元。供销公司担心价格下跌,于是卖出100吨天然橡胶期货。8月份时,现货价跌至每吨1.35 万元。此时该公司按市场价格卖出现货,每吨亏损0.1万元,在现货卖出现货的同时,又在期货市场上按每吨 1.4万元价格买进100吨的期货以平仓,每吨盈利0.1万元。

如此,则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的风险。

总之,一个企业的套期保值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遵循套期保值的原则,不能存在投机心理,时刻牢记:交易方向相反原则、商品种类相同原则、商品数量相等原则、相同或相近原则。

天然橡胶生产企业面临的价格敞口风险主要源于天然橡胶价格可能会下跌,在2008年的天然橡胶快速下跌过程中,不少生产企业以及具备一定库存的贸易商都损失惨重。就可操作性来讲,库存的风险是天然橡胶下跌中承担的主要风险载体,因此,针对库存进行套期保值才能真正合理规避风险。

假设某个天然橡胶种植园进行的主要经营活动是种植、割胶、初级加工以及销售,当然很多种植园还存在着外购天然橡胶进行销售的经营情况(此部分相当于贸易企业),但不管是否存在外购情况,其主体经营活动都是以销售为主。正常情况下,一年或几年内,只要气候和环境部发生大的变化,该企业的天然橡胶产出量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主要就是担心价格下跌,依靠行情判断进行销售无法确保每次准确,所以依据自己的产出量进行卖期保值就显得意义重大。

1、按照企业经营状况预测各月的产出量和销售量

主要是产出量,销售量预测比较难,并且也不重要,销售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行情看好的时候可能要扩大库存,行情看淡的时候可能要把库存尽量减小。生产量只要不是遇上极端气候,基本上可以测算出来。而且按照割胶期和割胶计划,要明确到各个月的产出量。每个月产出量的大小直接造成了当月库存量的大小,加上前期的库存,构成总库存量。

将卖期保值的量分成两部分:(1)对现有库存量进行保值(实际库存);(2)对以后预计产出量进行保值(预计库存)。

实际库存=当月产胶量+原有库存量,这个“实际库存”非常重要,直接体现了截止本月的实际上的可用库存量。

预计库存=今后三个月的产出量。选择预计今后三个月的产出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因为对预计库存进行套保,必然要涉及行情预测,而天然橡胶的行情真正持续三个月以上的状况极少出现,主要的涨跌趋势不会超过三个月,而且三个月之内企业的产胶量预测也相对更加准确些。

2、进行滚动卖期保值操作

以上已经提到“实际库存”和“预计库存”两个概念,前者表示已经存在的需要重点套保的天然橡胶量,后者表示将来三个月要产出的天然橡胶量。前者是肯定要卖出保值的,后者是否套保,多少比例套保,更加依赖于行情判断。

假设某企业SCR5截止本月实际库存2000吨,后三个月预计库存3000吨。卖期保值建仓分两步进行考虑:

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本,判断按期货当前价位销售企业是否有满意利润,若利润合理,则对2000吨实际库存在期货上一次性卖出。若不合适,则此时很可能面临熊市行情,市场走低,此时,在期货市场按技术分析手段逐步逢高卖出。对三个月预计库存,按不同交割月在期货上进行卖出操作。如果行情看涨,远月升水,则在核算成本合适的情况下直接建仓;若行情看跌,远月贴水,则远月也采用技术分析寻找反弹价位建仓。

采用滚动操作法进行平仓操作,即每售出一批货,此时库存减少,同时在期货市场平仓。同样,有新货入库也同时进行卖出建仓操作。

3、以上套期保值操作的优缺点

以上的操作方法针对库存进行,避免天然橡胶价格下跌对于库存价值下跌的影响。其优点主要在于重点依靠企业产量预测而进行,因为企业容易预测产量而难以预测销售量(销售量随行情变化而动);在建仓之时只要价位合适就能保证企业具有比较稳定的利润率,而不过多依赖行情预测;销货之时即是空单平仓之时,容易核算每一笔期货操作的盈亏及相对应库存现货的保值效果。

缺点在于,初始建仓的时机选择关乎整体保值效果,因为初始卖出建仓的实质就是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反向对冲库存,只有在尽量高的价位建立空头部位,才能保证企业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有着比较大的盈利优势。后续空单建仓也存在难处,因为天然橡胶生产企业的天然橡胶产量是根据自然规律的割胶量产生,即使价格下跌,至少在短期内也存在有新货供应即库存增加的情况,而此时的新建空单价位也显得比较“尴尬”。(二)橡胶制品企业套期保值服务

对于橡胶制品企业来说,主要的风险在于原料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的构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利润,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周转库存,其价值也随着市场价格而变动。出于连续生产的需要通常是库存滚动型,即无论橡胶价格熊市或牛市,均保持一定数量库存(视具体行情库存的量有调整),以持续经营摊薄高位库存成本,同时维持连续生产的需要。

因为橡胶制品业来说,熊市采购不成问题,货源充足,现货价格也较长约价格可能更低;但牛市中贸易商及原料供应商经常囤积居奇,这时作为原料采购企业经常需要面临采购成本的上升,这时库存滚动的操作方式可以避免采购成本失去控制。但是,这种方式其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当市场情况不利的时候,其库存承担损失的可能性也更大,具体表现在:(1)市场熊市氛围中,执行长期采购合同给供货企业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2)市场牛市氛围中,执行长期供货合同给下游企业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3)库存在熊市中价值不断下跌。由于通常橡胶制成品价格相对稳定,合理的周转库存缩水不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所

以按照此套保思路来操作利大于弊。

(三)天胶贸易企业套期保值服务

对于贸易商来说,无论进货还是销售,两边都是敞口,价格风险暴露很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库存,其价值也随着市场价格而变动,这对企业的经营构成了其盈利和损失的部分来源。当前我国橡胶贸易企业的经营大体上分两种思路:(1)行情主导型,即以判断橡胶的行情为基础,当判断橡胶价格走势处于牛市中就加大企业库存,囤积一定数量存货以获利;当判断橡胶价格走势处于熊市时,就减少橡胶库存或保持零库存,以避免存货价格下跌风险。(2)库存滚动型,即无论橡胶价格熊市或牛市,均保持一定数量库存(视具体行情库存的量有调整),以持续经营摊薄高位库存成本。

本质上说,以上两种经营方式各有优缺点,缺点主要在于,第一种方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第二种方式资金占用较多。但从行业地位来说,第二种方式经营的企业其行业地位更稳固,只要经营得当,其市场占有率会不断扩大。因为对于其供应方来说,熊市中能继续接货,对于其购买方来说,牛市中有充足货源,相对上下游来说,无论市场变化如何,都能起到“稳定剂”的角色。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贸易企业,采用此种方式似乎优点更多。但是,这种方式其最主要的缺点在于,当市场情况不利的时候,其承担损失的可能性也更大。具体表现在:(1)市场熊市氛围中,执行长期采购合同给供货企业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2)市场牛市氛围中,执行长期供货合同给下游企业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3)库存在熊市中价值不断下跌。

对于以上提及的三个风险,合理的套期保值要力争做到:熊市中按约定价执行采购合同但企业利用期货盈利;牛市中按约定价执行供货合同企业也利用期货盈利;通过期货和现货的滚动操作使得存货成本保持相对地位。总体来说,争取每一笔涉及套期保值的交易都能使得现货的亏损利用期货盈利来弥补。

四、结论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期货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备,且由于标的由原先的SCR5变为SCRWF具有更多的市场代表性。随着交易量和持仓量的逐步加大,上期所天胶期货正在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国际胶市定价权。

对于天胶生产企业天胶期货为定价提供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对于贸易企业,受累于橡胶价格波动剧烈,贸易企业存在极大的敞口风险,利用针对库存、关注基差的套期保值方法,具有很好的避险效果;对于橡胶制品企业天胶企业为其合理的控制原料采购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天胶期货市场目前较真实的反映了供给和需求情况及变化趋势,天胶期货具备明显的套期保值以规避现货经营风险的作用为天胶产业链企业带来了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改变。通过合理的利用天胶期货,不断创新实践有利于广大橡胶产业链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橡胶市场中保持优势。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农业产业链短且窄;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存在多重风险。 标签:农业;产业链;农产品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但是,在新的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等新的制约,农民增收的难度也更加巨大;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培育农业产业链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了现实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农业产业链短且窄 链条短且窄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问题。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是指链条起点到终点的环节的多少,链条越长,中间环节就越多;反之,链条越短,中间环节就越少。农业产业链的长度与产业的深度成正比,延长农业产业链就是加深农产品的开发深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一个高级的农业产业链应该是加工环节较多且复杂、采用现代储运手段、销售渠道网络健全,各环节的服务与配套健全完善的链条网络。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短主要表现为下游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发展滞后,几乎还是停留在出售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产品的开发深度,有资料显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2:1,全国平均值为1:1[1]。目前,我国的玉米加工产品只有200-300种,80%的中小企业产品比较单一,只能生产3-10个产品,不能形成产品链条和系列产品开发。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附加值的形成环节,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宽是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二、我国农业产业链存在断裂现象 产业链断裂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突出问题。农业产业链是由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不同产业的各环节/节点有机构成的,链条作用的发挥,链条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各环节/节点的相互匹配,相互协调。产业链的核心是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关联关系。产业链的顺畅运行要求供给与需求协调,各环节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协调。任何一个环节/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链的运行效率和结果,只有产业链各环节/节点之间匹配与协调才能保证整个农业产业链健康运行。

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状况

国内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状况 一、我国天然橡胶资源情况 (一)植胶土地资源 根据全国种植业区划,我国橡胶宜植土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东雷州半岛及阳江、揭阳、恩平等,云南西双版纳、瑞丽、河口、临沧、普洱及文山部分地区,广西防城、合浦等,福建漳州等区域,面积约1600万亩(不含农耕地和森林保护区及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用地)。 宜胶区域 (二)我国现有胶园分布情况 截止2010年底,全国胶园面积为1539万亩,比上年增加83万亩,其中,海南省增加39万亩;云南省增加44万亩;广东、广西和福建省(区)与上年持平。 全年生产天然橡胶66万余吨,其中海南省生产33万吨;云南生产32万吨;广东省生产1.4万吨,广西和福建生产400吨。

全国平均单位面积产量76.1公斤/亩,云南省胶园单产水平达101.5公斤/亩,为全国之首。 二、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效益 (一)经济社会效益 农垦植胶的主力军。60年来,海南、云南和广东农垦植胶区安置了大量的复员、退伍、转业官兵、归难侨以及下乡知青等人员,建或150多个植胶农场,带动了30多万植胶农户,现己形成300多万从业人口的天然橡胶产业。在增强民族团结、繁荣边疆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天然橡胶主产区,天然橡胶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和农场职工增收的支柱型产业,目前,海南省天然橡胶产值已占农业生产总值的14%,其中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产值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57%。云南省天然橡胶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8%,其中云南农垦天然橡胶产值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83%。广东省农垦集团天然橡胶产值占其农业生产总值的15%以上。 (二)生态效益 科学研究表明,橡胶种植园是一种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据研究,每公顷的橡胶园在一个生命周期25年里可固定318.7吨大气中的碳,而每公顷的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每年碳固定量只有1.366吨,明显低于橡胶园的二氧化碳固定量。 2008年国际天然橡胶生产国联合会年会呼吁,把天然橡胶林作为森林碳储备量进行碳市场 交易;据研究统计,在海南农垦植胶区,如将天然林生态价值转移成橡胶林,其社会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比值是1:21.25。 橡胶产业的发展还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刀耕火种”“游耕轮歇”、“毁林种粮”的旧习,有效减少了当地居民砍林、毁林的现象。如西双版纳约1/3的人口住在山区、半山区,以前每年要砍伐大量森林种粮,且种上几年后就丢荒另开新地,形成占山区60%耕地的轮歇地,水、土、肥流失严重。 今天,农民在轮歇地上种植了橡胶树,既为他们带来了收入,又绿化了边疆和山区的荒山,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丁苯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丁苯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丁苯橡胶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丁苯橡胶(SBR)是由1,3-丁二烯和苯乙烯单体合成的共聚高分子弹性体。 7.1.1 丁二烯供应现状与市场概况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丁二烯分子式为C4H6,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扼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树脂等多种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世界上从裂解C4馏分抽提丁二烯以萃取精馏法为主,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近年来,随着乙烯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丁二烯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主要是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也有采用丁烯氧化脱氢法的装置在运行。我国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主要有乙腈法、DMF法和NMP法,乙腈法由我国兰化公司研究开发,DMF和NMP法均为引进技术。1995年以前引进的丁二烯抽提技术均为日本瑞翁公司的DMF法,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我国橡胶行业得到不少发展,已有细分行业稳中有升,新生橡胶细分行业则飞速发展。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 2011年1-11月,我国橡胶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实现利润亿元。 2012年1-12月,我国份橡胶行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367家重点企业(不包括助剂、骨架),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有46家亏损,亏损面%;亏损额亿元,同比减少%。 橡胶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我国橡胶市场还是有很多的有利因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工业的发展都会拉动相关橡胶制品的发展。同时,轮胎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高性能轮胎加快了发展速度,会回避轮胎工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因素,我国的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也是对下游的产业发展是一种保障。从市场的趋势来讲,我国的橡胶需求将会不断平稳增长,2015年需求是持续稳定的增长,未来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从我国天然橡胶的产量和可控资源来讲,也会进一步的增长。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橡胶制品行业细分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橡胶的定义、分类及橡胶行业的定义、分类等,接着详实的分析了国际国内橡胶行业、中国橡胶市场以及我国主要产胶区的发展概况,然后分别介绍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再生橡胶、橡胶助剂、橡胶机械制造、橡胶制品、橡胶轮胎及胶鞋、胶带产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橡胶行业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和橡胶行业的投资做了透析,最后对国内外橡胶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橡胶技术网 - 合成橡胶发展状况

我国合成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 周文荣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自195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已经跨 过50年辉煌发展历程。中国合成橡胶工业是在自主创新和引进 技术为基础上起步,并以自主创新技术为主发展壮大起来的。 目前已经进入世界合成橡胶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前列。 世界上通用的七大基本胶种中国均能生产。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合成橡胶产品是: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氯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DM)、丁基橡胶(IIR) 和新近投产的1.5万吨异戊橡胶等基本合成橡胶,以及苯乙烯类热塑性丁苯橡胶(SBCs),还生产多种合成胶乳及特种橡胶。 一、世界SR市场引擎地位日显 根据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协会(IISRP)统计,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装置总能力1389.7万吨(2007年年底),其中中国为160.7万吨,占11.6%;2008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为1317.2万吨,其中中国相应品种的消费量为266.8万吨,占20.3%。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占世界总量比例见表l。 表1 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占世界总量比例(07年底止) 项目 SBR BR IR EPDM IIR NBR CR SBCs 总计世界能力k t/.a–150693042 611 1318945 609 410 1894 13897 中国能力k t/.a–1697 510 0 20 30 65 55 230 1607 中国占比k t/.a–113.816.8 0 1.5 3.2 10.713.4 12.1 11.6 2009年中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和消费量与2007年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今后中国在世界合成橡胶市场的份额还将继续提升。 二、装置能力达250万吨 “十一五”期间,中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四年内已新增能力117万吨/年,年均增长17.1%,主要合成橡胶(不包括胶乳和其它特种胶,下同)产量增加65万吨,年均增长10.5%。 这四年时间内的新增能力相当于2000年前四十多年发展能力的总和。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跨上第一个百万吨的台阶经历了40多年,进入第二个百万吨能力只经历了8年,再过一、二年将进入第三个百万吨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 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合成橡胶的分类

合成橡胶的分类 一、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经共聚合制得的橡胶。英文缩写是SBR。是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有乳聚丁苯橡胶、溶聚丁苯橡胶。 世界丁苯橡胶生产能力中约87%使用乳液聚合法,通常所说的丁苯橡胶主要是指乳聚丁苯橡胶。乳聚丁苯橡胶又包括高温乳液聚合的热丁苯与低温乳液聚合的冷丁苯。前者于1942年工业化,目前仍有少量生产,主要用于水泥、粘合剂、口香糖、以及某些织物包覆与模塑制品及机械制品。通常所说的丁苯橡胶主要是指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的丁苯橡胶,1947年工业化,它有较高的耐磨性和很高的抗张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其它综合性能,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成橡胶品种。 溶聚丁苯橡胶(SSBR)是丁二烯与苯乙烯在烃类溶剂中,在丁基锂催化剂存在下聚合制得。80年代后期生产的第二代溶聚丁苯橡胶滚动阻力优于乳聚丁苯橡胶和天然橡胶,抗湿滑性优于顺丁橡胶,耐磨性也好,可以满足轮胎高速、安全、节能、舒适的要求,用其制造轮胎比乳聚丁苯橡胶节油3%~5%。 丁苯生胶是浅黄褐色弹性固体,密度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变大,耐油性差,但介电性能较好;生胶抗拉强度只有20-35千克力/厘米2,加入炭黑补强后,抗拉强度可达250-280千克力/厘米2;其黏合性﹑弹性和形变发热量均不如天然橡胶,但耐磨性﹑耐自然老化性﹑耐水性﹑气密性等却优于天然橡胶,因此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橡胶。 丁苯橡胶是橡胶工业的骨干产品,它是合成橡胶第一大品种,综合性能良好,价格低,在多数场合可代替天然橡胶使用,主要用于轮胎工业,汽车部件、胶管、胶带、胶鞋、电线电缆以及其它橡胶制品。 二、顺丁橡胶\\聚丁二烯橡胶(BR) 丁二烯在聚合时由于条件不同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聚合物。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1960年在国外正式投入工业生产,我国于1967年工业生产。这种橡胶习惯上称为顺丁橡胶。它是一个大品种的合成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工业。由于顺丁橡胶性能优越,成本较低,所以在橡胶生产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1)聚丁二烯橡胶的分类聚丁二烯橡胶主要按制法分类: 溶聚---- 1.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96%-98%,镍、钴、稀土催化剂) 2.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35%-40%,锂催化剂) 3.超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顺式98%以上) 4.低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乙烯基8%,顺式91%)

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全球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一、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简史 人工合成橡胶的思路渊源于人们对天然橡胶的剖析和仿制,合成橡胶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取决于原料来源、单体制造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单体、催化剂和聚合方法的选择。此外,由于橡胶是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的轮胎等)的主要材料,因而它的发展又和战争对橡胶的需求密切相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诞生了合成橡胶,并且有少量生产以应战争急需。20世纪30年代初期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多品种、多性能合成橡胶工业的飞跃发展。50年代初,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单体制造技术也比较成熟,使合成橡胶工业进入合成立构规整橡胶的崭新阶段。60年代以后,合成橡胶的产量开始超过了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剖析和仿制1826年,M.法拉第首先对天然橡胶进行化学分析,确定了天然橡胶的实验式为C5H8。1860年,C.G.威廉斯从天然橡胶的热裂解产物中分离出C5H8,定名为异戊二烯,并指出异戊二烯在空气中又会氧化变成白色弹性体。1879年,G.布查德用热裂解法制得了异戊二烯,又把异戊二烯重新制成弹性体。尽管这种弹性体的结构、性能与天然橡胶差别很大,但至此人们已完全确认从低分子单体合成橡胶是可能的。 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发展里程碑事件 1900年И.Л.孔达科夫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聚合成革状弹性体。1927-1928年,氯丁橡胶问世。 德国于1917年首次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生产了合成橡胶,取名为甲基橡胶W 和甲基橡胶H 。 30年代初期,德国H.施陶丁格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理论的确立(1932)和苏联H.H.谢苗诺夫的链式聚合理论(1934)的指引,为聚合物学科奠定了基础。代 1935年德国法本公司首先生产丁腈橡胶,1937年法本公司在布纳化工厂建成丁苯橡胶工业生产装置。 1943年,美国开始试生产丁基橡胶。 50年代中期,齐格勒-纳塔和锂系等新型催化剂的发明;石油工业提供了大量高品级的单体。代表产品:异戊二烯橡胶、顺丁橡胶、乙丙橡胶。 60年代,合成橡胶工业以继续开发新品种与大幅度增加产量平行发展为特征。目的是简化橡胶加工工艺,降低70年代,合成橡胶已基本可代替天然橡胶制造各种轮胎和制品,某些特种合成橡胶的性能是天胶所不具备的。

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27 《华商》B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日、韩运营商产业链发展与建设模式,给出了在3G时代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如何协调和管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关键词】3G;产业链;运营商3G产业链的发展,牵动着设备制造商、SP/CP商和运营商等各个环节。3G的发展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历程。因此基于3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模式的研究,对于未来我国3G的理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研究已经开展3G业务的国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以此为基础,在竞争环境、产业链情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对中国移动3G业务发展,产业链模式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3G时代的产业链管理、渠道建设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思想观点,建议中国移动,应该如何处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才是最有效益和效率的。 一、3G业务产业链概述 (一)3G业务产业链模型产业价值链,指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产业价值链又称为产业链。 不同于2G时代产业链中的有关企业有明确的分工,3G时代的业务更复杂,技术和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3G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链的延伸,不但出现了新的环节,而且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要求也更高(如下图所示)。因此,很多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需要3G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来共同解决,企业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而且这种紧密的合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经常的。 (二)3G业务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 整个产业链大概可以分成五部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管制机构、用户。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可以细划成为: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和SP/CP。而设备提供商有可以分成两类:网络设备提供商和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营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比2G时代更加重要的角色。可以说3G产业能否成功跟运营商的主导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从运营商入手,讨论产业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NTT DoCoMo、SKT作为3G业务发展的亚洲运营商先锋, 其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与历程可为我国发展3G产业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NTT DoCoMo产业链模式分析 (一)“家长式”的运营商 在整个3G产业链中,NTT DoCoMo不仅是作为运营商出现,更重要的是充当了一个调控者的角色,具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NTT DoCoMo增强了在3G价值链中的影响和地位,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使整个产业链得以健康发展。 ? 终端设备整合化 作为日本移动电话市场中的主导运营商,DoCoMo基于其制式存在个性化的考虑,不仅较早就主动介入了手机定制,而且目前已经实现对终端发展的全面控制,具体体现为: 1.DoCoMo不仅制定包括软硬件规格在内严格的终端规范,把遵守规范作为终端入网的条件,还根据自身需求直接给出手机型号让终端厂商进行排他性的生产; 2.手机产品大规模上市前还需要与DoCoMo进行网络及业务方面的严格IOT测试 3.在渠道策略方面,DoCoMo只利用各种排他性的合作渠道把手机或手机+业务包销售给用户,而且手机上主要突出DoCoMo的品牌,终端厂商的品牌往往被淡化 ? 网络设备本地化 在3G网络建设上,NTT DoCoMo更多地选择了本国制造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3G核心网建设上采用国产化策略,使其在移动数据领域获得巨大成功。这种选择,一方面可扶持本国制造业,实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可得到更多、更实际、更方便的技术及服务支持,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 ?与芯片制造商和CP/SP双赢合作 在与CP / SP的合作方面,NTT DoCoMo负责提供服务与支持,确立技术规范,然后将这个规范公开给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在众多的SP中,NTT DoCoMo只选出一部分作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最有优势的内容并且收费,而其他SP只能提供免费服务。这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核心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真正实现了双赢。 (二)产业链模式形成原因分析 目前,全球市场中仅有日本的NTT DoCoMo在与终端厂商合作上采取完全控制的“家长式”模式,这种唯一性是由DoCoMo采用的技术制式特点、市场地位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1.DoCoMo的3G业务所采用的WCDMA制式与3GPP的WCDMA版本不相兼容,客观上决定了DoCoMo只有主动全面定制手机, 2.日本人的合作精神非常好,社会对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地位也比较认,DoCoMo对手机厂商及渠道商等环节有较强的影响力。 日韩3G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王文倩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中国合成橡胶发展现状及发展历史研究

我国合成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 胶外均能生产。目前国内生产的主要合成橡胶产品是: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丁橡胶(C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DM)和丁基橡胶(IIR)等基本合成橡胶,以及苯乙类热塑性丁苯橡胶(SBCs),还生产多种合成胶乳及特种橡胶。 一、世界SR市场引擎地位日显 根据国际合成橡胶生产商协会(IISRP)统计,世界合成橡胶生产装置总能力1389.7万吨 007年年底),其中中国为160.7万吨,占11.6%;2008年世界合成橡胶消费量为1317.2万吨,中中国相应品种的消费量为266.8万吨,占20.3%。我国合成橡胶产能占世界总量比例见表1。 2009年中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和消费量与2007年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今后中国在世界合成胶市场的份额还将继续提升。 二、装置能力达250万吨 “十一五”期间,中国合成橡胶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四年内已新增能力117万吨/年:均增长17.1%,主要合成橡胶(不包括胶乳和其它特种胶,下同1产量增加65万吨,年均增长 这四年时间内的新增能力相当于2000年前四十多年发展能力的总和。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跨上第一个百万吨的台阶经历了40多年,进入第二个百万吨能力只经历了8年,再过一、二年进入第三个百万吨能力台阶,中国合成橡胶产业正处在一个空前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主合成橡胶产能和产量见表2。 2009年来全国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共有20家.其中装置能力在年产15万吨以上企业共有9 (表5),装置能力共199万吨,占全国总能力的80%。

出的是,2009年末其它企业的58万吨合成橡胶装置能力中,台资和外资企业投 的装置能力为53万吨。若按其控股的母公司——台湾合成橡胶公司在南通的BR和SBCs,台橡司在大陆的合成橡胶总能力已达25万吨/年,占总量的10%,台湾南帝(生产NBR)、李长荣(生SBS),也均把合成橡胶发展的重点从台湾本岛转向了中国大陆。 中国2009年主要合成橡胶品种装置能力共250万吨(表6),其中SBR、BR和SBCs的能力共9万吨,占总量的92%。 三、新技术新装备促进产业发展 过去的四年中,一批国内开发的产业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合成橡胶产业采用自己开的技术实现了苯乙烯类共聚弹性体中的高档产品SEBS的产业化生产;采用国内整合技术建成多套10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和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9万吨,年卤化丁基橡胶产业化设计术开友成功,稀土丁二烯橡胶工业化开发和异戊橡胶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还采用引进技术成数套技术先进的生产装置。在原料生产方爵;实现了采用国内技术设计、建设大型丁二烯置,一大批年产10万吨以上的丁二烯生产装置建成开车,乙烯副产裂解碳五全分离及综合利的技术和产业规模取得好的进展。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大大增强了国内合成橡胶产业的竞争力。目前,还有一批先进、实用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深受人们关注并正在逐步实现工业化,异戊橡胶、戊丁橡胶等。 四、主要合成橡胶产品产量达197万吨 近十年来,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一直呈快速增长.只有2008年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增长趋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我国合成橡胶产量状况见图1。产量1为国内有关方面统计数据,产量2为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统计的国内基本胶种加SBCs的总产量。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 景趋势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我国橡胶行业得到不少发展,已有细分行业稳中有升,新生橡胶细分行业则飞速发展。 橡胶行业发展现状: 2011年1-11月,我国橡胶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实现利润亿元。 2012年1-12月,我国份橡胶行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同比增长%。367家重点企业(不包括助剂、骨架),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有46家亏损,亏损面%;亏损额亿元,同比减少%。 橡胶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我国橡胶市场还是有很多的有利因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工业的发展都会拉动相关橡胶制品的发展。同时,轮胎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高性能轮胎加快了发展速度,会回避轮胎工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风险因素,我国的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也是对下游的产业发展是一种保障。从市场的趋势来讲,我国的橡胶需求将会不断平稳增长,2015年需求是持续稳定的增长,未来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从我国天然橡胶的产量和可控资源来讲,也会进一步的增长。

顺丁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顺丁橡胶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顺丁橡胶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顺丁橡胶以丁二烯为单体,采用不同催化剂和聚合方法合成。目前世界上顺丁橡胶生产大部分采用溶液聚合法。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丁二烯分子式为C4H6,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扼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在有机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聚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树脂等多种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近年来,……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 2010年国内丁二烯的市场状况为:产能-万吨/年,产量-万吨,进口-万吨,出口-万吨,市场表观消费量-万吨。 表7.1 目前我国丁二烯主要生产厂家与生产能力情况表 多年来,我国丁二烯一直处于……。近年来,随着我国合成橡胶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丁二烯的表观消费量不断增加。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量、进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统计见表7.2。 表7.2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供、需平衡表 图7.1 2006~2010年我国丁二烯产、供、需走势图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尽管我国丁二烯目前还供不应求,但专家分析指出,趋势正在向供应过剩转变。 2010年国内丁二烯供应格局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产量提升,进口环比

我国白酒产业链研究-原

我国白酒产业链研究 一、白酒产业链的基本内涵 白酒产业链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白酒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具有相互关联关系的企业。它以白酒企业为核心,与白酒产品、白酒酿造技术和资本,相关及辅助产业,所形成的具有价值增值的关系链。产业链条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从酿酒原料的种植到白酒产品的最终分配和销售,由酿酒原料生产者、白酒产品生产者、白酒产品销售者、白酒消费者等构成。 二、白酒产业链的构建依据 白酒产业链的构建依据是白酒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即白酒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以投入和产出为纽带的经济关联。白酒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供求关系是最基本的联系,使得白酒产业内部,以及白酒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白酒市场竞争激烈,白酒企业不再集中于白酒制造加工,白酒产品、生产设备、酿造工艺的创新将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主营方向;同时,白酒相关的辅助产业,如展会业、旅游业、咨询业等逐渐进入白酒业,也会推动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白酒企业正处于转型期,除制造加工外,研发、创新力量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研发、创新等薄弱环节将成为白酒产业链优化整合的重点。

三、白酒产业链的本质特征 1、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产品链 白酒产业链是白酒产品的生产、流通及相关服务产生的过程。白酒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主要是投入与产出关系,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向下游企业销售成品,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产成品。这种成品对于整个白酒产业链而言,可能是酿酒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也可能是服务。但是对于上游企业而言则主要是成品,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可能只是原材料。酿酒原料生产企业为白酒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然后白酒生产企业根据生产流程,对原材料进行粉碎、蒸煮、冷却、送料、制曲、出曲、入池、出池、淋油、灭菌、装瓶、包装等步骤,生产出白酒及其副产品,通过运输物流公司,提供给白酒销售的各级经销商。原料生产企业为白酒加工企业的各环节提供产品投入,白酒生产企业对原料进行加工形成白酒产出,白酒运输企业不直接形成产品而是服务,但是对产业链起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白酒产业链的形成路径 1.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指在酿酒原料种植、加工生产的不同阶段,形成具有专业分工的部门,并在地域空间上相对集中,基于拓展市场联系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考虑,形成区域内特定产业链。 2.在实现白酒产品价值增值过程中形成,这种形成路

我国合成橡胶的发展现状

我国合成橡胶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化工本122班朱凯玲 2012110183 摘要:简述了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大宗合成橡 (SBR、BR、NBR、EPDM等)发展历程、技术现状以及对合成橡胶工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合成橡胶;发展现状;展望 合成橡胶(SR)是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它与天然橡胶一起构成橡胶加工行业的最基本原材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胶鞋、机械配件和日用橡胶制品。其中轮胎制造是合成橡胶最大消费市场。合成橡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1.合成橡胶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我国采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发技术的第一套乙炔法氯丁橡胶(CR),采用引进前苏联技术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第一套乳聚丁苯橡胶(ESBR)及丁腈橡胶(NBR)三套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合成橡胶工业正式步入发展阶段。60年代初,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ESBR由热法聚合向冷法聚合技术的改造。70年代,采用国内开发的镍系顺丁橡胶(Ni-BR)技术建成投产了一批Ni-BR生产装置。进入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两套大型(产能为8.0万t/a)冷法ESBR生产装置,分别在吉林石化公司和齐鲁石化股份公司建成投产,从而实现了ESBR大规模国产化。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我国自行开发和建成投产了锂系SR[包括溶聚丁苯橡胶(S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SBS)和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生产装置。90年代末,由意大利IP公司引进的3.0万t/a的丁基橡胶(IIR)和由日本瑞翁公司引进的1.5万t/a的NBR生产装置也相继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各大BR生产厂分别对各自的BR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至此,我国已具有大规模生产SBR、BR、CR、NBR、EP(D)M、IIR六大基本胶种及热塑性弹性体SBS等合成橡胶的能力。 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我国已进入世界合成橡胶生产、消费大国行列,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而且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较快,市场容量空间较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合成橡胶工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我国合成橡胶发展现状 2.1产业化技术现状[3]

天然橡胶期货对橡胶产业链的作用与影响

天然橡胶期货对橡胶产业链的作用与影响 一、天然橡胶产业链特点及风险分析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领域和其他加工行业一样,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组成部分。上游包括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在我国主要包括海胶集团、云南农垦、广垦集团这三大国企,以及遍布海南、云南、广东等地大大小小的民营天然橡胶种植加工企业。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中游主要是大大小小的橡胶贸易企业。国内天然橡胶的贸易和其他大宗商品如铜、钢材等就定价原则来说有很大不同。天然橡胶虽然也为大宗商品,但其贸易中的定价仍旧以传统一对一询价为主,这与有色金属和钢材明显不同——金属现货往往比较权威的集中定价市场。天胶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涉及天然橡胶消费的橡胶制品业及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终端消费企业。橡胶制品业主要包括轮胎、胶带、胶鞋、医疗器械等,其中轮胎行业是其中最主要的天然橡胶消费行业。 对于天胶种植及加工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时面临天胶销售价格下滑。在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销售价格的下滑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下滑和胶农收入的减少,从而影响天胶种植及加工企业发展。例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急挫,世界金融市场陷入低迷状态,投机者纷纷抛售橡胶期货,使橡胶价格大幅回落。农垦橡胶加工企业干胶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民营橡胶加工企业保本经营,生产的干胶大量库存,胶农收入锐减。 天然橡胶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橡胶制品业,这主要又包括轮胎制造业和非轮胎制品业。轮胎制造业无需太多介绍,而非轮胎制造业则主要包括:胶管胶带、胶鞋、气球等。 近年来,中国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拉动了市场对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合成橡胶的需求量。但由于产能的限制,中国生产的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无论在产量还是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每年进口量仍然很大。 橡胶制品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不高,天然橡胶的原材料成本通常约占50%左右,原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及行业的竞争力。在天胶价格急剧上涨过程中,橡胶制品的生产成本急剧上涨,而成本转嫁给下游的终端消费企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这将会造成橡胶制企业盈利能力的下滑,从而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市场不景气时,企业的采购成本虽然会降低,但由于下游的消费放缓,同产企业会降低产能,这时企业的常备周转库存有跌价减值的风险,但这对于那些库存合理的橡胶制品企业影响不大。 在天然橡胶产业链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环节中间的就是为数众多的橡胶贸易企业。从我们实际考察看来,国内天然橡胶的贸易和其他大宗商品如铜、钢材等就定价原则来说有很大不同。天然橡胶虽然也为大宗商品,但其贸易中的定价仍旧以传统一对一询价为主,这与有色金属和钢材明显不同——金属现货往往有个比较权威的集中定价市场——有色金属主要有长江有色市场,钢材主要有上海钢材电子市场。虽然如今信息化和电子化的发达直接导致天然橡胶各贸易商报价在任一时段都趋向于高度一致,正常的贸易很难带来利润空间。贸易商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做行情”,即在相对价格相对低位囤货,在市场价格相对高位卖出。依靠“做行情”的贸易方式在市场发生极端变化时必然存在较大的风险,例如在金融危机时

合成橡胶产业发展规划

合成橡胶产业发展规划 ——xx发布 目前,合成橡胶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新兴经济体国家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橡胶消费的需求。中国、日本和美国继续保持着全球橡胶消费引领国地位。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统计,全球合成橡胶市场的生产量与需求量平稳,合成橡胶市场供需平衡,2017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达到1690万吨,亚太地区为最大的市场,占全球合成橡胶消费量的54.19%。 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衔接,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合力推进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积极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对区域的督促指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发展思路

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供给 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 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局面。培育发展产业,积 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产业应用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约高效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能力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条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充分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 源条件,分地区、分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路线,指导推动产业现 代化发展。 2、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 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3、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将技术创新作为产业革命的驱动力量。改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 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中国橡胶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橡胶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天然橡胶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世界天然橡胶生产和需求现状 1、生产现状。天然橡胶是指由植物产生的橡胶,以区别于由化学工艺合成的合成橡胶。虽然能够生产天然橡胶的植物有很多种,但具有商业价值的只有巴西橡胶(Heveabrasiliensis),目前其产量已占世界天然橡胶总产量的99%以上。 目前橡胶种植业已成为热带地区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为659万吨,产销大体平衡。据国际橡研究专家预测,到2001年,世界需弹性体1710万吨,其中天然橡胶789万吨。在1999年世界总产量的659万吨中,亚洲566.1万吨,占85.9%:而东南亚诸国生产了477.5万吨,占72.5%。 东南亚是世界天然橡胶的主产地。主产国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马来西亚在天然橡胶发展顶峰时,植胶面积曾达220万公顷。至1998年还有160万公顷,2000年有120万公顷。1988年年产量曾达160万吨,近年仅有一半左右,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成本高,无利可图,胶园纷纷更新改种油棕和热带作物,胶园劳力流向更有吸引力的产业。近年马来西来重视了橡胶制品工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天然橡胶在本地消费。从多方面分析,马来西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年产干胶大体是80万吨左右。 据泰国业内权威人士分析,泰年均产干胶220万吨。由于劳力不足,施肥量少,大量死皮,放任割胶,到21世纪初将降至年产180万吨的水平。受马来西亚的影响,泰南部已计划缩小植胶面积改种油棕、水果和林木,而在东北部大量发展橡胶,但速度缓慢。泰近年国内天然橡胶消费量仅占产量的9%,但目前泰国在千方百计增加本国的消费,因为轿车以每年100万辆以上速度增加,世界上很多大汽车生产商在泰建厂,泰已成为世界10 大轿车生产国之一。产量下降和消费增大必然导致泰国出口原料胶的减少。印尼的植胶面积最大,单产最低,而植胶条件很好,增产的潜力也最大。但由于该国政局不稳,严重影响了天然橡胶业的发展。印度年产天然橡胶约60万吨,植胶面积和生产能力大体定型。印度是一个大国,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橡胶还需要部分进口。越

日本合成橡胶工业发展情况

日本合成橡胶工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看齐 2006年,日本汽车工业和复苏的经济支撑了合成橡胶工业快速增长。日本合成橡胶工业2006年继续强劲增长。一方面,日本汽车生产量增大刺激了汽车轮胎需求的增长,再加上国内经济回升,导致了合成橡胶工业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石油价格高位运转使得合成橡胶工业的原材料和使用成本不断攀升,这就挤压了合成橡胶生产商的生产利润。随着降低成本措施的效应消耗殆尽,日本合成橡胶生产商尽管自2004年已经6次提高产品价格,但仍难逃脱利润紧缩的阴影。 轮胎工业带动丁苯橡胶需求增长 根据日本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2005年日本合成橡胶生产量增长了0.7%,增至1627000吨。其中,丁苯橡胶(SBR)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2005年,日本丁苯橡胶生产增长了4.9%,这主要是受到汽车轮胎生产增加的拉动。顺丁橡胶(BR)和氯丁橡胶(CR)的生产均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2.1%和6.1%。顺丁橡胶在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的生产增长主要是由于出口增加所致。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5年日本乙丙橡胶(EPT)生产有所下降。 日本橡胶生产商联合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该国主要橡胶制品的生产同比增长4%,增至1597000吨。其中汽车轮胎和橡胶软管分别增长了3.7%和13.0%。特别在汽车和建筑机械应用领域,橡胶制品出口增加,同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2006年,日本合成橡胶制品生产增长了3.6%,增至1654500吨,其中汽车轮胎、橡胶软管、工业橡胶制品和橡胶传送带分别增长了2.7%,7.1%,4.0%,4.0%。而且,合成橡胶制品生产的月增幅呈现出逐月递增的局面。但是医疗用橡胶制品例外,生产有所降低。 日本合成橡胶工业可能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7月,日本汽车轮胎生产商联合会调高了其生产预期,由原来的零增长提高至全年增长1%,增至11800万套。此次轮胎生产预期调整主要是基于最近日本汽车生产预期提高至1100万辆。汽车生产预期增加主要是由于轻型和商务汽车生产增多弥补了标准和小型汽车生产的 减少。与此同时,自从2001年以来,日本国内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有可能超过1965至1970年的“伊扎那歧景气”(Izanagi Boom)持续的时间。工业橡胶制品需求可能进一步增加,因此,日本合成橡胶工业投入资金也会不断增多。 日本进口轮胎近几年来一直持续快速增加,但目前正在呈现出下降趋势。2004年,日本进口轮胎为2380万套,同比增长22%;2005年为2910万套,同比增长22%;2006年为3335万套,同比增长14.6%,增幅有所降低。 日本主要用于工业制品的合成橡胶市场预计将稳步增长。但是国际原油价格据高不下将继续给日本合成橡胶生产商构成威胁。合成橡胶生产商迫切需要保持较为理想的利润率。国际原油价格在冲破70美元/桶的大关之后开始振荡低走,这给日本合成橡胶生产商带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