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滑轮的作用

探究滑轮的作用

探究滑轮的作用
探究滑轮的作用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够识别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和滑轮组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3、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简单理解轮轴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

1、用杠杆平衡原理论证滑轮的实质

教学方法问题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具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绳

课时2课时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一、滑轮:周边有槽,中间有一转动轴的轮子。

结构:轮,轴,框,挂钩

种类:定滑轮:转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转轴跟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二、定滑轮

1、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

1、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与练习和新学案相应习题

八年级物理何建成

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第2课时滑轮组和轮轴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2课时滑轮组和轮轴 知识目标 1.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知道滑轮组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滑轮组的特点。 2.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小孩吊起牛犊动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孩能自己把牛吊起来?这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呢?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知道。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滑轮组 教师: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请同学回答动滑轮、定滑轮的特点。 学生回顾思考并作答。 教师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自然地引出滑轮组: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大家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作答。 1.提出问题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起来提升重物,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每种方法分别能省多少力? 2.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提醒他们绳子的绕法是设计实验的关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科学地设计,实在设计不出来的话,可以参考教材P34图6-58进行实验。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的方案,并给予鼓励。 让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在教材表格中,引导学生观察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加强合作。 3.分析论证与实验结论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1 n G 。 4.拓展与提高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滑轮的作用同步测试 粤教沪版(1)

探究滑轮的作用 基础训练 1.如图1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则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的大小是() 图1 A.10 N,10 N B.20 N,20 N C.20 N,40 N D.40 N,20 N 2.如图2所示,一个体重为G的人将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系在腰上,用手拉住绳子另一端,他要用多大力才能把自己匀速地拉上去() 图2 A.G B.2G C.G /2 D.0 3.用图3所示的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的拉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图3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

样大 4.某中学要安装旗杆,下列机械中,适合安装在旗杆顶端的是() 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 D.轮轴 5.下列关于滑轮组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定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有时可以省力,却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答案】 1.D 2.D 3.D 4.B 5.C 提高训练 1.在下列四种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机械的是() A.天平B.动滑轮C.钓鱼竿 D.定滑轮 2.如下图所示,一物重400 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的情况下,用20 N的拉力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A.400 N B.200 N C.20 N D.40 N 3.如下图所示装置中,若拉力F=4 N,则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A.8 N,12 N B.12 N,8 N C.8 N,8 N D.12

滑轮优秀教案

2015年春《滑轮》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2.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动滑轮、定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定滑轮及动滑轮的实质; 2.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杠杆这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杠杆的种类 以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省力杠杆:省力但费了距离。 费力杠杆:费力却省了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漫画导入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下面的三幅漫画,“胖子”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瘦子”想帮忙,却把自己吊了上去。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 学生会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导入 多媒体投影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使用滑轮的一些画面: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使用滑轮从井中提水、窗帘中的滑轮、升旗中的滑轮……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滑轮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使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呢滑轮的特点有哪些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连接滑轮要想了解这些知识,需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滑轮。 推进新课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活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出示一个滑轮,让学生观察其结构,归纳:滑轮就是边缘有槽、能绕轴心转动的轮子。 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模拟实验: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演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一个 重物,如图所示。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 验实验、观察比较) 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 方法。 教师活动: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②

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_______________ 序号:d11-3-2 班级:__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会组装定滑轮,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并判断绳子自由段 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一个,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步骤: 1、取一单滑轮固定在方座支架上,构成一个定滑轮,用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段挂上钩码, 作为阻力,钢绳的另一端挂测力计(如图所示),用手竖直向下匀速拉测力计,使滑轮匀速转动,观察测力计读数 2、改变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水平、斜向下、向下),当滑轮平衡时,记下各次测 力计的读数 3、改变所挂钩码重,重复上述实验,并记下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2、S、h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定滑轮 _____ (省力/不省力),但是____ (可以/不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教师评价: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 序号:d11-3-3 班级: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会组装定滑轮,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并判断绳子自由段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一个,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取一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系在测力 计的挂钩上。 2、在滑轮的钩上挂钩码,使滑轮两边的两根细绳在竖直方向上,手通过测力计 拉住绳子的一端。当滑轮和它下面的钩码一起匀速提 升,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序号 钩码重 力(G/N) 使用动滑轮 竖直向上的 拉力(F/N) 绳子自由段移动的 距离(S/cm) 物体移动的距离 (h/cm) 分析与论证:1、从这个实验中发现F1、F2、F3、G的关系是 2、S、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动滑轮(省力/不省力),但是____ (可以/不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评估与交流:1、在实验中,我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偏大,这是为什么呢? 2、动滑轮是杠杆,那么这个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呢? 3、试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八年级(下)物理 6.6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二课时) 教案

G 1 F G 2 F G 3 F G 4 F F =G/3 F =G/2 F =G/4 F =G/5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 看有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 =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 =G/n ,那么S =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下《6.6 探究滑轮的作用》word教案 (3)

G 1 F G 2 F G 3 F G 4 F F =G/3 F =G/2 F =G/4 F =G/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八年级物理下册《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案 粤教沪版 教学目标 ⒈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能识别; ⒉理解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结构、特点及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 看有n 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 =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G/n,那么S=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4.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7.1 《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究滑轮的作用习题(新版)粤教沪版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一、基础训练: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___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可以改变___________的作用方向;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的杠杆,能够省力_____________,费________倍的距离,但不能改变力的________。 2.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300N的物体,物体与桌 面的摩擦力为60N,如上图所示,若不考虑绳重 和摩擦,匀速移动物体时,水平拉力F= ________N。 3.使用滑轮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B.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只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5.下列关于使用滑轮组的优点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A.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6.画出图中,(1)、(2)和(3)中F1,F2的力臂。 二、智能应用: 1.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重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 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A.60N B.80N C.120N D.360N 2.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滑轮质量,分别挂上A、B两物体后

恰能静止,则两物重力关系为() A.G A︰G B=1︰1 B.G A︰G B=1︰2 C.G A︰G B=2︰1 D.不好判断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若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恰好平衡, 现在a、b下面各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 A.a下降 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 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4.如图所示,B物重50N,滑轮的自重不计,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地上,当滑轮A在力F的 作用下匀速上升时,拉力F等于________N。(摩擦不计) 5. 用如下图所示的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起同一重为400牛的B物体, 那么拉绳子的力的大小F1=________牛,F2=________牛(滑轮、绳的重及有关的摩擦不计)。 6.在下图所示各个图中,物G重都为12N,当物体静止时,拉力F各是多少?(不计摩擦和机械重) F1 =________N , F2 =________N ,F3 =________N 7.作图绕绳分别使F=G/2 F=G/3 F=G/4 F=G/5 8.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若水平拉动一辆小车,要使得拉力F=1/2 G,应该如何绕线?

6.6探究滑轮的作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一、单选题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0 N,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移动物体,在不计滑轮重力和滑轮间摩擦的情况下,水平拉力F是() A. 200 N B. 100 N C. 80 N D. 20 N 2.在如图所示的机械传动中,属于螺旋传动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使用滑轮组的优点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 A. 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 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 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D. 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4.如图所示,G=200N,滑轮重G′=40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的摩擦)() A. F=440 N,并向上移动4 m B. F=140 N,并向上移动4 m C. F=440 N,并向上移动1 m D. F=480 N,并向上移动1 m

5.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 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6.某同学设计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A. A是动滑 轮 B. B是定滑轮 C.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D. 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下降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 20N B. 25N C. 30N D. 35 N 8.盘山公路是“S”形,可以抽象成斜面,下列也可以看成斜面的是()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八年级《6.6探究滑轮的作用》 学习要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5.了解滑轮组的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6. 了解轮轴的工作原理和斜面可以省力的原因 7.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指导 1.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杠杆变形分析,理解定滑轮不省力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结论。 如图(a)所示是一个定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静止不动,定滑轮的轴心为支点(支点不动),动力、阻力作用点分别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圆周边缘。显然,动力臂、阻力臂都等于圆的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故F=G ,即不省力。 如图(b)所示是一个动滑轮的杠杆变形示意图。假定在某一瞬间滑轮也静止不动。支点在一边绳子与轮相切的位置,支点上下移动,而动力作用点在绳子与轮相切的另一边,阻力的作用点在轴心。显然动力臂为阻力臂的两倍,故依据杠杆平衡条件F=1/2G ,即省一半力。 2. 使用滑轮组要注意几个问题 (1)区分“最方便”和“最省力”的含义。“方便”是指人站在地上用力向下拉绳子,既省力又方便;而“最省力”是指尽量多地增加动滑轮上相连的绳子的股数。 (2)滑轮组一般是省力的,省力的多少是由吊起(或承担)动滑轮的绳子股数决定的。 (3) 设拉力移动距离为s ,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 ,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 ,重物上升的速 度为v 物,则存在以下关系s=nh,v=nv 物,n 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4)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是各种各样的,其绕法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由关系式F=n 1G ,当n 为奇数时,绳子在动滑轮上打结开始绕;当n 为偶数时,绳子在定滑轮上打结开始绕, (b) (a) F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6节《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本节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实物引入,通过活动1让学生认识滑轮、利用滑轮、区分滑轮;然后通过活动2,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并从理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着通过活动3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最后利用信息浏览介绍了另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轮轴,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节教材将一个个的学生活动串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动脑分析,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把滑轮看作是变形的杠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确定动滑轮的支点,学生不容易想象;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判断绳子的股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所以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难点。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②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③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②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支架、滑轮(2个)、细绳(两端拴有小铁丝钩)、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杠杆的知识。谁能举出两种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谈话: 升旗的时候,旗子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 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它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出示滑轮) 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板书课题)谈话: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滑轮? 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出示定滑轮图)像旗杆顶上这样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出示动滑轮图)有的滑轮不是固定在支架上,而是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下面的重物一起上下运动,这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滑轮有什么作用,首先研究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讨论: 你认为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要把旗子升上去,却把拴着旗子的绳子往下拉。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3)讲解: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力,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是: 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套在定滑轮的槽内。 在绳的一端挂2个钩码当作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平衡。 (4)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省力,费力,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现在请你总结一下,定滑轮有哪些作用? (7)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不省力也不费力。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2)讨论: 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 只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省不省力呢?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有两根绳子拉着重物,而人只拉着一根,所以省力。学生也可能会想到在重物上面又多了一个滑轮,因此会费力。这没有关系,反而会使下面的实验更有趣。) (3)讲解:为了弄清使用动滑轮到底省不省力,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是: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 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4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出示画有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的黑板。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二、进行新课 提问,我们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观看实物,引出本节内容并板书:“三、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观察定滑轮,指出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看课本图6-50,分辨哪个是定滑轮。教师边讲边演示。

(2)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活动2(A)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值,得出并板书:“1、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2、动滑轮: (1)看课本图6-50,分析乙图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甲图中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乙图中提起重物的滑轮是动滑轮。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甲图中人的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乙图中的动滑轮提升重物人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2)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 (3)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课文活动2(B)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由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板书:“2、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研究滑轮的作用

研究滑轮的作用 一、实验名称: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 二、实验目的:会组装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并探究它们的作用。 三、准备的材料有:滑轮支架、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四、步骤 1、实验前,先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处。 2、将一个滑轮固定在支架左边,将线绳的两端分别接成两个环扣,并将线绳沿着沟槽绕过滑轮,在线的一端接上两个钩码重1牛,在另一端向下拉,将重物提起,这就是定滑轮,使用测力计向下拉,测得的拉力为1牛,从实验图可以看出:用力情况,不省力,用力方向,向下,物体的运动方向,向上。实验说明: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3、将线绳一端固定在支架中央,用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的重量为1.1牛,将线绳的另一端沿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滑轮,向上拉动线绳,发现重物可以随滑轮一起上升,这就是动滑轮,利用测力计向上拉,发现提起滑轮加重物只用了0.55牛的力,从动滑轮实验图可以看出:用力情况,省一半的力,用力方向,向上,物体的运动方向,也是向上。实验说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4、能否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把它们组合起来,使它们即省力又方便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将一个滑轮固定在支架右边,将这个定滑轮下端连接成一个线绳,在另一个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将线绳另一端沿滑轮下方的沟槽绕过滑轮,并向上再绕过定滑轮,向下拉动线绳,可以将重物提起,这就是滑轮组,利用测力计向下拉,发现提起滑轮加重物和使用动滑轮一样只用了0.55牛的力,只不过

作用力的方向不同。从滑轮组实验图可以看出:用力情况,省力,用力方向,向下,物体的运动方向,向上。实验说明,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的创新点:我把组装的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同时展示出来,可以更好的综合分析用力省力情况、用力方向以及物体运动的方向;改进的方法:如果把展示出来这三个实验加一些机械,把它们动起来,也就是把重物不断的上下重复移动,更容易看出滑轮的运动方向以及省力情况。

《探究滑轮的作用》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6.6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及实质 2、提问:看图,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滑轮组 1、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3、滑轮组中F与G的关系 看有n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G/n ⒌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F F F F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G/n,那么S=nh (二)、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三)、练习: 1、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G为物体重,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绳子的重力) 2、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是70 kg的物体提高5 m,每个滑轮质量是2 kg,绳重、摩擦不计,试求:(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是多少?(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探究滑轮的作用

探究滑轮的作用 探究滑轮的作用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过 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 内容有: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结构特点,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了解滑轮组工作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习组装简单的滑轮组。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本节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实物引入,通过活动1让学 生认识滑轮、利用滑轮、区分滑轮;然后通过活动2,让学生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并从理论上分析滑轮的实质;然后指出如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可以既省力又方便,接着通过活动3研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最后利用信息浏览介绍了另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轮轴,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节教材将一个个的学生活动串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动脑分析,主动获取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教 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是本节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把滑轮看作是变 形的杠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确定动滑轮的支点,学生不容易想象;根据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判断绳子的股数,学生容易把握不准。所以滑轮的实质(尤其是动滑轮)和判定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难点。 3、教学建议本节课实验器材比较简单,知识的难度 也不大,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老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关于课题的引入,教材采用的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设计(沪粤版)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龙山中心校褚化伦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轮是继上一节“杠杆”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的变形,可以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滑轮也是以后学习功的原理、机械效率等知识的基础。通过对滑轮特点的理论分析,再次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 ②会组装简单实验装置,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③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升旗”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③通过小组间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定、动滑轮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 2.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实质。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棉绳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奏国歌,播放升旗仪式动画,结束后,提问:在这个升旗过程中,旗杆上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它是什么呢?生:滑轮。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很好的预习,一定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满了期待,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同,探究滑轮有哪些奇妙的作用。板书课题:探究滑轮的作用。 二、认识滑轮、提升钩码: [认识滑轮]:请同学拿起桌上的滑轮,观察一下,它的结构,说一说它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轴、框、周边开槽且能绕转轴转动的轮) [设计方案]:观察教材图6--50,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小组合作,设计出两种方案提升钩码。教师巡视,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发现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总结: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叫定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叫动滑轮。

6.6探究滑轮的作用练习题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 一、单选题 1. 人们应用不同的简单机械来辅助工作,正常使用下列简单机械时说法正确的是() A. 筷子可以省距离 B. 所有剪刀都一定省力 C. 定滑轮可以省力 D. 撬棒越短一定越省力 2. 学校旗杆的顶部装有定滑轮,这样做() A. 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B. 不省力,但改变施力的方向 C. 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D. 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3. 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这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4.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沿三种不同的方向拉绳使物体匀速上升,所用的力分别是F1、F2、F3,则() A. F1最大 B. F2最大 C. F3最大 D. 三个力一样大 5. 如图所示,物体重100N,用110N的拉力将物体在2s内匀速提升0.5m,则() A. 绳子自由端下降1m B.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5ms C. 拉力的功是50J D.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90.9%

6.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铁块,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重6N的沙桶相连且保持静止.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B. 若剪断绳子,铁块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 C. 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和铁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铁块受到绳子的拉力为6N 7. 如图所示,分别用F1、F2、F3、F4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身的重力及摩擦,则() A. F1=F2>F4>F3 B. F1>F2>F3>F4 C. F1=F2>F3>F4 D. F1=F2>F3=F4 8.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摩擦和滑轮及绳重,则拉力F为( ) A. G/8 B. G/6 C. G/5 D. G/4 9. 下列关于使用滑轮组的优点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 A. 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 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 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D. 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10. 如下图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 ) A. 1∶2 B. 1∶1 C. 2∶1 D. 3∶1 11.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

五年级科学 滑轮兄弟教案 湘教版

滑轮兄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3.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观察:起重机上滑轮工作情况。 2.出示实物,起重机上这些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像起重机上位置被固定、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的情况,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作用?教师在副板书位置记录学生不同的猜想。 二、探究滑轮兄弟的秘密 (一)定、动滑轮的作用 1.分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汇报大家的意见,制定全班觉得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明白注意事项。 a.实验时应该缓慢匀速的拉动弹簧秤,在弹簧秤匀速运动中读取数据。 b.由于倾斜的拉动线绳会使力的作用发生分解,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会增加难度。因此拉力的方向应与地面垂直。 3.分组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滑轮兄弟大联合(滑轮组) 1.我们看到,起重机上的滑轮并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将他们联合起来使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各抒己见) 2.下面我们也把定动滑轮组装在一起来试试看。(建议用两个动滑轮)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组装滑轮组,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为重物,直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测

6.6探究滑轮的作用(含答案

6.6探究滑轮的作用 1.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滑轮组 D .杠杆 2.如左下图示:物体A 重200 N ,物体月重50 N ,此时物体B 匀速下降.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A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 ( ) A .50 N B .25 N C .100 N D . 200 N 3.如右上图,连接弹簧秤的绳子跨过定滑轮,各挂10 N 的钩码,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 .10 N B .20 N C .O N D .5 N 4.下列工具使用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 ) A .汽车上的方向盘 B .拧螺丝的扳手 C .螺丝刀 D .定滑轮 5.如图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滑轮重和绳重,如果物体 的重分别为G 1和G 2,那么G 1和G 2的关系是 ( ) A .G 1=G 2 B .G 1=2G 2 C .G 1=2 1G 2 D .无法判断 6.使用定滑轮______省力,但是能_____,给工作带来方便. 7.使用动滑轮能_____,但是不能_____. 8.动滑轮实质是个_____的杠杆,升国旗的旗杆上的滑轮是______滑轮. 9.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 .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______N 或_____N 的重物. 10.如左下图,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拉力F 应等于_______N . 11.如右上图所示装置中,不计滑轮摩擦,当水平向右拉力F =5 N 时,物体恰能匀速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 12.轮轴是一个可以_______的杠杆,若轮半径是轴半径的5倍,作用在轮上的力是作用在轴上的力的______倍,轮转动的距离是轴转动距离的______倍. 13.在用扳子扳动一只锈蚀的螺帽时,为了加大力量,工人师傅 往往在扳子的把手上再套一根铁管来延长把手的长度,你能说明这里 面的科学道理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