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油工程——其他无杆泵采油

采油工程——其他无杆泵采油

采油工程——其他无杆泵采油
采油工程——其他无杆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课程提纲

第三节其他无杆泵采油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

(一) 射流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产液的无杆水力采油装置。

射流泵特点:

1.射流泵的结构

(1) 喷嘴

(2) 喉管

(3) 扩散管

2.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3.射流泵的优缺点

(二)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与自由安装式的水力活塞泵相同。

二、螺杆泵采油

螺杆泵采油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动潜油螺杆泵和地面驱动井下螺杆泵。

(一) 电动潜油螺杆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 地面驱动螺杆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1.螺杆泵的组成由四部分组成:

(1) 电控部分

(2) 地面驱动部分

(3) 井下泵部分:井下泵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

(4) 配套工具部分

2.螺杆泵工作原理

3.螺杆泵采油配套工艺技术

1) 螺杆泵工艺技术

2) 油管柱、抽油杆柱防脱及扶正技术

(1) 油管柱防脱技术

(2) 抽油杆柱防脱技术

①抽油杆柱脱扣机理

②抽油杆柱防脱措施。

(3) 油管柱、抽油杆柱扶正技术

①油管柱扶正技术。

②抽油杆扶正技术。

3) 解堵工艺技术

4) 故障诊断技术

5)测试技术

(1) 地面工作参数的测试

①电参数测试。

②转速测量。

③载荷扭矩测量。

(2) 流压和静压测试

由于螺杆泵井无下井压力计的通道和测试工艺,目前螺杆泵采油井的井下压力测试只能通过液面法折算流压和静压,具体计算与有杆泵类同。

教案:第三节其他无杆泵采油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

(一) 射流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水力射流泵 (简称射流泵) 是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产液的无杆水力采油装置。

射流泵特点:井下无运动部件。适用于高温深井、高产井、含砂、含腐蚀性介质、稠油以及高气液比油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射流泵的结构

射流泵是通过地面注入与地层产出的两种流体之间的动量交换实现能量传递来工作的。

射流泵装置简图

(1) 喷嘴

作用相当于射流泵的马达,其流动特性与孔板相似。

(2) 喉管

喉管直径要比喷嘴出口直径大,喷嘴和喉管之间的环形面积是产液进入喉管时的吸入面积。

(3) 扩散管

扩散管是一个将动能转换成压力的能量转换器。

2.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射流泵通过喷嘴将动力液高压势能转变为高速动能;在喉管内,高速动力液与低速产液混合,进行动量交换;通过扩散管将动能转变为静压,使混合物采到地面。

3.射流泵的优点

(1) 没有运动部件,适合于举升含腐蚀和含砂流体;

(2) 结构紧凑,适用于倾斜、水平井;

(3) 自由投捞作业,维护费用低;

(4) 产量范围大,控制灵活方便;

(5) 能用于稠油开采,容易对动力液加热;

(6) 能处理高含气流体;

(7) 适用于高温深井;

(8) 对非自喷井,可用于产能测试和钻杆测试。

(二)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

下泵时,可将泵从井口投入,利用动力液的正循环,即从油管中注入动力液,将泵压人油管下端的泵座内。起泵时,利用动力液的反循环,即从油套环形空间注入动力液,胀开提升皮碗,使泵离开泵座,上返至井口打捞装置内,将泵捞出。

二、螺杆泵采油

螺杆泵是一种容积式泵,它运动部件少,没有阀件和复杂的流道,油流扰动小,排量均匀。

螺杆泵采油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动潜油螺杆泵和地面驱动井下螺杆泵。

(一) 电动潜油螺杆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潜油单螺杆泵具有独特的作用。

电动潜油单螺杆泵装置与电动潜油离心泵装置一样,主要机组在井下,由上到下为单螺杆泵、保护器和潜油电动机。用电缆将电从地面传给井下的潜油电动机,而油流沿油管从井下举升到井口。地面部分包括自动控制台、自耦变压器以及一些辅助设备。

单螺杆泵结构简图

单螺杆泵的螺杆和螺旋输送机的螺旋桨相似,起着推动油液前移的作用。

为了使单螺杆推挤油液更为有效,输出所要求的排量和压头,单螺杆又与专门衬套相配合,在轴向将油流分隔开,又在径向把油流一分为二。这样,在衬套的内螺旋面和单螺杆表面间就形成

了一个一个的封闭腔室。当衬套—螺杆中靠近吸人端的和一个腔室的容积增加时,在它和吸人端的压力差作用下,油流便进入第一个腔室。随着螺杆的转动,这个腔室开始封闭,并挤压液体向排出端移动。就这样,油液通过一个一个的腔室从吸人端推挤到排出端,压力不断升高,排量非常均匀。

(二) 地面驱动螺杆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1.螺杆泵的组成

地面驱动井下单螺杆泵采油系统 (简称螺杆泵采油系统) 由四部分组成:

螺杆泵采油示意图

(1) 电控部分

电控箱是螺杆泵井的控制部分,控制电动机的启、停。

(2) 地面驱动部分

地面驱动装置是螺杆泵采油系统的主要地面设备,是把动力传递给井下泵转子,使转子实现自转和公转,实现抽汲原油的机械装置。

(3) 井下泵部分:井下泵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

(4) 配套工具部分

2.螺杆泵工作原理

螺杆泵是摆线内啮合螺旋齿轮副的一种应用。

螺杆泵的转子、定子副 (也称杆一衬套副) 是利用摆线的多等效动点效应,在空间形成封闭腔室,并当转子和定子作相对转动时,封闭腔室能做轴向移动,使其中的液体从一端移向另一端,实现机械能和压力能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举升作用。

3.螺杆泵采油配套工艺技术

1) 螺杆泵工艺技术

螺杆泵工艺是依靠油井的状况来合理选择螺杆泵的泵型、确定泵的工作参数,或根据某一规格的螺杆泵来选井。而螺杆泵采油井的合理工况是指油井在合理流压下生产,螺杆泵在合理工作区域内工作。

2) 油管柱、抽油杆柱防脱及扶正技术

(1) 油管柱防脱技术

可靠的防脱措施主要有两种:锚定工具和反扣油管,一般采用锚定工具,与常规油管锚一样。

(2) 抽油杆柱防脱技术

①抽油杆柱脱扣机理

②抽油杆柱防脱措施。

(3) 油管柱、抽油杆柱扶正技术

①油管柱扶正技术。

由于螺杆泵转子离心力的作用,定子受到周期性冲击产生振动,为减小或消除定子的振动需要设置扶正器。一般在定子上接头处安装较为适宜,而对于采用反扣油管的油管柱,则需在定子上、下接头处分别安装扶正器。

②抽油杆扶正技术。

通常在抽油杆柱的上端即光杆附近、抽油杆柱的下端即转子附近以及中下部一定要放置扶正器。

3) 解堵工艺技术

电缆加热解堵是在空心抽油杆内下入活动式加热电缆,通电后电缆产生热量使油管内原油降粘解堵。

4) 故障诊断技术

螺杆泵采油井常见故障有抽油杆断脱、油管脱落、措堵、定子橡胶脱落等,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总结出如下诊断法:(1)电流法。电流法就是通过测试驱动电动机的工作电流,根据工作电流大小来诊断泵况的方法。

(2)憋压法。憋压法就是通过关闭采油树回压闸门进行憋压,观测井口油压和套压变化进行诊断井下泵况的方法。

5)测试技术

螺杆泵采油井的测试主要是指地面工作参数测试和井下压力的测试。其中地面工作参数的测试包括运行电流、工作转速、系统效率、工作扭矩等。井下压力的测试包括流压和静压。

(1) 地面工作参数的测试

①电参数测试。

②转速测量。

③载荷扭矩测量。

(2) 流压和静压测试

由于螺杆泵井无下井压力计的通道和测试工艺,目前螺杆泵采油井的井下压力测试只能通过液面法折算流压和静压,具体计算与有杆泵类同。

采油工程——其他无杆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课程提纲 第三节其他无杆泵采油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 (一) 射流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产液的无杆水力采油装置。 射流泵特点: 1.射流泵的结构 (1) 喷嘴 (2) 喉管 (3) 扩散管 2.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3.射流泵的优缺点 (二)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 射流泵的起下操作与自由安装式的水力活塞泵相同。 二、螺杆泵采油 螺杆泵采油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动潜油螺杆泵和地面驱动井下螺杆泵。 (一) 电动潜油螺杆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 地面驱动螺杆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1.螺杆泵的组成由四部分组成: (1) 电控部分 (2) 地面驱动部分 (3) 井下泵部分:井下泵部分包括定子和转子。

(4) 配套工具部分 2.螺杆泵工作原理 3.螺杆泵采油配套工艺技术 1) 螺杆泵工艺技术 2) 油管柱、抽油杆柱防脱及扶正技术 (1) 油管柱防脱技术 (2) 抽油杆柱防脱技术 ①抽油杆柱脱扣机理 ②抽油杆柱防脱措施。 (3) 油管柱、抽油杆柱扶正技术 ①油管柱扶正技术。 ②抽油杆扶正技术。 3) 解堵工艺技术 4) 故障诊断技术 5)测试技术 (1) 地面工作参数的测试 ①电参数测试。 ②转速测量。 ③载荷扭矩测量。 (2) 流压和静压测试 由于螺杆泵井无下井压力计的通道和测试工艺,目前螺杆泵采油井的井下压力测试只能通过液面法折算流压和静压,具体计算与有杆泵类同。

教案:第三节其他无杆泵采油 一、水力射流泵采油 (一) 射流泵结构及工作原理 水力射流泵 (简称射流泵) 是利用射流原理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产液的无杆水力采油装置。 射流泵特点:井下无运动部件。适用于高温深井、高产井、含砂、含腐蚀性介质、稠油以及高气液比油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1.射流泵的结构 射流泵是通过地面注入与地层产出的两种流体之间的动量交换实现能量传递来工作的。 射流泵装置简图 (1) 喷嘴 作用相当于射流泵的马达,其流动特性与孔板相似。 (2) 喉管 喉管直径要比喷嘴出口直径大,喷嘴和喉管之间的环形面积是产液进入喉管时的吸入面积。 (3) 扩散管 扩散管是一个将动能转换成压力的能量转换器。 2.射流泵的工作原理 射流泵通过喷嘴将动力液高压势能转变为高速动能;在喉管内,高速动力液与低速产液混合,进行动量交换;通过扩散管将动能转变为静压,使混合物采到地面。 3.射流泵的优点 (1) 没有运动部件,适合于举升含腐蚀和含砂流体; (2) 结构紧凑,适用于倾斜、水平井; (3) 自由投捞作业,维护费用低;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 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 9 月 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 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1) 1.2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2) 2.1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2) 2.2 泵的工作原理 (5) 第3章有杆泵采油的泵效影响因素 (6) 3.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 (6) 3.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8) 3.3 漏失的影响 (9) 3.4 提高泵效的措施 (9) 第4章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 (10) 4.1 井底流压的确定 (11) 4.2沉没度和沉没压力的确定 (11) 4.3下泵深度的确定 (11) 4.4冲程和冲次的确定 (12) 4.5抽油泵的选择 (12) 4.6抽油杆的选择 (13) 4.7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的选择 (16) 4.8 设计的意义 (16) 第5章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抽油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抽油泵上下冲程中载荷变化、凡尔开关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抽油装置. 2.泵的工作原理. (一)抽油装置 采油方法自喷 人工举升气举采油 深井泵采油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的优点:

a、设备简单 b、结构牢固 c、性能可靠 d、管理经验比较完善 有杆泵采油的不足 a、设备笨重(10型,18T) b、仅适用于浅井、中深井 c、对特殊井(斜井、弯井、海口油井)有困难 d、对砂、蜡、盐、气、稠的适应性差 目前在人工举升中占绝对多数的还是游梁式有杆泵,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游梁式有杆抽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①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渗流 向井流 ②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井筒中的流动,涉及到采油方法的问题。 ③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对于自喷井,可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即增加原油到达井口后的嘴流。 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 有杆泵采油分类: (1) 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 (2)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我国机械采油井占总井数的90%以上,其中 有杆泵占机采井的90%以上。全 国产液量的60%、产油量的75% 靠有杆抽油采出。 设抽油机 备抽油杆 组抽油泵 成其它附件 1、抽油机 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 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 动。 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 式抽油机两种。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第四章无杆泵采油 一般将利用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进行驱动的抽油设备统称为有杆抽油设备(井数多规 模大);凡是不用抽油杆柱传递能量,而是利用电缆或高压液体传递能量的抽油设备统称为无杆抽油设备。利用抽油杆柱旋转运动的井下螺杆泵装置虽然也有抽油杆,但习惯上将其列 入无杆抽油设备。本章主要介绍潜油电泵、螺杆泵、水力射流泵和水力活塞泵抽油装置、采油及工艺设计方法。 第一节潜油电泵采油 潜油电泵(ESP,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全称电动潜油离心泵,简称电泵或电潜泵, 是将电动机和多级离心泵一起下入油井液面以下的采油设备。主要特点是排液量大、自动化 程度高,目前广泛应用于非自喷高产井、高含水井和海上油田。 一、潜油电泵采油系统 如图4-1所示,潜油电泵采油系统主要由电机、保护器、气液分离器、多级离心泵、电缆、接线盒、控制屏和变压器等部件组成。除了上述基本部件外,还可选用一些附属部件,如单流阀、泄油阀、扶正器、井下压力测量仪表和变速驱动装置等。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地 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和电缆将电能输送给井下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叶轮旋转,将电 能转换为机械能,把井液举升到地面。 小闻电轨 图4-1典型潜油电泵采油系统 1. 潜油电泵系统部件 1) 电机 电机用于驱动离心泵转动。井下电机一般为两极三相鼠笼感应电机,工作原理与地面电 机相同,在60Hz时的转速为3500rpm(r/min),目前电机的功率范围为 5.5-735kW,根据实 际需要电机可以采用几级串联达到特定的功率。电机内充满电机油,用于润滑和导热,运行

电机产生的热量由电机油通过电机外壳传给井液,井液将热量带走冷却电机,因此电机必须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篇一: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9 月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

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 (1) 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 (2)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 (2) 泵的工作原理............................................................... . (5)

有杆泵抽油系统软件设计技术手册

有杆泵抽油系统软件设计 技术手册及操作手册 一、技术手册 根据5873.1-93、5873.2-93标准和油井产能预测及生产或试油情况,结合有杆泵工艺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一)下泵深度计算 根据5873.1-93标准推荐方法计算有杆抽油泵下泵深度: (1) (2) )1(w o w w l f f -+=ρρρ (3) 式中:—下泵深度,m ; H —油层中部深度,m ; —流压,; —井液初期含水率,f ; ρl —井液密度,3 ρw —水密度, 3 ,一般取1.0 ρ o —地面原油密度, 3 γl —井液重度, 3;(γρl ×9800) —生产油气比,m 33; —饱和压力,;—泵挂深处压力,; —标准状况压力,取101×103; t —泵挂深处井温,℃; β—要求的泵充满程度,无因次小数,取0.4~0.6。 以上公式中,油气比对下泵深度影响较大。 参考计算结果,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可对泵深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二)有杆泵抽汲参数优选 根据《采油工程手册》推荐方法对抽油参数进行优选。为减轻抽油杆柱的疲劳,减少弹性变形影响和冲程损失,原则上按抽油机最大冲程来初选冲程。用加速度因子(C )计算初选冲数(n ),冲数由下 l s wf p p p H L γ--=293 /)273)(1()1/1(293 /)273)(1(t f p R p t f p p R p w sc tp b w b sc tp s +-+-+-=β

式计算: (4) 在选择冲程和冲数时一般要保证C< 0.225。根据“长冲程、低冲次、合理泵挂、较高泵效”的原则,结合油田试采生产情况或生产实践经验,优选抽汲参数。 常规情况下以最大冲程、中等冲次为原则,对稠油或较深泵挂井,应以最大冲程、较低冲次计算得出。 最大冲程常用的为4.8、3.2、2.7、2.1,要结合抽油机类型定。 (三)初期泵径计算及泵型选择 根据5873.1-93标准推荐方法由下式计算泵径: (5) 式中:D —泵径,m ; —初期日产油量,; S —冲程,m ; n —冲数,1; ρl —井液密度,3 —初期含水率,f , η—泵效,无因次小数,一般取0.6~0.7。 根据油藏工程部署和产能预测,根据公式(5)结果确定泵径。泵径要与下泵深度结合考虑。表1给出各种常用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下泵深度(主要考虑冲程损失及杆强度)。 表1 常用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下泵深度统计表 (四)抽油杆柱设计 抽油杆柱设计按各级抽油杆顶部最大应力相等原则设计。根据5873.1-93和5873.2-93标准,结合油田有杆泵采油实践经验: 按抽油杆大小一般来说:二级抽油杆的组合为25、22;22、19;19、16三种,三级抽油杆组合为25、22、19;22、19、16两种组合。 按泵的大小一般来说:φ56(57)及以下泵的抽油杆选择三级组合杆,φ70及以上泵选择二级组合。 视泵下深度及抽油杆顶部应力大小最后确定抽油杆组合。 l o Sn fw q D ηρ)1(02974 .0-=1790 ?= s c n

有杆泵采油

.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抽油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抽油泵上下冲程中载荷变化、凡尔开关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抽油装置 . 2.泵的工作原理 . (一)抽油装置 采油方法自喷 人工举升气举采油 深井泵采油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的优点:

. a、设备简单 b、结构牢固 c、性能可靠 d、管理经验比较完善 有杆泵采油的不足 a、设备笨重( 10 型, 18T) b、仅适用于浅井、中深井 c、对特殊井(斜井、弯井、海口油井)有困难 d、对砂、蜡、盐、气、稠的适应性差 目前在人工举升中占绝对多数的还是游梁式有杆泵,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游梁式有杆抽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①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渗流 向井流 ②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井筒中的流动,涉及到采油方法的问题。 ③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对于自喷井,可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即增加原油到达井口后的嘴流。 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 有杆泵采油分类: (1)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 (2)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我国机械采油井占总井数的 90%以上,其 中有杆泵占机采井的 90%以上。 全国产液量的 60%、产油量的 75%靠有杆抽油采出。 设抽油机 备抽油杆 组抽油泵 成其它附件 1、抽油机 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 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 动。 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 式抽油机两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