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

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高倍甜味剂产品的性价比分析

从甜度与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各种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比较如表1。

表1. 各种常见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分析

口感上基本上是蔗糖>葡萄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糖精、甜蜜素、甜菊糖都稍微有一些不良口感。至于阿力甜,由于其分子带硫元素,口感也受些影响。

三、高倍甜味剂的安全性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到甜味食品,有些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否安全?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一致结论是:在我国,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甜味剂,就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为了保证甜味剂的使用安全,国际、国内都制定了严格标准成立已40多年的JECFA是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该委员会的专家要对所有的甜味剂进行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代谢途径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ADI值(每人每天每公斤使用毫克量)。为安全起见,在制定ADI值时已将人种、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说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参照国际标准,明确规定了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如对糖精的规定,婴幼儿食品不得使用糖精;果酒、露酒、黄酒、啤酒、白酒和肉类、水产类、水果蔬菜类罐头中也禁止使用糖精。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高强度天然甜味剂甜菊糖是惟一没有国际标准的甜味剂,虽然甜菊糖是天然的,但由于它的纯度不高,还有一些杂质无法分析,到目前它还没有明确的ADI值。

总之,甜味剂本身无所谓有害或无害,也不能说天然甜味剂就比合成的甜味剂安全,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无论是单独或复合使用甜味剂时都应严格遵守我国卫生法规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规定,这样使用甜味剂肯定是安全的。

四、我国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

目前,新一代安全性更高、性能更好的高倍甜味剂发展较快,市场应用不断增大。如阿斯巴甜、甜叶菊苷(300倍)等。除了应用较好以外,现在正处于开发利用阶段的高倍甜味剂有甜蛋白(如苏甜蛋白3000倍)、非洲竹芋(以克分子水平计,其甜度是蔗糖的104倍)、糖醇再加工甜味剂、超级甜味剂紫苏葶(紫苏精2000倍)等。开发的新型高倍甜味剂要求包括:(1)甜度更高;(2)安全性更高;(3)性质更稳定;(4)生产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等。

近年来我国陆续批准使用一些高倍甜味剂,由于其甜度高,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因此高倍甜味剂的使用量和生产量日益增多,目前我国高倍甜味剂在2004年的产量为9.9万吨,2006年已经达到为14万吨,年涨幅高达约20%。

目前通过人工合成或天然产物提取非营养性,无热量的高倍甜味剂已成为我国甜味剂研究应用发展的重点。糖精钠,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但其安全性受到一些争议,我国有可能会逐步稳定或减少糖精钠的产销量,促进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发展。我国目前是甜蜜素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生产能力约3万吨,出口主要去向是东南亚和西欧,今后

国内甜蜜素不宜再建新装置,而要继续改造现有装置,增加出口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并开拓其应用领域,促进我国甜蜜素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加快甜叶菊糖行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水平及安全论证;有条件地适度发展甘草甜素;加快阿斯巴甜和AK糖的生产步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精生产国和出口国,约80%的产量供应国外市场。2006年,国内糖精的实际产量约为3.0万吨,占世界糖精产量的80%以上;国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限产规定,而且力度越来越大,近两年国内的糖精钠价格还算很平稳,区间存在动荡,但近来糖精价格大副走高,今后我国可能还会逐步减少糖精钠的产量。

我国也是甜蜜素的生产大国,国内的生产能力约在5.5~6.0万吨/年左右,约有1.5~2.0万吨左右出口。目前的生产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广东和江苏两地,当前我国的甜蜜素产品与苯甲酸钠的经历与境况很相似。价格受原料影响较大,所以近来的石油风波,导致甜蜜素的价格稳步攀升。销售量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全世界安赛蜜用量约1万吨,我国安赛蜜产量约为6000吨,但产能已达约1.5万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法国、丹麦、德国、埃及、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这种甜味剂。在我国,安塞蜜在这三年里,价格波动较大,虽有区间的上浮,但总体平稳,今后很可能成为甜味剂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阿斯巴甜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我国的阿斯巴甜约90% 都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等国。这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产量在不断提高,价格2003 年里有所下降,2004年价格回升可能是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国内市场供小于求而引起的价格上扬。近一两年价格总体呈走低趋势。

目前,三氯蔗糖在我国年需求量在100吨左右,只用于一些相对较高档的食品中,在我国还没有能够广泛使用。且待批准的使用食品将会逐年增多,现最多的国家已经批准在数百种食品中使用,而中国才二十

几个品种,还有较大的应用拓展空间,预计至今后若干年内在中国的需求量很有可能会有所突破。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在已经有近10家三氯蔗糖的生产厂家,但注意不能盲目上马,蜂拥投资三氯蔗糖,以前只靠进口的局面已被打破,被专家们认为是到目前为止蔗糖理想的替代品,但价格上并不具有竞争力。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展的研究课题。

我国甜菊糖的年产量约20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销往日本、韩国。我国是甜菊糖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大多集中在北方,"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如分布在黑龙江、山东和江西等少数生产厂家,甜叶菊的产量和品质会影响到甜菊糖的次年全年价格走势。

目前发现的天然甜味剂约有四十多种,天然甜味剂存在甜度低、有后苦、稳定性不够和价格高等缺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以及保健食品工业中应用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酶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有更多新型的天然甜味剂问世。其中研究较多也较有发展前途的是通过酶改性而获得的各种改性天然甜味剂,如改性甜菊苷和改性甘草酸,前者改变了普通甜菊苷存在的不良口感,甜感基本接近蔗糖、代糖比例可大大提高。

我国复合甜味剂发展现状与前景

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的食品添加剂。其产品以物理状态划分主要包括粉剂产品与水剂产品两大类,各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似。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当不同物质同时存在时,往往因为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而使其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食品添加剂的复合,正是利用物质的这一性质,改良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功能,使之可以更经济、更有效地应用于更广泛的范围。复合食品添加剂由于其十分显著的优势已成为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之一,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关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复合食品添加剂是一种符合国际潮流发展方向的生产应用技术。一般情况下它会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为食品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方便,也为应用企业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创造了条件”。随着人们对食品品种多样化、营养保健化、质量高档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日趋广泛,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门类。通过实践和市场分析,使食品添加剂业内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复合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作用。复合食品添加剂将是食品添加剂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潮流。

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当前,无论对全球还是我国而言食品添加剂中甜味剂销售额都排在前列。理想的甜味剂要求是:安全无毒、甜味纯正与蔗糖相似、高甜度、低热值或无热值;稳定性高、不致龋和价格合理(至少等甜度条件下不能超过蔗糖的价格)。完全能达到这些要求的甜味剂目前还不存在。但因为各种甜味剂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复合甜味剂具有使用方便、甜度高、甜味纯正、生产成本降低的特点,从而

成为甜味剂开发、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在甜度、甜味、稳定性诸方面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如何发挥甜味剂的最佳功效,降低成本,其发展的方向就是复合。随着食品工业以及保健食品工业的发展,复合型甜味剂的开发与应用是21世纪甜味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甜味剂复合的优势

复合甜味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复合后使用,以达到综合甜味效果的一类甜味剂.甜味剂的复合是利用各种甜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味觉的生理特点达到的。它可(1)减少不良口味,增加风味;(2)缩短味觉开始的味觉差;(3)提高甜味的稳定性;(4)减少甜味剂总使用量,降低成本。例如:阿斯巴甜与AK糖混合具有协同效应,其用量只有单独使用的1/3,而甜度可达蔗糖的300倍,口感近似蔗糖,且使食品热量降低很多。甜味剂与甜味增强剂(如甘草酸铵)复配具有协同效应。单一的甜味剂各有所长短,如甜蜜素价格相对较低但口味微苦,耐酸性稍差;安赛蜜虽价格相对较贵,甜味爽快,持续时间长,没有异味,对酸、热较稳定,且甜度高,为蔗糖的200倍,但它限制添加量;阿斯巴甜甜度为蔗糖的150-200倍,具有清爽,类似蔗糖一样的甜感,但对热稳定性稍差;甜菊糖为一种比较好的天然甜味剂,甜度为200倍,但价格稍贵,后味稍带苦味。复合甜味剂则是利用多种甜味剂配合而成的食品甜味剂,其可起到增强甜味和风味,弥补或掩蔽不良口味的作用。复合甜味剂是各种甜味剂的科学复配产品,它们取长补短,使口味更接近蔗糖,性能更稳定,并且相互间往往有增效作用。它们复合使用,可增强甜度,改善后味,能相互掩盖对方的不良风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产品口感更好。因此在提倡健康饮食的当代社会,研究开发低能量的新型复合甜味剂是大势所趋。复合型甜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十几种,其中包括糖精钠、甜叶菊提取物(甜菊甙)、甜蜜素、天门冬苯丙氯酸甲酯(甜味素)和乙酸磺胺酸钾(安赛蜜)等高甜度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中。既然已有如此之多的甜味剂可供选择使用,为什么还要开发复合型甜味剂呢,这是因为:首先复合甜味剂有利于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实施,目前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GB2760-96,这个标准是我国生产、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必须遵照执行的十分重要的法规。若使用单一甜味剂,往往用量小会达不到所需的甜度,用量大又会超过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甜蜜素的最大用量为0.65克/千克饮料,按蔗糖40倍甜度计算,其甜度仅相当于26克蔗糖/千克饮料。饮料中一般要求10-12%的糖含量,因此单用甜蜜素不能达到饮料要求的甜度和固形物含量。若将甜蜜素与其他甜味剂配伍使用.则既可符合卫生标准,又能满足对饮料甜度和固形物的要求。

二、我国复合甜味剂的产品特点

复合甜味剂按照形态不同可分为固态和液态两大类,其中固态包括颗粒状、粉末状及颗粒粉末状。复合甜味剂的成分中一般不含蔗糖、葡萄糖及其它糖源,而经常含有糖醇、双歧因子(低聚糖)、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蜜素、甜菊糖、氨基酸及肽等,而这些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目前我国市场上复合甜味剂种类不少,这类产品往往按照不同的甜度分为多种规格:如1倍复合甜味剂(与蔗糖的甜度相当)、10倍复合甜味剂(相当于蔗糖甜度的10倍)、50倍复合甜味剂(相当于蔗糖甜度的50倍)、100倍复合甜味剂(相当于蔗糖甜度的100倍)和200倍复合甜味剂(相当于蔗糖甜度的200倍)。它们有时也以100g 或50g等为包装,方便家庭使用,适合那些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患者和儿童食用。该类产品一般不会被人体吸收,

不会产生热量或产生热量很低,一般也不会引起人体血糖、血脂的升高。

复合甜味剂的潜在效益早已为人们所知。40年前当糖精/甜蜜素混合物开始被使用时,人们就开始定量和定性地选择甜度适宜的复配甜味剂。现在,随着可应用于食品的高倍甜味剂品种增多,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复配出具有蔗糖风味的甜味剂是完全可能的。用来复配的甜味剂数量越多,复配后的风味越似蔗糖。

复合甜味剂最早是通过添加特定的香料或其它添加剂于甜味剂中配制出来的。这种方法起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和英国禁用甜蜜素,市场上只有糖精是惟一准许使用的甜味剂,复配甜味剂应运而生。复配物可选用不同结构的物质,可供选择的复配物有:无机化合物(如氯化钙)、多聚糖(如阿拉伯半乳聚糖)和氨基酸(如D-包氨酸)等。以低浓度进行复配,可以掩盖其后苦味和金属味。上世纪90年代,美国批准甜味改良剂2,4-二羟基苯甲酸与高倍甜味剂一起使用,这种新开发的复配物被称为低热量甜味剂的一种使用伙伴,可以降低甚至除去某种甜味剂中不愉快的甜味或后苦味。一种结构类似的3,5-二羟基苯甲酸(已申请了专利)也有类似的功能。使用低浓度的各种碳水化合物,也有助于重现蔗糖的口感,同时改善后苦味。现在,很多香料公司已掌握了通过在复合高倍甜味剂中添加特殊的香料,以模拟蔗糖风味的技术。

目前国内开发的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复合高倍甜味剂一般都是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86规定允许使用的多种甜味剂和部分天然配料复合而成的新型高倍甜味剂。这类产品要求性能稳定,耐热、耐酸、稳定性强,一般不含糖精钠、甜蜜素,具有类似蔗糖的甘甜美味,口感清凉,接近蔗糖口味,这类复合甜味剂产品不但可以提升食品的品质,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用糖成本,可以全部或部分替代蔗糖使用。这类产品应用后热值

低一般不会导致人体变胖、不被口腔微生物分解因而不会产生龋齿,且甜度高,是无糖、低糖产品的首选甜味剂,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雪糕、冰淇淋、乳制品、果冻、蜜饯果脯、糖果糕点、焙烤食品等食品。这类产品也显示了优越的加工性能,表现出纯正绵长的甜味,极大地丰富了食品内涵。

甜味剂对食品、饮料风格的调整起关键作用,复合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卫生法规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规定,如《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人工合成甜味剂含量的规定为:在碳酸饮料生产中糖精钠的最大使用量为150mg/kg;甜蜜素为650mg/kg;安赛蜜为300mg/kg;甜味素或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我国复合甜味剂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已批准使用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和甜蜜素作甜味剂,且已有多年使用历史。新型甜味剂如三氯蔗糖(约有40个国家准许使用)、阿力甜和纽甜也有一些国家被批准使用。这三种新型甜味剂使得高倍甜味剂市场更加充满生机和变化莫测,研究开发新型复合甜味剂的选择空间更大。根据国际惯例,产品时代的划分有三个基本标准,即原料层次、技术层次和应用层次。行业人士根据复合甜味剂成分和功能的发展把它分为三代:第一代产品由糖精、甜蜜素、蔗糖、柠檬酸等几种物质复配组成,起到协同、增效、改善口味的作用;第二代产品以阿斯巴甜、甜菊糖、AK糖等新一代甜味剂为基料复配而成,其中“蛋白糖”是其代表之作;第三代则围绕健康概念,在第二代基础上,用功能性寡糖来丰富其内涵。寡糖技术被列入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外有许多科研机构正在研究寡糖产品的保健功能,并准备将寡糖的保健功能应用到适当的食品载体中。寡糖类复合甜味剂让普通食品具有寡糖的保健功能,让人们通过正常的饮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保健作用,对提高人体的免

疫力,预防和抑制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及相关疾病,增殖双歧杆菌、优化体内微生物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它具有前二代产品所不具有的综合作用。

目前,各类天然的和合成的甜味剂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工业中,复合甜味剂的开发不仅要研制出新的品种,而且要研究现有各种复合甜味剂的改良品种,寻求更加或最合理的复配比,以降低成本,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鉴于复合甜味剂使用方便、效果好、功能齐全等特点,近十几年来,在我国正逐渐成为食品甜味剂行业主流产品,国内食品添加剂行业近年也加强了对复合食品甜味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到目前为止,我国复合甜味剂的品种和数量都还不多,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还是以单体的形式被使用。

但也要看到,从食品卫生安全的角度看,复合甜味剂具有以下特点:原料品种较多,来源范围广,成分复杂,致病菌、重金属及其它杂质危害均可能存在;有时用量相差悬殊,许多配料毒性较大,称量精度要求高;许多配料稳定性较差,需要进行品质活性保护,存在实效变质的可能;加工工艺流程较为简单,混合为共有的工序,大多需要二次和多次混合、包装,存在二次交叉污染的可能;大多配料为粉末状,同时配料的粒度比较细,必须进行除尘处理。因此,从卫生安全的角度来看,要求复合甜味剂产品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因此,在复合甜味剂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建立一套有效的卫生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对避免发生因食用添加了不合格复合甜味剂产品而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生产应用复合甜味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认为复合甜味剂就是一种通过简单地将各种甜味剂单体混合在一起的产品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事倍功半,那样做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目前我国研究和开发复合甜味剂的科研院所、企业还不多,远未形成气候。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区。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初具规模。但就总体来说,复合甜味剂企业大都规模小,产品少,产量低。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产品已形成系列,质量较稳定,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这些企业目前正在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但是这些企业大都不是“实体企业”,它们自身并不生产任何添加剂产品,一般只是将采购来的各种食品添加剂进行复合,进行应用研究,以满足食品企业客户不断提出的有关产品品质、工艺性能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而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四、对今后我国复合甜味剂生产应用改进措施的建议

我们认为,开展复合甜味剂应用研究的企业更应该是那些生产食品甜味剂单体如甜蜜素、阿斯巴甜和甜菊苷等的“实体企业”,他们可以以本企业生产的甜味剂产品为研究核心,同其它甜味剂及添加剂复合,研究开发出针对不同种类食品的应用技术和配方,而不是象目前这种状况,只管将自己生产出的甜味剂产品销售给应用食品企业客户,而其它更深更广的应用研究都抛给应用企业。甜味剂企业这样的销售经营模式是落后或是狭窄的,会将自己的甜味剂产品置于一个很不利的地位。而国外一些跨国配料或添加剂企业就完全不是这样,他们都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复合技术和配方研究作为企业产品研究发展的重点。

要大力发展复合甜味剂产业,应首先解决好以下主要问题:首先,各复合甜味剂厂家应大力增强企业实力,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从而提高我国复合甜味剂整体的质量档次。一要增强科研实力,复合甜味剂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才能不断推出有独特功能的新产品并不断完善原有产品的性质和功能,降低成本,不断地发展壮大;二要增强经济实力,我国的复合甜

味剂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少,应通过引资、融资,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合并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各复合甜味剂企业应结合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实力,加强对复合甜味剂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复合甜味剂在业内的知晓度和接受度。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复合甜味剂企业的支持、引导和和扶助。疏通流通渠道,积极鼓励复合甜味剂产品上市;帮助复合甜味剂企业解决科研力量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质量不够稳定,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加强社会和媒体对复合甜味剂的宣传力度。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复合甜味剂企业的管理力度,并经常通过协会组织会员进行交流,提高复合食品甜味剂行业整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升我国复合甜味剂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国际竞争力。

再次,还要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复合甜味剂卫生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法规。复合甜味剂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这将为复合甜味剂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复合甜味剂企业的审批和监管,完善或制订复合甜味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规范、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制度及复合甜味剂的质量标准,使之尽快与国际接轨。生产复合甜味剂,应当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中的食品甜味剂品种使用。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 一、三氯蔗糖: 1、三氯蔗糖基本特性: 口感醇和、稳定性能好,甜度高是蔗糖的600倍,无热量,不会引起人体血糖波动,不参与新陈代谢,抗龋齿有利于人体健康。 2、安全性: 在毒理方面经过140多项试验结果证实了蔗糖素的安全性后,1990年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定三氯蔗糖每日允许摄人量(ADl)为0—15mg/kg,并确认其为“公认安全级(GRAS)”。 3、缺点:无粘度无重量;不发生褐变反应。 4、应用特性: (1)三氯蔗糖和传统的甜昧剂配合使用,可以降低能量,做低糖食品。也可以单独使用,即使是单独使用三氯蔗糖生产的食品,其甜味口感也非常理想。 (2)三氯蔗糖可以在许多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在营养饮料、机能性饮料生产中,使用三氯蔗糖还可以掩蔽维生素和各种机能性物质产生的苫味、涩味等不良味道,由于三氯蔗糖本身的稳定性能极好,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作为甜味剂在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时,不会对饮料的香味、色调、透明性、粘性等稳定性指标产生任何影响,易于使用。 (3)三氯蔗糖在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时,不会被一般的乳酸菌和酵母分解(见图5所示),也不会对发酵过程产生阻害,同时在乳品中对奶香有增效作用,因此,非常适用于发酵乳类、乳酸菌类饮料的生产。 (4)三氯蔗糖分子渗透性好,在罐头和蜜饯中应用时,可以深入食品的内部,增强食品的甜感。 (5)在含酒精的饮料生产中添加三氯蔗糖,可以起到缓解酒精饮料的辛辣口感的独特作用。 此外:三氯蔗糖在加热杀菌、长期保存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此,将三氯蔗糖为甜味剂用于生产饮料时,易于生产使用和流通管理,尤其是对象咖啡等中性饮料,采用煮沸加热、甚至采用蒸汽加热等加热方式加热后销售时,使用三氯蔗糖作为甜味剂则可以完全克服这类饮料在高温时呈现出的甜度降低、甜味口感下降等现象,见图6所示。 5、成本分析: 三氯蔗糖性价比高,目前单价是1000元/KG,单位甜度仅为1.6元。 总之,三氯蔗糖作为一种甜味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AK糖: 1、AK糖的基本特性: AK糖的化学名是乙酰磺胺酸钾,又称安塞蜜,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它的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口感较差,无热量,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对热稳定性

论中国杂志的发展现状

一、杂志广告的定义与起源杂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印刷传播媒介。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18世纪,人们已经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并使其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 最早发现杂志广告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是智威汤普逊公司创始人汤普逊,他于1873年在两份妇女杂志上刊登了一副石棉瓦广告,结果促销效果比过去任何其他促销活动都明显。 第一家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杂志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月刊,内容涵盖社会新闻、宗教、政治、科学和商业动态等。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杂志刊物纷纷面世,并且大多刊登广告,作为解决经费来源和改善员工生活的措施。 1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和杂志广告内容的逐渐增多,印刷工艺和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进,为杂志广告表现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二、男性时尚杂志广告的特点中国男性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并且还在发生深刻变化。 杂志作为报纸的深度读物,反映了市场对精细化的需求。 其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方式,男性时尚杂志所具有的价值始终是无法替代的。 (1)内容丰富,流动性广。 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发行商可以根据市场来灵活的选择发行时间、发行区域、投放的目标群体等;读者也能够随意的选择阅读杂志

类型、阅读时间和阅读地点。 杂志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易于保存,生命周期长。 与电视、广播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传阅率和反复阅读率高,杂志广告信息可以多次被消费者接触,易于保存。 (3)篇幅上受限较小。 杂志能够采用较多的篇幅将产品的深层内容展现在读者眼前,有效的拉近读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 (4)表现力强。 与同类媒体相比,时尚类杂志媒体对材质的要求较高:封面男性时尚杂志网通常采用铜版纸,内页为适应多种广告效果使用了不同材质、造型、工艺等。 排版精致,深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中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时尚类杂志,通常指代印刷精美、定位较高,内容上侧重于服装、美容、情感、都市生活等方面的杂志。 男性时尚杂志,指的是以精英男性为目标受众,以宣扬城市时尚生括方式为主要内容,涉及奢侈品、时装、汽车、电子数码、旅游、健康、娱乐等方面的一种杂志期刊类型。 在讨论男性杂志之前,不得不提到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 1867年,世界上最早的女性时尚杂志 HAPPERS BAZAAR在美国诞生;1921年巴黎出现了欧洲第一本女性时尚杂志LOFFICIEL。

浅谈甜味剂

走进甜味剂的世界(综述)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郑潇洁10121943 摘要:本文通过对甜味剂和阿斯巴甜的检索,旨在对食品添加剂之甜味剂的各方面研究进行总是,并且以阿斯巴甜为例,着重介绍了阿斯巴甜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来源,合成方法,以及对它的争议。目的是对甜味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市面上广受争议的甜味剂进行评价,展望了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为以后探索更新的更健康的甜味剂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甜味剂合成阿斯巴甜新技术 1.食品添加剂 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2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 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甜味剂基本性质和应用情况,概述了符合人体健康的功能性甜味剂的特点和好处。阐述了功能性甜味剂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甜食的偏爱又不会引起副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肝病、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功能性甜味剂将成为市场主要甜味剂品种之一。 关键词: 甜味剂;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Abstract : Sweetness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sensation for humans and for many animal species as well .There is scarcely any area of food habits today tha does not in some way invole the sweet taste.The importance of sweetness is reflected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sugar,which rose from 8 million tons in 1900 to 70 million tons in 1970[10] .No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 has show a similar increase in produ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 sweetness of individual sweetnener is usually measured in model systems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sucrose.Some sweetening agents and their main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re introduced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contain Cane suger , Sodium soccharin , Sodium cyclamate, Aspartame, Trichlorosucrose, Stevioside, Acesulfame k and so on.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s conforming with human heath are summarized. Functional sweeteningagent can satisfy people’favor to sweet , but can’t result in side effect.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 can strengthen immuneto disease and have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disease of liver and diabetes. So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 will be one ofmain sweetening agents. Key words : Sweetening agents; application; c urrent situation; prospect; 1 前言 甜味剂[2] 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调味剂,他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前蜂蜜的发现。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对甜味剂的需求是先天的, 而不是后天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客观反应。甜味剂对食品、饮料风格的调整起关键作用。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甜味剂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希望甜味剂的能量尽可能低甚至能量值为零,口感好,价位比较合适。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近一个世纪, 食品工业中所用的甜味剂多半是蔗糖和来自石油化工产品的糖精。五、六十年代以后, 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了甜蜜素、二肽甜味剂、甜蛋白、乙酰磺胺酸钾以及阿力甜等甜味剂[7]。由于人们对低热量减肥食品的需求日益高涨, 使得高甜度甜味剂在毒性、生产方法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入, 人们已经开始对能产生甜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 以期发现新的超高甜度甜味剂。甜味剂的种类很多, 本文就一些常用和新型的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2 国内外常使用的甜味剂 2. 1 蔗糖( Cane suger) 蔗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由α2D2吡喃葡萄糖基和β2D 呋喃果糖及经分子内糖苷键连接而成,蔗糖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味质好且符合人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将长期是最主要的甜味剂品种之一。但由于受耕地的限制,蔗糖的产量不

2017年代糖产品甜味剂行业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报告

2017年代糖产品甜味剂行业现状及发展优 势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出版

文本目录 1甜味剂:成本优势突出的代糖产品 (4) 1.1、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甜价比优势最为突出,应用最为广泛 (4) 1.2、安赛蜜等新型甜味剂占比提升 (6) 1.3、糖精:严格限产限销,逐渐被替代的第一代甜味剂 (7) 1.4、甜蜜素:出口导向,港资、台资企业占据中国市场 (9) 1.5、阿斯巴甜:欧美主流甜味剂产品,国内使用范围最广范 (11) 1.6、安赛蜜:性价比高、安全性突出的新型甜味剂 (13) 1.7、三氯蔗糖:无能量、甜味纯正、安全性高的最新型甜味剂 (14) 2行业现状:安赛蜜等新型甜味剂量价齐升 (16) 2.1、糖价上升凸显性价比优势+竞争格局优化,新型甜味剂量价齐升 (16) 2.2、需求端驱动因素一:糖价上升凸显甜味剂产品性价比优势 (17) 2.3、需求端驱动因素二:甜味剂更新换代,新型甜味剂符合消费趋势 (18) 2.4、供给端驱动因素:环保压力+突发安全事故,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21) 3相关企业 (22) 3.1、金禾实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甜味剂主业量价齐升 (22) 图表目录 图表1:甜味剂可以分为低甜度天然甜味剂、高甜度天然甜味剂和高甜度人工甜味剂 (4) 图表2:高甜度天然甜味剂的原材料有限 (5) 图表3:高甜度人工甜味剂的性价比优势最为突出 (5) 图表4: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的发展历程 (6) 图表5:国内人工合成高甜味剂产品的生产量不到10万吨 (7) 图表6:国内人工合成的高甜度甜味剂市场规模不到70亿 (7) 图表7:糖精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8) 图表8:国家严格限制糖精的生产以及销售 (8) 图表9:出口导向为主,糖精内销量稳定在3000吨左右 (9) 图表10:2015年国内四家糖精生产厂家的出口占比情况 (9) 图表11: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明确的限制 (10) 图表12:港资、台资企业占据国内甜蜜素生产市场 (10) 图表13:近年来国内甜蜜素的出口量稳定在25000吨左右 (11) 图表14:拉美、东南亚以及南非等为主要出口国 (11) 图表15:国内阿斯巴甜生产集中度较高 (12) 图表16:目前国内阿斯巴甜的年均出口在1.5-1.7万吨 (13) 图表17:安赛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14)

常用甜味剂比较

常用甜味剂比较 1)安赛蜜(AK糖) 具有良好口感和稳定性,与甜蜜素 1: 5配合,有明显增效作用。调味料不得使用。 2)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对光热稳定,耐酸碱,不潮解,甜味纯正,加入量超过 0.4%时有苦味,常与糖精9: 1混合使用,使味感提高。 3)木糖(D-木糖) 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与木糖醇比较,无清凉口感,参与美拉德反应,适用于调味料。 4)甜菊糖(甜叶菊苷) 耐高温,不发酵,受热不焦化,碱性条件下分解,有吸湿性,有清凉甜味。浓度高时带有轻微的类似薄荷醇苦涩味,但与蔗糖配合使用( 7:3)可减少或消失。与柠檬酸钠并用,可改进味感。 5)甘草甜素(甘草酸三钾盐) 甜味释放得较慢,后味微苦,稳定性高,不发酵,具有增香效果,但不习惯者会感不快。多用于调味料、凉果及保健食品,也可用于啤酒、面制品增泡。在调味料生产,常按甘草甜素:糖精=3~4:1比例,再加适量蔗糖可使甜味效果好,并缓解盐的咸味、增香;用于糖果,多与蔗糖、糖精和柠檬酸合用,风味独特、甜味更佳;在咸腌制品中,可避免出现发酵、变色及硬化现象。 6)葡萄糖 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其热量与蔗糖相近,在低甜度食品中可与蔗糖配合使用。也属于填充性甜味剂。 7)糖精(糖精钠) 甜味强,耐热及耐碱性弱,酸性条件下加热甜味渐渐消失,溶液大于 0. 026%则味苦,婴幼儿食品、调味料不得使用。 8)阿斯巴甜 人体摄入后在体内转化成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口感接近蔗糖,无不愉快后味,不耐热。苯丙酮尿症患者忌用。 9)乳糖 ?在保存挥发性香味和口味方面能力较强,对产品色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加热可产生焦化,用于烘培食品可使外观呈金棕色。 ?具有吸湿性,可保持面制品和甜食中的水份并使其柔软。 ?可帮助发泡稳定。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

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

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经管机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 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国内的几种常见甜味剂及使用国家地区

国内的几种常见甜味剂及使用国家地区 一、糖精 它的学名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大家常说的糖精就是它的钠盐,是最早投入商业应用的人工甜味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人体内没有可以降解糖精的酶,因此约95%的糖精在小肠吸收后原封不动的通过尿液排出,剩下的少部分可以到达大肠并通过粪便排出。 关于它的安全性,有一段极为曲折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科学院在1955年、1968年、1970年、1974年分别组成专门委员会进行大规模评估。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也在1968年、1974年、1977年、1987年、1988年、1991年、1993年专门讨论糖精的议题。其中最典型的一次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有研究怀疑糖精在大剂量下会导致大鼠膀胱癌,于是FDA提议禁用,但美国国会不同意,只要求在使用了糖精的食品上加上警示语。后来陆陆续续有30多项研究证明发生大鼠身上的致癌机理在人的泌尿系统不会发生。在这期间,世界各国对糖精的态度也是一会儿让用,一会儿不让用,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1991年美国FDA撤消了禁用糖精的提议;2000年,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作出决定,将糖精从“潜在致癌物”名单中剔除,含有糖精的食物再也不用挂着警示标志。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

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等。 二、甜蜜素 甜蜜素的学名是“环己基氨基磺酸”,平时大家说的甜蜜素就是它的钠、钾、钙盐,它是目前国际上争议相对较大的一种甜味剂。甜蜜素很难被人体吸收,即使吸收也无法进一步代谢,基本上原封不动的从尿液排出体外,但是没有被吸收的甜蜜素可以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环己胺。不过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和国家科学院认为甜蜜素虽然不是致癌物,但有可能促进致癌, 因此至今美国仍然禁止使用。我国于1996年批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当糖精被监管部门重点管控后,甜蜜素成为我国食品添加剂滥用最为突出的品种之一。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欧盟、香港等。 三、阿斯巴甜 它是由两个氨基酸分子和一个甲基共同组成的二肽型甜味剂,在食品工业已有30多年的应用历史。它的缺点是不稳定,既怕热,又怕酸碱。它可以在小肠被完全分解为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甲醇并吸收,不会到达大肠。两种常见氨基酸就不必说了,不少人担心甲醇有毒。 至今有100多项研究支持其安全性评价结论。仅欧盟就在2002、2011、2013年分别对阿斯巴甜作出评估,最近一次评估的结论是阿斯巴甜没有致癌性,不会危害健康,对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也是安全的。不过由于代谢产生苯丙氨酸,因此患有“苯

高倍甜味剂市场简析

高倍甜味剂市场简析 目前,我国甜味剂市场已形成高、中、低倍共存的局面,高倍甜味剂生产和应用较成熟的产品主要包括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 糖精钠是甜味剂的老品种,生产工艺虽日趋成熟,但对其安全性一直有争议。部分国家限制其使用量,我国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5g/kg,同时还规定了每年的生产量和内销量。我国是世界上糖精钠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甜蜜素已在8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目前也是我国应用最多的高倍甜味剂之一。其生产能力约3万吨/年,实际用量每年有2万吨。 阿斯巴甜目前已被应用于600多种商品,无砂糖糖果、压片甜食和胶姆糖等最多可占到约40%,以下依次为饮料约占25%、冷饮约10%以及乳制品、餐桌甜味料、药品、保健食品、冷餐后甜点和咸菜等。美国是全球阿斯巴甜最大的生产国和使用国,我国近年来开始生产阿斯巴甜。 甜菊苷作为甜味菊的提取物,其甜味并不好,但经过改进在饮料、糕点和冷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当酸奶产品以低糖型为主流时,所添加的甜菊苷其粗涩的甜味恰好与酸奶的味道达到一致。在无砂糖胶姆糖和糖果中甜菊苷与糖醇复配使用,其甜味得到相互补充,因而增加了使用量。而甜菊苷与糖醇的组合复配添加在饮料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低热量和改良甜味。 三氯蔗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由蔗糖经氯化衍生合成的,甜度约为砂糖的600倍,味质与砂糖相近,对热和酸有很好的稳定性,是一种无热量,无任何异味,无后苦味,不致龋齿的一种强力甜味剂。上世纪中后期由英国的泰特·莱尔公司将其开发出来,目前已获得美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批准使用。其在日本应用比较多,迄今为止已有370多种食品添加使用。由于三氯蔗糖的甜味稳定性好,在焙烤及贮存期味道保持不变,因而引起食品和饮料生产商用其取代蔗糖和高糖浆的特殊兴趣。其用途最初以饮料为主,现在已经扩大到要求有热稳定的面包等焙烤制品生产中。我国已批准使用三氯蔗糖,但由于价格原因,在国内应用市场一般,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安赛蜜是一种新的高倍甜味剂,迄今为止已经在欧美国家取得了实际应用的好成绩。甜度是砂糖(3%砂糖溶液)的200倍左右。它具有极优的耐酸、耐热和耐酶分解性,在口腔中不分解,不会引起龋齿,摄入人体后不吸收,24小时内可以从尿排出,对人体安全无害,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安全性甚高。这种甜味剂目前已在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获准在食品中添加使用。阿力甜是一种口感良好的甜味剂,现在由丹尼斯克公司商业化生产,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0倍,甜味与蔗糖近似,已有部分国家(包括中国)获准使用,但其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 纽甜具有甜度高,甜味纯正的特点,约为蔗糖的10,000倍,阿斯巴甜的50倍,稳定性好,是所有高倍甜味剂中最甜的甜味剂。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早批准使用,2002年美国也开始准许使用,现已进入我国市场。其高甜度已引起食品业的特别关注,用其作甜味剂,生产成本比其他甜味剂要低。 双甜实际上是用两种已知的甜味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以特定形式组合而成的化合物。双甜在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两者若以等量混合,即可确定其所需的甜度,不吸湿,易溶。 荷兰一家公司新发现了一种名为TBGD的超级甜味剂,其甜度为糖精钠的500倍、蔗糖的20万倍,目前可被称作世界上最甜的物质。据报道,该甜味剂已处于大规模人工合成实验阶段,其相当于1磅蔗糖甜度时的用量,成本不到1美分。 摘自中国食品信息港2005年1月

中国杂志市场分析(1)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

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走向市场化的杂志越来越靠出售传播效果作为其主要的盈利点,市场和传播效果也必须变

食品填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填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或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微量的物质,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方便食品的加工;④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 ⑤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1、食品添加剂市场 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o余种,常的有680余种。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o种以上,消费量已超过14o万吨(不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香精/香料和调味料);西欧消费量已近50075~,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数量高达40万吨。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价值为200亿美元,其中,调味品占30~,4、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j负计禾来5年内冥年增长率为2%-3%。全球调味品和香料的市场价值为12o亿美,其中调味品约占49%(59亿美元)。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 罗氏(R.h)和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商。维生素是罗氏公司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最大的业务部门,几乎占全

球销售额的50%,其次是精细化学品占30%、类胡萝卜素占20%。罗氏新上市的营养药品包括用于眼科保健的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以及供功能饮料用的水溶性维生素E制品等。罗氏公司也加快投资中国市场,与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合资兴建了1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A新厂,以及在无锡兴建4万吨/年柠檬酸工厂。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约占25%的份额,该公司在韩国Gunsan建成3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和世界规模的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工厂。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随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共有21类1474种,产品门类齐全,基本可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品量已超过200万吨,其中味精达60万吨以上,柠檬酸的产量近20万吨。表1列出我国主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产量。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总量已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我国多数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因此产品质量方面尚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少数用量少、档次高的食品添加剂仍依赖进El。一些合资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引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仍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国外的同类产品。 2、营养添加剂 牛磺酸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牛磺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氨基酸,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药、食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食品添加剂牛磺酸是人和动物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儿童体内一旦缺乏,可能导致发育不良、视力损害和增加癫痫的易感性,甚至引起fl,肌病等疾患;成年人体内缺乏牛磺酸,同样危及他们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种优良的食品添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甜味剂复配

甜味剂复配 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需要满足食品生产的四项要求--安全标准的要求、口感品质的要求、符合工艺的要求、成本低廉的要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吃的更营养、吃的更健康逐步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点。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另外由于近期砂糖价格持续走高也加剧了甜味剂市场的升温。现有的各种单体甜味剂,由于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无论哪种单体甜味剂,都不能同时满足安全、口感、工艺、成本四项要求。只有对单体甜味剂各自的优点进行利用和发挥,对其缺点进行弥补和改造,用 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复配和改造,才能接近和达到同时满足四项要求的目标。 , 1. 复配甜味剂的功能目的 由于每一种甜味剂的口感和质感与蔗糖都有区别,且用量大时往往产生不良风味和后味,用复合甜味剂就克服这些不良之处。甜味剂经复合后有协同增效作用,不仅可以消除苦味涩味,同时也提高甜度。利用二种以上单体甜味剂和其它物质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甜度,矫正和提升口感风味。根据各种不同食品的安全标准,选择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根据各种不 同食品工艺,选择和改造成符合工艺要求的甜味剂。 , 2. 主要甜味剂的甜度 甜味剂的评定可粗略分为四个方面:甜度数值的评价:细微差别测试;评定者对甜味敏感度的测试及描述性分析。另外心理物理学家还发展了许多方法用于感官评价和消费者的测试,必须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测试目的,选用时应给予注意。甜味剂替代蔗糖时, 大多数是在等甜度条件下进行替换。参见[表1] [1]表1 相对甜度对比表(蔗糖=1)

甜味剂相对甜度甜味剂相对甜度 结晶果糖 1.2~1.8 氢化淀粉水解物 0.25-0.5 L-糖相等于对应的D-糖乳糖醇 0.3-0.4 异麦芽酮糖 0.42 异麦芽糖醇 0.45-0.6 结晶乳酮糖 0.48,0.62 甜菊苷 150-300 液体乳酮糖 0.6,0.7 甜菊双糖苷, 450 棉子糖 0.2,0.4 二氢查耳酮 300-2000 大豆低聚糖 0.7 甘草甜素 50-100 精制大豆低聚糖 0.22 罗汉果苷 256 55% 低聚果糖浆 0.6 甘茶甜素 400/600-800* 精制低聚果糖 0.3 甜味悬钩子苷 114 低聚乳果糖 0.3 白云参苷 500 37%低聚乳果糖 0.7 甜味素 160-220 56%低聚乳果糖 0.5,0.55 阿力甜 2000 低聚木糖 0.5 索吗甜 2000-2500 赤藓糖醇 0.6,0.7 莫奈林 2000-2500/3000* 木糖醇 1 三氯蔗糖 650 山梨糖醇 0.6 糖精钠 300 甘露醇 0.5 甜蜜素 30 结晶麦芽糖醇 0.8,0.9 安赛蜜 150-200 液体麦芽糖醇 0.6 *系两种文献值 , 3. 影响甜味强度的因素

甜味剂

甜味剂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基本介绍 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可分为: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我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营养甜味剂是指某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同时,其热值在蔗糖热值的2%以上。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指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 甜度的基础物质是蔗糖,以蔗糖的甜度为1时,可得到其他甜味剂的相对甜度。例如,木糖醇,甜度:1~1.4;果糖,甜度:1.14~1.75;阿斯巴甜,甜度:200;糖精,甜度:200~700。 高强度甜味剂(high intense sweetness)主要是指那些甜度较高,用量较少,不给予食品以体积、黏度和质地,它们常常要与营养型甜味剂或增容剂混合使用。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发展趋势,WHO指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千万以上,美国人中有四分之一以上要求低热量食物。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种类介绍 通常所说的甜味剂是指糖醇类甜味剂、非糖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3类。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糖醇类的甜度比蔗糖低,但有的和蔗糖相当。主要品种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木糖醇、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因为糖醇类甜味剂热值较低,而且和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因而有某些特殊的用途。例如糖醇可通过非胰岛素机制进入果糖代谢途径,实验证明它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是糖尿病人的理想甜味剂。 非糖类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有些又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高甜度甜味剂,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非糖天然甜味剂的主要产品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钠、甘草酸三钠(钾)、竹芋甜素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甘草酸苷和甜菊苷。前者如甘草酸二钠,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后者纯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因其不被人体吸收,无热量,是适于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甜味剂。由于糖精的安全性尚有争论,人们对代替糖精的甜味剂,特别是对天然甜味剂的开发发生兴趣。例如中国的罗汉果和非洲竹芋甜素等,均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理想的甜味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很高的安全

浅谈甜味剂

浅谈甜味剂 摘要:甜味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本文对甜味剂的前景做出展望并对甜味剂的发展动向和开发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Abstract: Edulcorant is the food additive employed extensively at present, the problem that the prospect of this text to edulcorant faced while making expecting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to edulcorant and developing and adopting has been explained. 关键词:甜味剂,应用,发展概况,发展动向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道之一。在未发现甜味剂之前,人类一直沿用具有营养价值的碳水化合物,长期以来,食糖一直是人类获取甜味食品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全球甜味剂总产量已超过1亿吨,人均年消费量在20kg 左右,发达国家已达50kg,发展中国家也超过10kg,我国在8kg左右。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甜味剂约20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15种。甜味剂是世界食品添加剂中产值最大的一类,在全球总计50亿美元的食品添加剂销售额中,甜味剂占10多亿美元。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品饮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甜味剂年产量也以10 %以上速度增长。 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必须具备糖的以下功能特性: 味觉功能:提供纯正的甜味,以遮盖食品中的酸味、苦味,并赋予特殊的口感。 物理功能:为食品提供一定的体积结构和粘度,平衡渗透压,限制结晶过程,并降低水溶液的冰点。 化学功能:在高温下可变成焦糖,为烘烤食品提供焦黄色和焦糖香味,并可防止水果氧化变黑。 微生物功能:在发酵食品中为酵母发酵提供养料,并在高浓度时起到防腐作用。 甜味剂的来源 天然甜味剂是指自然界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天然合成的一种成分,经加工提取而得的产品,传统天然甜味剂主要为蔗糖、淀粉糖浆、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甘草甜素、木糖醇等,其中蔗糖和淀粉糖浆通常不作为食品添加剂看待,而作为食品原料看待。人工合成甜味剂是指非生物天然合成的而是由人工经化学处理得到的产物。人工合成甜味剂由于在人体内不进行代谢吸收、不提供热量或因为其用量极低而热量供应少,且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至几千倍,又被称为非营养型甜味剂或高倍甜味剂;营养型甜味剂包括除了异构糖和L-糖外所有的低甜度甜味剂,其中糖醇类甜味剂的热值和发酵率普遍低于蔗糖,在血液中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 甜味的本质 当前有关甜味的理论以夏伦贝格尔(Shallem-berger)提出的AH一B理论为主。根据这一理论,所有具有甜味的物质都有一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其上有一个质子以共价键相连,以基团的质子为中心的2.5一4A的距离内有一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味受体这样一对相应基团。二者结合形成有一双氢键鳌合成的“底物一受体”复体,而产生甜感。甜味的强弱和氢键的强度有关。 克伊尔(AH一B)对理论进行补充,距离3.5A和距离5A的地方有一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