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doc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doc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doc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doc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课题编号:G1998010203

课题名称:大豆核心种质构建

起止年月:1998年10月-2003年10月

负责人:邱丽娟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传真: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003年10月 8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一)预期目标

1。构建大豆核心种质,并用20-30个AFLP或SSR等分子标记进行分析,核心种质代表中国大豆资源总体70—80%的遗传多样性.

2.明确中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

3. 建立大豆优异性状的特殊核心种质。

4. 建立大豆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数据库。

(二)任务完成情况

对照合同,本课题各项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1.建立大豆核心种质构建体系,其大豆核心种质代表性超过计划指标

利用基本数据、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分子数据,完成了大豆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取样方法,提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程序(总体-初级核心样本-核心样本)、取样原则(最小样本数原则,最大代表性原则)、技术体系及检测体系(表型、分子标记、特性鉴定),在构建过程中,将随机选择与人工定向选择相结合,通过选择-检测—再选择-再检测,建立了大豆核心种质,取样数为2660份(野生大豆703份,占总体11。4%,栽培大豆1957份,占总体8.6%).与总体比较,核心种质的农艺性状表型值的符合度为98.3%,利用抽样检测,SSR等位变异对总体的代表性在93.8%。

2.明确中国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布及特点

在表型水平上,野生大豆的多样性依次为东北中南部、黄河中下游和秦岭山区。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而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夏大豆可能在四川.

在分子水平上,平均等位变异数以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地方种〉栽培大豆育成品种。在野生大豆中,中国北方野生大豆>中部及南方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中,以南方夏大豆〉东北春大豆〉黄淮夏大豆>北方春大豆〉长江春大豆>南方春大豆>黄淮春大豆>南方秋大豆。在野生大豆中,等位变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以东北的吉林和辽宁,黄淮的山西及南方的四川较高。在栽培大豆中,三个生态区的遗传多性中心分别是北方春大豆区的山西和吉林与辽宁,黄淮春夏大豆区的陕西和山西,南方多熟大豆区的四川。研究发现,不仅纬度变化对大豆遗传多样性有影响,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

通过表型和分子遗传多样性中心比较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是,在长城以南,除河北省的分子遗传多样性不高外,其他省份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的相同的;而二者的差异点是,东北春大豆区的吉林和辽宁省的大豆分子遗传多样性高,但表现型的遗传多样性却不高.这为栽培大豆多点起源学说提供了新的资料。

3。构建大豆应用核心种质并鉴定出优异性状种质

针对栽培大豆育种及对重要农艺性状的需要,构建了5个应用初选核心样本,包括大豆育成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种质、高蛋白大豆种质、高油大豆种质.完成了其中3个应用初选核心样本的SSR标记分析,构建了核心种质,包括大豆育成品种应用核心种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应用核心种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应用核心种质.

我国野生大豆的特性鉴定只限于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分析.本课题利用野生大豆初选核心样本,对目前育种急需的特性进行了鉴定,包括抗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灰斑病、疫霉腐病)、抗食心虫、抗旱、耐盐性,筛选出86份优异的资源,可提供育种利用。值得指出的是,在栽培大豆高蛋白高脂肪含量的栽培大豆特殊核心种质中,鉴定出缺失28K过敏蛋白的优异种质和缺失β亚基的栽培大豆。这些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且尚未见报道。

4。已获得大豆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数据

在已构建大豆核心种质中,用于构建数据库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农艺性状和SSR位点.野生大豆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和农艺性状为15项,以南方野生大豆为主、数据齐全的60个SSR位点获得1255个等位变异;而以北方野生大豆为主、数据齐全的56个SSR位点获得1554个等位变异。栽培大豆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和农艺性状为19项,数据齐全的45个SS R位点有581个等位变异。

5.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有关研究结果已在《TAG》,《Crop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中国油料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3篇。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作特邀报告10次,在会议展出论文20篇,培养研究生17名。

二、研究进展

(一)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基础研究

1.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分类分析

获得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类构建核心种质的证据: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

丰富;根据AFLP结果,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划分为2个完全独立的类群。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不同纬度的相同份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赵洪锟等,2001),利用SSR标记分析也发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差异明显,且这种差异与所分析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份数无关(许占友等,1999)。这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作为两个物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2。栽培大豆的总体分析

在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栽培大豆中,有很多同名的品种,这些品种的表型差异很小。为了确定栽培大豆的取样总体,对品种数目较多的同名品种进行了分析。其中,对来源于东北三省的“满仓金”进行SSR标记和农艺性状分析,发现相同来源或者是不同来源的同名材料之间差异较大,因此都具有保存价值。此外,对贵州的“细黄豆”、黄淮地区的“天鹅蛋”、河南的“小籽黄”和“牛毛黄"进行SSR分析,也证明其遗传多样性并具有保存价值(严哲等,2003)。这表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大豆品种资源具有很低的重复性,都可用于构建大豆核心种质。

3。确定了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鉴定所需的SSR适宜位点数

用南方秋大豆为材料,对200个SSR位点在琼脂糖胶上初筛,从中选出96个SSR位点在变性聚丙烯酰胺胶上复鉴,发现位点数在56.8-68.2及等位变异数在500-600个时,与96个位点及845个等位变异所揭示种质间遗传差异大小接近或达到极显著相关。因此,确定了60个SSR核心位点,具有以下特点:分布在大豆20个整合遗传连锁群,相邻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在50cM左右;在80份秋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中表现出较高多态性,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9.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773;在检测的秋大豆绝大多数种质基因组中,均为单一拷贝的位点,具有较高特异性;(5)在相同的PCR扩增条件下,同一位点不同等位变异间易于识别且扩增强度较为一致。

图1. 不同SSR位点分析大豆种质的标准误

从大豆初选核心种质中随机选择190份作为无偏样本,用60对SSR引物扩增,获得60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10个等位变异,位点多态信息量范围从0.55到0。99,平均为0.83。对190份大豆相似系数矩阵的标准误分析表明,等位变异数在470~490之间(位点为47~49),矩阵之间的相关系数就超过显著相关。随着引物数的增加(引物按PIC 信息量由高到低排序),相似系数矩阵的标准误逐渐降低,开始下降较快,如在引物数为5时,标准误为0.14,当引物增加到20时,标准误是0。07,下降了50%,当引物数增加到40时,标准误为0。06,与引物数为20时标准误相比,仅下降了14%。当引物数增加到50以上,标准误趋于一个恒定的值。当等位变异数达到570以上(位点数约为57个),相互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标准误在0.05,可客观地反映出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变异关系(图1)。通过不同分析表明,从这套SSR核心位点中选择至少37个位点才能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二)建立了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

1。野生大豆核心种质构建

1.1 取样策略筛选

采用Brown提出的10%的取样比例,比较国际上通常采用的5种取样策略,以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的符合度明显高于其他四种取样策略,性状符合度可达到97.2%,而其他4种取样策略即随机取样、恒量取样、比例取样及对数取样的符合度分别为85.6%、84.7%、82.9%及88%。因此,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是构建野生大豆资源核心群体的最佳取样策略。利用最佳取样策略,计算不同取样比例所获群体对基础群体符合度。在10%以下时随取样比例增加,其符合度迅速增加。高于10%,随取样比例增加符合度增加缓慢.因而确定10%左

右是构建野生大豆核心资源的适宜取样量。

1。2核心种质的筛选

根据野生大豆来源及生态区,可将野生大豆分为8组。前7组来自7个自然生态区(徐豹,1989),后1组为人工杂交创新资源。在野外收集的7个组中,早熟类型区(第2组)和中熟类型区(第4组)收集材料最多,分别为2410份和1628份。晚熟类型区最少为137份。8个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分别为4。48、4.56、4。66、5.11、4.99、4。73、4.56及5.17。依据8个质量性状将所有材料划分成379个类型。根据同一类型在同一组中的数量占资源总量比例多于或少于5‰将各组分为2部分。8组中除第6组与第8组外,其余6组均为参加聚类材料数多于随机取样材料。少于5‰的部分组内随机取1份作为预选核心收集品,各组少于5‰的类型随机取后合成1个库(C1)。该部分共有2363份材料,占资源总量的38。3%,随机选取623份材料建成预选核心库C1,取样比例为26。4%,库C1的变异系数为34.1%,多样性指数为4.2。多于5‰的材料共有3809份,占资源总量的61.7%.对其进行聚类,同一组内随机取一份,然后把这些材料进一步再聚。如此往复,聚类后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当剩余202份材料时(C2),其变异系数为32.9%,多样性指数为3.6,与C1接近,取样比例为5。3%.合并C1、C2形成核心样本827份,进一步补充极端及特殊类型,形成初级核心样本1035份,占总体比例为15%。利用分子标记数据进行聚类压缩,从中筛选出703份材料,构建成中国野生大豆核心种质,占总体11.42%。

1.3 野生大豆核心种质的检验

1.3。1性状覆盖率

用21个性状比较核心种质和总体,质量性状比较有或无;数量性状分级比较同一级的有或无,分级标准为: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2%为一级、百粒重1克为一级、生育期10天为一级。其中18个性状的覆盖率为100%,蛋白质、百粒重、生育期三个性状的覆盖率为91.6%、95.8%及78。7%。平均符合度为98.4%。

1。3.2 群体结构的比较

13个性状核心种质与总体的变异系数比较,除主茎类型与百粒重外,其群体内其他各性状变异极为相似,核心资源与总体的相似系数为0.96(图2)。

1.3.3多样性符合度

分析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基础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四个指标Simpson指数、

Shan non 指数、M clnt osh 指数及均匀度分别为0。92、3。87、0.72、0。84;相对的核心种质的四个指标分别为0。93、4。11、0.75及0.88。核心资源在四个指标分别丢掉1.08%、5.84%、4%及4.55%的遗传多样性,符合度分别为98.98%、94.16%、

96%及95。45%,平均遗传多样性符合度为96.13%。

1.3.4地理分布的比较

基础群体来自全国7个生态区79个地理小区,构建后的核心资源包括79个生态小区。水平地理分布的覆盖率为100%。

垂直分布上,基础群体的材料来自海拨1.8米到海拨

分布上与基础群体一致。

1.3。5 分子水平验证

以核心资源第一组为检测对象.用2份材料对OP A—OP 获得效果较好的8个引物即O PA —11,OP F-06,OPOP-01,OP P—14,O PO —056份材料在二维坐标中均位于核心资源分布区内,也就是说核心资源覆盖了随机取样材料的遗传变异。

对519份材料,其中包括303份初选样本和216份保留样本,进行60对SS R扩增检验.初选样本在等位变异和特异等位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分别为90%和95.2%。

2.栽培大豆 图 2. 核心种质与总样本变异系数比较

2.1 取样策略确定

我国栽培大豆具有其独特的种植特点,采用分层方法构建了初级核心种质.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根据我国大豆耕作栽培制度将全国大豆产区分为北方、黄淮和南方三个栽培区(简称栽培区),第二层是在栽培区内根据播种期类型分为北方春大豆型、黄淮春大豆型、黄淮夏大豆型、长江春大豆型、南方春大豆型,南方夏大豆型和秋大豆型(简称种植型),或者按行政省进行分区,第三层是按种皮色(黄、绿、黑、褐、双)、生育期(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晚熟、迟熟、和极迟熟)、百粒重(大粒: ≥18克; 中粒:12—17.9; 小粒: ≤11.9)3个性状对品种分群(简称性状群).通过不同分层,将品种分组,在此基础上,样本数的确定包括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3种方法。确定出取样数后,分别采用随机或聚类的方法选择个体.这样总共有18种取样方法。此外,设完全随机法和人工选择法为对照。用20种方法共建立了20个样本,每个样本占总体的15%左右.不同方法进行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三个层次(品种分类法)取样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好于二个或一个层次,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好于多样性指数法,根据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因此,确定了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构建大豆初级核心样本。

利用45个SSR 位点比较生态区、省、纬度及成熟区的等位变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以生态区最大,成熟区第二,然后是不同纬度,而以行政划分(省)最低。这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利用生态区和品种分类进行分层取样的正确性.

2.2 适合取样比例

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比例品种平均距离,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

图 3. 45个SSR位点在不同分组条件下的遗传多样性比较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生态区省纬度成熟期

(9.0%)为取样比例,选出样本数为2170份。在此基础上补充极值品种、及有特异性状的品种,使初选核心样本数达到2600份,取样比例占总体11%。利用45个SSR分子标记数据进行样本删除及检验分析,确定了核心种质的样本数为1957份,取样比例为8。6%。

2.3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检验

2.3.1 表型代表性检验

核心种质和总体进行比较,在38个性状中,质量性状比较有或无、数量性状根据平均数的标准差分级,农艺性状平均覆盖率为98.6%,性状分布的X2测验不显著;12个数量性状平均数t测验、方差F测验不显著,变异系数及极值相似;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

2。3。2分子代表性抽样检验

在初选核心样本中,北方春大豆为550份,抽样检测等位变异对总体的代表性为100%;而将初选核心样本数从550份降为324份(占总体9.3%),抽样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6.5%。南方夏大豆的704份(占总体15%)初选核心样本抽样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100%,而从704份样本中分别随机删除146份、167份、180份、191份样本,则剩余样本(占总体10.9~11.8%)对总体的代表性均在90%以上。

在核心种质中,长江春大豆核心种质的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处于各区的平均水平。其184份初选核心样本与其总体(2148份)的农艺性状对比分析表明,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变异范围和标准差与总体资源的差异均不显著。9个质量性状的代表性平均为100%。经抽样检测,分子标记的代表性为94.6%。利用SSR分子数据对184份初选核心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删除相似系数小于0.56的材料共27份,比较157份材料和184份材料的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在184份材料中聚为一类的材料在157份材料的聚类图中多聚在一起,类间距离有所改变,而且类内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也稍微有所变化.157份材料占总体的7。3%。在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没有显著差异,极值除粗蛋白的最小值不同外,其余极值均非常吻合,9个质量性状的代表性均达到100%;对总体的表型和分子代表性均在99%以上.

通过对不同生态区分别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明确了构建核心种质的比例及代表性。对北方、黄淮和南方大豆区不同种植类型大豆分别分析聚类压缩样品,结果表明,初选核心样本(11%)对总体的表型保留比例为98。3%,不同种植类型对各自总体的代表性范围为96~100%;当样品压缩为10%时,不同种植类型对各自总体的平均表型保留比例为94.7%,

变化范围为94~100%;而当样品压缩为8.7%时,对各自总体的平均代表性为93。78%,变化范围为86。7~100%。因此,确定了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占总体8。7%,以保证在分子水平上对总体的最低代表性在85%以上(表1)。分子代表性的检测是利用从总体中进行抽样检测来进行的,在压缩过程中,分子的代表性不变,即等位变异没有丢失,对总体的SS R等位变异保留比例为86.7~100%,平均为93。8%。

表1 三个栽培生态区不同种植类型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及代表性分析

栽培区

种植型核心种质

(份)

总体

(份)

取样比例

(%)

SSR等位保留

比例(%)

表型保留

比例(%)

东北春大豆256 3226 7.993.1 98.8

3. 大豆优异性状鉴定及核心种质构建

3.1大豆优异种质的评价

3.1。1野生大豆抗孢囊线虫鉴定

在病土盆栽条件下进行抗孢囊线虫初选,每个品种2盆,每盆3株,分2次调查孢囊线虫数。通过重复鉴定,筛选出2年均免疫材料1份,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14份.

3.1。2 野生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

初步筛选出的抗SMV种质7份,在防虫网室中进行了分株系人工接种鉴定,进一步明确

抗性水平,其中有2份材料抗性表现较好,特别是对1号株系抗性达到1级。

3。1。3野生大豆抗灰斑病鉴定

对田间人工接菌鉴定出的抗性材料19份,在保湿接菌池人工接菌鉴定,其中有6份表现特别突出(免疫),1份为高抗,8份为抗。

3.1.4 野生大豆抗大豆食心虫鉴定

对初选出的25份高抗材料,在防虫网室中(1份材料扣1个网棚)进行人工接虫鉴定,共收获24份材料,其中有6份材料表现突出,无虫食率,12份材料虫食率在0.01—2.6%之间,表现高抗。

3。1.5野生大豆抗疫霉根腐病鉴定

用大豆疫霉菌USR1菌株(毒力:1a,1d,2,3b,5,7)对野生大豆核心种质的抗性进行接种鉴定,初步筛选出22份抗性材料。

3.1。6野生大豆抗旱鉴定

在田间初步鉴定基础上,在大豆生育期间干旱处理未浇水并设防水设施,灌水对照处理在开花期间和鼓粒期间分别灌水1次.2年鉴定均表现为抗旱材料12份,均不抗旱材料有42份。

3.1.7野生大豆耐盐鉴定

对初选出的69份抗盐材料,在山东昌邑农场进行了田间耐盐重复鉴定,土壤为盐碱土,pH7。8,海水灌溉浓度为17ds/m,每份30株,很多材料在苗期死掉。鉴定出1级抗盐材料9份,2级抗盐17份.通过芽期耐盐鉴定、盐碱地耐盐鉴定和温室耐盐鉴定从520份野生大豆初选核心样品中筛选出5份1级耐盐.

3.2大豆优异性状核心种质构建

3.2.1大豆抗花叶病毒病核心种质的构建

我国有102份高抗SMV3号株系的种质,从国外资源中筛选出抗源11份,抗源总体达到113份。用分层聚类取样法构建了由22份抗源组成的抗SMV3核心种质,取样比例为总体样本的20%,通过核心种质和全部种质的农艺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结果表明,除子叶色外,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质量性状的χ2测验和数量性状平均值的t测验与其方差的F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和全部种质的数量性状间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核心种质和全部种质5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和

变异系数符合度的检验,除子叶色外,其它性状的符合率均达80%以上,这与抗源中以黄种皮居多有关。用60个SSR标记分析,等位变异保留比例达到85%以上。可见,抗源具有比较广泛的遗传变异,无论从农艺性状还是分子水平上,已构建的应用核心种质对抗源总体的平均代表性在80%以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中包含目前已报道的4个抗性基因,如L78-379携带Rsv1, shinpaldal Kong2很可能携带Rsv3基因,PI486355携带Rsv1和Rsv4基因,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不同的基因源.

3。2.2大豆抗胞囊线虫病核心种质的构建

根据栽培大豆种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等级数据,从抗大豆胞囊线虫病(SCN)总体样本中,选择兼抗2个或2个以上SCN生理小种的150份免疫或高抗种质和19份中抗种质,建成我国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初选核心种质。采用五种方法对初选核心种质进行压缩,比较所给出的核心种质对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这五种方法分别是完全随机删减法、随机包含删减法、表型聚类删减法、抗性分层删减法和聚类分层删减法。分层的方法明显优于随机的方法,在三种分层方法中,类群分层和抗性分层要优于表型分层方法。Brown(1989)认为核心种质一般占整个种质资源的5%~10%,提出以10%的取样比例代表70%以上的遗传变异,本研究在取样比例为27%时,类群分层和抗性分层的等位变异保留比例在85%以上,而其它方法的等位变异保留比例已低于85%。取样比例为20%时等位变异的保留比例为80%左右,而当取样比例为10%时等位变异保留比例下降到65%左右。

3.2.3大豆高蛋白、高脂肪核心种质的构建

中国大豆品种资源数据库中,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50%、粗脂肪含量大于等于22%的高蛋白大豆品种220份,高脂肪大豆品种206份.对426份优质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首先,对质量性状进行平均数标准化处理.以欧氏距离法计算距离,统计分析在NTSYS2。0上以UPGMA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质量、数量性状进行混合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以省份为单位进行。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对原材料采用统一标准遗传距离4。0,在每类群中选取一份材料。由此构建的90份高蛋白大豆特殊核心种质和71份高脂肪大豆特殊核心种质。

4.大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

4。1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4.1.1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

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分析了我国6172份野生大豆资源的数量、遗传多样性指数、12

个性状的综合变异系数,发现野生大豆的多样性程度依次为东北中南部、黄河中下游和秦岭山区。根据野生大豆的多样性、综合变异系数及其地理分布,提出了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及其扩散途径。

4.1。2 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

采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分析了我国22637份栽培大豆数量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黄淮夏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最低,推测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夏大豆可能在四川.

4.2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4.2.1野生大豆

4.2.1。1中南部野生大豆

用60个SSR位点对520份中南部野生大豆初选核心样品分析,共检测到1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20.92个等位变异,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6033~0。9533,平均值为0.8885;Shannon weaver指数的变异范围为1。3311~3.1938,平均值为2。5304。520份野生大豆资源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108。可见,野生大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

通过对184份半野生大豆和336份野生大豆比较发现,野生大豆还是半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很高,但以前者高于后者。野生大豆材料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1138,半野生大豆材料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1251。

野生大豆群体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20。3个,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5667~0。9516,平均值为0.8856,半野生大豆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16。9个,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6537~0.9447,平均值为0.8708。在绝大多数位点野生大豆群体的等位变异数都多于半野生大豆群体,但在有些位点,即使半野生大豆的等位变异数小于野生大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反而高于野生大豆群体,这是由于这些等位变异在半野生大豆群体中分布得更为均匀.可见遗传多样性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于等位变异数多少,还取决于等位变异分布的频率,等位变异数愈多,等位变异分布得愈均匀,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就愈高。

对样本份数超过10份的省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454,然后依次为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广西、甘肃、四川和山东省(图4)。

4.2.1.2 以中国北方为主的515份野生大豆核心种质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以北方野生大豆为主的初选核心样品,平均每个位点有28。8个等位变异。从各省的SSR总位点数来看,吉林最多,其次为辽宁、黑龙江、内蒙.变异位点及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北纬42度最高,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的区域在北纬42度到48度之间。从经度看,东经122~127度变异位点丰富。

上述分析表明,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最高的地区有东北的吉林和辽宁,及黄淮的山西省和陕西省。

4.2。2栽培大豆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初选核心样本中,共检测到85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18。9。

东北春大豆: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平均等位变异数以辽宁省最大,但与吉林相近,黑龙江最少;呈辽宁为中心,向南北及西部省份递减的趋势。遗传多样性指数前三个省相近,内蒙最低。在北纬42—44度范围内,平均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而辽宁的大部、吉林的南部正处于此范围内。这表明,东北春大豆的多样性中心在中南部偏东,即辽宁和吉林的中部和东部,这一地区也是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

北方春大豆:各位点在山西省平均等位变异数最多,其次为河北、甘肃,然后为内蒙和陕西,宁夏最低。而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省为山西,依次是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内蒙.在北方春大豆中,北纬34—40度集中了较多的遗传变异,其中以北纬36-38度的平均等位变异数最多,遗传多样性指数也较高。说明该区域不仅集中了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而且分布比较均

匀。综合分析表明,北方春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在山西的中部(北纬36-38度),以太原为中心。

黄淮夏大豆:黄淮夏大豆分布的平均等位变异数以山东最高,陕西略少,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甘肃,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甘肃〉安徽。综合分析表明陕西是黄淮夏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黄淮春大豆:黄淮春大豆集中在江苏的北部,不同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328~0。873,平均为0.716.

南方夏大豆:湖北省平均等位变异数最多,其次为四川、江苏、广西、贵州省,而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四川、湖北、湖南、云南等。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北纬28~32最高。而不同成熟期类型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通过对等位变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四川是南方夏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南方春大豆:四个省的遗传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贵州、广东、福建、广西,贵州等位变异数最多,占总体的71.9%;然后依次为广东(68.1%),福建(60.9%), 49。3%。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广东最高,依次为福建、广西、贵州。等位变异数最高的是北纬24。0-25.9度区,然后是26.0—27.9与22.0-23.9。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是24。0—25.9(0.73),22。0-23.9(0。69),26.0—27。9(0.67)。综合分析发现,其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最高区没有重合。

长江春大豆:长江春大豆分布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和浙江共7个省份。四川省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0.736)最高,其次是湖南和江西两省也比较高,以安徽(0。575)和浙江(0。602)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且四川省和安徽、浙江的均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此外四川省的平均等位变异位点数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平均等位变异位点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表明纬度在28—30和30-32之间的遗传变异比较丰富,但是和另外两个纬度区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成熟期群体的平均变异位点以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

因此,长江春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在四川.

南方秋大豆:南方秋大豆分布在浙江、江西、湖南、江西、福建、西藏,其平均等位变异数以浙江最高,江西次之,然后是湖南、福建,而西藏最低。而平均遗传多样性以湖南最高,其次为江西>浙江,福建〉西藏。与南方春大豆相似,最高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在不

同的省.

纵观不同生态区各省的情况可以看出,东北春大豆区的吉林和辽宁,北方春大豆区的山西,黄海夏大豆的陕西,南方春大豆区的四川,南方夏大豆区的四川,是等位变异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高的地区,这几个省的等位变异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进行t 测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对等位变异数进行分析,除南方春大豆区的四川与东北春大豆区的吉林和辽宁,吉林与辽宁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省间均差异显著。对特异等位变异数比较发现,除四川的春、夏大豆间没有差异外,其他省间比较均差异显著(图5)。

0.2

0.4

0.6

0.8

1

1.2

上海江西宁夏广东浙江内蒙古福建甘肃湖南广西安徽贵州陕西江苏云南河南河北湖北山东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

山西

5.大豆核心种质的检验

以构建高蛋白质(64份)、高脂肪(45份)特殊核心种质和总体中66份种质为实验材料,对中国大豆资源尚未进行系统鉴定的蛋白亚基和过敏蛋白(28K)进行分析,目的是检测特殊核心种质的有效性,为大豆特殊核心种质的构建及新基因的发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特殊核心种质中,缺失28K 蛋白和11S/7S比值在2。5以上的优质种质频率都高于保留种质,并首次鉴定出栽培大豆自然缺失β亚基新种质。

三、研究水平与创新性

(一)研究水平分析

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大豆核心种质的研究报道有5篇。G iz li cel 等(1994)对194图5. 不同省份栽培大豆平均等位变异数(缩小10倍)、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

7—1993年美国发放的258个育成品种进行系谱分析,选出35个品种作为核心祖先亲本,用来评价过去和现代的北美大豆育成品种。为了阐述美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Lorenzen等(1995)分析了1939-1979年大面积推广的28个“里程碑”品种及其衍生的在1980-1990年间发放的64个品种.盖钧镒等(2000)根据1923-199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资料,从中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再按照品种的衍生品种数、核遗传贡献值、质遗传贡献值、应用轮次数4项指标,提名75个亲本,构建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核心种质。Brown 等(1989)根据地理分布及属的多样性从1400份收集品中选出110份构建成多年生大豆的核心样本。Cockrell等(1999)对大豆种子过敏性蛋白进行研究时所用的“核心样本”是由美国大豆祖先品种及不同的多年生种所构成.

综合上述文献,有几个特点:一是,关于育成品种核心种质的选材(Gizlicel等,1994;Lorenzen等,1995;盖钧镒等,2000)分别集中在贡献大的祖先亲本或大面积推广涉及的品种数量少,无法代表丰富的大豆品种资源总体.二是,虽然以份数较多的多年生种(Brown等,1989)构建了核心种质,但未进行评价。三是,大豆种子过敏性蛋白是用“核心种质构建”进行筛选的(Cockrell等,1999),但关于“核心种质构建”的代表性并未进行检测。可见,国内外尚未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也未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也很零散。

(二)创新性分析

1。建立了完善而有效的取样策略和核心种质构建及检验程序,构建了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核心种质

大豆起源于中国。大豆种质资源在世界上是最丰富的。收集保存的野生大豆占世界的90%,栽培大豆种质的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对原产作物如此众多的资源进行核心种质构建,在我国或世界上都是初次。可参考的资料和研究方法有限,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研究,在材料的选择上,将统计分析选择与人工智能选择相结合,随机选择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经过选择-检测-再选择-再检测,终于构建了大豆核心种质,对总体表型和分子的代表性分别达到98%和85%以上。

2. 提出了大豆遗传多样性中心,为栽培大豆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分子证据

通过表型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多样性中心分布在东北中南部的吉林和辽宁省,黄河中下游和秦岭山区的山西和陕西省以及南方的四川;栽培大豆的多样性中心分布在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山西、河南、陕西、四川。除在分子水平上,东北春大豆

的遗传多样性高,与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高吻合外,在黄淮和南方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无论是表型还是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都是重叠的.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栽培大豆有可能是从当地的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

3.大豆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及检验为我国大豆育种的亲本选择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1000万吨以上,其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而不稳。本课题根据育种急需利用农艺性状构建了优质、抗病、育成品种共5个特殊核心种质。利用优质核心种质对未知品质性状蛋白亚基和过敏蛋白(28K和30K)对其进行检验,不仅检验了优质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并首次鉴定出栽培大豆自然缺失β新种质。

四、实施效果

(一)研究成果的原创性

1.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系统研究

1.1 确定大豆种质资源总体

对国家种质库中保存的相同来源或者是不同来源的同名材料分析,发现都具有保存价值。这表明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大豆品种资源具有很低的重复性.

1.2建立大豆核心种质的取样体系

野生大豆均是春天发芽,秋后成熟的一年生全生育期植物,其分组考虑的是生态区和野生大豆特性(8个质量性状)。然而,栽培大豆由于长期的种植及选择,有着与野生大豆不同的特性,在复杂的耕作制度中形成了不同的播期类型,在构建核心种质取样方法比较中也发现,分组以品种分类,也就是在生态区基础上,在以种植时间和品种特性(种皮色、成熟期、粒大小、)进行分组,则对总体的代表性最好,而这种分组方式也体现出品种的进化特征。

1.3 扩展大豆初选核心样本

大豆初选核心样本的构建是建立在表型分析基础上的,其分子标记的代表性如何确难以预料.抽样预备实验分析表明,表型和分子数据所阐述大豆间的遗传关系是没有相关性的。为了确保构建的初选核心样本不丢失分子标记的等位变异,无论是野生大豆还是栽培大豆都提高了取样的比例,增加了极值材料及特殊性状材料,为利用分子标记数据删除材料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这种取样体系是正确的.所有大豆初级核心种质在计算机取样的基础上,均采取了人工定向取样,增加了一些含有优异和稀有变异的材料。共获得大豆栽培种初级核心种质2600份,占栽培种保留种质的11%;野生种初级核心种质1035份,占野生种保留种质的15%。总计中国大豆初级核心种质3635份,占整个大豆资源保留种质的14.4%。

2.大豆核心种质的检验及选择方法

大豆核心种质的构建过程中除对农艺性状检验外,还根据大豆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对品种分类进行检验,根据聚类结果对材料进行压缩时,以保留最多的等位变异、最大的农艺性状差异为原则,对材料进行压缩,从而达到用最少的样本代表最大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本课题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筛选新的特性(蛋白亚基和过敏蛋白(28K和30K))对构建的特殊核心种质进行检验,其选择效率的有效性充分证明了核心种质的重要的地位.这说明核心样本的代表性好,在进行特性鉴定时,易于筛选出一些具有特异性状的新种质类型.该研究对我国大豆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育种亲本的选择及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开创了新的局面。

3.大豆核心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其地理纬度的变化对大豆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利用分子标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关于不同海拔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还鲜为报道.对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四川省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随着海拔的增加,等位变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呈降低的趋势。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表型和分子水平重叠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的发现,为我国大豆的遗传育种及起源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二)科学价值

建立了万份以上大豆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构建技术路线与方法,确立了大豆核心种质评价体系的确立,明确了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我国大豆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国际影响

1. 核心种质将使大豆开展新的特性鉴定效率更高

无论是利用野生大豆还是栽培大豆核心种质,都已鉴定出优异的资源。由于育种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特性需要鉴定。以核心种质为第一筛选对象进行鉴定,无疑可以提高筛选的效率。本课题在高蛋白核心种质中筛选缺失过敏蛋白和优质蛋白(11S/7S)的效率高于低蛋白及保留核心种质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构建核心种质在特性鉴定的作用.关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也为深入评估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创造了条件。

2. 核心种质的构建为利用遗传多样性高的大豆资源拓宽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奠定了基础

邱丽娟等(1997)对中美大豆品种进行RAPD分析,证明美国大豆品种与中国大豆品种在遗传上有很大差异,两国各自南北方品种间也存在遗传差异。因此,利用地理远缘大豆品种为亲本,选育具有较广遗传基础的新品种,具有较大潜力。对山西省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进行表型和SSR标记分析表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在表型和分子水平均发生一定的分化,以地方

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选育品种,表明山西大豆品种的选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遗传多样性(林凡云等,2003)。郑翠明等(2000)通过对亲本及后代品系基因组DNA的RAPD位点分析,探讨后代DNA的来源,证明野生大豆遗传基础比较丰富,用其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是可行的。特殊核心种质的构建及筛选出的优异种质,为育种利用提供了新的亲本来源。与此同时,一般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估,为大豆育种根据表型和分子指纹图谱选择目标亲本奠定了基础.

3. 大豆核心种质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将为大豆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大豆SSR标记是中性标记,在进化过程中没有经过选择,是研究大豆进化的重要手段。本课题对具有最大遗传多样性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是大豆进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无论是表型还是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都是重叠的,这说明这些地区的栽培大豆有可能是从当地的野生大豆驯化而来的。

五、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

(一)人才培养

在承担课题期间,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9名.目前,仍在从事该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在站博士后1名,研究生9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8名)。此外,有16名本科生的毕业课题也是围绕本课题展开的。

(二)合作交流

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相关研究结果,有5人10次在国内外会议上进行特约交流。其中,在国际会议宣读5次,在国内会议宣读5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摘要及展出的有20篇,包括第四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8篇),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4篇),第一届国际豆类基因组大会(2篇),第十一届国际植物基因组大会(4篇)和北京国际大豆研究会(2篇)。(三)数据共享

根据大豆遗传多样性特点,向华南农业大学的严小龙教授提供了开展大豆根系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品种清单及种子.这是国内外首次对大豆地下部性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核心种质的构建为本研究创造了条件。

六、经费使用情况

本课题到位研究总经费为3297千元,实际从专项经费中支出总数3285千元,在开支方便力争节约,实行了严格的专款专用,以保证试验的完成。各项费用使用情况如下:人员费为189千元,设备费为437千元,管理费140千元,国际合作与交流137千元,其它相关费用2382千元,本年度专项经费节余12千元主要用于课题验收后,文章的版面费.

2018-2019-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6000字)word版本 (3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6000字)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全国普通高中特色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X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 课题研究总报告 李小明、倪晓丹、沈惠娟、唐艳兰 第一部分简介部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大,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网站的网络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从201X年9月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我校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咨询案例,主要利用心理咨询技术针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我们的工作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存在医学化、片面化的倾向,没有把老师、家长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咨询内容零散、多次咨询过的学生心理出现“好”与“坏”的反复现象。而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很少主动上门咨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探讨一种既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又要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既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心里的烦恼,发泄怨气,排解不良情绪,又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矛盾、困惑,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心理状态的追求。 1 二、摘要 正是基于以上的追求目标,我们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一个科研课题:201X年,我校科研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已顺利结题),201X年被立项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HA093028)课题研究指向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 ——结题报告 延长县小学徐延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然而,当我在教学写话时,感到很头痛。 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学生大多是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引导。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词语缺乏,一些孩子在写话时没词可写,没句可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出的话呆板没有生气,甚至表述不清,语无伦次,错别字多,病句多。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写话呢? 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申请了"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内容详实)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研究 崇文教育集团安居街校区杨建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

教研项目结题验收报告书

中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 结题验收报告书 项目级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日 中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2020年7月

申请者的承诺: 本人认可所填写的《中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结题验收报告书》(以下简称为《报告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报告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该项目结题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同意中南民族大学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表格内统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内容简明扼要,不得任意改变表格格式。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用A4纸双面打印。 二、本表中各选择项,请用字符底纹方式醒目标注。 三、“项目成果明细”中的论文级别,可在学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查询。 四、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原则上不予调整项目研究人员。如有调整,则以本表中所列的研究人员为准。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结项报告概述

三、项目成果明细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学院审核意见

六、学校审核意见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袁振国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他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有些地区在学生减负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

省级课题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2016年10月,我们向运城市教育局申报的教研课题《学科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经评审立项。两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目前,课题组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英语交际。 2、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对课题概念的提出的必要性

1、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由“教会学生学习”到“教会学生会学”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创造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掌握这一种或那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金字塔学习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从金字塔塔尖到塔基依次是: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由此可见,被动学习(Passive)的效率要比主动学习(Active)低得多。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要设计更多的体验感悟式的作业和合作互助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团队中成长。这与目前新课堂改革的实质是一样的。 近几年山西中考,对课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强化了顶层设计。2017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强势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全卷体现了国际英语测试的总体方向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 2018年山西省中考英语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念定位、试题构建、素材选取、问题设置、梯度架设、难易把控、答案呈现等方面,均与学生生活实际、英语学科素养、课改方向和中考命题改革的“六个维度”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以“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已成为我们英语人的共识。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项目结题验收报告

重组生物酶制剂成果转化项目 结题验收报告 一、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技术路线、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 重组生物酶制剂(D-氨基酸氧化酶) 2、技术路线 (a)菌种活化。将在低温保藏的菌种接种于活化斜面,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活化菌种。 (b)摇瓶培养。将活化好的菌种接种于摇瓶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16h—20h,OD达到一定水平。 (c)种子培养。将摇瓶种子接种入一级种子罐,培养到一定OD 值,后接入二级种子罐继续培养,达到一定水平后,接入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积累目的产物。 (d)在一定温度,ph,通气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当目的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结束发酵,再经过一定的预处理。 (e)菌液分离。利用离心机,板框过滤,膜分离等技术将菌体和发酵清液分开。 (f)目的产物在菌体细胞内部。提取目的产物的流程,首先将细胞破碎,经过离心处理去掉破碎的细胞碎片,留上清液,经过提取纯化等工艺,再通过固定化等方法提取目的产物。 3、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主要考核指标

项目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还未有国家的统一标准,只是在行业内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规定,是满足客户使用需求的最低标准。该项目生产的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行业内规定,具体如下:(1)发酵水平不低于10000单位/升 (2)总收率65+5% (3)发酵时间:35--45小时 (4)生产菌: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 (5)产品外观呈现白色、黄色或棕色球状颗粒 (6)产品粒径(≥100μm)的达到95%以上 (7)产品含水率小于65% (8)产品活力(25℃、湿品)大于等于50 u/g (9)产品保质期从生产之日起为六个月 B、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经济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以达到年产3吨重组生物酶制剂D-氨基酸氧化酶的生产能力,按每千克3165元人民币计算,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950万元,净利润达到190万元,纳税达到101万元。 (2)项目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完全替代国内进口同类产品,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完全优于国外进口同类产品。 (3)可以提升我国重组生物酶制剂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提升公司在生物技术行业的影响力,促进鹤壁市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doc

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全国普通高中特色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XX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 课题研究总报告 李小明、倪晓丹、沈惠娟、唐艳兰 第一部分简介部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大,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网站的网络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从XX年9月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我校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咨询案例,主要利用心理咨询技术针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我们的工作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存在医学化、片面化的倾向,没有把老师、家长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咨询内容零散、多次咨询过的学生心理出现“好”与“坏”的反复现象。而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很少主动上门咨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探讨一种既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又要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既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心里的烦恼,发泄怨气,排解不良情绪,又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矛盾、困惑,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心理状态的追求。 1 二、摘要 正是基于以上的追求目标,我们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一个科研课题:XX年,我校科研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已顺利结题),XX年被立项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HA093028)课题研究指向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现代网络技术为载体,克服以往同类研究采用单一方法(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局限性,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新模式研究”这一核心内容从理论与实践探讨出发,通过调研分析,搭建能促进本校师生心灵成长的“网上心灵之家”,构建合适本校实际的、具体可行的本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课题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发展和创新点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中学生心理

《小学语文低段“读_写_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二、课题实施的对象 泸州市城北学校2015级三班(即二年级三班)。 三、课题的提出 1.我新接手二年级三班语文读书习惯和语文思维习惯现状分析 2010年9月,我接手了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对本班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后,我发现 除少数优生以外,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问 题:一是没有主动读书、大声读书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即使教师要求读书,往往也显得消极被动,读得吞吞吐吐,声若蚊蚁,面无悦色,如嚼枯草,干瘪无味。二是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无论是 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 作业,其余时间不是看电视、玩玩具,就是和小伙伴追逐打闹。即使 偶尔看书,也充其量看看《奥特曼》《大怪兽》等动漫书籍而已。三 是课堂上不能完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件事情。更有甚者,不能完 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句话,即使说得清楚,一旦动起笔来,也写 不清、说不明、道不通,如果再要求用上一两个词语,那情况会更糟。四是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任

凭老师千呼万唤,响应者寥寥无几。但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 孩子喜欢在课间画画写写,做一些精美的小卡片,送给老师或者同学。于是,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3岁前的语文学习新观念”的启示 (1)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 蓝的彩色阶梯。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之前,儿童都处于粉红浪漫期。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论述,儿童早期(换牙之前)是浪漫、 混沌、整体,是“我与世界不相分享”的儿童,这一阶段儿童有自己 特定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生命方式。而到二三年级后,随着“自 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同时出现,世界概念相伴而生,儿童对于这 个世界就需要既分享又整合的认识了。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是要对 儿童进行既符合又能引领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课程:以特殊的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2)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十三岁前的语文》中指出:13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应以记忆为主, 而不是以理解为主!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3岁之前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则! 四、课题的界定 “读写绘”的核心首先是“读”。人类的经验证明:绘本、故事、

项目验收结题报告模板范文

、项目实施的意义 、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课题设置、关键技术选择以及主要技 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过程中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项,研究开发新产品三类, 其中: 3.5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验收报告 2.1 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2.2 项目课题设置 2.3 项目关键技术选择 2.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3.1 项目关键技术 3.2 项目主要创新点 3.3 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专利情况 3.4 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评价

四、科技基础设施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情况。 五、产学研联合开展研究开发情况。 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产学研联合研究的开展,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企业负责项前期的调研、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中期项目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试制,后期项目产品的试验测试、工况测试、产品推广。 院校负责项目中期技术方案的评审、技术指导及刀具材料选择的研究,后期为项目产品提出技术方案改进的建议。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和院校紧密配合,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为公司开发辅助检测、测试设备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公司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新开发产品两项。 六、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情况 七、项目实施取得的绩效情况 7.1 直接绩效 7.2 简接绩效 通过项目的实施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形成3类5个品种的产品。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增加了相应的是测试实验设备,对公司**** 的建 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公司新引进技术人员名,培养优秀技术服务人员3 名。项目产品的推广,************* 八、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情况。 该项目项目负责人有公司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实 施及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成员包含:项目管理人员、项目产品设计人员、项目产品测试人员,具体人员分工见表二。

【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篇一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文章正文: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 附件三: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ⅹⅹ学校ⅹⅹ(执笔) 前言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研究,20XX年10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写“系列日记”来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

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日记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习作形式,倍受老师的关注。低年级同学有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特点,但真正写起日记来又有一定的困难:不是没话可说,就是千篇一律,要不就是流水帐。而且,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根据每个老师的指导方法,训练效果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有的孩子积累较好掌握了方法后经过训练很喜欢写作,有的孩子因为训练较少接触不多,变得害怕写作不喜欢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由表达,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自我需求,更是一种追求自我成长的表现。但现在的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到了高年级写作文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命令,毫无乐趣可言。如果能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学会并且能够经常利用写作的方法表达自己,以后的习作自然不是难事。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研究,扭转习作教学因人为定位的 偏差,使之真正展示学生生命活力和个性,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篇一: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1、课题结题报告背景及立项 (800~1000字左右) 2、课题结题报告简介 (500字左右) 3、课题结题报告主持人及课题结题报告实验学校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领导小组成员 实验校 起止时间 4、课题结题报告的理论依据 (500~800字左右) 建议包含以下部分: 理论依据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目的与意义 5、课题结题报告理论研究和探索 (5000~8000字左右) 6、课题结题报告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 (500~800字左右) 7、课题结题报告终结成果目录 8、参考文献 课题结题报告组成部分:1、报告标题: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2、作者署名: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3、内容提要:主要观点、内容。超过4000字的就要写内容摘要。 4、问题提出: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对研究方案中的研究意义部分的深化)、理论依据、前人研究综述(包括研究方案中前人研究综述以及立项后又看到过的同类课题研究成果)。 5、研究过程:简单介绍研究经过、方法、步骤。方案中的研究过程是一种假设,而结题报告中的研究过程是实际做的。 6、结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这块是结题报告的主体部分,应按原来设计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把自己已做的工作加以描述分析出来。这些事情做后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有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 7、成效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效果的分析。成绩与效果的分析最好是对比分析,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得到三组数据,最能反映表面出成效。也可以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看出效果,如某个学生行为的变化,研究之前什么样的行为,通过一年的干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他们的行为描述出来。 8、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9、参考文献:引用(注释),参考他人的成果。注释,即原滋原味地引用别人的成果的,要注出谁的文章,哪一年,哪一篇文章,第几页。参考文献则附在后面。(注释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注入格式附后) 10、附录:不便列入正文的原始材料等。如一些原始材料,包括调查问卷,一些统计过的数据,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些照片等材料。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 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 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 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 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 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 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 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 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 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 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 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 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 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立项小课题 结题申报、鉴定书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从色彩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题负责人:郭高勇 工作单位: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中学申报日期: 2011年10月鉴定日期: 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0一二年月日一、小课题结题申请表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目标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五、主要研究成果 六、鉴定意见七、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篇二: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 《在美术课中进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我们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但都不能给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 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3、美术新课

结题报告如何填写

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类型及主要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 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3.文献综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7.课题研究的对象;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的步骤); 除了第9部分外,从第到第8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稍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 而第9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 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成果; 11.结论 12.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3.参考文献14.附录 二、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 1.要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撰写结题报告。围绕科研课题题目,尤其是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写好一篇结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切实做到紧扣题目,紧扣关键词语,在撰写时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3.结题报告的结构要完整。 要按照各部分的基本结构要求来撰写结题报告,做到结构完整。有些结题报告存在结构性缺失,有的缺失一、二项,有的缺失多项,有的自定结构,自设小标题,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不同于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注意不要仿照论文格式来写。结题报告也不同于经验总结,不要以经验总结的格式要求来撰写结题报告。 4.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结题报告运用的语言应是陈述性的报告性的,文字应当简洁流畅。不用第一人称写。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 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高中政治小课题开结题报告

篇一:《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课程应具有发展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教育要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多个年头,经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学生被动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 面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一方面能够全面深入地探索和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帮助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探索,学会主动改革,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成长。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主、合作学习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学习者自主性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许多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他们纷纷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对自主学习下过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在这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构新知,提高能力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可见,这种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要培养学生这种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才能逐渐形成。 三、课题立项依据 1、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经济全球化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交往、合作、分享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 2、从我国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意义重大。 3、从我校政治教研组当前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较多关注教材教法,对学生学法,尤其是对合作学习指导不足;亦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方式单一、陈旧,被动,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