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皮连生第五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皮连生第五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皮连生第五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皮连生第五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4、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

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5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

6、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D.改革心

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7 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8、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

自我完善过程;C.问题解决过程。

第二章

一、填空

1、个体发展包括A、生理发展 B、人格发展,C、社会性发展,D、认识的发展等四个方面。

2、据加涅素质观,学生素质包括不受教育影响的先天的素质,素质和不易受教育影响的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3、学生习得的素质包括如下5个成分: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E、动作技能。

4、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主要指A能力 B 人格特质。

5、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6、皮亚杰将个体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等四个阶段。

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等阶段。

8、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常包括儿童社会化、青年社会化、继续社会

化和再社会化。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学生素质是:A、爱玩电子游戏机;B、

不喜欢与同学交往;D、写文章错别字很多。

2、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A、幼儿期;

B D、青年初期。

3、认为健全的儿童与特定的环境结合就可以成为任何一种类型专家的是:A、自然成熟论;

C、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D、认知发展阶段论。

4、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A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处于:A、生理自我;

B D、客观自我。

6、个体主动地模仿成人的行为和选择榜样,属于:A C、继续社会化;D、再社会化。

7B、严格要求;C、潜移默化;D、学生的主动学习。

第三章

一、填空

1.人格又称-----个性---- ,人格差异主要包括---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等方面的差异。

2.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的----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推孟---多次修订,现称-----斯坦福—比奈-量表。

3.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共有12个分测验。其中有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言语--方面的能力,另外的6个分测验主要测量-----操作--方面的能力。

4.在传统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的IQ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5—0。6------。5.-------先天---和------后天学习---是影响人格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场依存且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物理学

C.数学

2.指出下述各点中错误的说法是----------------。

A.IQ分数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相关

分数可以预测个人的性格特征

D.一个人的IQ保持相对稳定

3.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且能被测量的个人特征是-------------。

B、动作的灵活性

C.社交能力 D。学习成绩

4.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最稳定影响的因素是----------------。

B。性格特征

C.学习态度 D。认知方式

5.程序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原因是----------------。

B。系统组织

C.用教学机器呈现 D。给学生个别阅读

6.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程序教学的相同点是----------------。

A.资料贮存 B。教材程序化

D。能分析学生的错误

7.--------------不属于特殊儿童。

B。交往障碍儿童

C.弱智儿童 D。学习困难儿童

第四章

一、填空

1、学习定义中的三个限制条件是:(1)发生某种变化,(2)后天习得的变化,(3)变化能够相对持久地保持。

2、人们把孔子关于学习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3、杜威提出反省思维5个阶段(1)暗示(2)疑难和困惑理智化(3)假

设(4)推敲 (5) 检验假设。这5个阶段也称问题解决的5个阶段

4、学习的科学研究以艾宾浩斯--1885年---年发表的----《论记忆》---一书为标志

5、早期学习研究大概可以归纳为3种范型:(1)人类联想学习研究(2)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3)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6、20世纪50年代前,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是行为主义观点之后,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是认知心理学。

7、加涅的专著《学习条件》对学习结果分类与条件作了系统阐述,该书自1965——1985共分了 3版。

8、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分类是于 1960年年代提出的,意义学习是与机械学习相对而言的。

9、乔纳森的学习分类诞生于 20世纪90年代,该分类增加如认知、反省认知和动机的学习结果等结果。

10、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学生获得的三种认知能力是:A 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C 认知策略。

二、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A、每天早晨做广播

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

D、成人用筷子吃饭。

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1)记住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样的事实;

book”;

(3)能说出圆周率是“3.1416……”;

(4)婴儿背儿歌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1

智(3)体(4)美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伯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

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1(3)知识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

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伯尔学习分类中的(1

表征学习中的符号(3)符号表征学习中的对象(4)命题学习

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1)

(3)有一系列程序,(4)不易遗忘

7、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中的(1)自我知识,2)心理模型,(3)信息网络,(4)认知成分技能解释。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又称短时记忆(英文缩写为WM)。主要以言语听觉和视觉形象编码。

2.长时记忆:英文缩写为L工M,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亿,主要以语义编码。

3.同化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其特征是通过辩别有关概念的正、反例证,然后发现概念的定义特征。

4.上位学习:已经掌握的下位知识对新学习的上位知识的同化。

5.下位学习:已经掌握的下位知识对新学习下位知识的同化。

6.并列结合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对与此在一般知识背景上相关的新学习知识的同化。

7.陈述性知识:以命题表征的需要人有意识提取的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8.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表征的不需要有意识提取的回答世界怎么办的知识。

9.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属性)。具体概念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定义性概念必须通过概念的定义学习。

10.规则学习:加涅的术语,泛指以命题形式表达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功=力x距离。包括原理、公式、定理等.规则学习就是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11.反省认知(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12.变式练习:在其他有效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例证的变化。

13.概念形成: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其特征是通过辩别有关概念的正、反例证,然后发现概念的定义特征。

14.概念同化: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其特征是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捏新概念。

15.具体概念:能通过观察获得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概念

16.定义性概念:可以通过直接下定义的方式来揭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概念。

二、填空

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构成学生认知能力的三类学习结果是:A、言语信息,B 、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2、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含智慧技

能和认知策略两类知识。

3、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是保持在 1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保持时间达 1分钟以上的记忆。

4、加涅认为,学习作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加工系统、监控系统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广义知识学习必须经历新知识习得、知识巩固与转

化和知识运用与迁移

三个阶段。知识分流出现在第二阶段。

6、奥苏伯尔认为,同化学习有三种形式,它们是:上位,下位,并列结合,其中下位学习又有两种形式,它们是类属和相关。

7、许多研究表明,人在短时内记住的孤立信息项目是 7±2。这个数字又叫记忆广度。

8、加涅将智慧技能由低到高分成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

9、具体概念的学习较适宜于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

10、有研究表明,儿童认知策略能力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早期、过渡、后期三个阶段。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知识(广义的)和技能的关系是:A、知识

与技能是同质的概念;B

识来解释;D、知识和技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2

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B、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C、营业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D、营业员的心算不熟练。

3、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是否属于学习并陈述理由:A、每天

不怕了;D、成人用筷子吃饭。

4、根据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A、上位学习;

B D、并列结合学习。

5、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要多,用知识分类学习论解释,

B、后两门课程的认知

要求低;C

6、根据心理学中关于概念的定义,划出下列代表概念的词:A

D

7、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能分别你、我、他,上、下、左、右等概念,这些概

B、概念同化;

C、接受学习;

D、幼儿园系统教学获得的。

8、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同化论中的:A

C、相关下位学习;

D、概念同化的学习模式。

9B、长安街;C、人民广场;

E、天安门。

10B、能记住概念的定义特

征;C、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D、A、B、都对。

11、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像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

D、普遍开

展创造性思维。

12

B、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D、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13

考分;B

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儿童能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种成分所构成。

2。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亦称德性。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三个方面或三种成分。

3.价值内化:外在的价值标准被个体接受并被作为个体行动淮则的过程。4.观察学习;又称社会学习。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5.强化:斯金纳解释人和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斯金纳认为,凡在行为之后伴随有强化事件出现的那种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将增加。凡没有强化事件伴随其后的那种行为将被淘汰。强化原理与效果律用词不同,但实质上相同。

6.替代强化: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

7.态度改变: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作用导致原有的特定态度的变化。包括方向的变化(如由坏变好)和程度的变化(如从轻微的态度到强烈的态度)。

8.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的态度改变理论中的术语。指与个人的特定态度有关的原有认知成分与当前新的认识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将导致个人的心理紧张,从而驱使人通过改变原有态度而恢复心理平衡。

9.价值观辨析:让学生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的途径而对学校生活的周围人产生积极态度的过程。

二、填空

1.柯尔伯格经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判断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大多数少年的道德评价处于习俗--水平。

2.克拉斯沃尔等人提出的价值内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它们是A〃----注意-,B〃—反应-,C〃----评价--,D〃---组织--,E〃--价值性格化--。

3.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A。----认知-- ,B.----情感-,C。--行为三个成分。

4.态度与品德的区别在于;A.--态度的范围大于品德—,B〃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5.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的态度改变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为:A。--顺从--,B.------认同----,C。---内化---- 。

6.态度的功能有:A。----价值表现--,B。-------调节--和C。---过滤----。7.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适合解释------社会--行为。

8.费斯廷格提出的四种认知失调情境是:A.----逻辑不一致---,B。-----与社会风气不一致--,C。------与一贯行为不一致---,D。--与过去经验不一致---。

三、概念与原理的解释和运用

1.某些教科书把态度和品德分别安排在两章教授。这两个概念可能的关系

是:A c.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品质;D.品德是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2.让寝室里的同学共同讨论制订出寝室守则,这种方法是:A.说服

用群体规定;C.价值观辨析;D.角色扮演。

3.在一个好的集体里,差生的不良言行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

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言行。这一现象的适当解释是A.

众;c老师的威信;D.认知失调。

4.甲孩子因偷吃东西,打破一只碗;乙孩子因帮妈妈洗碗,打破15只碗。

童;B.小学儿童;C.中学生;D.无法确定。

5.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适合的安排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们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

电视的适当时间;c.

看电视。

6.国外有座收费的桥。当局规定,凡乘一人的车收税,乘两人以上的车可免收税,于是人们纷纷多人乘一辆车过桥。根据强化原理,这种行为最适当的解

释是:A. c.受收税的影响而加强;D.人们

怕罚款。

7.“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宜用现代心理学哪一理论来解释?A.强化原理;B.认知

失调说;c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动作技能: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动作中的一种习得的能力。

2.练习:刺激和反应的重复。

3.集中练习:连续地练习一项任务,直到掌握为止。

4.分配练习:将一项任务分散在许多间隔期内练习,其间安排休息或其他活动。

5.练习曲线:描绘动作技能随时间或次数等而提高的图形。

6.高原期: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一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间。在此时期之前,练

习效果明显。在此时期之后,练习仍能改进技能。

二、填空

1,动作技能除含有认知成分外,还包含智慧技能中所没有的精细的肌肉控制成分。

2,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动作技能学习的三阶段是认知,联系形成,自动化。

3,在练习过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后,要想知道动作技能是否已习得,需要通过正确动作测验或错误动作测验来判断。

4,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产生持久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言语指导、示范、练习。

5,练习中的反馈可以分为固有的反馈和增补的反馈,增补的反馈的两种主要形式是结果的知识和表现的知识。

三、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A.婴幼儿叫“ma ma”;B.在教练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C.走楼梯;D.吞咽食物。

2,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A.打开收音机;B.草书;C.实弹射击;D.跑动跳远。

3,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A. 做广播体操;B. 排球中的扣球动作;C.三大步上篮;D.引体向上。

4,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4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球练习。在进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A.整体练习;B.部分练习;C.随机练习;D.区组练习。

5,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其中增补的反馈: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心理学:又称教学论,指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

2.教学设计:由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测量评价的设计。

3.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设臵并陈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选择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对照教学目标检查与评估教学结果。

4.课时计划(教案):

5.赫尔巴特五段教学过程模型;从统觉原理出发的由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等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教学模型。

6.凯洛夫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臵课外作业等环节所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填空

1、赫尔巴特五段教学的五段是:1、预备,

2、提示,

3、比较,

4、概括,

5、应用。

2、凯洛夫的课堂教学5个环节是: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臵课外作业。

3、新教案设计的四个环节是:1、确定并陈述教学目标,2、分析学习任务,3、选择教学步骤、方法与技术,

4、教学效果的检测题。

4、狄克与凯里的系统教学设计的9个成分是:1、决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目标,3、分析学生和环境,4、陈述作业目标,

5、开发评估工具,

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

7、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

8、形成性评价,

9、修正与补救教学。

5、教学设计由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教学设计指学校教学与企业人事培训各方面的设计;狭义教学设

计是指由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

计。

6、我国最早的教案设计形式出现在 20世纪初时期,

从日本国传入我国,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学习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关系来形容

(2)物理学与化学

(3)计算机与信息论

(4)系统论与程序设计

2、根据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源于:

(1)教材内容

(3)政府的政策

(4)需要评估

3、根据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方法来源于:

(1)教师的经验

(2)教学指导参考书

(4)教学论

4、根据新的教学论和教学设计思想,基础教育强调学习过程的适当办法是:(1)把过程作为目标

(2)突出过程中的目标(即过程目标)

(4)教学设计中淡化目标

5、历史上的教案设计与目标导向教学中的教案设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A、教学方法,

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教师所预期的学生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2.行为目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育目标。有时,也被称为作业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S)。

3.表现性目标:教育目标的一种陈述形式,只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参加的活动,而不具体陈述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学习结果的教学目标。

4.价值内化:外在的价值标准被个体接受并被作为个体行动淮则的过程。

5.目标设臵:规定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发生的变化。

6.目标陈述;用陈述句表达学生在教学之后能够发生的变化。

7.行为动词:表达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学生的行为的词。

二、填空

1、教学目标的三个功能是:A、指导教学方法B、指导学生学习C、指导测量与评价。

2、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为首制定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个领域是: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

3、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共分 6 级,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公分 5级。这里的情感目标与我国的德育目标相对应。

4、马杰提出的良好的行为目标的三个要点是:A、陈述学生能做什么、B、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C、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5、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6级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深

度表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6、克拉斯沃尔情感目标5级划分的依据是价值内化程度。

7、良好陈述教学符合三条标准:(1)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1、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目标是:“通过语文的学习,学生形成对敌恨、对人民爱的革命精神”。这个目标陈述的是:A、教师的行为;B、学生的行为;C、学习

2、政治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学完本可以后,学生正确认识理想和物质利益

习的认知结果;B、学生的行为变化;C、反映了认识的层次性;D、学生的态度变化。

3、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知识和技能习得的心理过

程;B、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表征;C

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4、下列描述态度目标的行为动词是:A、认可,B、讨厌,C、朗诵,D、尊重。

5、表现性目标所描述的是:A C、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D、学生的行为变化。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任务分析:一种教学设计技术。旨在揭示从学生的起点行为(原有知识基础)到终点行为(预期的学习结果)之间必须掌握的新能力的类型及其层次关系。基本的分析方法是:从预期的学习结果开始,提出“学生要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他们需要哪些原有能力”这样的问题并作出回答。这样,一直分析到学生的起点能力为止。

2.起点能力;在新的教学之前学生已有的行为,主要指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使能目标:促使终点日标得以实现并先于终点目标实现的子目标。例如,倘若终点目标是掌握除法运算规则,则预先掌握乘法和减法便是实现这一终点目标的两个使能目标。

4.终点目标:新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的学生助行为。包括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5.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使新的学习得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学习概念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能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学习规则的必要条件,是构成规则的有关概念已被学生掌握。

6.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之一。对新的学习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的条件。如学习概念和规则时学习者的积极或消极的学习感度便是一种支持性条件,它虽不能决定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能否成功,但它能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

7.上位学习: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更加具体的概括水平更低的知识所同化。

8.下位学习: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存在类属关系的知识所同化。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

9.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被在一般知识背景上有联系的旧知识所同化。

二、填空

1、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A、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C、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里 A为外部条件, B、C为内部条件。

2、教师在进行任务分析时,需要做如下4件事:A、将教学目标陈述得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B、将教学目标分类、C、学生学习结果出现的条件 ,

D对子目标进行排序。

3、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有简到繁分成三种基本类型:A、表征性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

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假如教学任务是圆面积计算公式(S= r2),按加涅的理论,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是:A、学生有认真学习的态度;B、知道 (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

冲之最早发现的;C

有关概念(圆面、圆周率和半径)已被学生掌握。

2、学生在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的条件下仍然采用机械的方法死记硬背有逻辑意

B、

教材太难;C

3、在现阶段指导教学任务分析的最全面的理论是:

A、建构主义理论,B

4、学习地理知识需要学生的阅读地图技能。根据加涅的学习条件分类,阅读地图技能是地理知识(言语信息)学习的:A、下位子技能,B、上位子技能,C、

5、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是:A、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B、分析

学习的条件,C

不同过程和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发现教学法:简称发现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征是先不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概念或原理,只是提供一些有助于发现规律的例子或线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概念或原理。

2.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提出的术语。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容水平上要高于新学习的材料,但以学生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设计组织者促进学习与迁移已成为教材编写与呈现的一种重要技术。

3.讲解式教学(奥苏伯尔):与发现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传统上许多人误认为讲解式教学是机械的与被动的。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对它重新解释,认为符合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讲解式教学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4.移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心理治疗原则之一;。指治疗人员要意识、理解和欣赏病人的感情。后被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之一。指教师要意识、理解和欣赏学生的感情。

5.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的心理治疗原则之一。后来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之一。指教师应不加批判地认可学生,出于自愿和忠诚地关心学生。

6.脑激励法:指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解答方案的教学方法。

7.互惠式教学:指学生互教互学,相互讨论以理解学习材料的教学方法。

二、填空

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原则是:A、移情,B、无条件积极关

注 ,C、真诚。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脑激励法”的基本原则是暂缓评价以引出多种反应。

3、讲解式教学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A、呈现组织者,B、呈现上位知识,

C、呈现下位例证。

4、在互惠式教学中所教的4种阅读策略是:A、提问,B、概括要点,C、析疑,D、预测。

5、研究表明,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4个优点是:A、有利保持,B、增强智慧潜能,C、激励内在动机,D、获得解决问题技能。

6、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他的同化论,其基本原则是:

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B、知识横向联系,融会贯通。

7、组织者是奥苏伯尔提出一个重要概念。组织者可分为A、陈述性和B、比较性两类。

8、TET计划种提出了教师应处理的三类问题是:A、学生的问题,B、教师的问题,C、师生双方的问题。

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基本态度是不采取强制。

三、概念和原理的运用

1、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A、强调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020最新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道德与法治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五章学习基本的理论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九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 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 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情景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A、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B、学习者细心观察专家的示范过程;C、在专家指导下主动实践的过程;D、学习者观察和模仿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行为实践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学分:4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2015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按照考纲提炼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最先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桑代克也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饿罗斯心理学奠基人“。1877年卡普列夫出版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 70年代,奥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一)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1.从实践领域中选择课题 2.从理论领域中选择课题 3.从交叉或相邻学科中选择课题 4.从有关文献中选择课题 二、查阅文献 三、提出假设 (一)提出假设的意义(二)提出假设的方法 四、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二)确定研究变量(三)选取研究对象(四)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五)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一)整理研究结果(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六、撰写总结报告 (一)标题(二)摘要与关键词(三)前言(四)研究方法(五)结果与讨论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体会 谭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好地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提高。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出现把学习论、教学论和教学法统一在一个学科体系之中。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搞清自己的教学的风格与特点。 一、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二、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本书告诉我们:1、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3、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 4、让学生更新本身原有的学习观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因为只要掌握了老师讲的东西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而现在要转变方式,创造性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5、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教案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 华中师大心理学院 2007.2修订 : (2)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 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 第三章学习理论 (6)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 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 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 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 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 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81410009 任课教师:刘华山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 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 教学参考资料: 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皮连生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 副主编:王小明(第三版)主编:皮连生庞维国 上海教育出版社 林颖 目录 第三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学习的科学含义及其生物与社会意义 第二节学习与脑:新近研究的结果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一节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第二节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 第三节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 第四节9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第二部分学习分论 第四章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的学习过程和条件第三节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第五章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第一节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第六章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知是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第三节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第三节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第四节动作技能学习的能力倾向测量 第八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第二节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第三部分学习条件论 第九章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迁移的心理实质的理论争论 第三节当代的三种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章认知发展与个别差异 第一节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概述 第二节认知发展的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第三节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四节智力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 第十一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感因素 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 第二节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十二章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班级中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_泛化与分化

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这类题目在历年教师考试真题里也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也经常在这个题目中摔跤绊跟头,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心理学常考易错知识点——泛化与分化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于未然: 一、提出者 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普洛夫。 二、定义 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实质区别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四、实例 泛化:在巴普洛夫的试验中,最初训练狗对1000赫兹的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然后呈现1100赫兹和1200赫兹的铃声,狗也能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分化:只有在呈现1000赫兹的铃声时,呈现食物,而在呈现1200赫兹的铃声时,不呈现食物。狗逐渐学会了在有1000赫兹铃声的时候,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五、真题回顾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解析】B。小英对不但对医生这个特定的人物感到害怕,对穿白大褂的人都感到害怕,说明小英分不清楚医生和穿白大褂的人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对相似性事物(白大褂)做出同样的反应(感到害怕),所以是对刺激泛化。 六、练习 以下情境中属于分化的是(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杯弓蛇影 C.能正确叫出双胞胎各自的名字 D.把“中国人民银行”看成“中国人民很行” 【解析】C。能对相似性对事物(双胞胎)做出差异性对反应(叫出各自对名字)。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分不清蛇和井绳,对相似对事物做出了同样对反应;同样,B是分不清墙上挂对弓箭和蛇,所以都感到害怕,仍是泛化;D对相似对汉子“银行”和“很行”分不清楚,所以以上三个选项都属于泛化。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后感5000字讲课教案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从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教师队伍具备良好的素质。要更新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师要想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我应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地运用学习规律。所以我们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能力、动作技能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有效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4、教师必须学好教学心理学才能使习得的学习论原理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我们的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方法或技术的选用必须适合教学目标的需要。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必须自始自终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个人收获和体会: 《学与教的心理学》揭示出教育过程中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阐述了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何种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要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要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永远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 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和模式。在学校,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需要建立灵敏,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对学习评价理论的学习,更新了评价观,评价决不仅仅是考试,老师的评语。同时也要重视自我评价,而它才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与归宿,只有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获得自我超越。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假期里,我阅读了皮连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具体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和特点,简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系统地梳理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概括介绍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它将心理学中的学习论和教学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最大特点是提供了比较详尽的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和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范式。读完之后觉得很有收获。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点认识。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读完这本书收获良多,对我也深有启发。其中颇为深刻的是: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要培养学习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知识活起来。同时也是在培养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所以,老师不仅要

11省教学与教的心理学(问答题知识点整理)

江苏教育学院学前教育11级函授本科(苏州幼师)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程试卷 1、举例说明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 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P9) 首先:教师通过直接观察、查询档案材料和听取其它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料或预想,形成一定的期望。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 然后,教师传来的不同期望信息被学生获得后,并进行归因,产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进一步强化教师原先的希望。最后,常此以往,循环往复,学生们真的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被教师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越来越好,被教师寄予低期望的学生悦来越差。 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生潜力测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然后随即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熬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实验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应验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种教师期望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可以取幼儿园,身边熟悉的例子) 2、针对幼师教育模式,说明幼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哪些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参考) 知识: (1)基础知识,即物理学、数学、化学、英语等教材内的知识等 (2)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等 (3)教学法——内容知识,如美术教学法、社会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知识等 (4)教学法知识——一般的,不针对特点科目的课堂组织、课堂管理知识(5)学生及其特点知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等 (6)教育情景的知识——幼师中班级、小组的活动状况等 (7)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幼师的培养目标,幼师的工作职责、幼师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等知识

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新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 第一章 一、填空 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 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 12 情境认知理论 二、选择题 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 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 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 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 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 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 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 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6、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B.给新教师压担子、多教课;C.让新教师脱产进修,多学习,只有自己“装满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D.组织新教师与老教师一道说课、听课、评课。 7、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A.应加强趣味性,增加大学生心理内容;B.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大学生自 身的事迹;C.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D.改革心理学理论体系,增加理论的严密性。 8、罗森塔尔关于要是的预期的实验表明: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它对学生的态度;B.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进步越快;C.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胜于其言行;D.只要对学生抱有期望,学生就朝着期望方向发展。 9、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适当概括为:A自我提问与思考过程;B.自我完善过程;C.师生相互作用过程;D.问题解决过程。 10、A 11、B 第二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动作技能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8.1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学科,举例说明什么是动作技能以及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的区别; 2.用生活和学习中的例子说明动作技能学习的三个阶段; 3.举例说明动作技能示范的两种类型; 4.用自己的话陈述动作技能练习的几种形式; 5.用自己的话陈述动作技能练习中反馈的含义、类型与作用机制; 6.运用本章有关原理,评析动作技能教学的案例或为动作技能的教学提出建议。 8.2复习笔记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 动作技能是指以流畅、合乎规则和时间上精确为特征的协调肌肉运动的能力。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动作技能包含动作成分。只有当人们利用一组动作去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时,人们的活动能力才被称为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成分: ①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 ②因练习与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

(二)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是规则支配下的肌肉运动,智慧技能是概念规则支配下的对外办事的能力。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肌肉运动的成分。流畅精确的肌肉运动是动作技能的必要特征之一;而智慧技能的执行不需要涉及精确流畅的肌肉运动。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1.连续的动作技能与离散的动作技能 依据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以下两种:。 (1)连续的动作技能 没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行为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人为打断为止。在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验室中常见的连续性动作技能是追踪任务,特点是有一条需要个体遵循的路径以及一个工具,个体通过一些肢体运动来让工具沿路径运动; (2)离散的动作技能 有明显的开端和结尾,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它可以很快完成,也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2.开放的动作技能与封闭的动作技能 依据动作技能执行过程中环境的稳定性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以下两种: (1)开放的动作技能 环境是一直变化的、不可预测的,操作者不能事先有效地计划整个运动。开放性动作技能的成功取决于个体以其行为成功地适应环境变化的程度; (2)封闭的动作技能 环境可以预测。可预测的环境有两种:一是非常稳定的环境;二是当环境的变化是可预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态度与品德学习)【圣才出品】

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一、解释下列术语 1.态度 答:态度是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 2.态度的构成 答:态度包括以下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 (2)情感成分,与伴随于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 3.认知失调 答:认知失调是指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的不一致或不协调。认知失调是态度发生变化的先决条件。 4.一致性需要 答:一致性需要是指人类具有的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

5.道德 答: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规范的总和。 6.品德 答: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7.品德的构成 答: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构成。 8.道德价值观念 答:道德价值观念是对各种涉及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价值的概括化。 9.社会认知论 答:社会认知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学习的理论,主张人的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交互决定关系,其中任何两个因素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强度和模式,都随行为、个体、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强调通过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习得社会行为和规范。 10.道德判断能力 答:道德判断能力是指个人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的能力。

11.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发生的学习。 12.亲历学习 答:亲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采取一定的反应并亲身体验反应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13.抑制效应 答: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或良好)行为受到社会谴责而暂时抑制自己的受到谴责的不良(或良好)行为。 14.去抑制效应 答:去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 15.示范 答:示范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可译为示范与模仿,有提供榜样和进行模仿之意。 16.价值内化 答: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认为,外在的价值观被个体接受的程度是可以变化的,他们将接受的程度分为五级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我阅读了《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读完后深有感触,这本书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学机制、教学理念,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读后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与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 《学与教的心理学》这本书包括了三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它将新的学习论和教学论及其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采取了以学校学习和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为基本线索,介绍和剖析学与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论述了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

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等。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一部分概论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1.1学习目标 1.列举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著作; 2.陈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所做的重要贡献; 3.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 4.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5.根据本章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对提供的若干研究实例做出适当的分类。

1.2复习笔记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中国古代的观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 (1)孔子: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2)孟子:主张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荀子:《劝学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 (5)朱熹: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等。 2.西方的观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科学心理学诞生前,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灵魂论》是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如下表所示: (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3)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4)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5)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在统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教学原理。 (二)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创建 1.教育心理学的独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原因: (1)学校教育事业的需要; (2)科学心理学本身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 质与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含四个部分① WT情境②已有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WT解决是指对WT形成一个新的答 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 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 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动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 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 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