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

A、职业首先素养

B、能力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心理素养

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

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亲密

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二、判断题

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2、在中国古代,教师职业就已经有了确定的从业标准。(×)

3、教师的劳动对象与生产劳动的对象没有质的区别。(×)

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6、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只需要老师努力就可以达到。(×)

7、衡量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是根据人际关系的基本品质进行判断的。(√)

8、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没有多大的影响。(×)

9、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10、中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各种倾向性形成的过程

中,而他们又很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因此,教育中就应严格地控制他们的所作所为。(×)

三、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定义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的信息,与此同时,教师自然也应当不断接受再学习,丰富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2、师生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影响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

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四、材料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教育学知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

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

建议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2、上课铃响后,某班主任刚准备上课,发现有几个在课间踢球的学生衣冠不整地跑进教室,于是大声斥责说:“某某,你是体育委员,这个头带得好,请欣赏一下尊容,那德性!”不料,学生不服气地嘀咕了一声,老师问:“我说错了吗?”学生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什么德性?老师怎么骂人!”学生的反诘让老师大为难堪。为了保住面子,老师放慢了语速,老师加重了语气说:“今天你违反了中学生行为规范中不得和老师顶嘴这一条,今天你带的是什么头?扮演了什么角色?你必须在全班检讨,挽回影响,我等着看你的表现!”然后不容分辨,又把其他几个学生训斥一通,接着宣布上课。

结合上述案例,请从新型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上述司空见惯的事件的看法。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生之间是给予和接受、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其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本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就是持这种观点。他认为教师可以批评、训斥、惩罚学生,学生不能对教师提出意见或表示不满。当老师感到学生不听话或冒犯自己时,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之所以这样做,一般都是出于教育的目

的。那些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教师,未必不热爱学生、不热爱那些教育事业,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学生具有主体精神的人,必须把尊重学生作为热爱学生的前提。否则,这样爱的结果只能造就一批“听话的孩子”。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目前更需要强调的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一种设身处

地全面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和学生的状态。因此,在教育过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新型师生观、现代学生观)是十分必要的。把学生作为主体,就要全面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水平和学生的状态等。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 1、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 2、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考点:明确教育目的的内涵。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一)个人本位论 1、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4、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倍尔、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二)社会本位论 1、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2、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3、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效率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4、代表人物:德国的诺笃尔普、凯兴斯坦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三)文化本位论 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

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自觉追求理想价值,创造新文化。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特、斯普朗格 (四)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宾塞和美国的杜威。 考点:对各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做把握,不仅要知道有哪几种教育目的观,还要能明白每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 (一)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社会领域、社会层次的需要决定,也与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别有关。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中具体科目所规定的,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标准。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 3、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考点:对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不认真理解下,可能还真不能明白其关系和内涵。 四、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1、融合性。价值取向上个人和社会融合 2、适度超越性。不应被动回应当下社会需要,而应主动参与社会,并适度超越当前社会 3、类主体性。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二、单项选择 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教育学第四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四章配套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问题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制度 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育艺术 D.教育制度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法规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5.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6.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 A.教育法规 B.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 A.教育政策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的 8.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制度 9.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A.教学工作 B.教育管理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 10.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教育规划 B.教育工作 C.教育政策 D.教育内容 11.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理论 B.教育发展规律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个人本位论 12.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 A.体育 B.德育 C.智育和美育 D.教育场所 13.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A.杜威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A.杜威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15.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 A.旧分工 B.自由时间 C.生产劳动与教育 D.社会化大生产 16.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的是() A.旧分工 B.自由时间 C.生产劳动与教育 D.社会化大生产 17.“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旧分工 B.自由时间 C.生产劳动与教育 D.社会化大生产 18.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 A.体能和智能 B.道德品质 C.活动能力 D.情感、意志、性格 19.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是()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表达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承受教青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材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教学容 5.〔〕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容 D.教育规律 6.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7.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8.“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根底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开展水平 10.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 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性质 D.教育目的 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以下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1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容 13.在进展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大纲 14.“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达了〔〕的教育目的观。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 “人是思维的芦草”说明人的特殊的。 3. “你可以堕落为野兽也可以再生为神明” 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人的早期发展对的依存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影响。 5.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6. “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说明教学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7.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 皮亚杰的构造理论认为,儿童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活动图示,活动图示经过不断的同化、和平衡,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 9.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性、社会性和。 10.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因素的理论可以分为内发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 狭义的人的发展指的是() A. 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2.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 A. 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矛盾性 B 不平衡性差异性顺序性连续性 C 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顺序性 D 顺序性矛盾性连续性方向性 3.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 A.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B 遵循针对性的原则C遵循针对性的原则D遵循长善救失的原则 4. 人的身心发展虽有共同的阶段性,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特点在不同个体身上各有不同, 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 B 文学 C 文字D书本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 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 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 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 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 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D韩非子 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 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 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昆体良 17.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A行为主义B 科学主义C 经院主义D人文主义 1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A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斯宾塞D 洛克 19.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D《林哈德与葛笃德》 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梅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 21.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 人本主义教育学 B 存在主义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 22.构建教育学体系使其成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 2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 24.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中。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 2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 2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杨贤江B 蔡元培C 李大钊D王道俊 27.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节学校 一、学校教育活动 1、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水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文字、国家产生。 2、我国最早的学校。夏朝(文献记载)或者商朝(甲骨文记载) 3、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4、动力系统。需要、动机、目的、教育目标(其中需要是原动力) 5、工作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内容、方式) 6、监控系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需要监控制。 考点: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时间;了解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了解监控系统的内涵。 二、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含义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详细阐述见教材) 2、学校文化的特点 (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 (2)、软约束文化; (3)、相对稳定和连续的文化; (4)、个性文化。 3、学校文化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 (1)、导向功能 (2)、约束功能 (3)、凝聚功能 (4)、激励功能 考点:注意对学校文化功能的判断,能做到给出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言论能够判断出体现的是学校文化的什么功能。 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机构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状况。 4、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5、原有学制和外国学制的经验。 6、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

第四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第四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 A . .自我实现的目标 B . .人际关系的目标 C . .公民责任的目标 D . .发展认识能力 【您的答案】:空【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发展认识能力是前苏联的教育目的之一。下一题 第2题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 .教育目的 B . .教育任务 C . .教育规律 D . .教育原则 【您的答案】:空【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下一题 第3题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 .控制作用 B . .制约作用 C . .促进作用 D . .指导意义 【您的答案】:空【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下一题第4题()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 . .江泽民 B . .温家宝 C . .胡锦涛 D . .邓小平

【参考解析】: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的。下一题 第5题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 . .科技发展 B . .社会生产力 C . .政治经济制度 D .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您的答案】:空【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下一题 第6题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 .教育的性质 B . .教育的任务 C . .教育的内容 D . .教育的规律 【您的答案】:空【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下一题 第7题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 .高水平的智力 B . .实践能力 C . .健康体魄 D . .创新精神 【您的答案】:空【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下一题 第8题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 .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可分为 A.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 B.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C.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D.古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C 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而现代社会以使用机器为标志。 2.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A.人口的阶级构成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 D.人口的性别结构 【解析】B 人口结构可划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3.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哪些因素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 A.生产力水平 B.文化价值观 C.人口质量 D.生产关系 【解析】B 文化差异致使两国教育的价值取向互不相同。英国着重涵濡文化、陶融品格,以养成绅士风范。法国注重普遍教养及理智训练,其目的在于造就才智出众的俊杰。 4.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A.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教育的领导权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解析】C 教育机会的分配就是受教育权的分配,受教育权的差别实质上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 5.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 A.同步进行的 B.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C.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D.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解析】B 社会文化的变化是先行的,教育内容的变迁是随文化的发展而动的。 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产业革命 C.政治需要 D.科技进步 【解析】D 7.教育的职能是指

2011年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学生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3.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4.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6.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7.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9.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B.长期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0.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二、填空题 1.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 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_____。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 严原则、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_______。 4.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5.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__________。 6.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___________。 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___________关系。 8.师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_的关系。 9。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决定。 10.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教师的聘用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__________。 1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 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3.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我国儿童少年享有__________的权利、__________的权利、__________的权 利、__________的权利等。 14.我国规定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主要有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 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三、简答题 1.作为权利主体,学生享有哪些合法的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教师的教育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 6.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教育学试题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含答案)

教育学试题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作用 5.()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7.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8.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校存 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10.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1.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1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4

第四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学中的“陵节而施”“揠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应做到(B)。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 C. 切己体察 D. 虚心涵养 3.“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B)。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各因素交互作用论 D. 实践活动论 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夸大了(B)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5.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B)。 A. 决定作用 B. 主导作用 C. 影响作用 D. 激励作用 6. 强调“个体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个体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个体的身心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成熟和完善的过程”,这种理论是(B)。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各因素交互作用论 D. 实践活动论 7. 下列关于学校教育的特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B. 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C. 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D. 教育形式的变化性 8.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 A. 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B. 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 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 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9.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C)。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10.“唯上智与下愚难移”的观点属于(A)。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先天决定论 D. 经济决定论 11. 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D)。 A. 遗传和环境 B. 环境和文化 C. 先天和后天 D. 社会和生物 12. 人才成长有一个逆境定律,说明逆境可以改造为有利的顺境,所以人是(B)。 A. 被动的 B. 主观能动的 C. 先天的 D. 偶然性的

教育学练习题 及答案 4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4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4 教育学练习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后,共20分后)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a.《学记》b.《论语》c.《孟子》d.《中庸》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注入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 a以讲授法居多b.特别强调教师主导作用 c.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容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d.教学缺少提问5.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6.学校的产生,一般地说,就是在()。 a.原始社会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7.教育的特质是()。 a.重新认识活动 b.存活活动 c.传达活动 d.培育人的社会课堂教学活动8.()可以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b人口的年龄结构c人口的文化结构d.人口的阶级结构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充分反映出与()在课程中地位的注重。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 A、职业首先素养 B、能力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心理素养 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 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亲密 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 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 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 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 “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在当代表现得尤为突出、重要。 (1)教育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科学技术的创新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而人才的创新无疑依赖于教育。正因为教育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功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命题。 5.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不仅对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有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活动,其直接的效果就是改善人口质量。当今的教育不只着眼于培养少数专业性、高科技人才,而是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毋庸置疑,良好的教育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完整版)第四章_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习题

幼儿教育学习题第四章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B.全面发展C.局部发展D.智力发展 2.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的教学内容之一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 6.()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之一。 A.科学的幼儿体育活动B.对体育活动的兴趣C.教师的示范作用D.开展与体育相关的游戏 7.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 A.美学的知识B.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C.表现美的技能D.审美动机 二、简答题 1.简要叙述在实施体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实施幼儿智育过程中可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3.幼儿德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4.简要叙述幼儿美育的基本内容。 5.简述体、智、德、美的意义。 6.简述幼儿体育的内容。 7.幼儿智育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8.幼儿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9.实施幼儿美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0.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三、论述题 1.试述幼儿教育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相互关系。 2.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 3.如何正确做好幼儿教育阶段美的启蒙教育? 4.如何注重体能方面的启蒙教育? 5.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 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2.B.幼儿智育包括促进智力发展、学习粗浅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3.C.智力的核心是进行思维。 4.C.在幼儿发展阶段,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发展都相对较慢。 5.D.爱祖国的情感属于德育的内容而不是智育的内容。

教育学题库完整版(包含答案)

教育学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d ) A.描述教育事实 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 D.揭示教育规律 3、( d )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原则 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c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a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 d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 b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 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 b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卢梭的《爱弥儿》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c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头20年 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 c )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 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b )。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a )。 A.乌里 B.鲍尔斯 C.梅伊曼 D.狄尔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题库

一、选择题 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 A.未成年公民 B .社会公民 C .普通受教育者 D .青少年儿童 2 .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公正评价权 B .隐私权 C .人格尊严权 D .名誉权 3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 A .平等关系 B .上下关系 C .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4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 ( )。 A .原始社会初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初期 D .资本主义初期 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 B .开发学生的智力 C .做学生的朋友 D .教书育人

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单一性 B、多重性 C、模糊性 D、低级性 7、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8 .我国教育家( )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 .孔子 B.荀子 C .扬雄 D .韩愈 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 .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 .名誉权 10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 .公正评价权 C .隐私权 D .人格尊严权 11.《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 A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 .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