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感知形象,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揣摩语言,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感情真挚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

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2、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

“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

教课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

二、品读题目

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三、学习字词

商酌zhuó譬pì如朦méng 胧

累赘léi zhuì别biē 扭拖沓tà

妥帖tiē 诲huì人不倦颠沛pèi 流离

丁卯mǎo 儒rú生沦lún

鞠躬jū gōng 尽瘁cuì扼è要

自顾不暇xiá冗rǒng 长打拱gǒng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诲人不倦——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师表——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榜样。

南腔北调——说话夹杂各地方言;也可泛指各地方言。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商量斟酌。

简明扼要——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朦胧——①月光不明。②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③在感情或直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累赘——拖累、麻烦。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妥帖——妥当合适。

一以贯之——自始至终贯彻到底。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心力。

小心谨慎地贡献出全部力量,直到死。

四、梳理内容

1、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3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4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7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8段:在我人生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是第一位。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修改文章(3段)

恭送客人(4段)

真诚复信(5段)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6段)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7段)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8段)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原因: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作者选取与自己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记叙小事,表现品德,以小见大。

3、写出课文阅读提要。

一(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二(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三(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四(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律己严。

五(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第二课时

五、感知形象

1、回味先生的语言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第3段)——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第5段)——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3)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第6段)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4)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第7段)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课文多处引用了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举例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引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一是为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如请作者帮他修润文字时所讲的话,体现了叶老的谦虚和诚恳。二是通过这些话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和观点,如“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2、回忆先生的动作神态: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第3段)——治学严谨

(2)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第4段)

——待人宽厚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形象。

3、抒发感情(议论抒情)

(1)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第2段)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第8段)

(2)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第1段)“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第5段)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第9段)

——议论抒情,突出中心,主题鲜明。

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的语文主张。张中行先生的语言既有儒生的典雅,又有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平易简洁的写话风格。

1.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繁密细碎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遵嘱——遵照嘱咐

违理——违背情理商讨——商量讨论

2.理解积累经典名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文章语言,平实简洁,明白如话。

写法特点:

1、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2、记叙小事,表现品德,以小见大。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形象。

4、议论抒情,突出中心,主题鲜明。

5、文章语言,平实简洁,明白如话。

概括主题(中心):

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忠厚长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和爱戴。

七、再读课文

融入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题、开头段、结尾段。

1、课文引用了《左传》和《论语》,有什么作用?

引用《左传》的“立德”之言,引出下文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称赞,表现了他品德高尚。

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正是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他既是躬行君子,也是人之师表。

这样写,使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更具体可感,也使文章更有文采。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八、总结全文

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18.只有一个地球 优秀教案

18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1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助读资料:世界地球日( The 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

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1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莹:“冖”横要长,上边没有点;“玉”稍扁窄,下横要长,右下角有一“点”。 裹:整体要窄。“果”稍小,捺变为一点;“”要扁宽,撇和捺起笔靠左、要舒展。 蔼: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日”稍扁,“勹”稍宽大,里边是“人”。 矿:左窄右宽。顶部“石”低,底部“广”低。 慨:三部分都要窄。“既”左边窄框内有一横,竖提上有一点,右边第二笔是竖折。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 4.字词: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3教案

Unit 3 Travel Journal Period1. Step 1.Warming up 1.Ask some questions: 2.Do you often travel? Where have you been? 3.2. Following the steps of the warm-up on page 17. Step2. Pre-reading 1. Show some traveling pictures of the teacher’s. 2. Ask Ss : which river is the longest one in the world and which is the largest one; which river is the longest one in China. 3. Ask Ss: how people who live along a river use it. Step3. While-reading 1. Scanning: Ss read quickly and answer: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2. Skimming: Ss read again and finish comprehending 1 on page 19. Ss read and get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Ss list the countries that the Mekong River flows through. Step4. After-reading Ss in pairs and discuss: Wang Wei’s and Wang Kun’s simil ar and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the trip. Similar attitudes about the trip Different attitudes about the trip Both Wang Wei and Wang Kun think…1. Taking this trip is a dream

《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3)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播放视频)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名字叫什么吗?(对,地球)(板书: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3、谈感受 我们刚才看了视频,请你根据刚才的视频谈谈地球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1:地球是动物的美丽家园。 生2:地球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 生3:地球是的一切都是和谐、美丽的。 生4:地球上的动物非常可爱。 生5:地球是伟大的,它养育了许多动物。 4、面对这美丽的地球,同学们发出这么多的感叹,那么飞上太空的宇航员,面对美丽的地球,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4、同学们想一想,宇航员为什么会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5、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三、探究地球的可爱 1、我们首先交流一下地球的可爱之处,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生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是很美丽的,我从纱衣这个词体会到地球是很美丽的, 生2:我从晶莹这个词看出地球十分漂亮,像珠宝店的水晶球一样。 生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我从摇篮这个词看到了地球的温暖。 2、大家找的都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美美地齐读一遍。 3、除了第一自然段,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 生: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我从无私可以看出地球是可爱的。 四、学习地球的渺小 1、师:地球这么美丽、这么无私、这么慷慨,那地球有多大呢? 生: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高中英语Unit13Lesson2《PersonalitiesandJobs》教案北师大版必修5

Unit 13 Lesson 2 Personalities and jobs 教学目标 听说读写围绕着一个主话题而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知识技能:通过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进行个性与工作的描述及交流,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通过阅读提取信息。 学习策略:掌握个性表达的形容词的学习策略(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词汇的分类及性质)及表达观点的句型。 情感态度:通过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个性评价,发现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为自己选择适合的工作或为他人提供工作选择的建议。 文化意识: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的人的特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Ask students whether they have a special summer holiday. Did they do part-time job? Step 2 Personality adjective Vocabulary ●Picture Presentation (relate the job to the personalities) ●Match the definition of the personality adjectives. Key words : confident creative intelligent persistent sympathetic patient sociable independent communicative… 1.A ________person is sure that he or she can do something or deal with a situation successfully. 2.Someone _________ would care only about himself and not about other people. 3.Someone ________ is clever and good at understand ideas and thinking quickly. 4.A _______ person can wait for a long time for something without getting angry or worried. 5.Someone ______ is good at producing new ideas. 6.A __________ person feels sorry for others who are suffering and wants to help them. 7.Someone ________ would continue to do something even though it is difficult. 8.A ________ person is friendly and fond of being with others. 9.An ____________ person is confident and able to do things by himself in his own way, without help or advice from other people. 10.Someone _________is able to talk easily to other people.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修订稿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 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师: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安排学学生收集地球相关资料。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出个谜语“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是什么?(生答:地球) 师:请跺一跺脚,给地球打个招呼!来!一起叫一声:地球!(板书: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后面就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今天,大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我还要在课后送件最有意义的礼物给你们!(有时间学生看地球四季美景图片)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的美丽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1、小宇航员们你在太空看见我们美丽的地球,想夸一夸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知识盘点

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文学常识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字 草率.(shuài)生疏.(shū) 商酌.(zhuó)恳.切(kěn) 譬.如(pì)朦胧 ..(méng lóng) 累赘.(zhuì)拖沓.(tà) 颠沛 ..流离(diān pèi) 2.多音字 shuài(草率)tiáo(调解) 率调 lǜ(效率)diào(调动) 3.形近字 率率领疏疏远酌商酌 卒兵卒蔬蔬菜醉喝醉 譬譬如帖妥帖悔后悔 壁墙壁贴粘贴诲教诲 耻耻辱朦朦胧扭别扭 职职责蒙蒙人纽纽扣 联联合檬柠檬钮按钮 4.重点词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天坛:这里指北京市的天坛公园。 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沾溉:浸润浇灌。 搀和:掺杂混合。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5.相关成语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已欲而立人,已欲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三、重点句子 ⒈叶圣陶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二月十六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剖析:这段话表明了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作者得知这个消失后的心情。除夕之日,鞭炮齐鸣,本是热闹非凡、欢天喜地的日子,作者却得知叶先生的离世的消息,顿时心里悲伤不已,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看来,都罩上了悲哀的色彩。 2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剖析:作者根据自己对叶圣陶的了解,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论语》上的话,并和孔子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孔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叶圣陶却做到了。敬仰之情不言而喻。 3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剖析:这段话讲述的是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在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从中收到教育,并将应用在以后的写作中。“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表明了叶圣陶对吕叔湘的影响之大。 4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剖析:这段话写的是叶圣陶送客时的情景。从“阻拦”“无论”“一定还是”“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等词语表现出叶圣陶送客时候的真诚。直到晚年卧病在床,别人和他告别时,他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还举手打拱,口中不断地说谢谢。从中体现出他的热情和有修养。 5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剖析:这句话是叶圣陶的写作观。写文章要像人说话一样,即写话。要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四、结构层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五、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修改文章、送客、复信和会上发言等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叶圣陶作为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号召我们学习这种叶圣陶这种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可贵的精神风貌。

高一英语第三单元教案

高一英语第三单元 科目英语年级高一文件high1unit3.doc 标题AmericanEnglish(美式英语)章节第三单元关键词高一英语第三单元内容高中英语第一册 Unit3 一、【目地与要求】掌握本单元出现的单词和词组pronounce,medicine,British,however,European,reaso n,explain,havesomedifficultyindoing……,ask…for, andsoon,moreorless,change…into…,come about,bring in,agreatmany,等等……。二、【日常交际用语】Wouldyoupleasesaythatagainmoreslowly? Howdoyoupronounce/spell…? I’msorryIknowonlyalittleEngl I’msorryIdon’tquitefollow三、【知识重点与难点分析】 1.Ihavesomedifficultyinpronouncingsomeofthewordsi nEngl 在某些英语单词的发音上我有些困难。havesomedifficulty(in)doingsth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 句型。意思是“在做某事方面有困难”。其中介词in 常可省略。在此句型中difficulty是用作不可数名词,所以前面不能加不定冠词“a”,也不能改为复数形式。但difficulty前可加any,no等词,例如:

Doyouhaveanydifficultyintranslatingthissentencein toEnglish? 你把这句子翻译成英语有困难吗?WEHADNODIFFICULTYINFINDINGHISHOUSEYESTERDAYEVEN 昨晚,我们毫不费劲地就找到了他的家。 2.Whendoyoutakeyournearexams? 你们下一次考试是什么时候?注意本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本句相当于:Whenwillyoutakeyournextexams? 此句用法只限于将来的事件是“列入日程”的,也就是说,是按计划或时刻表将要发生的事,则可以用一般现在时 来表示将来。例如:Whendoesthewintervocationbegin? 寒假什么时候开始?WhattimedoesthetrainleaveforShanghai? 开往上海的列车几点开车? Theplanetakesoffatt 飞机上午十点起飞。 3.Pardon?Wouldyoupleasesaythatagainmoreslowly? 对不起,请慢点再说一遍好吗? Pardon?=Begpardon?=Ibegyourpardon? 是“对不起, 请原谅”的意思。这里当没听清楚或没听懂对方话时, 希望对方重复一遍的礼貌用语。意思是“Ididn’thear /underst andwhatyousaid”同下句 “I’msorry,Idon’tquitefollowyou.”一样,也是希 望对方重说一遍的用语。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课题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T: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S:在教室。/ ……/在地球上。 T:不错,我们在教室里,也是在地球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0页,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她在呼唤什么呢?大家知道吗? Ss:不知道。 T:好,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她在呼唤什么。 T: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Ss:…… 二、整体感知课文 T:地球就像妈妈一样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我们每天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然而,我们知道她长什么样子的吗? Ss:…… (课件) T:现在我们一起随着神七到太空看看我们的地球妈妈吧! (课件:地球) T:看,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课件:地球) T:地球美吗?请大家用一句话来夸一夸我们的地球妈妈。 S1:地球妈妈,你真美呀! S2:地球妈妈,你真漂亮! S3:地球妈妈,你真伟大!我喜欢你! (课件:宇航员) T:宇航员叔叔在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带着这个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Ss读课文) T:读完了吗? Ss:读完了。 T:宇航员叔叔在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S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课件:地球)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张小平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这篇文章以题目贯穿全文,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获得地球的有关知识,而且能增强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自觉地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打下初步基础。全文条分缕析,说服力强,先讲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接着讲地球上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够居住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从而使得“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观念深入读者之心,达到作者写作之初衷。另外,作者还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仅把地球的特点、地球与人类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而且说得准确、生动、形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设计思路 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读书、读中感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展示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的自信心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借助“劝说会”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最后,精心设计选择性作业,促进学生把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情感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实践中去。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付诸实际行动爱护地球。

人教版七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重点·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2.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3.知识建构 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

高一英语下学期unit 教案

高一下知识归纳(U18) 1.run vi.(物)延伸,扩展;(事情)继续。 [举例](1) The road runs along the river. 那条道路沿着河流延伸。 (2) The ivy runs along the hedge. 常春藤沿着篱笆攀爬。 (3) The musical play has been running for five years. 那出音乐剧已经连续演了五年。 [搭配] run across 偶然遇见;跑过run after 追求,追逐 run against与……相撞run at 向……冲去 run away 逃跑,跑run back to 追溯到 run out of 用完run up to (数目)达到…… 2.be made up of 由....组成 [举例] Our class is made up of six groups. 我们班由六个小组组成。 [比较] be made up of / be made with / be made out of / be made into (1) be made with指制成品中包含的某种原材料,是“由……做成的”的意思。 A fruit cake is made with fruit. 水果蛋糕是用水果制成的。 (2) be made out of 指做成整个成品的材料,多用于口语,意思和be made of/from差不多,只是语气强一些。 The shirt is made out of the material. 这衬衫是用这种料子做成的。 (3) be made into是指“某种原料制成某种成品”。 Wool has been made into sweaters. 羊毛已做成羊毛衫了。 3.Surround vt.包围、环绕 [用法]surround指一物四周被另一物围绕或完全覆盖;也可指人(尤指土兵或警察)包围一个地方。 [举例](1) The house was surrounded by high walls.房屋四周围着高墙。 (2) The whole cake is surrounded by a thick coat of jelly. 整个蛋糕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果冻。 (3) The village was surrounded by troops.村庄被部队包围了。 (4) They have surrounded the town with troops. 他们动用部队包围了这座城镇。 4.same adj.同一的,同样的 [搭配] the same.., as 与……一样the same.., that 是……同一个 at the same time 同时all the same 尽管,如此,仍然 [举例](1)We are the same age. 我们同岁。 (2)Let's meet at the same place as yesterday. 我们在跟昨天一样的地方见面。 (3)That jacket is the same as mine. 那上衣与我的一样。 (4)This is the same pen that I lost. 这正是我遗失的那支钢笔。 (5)They began to laugh at the same time. 他们同时笑了起来。 (6)He has faults, but I like him all the same. 他有缺点,然而我还是喜欢他。 5.be famous for以……闻名 [举例] He is famous for his fine acting.他以演技精湛著称。 China has been famous for its silk trade.中国以丝绸贸易著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的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为本,突出阅读课的特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使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说明方法恰当运用的精妙之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恰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教学资源,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达到训练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及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的目的,突出语文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力图借助网络,拓展学习内容,并能将学习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课文,理清层次 师:同学们,《时代周刊》这本杂志每年都要评选新闻人物,你们知道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是谁?(学生猜不出,教师板书——地球) 学生露出惊奇的眼神。教师出示课件——转动的地球。 师:地球为什么会被评为新闻人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教师出示课件: 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三方面:四方面: ①美丽、渺小①美丽、渺小 ②自然资源有限②自然资源有限 ③移居可能性很小③移居可能性很小 ④我们要保护地球 学生有的选择三方面,有的选择四方面。

师:第四方面是我们今天分歧的焦点,让我们到书中找答案。 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的什么(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学生要学会审题,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了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情况,为深入地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再次默读课文,学生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重点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意思。 学生默读,读后交流一下结果。集体交流学习、汇报。 学习第一方面,体会“地球非常美丽”和“地球很渺小”。 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细读品味,归纳说明的方法。 第一句: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列数字、打比方) 第二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教师写副板书: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 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其他的句子,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习第二方面,体会“地球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理解第三自然段:不可再生的资源真是用一点,少一点。 理解第四自然段:可再生的资源。 师:如果不加节制,这些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呀! 学生补充第四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比较词语“本来”、“原来”,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比较。 师:请学生进入“有限的地球资源”,根据网站上提供的有效信息,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练习说话。 师:地球像一叶扁舟,载着60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这小舟无怨无悔,它又是多么慷慨无私!可是,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破坏,加之人口的快速膨胀,有人预计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20亿,这样大的负荷,使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我们不愿看到的景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我们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呀!

优秀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朗读关键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请齐读课题两遍)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同学们都能分好了自然段并通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回顾与课 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第一大组读第一组,第二大 冋学们,看到这四组词语能说说课文讲了地球哪些内容吗来,知道的冋学请举手告诉我!板书: 地球的美丽; 地球的渺小; 地球自然资源 的人类无法移1有限 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节课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同学们,请看,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看来每个同学对地球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到的词语也不一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对,那么在宇航员心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第八段) 非常好,说明你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宇航员用了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地球,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可爱、容易破碎。(—板书)那么问题来了,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5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人教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1.略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内容。 2.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3.赏读课文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作家作品先知 1.叶圣陶(1894—1988),原名,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家、家、家和家,有“”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火灾》《线下》等。 2.张中行,原名,著名、家、家。主要从事、及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逸人、至人、”。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 3.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对叶圣陶先生的风格和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在叶圣陶先生逝世之后他写了一篇性的文章,就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草率.() 生疏.() 商酌.()恳.切 () 譬.如()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鞠躬尽瘁. ()颠沛 ..流离() 三、略读课文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2.根据以上分析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四、精读品味 1.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找出关于叶圣陶语言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精神? 2.通过品析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感人精神?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5Unit13教案Lesson 3教学设计

Lesson 3 Guessing about People Teaching Aims: To practise using modals for speculation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odals used for decision, advice and speculation Teaching difficulties: To practise using modals for speculation Teaching Aids: computer, cassette Teaching procedures: Ⅰ. Warming up T: First look at the title “Guessing about People” Who can tell me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S: T: “Guessing about people” means make a judge about people without being sure of all the facts. In daily life If we are curious or worried at somebody or something we often make various guess. Think over which words we will use when we guess what will happen? What happened? S: must, may, may not, can, can’t and so on . T: now we will listen to a dialogue in which there are a lot of words about speculation. ⅡListening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o do the exercise 1.The two students were missing ______. A.because they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students. B. in a cave. C. for the reason we don’t know. 2. The dialogue tells us ______. A. The two students disappeared 3 days ago. B. My cousin know where they are C. The rescuers found them in a cottage. 3. The dialogue makes various guessed except_________.

优秀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地球知识和自然资源等知识的专用词语。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朗读关键词语,回顾主要内容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请齐读课题两遍)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字词,同学们都能分好了自然段并通读课文,接下来我们回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关键词语,请同学们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一读(第一大组读第一组,第二大组接上……) 1.遥望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渺小茫茫宇宙一叶扁舟 3.有限资源枯竭不加节制 毁坏滥用威胁生态灾难 4. 指望移居设想别无去处 同学们,看到这四组词语能说说课文讲了地球哪些内容吗?来,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板书: 地球的美丽; 地球的渺小; 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 人类无法移居 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这节课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同学们,请看,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看来每个同学对地球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到的词语也不一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对,那么在宇航员心中,地球又是怎样的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告诉我,第八段) 非常好,说明你认真地读了课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宇航员用了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地球,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可爱、容易破碎。(板书) 那么问题来了,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为什么说地球容易破碎?(5分钟,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这样划的理由。讨论出结果的小组可以安静地举起你们的手,让老师知道你们讨论好了,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讨论完后老师反馈哪个小组讨论最高效,加格子) 可爱的原因: 1.地球的美丽(第一段) 2.读一读具体语句——具体哪些描写,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可爱美丽呢(颜色,比喻,引导看课文的图片) 3.朗读:地球是如此的可爱和美丽,如果让你们读,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有没有同学自愿起来示范读一下的?再全班读一读,指导朗读) 容易破碎的原因: 1.自然资源容易枯竭,容易受到人类的破坏,造成生态灾难(第三、四段) 2.读一读具体段落语句 3.在这里提到了两类自然资源,分别是什么?不可再生与可再生资源 4.哪个同学给老师解释一下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都有哪些? 5.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来齐读一遍第三段最后一句“但是……”有同学知道“不可节制”的意思吗,能否联系实际理解? 6.对于可再生资源,是否就可以无条件再生?不是!为什么?举手告诉我具体的句子。“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去掉行不行,本来就是“原本原来”,原来可以也就是说——现在不可以,原因是——因为人类…… 7.所以:如果人类没有恰当的利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我们的资源必将会枯竭并且造成一系列的灾难 8.第三、四自然段,如果让你们读,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轻柔的还是强烈?)——两段都有一个转折词语“但是”,语气加重和强调!?特别是“但是”后面的句子,下面我们进行接读,老师读前面,你们从“但是”开始读起,我看哪个小组读出了强调的语气,格子反馈)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在这两段中,作者就举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例子来说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卡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